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13903506
作者:[英]西蒙•蒙蒂菲奥里
页数:708页

内容概要

西蒙•蒙蒂菲奥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
生于1965年,曾在剑桥大学攻读历史。
他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研究员,耶路撒冷旧城外第一座犹太住宅区的建造者摩西•蒙蒂菲奥里爵士的曾孙,纪录片《耶路撒冷:一座圣城的诞生》()主持人。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三十五 种语言,畅销多个国家,曾获得英国科斯塔传记奖、美国《洛杉矶时报》传记图书奖、法国政治传记大奖,以及奥地利克莱斯基政治文学奖等众多大奖。
《新闻周刊》评论蒙蒂菲奥里说,他能将庞大的历史书籍写成极为好看的惊悚作品;他知道怎样才能让历史变得浅显易懂;他的博学、睿智使人忍不住想向美国国务卿推荐,聘请他担任幕僚。
张倩红(译者)
犹太文化研究专家,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理事,河南大学副校长。其在犹太学领域所作的贡献获得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是首位在剑桥大学Journal of Jewish Studies上发表论文的亚洲学者,也是2008年以色列六十周年国庆大典上两位接到佩雷斯邀请的中国学者之一。
马丹静(译者)
法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现为河南大学犹太—以色列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犹太—以色列史研究。

书籍目录

序幕 /001
第一部分 犹太教 /013
1.大卫的世界 /015
第一任国王:迦南人
耶路撒冷的亚伯拉罕:以色列人
2.大卫的崛起 /021
年轻的大卫
3.王国和圣殿 /024
大卫:王城
押沙龙:一个王子的崛起和倒台
所罗门:圣殿
所罗门:衰微
4.犹大的国王们 公元前930年—公元前626年 /034
罗波安对耶罗波安:分裂
耶洗别和她的女儿:耶路撒冷的王后
以赛亚:集美人和荡妇于一身的耶路撒冷
西拿基立:扑向羊圈的狼
希西家的隧道
玛拿西:地狱之谷的儿童献祭
5.巴比伦的妓女 公元前586年—公元前539年 /046
约西亚: 革命的救世主
尼布甲尼撒
尼布甲尼撒:行毁坏可憎之人
伯沙撒的宴会
6.波斯人 公元前539年—公元前336年 /054
居鲁士大帝
大流士和所罗巴伯:新的圣殿
尼希米:波斯人的衰落
7.马其顿人 公元前336年—公元前166年 /061
亚历山大大帝
托勒密:安息日劫掠
多比雅的约瑟
安条克大帝:大象的碰撞
义人西蒙:晨星
安条克显灵:疯狂的上帝
神显者安条克:另一位行毁坏可憎者
8.马卡比 公元前164年—公元前66年 /075
铁锤犹大
西蒙大帝:马卡比的胜利
约翰·西卡努斯:帝国的缔造者
色雷斯人亚历山大:狂暴的幼狮
9.罗马人来了 公元前66年—公元前40年 /083
庞培在至圣之所
凯撒和克里奥帕特拉
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
帕科鲁斯:回马箭
希律:逃向克里奥帕特拉
10.希律家族 公元前40年—公元10年 /092
安提柯的倒台:最后一个马卡比
