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书评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313100450
作者:鲍金勇

没有什么比坚定内心更重要

因为微博的试读活动,很幸运地读到了这样一本书籍《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初看标题,内心甚是懊恼,不由得感概“如果能够早日读到这本书就好了”,作为一个大四的学生,总是恨不得过去的日子重新来一遍。先读序,后读目录。读完了序,就知道这本书一定不差,一个真诚的人所写下的东西,总是容易感动人的。由于某些规定的限制,我必须承认我只有幸读到了书籍正文部分第二章、第四章及第七章的内容。我不想在此谈论书籍所教授的实际操作技巧,我只想谈谈书籍带给我的思想上的冲击。作为大四毕业生,再充实的大学生活,到了如今,还是迷茫,对于自己前途和出路的焦虑,自升上大四后就挥之不去。但是有两点极大地启发和激励了我,一是坚定内心。没有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知道自己想要前进的方向,再多的技巧都是空谈。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早应该抛开依赖,学会自己对人生负责。因此坚定内心想法,是职业规划的一切前提。二是结合现实,“曲线救国”。我们都渴望一步到位,渴望一开始就能进入对的方向,但事实是,许多人在职业生涯过程中都是弯弯曲曲地走,少有一路平坦。跳槽没关系,考到公务员国企要放弃没关系,关键是我们是经过慎重思考后才做出选择。心中怀抱唯一目标,哪怕由于种种原因错失直接抵达彼岸的渡船,也终可以到达目的地。内什么,与其害怕逃避,不如直接出发、攀登高峰,再从这座山顶,思考前进另一座山顶的道路。

读大学,认识自己,找回自己,成为自己

鲍老师的书,让我们知道,读大学读的不仅仅只是课本上的知识,我们大学读的应该是一种视野。我们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学习成长,我们上学就接受老师教授给我们的知识,我们放学了回家,就完成老师布置给我们的作业。很少有人会要求我们思考我们以后的人生,只要我们顺利了完成小升初,中考,高考,上了大学,我们的义务教育就圆满结束了。我们就是一直在这种模式中,按照相同的标准在成长。但是,到了大学,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我们以后的人生,我们可以自己作很多选择。而我们却迷茫了,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选择自由,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所以我们读大学,读的是一种视野,一种境界,看问题的一种高度,这是不管读什么专业都需要的。我们读大学,我们是大学生,当我们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时候,我们到底是要选择出国,还是在国内考研,还是要工作,还是要去考公务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大学四年所形成的一种世界观,价值观来帮我们做判断。我们大学四年,经过老师的教育,大量书籍的熏陶,当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我们知道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什么样的选择才能把机会成本下降到最低,什么样的选择才能在有沉没成本的前提下,把追加成本降到最低,甚至为零。鲍老师的书,《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的书,可以让我们看到读大学的一种新的观点,我们可以省去自己探索如何才能更好的读大学的时间,我们可以在书里看到很多我们曾经感到困惑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很称职的一位辅导员

鲍老师总是会用深入浅出的例子来指导我们,而且案例众多,评价到位,是我们当今大学生的良师益友。现在都推崇职业规划,而且很多学生也在努力做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是否真正的合适自己,却因人而异。鲍老师的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会帮助到我们所遇到困惑的问题。

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是大学生朴实的良师益友

大一时老师给我上职业规划,觉得老师是目前大学很少遇到的好人,认真负责,还记得教室话筒坏了,他都要自己买个音响上课时提上来教室,那时候开玩笑让老师写书,一定会对当代大学生有所帮助,当时他没出书,就推荐《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而现在有了他自己的书,我有幸品读,感觉这对于大学生有不一般的帮助,一个简单的想法,一个简单的示例,在他的笔下有不简单的分析指导,全书九章的内容,蕴含着大学四年及毕业找工作等的哲理,正如古典老师的序中所说,这本书充满了诚意,那个诚意就是让我们大学生少走弯路,成长的路上少犯错,充分利用好大学时光,走出人云亦云的大学生潜规则,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看别人读过的大学

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你永远都不清晰你的大学将会有如何的发展。我们不能预知未来,但我们可以从同龄人的经历中窥视一二。鲍老师,作为一名优秀的职业规划师,凭借其丰富的就业指导经验,用详实的例子给大伙分享他的人大学,并作出了准确的分析。真实的案例,恰当的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精彩的人生,并不遥远,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这样的经历也可以发生在我们身上, 传承给我们的都是丰富的经验。不管我们是大一、大二、大三、还是大四,不管我们曾经走的是迷茫还是自信满满,这本书能够帮助你进行一个人生的规划。从一个很简单的,很多人会经历,却很少有人去认真思考的“毕业!失业?”的问题开始,帮助你进行学习、职业,乃至人生目标的规划。它会帮助你进行人生的梳理。 @广州宣讲会

这是一本兼具“前瞻性”和“实战性”的“职业宝典”

鲍金勇老师的这本新书,就跳出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思维,站在了更前瞻性的角度去思考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剖析自己,更清晰地了解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大学生。另外,书中还剖析了众多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误区”,创新性地提出了思维钉子这一概念,明确地给出了成为“绩优股”的“成才路径”。可以说,这是一本兼具“前瞻性”和“实战性”的“职业宝典”,相信这本书一定可以成为众多大学生在职业发展路上的一盏明灯。

从“外界型自尊”到“本我型自尊”

我是一名大四的学生,还处在迷茫向清醒的转化状态。暑假时上了一个关于职业规划和行业前景的培训,也对自己专业所对口的行业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没有实习过,也没有找过实习。由于自己行动力不足的原因吧,在这个阶段我阅读了大量的书,有关职场的励志的时间管理的传记等。我总是想从别人的事迹中找到与自己相契合的点,以此来让自己觉得:恩,我也可以走这条路。其实根本行不通,因为我是我,路总是自己走出来的。看到鲍老师书中的“演自己”和“做自己”,看到前面一小部分我断章取义的想莫非让我们“演”自己?往后看才发现是与我的想法所契合的做自己,Be myself. 鲍老师提到了“本我型自尊”和“外界型自尊”,我正处于向“本我型自尊”转化的过程。大三整个学年我都在受着寝室关系的纷扰,在日记本上也经常写“做自己就好”这样的话,却一直在人际关系的漩涡里无法自拔。暑假整理好自己的心情之后才开始转变,转变成真的在做自己。老师的文中也提到大学时期最重要的是形成独立的人格,我想这件事我正在努力并且很快就能完成自我的转型。

关于职业规划和个人成长,也关系到大学很多选择的一本指导书!!不错

诚心推荐学弟学妹们好好读一下这本书(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踏入职场的老学长、老学姐也要好好读,考研、考公、就业如何选择是很严肃的事情!),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不要稀里糊涂的挥霍了自己的大学、挥霍了自己的青春,,真正让你大学不迷茫的指南书! 看完后,你会觉得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

原来我并不孤独——大多数同龄人都迷茫,都需要更好的认识自己

一个晚上的时间,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很多,只是我读的很细。处在大四的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果大学开始时我能早点接触这本书,那么我的大学会少一些心酸的焦虑,多一点淡定;少一些盲目的忙碌,多一点轻松。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今晚的阅读心得。1.同龄人都迷茫,你我都不孤单;如今处于求职难的年代,所以出现的情况是大一暂且留校上课,大二时就开始焦虑求职,大三时开始投简历,接着开始实习……几乎没有什么时候我们不为就业焦虑,没有什么事不围绕着更好的就业。焦虑源自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方向没有很好的认识。可是,这些认识不是你想想就能清楚的,有些甚至是求了职也依旧认识不清楚的。老师的这本书告诉我们,迷茫不可怕,甚至是件好事,因为迷茫的人会设法改变自己;2.打破“付出必须要有回报”的思维;记得高中同学在同学录中给我写过这样一句话:生活的每一段经历都有用,都不会白费。我想和老师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是一个“速食”年代,任何时候似乎都是有效率的领先者才会获胜,于是不甘落后的我们急功近利,渴求每一次的付出都能带来预想中的收获。这并没有错,上进才会带来生产力。但是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按照我们设想的那样进行,所以常常有人抱怨不已,为什么我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依旧没有收获。过分的看重结果,是根源。其实,付出是有收获的,只不过,很多时候收获不是以我们预想的方式出现。而我们也要明白,生活并不因为好的结果而美好,重视过程会让我们收获更多。书中的这句话说得很好,过程就是收获,因为过程才是幸福最大的源泉!或许到了一定的年纪,跌跌撞撞,兜兜转转,我们才会更好的体会这句话。3.努力发掘自己,做自己。我们常常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我的理解是,优秀这种感受使我们上瘾,因为优秀意味着别人的认同,称赞,羡慕。活了这么大,我也常常被人羡慕,也常常羡慕别人。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优秀有时候是一种盲目,从小就比较优秀的我,其实一直想要维持这种所谓的优秀而迷失了自己。以至于到了现在,我还处于书中所讲的外界性自尊的阶段。我常常不敢坚持自己,我不明白我到底坚持什么,到底想要什么生活,什么能使我快乐……没有本我,生活并不快乐。不能自己给自己肯定,就算很优秀很被羡慕,这样的不生不死的过日子依旧是场悲剧。我知道过程会难,但是我必须要突破,不要过分被别人的目光左右。才读了很少一部分,但是我知道,大学这么久,浏览的形形色色的书不在少数,只这一本我觉得,看得很值,看得很痛快。原来我不孤单,我希望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可以更加了解自己,慢慢的发掘自己然后更喜欢自己。

追求的大学 追求的人生

起初想读这本书源于一丝的好奇:别人眼中的大学生活是如何个模样,别人的生活状态与我所处的现状又有何不同。试读了本书的部分章节,正如评价那样,这是一本很接地气的书,值得在校大学生和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一看。书中内容广而细,因人而异、各有所适,正如作者所述:谁的大学不迷茫、做自己还是演自己等,点出了大多数大学生所面临的的处境。谁的大学不迷茫,我很迷茫,我在寻找,寻找出路的地方,而我坚信,出路就在那黎明曙光的尽头。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迷茫其实并不坏,是好事。也让我对大学生活有更深层次的了解,那便是追求的过程,放眼生活的全过程也是如此,不断地尝试、接触新事物,积累经验,成长自己。此书给我的宁一种感觉便是:站的更高方能看的更远,我们时刻都要想着追求卓越。看此书,能让你想的更多。关于求职面试,很好的一点就是列举了很多细节问题,因人而异,我想都会有所收获,特别是最后那篇求职经历给我冲击最大,正如书中所说: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此书读起来也算是通俗易懂了,正如前面所说,内容而细,因人而异,有些内容对一些人来说显得多余,有点啰嗦,就我而言,一路下来,有泛读有精读。但不管怎么来说,读者应该能从中找到心中所要的答案。

关于大学生成长的书,很好,很期待

我做辅导员不久,也确实发现现在大学生在如今社会里问题多多,如,1,长期以来由父母主导为孩子做选择,导致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下降,而到大学后,突然需要自己面对各种选择和决定,特别是面对如今快速变化的世界更是不知如何是好,由此出现各种问题。2.对自我认知不足,比如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以及对生活的期待、对人生的期待不清,导致迷茫等。3.国人及家庭对成功等人生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影响,导致学生学习、做事、待人等动机功利化,也是比较突出的。4.大家有个习惯,总在寻求很多标准答案,这估计和我们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有一定关系。真心希望自己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帮助更多的可爱的孩子们帮助。就像古典老师说的那样,成长是一场盛宴,每个人都不不要虚度光阴,让我们成长,成长为自己的样子。期待鲍老师的书!

一本让人觉得幸运的书

很不错。鲍老师的书举了很多例子,内容都很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会很枯燥。能遇到这样的书算是幸运。而且书的内容结构合理,从就业的本质、大学生迷茫的原因入手,说出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好的方法,适合本土化的工具。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老师的书如同及时雨,正好需要读,谢谢!wangrui680616@126.com

老师的书如同及时雨,老师的书如同及时雨,正好需要读,谢谢!wangrui680616@126.com正好需要读,谢谢!wangrui680616@126.com老师的书如同及时雨,正好需要读,谢谢!wangrui680616@126.com老师的书如同及时雨,正好需要读,谢谢!wangrui680616@126.com

这个时代里我们该是悲哀的,还是幸运的?

其实我很迷茫,跟大多数人一样,我不知道在这四年里该做什么。中国的教育体制其实很失败。从小到现在,每次很难说有兴趣去参与古板的学习,去死记硬背,去行尸走肉,去参加千篇一律的考试,考试完后脑海里却再无考试的内容,然后摆摆头又投身下一场考试。大学里却还是这样。我们是在为什么而学?大学要怎样读?不想每日午餐当早餐,蜗居宿舍足不出户,键盘鼠标声不绝于耳。迷茫吧。这个时代里我们该是悲哀的,还是幸运的?认真读完这试读的部分,我感觉我找到去奋斗的方向了。有人说,大二才是大学生的分水岭,他们在这时才会闪光。所以我还不迟。社会,求职,职场,面试,工作。这原来是四年的事,我还有三年。你呢?要想不被淘汰,就去奋斗吧。多试试,才知道什么是你想要的。

同类书中既专业又易懂、贴近、实用的工具书!

大学规划类的书有《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不要等到毕业以后》《求职从大一开始》《谁的大学不迷茫》《大学路线图》《大学该怎么读》《大学生生存指南》《大学生的坟》..........各有千秋,但自己喜欢的还是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因为这本书的作者专门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每年都和毕业生混在一起,书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他接触学生的案例和咨询,所以比较有借鉴性和参考性。当然这本书还不够系统,实际的工具和使用方法还列举的不够,希望再版时再进行修证!

从现在行动起来!

  我是武汉一名即将进入大三的学生,很荣幸有机会试读了该书的部分章节。一口气把这部分内容看完了,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虽然我仍在读,离就业也还有一段时间,但在大学前两年过的很没有明确的目标,在选择后怀疑自己的选择,经历了很多,但收获的经验很少。本书举了很多很实际也很贴切的例子,给了很多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而不仅仅在心灵的慰藉上给你一碗鸡汤。  就像书中所说,“让一个人受到刺激是不够的,还得让他学会有效的思考;一本书只让人陷入思考是不够的,还得让他采取切实的行动”,对于书中很多例子中的人物也包括我来说,可能缺的不是思考,而是行动!这是我在书中感受到的道理,非常感谢!非常希望能有机会认真读完全本,让自己更加明确和坚定自己的方向,从现在行动起来,过一个多年后回想起来不后悔的大学生活!

