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战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807680741
作者:【美】鲁道夫·德雷克斯,【美】薇姬·索尔兹
页数:450页

内容概要

鲁道夫•德雷克斯(1897-1972)Rudolf Dreikurs: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他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父母PET效能等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书籍目录

序  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
第一章 现代父母的两难处境/12
第二章 了解孩子/24
第三章 鼓励/56
第四章 孩子的错误目标/82
第五章 对惩罚与奖赏的误解/96
第六章 利用自然结果和合理逻辑结果/108
第七章 坚定而非强硬/122
第八章 对孩子表现尊重/130
第九章 发展对秩序和规律的尊重/138
第十章 发展对他人权利的尊重/148
第十一章 消除批评和减少错误/154
第十二章 保持规律/168
第十三章 花时间训练/174
第十四章 赢得合作/182
第十五章 避免给予过度关注/196
第十六章 避免权力之争/204
第十七章 退出冲突/216
第十八章 用行动,而不是用语言/226
第十九章 不要“赶苍蝇”/238
第二十章 不轻易取悦:有说“不”的勇气/242
第二十一章 避免冲动:采取孩子预设以外的行动/252
第二十二章 避免过度保护/260
第二十三章 激发独立/268
第二十四章 不参与战争/278
第二十五章 不受恐惧的影响/296
第二十六章 做自己的事/308
第二十七章 不要可怜/324
第二十八章 提出合理恰当的要求/340
第二十九章 有效跟进,前后一致/346
第三十章 一视同仁/354
第三十一章 倾听/360
第三十二章 注意说话的语气/366
第三十三章 放松,从容/370
第三十四章 降低“坏”习惯的重要性/378
第三十五章 一起享受乐趣/386
第三十六章 电视挑战/392
第三十七章 “和”他们说话,而不是“对”他们说话/398
第三十八章 家庭会议/408
养育孩子的新原则/415
附 录 使用新方法/416

作者简介

从“独裁的阶级社会”到“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现代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思想,也意味着生活方式、育儿方式的改变。如何在尊重孩子、给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时,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现代教育的基础课题,也是现代父母要面对的永恒挑战。——这段赫然印在题词页的话,正是德雷克斯创作《孩子:挑战》这部家庭教育代表作的核心理念。
《孩子:挑战》中推荐的方法是基于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的生活哲学理念及人类生活观。基于此,德雷克斯在书中倡导:既不建议家长纵容孩子,也不建议家长严惩孩子,家长要学习的是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们,有能力引导他们,不让他们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也不让他们在家里感到压抑和窒息。
每一位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时,要赢得的不是挑战,而是爱和尊重,以及相伴中的彼此成长!《孩子:挑战》,不仅能带你一步步跳脱出来反观自己的育儿方式,也能帮你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的个体情绪和行为,学习永不嫌迟!
【媒体评论】:
这是本让我开悟的书,明白了一件令我欣喜若狂的事情:孩子的每一次挑战,都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好机会——只要我找到相互尊重的正确方法,一次次的化解过程,就是在一步步帮助孩子培养出自律、自尊、自信的好性格!
——甄颖 美国正面管教导师&《孩子:挑战》译者
《孩子:挑战》终于要揭开面纱,走入大家的家庭啦。我的诚恳建议是,这是个和爸爸共读书的好机会,如果说爸爸们过去觉得《正面管教》是祖母们写的书,逻辑性和思路不搭而不读,这本就没的挑了,德雷克斯的严谨、逻辑性和缜密中的丰富有趣案例,绝对会让爸爸们爱上它!
