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生活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511343888
作者:(日)吉田修一
页数:168页

内容概要

生于1968年9月14日,高中以前生活在日本长崎,后迁居东京,法政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以《最后的儿子》获得第84届文学界新人奖,步入文坛。此后陆续发表《碎片》《WATER》等作品,2002年以《同栖生活》获山本周五郎奖,同期再以《公园生活》夺下第127届芥川奖。
其他著作有《热带鱼》、《东京湾景》、《恶人》、《最后的星期天》、《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货》、《横道世之介》等。其中,《恶人》将吉田的文学创作推向另一高峰,一举夺下日本两大新闻报社(朝日新闻社、每日新闻社)的大佛次郎奖与每日出版文化奖。他借用推理小说的框架来承载一个具有纯文学底蕴的故事,成功扩大了读者群,引起热烈回响。2011年改编的同名电影再一次大获成功。
吉田修一擅长描绘年轻人在都市生活的当下心情,贴近生活的描述引发无数读者共鸣。他自己十八岁才到东京,觉得自己“既不属于东京,也不属于故乡”,在两者之间游移的孤独和乡愁,就成了他书写的动力。

作者简介

获得2002年芥川奖的《公园生活》说的是一对连彼此姓名都不知道的男女,两个人在地铁上结识,又在日比谷公园意外重逢的故事。他们或许是对彼此有好感的,但并不刻意展开进一步的关系。每一次在工作休息时刻的巧遇,不多问对方的背景,反而借着观察、讨论公领域(公园)里的人事景物,默默知晓了私领域的交集。更重要的是,重新审视了一次自己的生活价值与存在意义。《flowers》叙述的则是一对从外地来到东京闯天下的夫妻,当初怀抱着美好的理想,但理想却沉入了人海的故事。两篇小说中的男女主角,恰好形成一个对比。前者在陌生的关系中,彼此的心灵缓缓地靠近;后者则是在亲近的距离中,灵魂却逐渐疏离。……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安的浮游感,渴望归属,可是他们只好、也只能在保持距离中,才不至于受伤得更深。


 公园生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曾有一阵子,我常常坐在一家熟悉的咖啡馆,相同的午后,相同的沙发,相同的咖啡,唯一不同的不过是我手中的书本,和周遭不同的人们:有腼腆的男孩和大概是初初相恋的女友,有放肆嬉笑的三两闺蜜,也有张口几亿项目的土豪生意伙伴。虽说无心窃听,然而当你的眼神焦点涣散后,四围的细语仿佛交织的旋律一般将我裹绕,我仿佛灵魂早已抽离,在漫无边际的遐想,以及凝望着那坐在被遗忘角落处的我。这般情景,大概和吉田修一小说《公园生活》中描述的男主角的状态,有几分相似吧。当时的我,正处在人生情感的彷徨期,事业的拼搏遭遇到瓶颈,感情生活亮起了红灯,一下子将自己曾习以为常的轨道曳然而止,才发现自己早已在十字路口处不停打转。日本小说的主人公往往给我一种迷茫、内省、却随波逐流的印象,吉田修一这部书中两篇小说的年轻主角也不例外。无论是“公园男”与“星巴女”在公园偶遇后的逐渐熟稔,还是每月奢侈一次在帝国大饭店享受但渐行渐远的夫妻,或者与母亲、表哥之间难以接近的亲情,还有同事关系背后的出轨与背叛,以及因为彼此性格不和,加之沉默寡言,最后竟成为熟悉的陌生人的分居夫妇。文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因为讨厌自己没什么要隐藏的,所以才会勉强装模作样,让自己看起来像是藏着什么似的……”。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做呢?这大概就是都市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孤寂所致吧。