时令鲜书,指引吾思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吸引我的不是书名,而是封面上的绩优股三个字,因为一直在学习金融方面的知识,大三了,觉得有些东西即将成型,现在再看这本书是不是有点晚?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秉持着好奇以及不管怎么样自己都要再试一试的心理,在作者的帮助下读了这本书的试读版,才发现,当你觉得最迟的时候,往往是最早的时候。因为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大学四年,它教会了我们一种习惯,一种严谨勤奋,追求卓越的思维方式,以及在生活中,职场上要保持的一种态度。就如作者所述,它不像以往书店里的那些心灵鸡汤,读来读去都一个味,仿佛拿一个筐子就可以把他们归为一类,而这本书却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最新的实例,最真实的事情展现在我们面前,对我们长期以来的困惑逐一击破,以独特的视角引导我们去思考,和改变,让处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几乎都能找到共通之处,得到启迪。也许,当你觉得生活不如意的时候,亦或想让学习,事业更进一步的话,它也许会给你一个新想法。当我们没有舞台去展示自己的时候,我们要积蓄自己的能量,去阅读,去实践,当给我们舞台去展示的时候,我们要表现出最好的自己。

简单的书评

我收到的电子书不是完整版,只看到第一、第四和第七章。我是个大四学生了,我很喜欢阅读,但是之前没读过职场类的书(九型人格不算),这里就不横向对比,简单分享下自己的看法。书中没有大量无聊陈腐的说辞,更多的是各种小故事。我是个喜欢听故事的人,所以还是很喜欢这本书的。当然如果是需要更多有针对性的简历和面试技巧或者公司介绍的话,我大华农校内资源更加齐全。所幸内容不是介绍各种面经,而是鲍老师遇到的各种真实事迹和个人感受,正如前段时间看的《看见》里的一句话“真实自由万钧之力”,这种真实的故事更有信服力而且更引人思考。而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大部分与我大学三年来的所学所想所感相同。就像第一章说的迷茫,我大四了,但我确实还是很迷茫,但我并没有像以前一样害怕迷茫。迷茫本身并非是负面情绪,但它一旦衍生出恐惧,那将让人泥足深陷。我一直不明白七宗罪里为何没有恐惧,大概是恐惧在天主教里属于恶魔的威胁。但在《追风筝的人》一书中,主人公的父亲认为恐惧是万恶之源。书中的故事看完之后并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但是里面对于B10的描述还是跃然脑海,也行是每个呆过华农几年的人都会有的一种熟悉吧。但是我们大多数人人生的B10,都不是从火车站开往岑村,而是从岑村开往火车站啊。如今我的B10到达华农大正门了,接下来去岗顶还是体育中心下车参观,将是我这一年要决定的事情。最后,此书没看完整,对于有强迫症的我而言有点难受,看看能不能有实体书来一本?

十分推荐这本书,迷茫的人很有必要看

本作无愧于其名,不用说什么了,看了就懂。正如古典老师所说:我最喜欢的,是书中每一章,都有真实的案例,详细的名字,来往信件原文,一步步的职业发展的路径。足以看出作者认真之深,平时记录收集之实。里面有很多特别好玩,但是又真实的要死的案例。这些人物故事鲜活淋漓。针对这些真实的现状,作者也提出很多真实有效的解决思路。我无数次的感激作者鲍金勇来自一个非211高校的非热门专业的食品专业的辅导员、职业规划师,而不是一个比如北大光华学院的老师——这才让他的案例和观点真实、动人、有意义、能服务于大部分的学生。最好的摇滚,都诞生于不太平的年代。这一曲职业规划的摇滚,很有力量。书中的分类很好,关于大学生规划的分析和整理很到位。案例也比较多,60多个案例,总有一款和你相似。

献给迷茫中的大学生

谁的青春不迷茫?度过了迷茫的大一,我开始规划自己剩下的大学时间,准备预留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但是惰性是不容易戒除的,我需要一个强大的目标支持着我,但我找不到,或者说我不清楚自己的目标究竟在哪里,脑子里或许有一个缩影,但很难抓住。这本书刚刚试读就觉得很接地气,写的都是平凡小老百姓的苦恼,不会有距离感,比那些名企名流出版的书要“平易近人”许多。曾经有个很优秀的师兄跟我说过,大学里除了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学会独立地思考。在别的书上也看到过类似的话。或许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将我们的求知欲消磨殆尽,独立思考是件实际操作起来挺难得事情。一般是书上说什么我们信什么。“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虽然我们都听过,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试读部分最触动我的就是那句“如果大学4年都活不出自己的样子,那么以后这项任务就会越来越沉重,付出的代价也就越来越大。”有时候我们确实活在别人的眼里,本书将生动接地气地告诉你,大学,怎样学。

毕业了才读到这本书,会有些遗憾的

很实在也很理性的一本书,给我感觉像是鲍老师的博客精装版。只不过博客上是零星的东西,书上讲得比较系统而已,但这本书确实让人少走很多弯路。作为在找工作的时候才看到鲍老师的人不知道是后悔情绪多还是幸运的情绪多,后悔的是没有早早的进行职业规划、早早认清一些事情,幸运的是我在找工作的时候在应届生求职网上面看到了鲍老师的公开课。其实书中很多东西 需要经历一点才能体会的到 然后去改正 、。

原来迷茫是一件好事

我是一名刚上大二的学生,来自小城镇,希望靠自己在广州扎根生存。家人是没有给我很多条条框框的,由我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但问题是我还不是很清楚自己具体是想成为怎样的人!常常会有很牛逼的师兄师姐来为我们分享经验,的确实会震惊、鼓舞,但更多的是迷茫!那么多优秀的人一直那么优秀地存在着,而我却是那么的普通,我很想看看这本书,看看能否有助于我思考自己的未来。很开心有机会试读这本书的部分章节,而我主要是细读了第二章,鲍老师的例子很接地气,生动真实,分析也很透彻。当看到鲍老师分析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时,我想到了自己,经过了大一,我发觉大学里很多东西都要你主动地去争去抢,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功利!很想能好好读一读这本书,在大二的开头,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规划,不再平庸而又不甘平庸地活着。

我想读啊

693344312@qq.com,谢谢。好吧,就这样,还没读,不好评论。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谢谢老师~

老师在本书中将自己的对专业、对学生、对前途和对正确与否的成长价值观一一地通过各种方式罗列了出来,有些话语我们作为大学生的会觉得十分适合自己,因而很自然地产生了共鸣。同时,我很高兴能读老师的书,感觉这对于大学生有不一般的帮助,一个简单的想法,一个简单的示例,在他的笔下有不简单的分析指导,全书九章的内容,蕴含着大学四年及毕业找工作等的哲理,正如古典老师的序中所说,这本书充满了诚意,那个诚意就是让我们大学生少走弯路,成长的路上少犯错,充分利用好大学时光,走出人云亦云的大学生潜规则,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本书中,老师就技能学习,智商,情商,财商和逆商,价值观和职场道德等重要理念深入浅出的概念分析和实践指导,这不仅关系到大学学习,大学生活,初次谋职,长期职业发展,也会在个人的家庭关系,朋友相处,在社会中发展成长都不无裨益。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们其实一直苦苦追求的就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 本书从全新的角度出发,为每一位大学生朋友诠释了大学和职业规划的深层含义,并给到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和方法,是一本具有指导策略的工具书,也是一本明确人生方向和职场目标的指南书。

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做好自己

虽然刚上大二,但是通过看目录就已经能体会到许多事情了。作者更像是一名很好表达出自己想法的大学生一样,将自己所思所悟均展现在读者面前。尤其是谁的大学不迷茫这段,就已经很期待了。说句实话,在大一的时候就已经体会到迷茫的感觉了。而他也给我指了一条明路:在奋斗的过程中去体会迷茫吧,那时候迷茫也将不再是“迷茫”自己的路也渐渐的显露出来。作者呢,更是直接道出了我们的很多同学的通病,盲目攀比,当然更多的是积极方面的,但是这样的我们又能享受的生活的快乐吗?我相书中信同样会给我们我们想知道的。付出有可能会有好的结果,也有可能会没有好的结果;不正是我的心理写照吗,很想一睹全貌。赞!!!

据说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早就听往届的师兄师姐说起过这本书了,现在有这么一个试读的机会正的很难得.听师兄说是一本很厚很厚的一本书,非常扎实内容非常详实,可以当毕业求职宝典来看无论是职业规划,选择行业、选择公司,面试、简历等等,所有的内容都包含了~~~相信一定会对我的求职有所帮助的。鲍老师辛苦啦!李勇 liyong.cumt@163.com

救命稻草

或许每一个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都会有这么一个迷惘期吧,面对职业规划都会有点不知所错,希望能在鲍老师的书中学到点什么,让自己在未来的选择上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如果能让每一位刚进大学的学生都早一点接触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早一点确认自己的兴趣,勇敢的朝着自己想走的方向努力,或许在大四的时候就不会像我这样出现一个迷惘期了吧

你的大学是这样读的吗?

细细地品读了《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的试读部分,有些章节甚至看了一遍又一遍,大学生活倒带般在脑海浮现,毕业季节的百般滋味又涌上心头。四年,曾经满怀激情,曾经焦虑,也曾失去方向。所幸,像书中所说,选择自己想要的,并为之付出努力。始终坚持着唯一目标,终能拨开迷雾,到达彼岸。不管是在校大学生还是毕业生,都能从这一本书中得到力量。窃以为,若增添关于职场人际关系的探讨,受众面会更广。

所读专业PK就业的专业。此书打开了我的视野!

大学和工作有没有关系?当然有,不然为什么所有单位都需要你有大学学历,但其实最重要的是,经过这四年,你最应该知道的是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东西干想是想不出来的,必须去尝试。方法很简单,实习和实践。可以去公司做intern,可以自己创业,可以去做志愿者,可以加入一些并不单纯以功利为目的的社团去承担一部分责任。我更推荐的是将这个实践的圈子扩大到校外,接触些其他领域、其他国家的青年,看看他们在做什么,从模仿开始,慢慢发现自己的喜好,发现自己擅长什么,然后多总结,尝试的多了总会对自己的了解更深一些。本书很好的阐述了所学专业和以后从事专业的关系!!以专业为导向,还是以技能为导向!总之,你会找到答案!

如果你也迷茫,不妨读读

很高兴能够读到这么精彩的书籍,自己之前就一直很关注鲍老师的博客,在阅读了部分章节后,再次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这本书里是通过一个个和我们近况相似的师哥师姐的经历来给我们提出警示和告诫,让我们明白:职业规划是开始认识自己的机会,一个人最开始的工作,不会是将来陪你一辈子的事业,因为你会遇到很多你始料不及的情况和机会。我们需要关注是自己的本身兴趣,不是做一个“演员”,而是做最真实的自己,要慢慢了解自己。不是看到大家都去考各种证书,你也凑一脚;别人去考英语雅思托福,你也要试试;别人要去读金融,进银行,你也往里挤,自己没有具体适合自己的想法。像是鲍老师的一位学生是09年的广州的公务员考试的第一名,却在父母的反对下决定放弃,选择去销售,发挥自己沟通的能力,一年后已经是一名地区的销售经理了。执着于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不要因为身边人的不理解就放弃,因为你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存在,你是独一无二的,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你的。虽然全书没有看完,但我相信上市后会有那些迷茫中的学生看到其中的闪光点,会有所收获的。

大一到大四都可以看的

不管你是大一还是大四了 都可以看一下这本书 如果想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点的话 里面的指导很值得你去时间 真的是指导大学生的一本好书 强烈。。。。。。书 从大学迷茫的原因开始入手,讲述毕业生找工作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而通过大量的案例去分析大学生职业定位的选择的方法。同时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去行动....

其实你也可以很充实

一个月之前买了两本书,一本是《不要等到毕业以后》已经看完,最近由于准备昨天的四级没有坚持每天看,昨晚看了下,现在在看第六章了,虽然没看完,但是这本书给我的一个感受就是,其实你可以很充实,因为在这本书中告诉了大学里你该怎么过,写的非常具体,并且有很多的例子,这一点我尤其喜欢,最主要的说了一些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把我对以后就业的迷茫所带来的恐慌基本消除了,虽然我很迷茫但是我只要好好学习自己的专业,即使以后不从事本专业,但是你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在,你的学习能力还在,你又有什么好担忧的呢!千万不要因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专业的不喜欢而自暴自弃,整天堕落,那样你的大学又有什么意义,当你毕业以后你回忆这些时光,你肯定会后悔,所以即使你不喜欢你所学专业,但是千万不能放弃学习,对于你不喜欢的东西你都能学好,何况你喜欢的东西呢,一起加油吧,还在校园的大学生们!

好好评析一个一线职业规划师的观点和分享

鲍老师是来自一线的职业规划师和就业指导老师,对大学生就业特点和问题都很了解。指导过2000多个毕业生,已经是丰富的主任指导师了!由于身在一线,鲍老师对毕业生的定位,规划的问题,决策困惑,求职误区,专业学习等都分析的很到位。7年的工作经验,无数的咨询案例,让此书更加有血有肉!

