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

出版社:釀出版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9865976323
作者:穆儒丐
页数:262页

内容概要

穆儒丐,中國現代史上最早的白話小說家之一和享譽一時的劇評家。一八八四年生於北京西郊香山的旗人家庭,原名穆都哩,後更名穆篤哩。穆都哩在滿語中的意思是「辰」,所以也稱為穆辰公,號穆六田。晚年取漢名寧裕之。一九○五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一九一一年回國,一九一六年至瀋陽,一九四五年返回北京,先後從事秘書、教師、報紙編輯等職業。一九五三年被聘為北京文史研究館館員,一九六一年二月十五日逝世。著有數量眾多的小說、隨筆、戲曲評論和岔曲作品,但因其特殊的經歷,被後人所忽略。其作品《伶史》、《福昭創業記》、《北京》、《梅蘭芳》等漸被關注並得以「挖掘」。

书籍目录

目次
出版前記:焚書——穆儒丐《梅蘭芳》
序一(憫卿室主人)
序二(瘦吟館主)
序三(許烈公)
答曾經滄海客(代序)(穆儒丐)
首回 述楔子演說像姑堂 託微言重續伶官傳
第一回 二瑣臨終託孤兒 蘭芳奮志繼父業
第二回 露頭角蘭芳始上臺 買臉面幼偉初入幕
第三回 郭三相踏雪尋梅 馬六爺看花煮酒
第四回 聞奇變魂驚致美樓 結同心情贈珠香帕
第五回 建梅黨梨園開生面 肆筆戲文豪運匠心
第六回 挨嘴巴先生欣稱幸 奮老拳奴才很行兇
第七回 梅蘭芳初遊滬瀆 郭三相另闢桃源
第八回 表敬意蘭芳大酬勞 討沒趣癡人獨破鈔
第九回 罵蘭芳壎摧箎碎 收玉芙珠聯璧合
第十回 醜業婦誤逢姚阿順 癡姑娘思嫁梅畹華
第十一回 姚玉芙運動梳頭費 劉大人欲嘗梅舌羹
第十二回 苟蘭芳難兄難弟 ?珠帕載泣載悲
第十三回 締絲蘿好事成虛願 開菊榜大王冠頭銜
第十四回 梅蘭芳榮膺大王銜 鮮靈芝怒發獅子吼
第十五回 美優伶賣藝遊瀛島 同心友評菊話蓬窗
附錄一 風雲變幻時代的旗籍作家穆儒丐(張菊玲)
附錄二 穆儒丐的晚年及其它(張菊玲)
附錄三 晚清京城的「男旦」和「堂子」(么書儀)
附錄四 幸運的梅蘭芳(么書儀)
附錄五 一幀照片的五個說明(么書儀)
附錄六 「梅蘭芳」:從「人民藝術家」到「男旦」(陳均)

作者简介

根據晚清民國北京娛樂圈真人真事演繹之「社會版」小說
九十年前,原書被「書中人」焚毀殆盡
九十年後,僅存「孤本」重編,再現梅蘭芳之歌郎前史
這本小說在二十世紀中國史上,自有一番奇特的命運。先是在報紙上連載,小說未完,報館已因此被毀,穆氏遠遁東北謀生。繼而奮力完成,刊行海內,不料又被人收購而焚之。歷經數十年歷史之煙雲,如今所見或僅存一本矣。故我來編此書名之曰「孤本」。-陳均


