汉帝国的遗产

出版日期:2016-4
ISBN:9787030475577
作者:姜生
页数:616页

内容概要

姜生,男,1964年6月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主要从事历史学、宗教学、科学史的交叉学科研究,近期尤致力于两汉思想文化研究。在国际学界倡导基于宗教研究的历史理解认知方法。现任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出版《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汉魏两晋卷”、“南北朝隋唐五代卷”等多部著作,近年在中外发表《东岳真形图的地图学研究》、《曹操与原始道教》、《千真洞的变迁》、《汉代仙谱考》、《马王堆帛画与汉初“道者”的信仰》、《论宗教源于人类自我意识》及Daoism and 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等多篇。

书籍目录

目录
绪论 汉帝国的信仰结构
一、作为信仰与仪式架设的汉墓
二、汉鬼:汉墓的精神实体
三、尸解:战国两汉的信仰内核
四、关于本书立场、资料与方法的几点说明
上篇 “炼形之宫”:汉墓的时空、神祇和仙谱
第一章 汉墓时空考
第一节 汉墓仙界时空之构设
一、六博图与汉墓之仙境化
二、“穿胸国”“羽民国”和“轩辕之国”画像标示的不死世界
三、墓室:“炼形之宫”
第二节 界定者:汉墓画像石边饰寓意
一、边饰:空间属性的界定者
二、斜线纹、菱形纹、铜钱纹:土、石、泉之象
三、鸮与柏:冥府的代表
四、鱼与柏和铺首的组合纹饰
五、“垂帐纹”:宫府空间的表现形式
第二章 汉代神祇考
第一节 子路与西王母的神祇组合
一、关于西王母组合演变的研究
二、子路与西王母组合模式
三、西王母组合序列发现之思想史意义
第二节 两汉老君“真形”考
一、两汉是否已有老君像?
二、两汉文献中的老子神化形态
三、两汉的“老君真形”
附录 “道遣奚仲造车”图考
第三节 徐州元和三年汉墓祠堂画像石所见诸神祇
一、四首怪物:黄帝老子之师、能善补导之术的容成公
二、牛首的“罗緪”:天下鬼神之主炎帝神农氏
三、鸟喙的“灵鸧”:太上老君
第四节 汉画中老君、炎帝的组合模式及其神格
一、所谓“鸡首”“牛首”问题
二、北太帝君牛首、太上老君鸟喙:汉晋的六天信仰
附录 关于陕北汉墓门楣中央楼阁内坐人物
第三章 汉代仙谱考
第一节 “视万龄如旦暮”:神仙世界对世俗时空秩序的超越
第二节 汉画中的仙鬼谱系:以武梁祠东、西、后壁图像为中心
一、“自三代已来贤圣及英雄者为仙”:帝王及刺客图
二、“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忠臣、孝子与列女图
第三节 至爱亦仙:韩凭夫妇仙话图证
第四节 镇星“二十八岁而周天”:仙鬼迁擢标准的古天学依据
第五节 《真诰》对汉画仙鬼体系的保存与改变
第六节 信仰结构变迁与仙鬼谱系存佚
下篇 “太阴炼形”:汉鬼的尸解成仙仪轨
第四章 “阴阳不死”:西汉“道者”的尸解仙术
第一节 马王堆汉墓:研究现状及问题
第二节 九天信仰:T形帛画解读的突破点
一、帛画九日研究中的问题
二、“九天开则九日俱明于东方”:对应文献之发现与解读
第三节 帛画所见汉初“道者”的尸解成仙信仰
一、服神药:蓬莱仙岛,海神献药
二、登昆仑:受道书,饮玉浆
三、上九天:朝帝于灵门
四、变形而仙:人面蛇身
第四节 马王堆一号墓四重棺所示死后变仙程序
一、锦饰内棺(L1):九泉冥界,归土为鬼
二、朱地彩绘棺(L2):昆仑,“登之不死”而仙
三、黑地彩绘棺(L3):九天,“登之乃神”为“真人”
四、黑漆素棺(L4):“大道”,“包裹天地”“玄之又玄”
第五节 西汉中期之呈现
一、金雀山汉墓群及其帛画
二、杨王孙与黄老道的死而归真思想
三、“贵于速变”:东汉赵咨的呼应
第六节 “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西汉“道者”的“阴阳不死”信仰
第五章 神药与天厨:汉墓的炼度科仪
第一节 “神药”与“易貌”变仙信仰之表达
一、“炼形于太阴,易貌于三官”:死后生命转换逻辑
二、“生物行精”:得仙界“神药”“丹水”而不死
三、“酒与歌戏”庆死者升仙
第二节 “大同”之降临:汉代的天厨贻食信仰与道教施食炼度科仪之起源
第六章 受道书朝王母:汉画孔子拜老子所见的升仙仪轨
第一节 汉画“孔子拜老子”研究现状及问题
第二节 先秦两汉关于“孔子拜老子”的文献叙述
第三节 汉墓“孔子拜老子”图研究中的几个障碍
第四节 “道甚大,教孔丘为知”:老子神化为“太上老君”
一、孔子地位的变迁
二、谶纬神学与孔子的神化
三、“老子者道也”:见老君即得道
四、“鬼圣”项橐的神格及其在古代信仰中的延续
附录一 “子贡画像石”与六天宫
附录二 滕州西户口画像石——由鬼而仙
第五节 拜老君“得道授书”,朝王母于“昆仑之阙”:严密的仙化仪轨
一、“见老君则年命延长”:拜老君受道书
二、“老子把持仙策”
三、“凡得道授书者,皆朝王母于昆仑之阙”
四、车马出行:死者往拜老君及赴昆仑朝西王母
结论 汉传统的形成
一、神化史观与汉帝国意义系统之建构
二、鬼雄—人杰:汉帝国的脊梁
三、汉传统:中国根柢之造成
参考文献
一、道教、佛教经典
二、一般古籍
三、考古文献
四、学术著作与论文
综合索引