在巨大的生存竞争压力与日益隔阂的人际关系中,每个人在渴望沟通的同时,却为自己立起一座无形的屏障。小说中一次与陌生人的偶然对话,一次意外被同事诱惑的偷吃,打破了这种道貌岸然下的屏障,闯入了不为人知却仿佛早已熟悉的他人内心。又到了湿热烦闷的季节,我们不仅被停滞流动的空气所压抑,更被现代都市的迷惘目标所窒息。当说走就走成为一种流行时,在大自然清新空气中贪婪呼吸的我们却旋即仍要返回钢铁丛林之中,当男主角通过松开领带、吮饮一口咖啡、闭眼、深呼吸、抬头睁眼一系列动作试图将近景、中景、遠景的秩序在脑海中打乱时,已发现在公园几十年的老人仍试图用带着热气球的摄像机,寻找到自己的人生脉络。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个时候,当我回首检视自己,发现曾经一直享受的安逸活法,竟不是自己的生活时,才明白,内心以外的生活只是泡沫。“阳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就像被骗的我,是幸福的……”文/卢育涛 2014.04.12
  •     “我希望心里的夏季和身外的夏季一样完美,让我忘记终年终日的等待。可是心灵没有夏季。我望着夏季走过,自己却留在了冬季。必须走出这个焦躁难耐的季节,在欲望的阳光下老去。” ——玛格丽特·杜拉斯读小说《公园生活》,忽然之间回想起电影《恶人》中孤独的清水佑一,《横道世之介》里温吞的横道世之介。吉田修一创作的人物总是与生活保持距离,所以一个主题:孤独,几乎贯穿他所有作品的故事。残酷的孤独感,始终被处理得绵延粘稠,在平缓之中推进着一个个令人绝望的故事,但某个不经意的角落又存在骚动的伏笔,给人以意料外的震惊。公园生活,对于我们年轻人而言,一直是属于大妈们的广场坝坝舞,却不是美少女团体的群舞。但总有一处的公园生活,可以让孤独久了的人,活出一个崭新的生活,哪怕只是那么一小会儿。或是落日光芒的会心一瞥,或是躲大雨无处藏的一身湿,或是匆匆路过的一睹笑容……诸多的平寂时刻,对于孤独的我们,却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公园生活》的日比谷公园两个孤单的男女,一起在休息时间坐在长椅上,窥视公园生活,眺望这个城市。那些不厌其烦的细节,总让我觉得特别孤独。每当看到公园生活的情节,总会出现满世界的孤独与两个孤独的人。他是孤独的,她也是孤独的。若不是如此,他们断然也做不到有那么多的时间静坐,通过观察公园的人来消磨时间,捕捉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并没有享受孤独,那样的小资姿态,对于他们是一种不现实。有人会为自己的孤独而沾沾自喜,并相信那是一种特别又美好的生存态度,但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有没有自问能抗的住?我们每个人都曾觉得自己是特别的,后来都会觉得,自己不过是是毫无特点的普通人,也许自己的特别之处可能在于比别人更普通。当一个人是孤独的时候,能分享的也会只有那抔不为人知的孤独罢了。不知姓名的他与她,陪伴着对方的沉默,便觉得这份交流,突然让生活变得温柔起来。因为在那些孤独的时间,有些细节能被另一个人点开,是一种奇妙的偶遇。有些故事被另一人讲述,是一种难得的缘分。人生这条路,注定了是孤独的,能遇到这样一个人,感觉自己赚到了。所以突兀又合理的那句“我决定了”,却是一种留白的默契:相伴多久,又何必强求。《flowers》年轻夫妻石田与鞠子,从家乡奔赴陌生的东京,只是为一个人的演员梦想。但成就感少的可以,只剩下每月一次的大饭店入住体验。梦想已经不知去向何处,那么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还是勇敢的挣脱束缚,生活依旧是待定。两人的关系,如《公园生活》的夫妇和博与瑞穂,有着无奈的相似处。一个是因为房间的“陌生”,一个是因为房间的“分离”。