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志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9863440017
作者:閻連科
页数:432页

书籍目录

序:炸裂吧,閻連科/蔡建鑫(美國德州大學助理教授)
第一章 附篇
一、主筆前言
二、《炸裂志》編篡委員會名單
三、編篡大事記
第二章 輿地沿革(一)
一、自然村
二、社會村(一)
三、社會村(二)
第三章 改革元年
一、萬元事件記
二、改革之碑記
三、轟烈悲愴記
四、新貌參觀記
第四章 改革人物篇
一、孔明亮
二、程菁
三、胡大軍
四、孔東德和他的兒子們
五、孔明耀
第五章 政權(一)
一、選舉
第六章 傳統習俗
一、哭墳
二、喜帖
三、聽房
第七章 政權(二)
一、村改鎮
二、家政
三、陣容
第八章 綜合經濟
一、工業工人
二、農業農人
三、特殊行業
第九章 自然篇
一、鳥雀
二、雜樹
三、河流
四、動物
五、昆蟲
第十章 深層變革
一、難途
二、陣痛
第十一章 新時代較量
一、較量
二、勝利
第十二章 國防事宜
一、英雄事
二、英雄歸
三、英雄淚
第十三章 後軍工時代
一、軍性與女性
二、後軍工時代(一)
三、後軍工時代(二)
第十四章 輿地沿革(二)
第十五章 文化、文物與舊史
一、現實文化史
二、文化變遷史
三、心史記
四、文化與文物
第十六章 新家族人物
一、朱穎
二、孔明亮
三、孔明耀
四、娘
第十七章 輿地大沿革(一)
一、直轄市(一)
二、大宏圖
三、直轄市(二)
第十八章 輿地大沿革(二)
一、沿革前奏
二、沿革中曲
三、直轄市(三)
第十九章 主筆後言(尾聲)

作者简介

◆英國布克國際文學獎(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入圍、花蹤世界華人文學大獎得主──閻連科──以尖銳手法召喚僵死人性,用審判利刃揭櫫國族躍進表象。
◆閻連科首次探問現代中國問題最新力作!
【內容簡介】
家族糾葛與卑微人物交織浮沉的『地方志』,諷喻當代中國改革問題的新寓言。
一場陰錯陽差的夢引撮合,最終是樁圓滿的婚姻結局,還是完美的復仇開始?!
炸裂村志:北宋之時,京都汴梁(今開封)以西三五○公里為古都洛陽。洛陽西南七○公里為嵩伊縣,縣中伏牛山間,主峰旁側有地熱醞釀,火山噴發,煙霧數月不散。始間人們不懂地質地殼,所以謂之地裂或地炸。環繞火山周邊之民眾,因地裂而紛紛遷徙生存。有人從火山口處逃往上百里外的耙耬山脈,耕地勞作,久居為安,漸成村落,始稱炸裂村,為地裂、地炸遷徙而紀念。
上一代朱、孔家族的恩怨,延續糾纏著朱家女兒與孔家四個兄弟,繼而發展出新中國發展、陣痛的微縮史──《炸裂志》。
一段奇特的機遇,牽引出孔明亮與朱穎,他們分別牽繫著二個家族的興衰命運,二人的糾葛角力,引爆了炸裂村的風暴傳奇……
孔東德的父親原來是朱家地主的長工,後與朱家三姨太結縭。解放後,孔家失去了土地,孔東德因農具事件入獄。文化大革命爆發,孔東德又犯事被朱宗慶舉發,再次入獄。自此,孔、朱兩家結下深仇大恨。然而,孔東德二兒子孔明亮與朱宗慶女兒朱穎因宿命使然,孔朱兩家命運又緊緊綑綁一起。
炸裂村轉型初期,村長孔明亮為了升官、致富,讓他泯滅天良,不認六親,為了晉升縣長之職,父歿亦不奔喪。為要把炸裂市發展成和北京、上海、東京、紐約同樣規模,孔明亮在短期內以殘忍手法建造一座血汗城市;現實裡吃香喝辣的中國高官,因權力鬥爭身陷美人計的荒淫新聞事件,處處透露出腐敗跡象!
時代的鐘走得如此快,芸芸眾生於後捨命追逐;孔家的崩離是宿命,抑或來不及應變時代變化的衝擊使然?在這場爾虞我詐的人性遊戲裡,孔朱二家,最終是樁圓滿的婚姻結局,還是完美的復仇開始?!
