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508632377
作者:张盈盈
页数:40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章 震惊我想忘了那一天。但我永远都不会。那是2004年11月9日,星期二。早上8点半,电话响起,女婿布瑞特• 道格拉斯(Brett Douglas)打来说,我们的女儿张纯如昨天晚上悄然离家。她的车,一辆1999年出厂的白色奥兹莫比尔阿雷罗(oldsmobile Alero),也不在车库里。我们匆忙赶到步行两分钟距离外的他们家中。一名圣何塞警察已经在那里。他和布瑞特稍作交谈后便即离开。布瑞特递给我们他在纯如电脑旁边找到的一张打印出来的遗书。那是写给布瑞特、我丈夫张绍进、纯如的弟弟张纯恺(mike)和我的。纸条打印时间是凌晨1点44分。上面写着:亲爱的布瑞特、妈妈、爸爸和纯恺:在过去的几周里,我一直在为生或死的决定而纠结。正如我跟布瑞特说过的,当你相信你拥有未来时,你想到的是一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而当你不相信时,日子不是以天——而是以分钟来计算的。你们不会希望一个人在她的余生如行尸走肉般活着……我想过逃离,但我永远都无法挣脱我自己和我脑中的那些念头。我之所以这样做,因为我太软弱,无法承受未来那些痛苦和烦恼的岁月。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更加困难……就好像正在溺毙于汪洋大海之中。我知道,我的所作所为会把这种痛苦的一部分加于他人,尤其是那些最爱我的人。请原谅我。原谅我,因为我无法原谅自己。爱你们的,纯如我的心脏剧烈跳动,甚至可以听到它撞击胸膛的声音。我无法呼吸。我对绍进和布瑞特说,我们得找到她,把她带回来。过去的几周里,纯如常常说,她不想再活下去了。自打从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回来之后,她一直深受抑郁症的折磨。纯如去那里是为了采访美国二战老兵,为她关于巴丹死亡行军(Bataan Death march)的书收集资料。8月12日动身之前,她已经连续4天不眠不休,也几乎没吃任何东西。到路易斯维尔不久,她就在旅馆房间里崩溃了。绍进和我坐飞机赶过去,把她带回圣何塞。这之后她接连看了三个精神病医生,一直在服用抗精神病和抗抑郁药物。10月份的时候,纯如的儿子,两岁的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被送到伊利诺伊州的爷爷奶奶家中。我和丈夫无法理解,纯如的生活怎么会这么快崩塌。那年春天,她刚刚为宣传她的新书《美国华人》(The Chinese in America)进行了一次为期5周的旋风式签售旅行。旅行开始前,她看上去还一切都好。但当5月初结束签售回到家中时,她却变得心事重重,认为有人将对她不利。在那次精神崩溃事件发生3个月后,她的恐惧症进一步恶化了。10月28日那天,我在她的皮包里发现了一份持枪许可申请和枪支安全使用手册,并由此发现她曾光顾过圣何塞东部的一家枪店。当我质问她的时候,她意识到我在密切注意她的一举一动,于是开始疏远我。她不回复我的电话和电邮。我买了鲜花和食物送到她家门口,但她甚至不让我进门或接近她。现在,她就这么留下一纸遗言然后消失不见了。但我仍抱有希望。或许她会回心转意,很快回家,就像9月份时,她曾跑到本地一家旅馆住了一天,但晚上就回家了。我从来不信任何宗教,可那一刻我的双腿和双手都不禁簌簌发抖,我开始祈祷。绍进和我回到家,开始准备外出寻人。但我们很快意识到,如果没有一个计划的话,我们不可能找到她。“我们怎么办?”绍进绝望地问我。“我不知道,”我声音颤抖着说,“让我先问问警方。”我按照布瑞特留给我们的号码打电话给圣何塞警察局,询问警方是否有了任何关于纯如的消息。一个警官告诉我,警方已经将她的姓名和车牌号输入了失踪人口数据库。“没有新的消息。”他告诉我,并向我们保证,一旦有任何进展,警方会立即通知我们。我十分绝望,每隔半小时就给警察局打一个电话。得到的答复都一样。“你觉得纯如会怎么做?”我问绍进。他没有回答。他和我一样害怕。我决定把这件事告诉我们的至亲。首先,我打给儿子纯恺。他是除我们之外唯一知道纯如真实状况的人。纯恺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为硅谷一家公司工作,他的办公室离我家很近。但不幸的是,他当时正在纽约出差。我打通他的手机,纯恺闻讯后震惊无语,马上决定搭最早一班飞机飞回来。接着我又打给我的大哥张铮铮(Cheng Cheng),他就住在附近的帕洛奥图(Palo Alto),还有家在新泽西的弟弟张彬彬(Bing),以及马里兰的小妹张菁菁(Ging Ging)。与此同时,绍进也在给他的两个哥哥——住在新泽西的张绍远(Shau Yen)和洛杉矶的张绍迁(Frank)打电话,希望他们可以帮上忙。所有人闻讯都大吃一惊,因为之前纯如不让我们把她的精神状况告诉他人,甚至是至亲。我的兄弟姐妹中没人知道纯如患有抑郁症。他们试图安慰我,说纯如一定会回心转意,放弃自杀的念头,很快回家。但他们也拿不出可行的意见来。每个人很快就又打电话过来,询问纯如的病情近况。光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些细节就已经让我筋疲力尽。

前言