男人都为婚姻做出一定的牺牲或者维护,但悲催的是,这一点从未带来任何改变,谁都不明白婚姻已变为何物,是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勇敢的单飞,一切都是未知。她苦,他苦,但永井,望月元旦其他人也苦,谁都不特殊。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生活最可怕的是,所有的所有到最后都不了了之,哔的一下就消失了,好像从未发生过。也许对于这世界最好的回应,是你决定不恨了,也决定不爱了,就像你从未在世界出现过,就像世界从未存在过。
  •     文/飞熊看到这书的书名,我就一直想,作者到底想通过“公园生活”这四个字向我们暗示什么。直到认真地读完了第一遍,我还是不得其解。然后,是我不断的翻阅,不断的从某个随意的角度窥探那些细节。在第二次阅读的时候,我儿子总是召唤我去陪他玩耍。我终于还是难以体味那些极其个人化的感受,那些稠密的有些叫你生怕遗漏什么的细节,细节族群。于是,我试着把书放下,把书放在我够不到的地方,试着暂时忘却,冷处理。开始写这篇文字之前,在我和那本书保持距离的第二天,我开始慢慢接近,慢慢接近“我”的生活。这本薄薄的小说合集,包括了两个故事《公园生活》和《Flowers》,两个故事都是以第一视角展开的,故事都不长,但充斥着过于稠密的细节、情绪、暗示、支线、意象……..对于第一视角下的我,城市甚至这世界就是一个公园。“我”坐在那个只有我自己的长椅上,任思绪飘忽不定,直到遇到某些人,给我的生活带来某些改变。我试着和他们产生某种关联,但进展缓慢,或者结果走向了我预期的反面。公园,暗示了某种没有归属感的寂寥——“我”不住在公园里,我住在朋友家里或者住在某个豪华酒店,我也有家,但家似乎并没有给我提供必须回去不可的归属感。《公园生活》中的“我”,是一家沐浴产品公司的广告兼销售,在地铁上偶遇了一个给她帮助的女士,而后又在自己常去的那个公园再次偶遇那个喜欢喝星巴克的女子。这里没有爱情,更没有婚姻,只有两个喜欢在公园里活动的人,在不断的交互中拉近彼此的距离。如果这篇小说只有这些内容,那丝毫不会吸引我这样对文字非常挑剔的读者。在描述这条鲜明的主线的同时,作者还交代了很多“我”的生活细节。“我”住在朋友家。朋友是一对夫妻,但因为某些不是问题的问题,婚姻走到了破裂的边缘,他们分别离开了他们自己的家,一个住在旅馆,一个住在朋友家里。我被叫来,照顾他们家里的猴子。而我自己的家,被从乡下来的母亲占据,父亲被留在乡下,她也是为了从婚姻的紧张气氛中逃离出来,获得片刻喘息。更重要的,作者开始描述主人公“我”的各种生活细节,从第一次进星巴克到暗恋的女孩然后回到公园,公园里公园外的环境,公园里的人、景色、物件…….我突然意识到,作者笔下的我,对外部世界的观察,远远多于对内在情绪的抒发。内在的情绪投射到外在的景物上,不是喜欢或者不喜欢,不是高兴或者悲哀……读者需要动用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能力,运用个人的艺术想象力,才能慢慢体悟那些个性的自我体验。而这些丰富的细节、思绪碎片丰富了文本的层次,为我们理解第一视角下的我和我的公园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同时提供了为不同读者,甚至相同的读者在不同心态下的不同视图。小说就是一个万花筒,你稍稍转动一下,呈现在你眼前的情景就有所变化,遗落到我们心灵上的颗粒就可以造就我们不同的心情。这个集子中的《Flowers》,仍然使用第一视角叙述故事。“我”是个从小地方来到东京的搬运工,老婆是个喜剧演员。来到东京后,第一天就住在一个高级酒店里。从此,妻子对此着了迷,两人虽然收入微薄,却经常出入高级酒店。但这个故事里,作者并没有使用太多的笔墨去描述这些,更多笔墨放在“我”的工友上。那个擅长插花的工友,却不断做着很多龌龊的勾当,而其他人似乎各有各个的不是。题目“Flowers”应该是指“插花”这项和美联系解密的手工艺术,而“我”生活的环境充满了不善良和卑鄙无耻的勾当。