老师的观点很值得我们参考

鲍老师是我们学校一个比较出名的老师,也是一个职业规划师,我觉得老师在本书中将自己的对专业、对学生、对前途和对正确与否的成长价值观一一地通过各种方式罗列了出来,有些话语我们作为大学生的会觉得十分适合自己,因而很自然地产生了共鸣。同时,我很高兴能读老师的书,感觉这对于大学生有不一般的帮助,一个简单的想法,一个简单的示例,在他的笔下有不简单的分析指导,全书九章的内容,蕴含着大学四年及毕业找工作等的哲理,正如古典老师的序中所说,这本书充满了诚意,那个诚意就是让我们大学生少走弯路,成长的路上少犯错,充分利用好大学时光,走出人云亦云的大学生潜规则,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本书中,老师就技能学习,智商,情商,财商和逆商,价值观和职场道德等重要理念深入浅出的概念分析和实践指导,这不仅关系到大学学习,大学生活,初次谋职,长期职业发展,也会在个人的家庭关系,朋友相处,在社会中发展成长都不无裨益。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们其实一直苦苦追求的就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 本书从全新的角度出发,为每一位大学生朋友诠释了大学和职业规划的深层含义,并给到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和方法,是一本具有指导策略的工具书,也是一本明确人生方向和职场目标的指南书。

触动心灵的鸡汤

“一旦有了能想到的预期与结果时,这样的人会陷入害怕与恐惧的境地,所以一旦有了一种热爱与冲动,那就去试试吧!青春是用来失败和尝试的!不要过分预测结果,看得越清晰,越没有价值。别太纠结结果,幸福感在于过程的体验。”这句话触动了我,自己就是因为总是过度地去预测结果而畏畏缩缩,结果错失了很多的机会。是啊,过度地去想结果,只会给自己的心灵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况且,当过程做好的时候,结果还会差吗?那么,去预测结果,就变成一种不必要的行为。不要去害怕失败,相反,增加心灵的厚度,去感觉生活的搏动,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吗?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惊喜,它没有长篇大论的职业规划的理论知识,相反,而是以一种娓娓而来的方式,通过身边的例子,去剖析我们的问题,最后顺其自然地把道理给引出来,为我们拨开大学的云雾,使我们不再迷茫。我现在已经大二了,感觉自己的大学很迷茫,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自己的定位清晰了很多!这本书就是我的良师益友!

看过后,觉得想听听作者的课程!

正如,推荐人赵伟所说:求职是一种追求,在当今,就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培训和辅导从未如此重要,鲍老师的书可以激发更多的学生及早去规划和准备。如果上天不给你一条路,哪为何不自己去寻找一条路呢?职场的准入是拿优势说话的,而优势的积累恰恰是需要时间的。大学里,如鲍老师所说,真正在大学上课读书的时间不过187天,于是该如何去利用这短暂的半年呢?显然,规划和聚焦是必须的!书中的好多案例,都充分显示出,鲍老师平时的基本功和积累,很用心!!

非常值得细读的一本书

虽然我毕业了,但仍感觉大学期间总缺点什么,看了老师的微博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有许多要学习的,真的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强烈推荐!我读完的感受有几点:它可以让你在失望中找到希望,因为你会发现迷茫、考研失败、求职失败并不是坏事;它可以让你认清你自己,因为你会发现你想要的是什么、你的短板是什么;它可以让你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因为你会发现这样求职会很容易。在这本书中,鲍金勇老师用一名全球职业规划师的专业与一名大学辅导员的经验告诉了我们:我们自己是谁、我们想要什么、我们如何去追寻。2531436356@qq.com

这是一本很温暖、很实用最重要的是很及时的一本书

我是一个应届生(2014年的本科毕业),很普通的二本学校,但是是一本的专业。我一直以为规划什么的不是很靠谱,因为计划永远比不上变化;我也听过很多场职业规划的讲座,不是大道理就是别人的经验不适用于自己。但是我看了鲍老师的书,我才知道职业规划是必要的,书中说职业规划并不是一步到位的,我很认同。我本来很伤心,我的经历大致说一下:我大一转专业,到金融理财,很满意很喜欢这个专业;大二和团队做校营销比赛,得二等奖;大三由于有专业实习,我找了份很好的实习,做了6个月,同时也做上了校明星社团的副会长;大四我正在经历着,但是大三暑假我碰到了目前为止最大的挫折:第一份专业实习(证券)并不是我喜欢的。我一直觉得很委屈,浪费了这么重要的一个暑假,但是我现在不这么想了。我反而感到了庆幸,因为我避开了一条死路。“工作难以满足自己,工作动力不足,干劲小,面对这样的工作状况,像“年轻人应该多吃点苦,多积累经验,不要挑三拣四”这样的话我们忍心说得出来吗?”看了这句话后我泪流满面,连我父母都不理解的,这样有温度的话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润入我的心灵。实习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我现在虽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不喜欢什么还是很清楚的,销售、柜台,不巧证券本科生能干的事只有这两样。其次,我本来以为我的大学记忆是独一无二的,很孤独,但这本书能理解我。大学是有逻辑的。当我选择了转专业的时候,我就放弃了学生会。所以只能在社团上下工夫,运气好,混到了明星社团的副会长,是做实事的那种。学业上面,我转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原来的班级就是个没有混吃等死的班级,我不想浑浑噩噩的过完大学。转专业以后,不巧分的班级是8个班里里面最要强的那个,举个例子考保险学的时候老是划了范围,但是我们班班长还跑过去一道一道问老师题目,旁边同学录音,把最重要的简答、计算都问出来的。我们班是资料最全、最多、最准的班级。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很浮躁,不像自己。直到我回到高中,高中老师一句话点醒了我“我不如高中那么踏实。”之后资料照拿,但是我告诉自己的底线是即使有考纲,小道消息,也要从头把书看完、读通。也许在这个班级里大家都很功利,追求绩点(当然我的学霸同桌是真的和我志同道合的认真)。可是绩点如果不是建立在努力读书的份上是只是毫无意义的数字。我可以自豪的说我的成绩是实打实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不管有没有好结果,投入和付出就能快乐。”我一直觉得我自己“被规划”,重大决策都是会征求各方的意见,结果都是面对自己在乎的人妥协,“演自己而不是做自己”,他们都是为了自己好,但是这本书更加坚定了我要make my own decision and get what I want myself的想法。絮絮叨叨那么多,就是希望可以看到余下的书,继续为自己答疑解惑。Anyway,我从来就是个认真的人,找回自己,寻出一条出路,这就是我大四想努力着的事。

于迷茫中前行

本书作者写作不是用死板的文笔,在书中夹着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并通过适当的幽默笑话增添可读性。通过试读老师对大学生迷茫情况的讲述,让我获益匪浅,现在的我也是立足于众多道路的分叉点,迷茫无措不知应去往何处,但不应停下脚步,继续前行,走错了再改,如果不试着走走,你永远都不知道哪条路是错误的,无数次错误是成功的奠基石,只有在失败中改变自己,优化自己,才能更接近成功,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适合的人生道路。更甚,文中的许多例子都可作为教材,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不怕走错,因为你不知道哪条路是错误的,你要做的就是走快走稳,加快你探索的脚步,预留给你自己调整方向的缓冲时间,才能不被他人所落后。

现在回想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

回想我的大学,收获不少,对应的不足也早已显露无遗,傻过、笨过、迷茫过、苦过、累过、疲惫过,这些贯穿我的大学,渗透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过我得感谢这些不足,他让我学习了、经历了、成长了、小心着、认真着、慢慢成熟着。我依然记得每一个人所说过的那些话语,引导我、教育我、让我向着前方的路一寸一寸征服着。在高校渠道群看到鲍老师发的消息,很期待看到鲍老师的这部作品。求试读!15288041415@163.com

痛并快乐着

  读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的时候,他有一句话说“自从我默认了这五个字为书名以后,手中的比开始变得顺畅,我明白:这五个字正是我手下文字的首领,它们快乐地相遇了。”其实,谁的青春不迷茫,大家都是在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中成长,成熟。其实一直都有关注鲍老师的微博,面对《谁的大学不迷茫》这本书,以及一系列的大学规划问题,于是我便借用这五个字作为本篇书评的题目了。  因为迷茫,所以痛。书中有说道“很多人会被别人说的东西所干扰,然后自己内心就很不安定。”一路走来,真的觉得小时候的学生生活是最幸福的。因为那时候我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去选择。比如自己想做班长,觉得带领同学早读,做头头的感觉很满足就一个劲地去当班委。但是慢慢地,上了大学以后,心思多了,觉得做干部是必修课,大家都是这样子,如果自己不那样子就惶恐落后。很多时候都在问自己其实自己想要的路是怎样走?一开始路都没想清怎样走就一个劲地给它铺各色各样的砖,惶恐不够美。很多书上都有提及大学生的各种疑惑和分析解答。但是很多时候都只是点出现象,分析的情况却是大众的,所以一时间会感觉到越看越迷茫。这本书看下来后,它结合的例子很多,所以针对性一下子强了!  因为经历,所以快乐。很多事情经历过才觉得不一般。抛开纯粹的“包装主义”,自己的一系列经历经历过后,留下来的是自己道路上的一些列思索。书中很多内容都会引起我的共鸣,相信也是普遍大学生的共鸣“我们总是不断地被外界的声音干扰左右,也就差没有变成别人了”。现在大三了,静下来,从书中收获多一点感悟,希望能看到实体书其他章节中更详尽的剖析。  这一次能够得到这个试读的名额真的很高兴,有一种中奖的感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插图很可爱,很点题,在读书时增添了不少乐趣。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现在的我是大三的学生,专业是人力资源,此时的我仍然纠结于要不要考研?还是考公务员?还是就业?从大一,就在想自己以后要从事什么工作,但直到现在还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很明确。当看到这本书的题目《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的时候,就对书里的内容产生兴趣,希望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剩余的一年半时间里努力奋斗,充实自己。"觉得年轻时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要挑战一下自己!”我也很喜欢作者的这句话。青春是人生最美的时期,因此我觉得我们必须要好好规划好我们的人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是我认为是最幸运的,因为我们会在适合我们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创造更多的价值。许淑华,我的邮箱是:1991780377@qq.com.

试读两章节评论

我试读的是该书的第二、第四章。这里面,作者举了贴近生活的例子,让人比较感同身受,知道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真的很重要。里面还指导了一些我们对未来的规划和一些为工作的准备、面试技巧等,感觉该书的重点是“如何规划好自己的将来的职业”,比较适合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或是需要找工作的大学生。

很真诚的一本书

我是今年毕业的,毕业将近三个月了,从鲍老师这本书的试读部分,看到了自己大学时代有过的迷茫。我不敢说,要是我大学的时候就看到这本书我会怎样怎样,但是,这本书能够解决一些我的疑问那肯定是真的。看这本书需要勇气,因为你需要有一种敢于直面自己剖析自己的勇气。鲍老师说“有时候,想想未来是很美的,但是剖析自己确实血淋淋的,需要勇气。一个人喜欢一件事情不难,难就难在长时间去喜欢。哪怕喜欢你的恋人,要喜欢一辈子还真不容易。职业兴趣就是你和职业紧密接触后你仍然很喜欢它。“这是一本实用的书,鲍老师说”如果要将兴趣转化为职业,那么第一步,要先确定那是不是伪兴趣,第二步再考虑把该兴趣能否成为一份工作,是否能干的好,能否出业绩。然后再考虑是否进一步发展成志趣,使其成为自己的一个职业。这是所有人寻找职业是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这段关于兴趣和职业选择的话,真的让我很有同感。这本书充满了正能量,鲍老师说“当一个人在追求自己目标和梦想的时候能感悟到过程比结果重要的话,那么这个人要么成功同时会回味无穷,要么失败但在过程中找到收益和幸福感。”,“付出一定是有收获的,无论成败。那种急功近利获得的成功和结果会是以后一种不安的收获,因为你总会害怕失去,毕竟有时这种结果与你的资格有距离。其实过程就是回报,因为过程才是幸福最大的源泉。于是对于那些纠结于付出一定要有回报的人来讲,要好好地去尝试体验一下努力付出过程的块乐。”,“一旦有了冲动和热爱,那就去试试吧”,“人生的可能性机在于敢于尝试和改变”,“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总是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自己想要的。”这样的句子我相信本书中一定有很多,能够触动你的内心,能够给你正能量。这本书不仅适用于大学生,也适用职场人,鲍老师说“在职业变迁快速的今天,你拥有的几个主要的能力以及能发展起来的能力就是跳槽的资本,然后逐步在生涯中找到自己的满足。敢于去找自己满意的职业的人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勇者。那些逃避自己想要的人是虚伪的奴隶,并将忍受被宰割的痛苦。”很实在,鲍老师说“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非常关键,这是职业发展的能力。”,这句话不仅适用大学生,对于职场的人也同样有用。我一直相信,不管在哪里不管是什么环境,学习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这本书充满信心,给我们指明道路,鲍老师说“大学无论学什么专业,无论喜欢不喜欢,大学生活要继续,未来毕业就就业。一起等待,不如主动出击。确实不喜欢,就不要容忍。确实没什么意见,就老老实实学,不过也有可能不从事这个专业哦。”,这段话对于在读大学生有没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呢?未雨绸缪,行动是关键。从这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人需要发展,必须要先专注,然后自己开始专业起来,不断被认可,在这个领域越来越受欢迎,最后成为自己。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成长,长成为最好的自己”,希望每个看到这本书的读者都能付出行动,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脚踏实地的一本书

我和作者同一年参加工作,他做他的辅导员,我做我的高中心理辅导老师,同样的辅导身份,让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格外有共鸣。去年开始真正接触生涯规划,被迫开了一门选修课,发现这方面的材料实在少得可怜,要么国外直译基本不着边际,要么国内大学老师的教材对于高中生木有指导意义,按照“知己”“知彼”“做决策”的结构讲了一个学期,学生依然迷惘而没有感觉,正如作者书中所说的之前那个状态,我一直在寻觅这方面靠谱的书,于我而言,在给学生讲生涯规划的过程,也是不断自我反省的过程——不规划肯定不行,但未来有太多的未知,虽然不能预测将来,但冥冥之中,会有一股力量推着我们前行,这一阶段与下一阶段总是有着一种奇妙的关系,每一种付出都会在下一阶段或者下下阶段得到回报或者验证,这也是人生最奇妙的地方吧!这本书的很多地方地方给了我自己一些答案。对于“兴趣”的解读,作者用了从恋爱到结婚的类比,还讲到了“伪兴趣”,这让人很是振奋,这样的类比很贴近实际;对于特长、优势的解读,我们之前只是一味地让学生从优势着眼,寻找对应的职业,其实,这个年龄的孩子,潜力是无限的,在看到长板的同时关注短板也许意义会更大。很感谢作者几年来的积累和对学生的辅导,作为一个真心愿意帮助学生成长的老师,这真的挺不容易的。

大学应该怎样度过

一直想读这样一本书但总也没有机会。大学应该怎样度过,这是作为我们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们也常会去思考,去寻求,但总也离不开迷茫。我想读到这本书,对大学多一些了解,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来充实这即将逝去的大学生涯。邮箱2374821320@qq.com

你决定你的大学

读完本书的试读部分,最大的感受是:太真实。真的,马上大四了,书中的很多都体验过,因为对新闻学感兴趣加入校报,对自己专业不喜欢、前景不好转专业,希望获得更多求职竞争力修了双学位,到现在为即将到来的求职季焦头烂额。至少,这本书在此刻给我带来一些安定感:我不是一个人,大家都面临这些问题,我们都需要不断努力去改变现状,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我会加油,无所畏惧!