这本书是献给一位卓越的年轻女士的生命颂歌。尽管她英年早逝,但这并不减损其值得歌颂的程度。英国诗人、牧师约翰• 多恩(John Donne)曾在他最著名的作品《沉思录》中写道,“无论谁死去,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分子”。任何一个女子的死亡也是如此。但是,每一个人,无论男女,他们的人生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因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对人类创造和情感的无尽可能的一种体现。即使是那些被我们认为是邪恶的人,那些犯下恶行的人,他们也揭示了人类的某些可能——尽管我们不愿闻听究竟。作为一名作家、一名年轻的美国华人,张纯如第一个站出来大声疾呼,揭发日本军队1937年12月到1938年1月间在中国南京对平民的大屠杀。我曾写过其他的恐怖事件——1939年和1941年,德军入侵波兰和苏联后,对犹太人的大规模枪杀;日本广岛和长崎遭遇的原子弹轰炸——我知道,翻阅历史档案、访问那些目击者和幸存者是多么令人痛苦的一项工作。继发性心理创伤是这种工作的一个危险因素。同张纯如一样,我也体验过噩梦连连、轻度抑郁的感觉,如果能保持适当距离和足够安全的话,我把这当成进入我所描写的角色的一种表现。我知道我为什么要探索这些恐怖事件。我不知道张纯如为什么这么做,但我想,在她内心深处,她想要切身体验她对那些受害者的怜悯和对作恶者的愤怒。西方人对南京大屠杀的近乎遗忘,以及日本政府对这件事的轻描淡写乃至否认,都令她义愤填膺。张纯如的文化背景令她拥有讲述这一复杂历史事件的独特角度,因为她能熟练地运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不过,光是提及张纯如最著名的作品其实忽略了她生命中更丰满的其他部分:作为一个人的人生——作为一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青年人、一个妻子,以及一个母亲。从生到死,我们扮演着多重角色。缺了哪个角色,其他部分的生命都不完整;每一个角色都是其他角色的组成部分。不管信仰为何,至少,那些失去的人和事会在我们的记忆中永生。在这本回忆录中,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分享了她对张纯如生命中其他部分的回忆,那些更为私密的部分。张盈盈告诉我们,写这本书帮助她克服了女儿去世的忧伤。对于那些光是通过她的书知道她的人来说,张纯如的生平传记让我们更详细了解了她到底是谁,她是如何写出那本最著名的作品的。我只见过张纯如一次,主要通过她的作品和彼此的通信熟悉这个人。但那个下午的会面是多么令人难忘!当时,我还没有搬到加州来。那次,我到旧金山进行图书签售。此前张纯如和我因为大屠杀的问题曾经有过联系,我邀请她和我共进午餐。我记得,那是个安静的周日,我们在我住的旧金山城中心的酒店见面。张纯如应该一直是个能给人留下深刻第一印象的人。初次见面,我自然也大感惊艳:她很高,惹人注目,健谈而又真诚热情。我们那顿饭吃了大约三个小时。餐厅里的人走光了,餐桌也都清理干净了,连侍者都交班了。我们了解对方的作品,抱怨各自的出版商。尽管读者或许期望我们见面时会更多地讨论文学,但几乎所有专业作家都像我们这样。当然,靠写作赚钱永远不那么靠谱。张纯如当时正因为书受到攻击而烦心。我记得我当时想着,她或许有些过分担心——她所描述的那些攻击不像是在21世纪初可能发生在美国的事。从这本回忆录中,我发现,张纯如并非无故之虞。对她的攻击直至今日依然在互联网上继续着。张纯如在世时,这些攻击直接针对她个人——在她的眼中,那是充满威胁的。我曾与张纯如会面。现在,我也认识了她的父母。我能从他们身上发现张纯如智慧与勇气的来源。在这本勇决的回忆录中,你将认识一位与众不同的年轻女性和她的家人,了解她的一生。正如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克洛德• 列维– 施特劳斯(ClaudeLévi-Strauss)曾经说过的,失去一位亲人,或是失去一个曾经感动过我们的作家或艺术家,那种无可弥补的遗憾就仿佛是蔷薇花永远灭绝、它的香气从此无从寻觅一样。一本回忆录无法挽回张纯如的离去,但它至少可以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她的存在。这会永远是一种真切的存在,充满勇气,充满信念,充满活力。理查德•罗德斯(Richard Rhodes)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张纯如是一个英雄。没有她,由她讲述的那个恐怖故事可能将永不为人所知。这是一本值得被广泛关注的充满爱心、文字优雅的回忆录。极其感人。    ——吉姆-里尔,PBS新闻一小时节目主持人送给被悲剧夺走生命的孩子的一曲动人挽歌。一本勇敢、严肃的书,一本献给勇敢而严肃的女儿的珍贵的回忆录。    ——西蒙-温彻斯特,《李约瑟传:一个热爱中国的人》和《教授与疯子》的作者读完这本书,你便会知道,张纯如是一个多么英勇无畏的女人。    ——詹姆斯-布莱德利,《父辈的旗帜》、《空战英豪》及《帝国的诅咒》的作者这本勇敢的回忆录令我们共同对一个生命加以赞颂,感觉到她宛如再世。充满勇气与信念,充满活力。    ——理查德-罗德斯,《原子弹秘史》(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书评人协会奖)和《暗日:氢弹问世记》(获普利策奖提名)的作者这是我在过去十年里读过的最动人、最有力量的一本书。我通宵达旦地读,没有办法停下来。它写的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子——她的传奇仍在继续,但它同时又是一对母女令人心碎的爱的故事。看过媒体上诸多耸人听闻的猜测,读到事实的真相令人震惊。这本书给我们所有人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蔡美儿,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虎妈战歌》的作者勇气铸就坚实之作:《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绝对不是悲伤的故事,而是对她那非凡人生的赞歌。    ——《华尔街日报》张盈盈完成了她决意去做的事。张纯如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旧金山纪事报》

