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章节试读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1
ISBN:9787220087554
作者:韩松 主编,吴岩 郭凯 副主编
页数:401页

《2012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的笔记-高维度渗透 - 高维度渗透

一碗精心调配的姜汤——评《高维度渗透》
科幻小说是不是通俗小说?是,也不是。很多科幻经典早已超出了通俗小说的范畴,但这并不妨碍一些科幻作者依然将通俗和流行作为目标。《高维度渗透》就是一篇具有极高流行度的科幻小说。初读完《高维度渗透》,我立刻发出推荐:“年度最佳科幻之一!画面感足,人物鲜明,布局聪明,节奏紧凑,读的时候让我手心捏汗,绝对可以拍成一部精彩的科幻动作片。”当时的感觉就像冷天喝了一碗姜汤,每个毛孔都在发汗,舒爽之致。
公允的说,《高维度渗透》的各个元素(时间穿越的题材、科幻设定、桥段、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法等)都并无出新出奇的地方,对流行文化熟悉的读者看了前面一段就差不多能猜到后面一段。甚至我可以直接说,它就是克莱顿《重返中世纪》的缩小版和中国版而已。但它将小说的每一个元素都作了精心的调配,在三万九千字的篇幅内精巧地控制着读者的情绪,操纵着读者的阅读体验,最终完美实现了它作为一篇通俗科幻小说的最大目的——娱乐读者。姜汤并不新奇,人人会做,就是因为作者调配手段非常厉害,才熬成了一碗好喝的姜汤,给了读者一次愉悦的享受。用好莱坞的说法,这是一部合格的行货,深刻性或许力有未逮,娱乐性绝对毫无问题。
这篇小说也是对近来流行的网络历史穿越题材的一次逆袭,作者努力遵循正统科幻的标准,不仅对时间穿越作出适当的科学假想,而且其核心也是放在时空穿越及其逻辑悖论本身。这点已然难得。同时,这篇小说从画面到节奏,影视特质很强,完全可以改编为一部精彩的科幻动作剧。唯一的问题是小说最后谜题不够重磅,妙计不够“妙”,这也是制约这篇小说篇幅和流行度的最主要因素。
基本上可以这样说,《高维度渗透》做到了惊悚类通俗科幻小说所能做到的高水平,我也期待着中国科幻出现越来越多这样的流行“行货”。

《2012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的笔记-以太 - 以太

我们在恐惧什么?——评《以太》
虽然《饥饿游戏》等热门YA小说将反乌托邦的名头传遍天下,但真正的反乌托邦精髓却是一直存于四大反乌名著(《1984》、《我们》、《美丽新世纪》、《华氏451》)所圈定的框架内——一个看似理想完美的社会里存在着令人不安的控制和人性压迫。反乌小说将人类置于一个受控制的假想社会中,本质上是将人对于“控制”的恐惧和人性中对自由的渴望极度放大。中文科幻小说中反乌托邦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概只有《盛世2013》、《我的祖国不做梦》、《寂静之城》等几部作品。一方面反乌并不是中文科幻作者熟悉的领域,没有形成创作传统,另一方面,反乌小说的发表也很有可能存在审查风险。然而我认为,中国的作者(特别是科幻作者)有责任在创作反乌托邦小说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我们日常体验中无处不在的控制元素推想到极致。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体味到中国人在恐惧什么,他们应该恐惧什么?
《以太》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篇非常标准的反乌托邦科幻小说。小说构想了一个极权政府利用纳米科技“控制”社会舆论、制造和谐假象的近未来世界。多么熟悉的“控制”!可以说,这种反乌构想直接取材于中国现实经验,有了与读者形成高度共鸣的基础。
初读《以太》就让我非常激动,一方面是体验的共鸣性,另一方面就是作者通过较为成熟的写作技法成功调动了读者的情绪。仔细看下来,小说在悬念设置、环境描写、人物刻画、节奏掌控方面表现出相当的成熟度,几乎看不出这是张冉的处女作品。可以这样简单的总结,《以太》是很“好看”的反乌小说。看得出作者虽然初写小说,但有意识地在向西方流行小说的写作方向靠拢。这种有意识的写作技法学习对于一开始靠点子起家的科幻作者而言是很必要和很有用的。
当然,《以太》的反乌创作还是处于模仿的阶段,最明显的地方在于其故事模式。第一步,一个“和谐社会”的和谐男对和谐产生怀疑。第二步,和谐男碰到了神秘性感的不和谐女,在选择了红药丸之后,他触摸到和谐社会的不和谐之处。第三步,和谐男在自由和爱情的感召下与不和谐女并肩反抗和谐社会。模仿不是大问题,经典的情节模式被证明一直是最有效的,初学反乌这个类型的科幻写作,一般都会选择模仿(比如《寂静之城》对1984的模仿)。《以太》比较大的问题在于对“社会控制”的理解和刻画依然属于表层,没有表达出经典反乌小说那种致命的窒息感。评论家兔子等着瞧就说这仅是对“当下政治敏感地带的爱抚”。
这样总结一下我的评论。《以太》是近几年难得一见的传统反乌托邦小说,作者敢于从中国人的现实体验中取材,生动描绘了一个假想的精神控制式的社会。虽然小说模仿度高,刻画深度有限,但因其写作技法较为成熟,且为鼓励中国作者的反乌写作,我愿意将其作为年度最佳科幻作品之一向大家重点推荐。