就像一场贴心的谈话,

真理的条件性让我对不少攻略指导类的书籍心存疑惑,xx成功学,xx宝典,极具迷惑性的文字天花乱缀,语调慷慨激扬令人一身鸡皮疙瘩。有幸试读了两章,还好鲍老师没有让我失望。就在华农就在我们周围真切上演的例子,谁都可以从这些描述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同聊天拉家常般轻松的语气更是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许是本校老师出的书的缘故,这样我觉得这是一本最接地气的大学生指导书。关于迷茫,真的是所有大学生都曾有过的状态。“迷茫其实是好事,知道迷茫的人总会想方设法去改变自己”,这么一句话,确实让同处于迷茫的自己心安不少。很多时候问题并不是在迷茫本身,关键是自己对待这些事件的看法。阅读了鲍老师对书中大学生出现的问题的解答,有种原来不过如此的恍然大悟感。 关于求职,毕竟老师也是过来人,也不断遇到那么多因相似困惑而找他解答的人,对于这些问题看得也更加透彻建议也更加有效。关于书中举出的有关大学生写简历的故事就能让自己思考很多,从而进一步思考自己该如何去做才会更好。就如标题所说,就像一场贴心的谈话。不是威严师长的颐指气使,只是朋友间坦诚的对话真诚的建议,受益匪浅。希望自己能将老师给的指导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修正。这样,才是成长;这样,大学,才更有意义啊。好吧感觉不足的是有点啰嗦,比如谈到职业规划时老师以自己的职业生涯现身说法,这个生动的例子貌似说了两次 = =,是不是老师都有点啰嗦呢?嘿嘿~最后,祝老师书籍大卖哈。

一本值得送人的书

案例很多,非常实在,有指导意义。对大学的问题分析的透彻,尤其是职业规划方面的!另外,本书角度比较好,从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问题和原因,然后在展开讨论职业定位和学业规划,比较有逻辑性,同时还探讨了一些人生的思维误区,给大学生的行动提供科学参考!

很期待的一本书

虽然大学毕业好几年了,可个人规划依旧很迷茫,特别是找工作,越到后面越是不知道自己该从事什么行业,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很准确的定位自己,希望这本书能带来帮助。 mushroom 310050362@qq.com

大四啦,该咱亮剑啦

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很多与我们息息相关、十分贴近的人,同样,在书中的很多角落,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鲜活的事例中自己的影子,那些躺着也要中枪的影子。鲍老师是个辅导员,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学生,我可以想象到,这些学生为了解除自己的烦恼疑惑或迷茫,怎样血淋淋地把纠结的自己剖析出来,然后老师再将这些很多学生埋在心底不敢直面的东西不加修饰地再现,再加之自己多年经验见解总结出来的看法。所以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听着别人的故事,听着老师的观点,然后想到自己,思考自己。书中还提到简历、面试、职业规划,举例子+个人观点是老师贯穿全书的手法,独到的总结、建议,比如是金子要学会经过磨练来提高自己的含金量来让自己发光,再比如面试的四大法则,都让我受益良多。Thanks to《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Thanks to书中的各种人,Thanks to作者鲍老师。作为一个大四生,看着鲍老师的这本书,感慨颇多。回顾总结下已经过去的三年,我便是书中所描述的典型的“忙”“盲”“茫”。三分钟热度的我,让我各种尝试,感兴趣的东西沾一点,但是半桶水都不到的时候却又回到徘徊的原点。虽然是这样浑浑噩噩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三年,不过要感谢的是同学朋友师长的分享、鼓励、解惑以及陪伴这三年的积极主旋律。正如书中提到的,迷茫并非坏事,迷茫是动力的源泉,感到迷茫的人总在寻找出路,我是那个一直寻找自己出路的人,只不过我做的不足的是我没有直面迷茫,我不敢深入地去思考自己,去剖析自己。一切看似太晚,但其实不然,我还有大四(关键词:亮剑),正如鲍老师对大四生所说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实际主义地启动行动的翅膀,不断让这个翅膀坚硬一些,至少可以多飞一会儿。(不好意思,原谅我剧透了书中1%的精华)真没想到我人生的第一份书评竟会是这般啰嗦。最后想说是在微博上看到同学转发的一鲍一席谈然后开始关注到老师的微博的,看完这本书后,我希望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能够有机会去听鲍老师的讲课or与鲍老师聊聊天。最后的最后,征用我宿友的一句话,快点进入找工作的节奏。。然后再征用下文中的关键词,该咱亮剑啦。上课去啦。

内容让人深思,引起共鸣。

我是一个大二的学生,刚踏入大学时,对大学有很美好的憧憬,一段时间后,发现大学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感觉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做比较好,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大不确定性,对以后找工作也充满迷茫。阅读了鲍老师的这本书的试读部分,带给我很大的感触,让我更加明确自己以后该选择怎么的职业生涯,对考公、择业与创业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同时,我也懂得了该怎么过好大学这几年。书中的例子形象生动,让人更易理解。希望有机会获得该书,阅读它其他部分,了解到更多自己所欠缺的知识,充实自我。

期待摆脱迷茫期

在微博上看到此书的试读活动,对于处在大四找工作阶段的我应该很有帮助。找工作也快两周了,不是在笔试中被刷就是败在了二面终面,希望能够得到此书的试读,早日摆脱迷茫。857878083@qq.com。多谢。

大学里的指南针

2013年11月中旬买了这本书,在读这本书之前就对自己的专业认知上不太了解,而且我也不太喜欢自己的的专业(材料类——高分子材料)。后来通过网络上的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和网络上的一些相关的老师写的书,博客等方式慢慢的转变了态度和看法。读了这本书之后,更加明确大学里该干什么,该为毕业做点什么,要不要考研,为什么考研?当然我现在还是大二,关注的更多的是怎么样在大学里慢慢的培养自己的一些能力。书中有个小标题为“英雄莫问出处:谁在乎你是不是名校生”。其实每个非名校的学生都在乎这个,如果你在乎那说明你还有救,你会有向上的动力。你可以想尽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好,丰富自己,通过课后好多时间来打造一个优秀的自己。书中鲍老师也说到:大学几乎有178天上课,还有187天不上课。你要把这些时间好好规划,用来实现自己每年的计划,目标。所以你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做一些你喜欢的,对你有帮助的事。这些能力就是让你增值的东西,让你与其他名校缩小差距,甚至超越他人的核心能力。当然除了有目标理想外,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去行动,每天去积累,要抵抗的住自己的懒散和外界的诱惑。总结一下:1.大学里要有目标,有规划,可以每天迈得小步一点,但一定要坚持,要向前迈进。2。把目标规划具体点,在具体一点,记录下来自己进步的脚印,这样会对自己更有信心,要知道对量变积分会引起质变哦,这样到某一天,你自己都会被自己感动。3.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4,。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多去了解社会。

一本真诚的大学规划书!

我读完的感受有几点:它可以让你在失望中找到希望,因为你会发现迷茫、考研失败、求职失败并不是坏事;它可以让你认清你自己,因为你会发现你想要的是什么、你的短板是什么;它可以让你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因为你会发现这样求职会很容易。在这本书中,鲍金勇老师用一名全球职业规划师的专业与一名大学辅导员的经验告诉了我们:我们自己是谁、我们想要什么、我们如何去追寻。

让你的大学更有意义,解答你心中的困惑,成为你大学中的指明灯

转发了鲍老师的微博后就期待着得到试读的机会,就在我怀疑是否会有幸拜读时,收到了鲍老师的邮件,真是由衷的激动,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一次不一样的心灵旅程。虽然只有目录和其中两章内容,但是读完后,正如序言中的古典老师说的一样“诚”,沉甸甸的诚意,毫无保留地倾囊教授,让人感动万千。并且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的内容贴近当今大学生的现状,例子鲜活,更有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去解决大学生的困惑。其实也不是第一次认识鲍老师了,在一次培训中有幸听到鲍老师的经验分享,当时感到,辅导员能做到他这样的,真是不简单。这不仅仅是一份责任心,一份毅力,更是一份为学生们真心解惑的使命感。我也是一名一线的辅导员,平时的工作特别忙,很少有时间做研究,更别说做出专长。正像朱若霞老师说的一样,不知道自己能在这个岗位上能坚持多久,会不会转岗,对于自己的出路一片茫然。我也教过职业规划,说实话,我觉得自己教得挺烂的,有点对不起学生,但我又深知职业规划是非常有用的。此书中的相关内容给了我许多感悟,也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有想法。同时,我也负责就业工作,鲍老师书中说到了学生们出现的问题,我也遇到过许多,也想过很多办法去缓解(如开讲座),但效果不佳。我能感受到,同学们是非常担心就业的,但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缓解这样担心和焦虑。为什么他们不喜欢上课,也许是老师讲的内容并非是他们想要的。所以,看到鲍老师书中的内容时,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也给了我改进的方向。这确实是一本好书,感谢鲍老师诚意的传授,祝一切安好!

里面涵盖了很多很所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本书作者列点很清晰明了,从大一到大四需经历的,要学会要坚持的,都在书中详细地分篇列点出来了。而且这不像平时看到的书一样只有理论没有实际方法。此书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作者教我们很多实际的方法,怎么去做,如何去做,为何要做。。。然后看了之后你就会有动力去做书中所说所讲的那些。很值得一看喔,特别是那些刚刚步入大二的,对大学很迷茫的大学生或者是即将步入大学对的大一新生,真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才去看喔,你会后悔的。

我看过最接底气的大学生成长工具书

这是一本很好的,能够帮助你进行自我规划的书。从一个很简单的,很多人会经历,却很少有人去认真思考的“毕业!失业?”的问题开始,帮助你进行学习、职业,乃至人生目标的规划。它会帮助你进行人生的梳理。在本书中,老师就技能学习,智商,情商,财商和逆商,价值观和职场道德等重要理念深入浅出的概念分析和实践指导,这不仅关系到大学学习,大学生活,初次谋职,长期职业发展,也会在个人的家庭关系,朋友相处,在社会中发展成长都不无裨益。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们其实一直苦苦追求的就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本书从全新的角度出发,为每一位大学生朋友诠释了大学和职业规划的深层含义,并给到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和方法,是一本具有指导策略的工具书,也是一本明确人生方向和职场目标的指南书。