内容概要

在这部耗时六年完成的传记中,张盈盈除了回忆女儿36年短暂而光彩的一生外,更是首次就外界关心的张纯如自杀原因做出了说明。“写书的进程,亦是抚平自己心坎伤疗的过程。同时也希望藉由张纯如短暂、传奇、不懈寻求的毕生,给更多人以鼓励。

书籍目录

"张纯如:生平简介
前言
第一章 震惊
第二章 出生
第三章 童年
第四章 激情初现
第五章 中学时代
第六章 出类拔萃
第七章 初出茅庐
第八章 22岁:从头开始
第九章 一个年轻作家的奋斗
第十章 改变一生的照
第十一章 生物钟
第十二章 突破
第十三章 克服障碍
第十四章 变成了名人
第十五章 过山车式的生活
十六章美国华人
第十七章孩子和电影
第十八章新书与新生命
第十九章崩溃
第二十章不期而至的死亡
尾声
补充说明
注释及引用
附录
悼张纯如
"

编辑推荐

《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是一本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回忆录,由张纯如的母亲娓娓道来。为读者揭示这位著名作家和历史学者的一生。讲述的是被遗忘的大屠杀和一个执意铭记的女人。《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获2012年美国亚太图书协会文学奖。

作者简介

《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充分证明,张纯如确为她那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同时,《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也展现了母女之间深切美丽的爱与疼痛。出自张纯如笔下的畅销书《南京大屠杀》,永远的改变了人们看待二战亚洲战场的视角。这一切始于一张照片,照片里,数百名中国平民的尸体漂满江面。张纯如的灵魂因此被触动。这些人是谁?她无法忘怀那一景象。她无法忘怀自己看到的一切。短短几年后,张纯如将这场堪比反犹大屠杀的暴行公之于世。《南京大屠杀》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单上停留了10周之久,销量近50万本,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然而就是这个赤手空拳打破国际社会长达60年沉默的女子,2004年11月9日,终结了自己36岁的生命。这之后的6年,张盈盈,张纯如的母亲,忍痛写下了这本回忆录《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为读者细腻地呈现了女儿的生平:童年时自办的报纸,早年作为新闻记者的经历,一名年轻历史学者的冉冉升起,与儿子的自闭症作斗争的历程,以及悲剧性的自杀。

图书封面


 张纯如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2条)

  •     看完最后一个字,自己的心理也要垮掉了。一位母亲为女儿写下这些文字,我想她一定是每天流着泪的。在书中,母亲决定公开对抑郁症治疗的质疑,我读了心里一阵阵发紧。因为我自己也正在积极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心情沉重。欲哭无泪。
  •     原本很想给5星的,同样是身为母亲写与儿女有关,较《给孩子一个间隔年》无论文笔、深度好太多。作者用科学家的严谨把各个事件的日期都标记到令人惊叹的程度。但是读了过半越来越冷静。作为母亲,作者能够详略得当(有没有春秋笔法就不知道了)从出生到终结叙述女儿的一生,诚然值得尊敬。但在后半部分,张纯如具体面临了什么样的质疑,并没有正面提及。我不相信能够把更久远的事情记得一清二楚的母亲,不掌握女儿的书遇到的具体问题。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吧,何况这孩子已然故去,只能存在回忆里,更会不由自主的美化。看到了《南京大屠杀》再版张的丈夫为之作序,令我感到诧异的事,通篇没有看到道格拉斯对妻子的爱和怀念。一个老美含蓄到这种程度我是不信的。还去亚马逊看了 the rape of naking的评价。1997年第一篇评价开始。褒贬不一。不过个人而言,我觉得不要太苛责了,此书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没有什么结论。以上
  •     看完这本书 并没有让我有去读她所著的书的欲望仅仅给我感觉是一位母亲在怀念 赞美她的女儿,当然 这是事实 可难道她的妈妈不是希望更多地人去关注张纯如 了解她为著书背后的故事吗朋友曾说过 张纯如在作者种算是美女,当然 在每个母亲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漂亮的,张纯如的妈妈 在全书中不余遗力的赞美她的女儿是多么的受欢迎 多么的漂亮,想要和她约会的男生游多多 以至于形容她简直就是一颗冉冉上升的明星或许 在她成名后 开始到各地演讲出席各种活动时 已算得上是个公众人物但也不至于让她妈妈说出“但她所做的一切对社会却非常重要,她的书比许多其他的书都更有价值!”这种话吧 好吧 既然是自己母亲所写 肯定会带有主观性在看这本书之前 我并没有看过她所写的南京 所以只通过她妈妈的描述来了解她抛开赞美 剩下的我觉得就是那么一点控制欲以及激进的态度和对自己要成为知名作家的一切努力她想成为知名作家是为了出名以及出名所带来的光环还是真的很喜欢,喜欢写作是必然 但不能否认在后期她确实喜欢上了成为名人的感觉“她希望某某议员能到她的签书会 因为书店就在国会山上”她选择宣传新书的活动而放弃在高中的演讲 可如果 从最开始她没有走上这条路 而是选择了一份朝九晚五稳定的工作 那她是不是也是众多华裔中平凡的一份子 ?为什么她的南京会有如此的反响?因为她是华裔?