《炸裂志》全書十九章,有自然的描述,有人物的傳奇;有傳統習俗、政經發展的記載,也有輿地沿革的專錄;小說戲倣傳統史書的體例,以河南耙耬山區為地理背景,再以炸裂村朱、孔家族的恩怨作象徵,寫人、寫歷史的亂象、寫鄉村快速成長的變形……
小說嚴厲批判當代中國社會,為了追求財富,不惜傾美、媚外,致使人性墮落,各種光怪陸離現象紛紛出籠;全書蘊含對經濟進步和文明發展的莫大質疑與諷刺。
【本書特色】
◆最敢挑戰中國書寫禁忌的『反叛』作家──
「閻連科把自己歸類為『反叛』型作家。首先是反叛自己,創作過程中不斷反叛自己;再有就是人們生活在其中的現實、社會、環境和生存狀態中他感到要反叛的東西。有評審稱他的作品往往有『一劍封喉』之效,用文學手法直切『精神真實』、現實的本質。」
──英國BBC報導
「『閻連科』以史筆自居,他把歷史當成小說來寫,把小說當成歷史來寫;他對當代中國層出不窮的,傷人又驚人的現實,必定如太史公司馬遷一般有話要說。他筆下的殘酷劇場渲染羶色腥,不僅僅是為了引領讀者去探索禁忌,也是為了讓自己正視荒謬,戒慎恐懼不敢或忘。」
──蔡建鑫(美國德州大學助理教授)


 炸裂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单纯的论文复制粘贴,为了纪念我跟我一个老师之间的对话。《炸裂志》是他推荐给我,而我非常兴趣勃勃的一本书。这几年一直在文论当中摸爬滚打,希望能够打出一条血路,这才刚刚开始,难免幼稚,不喜勿喷。《炸裂志》是阎连科于2013年9月发表的长篇小说新作。小说通过叙述一个名为“炸裂”的典型中国小村庄自改革开放始,从村升级为镇,从镇升级为市、直辖市的疯狂扩张过程,运用“艺术的真实”,曲折地反映了一个以“金钱为上,罔顾他者”为价值观的农村社会城市化发展历程,以及这种社会之下扭曲、变形的“世道与人心”[1]。在这应当归属于现实主义的描写与叙述当中,阎连科运用其独有的“神实主义”[2]创作方法(1),运用荒诞、魔幻、现代派的写作手法,呈现了一个在泛滥欲望的驱使下,整体精神陷入荒谬、狂热、迷失、嗜欲的社会。而作者在其创作谈中也曾坦言:“其实这部小说写的就是深圳、海南或其他新兴大城市的故事。小说里这座叫炸裂的城市,它的发展和深圳及其相似。我做的无非是把深圳或者海南搬到了我所熟悉的地方,也就是我文学地理位置上的耙耧山脉。”[3]小说以孔家老二孔明亮从带领村民爬火车偷盗而发家致富的“万元户”,到当任村长、镇长、县长、市长的整个过程为主线,以娼妓朱颖与孔家、孔明亮的对峙与纠葛为关键节点,在“性欲”与“金钱欲”、“权力欲”的争斗交缠之中,作者时时刻刻提醒着读者“欲望”的泛滥和肆虐。而小说意欲表现的,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欲望——性欲、金钱欲、权力欲、扩张欲……在随着“炸裂”这个地方的扩大而进一步扩大,直到最后,无边的欲望弥漫了整部小说。而在这些欲望当中,“性欲”不仅仅同其他欲望一般,作为小说渲染的对象存在;同时也成为小说情节的推动者、行动元,它作用和左右着“炸裂”这个传统中国小村庄的走向和发展,它至关重要,甚至有时候,它是其他欲望能否实现发展和扩张的关键。因此可以说,“性欲”是贯穿《炸裂志》整部小说的重要因素,也是作者意欲表现的重要因素。一、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性在整部《炸裂志》的叙述当中,“性”是不可或缺的情节、细节和因素。《炸裂志》中的“性”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孔不入。首先从情节结构上看,“性”就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小村庄“炸裂”在改革开放以后,在男人们忙着充当火车扒手、偷盗与黑商的角色发家致富时,女人便收起行囊远走他乡,做起了皮肉生意:朱颖为了报复用钱煽动村民把自己父亲害死的孔明亮而出走炸裂,立志有朝一日回来报仇,因此走上了卖肉的路途;孔明亮为了使自身扩大“炸裂”的愿望得到实现,把男男女女运出“炸裂”,美其名曰“务工”,实际上使男人做起了偷盗的行当,让女人走上了娼妓的路途。可以说,这些为孔明亮所用,并发家致富的娼妓,使炸裂一下子富裕起来,也为孔明亮从村长升为镇长做好了硬件上的准备,整个炸裂的扩张,离不开以“性欲”为支撑的“女娼”。