《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划记部分

序一第一份工作没有那么重要,只是很多份工作的其中一份。我认为读大学比拿文凭。能够就业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出一个人的独立的人格。如果大学4年你都活不出自己的样子,以后这项任务会越来越难,代价会越来越沉重。序二要舒服就先要不舒服。序三中非格式和深入了解就业信息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大学毕业意味着人生重要篇章的开启。你不规划就会被规划,真正的稳定来源于自己内心的稳定和核心竞争力,求职是一种追求而不是乞求...大学里应该如何准备未来的就业①专精知识:一门你独一无二的武器,比如IT、外语、技能等。②实习经验:找一份为期3~6个月的实习,探究所在部门的战略价值、组织管理、人文环境;③明星机会:参加演讲比赛、竞赛节目、大型活动等并成为主角。第一章 毕业!失业?写在前面的话选择最大的敌人就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就会出现不断地等待,甚至放弃选择。勇敢地放弃就是好的选择。成绩差的学生中那些专注自己优势和兴趣的人往往都能找到他们想要的工作,这更加说明了努力很重要,但选对方向比100%的努力更重要。一毕业就失业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样的工作,随大流,因此求职的各项准备都不足。想进入一个和自己专业完全不同的领域,但自己的技术能力还达不到招聘要求。一直采取广泛网投的方式进行求职,求职方向不明确。毕业时没有落实工作的几类情况:①求职目标很局限,如只考公务员;②大学积累确实太少,与求职目标本身的要求有差距;③求职准备不足,无论是简历还是面试,有的甚至连学业都存在问题;④求指定位不足,海投面投,石沉大海;⑤依靠家里的资源,等待机会出现;⑥其他一些让人难以忍受但必须接受的因素。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他们都没读过大学,没学历、没背景,他们连选错一个大学专业的机会都没有,他们连什么叫“对口专业”都不知道... ...他们想要的是那么真实,刚开始的时候甚至很多人都看不上他们。但不要紧,他们看得上自己,享受着自己的追求和奋斗。大学教育不是职业教育,不是技能培训,我们要获得的是为人处世的境界。越是在绝境中能生存,你就越强大。难道企业“歧视”应届生有很多的毕业生说找工作难,其实对那些正要开拓市场,拓展业务的公司来说,找一个合适的人也很难。他们总是好高骛远,这是我们很难接收。工作有很多,好工作也很多,就看你的能耐了...用人单位所需人才与学校毕业生间存在需求匹配错位现象。大学生可以学到的东西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自己的家庭;二是学校;三是社会。大学里学到的知识一般有两个层面——表面知识和隐性知识。表面知识是能看到、听到的知识,可以很容易分享;隐性知识是做某件事所拥有的知识,不容易被分享,是内在能力的体现。大学生要做的就是将表层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隐性知识不是学校教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学校教给的知识永远是不够的。很多企业不招聘应届生的理由大多如此:应届生职业定位不清晰、浮躁、急功近利,培养好了却马上跳槽,等于为他人作嫁衣;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能力不足,执行力不够,还不如找个能干的。在抱怨的同时更多地要适应环境改变自己。最后获得成功的人总是积极主动并且反应灵敏,他们时刻准备着迎接任何机会和挑战,推辞和借口很少会在他们呢字典中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真相那些真的愿意去基层就业的人是提前实现了马斯洛的层次发展,也或许他们背后有个巨大的梦想。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复杂,主要原因有:要么就是经济不好,需求减少;要么就是大学生的职业定位不当,不太符合实际,主动放弃就业。主席也找不到工作而那些能找到工作的“差生”,他们更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更加专注于自己想要的,而学生会主席之类的在大学里注重全面发展有着较好情商的学生,他们优势很多、很分散,他们能找到各类工作,但这恰恰让他们不知所措,他们在选择一个可以值得去专注的领域时犹豫不决,面对诱惑和家人的影响,他们只能在被动式的模式中失业了。找工作其实是一个不断审视自己的过程,被拒绝说明自己的优势不突出,达不到对方的要求,选择多说明自己有很多的优势。但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一个聚焦的过程,让自己独特的优势打动对方同时感动自己,这就是找工作。凭什么差生能找到好工作或许这就是人生最简单的道理: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经得起诱惑,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得到自己认为可以的结果,就足够了。他们有自己的坚定,有自己的偏好,有自己的优势。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可以被激发的种子,这个种子并不一定只是学习成绩,它可以是你认为有意义但别人并不看好的东西。找到工作PK找工作一、可怕的思维模式PK你的实力如果你真想从事行政管理,那就好好总结和归纳自己的优势,用一切来证明自己,而不是“我是非专业,所以会差一些”,如果你真的去研究一下很多名人或成功人士他们学的专业和从事的职业,你会吓一跳。二、用自己的优势去换取可能性,哪怕一点点PK放弃那些自己不喜欢的,即便做的还可以的工作知识的学习是不难的,尤其是管理类知识。应届生不需要太纠结,也不需要太纠结于第一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既不应该是天堂也不应该是地狱,而只是这辈子中的一份工作而已。三、找到工作PK找工作大学毕业暂时找不到工作的,不是没有offer,而是我们总怀疑自己的能力和选择,总差一点对目标的专注。大学生找工作不能仅仅是就业,而是要有选择的能力,至少有一种“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的果敢态度!第二章 谁的大学不迷茫一直在被规划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机会是自己知道了自己想要的,不管你有没有跟上时间,不论早晚成就。做自己还是演自己本我型自尊水平较高的人的生活动力主要来源于寻找“我对什么感兴趣?我关心什么?我到底想怎样生活?”这些问题的答案。演自己,等于毁了自己。做自己,才能成长为自己。迷茫是好事迷茫的好处是,他们会开始去寻找答案,寻找方向。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到后面都需要依托一个专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大学的事情应该是越做越做越少,越来越专注于一些事情,最好1~2件。一、其实迷茫是好事,别被迷茫吓到迷晕你忙就是一种动力的源泉,感到迷茫的人总在寻找出路,会比较各种出路的利弊,展望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好的、坏的,通通思考一遍。在我看来,思考人生、思考未来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个人给自己找更有意义的出路。二、能预测的结果往往并非是好的结果大学永远就是大学,那些人、那些事是不变的,要变的是自己如何对待这些人、这些事。一旦有了“能想到的预期和结果”的思维模式,这样的人就会陷入害怕和恐惧的境地。一旦有了一种冲动和热爱就去试试吧!青春就是用来失败和尝试的!不要过分预测结果,看得越清晰,越没有价值。用专注的心态和努力的行动去挑战那个不好预测的结果,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充满激情!第三章 职业规划的误区写在前面的话那些为自己做规划并有一技之长的人总能更加经受得住变化的冲击。别人给的一切都有可能失去,而自己用核心能力带来的一切才是最好的稳定。毁掉年轻人梦想的三大黑手:过于关心你的父母,永不犯错的任务,养老般的工作。这世界上没有人可以指点你一辈子,越早离开别人的指点就会越早自我独立,就会越早强大。太早规划没用这帮人很少去想未来5~10年后自己的样子,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很累。我喜欢什么?我的优势是什么?我应该去锻炼和提高什么?我在乎什么?我的大学如何才可以不荒废?毕业后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5年以后又是什么样子呢?自己是否每年都在进步?其实职业规划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了解职业的真相,而不是别人给你勾画一个职业蓝图。学校里的专业老师一般都会将专业就业前景说得极其好(因为他们就是这个专业的,毕竟不太想否定自己呀!),让你觉得离开这个专业会很傻。这位男同学之所以会出现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过分依赖职业测评,没有很好地做职场调查。而且主观上存在偏向于专业的思维模式,因此之前的职业规划只是给自己吃了一个自我欺骗的“定心丸”。或者更有甚者先设定一个职业,然后根据职业进行逆向推倒写出证明材料。这样怎能规划出发自内心的职业呢?好的职业规划需要更多的非测评工具,最好有一个职业规划师的帮助。因此心理测评是通过少部分行为来观测过去和现在的心理,但未来的心理是难以判断的。用一次测评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实际上是很残忍的,就像一考定终身的感觉。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会使用工具,所以我们不能被工具所左右。价值排序由外到内当社会标尺慢慢影响着自己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被社会价值标尺牵制,这样就会往社会标尺的方向靠近。但往往对于初入职场或者职业发展并不是很快速的人士来讲,若拿社会价值标尺来看自己的职业个工作,则会使得自己“危机四伏”,幸福感流失。我们这一生面临社会价值标尺、父母价值标尺、朋友价值标尺及自己的价值标尺。如果你老看着社会价值标尺,那么你很难找到自我和自信,毕竟一开始订立的标准离自己还很远,而且这么多人盯住的东西,想必竞争激烈。如果你老看着父母的价值标尺,不敢和他们对抗,那么只能永远活在他们的过去中。如果你老看着朋友的价值标尺,那么他们中永远会有比你好的。当一个人有两只手表的时候他是不知道几点钟的,因为两只手表不准,不知道看哪只。多参照自己的价值标尺吧!人生里是自己走出来的,真的只有自己才清楚怎么走才会舒服。高学历意味着好工作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讲,学历会让人的起点有所差异,但是由于学历产生的待遇差异会在3~5年后完全消失。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考虑务实的用人成本的时候,高学历未必都会受到重视。能力导向的用人标准会更多地冲击学历论。学历并不能保障你的成功,那只是一张纸而已。真正让你成功的,是你的真才实学。如果没有,对不起,所有的公司都不是慈善机构。读书对于职业选择来说可能越来越窄,而当你进入社会两三年以后,完全会有更好的平台,更好的视野和体验去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更高学历,你也会因为多了几年工作经验而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说,先工作后读书、一边工作一边读书,都是更好的选择,也许才是更合理的选择。依赖别人给的稳定外界给的稳定可能只是一时,并不是一世。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有4种资源。(1)身体、体力:用体力去交换收益的职业和工作。(2)知识: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知识,找一个你不懂的领域里的工作显然不合适。(3)能力、技能:要拥有一门技术或有一定的能力。只要你拥有一种能力,就有对应的职业和工作可以去尝试。(4)资源:这个比以上的资本有更快的收益。(5)天赋:其实天赋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如果你拥有了一个职场能力,慢慢把它发扬光大,然后自己获得身份和知名度,去获取资源。继续发扬光大,拥有天赋般的能力,这就是职业发展最好的路线。如果一开始就想获得稳定,你一定能死在知识和能力的阶段。别再考虑稳定了,尤其是别人给你的。记住,别人给你的稳定迟早会被收回去。职场中没有绝对稳定的工作,真正的稳定是你具备的核心能力,不怕金融危机的冲击,不怕人才激烈的竞争,这才是真正的稳定。职业规划完全能解决问题规划需要时间,碱性规划更需要时间!如果只是找一个方向,而没有考虑到该方向在现实工作中实现的可能性,那么,这样的规划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职场新人在3~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职业没有定下来的话,之后的职业规划难度就更大了,如果同时面临婚姻家庭等问题的话,那就难上加难了。我们可以徘徊和犹豫,但我们真不能用3~5年的时间去徘徊。第四章 如何寻觅职业方向写在前面的话人生需要规划,但人生更需要一步一步走出来,翻山越岭才可以更好地去规划未来。职业有介绍版和真相版。我们大多数人在选择职业时看到的是介绍版,忽略了那些真相版的职业,听起来很不好但可能就适合你。越是别人觉得没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潜力无限。不是所有的兴趣都能当职业,兴趣和能力结婚后生出价值观这个孩子才可以准确定位职业。伪兴趣是职业 选择的敌人。别迷恋一步到位的职业规划在现实中,理想、完美的职业规划并不多,大多数人都属于“曲线救国”的战士。人与社会的磨合需要相互体验和交流。人生需要规划,但人生更加需要一步一步走出来,可能你的下一步和上一步的反差会很大。但往往每一个下一步的机会都和上一步有关联。而且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对下一步的到来,并改变现在的状态。真的别太迷恋一步到位的职业规划,否则这会让你很恐惧下一步,甚至没有下一步。频繁跳槽的背后通往何方其实谁也不想频繁跳槽,只是每一次遇到的工作难以满足自己(并非只是工资待遇),工作动力不足,干劲小。面对这样的工作状况,像“年轻人应该多吃点苦,多积累经验,不要挑三拣四”这样的话我们能忍心说出来吗?哎,我真不忍心说这样的话。因为谁都想一开始找到的工作就是自己满意的。在职业变迁快速的今天,你拥有的几个主要的能力以及能发展起来的能力就是跳槽的资本,然后逐步在生涯中去找到自己的满足。敢于去找自己满意的职业的人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勇者。那些逃避自己想要的人是虚伪的奴隶,并将忍受被宰割的痛苦。职业发展就是在寻觅自己想要的——名人的职业故事很多科学理论的总结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之后才得出的。职业发展中的职业能力决定了下一阶段发展的可能性和职业高度,然后积累资源和人脉。未来的可能性永远要你自己去创造的,这种可能性就是你想要的!挣脱“性格决定命运”的枷锁毕竟命运与性格的关系不是孪生兄弟,不是紧密相连的。职业规划是一辈子的事情。而职业生涯越到后面,一个人的价值追求就越重要,甚至是处于统领地位。一个人的命运不在于他的性格,而更多在于他心中的追求。我们可能会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去判断他的优势和可能的发展方向,但这都是片面的。所以在职业中选拔人才并不完全通过面试,还有个试用期。不要由于某一阶段测到的性格,而给自己设了一个框框,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如果把自己放在那个几分之一的区域,或许这就是“被命运”了,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探索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发现,而是你内心最深处的接触。尤其要抓住那个你想要的东西。兴趣可以化身为职业吗?——你不知道的伪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喜欢一件事情不难,难就难在长时间去喜欢。如果只是有兴趣,拿不出好的作品和结果,想做作家就不容易了。在自己喜欢的同时,能干,干得好,才可以让这种兴趣成为职业。兴趣固然重要,但要警惕几个误区:(1)兴趣对于工作很重要。于是从职场开始的1~3年里,要好好考虑自己的能力,如何生存。(2)不是所有的兴趣都能当职业,能力和兴趣都要同时具备。(3)兴趣可以培养和发展。兴趣始终需要社会的认可,如果不被认可,自己再喜欢的东西都还是自己喜欢的,很难成就自己的职业发展。有能力的兴趣才是好的职业兴趣。职业的真相——卖猪肉其实是从事一个正当的职业大学生对工作的要求不外乎三个条件:不错的工资待遇,良好的发展空间,符合自己的兴趣。职业无贵贱,水平有高低。有的职业听上去并不那么悦耳,但的确是个好职业。职业有职业的“介绍版”和“真相版”。我们有时候看到的更多是“介绍版”,就是有石油的地狱。而卖猪肉对于有些人来讲,就是被误认是地狱的天堂。对于求职者来说,要做的就是不要太轻易相信别人或者广告里描述的职业介绍,夸大的说法在这个社会到处可见。另外就是好好研究职业的真相版,一切的不好和好。职业幸福可以丈量吗?——给自己一个不选公务员、国企的理由罗曼.罗兰:“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职业幸福就是自己工作中的感受和体验。如果在工作中很难找到乐趣和动力,那么职业幸福可能就会离你越来越远了。大家觉得好的东西一定不是好的东西,因为那个机会早就不属于你了。安稳的工作必定钱赚得少,而且你的职位可替代性搞,随便把你调离岗位,一点问题都没有。职业好不好,其实真的是自己说了算。浮华落尽,平淡归真!这句话明显反映出一个刚毕业学生的生活状态,尽管住在大城市的郊区,但感受很好。所读专业PK所从事专业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人需要发展,必须要先专注,然后自己开始专业起来,不断被认可,在这个领域越来越受欢迎,最后成就自己。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最后都要做到专注专业。职业需要“专业”:一个毕业生曾对专业又爱又恨的故事毕竟每个专业都有高深之处,只要是专业,就有科学。有科学在的地方,一定深奥,一定有未知。当她真正进入职场后,发现专业要学的内容很多,但是要学精并不容易,于是她选择从基层开始干起,而且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很好的计划,2~3年的基层技术岗位。什么专业都会有美好的前景,因为它毕竟是社会所需求的,只是不同时期需求不同而已。如果一个人很好地将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结合起来,又在这个专业领域做到前30%,这样的人一定不缺钱,也不缺精神满足。