张纯如自己也是位母亲 虽然她用敏锐的观察力看出孩子患有自闭症 但她为什么还是选择继续她的工作 而不是多多照顾他的儿子呢?她可以继续写作 继续工作 而不是满世界的宣传演讲在她死后 她的父母为她开展了一些活动 而他们的外孙子一年见不到几次?是因为 他只是张纯如代孕的儿子?我很好奇 是不是每个抑郁症患者或是说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们的脑子里都会有两个声音 一个再说“我需要解脱”另一个再说“不”引一段看到的书评里的话 心理医生必须比病人强大才可以 因为这是一场气场的较量很显然 张纯如战胜了医生 却没有战胜自己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拿到书一个晚上看完了,全书充满了母女神情,从母亲张盈盈文字可以看出张纯如收到的良好家庭教育。张纯如的执着、认真、信念让人印象深刻,她同样是一个敏感、细腻、情感丰富的女人,她的勇气让人动容。
  •     张纯如,一个值得全体中国人铭记的名字。这本书值得一看。
  •     应该读的书
  •     死因有可能是日本右翼分子的加害?
  •     母亲的视角,感人。然而似乎高知的父母并未真正走入纯如后期的内心世界,没能给予她精神上的慰藉。
  •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纯如的母亲,她和丈夫都在美国高校里工作,都是自然科学家,所以张纯如的家教背景相当不错。从作者主观的叙述中也能看到她成长的环境总体是比较健康的,但是她最终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精神崩溃,以至自杀,确实令人扼腕。大概这样的结果也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吧?以前我一直以为张纯如的死是由于调查大屠杀幸存者以及翻阅触目惊心史料加上日本右翼势力的人身威胁综合形成的巨大压力,现在才知道张纯如极可能是药物治疗的牺牲品——倘如此则西医之危害也是亟需引起重视和警觉的。但在我看来张纯如的悲剧还有一个原因:美国商业化的写作生产机制对作家的伤害是很大的,我看张纯如的出名过程也觉得似乎她的家人们对此机制的危害性估计不足,他们如果能多读些道家的东西,大概会明白养精蓄锐对作家的可持续发展有多关键。
  •     书一到,我立刻就看,现在我已经看了将近一半了,而且已经深深地吸引我了。
    张纯如的性格并不陌生,有些地方我也一样,只不过,我许多条件还不如她好罢了。她太过于理想和完美,其实实际生活中哪会那样呢?!是什么让她造成后来那样走上了自杀的道路呢?不同经历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只有亲自看了本书的人才能从中悟出来。
    书的质量非常好,我只要一捧起就不起放下,甚至不想吃饭,恨不得看完为止,打算马上就看完了,然后再写一篇读后感。










  •     让人感动,感慨的一本传记!列入年度最佳top10,强烈推荐。
  •     感觉最值得看的部分是有关抑郁症治疗的讨论。前面就是一个美国梦的实现吧。
  •     张纯如 替南京冤魂 发声,自己也成了魂
  •     为了写她的传记电影才看的,对我来说,可能就跟收集资料一样。写得确实详实,但基本上是流水账。没办法,妈妈是个科学家,我也不奢求了。阅读体验前期还十分感兴趣,后期开始越来越不耐烦。看到第10章时,想到还有一半就头疼。
  •     当你相信你拥有未来时,你想到的是一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而当你不相信时,日子不是以天,而是以分钟计算的。 她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成绩,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彻底理解某事的好奇心。 我生命中的四分之一已经过去了,人们有时候会不理解我为什么会这么没有耐心,但当时间飞逝时,我怎么能不着急呢? 每个人都会死两次。一次是肉身的死去,一次是在人们记忆中的消亡。说出的话随风而逝,未曾留下纪录的生命也会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一样。 它能捕捉那些生命中的瞬间,当我们觉得自己不讨人喜欢,被人嫌弃,孤孤单单的时候。我们所有人,不论多么成功,都会在生命中某个时刻感到自己是个失败者。 我知道自己的使命,那就是成为审慎的少数人的一部分,向不容置疑的大多数发出挑战。
  •     这是我看的最慢,最纠结的一本书,从3月1看到了今天,才把它看完,心疼妈妈,也佩服纯如
  •     真正开始想要了解张纯如,是在一节本来无聊的思修课上。当时老师提及这个女子的名字,我有了很想深入了解她的念头。然后在当当网找到了这本书,一看到书封面的照片就被深深迷住了。粗略地阅读过一遍后,我不仅被张纯如的努力,执着和正义所征服,还要对她的妈妈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她强忍着失去女儿的悲痛写下这本张纯如的传记,让更多的人真正的了解历史,了解张纯如。感谢她多年对张纯如的教导和支持,为世界带来一个帮助全人类了解南京大屠杀的伟大作家,一个历史无法忘记的女子
  •     我觉得这是我近几年内看过的最好的人物传记,看完之后只想说两点,第一,有一种症状,跟其它所有症状都不同,你们永远无法理解患者到底有多痛苦,第二,日本右翼分子,你们又欠下了一笔血债。
  •     这是一本好书。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故事,而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这是一个伟大的女性的故事。向张纯如女士的勇敢无畏致敬!