而在此时,朱颖突然间从炸裂之外回来,带着自己用性交易所赚取的钱财,与孔明亮争夺镇长的位置;在争夺成功之后,又以“婚姻”为条件嫁给孔明亮,并在炸裂开起了属于自己的皮肉生意——可以说,没有性欲在一个没有禁欲的时代的横行泛滥,朱颖很难在短短几年之内通过性获得能够与村长抗衡的钱财,而没有她的情色和钱财,朱颖很难影响炸裂的发展走向。此后孔明亮一家又是靠着这些皮肉生意,使孔明亮在钱财与官位上渐渐坐大。而也因为朱颖这一人物的存在,“性”的重要性才完整地体现了出来——孔明亮的官位常常由妻子为高官培养的妓女掌控,因此也为其妻子掌控;如果没有朱颖所培养的妓女在高官身边的枕头风,孔明亮难以一步步地青云直上。而每一个炸裂扩张、孔明亮当选的节点,都可以说,是小说向前推进一个阶梯的关键点,朱颖往往能够通过金钱、美女控制他丈夫在权力上的进退,甚至在最后,小说的高潮——炸裂由市升为直辖市的讨论投票当中,朱颖只需动用一下她“女子保姆技校”专门培养的妓女,在决定事情走向的专家、教授、领导的“司机、管家乃至厨师的耳边吹了风”就可以使孔明亮认为万无一失的讨论结果改变,使得小说末尾,孔明亮带着一干领导和市民,对着朱颖下跪求饶。此外,孔明亮的情人程菁,也以“性”的途径,获得了跟随孔明亮并不断升职的机会,甚至通过“性”,与朱颖的皮肉生意、正妻地位抗衡,一度战胜朱颖。如果没有朱颖跟程菁的对峙,朱颖也不会在小说结尾的时候以炸裂市的升级、孔明亮的官位为要挟,要求孔明亮回到自己身边。由此,“性”在《炸裂志》中的重要性,在“炸裂”发展的路途中的决定性,不得不说,算是无比重要的了。甚至,没有性欲的泛滥,没有性,就没有炸裂的发展和扩张;没有炸裂的发展和扩张,就别提其他欲望的扩张了。其次,从小说的细节上看,作者善于用“性”来表现欲望的泛滥与人心的浮动、狂躁,与此同时,这种欲望的来袭又是难以阻挡的。在为炸裂“积累资本”的娼妓们回到炸裂时,她们身上所夹带的风尘气息,给了炸裂的男人们一个极大的冲击,一度人心浮躁;同样,程菁在孔明亮升任之后,在作者“神实主义”的内因果的叙事里,“那个他一直拿不下的女人,她的衣扣自动地脱落”[4],这虽然能够理解成为权力在人们心中的无所不能,但从程菁后来通过与孔明亮的秘密关系开始自己的皮肉生意、稳坐高位的结果来看,无疑也是“性”的胜利,是“权力”与“性欲”交缠而起、不分彼此的明证;朱颖通过自己亲手教导的“女学生”保姆小翠,利用“性”的诱惑(小说甚至有关于“女体盛”的描写)将大哥明光原本的婚姻搅碎,又在明光离婚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样是小翠,同样是用“性”这一手段,使孔家兄弟的父亲孔东德走上了嫖妓的道路,最终死在朱颖培养的妓女怀里;而明耀在军中的突然“争功”、“聚拢人心”,除了分家得到的钞票壮胆之外,还有对只有过一夜之缘的神秘女子葛粉香的痴狂与性幻想……官位可以用“性”来得到,同样,外国人的投资意向,也可以靠“性”来征服;外国人的心,可以靠炸裂的性服务来留住。这一切,都超出了对权力与色情交缠不清的控诉而直指人性中的欲望和由放纵的欲望而引申出来的恶。“性”这一因素的存在,几乎滴满了《炸裂志》的每一个毛孔。这使小说既充满着权力与金钱的强硬味道,又时时刻刻弥漫着情色的暧昧不清。而情色往往是无孔不入的,无所不能的。没有别的欲望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孔家再多的钱财和礼品居然收买不了领导的心意,以至于在选举镇长时结果都可以由朱颖与上级内定;炸裂每一次的升级膨胀,都离不开性服务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朱颖“女子保姆技校”的学生;人们在有了钱与权之后,首先想到的会是情色,就犹如孔明光和孔明耀——在整本书里,除了因循旧黄历书试图改变家庭关系的小弟明辉,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住或者想过抵挡情色的诱惑——而也因为如此,明辉在这种极度疯狂放纵的欲望追求之下,成了一个不言而明的异类。可以想见,“炸裂”的经济发展,是一种畸形状态之下的发展,它从“男盗女娼”的罪恶资本积累开始疯狂的对金钱的角逐,而所谓对金钱的角逐,往往更深层来说是对于极度欲望的追求。