如果你戴着“有色眼镜”去看自己所学的专业,那么你一定会带着一些情绪和不满,因为你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一些社会或者身边的人对这个专业不好的评价和声音。如果你戴着“显微镜”去看一个专业,你就会很彻底地了解到一个专业,甚至用实习和工作实践的方式来观察,就算最后真不喜欢和不合适,那也是值得的,因为你避开了一条死路。任何专业、职业都能成就一番事业,关键是你适不适合。如果够“专业”,再加上够专注,就会迎来职业发展。职业发展的翻山越岭——你现在经历的就是未来的可能性我们的人生就是在翻山越岭,我们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也是在翻山越岭,只有让自己登到更高处才更清楚自己下一步的方向,这个更高处就是自己的职业积累和个人优势。什么是靠谱的职业规划好的职业规划就是战胜出现的困难,不断让自己内心更加坚定。(1)应该有一个较长远的规划,5年左右,比较明确自己可以发展起来的核心能力,不需要局限具体的职业,只需要一个大体的事业方向。(2)坚持一个自己热衷喜爱的职业方向,别被父母或牛人规划,坚持1~2年,如果内心舒坦,幸福感强,那就再坚持3~5年,扛过去,或许就成就了自己的职场竞争力。(3)大目标都是由小目标组成的,将自己设定的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瞄准自己和职业要求的差距,在1年内试着去战胜一个个小目标,每一个月都看看自己的成绩,一旦有进步并且能拿下小目标,坚持下去,就会更加坚定和能够抵抗外界干扰。(4)永远学会观察职场局势,不断调整和完善核心能力。当有更好的职业、更能满足你的职业在召唤你的时候,请不要犹豫。university就是要形成自己的“由你玩死它”只有行动才有结果。好的想法要试着写下来,写下来让自己冲动的应该去试试。一、大一关键词:多试试你之前做过的没做好,并不代表现在就一定做不好;你之前没做过的,更加不代表现在做不好。大一的学生,很多人会告诉你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但这都是他们自己的经验之谈,并不一定适合你。你要做的就是,选择你觉得有冲动的方面去试一试。二、大二关键词:定方向不管做什么事情,当然是越早准备越好。学术和技术、管理和创业、公务员3个大方向,看看自己面对哪个方向更喜欢、更冲动?最好选一个,因为四面开花就好像将自己“五马分尸”。三、大三关键词:要得少毕竟在一定的时间里做好一件事情并不容易,何况几件事情。人要有所得,必然会有所失。大三时选择做1~2件事情就好了,但这些事情一定要全力以赴。若从用人单位找人的角度来看,他们不是在找一个什么都能干的人,而是在找某方面干得好的人。因此大学里需要在某方面进行积累,这个过程就是不断放弃但同时专注的过程。四、大四关键词:亮剑大四基本就是准备找工作的阶段,各种招聘信息、招聘会、求职面试... ... 少许的课、都有的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这些都是不太难的事情。找工作就是主要的话题了。这样求职其实也是一种搞好规划和定位的方式,就是实践出真知,在经历中反思和总结。找工作一开始可以将要求和标标准提高一些,如果被拒了,说明你不适合或者没达到别人的要求,这个时候就应该调整一下目标。如果被录用了,你又不想去,至少在HR眼里你是符合当前工作要求的,只是你不满意而已,可以拔高一些。如果被录用了,你又十分满意。恭喜你找到好工作了!如果始终徘徊,自己找的工作又多,那么可以将你找的所有工作类型、待遇、面试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得出一个较为平均的水平,自己可以在这个领域去选择工作和企业。总之就是要学会缩小盲目的半径,确定用力的方向。熟人推荐是找工作成功率非常高的方式,企业也开始喜欢采用内部人员推荐的方式。总之在毕业的时候不要去逃避就业。已经找到了工作,在工作中会有很多心得体会,未来自己喜欢这个工作,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还不够,这个时候,可以继续回去读书。反正毕业后,应该不要再用父母的钱,自己要独立自主了。其实我们总是嫌父母管得多,如果不想被管得多,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不再向他们拿钱,自然会少很多限制。然后还给他们寄钱,这样就能更加让他们放心。了;另外,先工作可以有一定的职场人脉,这个人脉可能有你以后想要进入行业的巨大潜质人脉。当然,说都想第一次就找到好工作,但这毕竟是理想主义。多飞一会需要两个动力:一是职场核心竞争力,二是职场人脉。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更多地要找出自己的优势,然后被别人发现。第五章 人生路上的思维钉子写在前面的话顺理成章是可能性的死敌,如果想让自己的未来有可能就不能顺理成章。安全感是潜能的枷锁。金钱的财富可以被给予,智慧的财富需要被点燃。虽然对于未来我们不可能看得很清,但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看得清的范围内,一个个地拔掉自己的思维钉子。顺理成章惹的祸我们阅读时都是整体阅读,而非逐个字母地去分析。我们总是习惯于被自己的认知和习惯经验所控制,于是有些事情就开始变得顺理成章。顺理成章的事情就是那些你自己内心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很多人也会有“通过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想法,但很多人最终还是屈服于那些不可能成事的顺理成章模式。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野心是永恒的“治穷”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穷人之所以穷,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缺乏致富的野心。为何“富不过三代”“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纵观10年富人榜,中国的富一代尽管在学历、年龄、当时的创业环境、机会、资源以及创富途径等方面各有不同,但他们却有很多相同之处,如大多出生家境一般,有的甚至贫寒,不安于现状敢于冒险,容易接受新事物等。这些人没有太多得到他人宝贵的建议和指导,他们要么继续贫穷,要么自己一搏获取财富。但往往他们眼中会更多地看到第二种可能性,在不甘于现状的性格驱使下更加坚定和向往。于是大部分人都取得了成功。这其中的根本问题是教育问题,富一代由于忙于自己的事业,而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这种教育更多的是教养,而不仅仅是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人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能做自己!富二代需要的是灵魂和自己,所以更加需要道德。需要找到自己的天赋与能力,这便是耕读。没有道德和耕读,富一代再如何富有,也富不过三代,至少在精神上一定贫乏。安全注意的奴隶一个铁的心理法则是,如果一个人知道未来要发生什么,他还可以把握,可以控制,可以应对。不敢冒险本身就是最大的冒险,不敢突破自己就很难有很大的改变和成长。若要发展,就要敢于面对风险和挑战,若要有更大的发展,就要挑战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变数,至少不是活在安全领域里。给自己贴的标签其实他们很想改变,但他们总在这样的标签下苦苦挣扎以致没有自信,很多人最终选择了放弃。其实挖掘自身的潜能是人一辈子的事情,因为潜能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而标签恰恰是潜能的敌人。如果你肯定了标签,就会抹杀一些潜能,如果你撕掉标签那么就会释放一些潜能。一个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性格、爱好、潜能都是。你必须亲自去试一试,打破别人制定好的“擅长领域”、“性格能力”,那些你所不知道的潜力,才会从四面八方赶来拥抱你。你身上的标签才会被彻底撕掉。可怕的思维钉子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看得清楚的范围内,拔掉一个一个自己的思维钉子。第六章 如何成为绩优股写在前面的话英雄不问出处,只问英雄你会什么。无论来自什么学校,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会什么。如果年轻的时候一直很舒服,那么以后你就会很不舒服。要想获得更多的舒服,就要先不舒服,而且越多越好。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工具,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善于利用工具,只要有利于个人成长,无论利用什么工具都可以,不仅仅是读书。一个人的发展就如投资,坚持追求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投资那些不起眼的领域,投资那些自己觉得很难甚至不可能的事情,往往结果都很有效。真正投资的人往往敢于挑战更大的风险,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要舒服就要先不舒服最让你不舒服的话,是对你最有帮助的话。最让你不舒服的人,是你最该感谢的人。你的舒适区越大,快乐就越多,但要舒服,就要先不舒服。英雄莫问出处:谁在乎你是不是名校生没必要去纠结于你是不是名校,刚开始可以,但别一直这样!如果能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思维模式,那么一个人的成长就会来得更快一些了。首先,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真不在于名校和非名校,而更多地在于你的业余时间和努力程度。其次,有时勇气比梦想更重要。名校意味着更坚韧的态度,更坚持的行动。她学会了下意识地强迫自己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事情,而不是躲在角落里去想为什么自己就不行了?是不是自己能力很差?我记得有个师兄,大学4年一到周末就去隔壁的名校蹭课,穿得正式一些,打扮老成一些,去上周末的MBA课程,就这样一直坚持下来,他读了很多管理和经济的书籍,后来他从事了相关的工作,关键是他自己没经历学习自己不喜欢专业的恶果,学了自己喜欢的,而且还从事了相关工作,赞!还有,我发现很多学校搞科研的老师,尤其是一些做得比较突出的,都是一些非名校毕业生,然后稍微看看他(她)的过去,只能总结一点,他们付出了更多,超越了非名校的界限。我们有没有好好问过自己,有没有坚定的梦想和目标?有没有坚强的执行力和意志力?有没有抵抗住自己的懒散和外界的诱惑?有没有一直在路上没有放弃 ... ...真正成为牛人的人都是有着卓越的想法,并且勤奋刻苦去实践它的人。人的发展不能等待而要穿越!非名校要看这篇文章,但名校生更加要看。别做读书的机器对比本身是可以带来动力的,只是我们需要从积极的视角去看,对比的用处在于知道别人很努力,也很有勇气,我们也要更加努力些、更勇敢些。其实,人与人的比较有时候是没有可比性的。读大学应该是从“要得多”到“要得少”的过程。如果一个人总是受到别人的影响和牵制,那么这种人就只能成为机器了。一个人要发展,必须不断改变自己,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控自己。读大学一定不能强迫自己、压抑自己,而应该更加随性地去学习,更加跟随自己的兴趣和性格优势去提升自己。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也就是说真正学习的时间为178天。而这187天的假期时间就需要自己去安排,你可以全部拿去挥霍,接受诱惑,享受快乐,你可以学一门技术,比如网络技术,哪怕非这个专业,但持之以恒的学习不可能没有回报;你也可以... ... 总之,这些时间的利用可能就是你区别他人的地方了。晚上的8点到10点,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每个人在面对问题时,选择方式不一样,但只要自己喜欢就好。读大学不做机器,而要读得让自己感动,让自己有成就感,让自己与众不同,让自己一直激情地奔跑在未来的路上。只要大学过得有感情、激情、感动,那么你一定不是读书的机器。学过两个专业,尽管有一个不专在实践中认识专业是最直接的。任何一个专业,任何一个职业,只要你干得好,进入了这个领域的前30%,就基本实现财富自由和精神自由了。列举自己从小到大做得成功的10件事,然后写出为什么觉得很成功。找出重复较多的价值追求,这可能就是你的核心价值观了。人往往在改变中成长,在改变中找回自己。恭喜你没考上研究生真的有一些研究生是为了那个证书而虚度3年,由此,我突然想到一个研究生导师说过的一句话:“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读研究生的。”考研有两个事情要考虑(以理工科为例):A.继续读研,基本就“嫁”给了这个专业,“离婚”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更多的是浪费精力和时间。B.读研是导师负责制,导师招研究生更多的是帮自己完成课题,当然同时培养学生。(2)考试失败不是坏事。因此你没考上一定有原因:A.心理素质不好,一上场就慌。B.偏科,这就是策略问题了。C.复习不够稳重。(3)考研经历是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养成好的习惯是关键。读研3年PK工作3年二、初入职场工作的前3年1.状况工作第1年:初来乍到,听说“少说多做”为妙,于是多做,什么事情都自己来,甚至成了办公室杂事员!工作第2年:慢慢整理自己的工作状态,有的发现工作不合适,自己很疲倦,因此就360度换工作,又开始求职旅程;有的挺满意自己的工作,开始思考怎么进步,培训、教育、交流等都是提高的路径;有的觉得社会险恶,还是校园好,选择考研... ...工作第3年:谈买房,谈结婚,有时是别人跟你谈。也发现职业很重要,因为职业的不断进步和镀金才会有经济基础。会想要给自己的5年、10年定目标了。如果第3年还不太稳定,没有什么基础,这时日子应该很难过。2.收获一级收获(最高):找到自己爱做的工作,慢慢去发展,使之成为自己的事业,拥有财富,车和房都在考虑了,结婚的事情不用别人催了。二级收获:工作自己喜欢,但赚钱不多,工作技能慢慢积累。三级收获:有了一些财富,能养活自己,也能给别人资助(如家人)。但工作不是自己喜欢... ...“兴趣+价值”还没搞清楚。三、读研VS工作工作的人(如果懂得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职业生命,成为一个中层管理人员问题不大)拥有具体的实践工作能力和人脉资源。恭喜你没找到工作毕竟一个人长期做然后又能做好的事情往往都会成为自己的优势和核心能力。暂时找不到工作并不可怕,反而是件好事,可能这就是你触底反弹的时候。考公务员一定要靠关系吗?这个世界一定有潜规则、有关系的存在。但这一切都不能成为你不去尝试的理由。因为一旦形成“关系能搞定一切”的思维模式,就会很可怕。你失去的不是自信,二是这辈子做事和改变的勇气。只要你愿意、有勇气,没有人可以阻拦你,阻拦你的可能是你内心的思维模式,如关系模式、不可能模式。世界很残酷但你可以很强大这个世界总有人会站出来改变,你不改变就要被改变。我们永远是获益的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会对你哭。如果你觉得自己是收益的,那么受益就会越来越多。找到独一无二的自己我们需要的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做到极致,把缺陷放到合理的位置就好了。真正的成长和幸福感告诉我们需要远离两句话:一是,每个人经历学习和努力都能胜任每一件事,所以努力就好;二是,每个人最大的发展,在于他去弥补自己最弱的地方。你想要的会成就你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自己想要的就决定了我们的未来。只要敢追去,成功就离自己越来越近其实做好当下的事情没有错,但我们每个人当下的事情很多,有家庭、爱情、生活、工作和学习,如果都做好了一定不能抓住更重要的事情。于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在繁杂的生活中找一些自己认为更重要、更有利投资未来的事情做显得更加重要 ,这就是职业规划的用处。其实不断实习的过程就是职业规划,这会让自己慢慢发现自己喜欢的、自己的优势,以及自己不喜欢、不能胜任的。这个比纸上谈兵的职业规划要直接和准确得多。职业规划就是让你知道自己想要的,以及如何用自己最大的优势去得到它。第七章 论求职持久战写在前面的话求职考察的是一个人的职业规划、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这些都不能速成,需要求职者都有丰富的阅历和长期的积累。所以,求职准备越早越好。求职是大一到大四全程的事情。为什么你投的简历总是“石沉大海”即使你是金子,你的常态也不会发光。一、简历无比丰富,但看不出与岗位有什么匹配(2)简历上写了很多自己的实践经历好像没有什么岗位需要这么多的证据去证明去证明自己的能力。(3)应聘岗位和内容没有很好的关联学会放弃就是最好的选择。寻找和应聘岗位最匹配的实践和例子就好,企业永远是在找最合适的,而不是最优秀的。(6)甚至有的人将简历里的应聘岗位和投递的岗位都弄得不一致。二、邮件正文没有文字,似乎你已经和HR很默契了希望大家在未来不管给谁发邮件,都能写几句,哪怕只是几句,也会让对方感到比较舒服。三、投递简历的邮件标题很简约,甚至没有标题“张三应聘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老师,谢谢您的关注!”(写明具体职位和自己的信息)另外就是用附件+邮件的方式来显示,即附件有你的简历,邮件正文也附上你的简历。简历为什么就是写不好一、内容空虚,有的甚至“此处省略”个人技能那里写了通过两个考试,通过考试就代表有相关技能吗?似乎很难有说服力。二、应聘岗位要么没有,要么与内容关联不大,甚至让别人以为写错岗位了好像你穿着一套正式西装去黄山旅游,然后问我穿得如何。我只能说,衣服漂亮,但不适合旅游。应聘岗位与内容关联不大也是个大问题,内容写得再多、再好,别人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挺好的,就是不合适。三、简历名目的分类似乎是件难事,总“张冠李戴”做得比较好的有:只列出“主要经历”,至少没有犯语法错误。或者“学生工作经历、校外实践和工作经历”。也有人只列出“校内、校外经历”。个人技能应包含3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二是可迁移技能(很多职业都需要的共用能力),三是个人品质。四、个人经历为什么都是列出自己做的一些头衔或活动名称?这能说明什么?不需要列出那么多的经历,关键是要匹配职位,并将很匹配的经历写深入、写详细,写出你的不同,写出你具备的能力,写得实在,用数据和结果说明问题。简历有光就有希望首先,根据招聘启事,分析HR的“显性需求”(招聘启事上公布的)和“隐性需求(任职所需的素质和能力,但没有公布);然后,挖掘自己的相关事实,匹配这些需求;最后,制作简历(版面设计加文字)。这就是简历的制作过程。(1)自信原则:即相信自己能策划出一个不错的简历。要学会挖掘自己经历中符合岗位要求的资本。(2)真诚原则:真实的经历比较好,有些事情没有经历过是装不出来的。(3)具体原则:描述自己的经历需要有细节、具体化。用事例和数字说话。重要的不是你的职位,而是你在这个职位上做了什么。(4)强调优势原则:简历里只谈优势,而且只是相关的两三个重点优势。