希律和克里奥帕特拉
奥古斯都和希律
米利暗:让希律爱恨交织的女人
希律:圣殿
希律的王子们:家族悲剧
希律:活着的时候腐烂
阿基劳斯:弥赛亚和大屠杀
11.耶稣基督 公元10年—公元40年 /113
施洗者约翰和加利利之狐
拿撒勒的耶稣:在耶路撒冷的三天
庞修斯·彼拉多:对耶稣的审判
耶稣基督:受难
12.希律家族的终曲 公元40年—公元66年 /132
希律·亚基帕:卡里古拉的朋友
希律·亚基帕和国王克劳狄:暗杀、荣耀和蠕虫
希律·亚基帕二世:尼禄的朋友
大数的保罗:基督教的缔造者
义人雅各之死:耶稣王朝
约瑟夫斯:革命倒计时
13.犹太战争:耶路撒冷之死 公元66年—公元70年 /146
赤脚王后贝勒妮斯:革命
约瑟夫斯的预言:赶骡人做皇帝
妓院耶路撒冷——暴君约翰和西蒙
第二部分 异教 /153
14.埃利亚·卡皮托利纳 公元70年—公元312年 /155
提图斯的胜利:罗马的耶路撒冷
贝勒妮斯:犹太人中的克里奥帕特拉
耶稣王朝的终结:被遗忘的受难
哈德良:耶路撒冷方案
西蒙·巴尔·科赫巴:星辰之子
第三部分 基督教 /171
15.拜占庭的盛世 公元312年—公元518年 /173
君士坦丁大帝:基督,胜利之神
君士坦丁大帝:家族谋杀
海伦娜:第一个考古学家
叛教者尤利安:修缮耶路撒冷
哲罗姆和葆拉:圣徒、欲望和都市
巴尔索玛和武装僧侣
欧多西亚:耶路撒冷的皇后
16.拜占庭的衰落:波斯入侵 公元518年—公元630年 /191
查士丁尼和舞女皇后:拜占庭的耶路撒冷
波斯沙王和皇家野猪:疯狗的怒吼
尼希米二世:犹太人的恐怖
希拉克略:第一个十字军战士
第四部分 伊斯兰教 /201
17.阿拉伯的征服 公元630年—公元660年 /203
穆罕默德:夜行
哈立德·伊本·瓦利德:伊斯兰之剑
公正的欧麦尔:圣殿恢复者
18.倭玛亚王朝:圣殿的修复 公元660年—公元750年 /215
穆阿维叶:阿拉伯世界的凯撒
阿卜杜拉·马利克:岩石圆顶清真寺
瓦利德:天启与奢侈
19. 阿拔斯王朝:遥远的主人们 公元750年—公元969年 /228
萨法赫哈里发:刽子手
皇帝与哈里发:查理曼和哈伦·拉希德
卡富尔:有香味的太监
20. 法蒂玛王朝:宽容与疯狂 公元969年—公元1099年 /233
伊本·凯利斯:犹太“宰相”与法蒂玛征服
帕尔蒂尔与法蒂玛王朝:犹太医生王子和活伊玛目
穆卡达西:耶路撒冷人
哈基姆:阿拉伯的卡里古拉
哈基姆:消失
阿齐兹:野蛮的洗劫
第五部分 十字军东征 /247
21.大屠杀 公元1099年 /249
戈弗雷公爵:围困
教皇乌尔班二世:奉主之名
坦克雷德:圣殿山上的大屠杀
戈弗雷:圣墓守护者
22.十字军国家的兴起 公元1100年—公元1131年 /260
大鲍德温:首任国王
小鲍德温二世
23.十字军国家的黄金时代 公元1131年—公元1142年 /266
梅利桑德和富尔克:皇室婚姻
梅利桑德女王:丑闻
血腥的赞吉:鹰王
奥萨玛·本·蒙奇德:大事件和大灾难
梅利桑德的耶路撒冷:上层生活与下层生活
奥萨玛·本·蒙奇德和犹大·哈列维:穆斯林、犹太人和法兰克人
24.僵局 公元 1142年—公元1174年 /280
赞吉:狂妄与报应
阿基坦的埃莉诺和路易国王:丑闻与失败
母子之争:梅利桑德挑战鲍德温三世
阿莫利和阿格尼丝:配不上圣城的王后
提尔的威廉:埃及的战争
摩西·迈蒙尼德:迷途指津
25.麻风病国王 公元1174年—公元1187年 /291
提尔的威廉:王室的家庭教师
鲍德温四世的病
逆境中的风采:麻风病国王的胜利
居伊:有污点的继承人
居伊国王:中了圈套
26.萨拉丁 公元1187年—公元1189年 /298
萨拉丁:战役
萨拉丁围城:屠杀还是投降?