在这种追求之下,人性的扭曲往往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炸裂志》所反映的主题,远远要深于阎连科本身“描写深圳、海南或其他新兴大城市”的创作显动机,而应该往更深层的人性层面挖掘了。马洛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内在需要分为七个层次,而对“性”的渴求,是人的需要中最底层的生理要求。[5] 然而,在一个极度纵欲的社会里,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是否就必然能更高的层次前进和完善,这在《炸裂志》中成了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6],“性”是人类注定无法摆脱的日常事项。但在一个极度纵欲而毫无约束、制约的社会里,“性”与“金钱”、“权力”交织在了一起,成为吞噬人心与性命的洪水猛兽。在这个普遍只追求经济发展所带来好处的社会,人们从心底里极度地追求与推崇这三者给人带来的享乐,而在得到这三者带来的好处之后,不存在丝毫的节制与约束,也不会自我节制和约束。在这里,作者试图用“性”的无所不能来触碰一个疯狂追求欲望的社会在物质表象之下的精神真实:一个嗜物如命的社会,其实就是一个嗜欲如命的社会;一个嗜性如命的社会展现的是动物的本性,而永远只在动物性之中徘徊。这可以说,是潜藏在作者创作显动机之下的潜动机。二、从性到欲望的延伸整部《炸裂志》随处洋溢和泛滥着的性与欲望,乃至性与欲望的交叠和延伸,让人不禁联想起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和“力比多”。而在这部小说当中,动力性因素仿佛也得到了很好的确证。在一个正常而有序的社会里面,“人类的文明必然地构成了对力比多的种种限制,而且与此同时,社会化的程度决定了它必须迁移到一种不但不危害社会规范而且还同时有利于社会化发展的活动上去。”[7]小说《炸裂志》里面的社会,是一个物质文化高度膨胀扩张的社会,因而在泛滥的“性”之下,更拥有各种不同欲望的延伸。而在作者“神实主义”,超越物质现实的外因果,仅只追求作品的内因果的创作理念之下,炸裂志社会里面欲念的泛滥横行肆虐:在孔家四兄弟当中,大哥孔明光的行动一直为小翠的“性”所左右,使得他从一个温顺老实的农民性情大变,转变为一个暴戾而蛮横,整日嚷嚷着要闹离婚的莽汉;孔明亮在还是镇长之时,即对女属下程菁想入非非,在自己的权力得到进一步扩大,尝试到权力的好处之时,不仅仅希望权力仍旧带给自己更多的美色,而且希望自己的权力得到扩张,希望得到属于自己的身份确认,以此来换得更多的美色与金钱——以至于在最后,当小弟孔明光走进他的办公室休息间时,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明辉不知道那地毯全是由十六岁的少女秀发经过处理织成的,灯一开,闪着一层柔亮的肌肤光。他觉得地上有些滑,想铺那地毯还不如铺浴室的浴巾在地上。他打开浴室看了看,除了白洁柔美的浴盆和镶了金边的便池外,还有镀金水龙头以及纯金的肥皂盒,别的没有让他惊着的。卫生间里又全都是纯金制成的,每一样都重到让他几乎拿不动,这让他有些眼晕和走错地方的感觉了。又一次想到程菁说的不要乱翻动市长的东西那话了。可想要从哪些纯色金黄中收回目光时,他又看见便池旁的镀金垃圾篓里扔着男女事后的脏东西,让他的胃里哗一声,有东西要翻着吐到嘴外。”这些泛着华贵光辉的物件描写,尤其是“十六岁少女秀发经过处理织成的地毯”,泛着柔和的光的浴盆、以及镶金垃圾篓,无不让人感觉到高贵摆设之中的淫秽之气。这伴随着孔明亮一直膨胀扩张的权力欲,也往往伴随着性欲,久盛不衰。而孔明亮急着从市长到直辖市长的扩张,无非就是为了扩张之后再次极度扩张的物欲享受。而孔明耀欲望的延伸则十分明显,仅仅因为与葛粉香的纠葛,他敢于顶撞军中上司,敢于用钱笼络其他军人,为其壮大声势,制造助人为乐的“模范军人”形象。直至最后,他荣光回归炸裂,却发现自己找不到葛粉香之时,在怅然若失很多天之后,他也在二哥孔明亮所给的职位当中,作出了一些强有力的决定。甚至是在听闻“美国炸中国大使馆”时试图组建军队与美国开战。这固然显现出孔明耀本人的军人本色,但其与葛粉香的纠葛分明不是虚笔。孔明耀从获得性体验开始改变,又从失去性的体验而在别的地方变本加厉。