(5)漂亮舒雅原则:让雇主看到你简历的时候觉得很舒服、不伤眼。和职位要求匹配的最重要的内容应该放在最前面。邮件标题最好注明具体的求值信息,如:学校名称+专业+个人姓名+应聘+岗位。附件请用最淳朴的WORD2003版的格式,目前不要用office2007的.docx格式,因为对方可能打不开。面试,没有你想象的难一、面试前的准备首先,了解应聘职位、单位及其所在行业。查找相关行业报告,了解行业概况。然后对应聘单位进行全方面扫描,包括企业的历史和发展前景、规模、主要业务、品牌、战略及市场,最重要的是企业文化。甚至还可以手机老总的年终讲话,了解企业想做的事情和存在的问题。熟悉你应聘职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其次,了解应聘企业可能采取的面试方式。再次,准备面试着装。无论应聘什么单位、什么职位,最好选择穿职业正装。二、面试的四大法则法则一:充分证明自己能胜任。法则二:这个工作是我的兴趣点和职业定位。在面试前有必要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再确定自己的求职目标。法则三:我与公司共进退。你的理想一定要和目标职位一致。法则四:“说事”原理。在面试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事实来证明。毕业生要好好整理一下大学里发生的“那些事,那些人”。好好整理你参加过的社团的每一次活动、班里的每一次活动,任何专业、非专业的活动。“说事”无非就是证明你是行的、创新能力(参加过创业大赛,获得了二等奖);组织策划能力(组织策划过N次大型晚会、运动会或其他活动);管理能力(做过管理类事情,如班长、级长);学习能力(学习了什么软件,帮别人设计了什么)。三、面试问题回答注意事项思路清晰、言简意赅是面试中的法宝。回答问题一定要思考一下,别急着回答。一般在提问后10~15秒再回答,至少体现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也证明你是有思考的。回答问题一定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1)请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一般自我介绍包含姓名、家乡、大学、专业、大学生活以及为什么申请这个职位等信息,时间在1.5分钟为宜。(2)说说你的优点。优点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真实和独特越好。抓住适应职位所需的长板,并充分证明之。(3)你希望通过这份工作获得什么呢?最好是偏向与公司共成长的答案。(4)还有什么问题么?有能力的人是不问钱的,而是别人问你这个钱合不合适。(5)你会如何面对你的新工作?你可以尝试提供你准备的具体的行动步骤和目标,否则这个问题基本等于没有回答。求职宝典不能给你全部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将这些只是内化成自己的版本和独一无二的能力。其实后来我发现除了简历要写好外,关键自己要是个有故事的人,不光是看多少书听多少报告就可以的,这些接触到的都是别人的故事,别人的故事只能激励自己。但有故事的人,他们的故事都是用行动撰写出来的。一是对应聘的公司要充分了解;二是要对应聘岗位要充分了解;三是要积累一些面试技巧;四是面试演练。做个有故事的人,比什么宝典都重要。大学生如何选择通向职场的考证校园考证热现象可以这样去理解:首先,考证培训班是培训机构赚钱的途径其次,大学生觉得考证重点在于他们觉得用人单位会看重这些,或觉得简历上可以多写一些,或觉得也能学到一些知识,又或觉得反正有空,就试试吧。其实证书的获得并非太难,关键是用“金钱+时间+放弃别的(可能)”的投资值不值?越是在证书满天飞的时候,越是要冷静,越是要会选择。大学生就业与英语的亲密关系总之那些你用过的方法中不是很有效的以后就坚决不要再用了,转换的时候到了。大学里,就是不懂规划也要为求职做的几件事一、找个毕业班的学生看看他们的简历,和他们谈谈他们的求职经历大一或者低年级的学生就应该去找找毕业生,越多越好,看看他们的简历,问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写?毕业生的忏悔或者骄傲的总结都是大一新生前进路上的明灯。二、别说你不懂职场,你每周有没有去研究一份招聘启事?定期去研究这些企业的网页、主打产品、领导讲话、企业发展计划和品牌规划。经常看企业的招聘信息,研究应聘条件。这样做和不做的效果绝对不一样。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很多资料和信息可以在网上或者书上找到一些答案,比如说职位的相关信息、一些职业工具书,还有就是一些职场人力资源或者相关岗位的人也会写相关的书,这些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每周研究一份招聘信息真的不花时间,少浏览一个别人的空间就可以了。三、你是和高年级师兄师姐走得近些?还是老盼着师弟、师妹快来?所以,除了充分利用小师妹这个恋爱资源库外,还要跟能干的师兄、师姐建立牢固关系。需要指出的有两点,其一,比你高两届,甚至三届的师哥、师姐,才是最好的人脉;而仅仅比你高一届的师哥、师姐,在你开始求职的时候,可能他们自己还没有过渡职场迷茫期呢。你找他求助,那你们俩很可能要“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了。其二,积累你的人脉,别人凭什么乐于帮助你?极力建议大家,帮助你的师兄、师姐,担任他们的实验助手、调研设计助手、助手,还是助手,还有就是可以提供一些就业信息,帮他们求职,给他们鼓劲,帮助师哥师姐浏览招聘广告,做师哥、师姐小组讨论的陪练员,给师哥、师姐做模拟面试的考官和评委,这些都可以的,只要你够主动、够积极,师兄、师姐是不会拒绝的。四、难以确定目标没关系,关键要看看自己有什么能力,或者可以提高什么能力?知识不代表能力,特别是在特定的工作和环境中。一个具备比较好的能力,一般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如果还没发现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能力,那就好好参加一些实践和工作,如果参加学生会有难度,那可以自愿帮助一些教授、老师做实验,参加他们的课题。大学生要学会去挖掘自己的潜力和能力,而不是等待,需要用实践和尝试去穿越。五、无论你学的是什么专业,你是否想做管理?做管理不仅是学了几门专业核心课程,关键是要知道你能不能很好地和一帮人相处,能不能管好一个团队?管理职位要求你可以去浏览招聘广告,无非就是要求你有很好的领导力、人际关系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等。同时还要求你有一定的学生干部经验,就算没有列出来,其实在选的时候也就是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的。比如高校招聘辅导员、行政人员都是要求有学生干部经验。名企的招聘原则很简单,做干事的,进了企业也是最好的干事;做头的,进了企业很快就能做管理。你必须从大学开始,不停地做主角。如果真的一直是很配的配角,这也只能证明你的管理潜质一般。现在开始,从班长、舍长、年级长、部长、主席等不断地尝试管理的职位。六、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拯救你一辈子,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你是个“积极向上”的人吗?反正,如果堕落,能拯救你的人就是未来,未来的未来!作者自己喜欢的事,不断充实自己的能力,要相信会有伯乐的。一个非名校女硕士的求职故事不要因为网申耗时,就放弃一个你心仪的机会,这点时间甚至还不如到最后你后悔的时间长。不要被淘汰率吓到了,毕竟很多人都是申请一下,信息也没认真填,又或者没做测试,而且良莠不齐,真正有能力的估计一半都能过网申。托业成绩有效期为2年,过期无效。真心希望进入宝洁的同学,可以早点准备面试,一是有了长时间的准备增加自己的信心,二是不必被面试前的其他安排搞得自己太紧迫。宝洁“八大问”为了你喜欢的offer,再怎么准备也不为过。对于外企而言,他们更喜欢的是会数据化、直观明了的形式来present你自己,于是我还带了一根白板笔,在面试的会议室里面的白板上用几个简单的数据把自己的特点,或者说是高光点表现出来。养成一种及时反省、及时总结推敲的好习惯。(1)不要被自己的学校名气所干扰,虽然学校名气有一定作用,但这不能成为非名校生恐惧失败的原因,因为这个而处处害怕,那就会是去人生中最宝贵的品质:勇气和挑战。(2)很多时候我们很羡慕别人的成功,其实很少人会去了解成功背后的辛酸。这个女硕士应聘宝洁化了大量的时间准备,泡论坛、请教师兄、师姐和职场人士,甚至HR,为的就是更好地准备,但我们大部分都是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所以往往会以失败而告终。我相信这个女生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定了世界500强的目标,并为此做了很多的长期准备和积累!(3)认真对待每件事情,感受其中的细节和不同之处,这才是你可能与众不同的地方。能想到用白板笔写出数字然后来介绍自己的例子我见的不多。求职是大一到大四全程的准备和积累,好习惯要在平时养成,好的思维习惯需要不断修炼,好的故事需要长期践行。求职是大一到大四全程的事情。第八章 别被第一份工作绑架写在前面的话面对选择,我们最缺的是对选择对象的了解。我们对自己不想要的往往比想要的要清楚很多。无论你怎么选择,总有人会影响你的选择。你要选择的不是别人的评价,而是你要的快乐,不是你目前职位的高低,而是未来的可能性。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应该是为了更好地帮自己规划未来。如果你被第一份工作绑架了,你就被绑架了未来。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并非是第一份工作,而是最后一份职业。事实上,无论在人生的哪一个领域,有时别无选择都会是最好的选择——它能使我们集中个人有限的精力,走好自己的路。应届生七大求职问题一、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还是放弃?起初千万不要被所谓轻松、假期多、稳定、钱多、福利好等字眼所诱惑,这可能使你成为漂泊者。任何一个职业领域都有你的竞争对手,你要做的就是更加勤奋、更加专注、更加创新、更加友好... ... 否则终将归于平庸。二、去一线城市发展还是去二三线城市?我们要清楚,一线城市的特点是:基础设施发达完善,资讯便捷,机会多,各种培训教育平台多。但同时,人也多、人才也多,竞争相对激烈,各类消费与中小城市相比普遍较高。而二三线城市上述情况则相对好些。但如果你是为了逃避竞争压力而去二三线城市的话,我建议你还是留在一线城市。一线的战场才是最真实、最激烈的,如果你能坚持并抗得住,去哪都没问题。不要逃避竞争,因为逃避会成为一种心态和习惯,这才是最可怕的!如果二三线城市有你的资源和人脉,不妨过去,毕竟人脉真的很重要。但如果仅凭着人脉,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个所谓“干得少,拿得多”的稳定工作,那么我劝你别去。在一个相对成熟、公平的市场环境中磨砺之后,最终仍然回到一条靠人脉、靠关系吃饭的保守老路上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自我成长的倒退。三、听自己的还是听父母的?找工作就如找老婆。首先自己一定要喜欢,然后再平衡家长的需求。如果两方面都能满足,自然是最理想不过的,但如果两者需求有差异,一定要问问自己的内心,最想干什么?四、到底要不要选择相对稳定的职业?这个世界上没有铁饭碗,真正的铁饭碗是到哪里都有饭吃。五、第一份工作看重金钱还是前途?更应该看到:毕业后3年内的平均工资是多少?实际上,在单位中有了专属能力,包括方法论、专门经验、交流而得到的新知识等,往往意味着能直接得到更好的待遇,或者说,有了更好的筹码来谈判去获得更好的待遇。我建议同学们在择业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过度自信,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能力,寻找最匹配的职业。尤其要提醒应届毕业生的是,在衡量自己能力的时候,要看远5年,而不要仅仅考虑你的才能与目前所申请的低级职位的匹配程度。六、去小企业还是去大企业?任何一个毕业生在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的问题上,要着眼于自己掌握了什么资源。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资源储备、状态、性格,这些是你找对工作的必要条件。找工作的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核心能力和兴趣,有了兴趣,进而在该行业上积累技术与经验,就会越干越好,提升空间会更大;有了净值为你管理,工资也会越来越高。刚工作时,更多要考虑当下这份工作能够为你以后的职业生涯增加多少分量。面对不同企业,你要着重考虑这是不是你想从事的行业(方向)、能不能学到核心的东西(竞争技能)。七、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许多名人或职场成功人士都从事过多份工作。你就算你是人才,老板喜欢你、想培养你,他也会让你先从基层干起,这样才有坚实的基础。就像麦当劳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准备被提拔当地区总裁的人员都要先扫一个月厕所,不管你是什么学历,也不管你是哪所名牌大学的高才生,要现在基层干一段时间。因为不管怎样,先要自己养活自己,这是前提。所以我们应该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先就业、后职业、再事业。先就业的好处就是你已经开始进入社会和职场,期间你会认识职场里很多同职业类型的人,进而逐渐打开人脉。而一旦你编制好了这些人脉网,换工作、找职场引路人都非难事。所以,先工作,积人脉,做规划,定职业。谁在掌控你的决策一、“完美注意”模式完美注意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一步到位,但过于完美的计划或规划真的很容易毁掉自己!因为,其一,目前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日益发达,谁也无法预测下来的几年会有什么新的职业出现,可能这样的职业马上吸引你的眼球,甚至会说它就是为你而生的;其二,过于明确的目标也会减少你的可能性,对于可能出现的机会视而不见;其三,如果未来就是你想象的这样,生活一定缺乏趣味和惊喜。至少到目前为止,一个人一辈子只从事一份工作的太少了,几乎没有。大家总是沿着自己梦想的道路,在生命中不断出现的机会中,去寻找能实现自己更大价值、满足自己内心更多需求的路径。苏格拉底教你怎么找到好工作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最大的一颗麦穗。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你可以先看看前1/2的麦地里的麦穗,看看大小如何,判断大的有多大,然后树立一个标准,即多大的算是“最大”的,然后在剩下的1/2麦地里按照以前的标准去找到属于你的那个“最大的”,就算不是最大的,那也是比较大的了。找工作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前半段可以疯狂地去找,什么招聘会,什么面试,什么企业都看看,都试试,如果被拒了,说明你不合适或者没达到别人的要求,这个时候就应该调整一下目标。如果被录用了,你又不想去,说明至少在HR眼里你是符合当前工作的要求的,只是你不满意而已,可以拔高一些。如果被录用了,你又十分满意。恭喜你找到好工作了!如果始终徘徊,自己找的又多,那么可以将你找的所有工作类型、待遇、面试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得出一个较为平均的水平,自己可以在这个领域选择工作和企业。总之就是缩小盲目的半径,确定用力的方向。如果你是用这样的方式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应该不会后悔。当然前提是你要找,最起码找不下于10家企业或单位。任何事情不妨先试一试,看看自己的价值追求到底是什么,看看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然后在做出一个决定。这才是真正的实战型职业规划。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但选择真的没有十全十美的,只存在让自己最心动的。一旦有让自己很激动和冲动的想法就下定决心吧,这个世界上真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第九章 和未来有个约会写在前面的话成长比成功重要,成长是内涵,成功是外表。越关注自己成长的人就会离成功越近。成长源于改变。做自己成长的CEO:成长比成功重要超越自己往往就是不断地挖掘自己潜在的天赋和潜能,让自己的能量不断增长,最终爆发。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小看了自己,觉得很多事情我们自己做不了或者做不好,于是就没有行动或者不敢改变。为什么不去多想想在成长中找到快乐,而是在意那些头衔和职位高低呢?我们还能拥有的应当是我们自己,只有这个才是唯一不变的东西。独立思考。做下棋的人,而不是棋子。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更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那些一天比一天进步而慢慢强大的人,总会自动忽略外界的诱惑和干扰,他们总是坚持和享受着自己内心的价值追求和安静。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本身就是成功,成长到最后,离自己真正想要的成功就越来越近了。成长源于改变只是如果你提前准备,是你去改变;如果你不去准备,也就等着被改变。改变自己总是很难,但改变了总是那么美好,改变了也就成长了。改变需要抑制你的消极和惰性,需要打破这个障碍。远离从前那些失败的影子,远离那些自我否定和怀疑。无悔的大学,坚定的未来在大学里自己做的一些有意义、有价值或让自己感动的事情里寻找会议,寻找自己的优势,看着自己的成长。当一切事情结束时,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总结,这或许就能说明你已经开始成熟些了!说实话,职业定位很南实现精准性,能看到目前适合自己的方向就可以了。别差那一点“差一点”的缘由可归为运气不佳,但更多的是尚欠火候或技不如人,别管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所致,距离自己的目标就还“差一点”。有时候为了实现目标和成功,除了多努力一点,思维角度也很关键。后记:别差那一点,可以再好一点每个人的可能性不应该被外界所限制和干扰,敢于寻找自己可能性的人总会找到一些可能。不要对大学抱太多希望,因为你需要独立思考;不要对大学抱太多希望,光学知识难以成就未来;不要对大学抱太多希望,因为这样你会更加努力!上大学就如将船只放到更大的河流里,去寻找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人生不要放弃,未来很精彩。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干什么,那么生活会变得多么美好!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比他自己感觉到的要大得多。还差那么一点点,可以再好一点点。完

