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030356772
页数:24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从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发展阶段来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多数还处于总体规划和原则方案阶段,其建设内容主要是生态城市的内容。从理念上讲,各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基本上处于城市建设理念上的改变,主要是结合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宜居城市环境而进行宏观政策上倡导,还处于生态政治层面的考虑和探索,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很大程度上是为政绩工程服务的。没有从建设规划的层面进行综合系统的规划、设计区域生态文明的发展,因此,具体落实起来还有很多困难,难以操作。并且,这些建设实施的范围,大多数还局限于城市建成区或者规划区建设,没有从区域生态系统系统的角度,对系统的各个成分和结构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2.6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领域 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建设祖国秀美山川,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部署。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优先抓好对全国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力争在短时期内有所突破;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法制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和兴利并举,实行“边建设、边保护”,使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挥长期效益;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依靠亿万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50年左右的时间,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一批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力争到21世纪中叶,使全国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适宜绿化的土地植树种草,“三化”草地基本得到恢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中华大地山川秀美。 环境污染治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也随之加剧,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生态恶化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严重威胁我们自身的生存环境。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然而,水体污染和水环境生态恶化,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而工业废水污染则是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区域的扩大,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量在H益增加。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等以及各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随废水的排放,直接污染地表水,导致江河、湖水的水质变坏,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也危害到我们人类自身。 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等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废气中的烟尘、二氧化硫等以及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排人大气中,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而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另外,由于二氧化硫的排放,造成酸雨频繁降落。酸雨对森林和其他植物构成较大的危害,可使森林和其他植物叶子枯黄;酸雨还使河湖水质酸化,对水生动物和植物都构成很大的威胁,使水生动物和植物难以生存,甚至死亡。此外,大量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的排放,对土地和水资源造成污染;固体废物会发出恶臭,毒气还通过微粒扩散、焚烧、自燃等方式污染大气,对人体健康形成威胁。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理论与方法 1生态文明概论 1.1人类文明形态的演替 1.2生态文明的缘起 1.3生态文明的概念界定 1.4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1.5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1.6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 2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及其意义 2.1生态文明建设背景 2.2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 2.3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意义 2.4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实践 2.5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实践 2.6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领域 3 生态文明建设框架及指标体系 3.1生态文明建设框架 3.2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构建 4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理论基础 4.1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相关理论 4.2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相关理论 4.3生态文化建设相关理论 4.4规划相关理论 5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原理与方法 5.1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内涵及目的 5.2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原则 5.3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内容 5.4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方法 6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6.1规划要点与技术路线 6.2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6.3生态系统安全构建 6.4生态景观格局分析 6.5最优景观格局构建 7生态产业发展规划 7.1规划要点与技术路线 7.2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7.3生态工业发展规划 7.4生态服务产业 8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8.1生态文化的产生及内涵 8.2生态文化体系的构成 8.3生态文化规划 8.4生态文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第二部分案例研究 9规划区概况 9.1自然环境概况 9.2社会经济概况 9.3研究区的典型意义 10惠济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件分析 10.1土地资源与利用现状 10.2环境问题 10.3 生态景观格局评价 10.4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10.5 惠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SWOT分析 10.6小结 11 惠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总则 11.1建设目标 11.2功能区划 11.3建设布局 12惠济区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规划 12.1生态景观格局优化构建 12.2生态环境优化规划 12.3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规划 13惠济区生态产业建设专项规划 13.1生态产业规划目标 13.2惠济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3.3生态产业规划布局 13.4农业类生态产业发展规划 13.5工业类生态产业发展规划 13.6服务类生态产业发展规划 13.7重点工程 14惠济区生态文化建设专项规划 14.1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目标与发展定位 14.2生态文化基础建设 14.3生态文化培训 14.4示范建设 14.5文化产品 15规划效益分析及保障体系建设 15.1效益分析 15.2保障体系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理论•方法与案例》可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教育、生态研究等相关专业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理论•方法与案例》系统分析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完整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框架、指标体系以及生态文明规划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并以郑州市惠济区为例,从有利于实施的角度,规划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大体系:一是生态环境体系,主要解决已遭到破坏的生态修复、污染治理及适应经济社会更高层次发展的自然生态景观格局与配置问题;二是生态产业体系,主要寻求一种符合生态伦理、善待生态环境,又能可持续满足人类发展需求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三是生态文化体系,主要是挖掘、整理、展示和建立一套渗透全社会道德、消费、社会行为各层面,可教育、熏陶、约束人类社会的生态教育机制、生态行为规范和生态消费模式。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