  •     很久以前知道了张纯如,那时她已经自杀了。。。很久以前就想了解她的生平,那时周围都没什么人真正重视以及正视过她提及的历史。。。慢慢读完
  •     书的前半部分讲述了张纯如的家庭成长经历——一个美国梦的实现:哈佛毕业留美任教的父母,非常优越开明的成长氛围,成长过程中随同父母在各个学府中接触最精英的文化,这些经历逐渐奠定了张纯如理想化同时非常渴望成功的精神气质。后半部分纪录张纯如职业创作生涯,这一部分有一种颇为典型的美国畅销书式的叙述模式,比如政治事件的加入,一个细节是称钱学森“被遣返回国”。但是此书最可贵的是,作者以一个母亲对女儿的了解描绘出一个血肉鲜活的张纯如,纯如的悲剧不在于她是一个殉道者,而在于她一脚迈入人性的深渊,再也不能自拔。
  •     这本书,从收到到看完应该刚好24小时吧。真的是非常好的一本书,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张纯如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作家的短暂一生。作者张盈盈可以说是对张纯如最为了解的,看书如同听一个母亲娓娓道来,好几个地方看的我热泪盈眶。张纯如的一生很短暂,但她值得我们铭记。
  •     真实,客观的讲述了纯如生平,以及自杀的死因,张纯如编写南京大屠杀和发现拉贝日记的贡献不可磨灭
  •     向有良心、有正义感的张纯如小姐致敬!也感谢他的母亲,写下了这么感人至深的文字。
  •     看完之后我其实是愤怒的,愤怒这位母亲,亲手把女儿害死,而事到如今仍把罪责认定为抗抑郁药物的不恰当使用上。她从小告诉孩子:你是与众不同的,注定出人头地。为了不让她母亲失望,张纯如活出了一副“不出人头地不配活”的样子,她的压力正是来自与内在攻击。她很优秀,但她一直对自己不满,她没法放松,没法真正享受她正在做的事。她追求的卓越,害死了她。而这个“必须卓越”的内在声音,其实是她母亲的希冀罢了。一个人真的热爱一件事,享受做一件事,是不会不吃不睡的。因为他明白,只有好好吃睡,才有力气继续作这件超有趣的事。天生敏感也不等于一定会得精神疾病,它只不过是一个危险而迷人的禀赋罢了。引导得好的敏感,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     本来要看《南京大屠杀》,却被妈妈写的这本传记先吸引~张纯如的死亡不能单纯的只用写了一本迎合了中国人口味的产出来断定,即使这很符合大众的口味。我看到的更多是在海外成长的成功人士,都在经历着什么和我们不一样的路线,有着怎样精彩的经历,望尘莫及!
  •     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世界。 越了解张纯如女士的一生就越为她的猝然离世伤怀不已。一个值得认识值得尊敬的女士!
  •     张纯如,人如名字一般,她是那样纯粹,那样执着,即便是没有她的日子,她的文字也让我们记住了这个年轻而倔强的她
  •     敬佩张纯如。当当网咋没有《南京大屠杀》卖的?政治因素?