里面涵盖了很多很所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本书作者的观点很清晰明了,从就业不好的原因,到大学生迷茫的症结,到大学生普遍规划的现状和问题,到如何做一个科学的规划,以及如何去行动和破除障碍!此书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作者教我们很多实际的方法,怎么去做,如何去做,为何要做。。。然后看了之后你就会有动力去做书中所说所讲的那些。很值得一看喔,特别是那些刚刚步入大二的,对大学很迷茫的大学生或者是即将步入大学对的大一新生,都是值得读的啊。

有错别字,是“贝”不是“内”

第二七章,37P“2012年诺内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最后获奖感言时作了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应该是诺“贝”尔文学奖,不是诺“内”尔文学奖。。。。。。。。。。。。。。。。。。。。。。。。。。。。。。。。。。。。。。。。。。。。。。

找工作总面试总是被刷,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什么。。

大学即将毕业,面临找工作的压力,面试了很多的公司,希望找到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面试不是很理想。我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那里,也许这本是能给我带来启迪。希望读此书 ,邮箱: ql_zhong@hotmail.com

听说是一本好书

现阶段每天穿梭于各大校园的宣讲会,投简历,面试。忽然间发现再过半年就真的要彻底离开校园这个一直陪伴我十几年的地方了。回想起来,从没认真思考过学应该怎么读,只知道自己埋头努力就行了。很想看看书中是怎么讲的~

生动鲜活的一本书!看看更健康!

在大学短短几年时光里,要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顺利过渡,转变须建立在合理的规划之上,这恰恰刚好是现在大学生们迷茫、无知的领域。这部分知识的缺失可能会错失机会、甚至对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所幸的是,这个话题逐渐得到重视。感谢鲍老师的这本书,以现实生动的事例告诉青年们,我可以怎么做得更好。

获益良多,感触很深

书中用大量的例子,让我感到很真实。大四的我,面临就业的压力。一方面来自家庭,另一方面来自身边的同学。由于修读双专业,看着其他同学都找实习,而自己却留在学校上课,心里很着急和烦躁。如果早一点看这本书,也许心里的压力不会这么大。若有机会,我很想重新再读一次大学,多尝试社团活动,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参加比赛,而不是一味苦读。

老师的书如同及时雨,正好需要读,谢谢!

老师的书如同及时雨,正好需要读,谢谢!wangrui680616@126.com老师的书如同及时雨,正好需要读,谢谢!wangrui680616@126.com老师的书如同及时雨,正好需要读,谢谢!wangrui680616@126.com老师的书如同及时雨,正好需要读,谢谢!wangrui680616@126.com

从现在起做个有故事的人--研究生报到前,做一份拿得出手的简历

保研的事,自己感觉把握还是比较大的,空余下来的时间,总要做点什么。当我看到第七章——《论求职持久战》的时候,我发现即便接下来要读研,也确实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做一份拿得出手的简历了。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有几斤几两,想做什么适合什么职位,简历上突出一下匹配的内容……你看说着多容易。《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原来二字确实“犀利”,对我更是如此。因为我从老师的实例与分析中发现我有太多的遗憾,想必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感觉,重来一次会不一样。总结一下这三年,我没有做过助班,没有参加过什么大型比赛,在学生会没有做到部长级的职位,没有什么特长爱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获奖情况……似乎只是打酱油的过了四六级,考了教师资格证,拿了计算机二级,得过二级奖学金,做过寝室长,生活委员和部门的小干事,参加了几次爱心包裹和老年基金会的志愿者……想想就惭愧,和传说中的大牛相比,这不是一片酱油是什么?我不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我对老师书中“小朝”的例子羡慕不已。起点是一样的家境平平,自信不足但是别人利用机会成为了一个有故事的人,在讲故事中展现自己。无奈时间已经过去,现状是我确实没有什么故事,也不怎么会推销自己,面对强势的对手注定没有什么竞争力,但是这简历是好是坏我都要做下去。 ——待续

每位大学生都值得拥有的成长宝典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鲍老师的新书《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的试读机会,相信我是幸运的!原来我们所有的迷茫,都是大家共有的,但却一直缺少一位良师为我们指路,此书全是老师的淳淳教诲,是我们最好的指导老师,可以改变我们颓废的大学生活,真的是大学生的成长宝典!值得我们每个人珍藏!我们成长路上不再孤独,不再多走弯路,便是最大的收获!期待老师的书正式发行后,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得到更大的收获!传递“正能量”!

真心喜欢

原来自己一直在苦苦探讨的问题,今天,老师您已经写出来了,真好!~很希望得到全书,来丰富我的知识提升我的认识。其实,据我所知,许多许多的大学生从入学就开始迷茫,甚至有很多学生到毕业后也仍在困惑着,徘徊着。我相信鲍老师的书给学生指明了方向,可以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并激发学生的斗志。

大学怎样读,该怎样过

刚毕业,刚失业,刚刚走出大学校园,这个九月,我再也没有了开学。昨晚在微博上看到这本书的试读,抱着好奇的心态便戳中了连接来申请,今天书发来了,简短的看了下,简短的回忆了一下自己的大学。最近恰逢新生开学,网上又开始流传各种大学时间表,什么七八点起床看书,下午社团活动,什么必须谈一场恋爱,什么必须参加学生会。到底有什么是必须的,上面的一切都不必须,你必须做的是在大学里找到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大学四年,大一的我特立独行,每天带着耳机,上自习,参加社团,拿奖学金,好得一塌糊涂,大二,我发现了一段值得我认认真真付出的爱情,我说走就走的旅行,懂得什么是钱,什么是关爱,什么是孝心,大三,我组队打dota,战它的昏天黑地,大四,较多的是接触社会,交了几个朋友,游荡了几次社会,才知道大学校园外的世界并不是那么的美好。毕业时我说,青春就是我情我愿的耍流氓,我哭过笑过,但我没有后悔过。其实大学,真的只在乎找到自己,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去争取,去享受,就够了。

原来我的大学可以这样读?!

我大四了,感觉最近有点茫然,不知道该怎么规划自己的职场生涯,不知道自己的发展之路是怎样的,所以这本书我非常需要了解一下别人的经验之谈,争取在自己的最后一年里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为未来的而奋斗。希望我的大学的最后一年会少一些心酸的焦虑,多一点淡定;少一些盲目的忙碌,多一点轻松。总之,现在的话我,或者说对于大部分的准毕业生来说都有跟我一样的感想,希望子啊自己迷茫时有好的军师再我们身边提点我们,让我们走得顺一点,少一点波折,少一点无用功,多一点马到渠成总之我觉得这本书不错,值得我们去读

忙。茫

以前读过很多教人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的书籍,但是读过就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但是大学的四年,每人都说自己每天过的很忙碌,但是当别人问起自己的时候,我们却说不出我们都在忙些什么,可能我们的忙,应该用茫来形容更为贴切一些,我们有时候总是为了逃避一些事情,而强迫自己去忙,但是忙的价值在哪?忙后剩下一些什么,我们都搞不清。只知道在这样的模式之下。我们渐渐地没有时间去思考,去静静的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至于自己更加的忙与茫,这绝对是一个怪圈。期待能从这本书中获取一些养分。(梁诗涵;xiamohange@163.com)

一盏点亮职业道路上的明灯

很早就知道鲍老师了,也知道你是个辅导员是个职业规划师,也听过你的讲座,讲话内容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热点问题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很高兴能读老师的书,感觉这对于大学生有不一般的帮助,简单的想法和示例,尤其是近几年而且发生在自己学生身上的职场故事。开篇从大学生关心也很纠结的事情出发:“毕业?失业?”从而引导我们有兴趣看这本书。也从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出发--表面不光鲜的职业说起,让我想想了我暑假在某肥料公司实习的情景,根据大家意愿调配,最终我被安排到一个小镇实习作营销员,带我的业务员没有办公室,只有自己租的一间很简单的单间,每天在外面跑,与零销商与农户交流拉业绩,甚至还要下地、搬化肥等等,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我也看到很多华农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在这里工作或者实习,还有一个兽医学院毕业的硕士生在做兽药技术指导,下猪圈。也经常被农民说好好的一个大学生怎么会做这些事情,多辛苦。其实社会上有很多职业,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穿梭在大城中,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够穿上熊猫装,社会是有分工的,正如鲍老师所说的,“只要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行”。看了摘选的内容,里面举的例子也很实际,现实,尤其是关于近几年关于大学生就业中遇到问题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职业选择与规划的知识。节选中介绍了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大学生梦想与实际能力的关系,在对大学生四年规划的那段中给了迷茫大学生一个很大的启示。该书通俗易懂,也是第一次这么认真看规划书,即使自己还没有规划心里没有想法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兴趣能够胜任的地方。

大三学生的感悟

我是一个大三学生,尽管从大一到现在做了不少事,但每一件事都是预先想过结果才去做。我担忧结果是否不如预期,现在更是迷茫自己的方向。没想到最近看了老师的这本书,基本的现状都被说中了。我深夜一页一页地读着,一边也在思考自己的出路。恰好书中举了很多真实案例,我似乎看到了和自己一样的人,他们都能解决问题,我想我也能。我把书中的一些段落截图了,以便以后可以再回头看看自己是否解决了这些问题。PS:我很喜欢老师写文章的方式!感觉就像一个朋友在和自己对话!我看完试读版后就分享到班里的Q群,估计现在和我一样迷茫的人还不少呢,希望这本书能大力推广,帮助更多大学生!

真的让我们摆脱大学忙茫盲的一本职业规划书啊

很开心能够成为试读者来把《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的第二四七章都看一遍、看完一遍还是再看了一遍,我觉得对于像我们这样比较对于未来道路迷茫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书籍是很有阅读价值的,书中涉及到了很多来自各地的同学们的真实例子,从我们大一很迷茫到大四准备出来求职,到求职过程需要注意的事情,在书中都为我们讲述的十分生动有趣,而且内容都是十分饱满的、书中的语句很多都能够说中我们大学生的心声,其中有些段落我都是十分喜欢的,而且在我们现在看来都是十分有用的,真心推荐鲍金勇老师的书籍,真实,可读性强,能够让我们树立好正确的职业观。无论你是大一大二大三更是大四要出来求职工作的大学生,这一本书绝对值得一看,书中都有针对各年级的一些事情来给大家分析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的,给你更多的是启发,给你更多的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是一本有故事的书

不知道读这本书算不算晚,对我来说,刚刚走出大学的校园,步入职场。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读这本书刚好可以跟刚刚逝去的学生时代相比较,对比自己曾经的迷茫、奋斗、求职的艰辛。刚进大学,便听着辅导员、班主任讲规划,定目标,当然,直到入职,公司亦是强调着规划的重要性。即使如此,依然充斥着迷茫!求职时,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季,纵使各种求职论坛,宝典依然使人纠结!学生会、社团的精彩让人流连,但专业课程的压力总是猛地把你拉了回来……翻着这本书,总是能想起过去的一个个故事,或许不用太计较之前的得与失,也不必假设如果再上一次大学会如何如何,且用心规划未来,路在脚下。这是一本有故事的书,或许你已经或正在经历,或许你将要经历!


 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