萨拉丁其人
舞女和春药:萨拉丁的宫廷
萨拉丁的城市
27.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萨拉丁和理查 公元1189年—公元1193年 /310
狮心王:骑士精神与屠杀
28.萨拉丁王朝 公元1193年—公元1250年 /317
苏丹之死
穆阿扎姆·伊萨:另一位耶稣
腓特烈二世:世界的奇才,《启示录》中的野兽
腓特烈二世的加冕:日耳曼的耶路撒冷
巴克汗与鞑靼人:灾难
第六部分 马木鲁克 /329
29.从奴隶到苏丹 公元1250年—公元1339年 /331
拜巴尔斯:黑豹
拉姆班
纳西尔·穆罕默德:优雅的鹰
30.马木鲁克的衰落 公元1399年—公元1517年 /340
帖木尔和家庭教师:朝圣之城
苏丹和基督徒的蛋饼
第七部分 奥斯曼 /349
31.苏莱曼的伟业 公元1517年—公元1550年 /351
所罗门第二和他的罗克塞拉娜
32.神秘主义者和弥赛亚 公元1550年—公元1705年 /355
苏丹的犹太公爵:新教徒、方济各会和城墙
乔治·桑迪斯:第一个英裔美洲人
弥赛亚:沙巴泰·泽维
爱维亚:奥斯曼的佩皮斯和福斯塔夫
33.诸家族 公元1705年—公元1799年 /371
侯赛尼家族:纳吉布·阿-阿什拉夫的反叛和大肆屠狗
侯赛尼家族:诸家族的崛起
“巴勒斯坦王”的兴衰
拿破仑·波拿巴:“我亲自创作的《古兰经》”
第八部分 帝国 /379
34.圣地的拿破仑 公元1799年—公元1806年 /381
阿克的蓝胡子
拿破仑:“总司令部,耶路撒冷”
西德尼·史密斯爵士——“最出色的骑士”
35.新浪漫主义:夏多布里昂和迪斯累利 公元1806年—公元1830年 /387
圣墓骑士子爵
布伦斯维克的卡罗琳与赫斯特·斯坦霍普:英国王后与沙漠王后
迪斯累利:圣洁的人和浪漫的人
36.阿尔巴尼亚人的征服 公元1830年—公元1840年 /397
红色易卜拉欣
易卜拉欣:神圣的火焰,神圣的死亡
易卜拉欣:农民起义
37.福音派传教士 公元1840年—公元1855年 /404
帕麦斯顿和沙夫茨伯里:帝国主义者和福音传教士
詹姆斯·芬恩:福音派领事
美国领事沃德·克雷森:美国的神圣异邦人
欧洲宪兵与圣墓大教堂的枪战事件:耶路撒冷的俄罗斯上帝
果戈理:耶路撒冷综合征
詹姆斯·芬恩和克里米亚战争:被谋杀的福音传道者与掠夺者贝都因人
作家:梅尔维尔、福楼拜和萨克雷
作家:大卫·多尔,周游中的美国奴隶
38.新城市 公元1855年—公元1860年 /428
摩西·蒙蒂菲奥里:“这个克罗伊斯”
39.新宗教 公元1860年—公元1870年 /434
皇帝与考古学家:无知的异国人
马克·吐温和“贫民村”
40.阿拉伯之城,帝国之都 公元1870年—公元1880年 /442
优素福·哈立迪:音乐、舞蹈、日常生活
耶路撒冷刺青:英国王子和俄国大公
美国的“胜利者”派:一直温着耶稣的牛奶
41.俄国人 公元1880年—公元1898年 /453
谢尔盖大公和大公夫人埃拉
谢尔盖大公:俄国犹太人和大屠杀
第九部分 犹太复国主义 /459
42.德国皇帝 公元1898年—公元1905年 /461
赫茨尔
威廉:我的帝国的寄生虫
德皇与赫茨尔:最后的十字军战士与第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
43.耶路撒冷的乌得琴演奏者 公元1905年—公元1914年 /473
戴维·格鲁恩成为了戴维·本-古里安
乌得琴手:瓦希夫·贾瓦哈里耶
拉斯普京:俄国修女们要当心了
令人尊敬的蒙蒂·帕克上尉与约柜
44.世界大战 公元1914年—公元1916年 /488
杰马勒帕夏:耶路撒冷的暴君
恐怖和死亡:屠夫杰马勒
耶路撒冷的战争和性:瓦希夫·贾瓦哈里耶
45.阿拉伯起义,贝尔福宣言 公元1916年—公元1917年 /498
劳伦斯和麦加谢里夫
阿拉伯的劳伦斯:谢里夫派——阿卜杜拉和费萨尔