在孔家四兄弟中,唯有四弟明辉是清醒而正常的。在他去探望嫂子朱颖,看到朱颖为了报复丈夫孔明亮,又或者说是为了使丈夫在被自己原谅之后升官而准备的女子技校的学生时,他有这样的想法:“二哥真的疯了。”然而人性在渴求更多的欲望享受之下,这样疯狂的扩张和膨胀,却是最符合人性本身的。从性到欲望,再到欲望的延伸,其实都反映了欲望之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说,没有人类对于种种事物的欲望,也就没有今日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度发展。但是,肆意横行、充满世间的欲望,往往也能够毁灭精神上的一切,使人在极度追求物欲的情况之下,忽略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甚至失去了自省和回头看的机会——炸裂在原来有“哭坟”的传统,是对过去一年酸甜苦辣的回忆和历数。然而在炸裂的经济高度发展之后,这样的“哭坟”传统,也埋没在盲目而只向前看的物欲追求之中。炸裂人凭借着自己对欲望的渴求和热情,步调一致地要求前进,要求扩张,直至最后,哪怕给出身娼妓的朱颖下跪也在所不惜,这既是物欲之下的尊严让步,也是精神缺失的重要表现。作者试图运用这种遗忘传统,一味前进的物欲社会来说明当下社会所存在的一种乌托邦性质。这种乌托邦性质夹带着对物质的狂热而不计任何代价:“阎连科认为当代中国是‘一个乌托邦接着一个乌托邦’,前30年是共产主义,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中间不知死过多少人,流过多少血。’后30年终于发生了令人欣慰的变化,‘然而,在这种变化中,我隐隐感觉到,中国式从一个乌托邦醒来,又走进了另一个乌托邦。’”阎连科试图用这样一种叙述来反映人们在这个时代的狂热和激情。三、象征、夸张等手法下欲望的意味前文提到,《炸裂志》整部小说无疑充满了“乌托邦”的意味,人们狂热的欲望在乌托邦之内纵横交错。而如果仅仅只是欲望的横流延伸,那么《炸裂志》也就不是作者“神实主义”之下的《炸裂志》。作者在象征与夸张等写作手法之中,使“炸裂”同时成为一个“魔幻之邦”:在这些手法的运用之下,角色的意志可以直接作用于物质世界,使最客观的物质在最短促的时间之内发生不一样的形变、生长、枯萎乃至死亡;炸裂人民的共同欲望可以随时改变所谓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可以使炸裂城瞬间变成越南战争时的样子、外国街道的模样,甚至“小说里要建造无数楼房,一群人戴着军功章齐步走,楼房就起来了。为了几天就能建造机场,需要把一个山头弄平,这些人首先撒下多少血淋淋的断指”——这让人感到欲望的所向披靡,无所不能。这也是作者表现“在中国,什么都可能发生”的现实的一种方式。余华曾有言:“一部真正的小说应该无处不洋溢着象征,即我们寓居世界方式的象征,我们理解世界并且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的象征。”[8] 可以说,象征手法在《炸裂志》中的运用的的确确是“无处不洋溢着”的:”炸裂“名字本身就有着多重的象征意味——它既可以理解成为在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城市当中,人们的观念和欲望的迅速炸裂,也可以隐喻着“中国人口的炸裂”[9] ;炸裂发展伊始的“男盗女娼”,可以象征着资本积累初始的罪恶;甚至炸裂的扩张与发展,无不是在“性”和“欲望”驱使之下的一种恶性扩张。更别提小说情节中市长的钟摆的走停可以象征着市长仕途的升降等等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细节了。在这里,作者创作的原动机仿佛发生了改变——与其说作者意欲表现的是当下中国进入迷狂状态的经济发展和“金钱为上”观念的横行,不如说是控诉资本在社会的运行与扩张给社会本身带来的丑恶,给社会人心带来的“炸裂式”的动荡。众所周知,所有的资本扩张形式都会在恶中产生,也会通过恶的方式获得扩张,无论是在资本主义之下的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之下的社会,只要是一个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就必然有资本本身所带来的恶存在。