  •     在开往北方的高铁上读完了最后几章。窗外雾霾渐浓,枝桠萧瑟。一个野心勃勃、浓烈澎湃的生命在最激越的乐章戛然断了弦。作为科学家的母亲张盈盈行文冷静,详细记录了张纯如一生的成长轨迹。一切因果都有迹可循,她不是《南京大屠杀》的献祭,她赋予自己的使命在更宽广的历史深处。
  •     一个正义的天使,,张纯如
  •     张纯如是谁?她生长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她是如何决定成为一名作家的?是什么促使她写出了《南京大屠杀》旷世之作?她有着怎样的理想?怎样的美国梦?她为什么要自杀?她的英年早逝是否可以避免?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用六年的失女之痛写就这部《张纯如》。这是母亲的理性心声。这是对张纯如的最好纪念。
  •     很喜欢这本书,一直很好奇张纯如是个怎样的女人,读了这本书,我懂了,真心不错的一本书
  •     大概是在05年左右看过《南京大屠杀》这本书 当时有感于张纯如的坚强与正义 读她母亲对她的记叙 更钦佩这个为别人为历史说话的女人!
  •     一个女子让世人尽知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     我想给这本书满分,并不是想说这本传记究竟有多好,但是,深深记住了这个女子,只有36岁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从开篇,就一直想知道她为什么得抑郁症了,在一定程度上我也相信有南京大屠杀的影响,这或许就是性格与命运所造成的。缅怀吧。
  •     第一次为一个作家的逝去感到悲伤,甚至要流泪。张纯如她坚强无惧,敢于为正义发声;执着,富有激情,为搜集写作资料可以整天整天在图书馆,为取材四处奔波;有爱心,乐于帮助别人,不少人,包括《父辈的旗帜》的作者詹姆斯·布拉德利都在创作过程中受到张纯如的很多帮助。除此以外,她是那样的美丽,如此一位美丽的,正直的,坚强的作家,她的生命却也和我们大都数人一样,是脆弱的, 连续的劳累加上受到威胁导致精神崩溃,进而大量服用精神药物导致最后的悲剧,这样的结局让我很难过。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渺小和无助,生命真的转瞬即逝,纯如那张美丽的脸永远停在这一刻,但她的品质,她的精神则留在这个世上,继续影响着很多人。
  •     一、张纯如坚强的品格;二、伟大的亲情,母爱伟大!
  •     几度读到我近乎窒息,一个无法忘却历史女子的短暂一生。天妒奇才,英年早逝。羡慕张纯如有这样一位亦母亦友的母亲。
  •     自二战胜利以来的几十年光阴中,在西方主流社会中有关日军侵华史实的宣传太少,声音太弱。而此时有这么一个柔弱女子愿意站出来,张纯如的执著、知性和追求真相的勇气实在难能可贵。 人如其名,纯正和谐,“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绎如也,以成。”
  •     看了这本书,决定买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可惜一直缺货
  •     张纯如是一个不能被忘记的女子,她值得人们去纪念
  •     几年前就买了这本书,却一直没读,直到几个月前南京死难者悼亡日又看到一些她的新闻才决定必须尽快阅读。这也许不是一本经典的传记,但无可否认张纯如的杰出和光芒。关于所谓人生,历史,和真相,我们永远无法穷尽其争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做你自己,坚定的,做那个不合群的少数派。
  •     张纯如的书很棒,封面太漂亮了
  •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应该忘记那段历史,更不应该忘记张纯如。
  •     张纯如是一位世界名人,是一个华裔女子,她将南京大屠杀这一史实推向了全世界,尤其让美国的年轻一代读到、看到、感受到日本最罪恶和丑陋的一面。为中国、美国和这个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用语言和不屈让任何反对者在她面前都无言以对、无地自容!从本书中可以了解到她的性格、价值观是在一种怎样的成长环境中使然,同时可以从字里行间中体验母爱的伟大。推荐
  •     在报纸上看到张纯如的介绍,买来看这本书,不错,文字特别,发人深省
  •     之前9.3阅兵之后读的书,想起11年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时候,我泪眼婆娑的。
  •     张纯如的母亲很清楚的描写了纯如短暂的一生,语言文字很亲切。
  •     初中就听说张纯如,很想了解她,向她致敬!
