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6-1
ISBN:9787301239179
作者:赵园
页数:464页

内容概要

赵园,1945年生。196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师从王瑶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北京:城与人》《地之子——乡村小说与农民文化》《制度•言论•心态:<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续编》《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以及散文集《独语》《红之羽》等。

书籍目录

上编
明清之际士人话题研究
第一章 易代之际士人经验反省
第一节 “戾气”
第二节 生死
附 录 陈确的“节义”论
第三节 “用独”
第二章 易代之际文化现象论说
第一节 南北
第二节 世族
第三节 流品
第三章 作为话题的“建文事件”
第一节 借诸事件的言说
第二节 “革除”后史
第四章 关于“言论”的言论
第一节 言路
第二节 清议
第三节 “一概之论”、“一先生之言”
附 录 士人经验中的明清之际的言论环境
下编
明遗民研究
第五章 遗民论
第一节 论“遗”
第二节 遗民史述说
附 录 论许衡、刘因
第六章 遗民生存方式
第一节 逃禅
第二节 衣冠
第三节 交接
第四节 生计
第五节 葬制
第七章 时间中的遗民现象
第一节 失节忧惧
第二节 故国与新朝之间
第八章 关于遗民学术
第一节 综论
第二节 经学
第三节 史学
第四节 文论
余论(之一)
余论(之二)
附录
我读傅山
由《鱼山剩稿》看士人于明清之际的伦理困境
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关注明清易代之际这一特殊时代中国士大夫的言论、心态、选择,上、下两编各以“话题”和“人物”为切入点,借助大量生动的历史材料,读解知识人的命运,在研究视角、结构方式和学术眼光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 是一部难得的高质量思想史研究著作。1999年初版后获得学界广泛认可和好评,曾获“长江图书奖”,并已转让韩文版权。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关注点很独特而值得思考。不过作者的语言行文,实在有些折磨。
  •     原来梳理综述完那捆材料需要六年,叹服功力之细致。北大这套“博雅英华”封面压得住,价格还不算严谨学术界扛把子。源博雅+文苑英华么?
  •     读完《帝国的流亡》,又想起此书,略为温习。想起我所谓的明清之际的认识,其实不少是从这本书来的。
  •     “然而‘遗民诗’的流传,终究要赖其作为‘诗’的品性”最终是一句高悬的话吗?#和导师的意见分歧#
  •     这段历史比较关心,看看。
  •     资料翔实,缺乏论点。
  •     比较失望,除了第一章论明代士人好极端刻核的一章比较精彩外(但似乎受了福柯的影响?),剩下的几章只是分专题摘抄材料罢了,作者才气不足。
  •     初读觉得碎落,但渐读渐觉得有收获。不难想见,写这样一本书,要读多少史料,下多少功夫,费多少思量。
  •     三星半
  •     这本比《家人父子》好,学问做得扎实,虽然有匠气,但工整得很,明清知识分子跳开明清之辩而选择在野在朝之别的种种心态尽显。读晚明,李洁非的书是极好入门书,但要扎实还绕不开赵园,当然,李洁非的文采好,体例也轻灵。
  •     不明觉厉。
  •     读精装新版又有不同
  •     谢友赠书。几乎只看了小标题和每段首句。。直到末章遗民学术的分流承启部分才开始觉得有点收获。虽然多是史料少有洞见,但也并不妨碍认同它是功底扎实的学术好书。文科学术于我只是业余随兴,而学术的严谨精专,于文于理并无不同。学术可以不是唯一的谋生方式,但学术确乎可以是一种人生态度。
  •     确实感觉题目很大,论述又比较笼统,但角度还是不错的,值得一读
  •     平日袖手谈心性,临难转身抱新王。但有暖风熏人醉,拗个造型慢慢讲。
  •     对“戾气”,“南北”等话题的论述,新颖、独到,读后有启发,引经据典翔实、严谨,但过于刻板,总体来说瑕不掩瑜
  •     明清转型中多有论题,士人心态的反思也多有值得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落脚处
  •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材料的丰厚,作者读书的广博由此可见一斑,然而缺点也显而易见,即大家批评的论点不够清晰,概括性和条理性不是那么强。如果作者在材料后进行精辟的总结,那么会好看的多。至于说本书的语言,似文似白,看起来也有那么点费力。但作者本身师从王瑶先生研究得是现代文学,当她研究这种近似于思想史的话题研究时,我们难道还能要求更多吗?对于赵园老师来说,本书可打四星半。
  •     可能是因为学术背景的不同,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散文,而非论著。引用材料和提出论点总是混杂在一起,论点似乎又没有展开。就像是在一堆材料中切了很多剖面,但各个剖面却缺乏一个一以贯之的脉络。好多次不想读,但又一直觉得很有意思不忍心放下。
  •     虽然有部分读者批评这本书的才气不足,但对于传统史学研究来说,严谨细致的所谓“匠心”却是必不可少的。就这本书而言,作者借助大量生动丰富的历史材料,详尽还原了明清易代之际,中国士大夫阶层的言论、心态、选择及行为方式,这种借助材料本身来陈述作者历史观的研究方式,个人认为远比天马行空的所谓跨学科叙事来得高明和厚重。
  •     所论的几个题目都很大,导致很多章都像是在堆积材料,但其实很多材料都足够说明问题,并不需要过多的分析,然而没有展开确实可惜。而且确实能脱出明末语境,然而似乎又跌入到另一种语境中,可能作者对黄顾王诸家太过偏爱【不过我也很爱】ps,一些史料用的有商榷,比如用初学集来说明亡以后的事
  •     大明王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酷的教育,使人们见酷而不再觉其酷,所以又会踏着残酷前进。
  •     散乱拼凑
  •     引证详实,议论通达,学养渊深,笔力浑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