作者简介

本成果从汉代宗教信仰的角度出发,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汉墓中的时空隐喻要素以及见诸汉画的神祇与仙谱,重新解读了"孔子见老子"图、济南无影山彩绘陶器、长沙马王堆墓帛画、长沙金盆岭晋墓等诸多墓葬考古材料。尤其是通过大量考古材料与文献对应,论证了汉晋时期一个占支配地位的原始道教修仙思想--"太阴炼形",并通过原始道教的神学逻辑建立起了一套死者太阴炼形成仙过程的理想模型,从而使许多令人费解的墓葬文化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释,解决了困扰学界多年的学术问题,填补此方面的学术空白。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宗教史研究及宗教考古学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汉帝国的遗产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汉画研究,历为考古学和艺术史所重。然,考古学固守“视死如视生”之陈腐观念,其研究止于“实”而不能“通”;艺术史耽溺“西方美学”之桎梏,其研究浮于“美”而不能“真”。《汉鬼考》以“宗教”为基轴,是谓汉画研究之新转向。姜先生此著,乃以信仰与仪式角度切入,视汉墓为汉人、汉帝国理想精神之载体,切实合乎历史与逻辑,因能发前人所未见,探赜索隐汉画之“真”;更由此而触及、贯通汉文化之思想、精神底蕴,其视野包容广大,诚可谓堂皇之著也。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从宗教仪式角度解读汉代墓室画像砖。想要了解一个民族的信仰,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墓葬。墓葬所反映的生死观,是宗教最核心的主题。死生超越是宗教之所以成为宗教的原因。本书内容概括:汉代的伟大在于形成了强大稳固的社会信仰,即生前以儒家道德标准恪守终生,死后以道家尸解方式成仙不朽。单章论述以墓葬核心——生死转化符号为着眼点,图像材料成为构筑全书的重要基石。
  •     呵
  •     全彩页,非常漂亮,用纸和日本学术书不相上下。材料丰富,其中不少画石、图像颇难寻见。不少研究内容堪谓汉画与汉代宗教方面的踏荒。
  •     内容非常丰富,选材新颖
  •     体量宏大,有很多创见,但还是无法接受全盘宗教化和仪式化的解读。ps: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书名有问题么,汉帝国的遗产怎么会是“考”呢
  •     如果喜欢汉朝历史,往往容易沉迷在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光武中兴,东汉乱世等政治事件中。我们很少去思考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信仰。如果相对汉文化有更深的认识,或者想探求汉朝人的宗教信仰,姜生先生的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
  •     以宗教作为最基本的立场去诠释汉墓,从宗教的角度理解古史,作者在之前的文章中都有所体现,但就此方法论的提炼在本书已经到达了非常成熟的阶段,史料也相当丰富,逻辑严密,这一切自然是经过多年的学术积累才能有这样的成果。书做得也很考究,值这个价~不过要是再出个简装版就更赞了
  •     纸张质量好到令人发指
  •     逻辑很奇怪,明明内容还是讲汉代神仙思想,还是跟不上作者的思路。。
