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513623100
作者:刘鹤
页数:271页

内容概要

刘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副主任。
1952年出生于北京。2003年3月至今,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分管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方面工作。2011年3月起,兼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2001年至2003年,任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主管电子政务和国际合作。此前曾长期在国家计委工作,多次参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经济学家论坛“中国经济50人论坛”的发起和主持人,也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兼职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在美国哈佛大学和Setonhall工商管理学院学习,并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获得MPA学位。

书籍目录

第一篇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
一、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基本逻辑
二、两次危机的区别点
三、两次危机的共同特点
四、三点政策思考
第二篇从经济金融理论视角看两次危机
一、两次危机比较
二、判断和结论
三、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篇从货币金融视角看两次危机
一、危机背景与演变过程比较
二、危机爆发原因比较
三、危机应对及效果比较
四、危机对金融改革影响的比较
五、几点启示
六、政策建议
第四篇从金融监管视角看两次危机
一、金融体系和危机演变机制比较
二、金融危机原因比较
三、危机应对与金融监管改革
四、基本结论和启示
第五篇从国际经济政治格局视角看两次危机
一、两次危机的时代背景
二、两次危机演变过程和政策应对比较
三、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比较
四、两次危机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治理的影响比较
五、两次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第六篇从宏观视角看两次危机
一、国外学者关于两次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综述
二、关于两次大危机的背景、成因、过程、应对及影响的对比分析
三、两次大危机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和重要启示
第七篇从微观机制视角看两次危机
一、引言
二、两次危机的背景及演化
三、金融危机的微观机制分析
四、当前中国面临的金融风险与隐忧
五、结论和建议
后记