《Flowers》,较之《公园生活》,显得有点生硬。作者想似乎想通过这个体力工人,表达更多的超出他生活经验范围之外的东西。同时,那些个人化的细节的密度变得稀疏了,主题似乎清楚明确了些。随着故事的层次的越发单薄,审美的强度也变得越来越弱。两组关联事物的交相辉映,也是在两篇小说中不断运用的一种手法。在《公园生活》中,叫我照顾猴子的夫妇还有我的父母,和我和“星巴女”;在《Flowers》中,是乡下插花的奶奶和会插花的工友。这样无疑地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审美层次。放在一个集子中的两篇小说,两个“我”处于两个不同的社会阶层,而两个不同的结局也在色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不论是在《公园生活》中,还是在《Flowers》中,我都是没有家的。因为对小地方的厌弃,而来到大城市寻找新的生活,但新的生活,似乎也暗藏着某些不安的情绪。不过,随着“我决定了”的声音,《公园生活》染上了些许明亮的颜色,而《Flowers》中却充斥着锈迹斑斑。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公园故事》清新宜人,充满了都市闲散疏离的趣味。唯有去惯公园的有情人,才能书写如此细腻丰盈的感触。不太喜欢第二个flower的故事,too outspoken
  •     相比第一篇 个人更喜欢flower多点
  •     还行 公园生活不错 让我想到其实生活中我们都在默默观察着彼此 但很少有人迈出交往的第一步 会不会很怪 显得图谋不轨的样子 flower不太喜欢 可能是因为早期的作品吧 总体来说没有后面的好看 但是看这个又要顾及到是不是翻译的问题 话说这本书的制作真的太差了 出现好多错别字 无力吐槽
  •     后篇浴室那段写的比较精彩。
  •     看不出这本书哪里值得拿奖。作者简直日本版张嘉佳。
  •     蛮好看的,但是感觉跟色调都是灰蒙蒙的,《公园生活》是孤独,《flower》是压抑
  •     山田咏美、青山七惠、吉田修一..日本的年轻作家细腻起来就像是广告词里说的,“呵护到每一根发丝”
  •     白领和蓝领的城市生活。很轻,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
  •     对于某种零碎的情绪,让我写评论我真的一个字都挤不出来。但它们就让我很舒服,竟也能体验到恍惚迷眩的忘我状态。
  •     公园是城市里放松身心的好地方。《公园生活》里那种主人公因公园逐渐靠近,写出了城市中人与人间的那种疏离、寂寞,但渴望陪伴的感受。《flowers》展现出外来人对城市的好奇、向往,以及进入城市的种种不适。虽然写的是日本青年,感觉应该有一定的普世性吧。故事值得玩味,可惜翻译略感生硬。
  •     非常喜欢
  •     靠琐碎来堆积相当不好写
  •     第二个故事不知道想表达什么,但好像就像人生的碎碎念一样,看完了总还是会想到某些片断,喜欢这个作家
  •     因为flowers最后的片段,多加一星。一定要努力活着不被轨道抛弃,不要飘忽。自己煮饭吃。
  •     翻开作者简介发现《横道世之介》是他所写就有些(过高)期待,看完之后对这本书是在谈不上太深刻的印象。用这样清淡的笔法写作的日本作家很多,吉田修一不算是我心中的名列前茅,甚至于阅读过程差点读不下去...摊手
  •     “鞠子也要求我能有所变化。她希望我放下沉重的货物,轻盈地四处飞跃。不过我却害怕真这么做的话,就会如同漂浮于大海中的泡沫,不论随波逐流到哪里,最终都会破灭消逝。”——flowers里的这段话,简直就像我妈和现在的我
  •     读完之后我才感觉到言叶之庭是多么的矫揉造作。。。
  •     兩篇故事都挺喜歡的
  •     亲近变得不太容易,疏远也潜伏在生活中。
  •     人心是靠什么来拉近?感情是靠什么来维系?