——年妈 年妈正面管教沙龙创始人
如今都在强调给孩子自由,但真正的自由是什么?我们往往对“自由”存在太多错误的解读。“为了让每个人都拥有和享受自由,我们需要规则,规则会产生限制和责任”“自由中含有责任”“我们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拥有自由”……《孩子:挑战》这本写于1964年的书,今天读来仍然让我们如此受用。
——安燕玲 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亲子沟通节目特邀嘉宾
【编辑推荐】:
已为人父或人母的你,或许早已忘记自己儿时调皮、任性、噘嘴、发脾气、故意跟父母“作对”、跟兄弟姐妹打架时,心里在想些什么了。而今天站在你面前的小孩,他们表达自己心境和情绪的方式,与当年的你一模一样。
每一代的成长都会碰到这种局面——当事人太懵懂,过来人又太健忘。我们在这个永恒的循环里一直寻找、追忆和思索。是时候来一步时光穿梭机带我们回归遥远的童年了。只有懂得,才会理解。
谨以此书献给有终身学习态度的现代父母。


 孩子:挑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7条)

  •     我们来看看,以下这些行为是否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当你三岁的儿子在公园里荡秋千的时候,你是不是会经常叮嘱他“宝贝,要小心点,别摔下来了”,或者直接帮孩子推秋千;•家里两岁的孩子老是要玩垃圾桶,妈妈每天都要告诫多次还打了他的屁股,但是这告诫却没什么作用,孩子还是每天玩垃圾桶;•带孩子去做客,为了得到孩子的配合在外面好好表现,妈妈对孩子说“等下在阿姨家要乖乖的,晚上回来妈妈给你做好吃的”;•家里有两个孩子,老大表现优异,奶奶动不动就对弟弟说:“哥哥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呀,为什么你做不到呢?”•你在家里处理工作的事情,孩子一会跑过来说要尿尿,一会跑过来说要脱衣服,一会又跑过来说口渴了要喝水。。。。。。•儿子做错事了,爸爸吼了他两声,儿子找妈妈告状,妈妈立马把儿子拉到一旁安慰,一边和爸爸大吵出口;•奶奶很疼爱小孙子,经常给孩子买礼物,妈妈觉得奶奶有点溺爱孙子,要求爸爸和奶奶沟通不要再送礼物给孩子;•。。。。。。。想要推荐这本书是因为里面的一段话深深的触动了:“在孩子生活的环境中,除了父母以外还有其他的大人,通常祖父母和亲戚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其他大人,接着是邻居、父母的朋友、老师、社区里的人。父母很难控制这些人对孩子的影响。当孩子受到不良影响时,父母会本能地去反对这个大人,申明自己的理念,减少或消除这些人对孩子的影响。这其实没有什么用,孩子并不需要别人给自己的环境设置防线,或者重新规划。我们要做的,是当孩子对这些影响产生反应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外界影响本身对孩子不重要,他怎么反应才是最重要的。”现在,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和我们一样平等的个体,但是我们对于平等的意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刻,对于尊重的感知也还不够系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然把孩子们当做一个“价值观、思维、能力”远远不如我们的小宝宝,特别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我们依然习惯于用我们的价值观来为孩子做出选择,用我们的权威来对孩子做出奖励和惩罚,用我们的能力来为孩子提供保护介入他们的事情。而事实上,孩子往往比我们有能力,很多时候孩子的聪明才智胜过我们。德雷克斯在书中倡导:既不建议家长纵容孩子,也不建议家长严惩孩子,家长要学习的是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们,有能力引导他们。《孩子:挑战》,不仅能带你一步步跳脱出来反观自己的育儿方式,也能帮你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的个体情绪和行为。经典文摘•每个“家庭星座”成员的行为模式,由他们对自己家庭位置的想法来决定。同时,每个人的行为模式又微妙地影响着其他人的行为。•孩子天生尽其所能寻找归属感。健康的孩子能够随遇而安、顺其自然,通过展现能力和积极参与找到归属感。•感到气馁的孩子,没有得到鼓励,他的归属感就得不到满足。于是他的中心就会转向通过他人得到归属感和自我认知。可能通过“过度关注”“权力之争”“”“报复”“自暴自弃”来寻求归属感。•我们必须意识到,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是毫无用处的,没有哪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我们无法将孩子保护在真实生活之外,因此,帮助孩子为真实生活做好准备,才是最重要的。替孩子难过,是大人所有态度中对孩子伤害罪严重的态度之一。•当我们用贿赂换取孩子的好行为时,其实我们是在表现自己对孩子的不信任,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很气馁。•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留心什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并且完全把处理这件事情的权利交给孩子。书评转自趣妈公众号,更多精彩,欢迎关注趣妈微信公众号