因此,在这里,作者本身控诉中国当下的意图,在写作中好像发生了不可察觉的改变;作者的控诉对象,无形中从当下乱象转向了商品经济所产生的恶对欲望的放纵,以及这种欲望对人心的蚕食和戕害。而《炸裂志》中的夸张手法,使得欲望的无所忌惮,集体意志的无坚不摧得到了更好的延伸:村长孔明亮只需要在与下属程菁发生关系之后,就能把程菁父亲坟头上的鲜花在一瞬间从原先的形容枯槁,变为争相开放;仅仅把象征权力的文件往办公室的铁树上靠,半死不活的铁树马上就开花了;仅仅是孔家兄弟明耀因未找到葛粉香的失落,就可以使炸裂市飘起寒冷的风雪……这些令人觉得荒诞不经的情节或者因素,使人体会到权力的无所不能——而所谓的权力,往往也是以欲望为支撑的,是助长欲望的,也是由欲望而生的。这些细节加之作者对“神实主义”写作的定义,让人不难体会到其中的意味深长:权力是万能的,而人的欲望也是万能的。在一个对权力和欲望无限渴慕的社会当中,权力是令人欣喜若狂的,是令人无比神往的,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在这个社会里,人们既畏惧权力给自身带来的威胁,也欣喜于自己为权力舔痔而获得的利益;既可以将自身的欲望构建在权力的扩张之上,促成权力的威力;也可以享受有关权力带来的虚荣、享乐。在这些手法的烘托之下,《炸裂志》的性与欲望无疑具有了一些更为深长的意味。四、《炸裂志》之下的作者意识和集体意识阎连科创作《炸裂志》,有一系列的显动机:作者书写的初衷在七八年前就已经萌芽了:“这部小说的构思非常早,七八年前甚至更早。有人就曾经以笑话方式说过,四川、湖南小姑娘都到南方打工去了。这里打工是另外一种意思。当时我就想,这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故事。当时我还想过写部小说就叫《姐姐妹妹》,写她们如何在南方工作,他们的村庄如何因此繁荣。”这是作者一开始对于小说构思的想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的初衷也发生了改变:“现在,当时的那些想法都写进了这部小说,《姐姐妹妹》这样的故事,对于有些作家来说已经够了。但对于我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小说中的一片信息而已,还要无限发展。”而主要触发作者的写作动机的,是作者的一次深圳笔会:“其实这部小说写的就是深圳、海南或者其他新兴大城市的故事。……这部小说完全来自于一次对深圳的偶然好奇。”作者在一次深圳笔会的时候去了香港,感觉到了两个城市之间的迥异之处:‘一个极其有秩序,一个极其无秩序。深圳的发展虽然极其惊人,但代表的却是中国任何一个大都市,也可以表现中国当下的状态。对我来说,我想写的故事、人物忽然找到了他们的舞台。这个舞台可以是深圳,也可以是海南或者其他新兴发展的城市。这些城市的迅速发展让人 不可思议,它的扭曲和荒诞也超过我们的想象。也就是在那个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我可以写那个故事了!”——看到中国新兴大城市的荒诞之后,开始意识到“可以写那个故事了”。而这个故事之所以用地方志的形式来进行书写,原因也是在于:“我在写《四书》之前,家里经常会放一些地方志。某一天我就想过要用地方志的方式写部小说,很早以前就有这个念头。问题是哪个故事适合地方志形式。在我看来,寻找一个故事的讲述方式比寻找一个故事要难得多!”这一系列的显动机促成了《炸裂志》的写作。作者自身能够希望通过这些“难以驾驭、无法无天”的欲望来揭示中国当下“高速发展”的悖谬和荒唐,揭示在权钱二者结合之下,横流肆溢的欲望,这部“弗洛伊德式的小说,讲述的是各种欲望如脱缰的野马似的狂野,这种歇斯底里的欲望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了不断增长的财富和权力,总是想方设法寻找满足欲望的手段,不择手段既是他们的行为也是他们的目标,满足的欲望总是瞬间消灭,更大的难以满足的欲望随即产生。他们的‘贫困’不在于财产微薄而在于欲望巨大。欲望的确是一种难以驾驭、无法无天的品质。”