作者简介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内容简介:2010年起,中央财办启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演变和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以史为鉴,理解今天,展望未来。“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组邀请了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参与研究。参与单位分别从国际政治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机制等角度展开研究,完成了专题研究报告。中央财办进行了综合研究,完成了总报告《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研究成果已经在为中央决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本书是由不同的研究单位从各自角度対两次大危机进行比较的研究合集。从报告中反应出不同单位各有自己的特色。个人认为中财办和北京大学的研究报告价值最高,中财办突出宏观政策走向,而北大则独树一帜提出了加强企业治理(虽然只是匆匆一笔带过);其他各家单位的报告虽然大同小异,但基本结论都是加强金融监管。所有报告中,银监会的研究报告专业水平最高,写作最规范,篇幅也最重,但结论却十分令人遗憾。人民银行和社科院的报告质量最低,全篇陈词滥调。人行的报告是唯一没有参考文献的。而社科院居然得出了要“加强维稳”的结论,实在令人大跌眼镜。给四星是因为这个本集合了中国最高水平的报告集居然没有一处着重论述加强金融企业自身风险控制,各家单位众口一致的认为加强政府监管才是防范危机的良药,这背后正是那计划经济不散的阴魂。
  •     自从人民日报刊登《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解读中国经济》之后,刘鹤及这本书就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总体上这本书阅读起来并不困难,也将两次经济危机的比较分析地比较透彻。美中不足的是分报告是各机构分别研究的,所有会有很多重复的观点,缺乏整体性和内在的逻辑。但是这本书仍然对了解经济危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易读,不生涩。我个人以为,第一篇对两次危机异同点的比较,第六篇的启示,第七篇是整本书中比较精彩的部分,阐述地也比较到位,有思考、有观点,不是泛泛而谈。除了对两次危机的比较,从这本书中也有一些小的知识点学习到,有助于构建架构,完善知识体系。整理一下:1.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风险隔离被认为是典型的结构性限制措施。2.牙买加体系的三大内在缺陷:缺乏货币发行约束机制、国际失衡调整机制和汇率决定机制。3.金融安全网的核心架构是三道防线:金融监管者、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机制。4.财政手段更追求公平,金融手段更追求效率。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整本书只有北京大学的蔡洪兵的研究值得一看,最差的是中科院的。
  •     主要看了刘鹤的文章,作者居然还读过奥派的书,有点意外
  •     收获很多。原以为这么大的题目,对此大萧条和次债危机,实在不好写。但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联合人民银行、社科院、北大等各大专业机构进行分析解构,有数据,有对比,有理论,有实践。鞭辟入里,丝丝入扣,真知灼见,是难得一见的调研成果。
  •     前面几章还行,后面拉着看完的,PDF
  •     看看思路
  •     现在来看,书里面的每个结论和建议都基本被采纳
  •     挺透彻了
  •     有干货,现在的政策就是当时定下的应对策略
  •     很不错的一本书,了解国家的研究机构是如何看待金融危机的,水平参差不齐,刘鹤那一章和后两章感觉写得好
  •     悲观的人只从字里行间看出了两个字:危险。
  •     大体能看明白,但是很多经济相关的词汇不太理解,推荐大家结合纪录片《监守自盗》一块看,可以帮助更深刻的理解书中的内容
  •     就属社科院的报告最水… 他们来研究经济问题确实有些勉强… 不过他们应该可以从 社会阶级分化、民粹主义等角度来落笔 但偏偏没有 倒是国务院的报告涉及了部分 感觉银监会的报告写的最符合学术规范 北大的也不错
  •     看不下去,一个简单的观点不断重复。 分明一段话就能解释清楚的东西,写两页。
  •     一本对投资有帮助的书。 两次危机的共性在于,技术革命带来的繁荣,被资本市场过度放大了。30年体现为过度的证券投机,08年体现在房贷宽松。当明斯基时刻来临,市场反转,信贷紧缩,一地鸡毛。 30年,美国没有做好准备,受限于金本位制度,面对萧条,宽松会出现黄金外流,紧缩会伤害经济活力;美国两权相害取其轻,选择了后者,最后罗斯福上台后,才脱钩,采用了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四年后,美国经济复苏。
  •     值得学习。
  •     本书是一些文章的合集,除了刘的文章,还包括了其他智库的。 所以,本书没有购买必要,直接从网上找下刘的文章看下,再和当前的实际政策对比分析下就可以了。
  •     两个疑惑,一是参考文献好像不是那么。。。新?洋?二是很多当初预见的问题最后还是发生了,全民投机心态引发的人工牛,p2p骗局之类的事还是滚滚而来。
  •     中财办的那部分让人刮目相看,但后面几篇越看越觉得都是重复信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两层危机发生前财富都高度集中。
  •     15、7、1
  •     深刻
  •     东拼西凑的垃圾玩意。这种水平都好意思出来当国师?
  •     观后感:有很多不同,但结果没有变。
  •     看第一篇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要将金融资源从效率相对较低的国有经济以市场化的透明方式转向更有活力的私营经济,走向未来的中国金融中介模式应该为这种平衡做出贡献。“这本书对于搞金融方面的人值得推荐一下,因为13年的书,到现在很多书中的结论现在正在实施,或者有实施的先兆!
  •     比较空洞 没什么意思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非常值得一读,研究比较到位,可以窥见当局者对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的总体认识,比较可惜的应对方法只说了一些原则,真正的办法基本没有涉及,从这几年的实际政策的演变来说,恐怕是可行的办法尚在摸索。
  •     不错
  •     22/50 习大大的高参 改革派+实用派
  •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开阔思路,继往开来!
  •     晚上读完。13年出版。我党执行力真强,就看“和谐转移杠杆”这一步是否会成功了。
  •     棋局精妙,胜在格局与定位。
  •     作者很牛啊
  •     永远的男神
  •     自身处在危机之中,读此书,恨不能早读
  •     看过Bridgewater的综述再看这个就太干涩了,只有刘鹤自己写的那部分还不错,后面都比较差
  •     课题集
  •     没想到能把这本学术性的书读完,而且还能一看再看,帝国的经济真的不像表面这么繁荣,当政者当未雨绸缪转型绝非一日之功。
  •     飞机上实在无聊,借邻座的人的书来看,匆匆扫过,觉得结论性的内容太多,实证性的东西太少,语言风格很主流,有些结论可以参考,但不足以全部采信。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纽带,很重要,但是很难。
  •     权威人士写的,但重复性内容太多
  •     1技术革命,生产力提升,产能过剩,贫富差距加大,需求不足,信贷扩张,崩溃 2预防危机需政府干预:资源配置市场监管收入再分配安全保障稳定经济 3美国过度消费,中国短期靠投资,长期靠消费 4全球化和技术革命趋势不变
  •     The fault lies not in the stars, but in us, 所有的金融危机都是人祸不是天灾。 政府干预应当仅限于经济休克时的“复苏器”,起到刺激功能复苏的作用,而不能成为“起搏器”,让市场随时随地由政府作用摆布,更不能成为“人工心脏”,让政府干预来替代市场自我调节。
  •     A说:妙招! B说:无奈之举 C说:这是次优选择 D说:历史的必然 E说:这叫欲擒故纵 F说:我们的逆周期操作一刻没停! 咱想,剧情一定棒棒哒!结果只能呵呵哒。 (二,三篇可略)
  •     刘鹤水平高,当智囊绝对靠谱。分报告中就属社科院的研究最水,银监会的研究最符合学术规范。
  •     嗯现在的水平没怎么读懂。待以后重撸。
  •     看看前言那篇就差不多了
  •     逻辑清晰,数据详实
  •     个人浅见,这本书视角很赞,我觉得研究还是挺透彻的,对于我这种金融史总忘的人来说很好。对于国内金融改革来说,一本2010年立项研究的材料对于今天有非常强的前瞻性
  •     差不多过过
  •     光是刘鹤这个名字就值得一读。很多结论都已经被中央政府采纳,如存款保险机制、经济调结构、去杠杆、加强金融监管等。银监会的报告中强调要“科学全面认识金融创新的‘双刃剑’特性”,估计证监会的同志由于没参与到课题也就不以为然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