法尔肯海因挂帅:德国的耶路撒冷
劳合·乔治、贝尔福和魏茨曼
“魏茨曼博士,孩子出生了”:《贝尔福宣言》
46.圣诞礼物 公元1917年—公元1919年 /515
市长试图投降
公牛艾伦比:最荣耀的时刻
东方的斯托尔斯:仁慈的当权者
47.战胜国和战利品 公元1919年—公元1920年 /529
凡尔赛会议上的伍德罗·威尔逊
斯托尔斯:先知穆萨节骚乱,第一枪
赫伯特·塞缪尔:一个巴勒斯坦,交接完毕
丘吉尔创造了现代中东:劳伦斯的谢里夫派解决方案
48.英国的托管 公元1920年—公元1936年 /539
穆夫提对市长:阿明·侯赛尼对拉吉卜·纳沙希比
穆夫提:西墙之争
沃科普之都:狩猎、咖啡馆、聚会和白袍
本-古里安和穆夫提:缩小的沙发
49.阿拉伯起义 公元1936年—公元1945年 /555
穆夫提的恐怖统治
奥德·温盖特和摩西·达扬:老城的陷落
穆夫提和希特勒:耶路撒冷的世界战争
50.肮脏的战争 公元1945年—公元1947年 /570
梅纳赫姆·贝京:黑色安息日
蒙哥马利的镇压:法兰上校案
阿卜杜·卡迪尔·侯赛尼:耶路撒冷前线
圣地上空的礼炮:阿卜杜·卡迪尔·侯赛尼
51. 犹太人的独立,阿拉伯人的大灾难 公元1948年—公元1951年 /588
英国人离开;本-古里安:我们成功了!
急性子阿卜杜拉
阿卜杜拉:耶路撒冷之战
52.分隔 公元1951年—公元1967年 /597
耶路撒冷之王:圣殿山上的流血
约旦的侯赛因:耶路撒冷最后的国王
53.六日战争 公元1967年 /605
纳赛尔和侯赛因:战争倒计时
拉宾:战前的崩溃
达扬接过指挥权
1967年6月5日—7日:侯赛因、达扬和拉宾
后记 /617
耶路撒冷的早晨:从那时到现在 /619
明天 /629
今晨 /636
附录 /645
致谢 /667

作者简介

你会忍不住爱上这座城市,它是人类的瑰宝。而这本书值得你一读再读。 ——比尔•克林顿(美国前总统)
西蒙•蒙蒂菲奥里扎实的研究功底,栩栩如生的讲述能力,使得无论是学者还是门外汉,都将这本书视若珍宝。 ——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2011年年度选书,基辛格视 若珍宝的经典巨作。读《耶路撒冷三千年》,了解真实的耶路撒冷,更是明白世界为何演变成今天的模样。
耶路撒冷曾被视为世界的中心,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是文明冲突的战略要冲,是让世人魂牵梦绕的去处,是惑人的阴谋与虚构的网络传说和二十四小时新闻发生的地方。
西蒙•蒙蒂菲奥里依年代顺序,以三大宗教围绕“圣城”的角逐,以几大家族的兴衰更迭为主线,生动讲述了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以客观、中立的角度,透过士兵与先知、诗人与国王、农民与音乐家的生活,以及创造耶路撒冷的家族来呈现这座城市的三千年瑰丽历史,还原真实的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三千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0条)

  •     读《耶路撒冷三千年》源于探究西方历史的好奇心。上学时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文明的碎片》,多年过后那些散文、故事基本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但当时的一个感悟却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宗教对西方文明的传承和保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甚至认为:与中国周而复始地“快速创造财富,然后快速消灭财富”的“光荣传统”相比,西方的文明瑰宝(建筑、艺术、文学等)却更好地传承和保留了下来,根本原因就在于宗教强大的生命力。