  •     2.了解孩子孩子需要归属感和关注3.鼓励(1)股利时让孩子获得归属感的动力。不要说你不能,只要他愿意做就鼓励他,不要打断他正在努力做的事。(2)赞美要谨慎使用,尽量用真不错、谢谢你所做的,看你做到了,很高兴你做到了,不要让赞美成为奖赏。(3)鼓励孩子独立是父母爱最好的体现。父母不间断的信心信任是孩子克服困难获得勇气、发展勇气并保持终生的动力。(4)父母首先要保持自己的勇气,不能因挫折而脆弱,留心小的进步,放松,不要追求完美。4.错误目标气馁的孩子容易形成四个错误目标,过度关注、权力之争、报复、自暴自弃。解决方式分别是离开现场、退出战争、规避伤害、安排一些让孩子发现自己能力的事。5.奖赏与惩罚满足感通过贡献、合作得打而不是奖赏和惩罚。6.利用自然结果、合理逻辑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生气,要平和,不要有情绪的变化,更不要有惩罚。玩具自己不收,妈妈收了,你就再也找不到放哪儿了,这是自然和逻辑结果。7.坚定而非强硬8.尊重去游乐园前规定使用金钱的额度,超额可以用自己零用钱付,没有的话那就没办法了9.发展对秩序和规律的尊重完了玩具不收拾,到点不吃饭等不遵守秩序的行为都要用坚定的态度,合理结果方式加以纠正。不吃的话饭就收起来了,一直到下一顿饭的时候才能吃。10.发展对他人权利的尊重11.消除批评,减少错误犯错不批评,肯定好的部分,鼓励如何修正错的部分,下次如何避免。不要强化错误和问题,那样只能更糟糕。12.保持规律(1)固定时间和孩子玩乐,孩子就不会一直纠缠着你不放(2)暑假不能随心所欲的玩,然孩子觉得平时的学习是很痛苦的事情。假期可以调整作息但是不能没有作息,要调整成暑假的规律,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13花时间训练系鞋带,去医院看病、餐桌礼仪都要通过道具来模拟情景的方式训练,让孩子消除紧张顺利完成。14.赢得合作家庭是一个团队而不是一个人领导,其他人服从,激发每个人为整体利益而努力。(1)家庭会议民主分配家务。不要分配给孩子太容易的事情,他反而没有兴趣了,分配给他能体会到乐趣并获得自豪感的工作给他干。(2)商量、感谢、抱歉、平等对待孩子才能赢得合作。15避免过度关注对孩子的过度要求采取微笑回绝的态度。当孩子不寻求过度关注改为合作时给予鼓励。16.避免权利战争强迫就会导致权利战争。孩子不洗饭盒可以把饭做好放在那里,要不要装进盒子你自己决定。在车上不下来,默默地抱下来也不生气。坚持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改变孩子做什么。明白当下环境需要什么,并顺应环境而努力。尊重规律、合作、互相尊重、合理后果、鼓励等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战争发生后再用合理后果就变成惩罚了。17.退出冲突(1)坚持自己的原则但退出战争。玩玩具不去洗澡那就去玩吧,等到过了时间就不能洗澡了只能睡觉了。(2)躲到卫生间,避开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孩子18用行动而不是语言肆意践踏草坪的孩子关进屋子。在超市乱来的孩子留在车子里。19.赶苍蝇孩子不听话行为就像苍蝇一样一直烦扰你,你不要其烦的像赶苍蝇一样用语言喝止孩子,此时应该用行动,语言是最无效的沟通方式。20.不轻易取悦,说不带着孩子购物让他挑选他真正需要的东西,拒绝不需要的东西,让他有金钱观念21避免冲突不要大吼陷入孩子预设的权利战争中,平静的用他预想外的方法解决问题22.避免过度保护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和孩子平等对话的人,要让自己像一个大孩子一样和小孩沟通23.激发独立坚决不要替孩子做他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鼓励寻找机会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体会到自豪感。家长要敏感的觉察任何一个培养孩子独立的机会。24.不参与战争孩子间发生冲突时不要插手去劝和说教,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25恐惧淡化恐惧,解释恐惧26.做自己的事让孩子独立处理他遇到的问题。被爸爸打,妈妈不要训斥爸爸而是让儿子自己分析为什么被打了,下次怎么规避。被老师嫌弃先不要去找老师理论而是告诉孩子怎么想办法处理。爷爷奶奶溺爱孩子背后劝说,引导孩子知道溺爱是不对的,爷爷奶奶送你礼物你也要回送。外界因素不可控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孩子喜欢乐器但不投入练习,不要说教而是要制造孩子能够有成就感的舞台和机会激励他继续学习。27.不要可怜孩子对大人的态度非常敏感,越可怜他,他越觉得自己可怜,越痛苦。应该想办法帮他们面对,想办法解决。28.提出合理恰当要求对孩子提要求要合理,和他商量,让他有选择并形成规律,因完成而自豪。29.有效跟进,前后一致父母提要求要从一而终,不能前后不一,妥协,否则孩子会迷惑。前后一致孩子会清晰、稳定、客观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定闹钟不起来迟到自己承担后果养狗承诺打扫,不打扫的话狗就不能养了坐喜洋洋一次不下来,那就用你的零用钱吧,没有的话就不能坐。30一视同仁几个孩子中一个犯错,分辨不会出的话就一起惩罚31.倾听当我们说话的语气和朋友一样,和孩子沟通的大门就敞开了33.放松从容不必担心太多无关紧要的事情,让两个孩子自己分巧克力就能避免他们认为大人不公了34降低坏习惯的重要性对孩子的坏习惯别那么恐惧担心,放轻松,放弃说教,因为孩子自己知道对错35.一起享受乐趣和孩子一起玩 想玩的点子36.电视之争和孩子讨论节目内容,引导思考37不对孩子说话,和孩子说话用商量、探讨的口吻交流