《2012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的笔记-彼岸可及 - 彼岸可及

1、看这篇文之间最好把前一集《潮啸如枪》再看一遍。
2、十几年后再写续集,我猜是电影《逆世界》给了星河灵感和动力。
3、《潮》中没有名字的部落长怎么又叫星河啊?一下子睿智形象就弱了。
4、回顾《潮》的时候,看到那根连接双星的水柱,就猜到续集的核心了——跳过去!
5、应该是最高潮的跳跃离预期有很大距离,不仅物理解释很弱,而且跳跃的“宏细节”欠奉,请大家自行用刘慈欣的《山》来脑补吧。

《2012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的笔记-无尽的告别 - 无尽的告别

陈楸帆的华丽“硬”转身
韩松、飞氘、陈楸帆是中国科幻文艺派这个小门派的三架马车。且不说他们的出身学养,很有意思的是,最近有两个新锐文艺杂志分别开始刊登科幻小说,选用的也就是他们的作品。对,我说的是《天南》第二辑的科幻专题(有韩松、飞氘、陈楸帆和杨平四人作品),以及《文艺风赏》连续刊登的韩松《再生砖》、飞氘《九章算术》和即将刊登的陈楸帆《G是女神》。
不过这文艺三叉戟的个人风格还是有所不同。单说香水陈,之前的风格有两类。早期的一类是文艺青年的内心呻吟,比如《丽江的鱼儿们》、《坟》。而最近呢,他转向了现实批判主义,《鼠年》、《开窍》、《霾》等近作都是颇接地气的以科幻批判现实的好作品。我以为他要在批判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谁知道,呱唧,他最近发表在SFW11期上的《无尽的告别》居然让我感到了他的转型,而且是朝着硬的方向转。真是让我啧啧称奇啊。
要说这篇《无尽的告别》硬,估计不少人会不同意,特别是在与后面一篇传统意义上的“硬科幻”——江波的《末日之旅》的对照之下。我所谓的硬,其实是说在这篇小说里,香水以丰富的文字和细节,描绘了一个科幻构思下的What if。这种以细节支撑的思维实验,在我看来即是秉承着黄金时代的硬科幻风格。
有三类空间,人类的科学可以说是知之甚少,也就成为科幻作品最喜欢探求的领域。一是宇宙深空,二是洋底世界,三是人类自己的意识空间。与大刘、江波等人不同的是,香水没有把宇宙作为自己的着眼点,而是向内关注于人类的心理意识。这次的科幻构思可以简述为:以人类的意识去融合入洋底世界的智慧生命的意识,会有什么样的感知和感受?
小说其他部分的描写,诸如主角的怪病和与丽萨的感情,都是以文学手法来为真正的意识感受作铺垫。真正的戏肉在于,正如刘慈欣试图用文字去描述四维宇宙带给人的观感,陈楸帆也试图用文字去描绘男主角的意识被融入那个洋底世界另一个文明里的某个智慧生物的意识后所产生的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讲,陈楸帆也采用了大刘所提出的“宏细节”手法,用语言文字把科幻构思下不可能表达的东西以丰富的细节表达了出来。试举上几例:
它移动了过来,一种体积感占据了意识中心,温暖的流体标志出前进的方向,体下传来细腻的颗粒摩擦感。 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我从未想过时间能够以肉体的方式进行标志,我努力地将沿途的敏感点与人体部位虚拟对应起来,哪怕不那么确切,却可以帮助我掌握时间。 某种知觉在迅速膨胀,其他感官蜷缩到次要的位置,那是触觉里的一个分支,我只能一一排除那些我所熟知的——不是形状、冷热、快慢、质地——像是整个躯体包裹于一枚巨大无比的蛋黄中,你能感到四面八方传来有节律的震颤,一种均匀的压力迟滞而坚定地迫近 那是我此生最为诡异的体验,令人疯狂而眩晕。仿佛共有一颗大脑的连体婴,我感受到对方的温度、纹理和震颤,但同时也感受到来自自身的集体刺激,我触摸着它处触摸着我,我包容它又包容我,像是一个置于音箱前的麦克风,回输信号被无限循环放大,推动神经冲动的极限。
没错啦,最后一段描写的是性爱,文艺青年怎可能不写呢?)
读了这篇小说让我马上想起黄金时代代表人物达蒙奈特的一篇《四合一》(新科幻曾经刊载过),这篇小说里也是将四个地球人被融入一个外星生命后的意识感受。这也是为什么我说香水的这篇文居然让我感受到黄金时代的硬气息。
当然,文艺青年还是要摆摆文艺范儿。除却这些“宏细节”的文字较为华丽外,他也要给主角塞上稀奇古怪的绝症和坚贞的爱情,这些在那些宏细节下倒有所呼应,只是整体情节还是稍显薄弱了些,也难怪小朋友们说看不懂。总而言之,香水的这次“硬”转身可以算是大胆而且成功,希望他有机会继续硬下去吧~~

《2012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的笔记-第309页 - 火焰风暴

漫长的岁月中生命太过短暂,也许,日常的琐碎,才是生命与存在的质感?——钟蕾点评迟卉《火焰风暴》


 2012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