现在回想一下,这个观点未必是余秋雨在书中传递的,也许只是我个人的无厘头解读罢了。 看《耶路撒冷三千年》的推介单上讲“了解真实的耶路撒冷,就会明白世界为何演变成今天的模样。”就买了一本。但开始阅读后,心情却很复杂,甚至有点后悔,几次想放弃,不忍 “视” 卷。耶路撒冷被称为“离上帝最近的地方”,我对此的解读是:如果人死后灵魂一直悬浮于空中,那么把耶路撒冷的亡灵密密麻麻地排起来,一层肯定是排不下的,要排很多层,高过西墙,高过岩石圆顶清真寺,高过圣墓大教堂,一直排到遥远的天际,排到上帝的面前。 耶路撒冷是亚伯拉罕系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是他们之间争斗的焦点。我无意评价哪一种宗教更合理、更神圣,那太不自量力了。作为一个世俗者,我用最粗浅的方式说一下我对这三大宗教冲突根源的理解:这是一部由“末日审判”故事的不同演绎版本引发一系列冲突的宗教发展史和人类灾难史。 o 公元前1000多年,摩西说犹太人只要按照上帝要求的戒律生活,死后便可在“末日审判”复活——犹太教诞生了。 o 公元初年,耶稣说末日已临,上帝派我来拯救世人——基督教诞生了。 o 公元600年,穆罕默德说大卫王、所罗门、摩西、耶稣和他都是先知,但他得到的启示超越了之前所有的先知,他是最后一位先知——伊斯兰教诞生了。 犹太人不认同耶稣的说法,把耶稣视为异教徒并杀死了他;而伊斯兰教强调《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绝对权威性,等同于对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否定。这便是矛盾的根源。在漫长的政教交合的西方历史中,这种矛盾被不断强化、放大,这便成了人类的灾难,疯狂、野蛮、残忍、阴谋充斥着整个西方历史,尤其中世纪,难怪人们总说“黑暗的中世纪”。《人类简史》一书中有一个观点:当人们开始相信“一个并不存在的东西(比如一个愿景、一种潜在的危险)”时,人类文明便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篇章。读《耶路撒冷三千年》,会让你对这种观点得到令人毛骨悚然地印证——无论是对文明的发展还是破坏,宗教的力量都会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想象。 耶路撒冷被称为西方历史的中心,完全拜宗教所赐,这是一种荣幸,更是一种不幸。这样一个处于亚非欧中间地带的弹丸小城,由于有了《圣经》中的故事,成了各个时代各个强势王国竞相争夺的精神高地,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土耳其帝国、英国以及沙皇俄国轮番上阵,一次又一次的攻城、屠戮、摧毁、重建、再攻城……如果对这三千年的历史做一次“快放”,这一次又一次的重演绝对会沉重得让人窒息。即便在今天,巴以冲突依然是世界最大的火药桶。我看不到和解的希望,我觉得巴以冲突是宗教的“性格”所致——犹太教(以色列方)强调的“前无古人”和伊斯兰教(巴勒斯坦方)强调的“后无来者”决定了双方的决绝和偏执,让处于“中间状态”的基督教调停者(英、美、俄等)束手无策。 这次读史,读得有些伤神。我决定消停一段时间,我担心读史会消磨我身上宝贵的乐观精神。 我比较相信《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说过的一段话: “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 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 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 …… 因为看得历史比较多,所以我这个人比较有历史感,当然,这是文明的说法,粗点讲,就是悲观。” 