 梅兰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http://site.douban.com/widget/articles/315303/article/18439464/穆儒丐的小说《梅兰芳》在二十世纪中国史上,自有一番奇特的命运。先是在报纸上连载,小说未完,报馆已因此被毁,穆氏远遁东北谋生。继而奋力完成,刊行海内,不料又被人收购而焚之。历经数十年历史之烟云,如今所见或仅存一本矣。故我来编此书名之曰“孤本”。穆儒丐之小说《梅兰芳》原题却是“社会小说”。“社会小说”者,盖民国初年风行之小说文类也,其时报刊多连载之,取实事(时事)而敷演之。如穆儒丐译《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等亦名为“社会小说”。彼时国门初开,风气乍兴,各种小说名目甚多,不可胜数,是为今人所言“被压抑的现代性”(或曰“没有晚晴,何来五四”)是也。有研究者以穆氏为白话长篇小说之第一人(此第一人指最早写白话长篇小说也,如陈衡哲乃是第一位写白话短篇小说者,而非鲁迅氏),因其于报刊连载小说早于张资平氏所出版的长篇小说也。然此论或可再议,报刊连载与单行本之概念当有所异。但穆氏却正是白话长篇小说(或曰“现代文学”,或曰“民国文学”)的早期作家,不仅笔撰不断,作品甚巨,且是所谓被忽略之“文学史上的失踪者”也。今之研究者多为满族文学、戏曲领域,沦陷区文学、东北现代文学则渐有涉矣。穆氏又是彼时名声卓著之剧评家也。民初报刊初起,戏曲亦盛,故报刊多有剧评,穆氏出身旗族,本嗜戏曲,兼以卖文为生,故有此誉。其小说《北京》即仿佛自传体,云如何至报馆谋生,如何遇白牡丹而捧之,如何又为白牡丹所弃(因成名后为有力者所夺也),整整一部民初之优伶史,亦是没落文人之伤心史也。(穆氏自云“燕赵悲歌之地,长安卖浆之家,有废人焉。”)穆氏又撰《伶史》,以司马迁作《史记》之体例写伶人,如《程长庚本纪第一》、《孙菊仙本纪第二》……梅巧玲世家第一》、《俞润仙世家第二》等。且以名伶之事亦有“有关政治风俗”也。穆氏作“社会小说”《梅兰芳》亦是为“政治风俗”也。所谓“村语俚词,聊讬微言以讽世。”其小说之大略(如人物、故事、传说、线索等),皆见于《伶史》之《梅巧玲世家第一》,事实俱在,几乎一般无二。只不过其间夹杂小说式的细节与叙述也。其细节有亦有佳处,如初写梅兰芳之声影,历“首回”“第一回”,至第二回才现出此番风景:“少时帘子起处,只见进来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时正春天里,见他穿件淡蓝色长袍,青缎镶边鹭黄色图鲁坎儿,青缎靴子,脑后一条松花大辫子,衬得头皮越青,发光越亮,一双笑眼儿,鼓膨膨的巴达杏核儿一般,漆黑的眼睫毛,足有两三分长,隐着一双秋水似瞳子,鼻梁悬得适宜,口角生得合度……”(吾读至此,则评曰:行文至此,兰芳方露真面矣。若惊鸿乍现。)《梅兰芳》 之为“焚书”,一为其述堂子歌郎事,即“梅郎前史”,为彼时所忌。一为“实名”,小说中人,皆真名或相近之化名也,如梅兰芳等,又如马幼伟为冯幼薇(即冯耿光,梨园人称冯六爷)、齐东野人为齐如山,等等。冯耿光之助梅兰芳,世人皆知,其缘却是起于堂子。《梅兰芳》之小说,述之甚详,而为冯氏所迫、所焚也。我读此书,觉其确为晚清民国之重要戏曲史料也。其首回言堂子之变迁,其后述堂子、歌郎之细事,可谓自《品花宝鉴》后又一难得之著作也。又,张菊玲师,精研满族文学,曾撰《顾太清传》。1994年自日本归时,于日本东京都立图书馆复印穆氏之小说《梅兰芳》,其后亦撰文考穆氏之生平与文学。么书仪师,撰《晚清戏曲之变革》,于晚清演剧与体制之关联多有发见,且精彩纷呈,其中关于“堂子”“歌郎”之文尤为引人瞩目,穆氏之《梅兰芳》遂又闻于戏曲界矣。然多只知其名却不得其实,至今日乃有面世之机也。穆儒丐小说《梅兰芳》原文仅有句读,不分段。我今略加点校,并依其意划分段落,亦保留异体字,若干由于印刷而产生的明显错讹字则改之。另附张菊玲师、么书仪师相关论述,读之则可明穆儒丐、梅兰芳、堂子、歌郎之大略。亦知穆儒丐小说《梅兰芳》之前世今生,及与读者诸君今日之缘也。陈均辛卯岁暮新历元旦于通州。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早年演员生活真实写照……
  •     案头书,非常地道,辛苦陈均老师的整理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