  •     终于把《孩子:挑战》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算是二胎家庭的必备j基础手册,也是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之作。这本书里面展示了大梁的例子,也是结合例子来解读的,看起来趣味性,故事性很强,想要好好育儿又不想看大部头的书的父母可以从这本书开始看。我有点绕了,但是又必须要理顺清楚,在书中,作者的分析立足点就是孩子的一切行动都是基于要吸引父母的关注作为出发点,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这个需求做出了错误的反应,那么观察力超级强大的孩子就会工具化的利用这个行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那么天真善良的孩子,在作者的眼中就变成了时刻求关注的“心机”孩子,这让我有点难以接受。换而言之,在习惯性的同情弱者的中国国情中,把孩子的这个潜意识动机定义为“寻求关注”更加有利于父母愿意为孩子花用心的精力,我觉得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书中强调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我们要平等的对待孩子,这看似矛盾的两个观点被作者贯穿整本书,有一种剑走刀锋的感觉。把原来写在法律文书上的平等转换到日常生活中来,变成看得到也摸得到的相互尊重,平等对待,让孩子们同样拥有做决定的权利。比如尊重孩子是否上培训班,是否选择家教老师,喜欢什么……这看似矛盾的两个观点:寻求关注跟平等,但是却被作者当做了全书的核心,作者这么良苦用心的为难自己,就是想要告诉读者这两者很重要,需要父母跟孩子不断的磨合,探索。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非常易懂的心理学角度出发的育儿书,用了很多实例和浅显易懂的分析,感觉收获颇丰。但是在生活中必须把这些方法和背后的理论支持牢牢记住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回应。
  •     很实用,具体事例可以好好看看
  •     孩子绝不是,也不应该是你的出气筒。你是怎样的,孩子就会是怎样的。
  •     教养类必读书。
  •     育儿圣经
  •     儿童心理学,带有代表性的故事,读完之后迫不及待地推荐
  •     育儿和教养的书其实看过不少,这本应该是让我印象深刻并重新思考的有影响力的两三本之一。让我看到自己作为妈妈的自负,控制欲强以及无力的一面。此书易读,故事多,并无高高在上的说教。
  •     很好的书,受益匪浅
  •     这本书,对于我这样的儿童美术教育者来说,真的很有必要去读,读一遍两遍不行,还得多读几遍,并且真正将里面的东西吸收进自己的身体中,再来跟孩子交流,当然,其实它也更适合作为孩子的父母来看,有这么一句话,孩子的成长,就是父母的挑战,也是父母的修行~
  •     2016
  •     1、面向家长的育儿洗脑,持论基本赞同;2、内容后半段较为散碎,部分方法仅持本心,未免通用于所有人;3、简而言之,育儿是文化的传承,虽然自由、民主、平等比较普世,但放在中国的环境中,一是家长要跳脱现实的压力才有可能给予孩子应有的关注,二是我们的孩子必然会比西方人世故、多思,尽管不建议厚黑,但也不应该让孩子 too simple, somtimes naive
  •     比较中肯定
  •     每个育儿概念都有正反面的例子支撑,概念都比较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     孩子不是附属品,更不是我们的玩具。 整本书只强调了一个中心论点,就是改变我们对待孩子的心态。 当孩子诞生以后,做父母的应该摆正的心态或许是“孩子不只属于其父母,孩子还是属于自然界的,父母只是暂时行使与孩子相处的权利”。 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打造一个缩小版的自己,而是创造一个有可能出现升级版的自己的环境,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想成为怎样的人。
  •     落地地教了怎样修炼自身、怎样“对付”
  •     这书理念方法都有很多问题,不可取。
  •     12.17打卡《孩子:挑战》这本书从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了解孩子的心理,继而帮助父母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方向。操作性比较强,在生活中会给我们一些指引,推荐给有孩子的朋友。