  •     一位母亲忍着心痛而写下的书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张纯如的执着很值得一读!!特别是女性
  •     THE WOMAN WHO COULD NOT FORGET
  •     要注意睡眠休息
  •     读这本书像在窥探暗恋女孩的曾经,再繁琐也不觉厌烦,迫不及待想了解她的一切。读到她从未想过和白人以外的人结婚竟有失恋般的惆怅,后面她遭受苦累、压力和药物折磨,最终举枪自杀,心痛不已。魅力的女人不会单因作品而流芳。
  •     无法承受的压抑
  •     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值得我么尊敬的女子
  •     还没读,我是看了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所以特别想知道,这到底是为怎样的女性,我相信它会给我一个答复的
  •     抛开张纯如的血统,她是一个美国繁荣时代的美国梦的典型代表,出身中产,受过良好的教育,很早结婚,家庭美满,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是还是让事业走上了正轨。但是她的华夏子孙的血液让她毅然扛起向世界揭示真相的责任。最后燃尽了生命之火。她是南京的那个冬天在二十一世纪的受害者。
  •     唉 竟然在我人生低谷的时候读这么悲哀的书。她抑郁和自杀的阴霾在我的心中已然挥之不去称为阴影。每每看到封面或书脊,都令我心痛。我想扔掉此书,妈妈非不允许。我只得作罢,只是非常痛心,非常。
  •     传记
  •     最后的部分看得令人心碎
  •     且不说看到了张纯如充满奋斗意识的人生观和张家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与子女之间的相处模式,我想吐槽的是,布瑞特你老婆2004年11月离世你2006年1月就再婚了而且还把孩子交给父母带,真的让我体味到人生的不完美,即使你年轻有为即使你得到全世界的瞩目,但是你英年早逝,孩子不健康,虽然你这一生只爱了一个人,但他却用最快的速度忘了你重新开始,我想,其实当个普通人,总有普通的人生,普通的事业,普通的孩子,普通的老公,其实挺好
  •     她用生命和全部的热情书写了那段惨痛的历史,她用正义和执着告诉那些有所了解,熟悉和哪怕想要歪曲那段历史的人们,这是一段多么残忍,多么罪恶,多么不可饶恕的真实的历史。为真实历史而生的女子,最后为历史牺牲了性命。她叫张纯如,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女子。希望她在天堂过得幸福。
  •     前几个星期我还不知道有叫做张纯如这样的一个坚毅女子后来看了关于她的纪念纪录片,才慢慢了解到我一直很想买或借她写的那个《南京大屠杀》中文版,可是断货也没有印刷。好可惜!张纯如,一个多么厉害的女子,一定要好好看看。
  •     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得知了她的事迹,就像封面的那个眼神一样,令人难忘。每每看到她的眼神就充满勇气和力量
  •     其实在感动之外,我们更愿意从这本书中获得思考。觉醒未必是每一个人的价值的盛宴,我们也有可能因此痛苦不堪,但选择觉醒以及毫不犹豫地行动是一个人获得不朽的唯一途径。感谢张纯如,愿你在天堂安息。
  •     塑料还包装着,原本想看下南京大屠杀的书,再来了解张纯如的。之前看过她的一点介绍,对她感兴趣就买了,结果南京大屠杀看了几页不敢再看下去,她的这边书也就这么放着了。
  •     通过阅读此书,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张纯如和她的作品,看传记和作品《南京浩劫》、《春蚕》对了解历史是很有帮助的,让我们中国人都记住她,愿她在天堂安息。下次到南京一定到她铜像前献上鲜花。
  •     现在有几个写历史的人能够做到像张纯如女士一样,不厌其烦的去图书馆、档案馆,甚至出国实地调查?现在市面上所谓的一些“全史”只不过是复制粘贴的结果罢了,真不知道那些人的社会责任感沦落到哪里去了!感谢张盈盈女士为我们了解张纯如女士提供了如此之好的一本传记!
  •     不错,对张纯如很感兴趣,正在读。
  •     本想读张纯如的那本大屠杀却总也买不到,如今这本传记可以让我多接触一下。不错的书!
  •     为了忘却的纪念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张纯如。
  •     两天内一口气读完此书,内容朴实,读完让我对张纯如这位女子肃然起敬,她顶着重重压力向世人,特别是美国与日本,陈述南京大屠杀这被扭曲甚至被遗忘的历史,她是个充满智慧与勇气的不平凡女子,,我迫切想看她的著作《南京大屠杀》, 这本在当时美国界引起轰动的书籍
  •     这本书陪我度过了2015年的元旦,非常喜欢的一本书 #张纯如为什么自杀#
  •     孤胆赤心,挺佩服的。真幸运能了解你一生。虽然最终还是有些遗憾你的选择。
  •     纪念张纯如 为了永不忘却的历史
    缅怀张纯如 因为她的勇气和付出。
  •     认真地看完了,张纯如,辛苦你了
  •     去南京之前把了解南京大屠杀的这段历史作为我认识这座城市的切入点。 同类是无法直视同类遭受迫害的,它勾起了我心底最直接的恐惧。 也是我对于这段历史始终无法忘记更加无法原谅的绝对立场,这就是一段赤裸裸的民族仇恨。
  •     张纯如真的很勇敢、很令人敬佩。书的各方面都很好,非常值得了解一下。世界应该永远铭记她。
  •     "每当我念及纯如,记忆中总会浮现起一个可爱的乖女儿和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在她短短36年的生命中,为了保存历史真相,为无声的受害者伸张正义,纯如以她的激情、投入、真诚和坚定启发了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纯如的心永远为那些承受苦难的人而跳动。她是一个不能忘记历史的女人——她不能忘记那些人的苦痛,她不能让她们的故事一直被埋没。"
  •     带着母亲的爱写出的回忆录里的主角分外可爱,无论如何归结死因,不得不承认对抑郁症药物的怀疑产生的提点性
  •     是妈妈对女儿的回忆,我是和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一起买的这一本书,一起看的感觉不错
  •     很喜欢这本书,一直都想买,很喜欢张纯如,一直很好奇这个女人的短短一生是怎么样的。这本书真心不错!
  •     一个母亲写的,仍我们了解张纯如,了解美国的文化,了解美国的亲子关系,了解美国人是如何做学问的。非常值得拥有
  •     张纯如,正如她的名字一样,纯洁、如真。她虽然深深陷入了那场大屠杀而无法自拔,她虽然以自杀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这给我们带来如此震撼,让我们也陷入了无尽的深思中。虽然还未看此书,但很期待!