  •     日剧feel。前面平淡生活化,隐藏一点戏剧性,最后来个意料之中想象之外。
  •     相聚相离,互为表里;寂寞寻常,人生路短
  •     我喜欢这种没有前言和序,直接就进入正题的小说。
  •     更喜欢前一个故事
  •     两个在公园里认识的人的故事,很有趣
  •     想来喜欢读日本文学的一大原因就是细腻幽微的内心感受的描写 以及琐碎或充实或虚无的平凡生活描写
  •     充满细节与感觉,但是情节有些莫名其妙。尤其是Flowers中搬运工从前是经营墓地,与渴望成为喜剧女演员的妻子出入豪华的酒店,而同事与领导的妻子乱搞,很多有趣的线头,但是最后都没有合理的安排与解释,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     因为公园交织的男女,交流着公园中观察到的事物,而后彼此的心慢慢靠近,结尾则是恰到好处留下遐想,甚至带有点不可思议的浪漫色彩。第二篇flowers则截然不同,阅读时充斥着压抑与不安,苦闷感也逐渐扩散,到最后浴室那段的描写觉得理所应当又十分可怕。
  •     “目前我的分身是在佛罗伦萨,不过之前选择国内旅行时,曾在秋田观赏过'竿灯祭'后,顺便到过田泽湖。”“残酷的语言多半都是出自于浮着笑意的双唇间”。 (日语翻译腔严重吗?还是就是这个风格?)
  •     轻松愉悦的读完
  •     借的万元姐的书,很薄的一本,两个小时不到也就看完了。因为作者的另一本小说改编的电影《横道世之介》,所以认真看完了,有很多惊喜,那种淡淡的琐碎的感觉像夏目漱石,这种精炼的文章真的是只有日本人能写的如此美妙。
  •     (52)两个短篇故事,在终结处,一个予人以希望,一个令人无奈。都市人的情感,要慢慢熟悉起来是多么不易,需要多少心力。而疏离的发生在日常琐碎之中,在无声无息之间,突然就不复当年。
  •     日本人的小情绪哦,越来越近和越来越远
  •     写得又透又舒服。
  •     补标。吉田修一获芥川奖的作品。细腻幽微。
  •     《公园生活》一般,没看出点什么意味来;《Flower》还不错,从头到尾穿插着一股意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总之是有一种感觉,有一点共鸣在里面的)。
  •     原谅我木有看懂...
  •     同名那篇是非常典型的吉田修一。flowers那篇太心碎了。年轻人进入职场所体会到的破灭与丑恶。我们都是花吧,最后都会被吹散打撒,不知道飘落在哪里,肯定不是赏心悦目的地方。
  •     大城小事
  •     细致好读,别有风味。
  •     在公园与常见到的人搭讪(有点儿像言叶之庭);帮朋友照顾宠物猴;和妻子每月去东京的高档酒店奢侈一晚。作为生活的片段很有意思,好像从城市里身边人的生活中抽了一块出来。看到结尾总觉得还有很多没说。日比谷公园俯瞰真的像人体内脏?想玩那个分身的游戏,真有么?
  •     如果换一个译本,或许会很不同。但是实在读不出《同栖生活》的犀利感。
  •     很吉田修一 喜欢的是没放在书名的flowers
  •     我活的太浅了。
  •     东京二字真是有无穷的笔力可以施展,两则中篇一庄一谐,相得益彰,妙。
  •     看了看达芬奇的人体解剖图。喜欢一个人和讨厌一个人的理由相同?“她们并没有事可隐藏,所以她们故作姿态掩盖无事隐藏这个事实”
  •     日本人这样的生活方式会让人很困扰吧,疏远、冷漠,甚至有点变态,可我们国人不也在慢慢接近这种怪圈一般的状态么。
  •     今年的第一本书是写给大都市孤独游魂的,而我坐在上海的站前广场读完了它 = = 太戏剧。很喜欢《公园生活》,竟。然。没有一点性的描写如此平淡地写出了两人若即若离的“契约”关系,暧昧又冷淡。《FLOWER》里的形象塑造非常赞,无论是没有道德观的恶人元旦还是不会反抗只会认错的永井,以及“我”和妻子甚至是永井出轨的太太,都在日本各种题材的影视小说中找到满满的即视感。大概也是因为这种共鸣,使得吉田修一的小说能在大都市的青年中引起诸多共鸣。这种人与人之间淡漠、疏远、又彼此需求、伤害最后走向虚无麻木的人际,也许才是大都市情感生活的真相。
  •     通过在一个公园里交谈的两人,对周边事物的关注,由发出两人的情感;一个乡下新夫妇,来到城市中心,逐渐孤寂生活的转变;语言生活化,通过一系列日常生活显现主题,形式片断化;主旨深奥,需日常生活深刻人感受。
  •     会继续读他的其他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