  •     来自老萨的推荐。能明显感觉到东西方育儿观的差异,个人觉得书中的观点和方法太过于强调孩子的“个体”属性,孩子跟家长不仅是独立的个体,同时还是一个家庭不同的组成部分。可借鉴。
  •     非常好的正面管教书籍
  •     少说废话,少管闲事,别自以为是,相信孩子,相信自己,说到做到。 育儿这件事,其实没多难,做好你自己比较难。
  •     实例分析和建议值得重复翻阅。
  •     这本书最大的挑战就是育儿空间里其实没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位置
  •     经典。
  •     这本书不仅讲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处理亲子关系的技巧,最难得的是立意很高。作者把孩子当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而非父母的宠物或附庸;尊重孩子的能力和智商,而不是当做尚有缺陷的人类幼兽;倡导以民主的方式对待孩子,给孩子以必要的引导,探寻并尊重孩子的心理状态。是本非常棒的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学书籍。
  •     跟《正面管教》基本是一个意思,实例都差不多,但是这本就比较能看得进去啊。
  •     非常好的儿童心理,让我们了解孩子,更好的陪伴孩子。
  •     不普適
  •     这明明就是本让每个大人自己成长的书,和孩子一起长大并不是说的好听话,而是不得不的事。
  •     非常好,没有枯燥乏味的专业词汇,一个个生活场景的举例都让人受益匪浅。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我们对他的爱,经常让我们的管教显得很无力。让每次管教都起到作用,才能让我们和谐的一起生活。在以后的成长中我相信我会经常翻阅这本书,当做我的育儿秘籍。平等,用我最舒服的方式让他在爱里健康成长。
  •     两星加。行文拖沓冗曼,主题分布看不到什么逻辑性和层次性,就是主题零散的一堆教育笔记罢了。并没有吹的那么神奇。看过《正面管教》的家长没必要读这书了。
  •     我时不时需要这类书籍给我力量,在我不知所措时,耐心渐少时,走入死胡同时。
  •     大量实际案例 系统分析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 值得一看
  •     作者有严谨和缜密的逻辑,书中也也有丰富有趣的案例。比起大部分教育书的作者是妈妈,这本书是爸爸写的!我们孩子他爹一向对我看的这些“屎尿屁”的书不屑一顾,唯独这本书,他拿起就放不下了。
  •     对完这本书有一阵子的,竟然忘了书内大体说了那些内容(难过,记性差只能努力多看几遍),只记得看完之后的心情有点澎湃,立马推荐给了学霸同事亚男
  •     反省了我父母对我的教育,从中了解到,如何成为更好的教育者
  •     好读,内容很有启发。
  •     分析的特别到位,虽然方法几乎只有一个~~不正面冲突,让自然结果解决问题。尝试过,很有效果!只是有点接受不了“孩子心理阴谋论”,那么可爱单纯的孩子,怎么一下子全变得城府深不可测了呢?!!
  •     原则不退让+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自由。好书。其实人际交往都是一样。感觉教学原则和生活原则越来越趋近。可能是在生活里读懂了教学,还是在教学里重新思考了生活?班级/家庭是一个个迷你社会,孩子最直接的反映人性,细思充满哲学。
  •     非常实用,案例清晰,分析专业。尹建莉的很多观点都从这本书的观点中脱胎!应该是每个养育孩子,特别是多孩儿家庭的必备指导手册啊!!!
  •     读过最好的一本育儿心理学。
  •     没带过小孩,只是很看不惯很多人带小孩的方式,故买来看看。以下是废话。前提,小孩的一切动机都是引起关注,而父母不是圣人,书中例子基本是父母把孩子带沟里后找帮助,都是很实际的方法。但是前提是父母能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如果父母是烂人,我相信再好的方法也是白搭。故,什么样的父母带出什么样的小孩。要带好小孩,先做好自己。
  •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思想在儿童教育领域的最佳实践之作
  •     年初大肚子读《无声告白》,年底身份已变,读到这本儿童心理学经典。成长不容易,对孩子对我都是一样。他的成长需要我的引导,我的成长靠自己学习。共勉。
  •     在民主的理念下与孩子相处,依然不外乎“温柔而坚定”的原则。
  •     不看不行!
  •     只能推荐一本的话,就这本
  •     尊重,合力,赢得挑战!
  •     很全面的书。值得拥有
  •     这不是一本研究儿童心理的书,而是用来指导家长应当如何与孩子互动的书。如何从行为上引导孩子,除了要以身作则,还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并且要知道,再努力也不一定见效,但是应当持续学习,持续思考。
  •     非常棒,父母需要不断学习调整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