  •     读书才能实现中/美国梦,读书是最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方法,每个人都需要受到更好的教育。她母亲那一代是靠着读书才在美国立足,从而给子女提供了较好的教育和自由的选择,张纯如的经历很灿烂。最后关于抑郁症的叙述中,睡眠严重不足可能是一个诱因。
  •     张纯如的理智与坚毅,让她的人生添了几笔浓墨重彩。看这本书以前,我一直以为她是因为承载不了太多悲哀的故事而绝望,看完后惊觉,一切都不对味了。她的选择是因为她太痛苦,她知道自己被激进分子报复的话她得到的会是多么残忍的酷刑, 所以她宁愿自己优雅而从容地离开, 不必再受太多折磨。她知道她的病不是药物能治好的,但是她不愿让家人担心,于是听医生的话接受了药物治疗。可是那些药的依赖性和破坏性极大,让她的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她恐慌,她明明相信自己的自主意识能改变很多东西,可是这一刻的她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意识。世界上总有些躁动分子在捣乱,但不断有正义的光从大地上射出来。感谢纯如的母亲揭示了真相,纯如的配偶其实也是个生活中的俗人,不能说孰是孰非,谁更胜一筹,不过是,有的人生来为了奉献,有的人生来为了生活。
  •     天使
  •     她妈妈在女儿过世后还要回忆起这一段悲伤的往事,她让我们了解了张纯如的一生,一个平凡的女子为了让世人知道南京大屠杀,所做的努力,以及后面的压力。最后的心理纠葛。张纯如,一个值得我们记住的名字。
  •     正义智慧美貌并存
  •     她的来到,是为了给身边的人送来关爱、温暖和感动。正如她的英文名字IRIS,希腊神话中的彩虹女神,她是出现在风雨之后,带给你无限希望的那道七彩虹。可能也正是由于这个名字,她的生命才会如此的短暂,结束在她最绚烂夺目之时。她将那段中国人不愿提及却世代铭记的惨痛历史展现在世人面前,尤其是那些对那段历史知知甚少的西方世界。南京大屠杀,多少无辜的生命遭到践踏,而那些曾经饱受摧残的幸存者注定要用一生的时光去试图将那段灰暗的记忆抹去。当这位正义的天使将那些遇难者和幸存者的经历告诉世界的时候,她却遭到了恐吓、威胁等等无端的骚扰,最终,她的精神崩溃了,她选择了一种方式得以解脱,永远的解脱。我们应该记住这个纯净的名字,这张美丽的面容,这个美好的天使。当她的母亲写下这本女儿的传记的时候,我能够想象到埋藏在她心底的痛,回忆和骄傲。
  •     “有些人的一生便是专为别人而度过的。”一个母亲对女儿深切的怀念,是母女,是最好的朋友,发自肺腑的悲痛、遗憾、不舍。
  •     有塑封,厚实向张纯如致敬!
  •     题外话:1. 仅从书中描述来看,作者和张纯如之间的母女关系非常亲密,体现在密切的日常沟通和精神上的交流,个人觉得这一点实属难得。2. 张纯如10岁的时候就写下:“孤独是湖那边传来的蟋蟀叫/日落时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它有紫罗兰的味道/和风掠过草原的声音”,惊艳。
  •     这本书很值得一看,张纯如在美好的年华走了,她是一名揭露真实历史的斗士,”南京大屠杀“这样沉重血腥的题材压垮了她,也是她本人性格的悲剧。这是母亲写女儿的一本书,很感人。
  •     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无法停下来,会被张纯如她充满活力的生命所吸引,她做每一件事都充满热忱,而且做得很好。你会对她充满敬畏,她是一个充满勇气,充满信念,充满活力的人。同时,你也会感受到她与家人之间的爱。不仅是一本回忆录,让你了解张纯如,也是一本启示录,指引我们前进。
  •     这本传记是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和骄傲 还是一位女子 凭着她的勇气 智慧 才华 坚韧的品质 向世界诉诸那段沉重而不应被掩埋的历史 尽管是有很多琐碎部分的文章 仍深深被感染着 谢谢张纯如
  •     母亲对孩子的爱、记忆。让我认识一个勇敢、信念、快乐的张纯如。
  •     书还没看,但买这本书是因为张纯如是一位我所敬重的女士。
  •     2017第42本
  •     父母都是高知,开放包容,在家庭背景上,张纯如已经非常出色。博览群书,勇于尝试,成长道路上张纯如的表现可圈可点。张妈妈大篇幅地讲述张纯如的成长,旨在传达一个信息:张纯如三个字绝不仅仅等同于《南京大屠杀》,除了创作这本书外,她的人生也是绚丽多姿的。她的猝然离去让我想起了鲁迅,如果上天能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这个世界会不会因他们的努力而改变?
  •     为一个母亲的努力喝彩
  •     被遗忘的大屠杀和一个执意铭记的女人,一本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回忆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