[10] 诚然,通过上文的分析,《炸裂志》明显达到了这个显动机之上的目的。然而,可能是由于过多地注重于社会“高度发展”、物欲横流的表面,作者在文本情节和细节上更多地体现在对现实“原型”的零碎拼凑,而缺少对于该种现象具体深层原因的思考和探究,因此常常倾向于控诉高度发达的资本社会与无边界的权力的控诉,而缺少应有的对于中国具体国情的指向性。现在看来,《炸裂志》既可以是某个经济高度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的写照,也可以是对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积累的写照,却没能明确地指出中国具体“高速发展”中的流弊真正指向。因此缺乏一定的“理性张力”:“然而,太多了,书中出现了太多的现象……当现象的出现漫山遍野时,我们迷惑了,不知作者想对我们说的究竟是什么,不知我们可从作者的显示中发现哪些规律性的要点,怎样对事物作出本质性的认识。我们看不到超出我们常识的常识、深过我们认识的认识,感觉不到那一道作者眼中射出的炯炯目光。我们看到的似乎只是现象,只是牢骚、抱怨、愤恨和职责,我们在寻常百姓嘴中,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都听到过,已听得太多太多,听得我们的感觉都已麻木,耳朵都快爆炸。我们读到的似乎只是民间老小‘愤青们’发泄的一筐筐不满的罗列与堆砌,回头再想,即使那些曾让我们眼前一亮的细节,其实也都似曾相识,甚至在那些最让我们都剩警惕和怀疑的当下媒体的新闻报道专题讨论中,都已见得听得不少,我们真的很难认定这本真真假假、掩掩藏藏以变形失真的现代派手法写出的小说所体现出的力度和价值能大过记者文字、电视台专题,更不说网上流传。”[11] 我们知道,虽然文学作品不能够代替政治和历史去思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问题,但是,文学可以通过其叙述的深度来引起公众的反思。阎连科《炸裂志》的缺憾之处,恰恰在于未能够引起公众对诸多现象的反思。当我们读完这部作品,所能够做的,仿佛也只是无休止地对社会流弊进行重复甚至抱怨。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也许作为作者的阎连科,其实也并没有对这一系列让人深恶痛绝的流弊进行深层的思考和探究。今时今日,中国的高速发展给社会带来的问题已不容忽视,其中,尤其尖锐的两极分化、官商特权、以及常被人提及的体制弊端,往往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媒体乃至百姓所诟病的“发展之痛”。在这种公众情绪之下,往往随之而来的是有关机构与政府公信力的下降,民众的仇富心态,以及对于贪腐行为的深恶痛绝等等。甚至一些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慨叹也充盈于眼耳,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作家的职责就不仅仅是记录这些集体意识,而应该深入问题本身,去探究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而引发深思。然而,叙述与细节的无指向性,让我们知晓欲望、金钱、权力之横流,却不知为何会如此横流肆虐。这种横流肆虐,和其他国家的有什么不同?难道其他国家的发展方式就不存在罪恶的积累,欲望的横流,钱权的结合吗?作者没有去思考这些问题,却陷入了对集体意识的映射——我们痛斥贪官、体制、经济,乃至这个时代,但也仅仅是痛斥而已。包括作家自身,或许都仅仅意在反映这么一种存在于现实中的心理和情绪,没有想过往最深的层次发掘。这不可不说是《炸裂志》深为遗憾的一件事。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炸裂志》记载了这个时代中国发展的现实和集体意识。作为一部以地方志为结构的小说,它符合了它本身的要求。

精彩短评 (总计37条)

  •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我们的灵魂随着什么炸裂了呢?