最后,写下我最喜欢的罗曼.罗兰的名句给自己鼓下劲儿:“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     《耶路撒冷三千年》,一座黎凡特城市的编年史。自希律王圣殿(第二圣殿)于七十年遭提图斯摧毁,催发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勃兴,直至摩西·达扬于六日战争中夺回。简言之,这是一座想象中的上帝圣城,现实中的信徒坟墓。狂热的信徒期盼末日来临,而红色安格斯牛的出现则成了第三圣殿的关键,果真如此,弥赛亚降临则如“薛定谔的猫”。对于世人而言,这座Peacefulcity能否带来真正的Peace(包括innerpeace)?自认为是末日决战关键力量的ISIS似乎提供了一个答案。
  •     即使在世俗的中国读者的眼中,耶路撒冷也是有着神圣光辉的。虽不信,敬远之。初读时,觉得讲述耶路撒冷的历史,从传说到现代,即便是一本像砖头一样的书,也显得太短。从每一章节后备注的诸多的注释,似乎都能再引申出一本书的故事。书读过半,便已觉得书中中太多的人,太多的民族,太多的家族,太多的宗教,太多的教派,无数纵横交错、千丝万缕的冲突与联系,走马灯式的在历史中出现。书看了一半,信息量就足以让一个对该段历史全无了解的读者头昏脑涨,最后只能选择让这些人物与故事随书页翻过,不再追究。就像作者前言“目的是为普通读者写最广泛意义上的耶路撒冷历史......这是一部耶路撒冷为世界历史之中心的历史,它并非想成为有关耶路撒冷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而实际真要事无巨细的叙述跨度如此之长的历史,文字量再翻十倍估计也是枉然。待全书看完,要说能够复述任何一段历史也无非是天方夜谭。但这段洋洋洒洒的历史是直接指向现代以色列,现代中东的。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看完全书,即便不能像专业学者一样梳理圣城历史中的恩恩怨怨,也能透过我们世俗的眼睛,对现代巴以冲突中有所新的认识,对该历史反思之精神亦能加之在我们自己身上。我想这就是作者“为普通读者书写”的目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记事类文体,一本书3000年,很难要求更多了
  •     3000年的流水账啊!除了对耶稣的只言片语以及的近代耶路撒冷历史的少许介绍等章节有所印象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吸收。如果要说有什么读后感的话,就是我佩服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以及对耶路撒冷这座小城的容量和地位的再次确认及赞叹及向往!
  •     阅读西蒙•蒙蒂菲奥里写的《耶路撒冷三千年》,自始至终,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不同信仰的人如何用大炮长矛讨伐异教徒。宗教认同,是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核心动力。耶路撒冷的历史表明,以军事武力来强制统一信仰的过程中,“共识”两个字是用成堆的尸骨写出来的。 过去2000年,权力以“信仰”的方式来实现极少数人对大众的控制。直到1776年,美国通过宪法实现政教分离,世界在多元的价值观中逐渐走向包容与和谐共处。
  •     读了两年.....