  •     资料非常丰富,有14年及其以前的中英日学术文献,有许多作者自己的藏拓和自拍摄照片,理论基本上以从天到地,从外到内的顺序,完成汉代生死观的描述,主要基于画像石的系统研究,包括文献、纹饰和内涵,全书体量庞大,内容丰富,唯一的瑕疵是逻辑线不太清晰。
  •     读完感受是看完这本书再去博物馆之类的地方看汉墓出土就不再是看热闹了,作者从时人的思想出发来解释汉代的现象,这也如作者本人提到的“要探索历史背后的隐线索……历史就是它的外化。”作者从宗教角度揭示了汉代由儒生主导的生前重义轻生恪守儒家伦理,死后由墓作为起点经过太阴炼形可以成仙永享福禄的观念。这套观念已经说服不了今人了,但汉代的强盛与这套观念的提倡不无关系。虽说汉朝独尊儒术,但也很难说明当时是儒教一家独大,对战国以来的尸解信仰继承以及儒道的结合等问题在书中都有较为详细的解说。我的粗糙划分是实践上是儒家信念上是道家。书适合对汉朝历史有点了解的人来看,尽管作者标注的非常清楚,但涉及到一些专业知识,读来会有点吃力。
  •     以信仰角度来考证历史,探索汉墓空间机构及墓葬陈设的宗教意义,解决了许多悬而未决或者说以前完全靠猜测的问题,绝对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     姜生老师的书,文化底蕴很深,本书值得每一位喜欢汉帝国故事的朋友好好阅读,值得推荐!
  •     严谨之作
  •     关于汉代思想及信仰目前所见最为深刻又新颖的论述。“墓葬皆宗教”,“以经解画、以画证经”,“从宗教理解古史”,打通学科壁垒,层层叠进,建为体系,颇具风气之势。至于具体观点,更是令人茅塞顿开,远非“艺术史”所能企及。在当下各种“著作”充斥泛滥的时代,找本有原创思想的书真是不易。
  •     汉墓中的汉画不仅是艺术的珍品,更体现了汉人的终极关怀。汉墓是汉人的归宿,是汉人精心构筑的升仙之地,是支撑汉帝国的精神支柱。作者以独特的宗教视角,结合道书和考古材料向我们展现了汉帝国的精神史,并试图寻找汉帝国雄视天下,光照古今的源泉。
  •     虽然数校其稿,但还是有错别字,在所难免。。作者确实是尝试解决终极问题的,行文上可以看出作者在文采上有用力,读起来让人感觉轻松。唯一一个问题是行文逻辑上,可能在作者看来是不证自明的,但在读者看来似乎存在逻辑链部分缺失的状况,这是唯一不足之处。这本书可以说真正改变了汉代知识、信仰世界的研究面貌。是对宗教史和艺术史两个方面的全面提升,打破了艺术史盲目运用西方理论而忽视宗教学文献(实际上是不懂)造成的似是而非;又弥补了宗教学在面对图像上的无力和二次提取的若干缺点。毫不夸张地说,本书是具有学术史意义的拓荒制作。
  •     脑洞大开
  •     本书运用了大量的汉墓资料尤其是汉画,并依靠早期道经去理解和阐释汉画,从而开辟了从宗教角度来解读汉墓的新视角,以揭示汉画所蕴含的精神和思想及其所映射的汉帝国的信仰内核。本书广泛借鉴前人成果,逻辑分析缜密严实,全面梳理了汉代的尸解信仰,拓宽了汉代墓葬研究的视野和深度。
  •     书很漂亮,并附有大量珍藏的拓片,具有很好的资料价值。作者学术功底扎实,考证有据,很多观点都很新颖,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值得一读。
  •     读过《论宗教源于人类自我意识》之后,大概才明白之前这本书时的困惑,稍稍理解作者所强调和采用的方法论(以及,作者究竟是历史还是宗教学者一时反倒让我困惑了)。强调回到袪魅之前的时代,以宗教的观念去理解古代史,这点跟孙英刚强调的“排除理性主义去接近古人”也是有相似的地方,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上二者差异很明显。最后想说,本书的用纸的确很好,对得起这个定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