  •     这种书读完了得好多天能缓过来
  •     微觀中國不可思議,很多荒謬但又折射現實的場景及情節。
  •     得看麦田出版的这个繁体版本,简体太监版你真的愿意看吗?哈哈,我看完此书,大呼“荒唐可笑”,并把书扔在桌上准备下班回家,突然手机短息响起声音,上写:“最易赚钱城市排行榜出炉[搜狐]...”,我惊出一身冷汗,动手再翻翻书,书里一个字也没有,四百多页,全是空白,只留下封面支离破碎的字,依稀还能辨认出一个“志”。
  •     有价值,力度不够,那种平淡的语言讲不出惊心动魄逼真感
  •     是什么的缩影呢
  •     阎连科这部小说的风格转变 就像余华的《兄弟》一样 但好像自从莫言拿了诺奖以后 所谓的魔幻被消费过头了
  •     花草树木的魔幻写实,其他都是一般写实~~
  •     超现实的神幻主义手法,淋漓尽致的描写出了人性内心的欲望
  •     野心十分,才力六分。作为中文老师,真是很难忽略阎连科粗糙不畅的表达。
  •     通篇为了讽刺而讽刺,所谓神实,恐怕只有神叨叨,没有实。初读有种百年孤独的影子,越看就越发现空洞的只会用花草鸟树建筑来表现荒诞,一句话这样是点睛,全书都这样,就是缺乏想象力的硬撑了。
  •     一个人悲伤的境界会是什么样的 我在这个世界里选择残酷的生存
  •     神实主义力作orz,介绍是这么说的,读起来还是挺流畅的,在各种夸张下,表现了戏剧的张力,更加体现的人心和社会的各种问题,讲述了炸裂的变迁。
  •     睚眦必报。
  •     似曾相识,未曾相遇。台版不错的。
  •     读完炸裂志,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看不懂百年孤独。。。
  •     不知为何,最读不下去的跳的最快的就是所谓神实主义发挥“神力”的时候了。
  •     在这里读懂乡土中国和中国
  •     金钱至上的最终命运
  •     突飞猛进的时代,诡异扭曲的时代。大牛市时候看的,恰逢其时吧。
  •     后半部越发爆棚的神实主义,逐渐让我失去了读的乐趣。
  •     终于读完了,大概是今年最后一本
  •     随手抽出来 一口气读完 精彩 用语言和其背后的阴翳造就的精彩
  •     有點神幻的小說,雖然是虛構的城市但是又覺得是身邊的某個地方,最驚奇的是看完之後無論走在哪個城市都覺得那就是小說中的「炸裂市」,和《平凡的世界》相比,卻是另一個「世界」。
  •     分批读的,分了大概五次。不是书难读,只是阵线真的拉的好长…这种有些奇幻的风格在读《黑白阎连科》时只是稍有体会。在这算是贯彻整本书了,有些非科学的情节出现时让人觉得“就该这样”。结局并没有出乎意料,四星。
  •     补
  •     处处有熟悉的影子。无法和现实比拟的荒诞
  •     现代神话
  •     极其荒诞,极其有趣
  •     曾经有香港文青跟我抱怨閻連科的書“讀不下去”。我想所謂讀不下去的原因,一是言老施個人化又摻雜些河南方言的語言特色,另外就是他總是直接兇狠戳入現實的筆調吧。王安憶說寫作令自己開心,我想寫作對於閻連科來講,一定是件痛苦的事情。《炸裂志》延續了《受活》和《風雅頌》中對於“城”的書寫,某種程度上講,“城”即是“國”。
  •     閰的神實說得太神了,自己神不起來,失分自然多。魔幻催谷過度,不一定就能爆破真實。別跟現實比荒誕,這老問題還未解決。
  •     真的是股市么
  •     这本书读起来的好感应该是递增的。到最后的效果还是可以的。
  •     "神实"的写实了中国近现代那份疯狂,那份疯癫,那份从骨髓中炸裂出的畸形现实!!
  •     神实主义,但并不觉得和魔幻现实主义有太大差别。中国现代化的抽象反映,折射了诸多的社会恶疾。还是值得一看!
  •     并不懂什么是神实,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但在阎的作品里,总是充斥着人物在荒诞故事里对现实的无力。
  •     过于悲观,过于负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