  •     手上正在读的书。对耶路撒冷的历史讲述很详细,且具有文学性。然而我买的是简体中文版,充满长定语和别扭语式,我怀疑自己是否有毅力读完。事实上这种简直像外语的翻译已经多次阻碍我阅读书籍,现在的译者外语水平高了但中文功底不行啊
  •     历经沧桑的城市。
  •     加长版维基百科。。。。。
  •     宗教文化影响着世界,影响着人类。信仰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     基本上是一本三千年流水账 不知是否因为中国大陆人普遍不了解这些宗教和历史 所以此书受到夸张地追捧……
  •     大杂烩
  •     非常值得作为工具书查看。
  •     201703 又是一本读啊读啊生不欲死的书。试图要讲清耶路撒冷从哪里来又要讲到哪里去,然而庞杂的历史,起落的王朝跟来来往往的统治者,让这本书看起来真的好似流水账毫无重点可言。对历史小白太不友好了,好歹划个重点啊。
  •     从文明诞生至今巴以局势 从圣殿到圣墓大教堂再到圆顶清真寺 作者从最初城市的建立开始 通过介绍不同势力的交替 不同文化的碰撞 不同宗教的融合 完美的呈现出这座城市的辉煌
  •     连续一个多月,上班路上看,出差路上看,躺在床上看,太漫长。对耶路撒冷和犹太人有了宏观的了解,但是时间线太长了,并不能记住每一个具体的时代和人物。似乎都在讲翻译质量差,我看的时候并没有发觉,后来看到海明威那个梗,顿时了解。书是好书,可是太长,翻译者有心无力,期待新译本。
  •     读这本书真是一个有点痛苦的过程,而且年代跨越太久导致的流水账和学术气息弄让本书的趣味性也很一般。不过看完后,对耶路撒冷的向往又多了几分,什么时候能去呢?
  •     翻译是败笔。
  •     可能因为自己知识储备不足,这本书我没有读完。各种人名,宗教让我不得不依靠强大的百度才能大概理出一个思绪来。
  •     翻译的确实挺不好的
  •     大半个月看了大半本,这三千年过得我都替他们累。。。
  •     一本了解中东历史文化的好书。。。就是翻译差了点。。。看的时候最好手头同时放有台版、陆版和原著。当陆版台版译文正好南辕北辙时,可以查验一下原著。
  •     耶路撒冷被犹太人独占了一千年,被基督徒独占了大约四百年,被伊斯兰教徒独占了一千三百年,并且三大宗教没有一个不是依靠刀剑、投石器或榴弹炮过得耶路撒冷的。他们的民族史讲述了一个必然走向英勇胜利,和突然爆发灾难的毫无悬念的故事。
  •     祖先能活到100岁也是够牛的
  •     一座城,穿越三千年,是一个神的殿堂,两个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天国与尘世两种维度。
  •     没有点相关知识底蕴和耐心是看不下去的。同时感觉不太喜欢这种文章写法,读起来十分泄劲
  •     作为了解历史的读物还是凑合的
  •     这本书给1分都不算多,有人说大陆版翻译不佳,我结合台湾版一起看的,觉得也很差。说到底是作者逻辑混乱的锅。 例如18世纪就写的异常混乱,一会儿写俄国,英国,法国。罗列了一堆觊觎耶路撒冷的人,然后之间为此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作者几句话草草了事,逗我们读者么?这还是其一,作者写的文章干巴巴,读起来一股血腥气,我几次读不下去。很多事情的前后逻辑也不通顺,都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我劝后来人不要花钱买这书了,又臭又长
  •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不信仰三大宗教的人,对耶路撒冷的魅力不会有太多感触,但她的确是神秘、多难而又悲伤的。历史追述已到尾声,而现实依然喧嚣,这真是一个被爱的疯狂、爱得执着、爱得血流成河的神圣之所……。
  •     祈祷着有一天,我也能踏上耶路撒冷这片神圣的土地。读完了这本书,有一次竟在梦中梦到书中所描写的血腥画面,内心恐惧不禁油然而生。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未来不可知会遇到何种患难,相信有主同在,就不害怕!读后令人对耶路撒冷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
  •     三大宗教编年史,读来费劲到不行,流水账又异常枯燥,幸好在短评里找到共鸣,从前年啃到去年好多次打算放弃,没有一点宗教史基础的人怕是看不懂的。
  •     说老实话,翻译的功力还不能驾驭这么晦涩的文字。我翻译不行,但是作为读者,觉得译者的文字可读性不高。
  •      一句话概括:一个爹和两个儿子在一个叫耶路撒冷的家里打了三千年! 个人的的感悟:读历史,可以让我们从事实中认清人类荒谬的本质!
  •     这本词典终于看完了,名人之多完全记不住内容了。去除了宗教的神秘,完全就是赤裸裸的人,几千年来,宗教没有教会如何和平处世,反而是一次又一次带来的战争,书中那句话“默罕默德的宗教是建立在刀剑之上的”,至今,耶路撒冷和加沙地区时不时还传来战争的气息,它的金门仍将金锁等待末日的来临。
  •     视角挺独特,关于耶路撒冷可以了解更多
  •     201702 书的可读性太差,可能是太想把前前后后都涵盖,反而损了很多细节。不过对阿以双方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对耶路撒冷有着无可指摘的诉求,也正因为这种宗教的诉求,使得在外人看来曾经有无数次如果,最终大多因为极端宗教主义者而未能成功。真是幸亏生活在一个无神论的世俗国家。
  •     一本扩充版的维基百科词条和流水账真的不值这么高的评分。
  •     第一次打开这本书时,绝不会想到一年多后自己会真正踏上这片土地。这书并不好读,太细碎;第一遍只读到了四分之三的地方,直到亲眼见证了耶路撒冷的美丽和哀愁之后,才再次从头读起,并顺利看完。大约是经过具象的空间之旅后,方才能顺利地进行抽象的时间之旅吧。
  •     看了好久,看的晕乎乎,但是还是坚持下来了。一定要再看一次。
  •     看不下去,弃坑。
  •     先不说翻译得怎么样,虽然是按照时间顺序讲述耶路撒冷的历史,但是对与耶路撒冷息息相关的周边地区历史的描写被刻意淡化,这本书只适合非常熟悉欧洲历史的人看,没有相关基础的人会非常吃力。历史信息碎片化,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架构,很难总结。跟另一本历史巨著《全球通史》比差了100条街。
  •     耶路撒冷三千年的流水账。。。充满了血腥暴力性变态和精神病患者。。。
  •     本书气势磅礴,知识宽广,它诉说耶路撒冷的深厚历史,也映射着欧洲这三千年的历史沧桑。读着它,就好似坐上时光机,穿越回到公元前大卫王时代,伴随着这座城市命运的跌宕起伏也感同身受着它的感受,或振奋或感慨或悲悯或心痛,五味杂陈无以言表。 读完一遍,最大的感受是,耶路撒冷承受了世界上最多的悲情,无数人仰慕它渴望它靠近它,期待能够成就它也借此救赎自己,这么沉重的人类情感,已经成为生命无法承受之重,让这座城市饱受劫难,让身处其中的人一经历各种血雨腥风。今天,耶路撒冷重新回到犹太人手中,以色列也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这座城市仍然危机四伏,宗教问题民族问题归属问题将一直伴随着这座城市。 初读,只是对这座城市历史沧桑的粗略感受,其中的细枝末节,每一章每一节,都有无数个丰满动人的故事,都值得去细细挖掘。
  •     3月的打卡书。我还是高估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又乱又杂,让本来就不熟悉的我越加不熟悉耶路撒冷的历史了。
  •     作者客觀還原了耶路撒冷三千多年的基本變遷。
  •     毕竟是讲历史不是讲故事,也无怪流水账的叙事了,信息量挺大,但有些地方解释得并不全面,翻译有古怪矛盾之处,后面部分译的还行,也许跟原文语言有关
  •     断断续续一个多月,像是三本书的糅合:《罗马人的故事》+中世纪十字军史+《爱与黑暗的故事》。大部头越来越不想啃了
  •     外国人名永远是我阅读跨不过去的坎。断断续续三个月终于啃下这部书,留下厚重残忍的印象。不过每一篇张似乎再加工后都能拍成一步恢宏电影。
  •     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圣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其中犹太人的祖先在这里修建过圣殿,基督教的创立者耶稣曾在这里传道并殉难,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曾在这里“夜行登霄”。因此,耶路撒冷一直是各方势力争夺的。
  •     多浪漫的诗人在这里恐怕也发愁吧。
  •     读着有些费劲~
  •     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