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翼行动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1
ISBN:9787539968155
作者:肯·福莱特
页数:496页

内容概要

肯•福莱特(Ken Follett,1949-)当代大师级惊悚小说作家,2010年全球作家富豪榜上第5名。作品被译成三十多国语言,累计总销量超1亿本!在欧美国家几乎所有书店里,都能在最显眼的位置看到肯•福莱特的作品。
1949年7月5日,肯•福莱特生于英国威尔士加的夫,1967年进入伦敦大学学习哲学。1978年,他出版了处女作《风暴岛》,这部后来改名为《针之眼》的谍战小说为他赢得了翌年的爱伦坡最佳小说奖、巨额收入和国际声誉,他从此得以专职写作。
1989年出版的《圣殿春秋》,是作者最受欢迎的一本书,美国版至今仍保持着每年十万册的销量。
此外,他还著有《<蝴蝶梦>之谜》《飞剪号奇航》《大间谍战》《鹰翼行动》《彼得堡刺客》《与狮同眠》等多部登上过美国《出版人周刊》年度畅销榜的超级畅销小说。
福莱特作品的内容都有史实根据,在他的小说中,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小说中的虚构角色,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了一起,让读者在体会宏大历史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小说自身的强大魅力。
www.ken-follett.com

作者简介

◆奥斯卡获奖影片《逃离德黑兰》前传!
◆除了《纽约时报》最畅销作者肯•福莱特,没有任何一个好莱坞编剧能够完美地讲述这场冒险!
◆比现实更艰难,比电影更刺激,悬念重生的人质越狱行动!
1978年,震惊世界的伊斯兰革命一触即发,在伊朗工作的所有美国人深陷暴乱的旋涡。当EDS公司决定撤离驻德黑兰所有员工之际,两名高管被伊朗司法部无故扣留,赎金高达1300万美元。大使馆袖手旁观,国务院负责人视若无睹,国务卿基辛格表示无能为力。董事会主席罗斯•佩罗决定亲自奔赴伊朗,直面暴乱中的德黑兰,解救自己的员工。
为了还原那场著名的拯救行动,肯•福莱特花费两年时间,亲自走访了达拉斯、华盛顿、伦敦、巴黎等地,整理了上百小时的采访录音。书中的每一句话都由多位当事人反复确认,每一个细节都曾真实发生在世界上那个最混乱的角落。
只有罗斯•佩罗才能这样拯救人质!
只有肯•福莱特才能重现这个故事!


 鹰翼行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很厚的一本,近500页的样子。几页翻看下来,觉得文字铺陈出来的背景有似曾相识感,误以为是本阿弗莱克执导的《逃离德黑兰》的原始剧本,也就是1979年的德黑兰人质事件。再往下翻后,才明白是另外一事件,发生地也是在伊朗德黑兰,发生时间却在1979年伊朗革命的前前后后好几天里,主要讲一帮子当时在伊朗的美国人如何挖空心思、怎样险事多磨、最后逃出生天。整个解救行动的代号为鹰翼行动,由某个美国公司老板为解救自己公司员工而策划组织。而《逃离德黑兰》中的解救人质的行动是由美国政府策划组织的,叫鹰爪行动,也许卡特想讨个好口彩。前次的民间解救行动叫鹰翼,最终被困人员乘着鹰翅远走高飞,成功了,那这次解救行动就叫鹰爪,凌空而下救人质如探囊取物,结果却是失败,鹰爪被伊朗人砍断,人质被伊朗人抓住,关了好多年。故事中出场的大小人物众多,大到基辛格为代表的要员,小到出租司机之流,各自性格鲜明、戏份十足、言行精彩。这部小说里的美国式个人主义的英雄色彩,有,但不浓,团队的作用才显得更甚,每个人物各司其职,吃自己的苦,做自己的事,尽自己的力。最高潮部分当然是发生在土伊边境会合的过程中,从伊斯坦布尔一路颠簸奔袭至伊朗边境去救援,从德黑兰一路心惊肉跳跑路到土耳其边境,两条路线两帮子人马在惊心动魄中越来越靠近,阅读的人也随此越看越想看。这是读的肯·福莱特作品第二部,准备《圣殿春秋》。
  •     “逃离德黑兰”这段历史,有肖•福莱特的小说《鹰翼行动》,也有本•阿弗莱克的电影《逃离德黑兰》。不知道的,很容易把两者相混淆,认为,小说是电影的原创剧本,或者说,电影就是依据《鹰翼行动》原著改变而成。其实,不是。1978:亿万富翁“策划”逃离1978年12月,伊朗爆发革命内战。美国电子数据系统公司(简称EDS公司)伊朗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决定撤离伊朗。但是,由于分公司总经理保罗不愿放弃伊朗项目,10名高层骨干自愿留在伊朗,催促伊朗卫生部支付项目余款。几天后,保罗与助手比尔听从美国大使馆的建议,面见地方预审法官达德加,为了证明EDS公司没有向伊朗卫生部的官员行贿。但是,自证清白的行为并没有换得余下人的离开。面见当天,保罗与比尔被押进了监狱。作为EDS的董事会主席,罗斯•佩罗是一个敢于冒险、有决断的领导人。关于此人,在美国的IT史上,可以另外成篇抒写,毫不讳言,这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在他所有的传奇故事中,如何搭救保罗与比尔,是浓重的一笔。保罗与比尔被抓的信息,很快传到了美国,传到了EDS的核心层。利用自己的政府人脉,罗斯•佩罗求助于基辛格,但是华盛顿伊朗事务负责人、美国驻伊朗大使、总领事对此事并没有表示过度的关心,相反认为,EDS有把柄握在伊朗手中。政治、外交施压无果,而达德加开出了1275万美元的“天价”保释金,更是把获释变得遥遥无期。在政治手段、法律途径等无效后,佩罗想到了他曾经帮助过的美军传奇人物“公牛”西蒙斯。于是,一支八人营救队暗地组建。他们是:西蒙斯、EDS伊朗分公司人事主管科伯恩、公司员工戴维斯、博尔韦尔等。营救方法设计为:出其不意跃入监狱内墙,带走保罗与比尔。可是,实练了多次的营救计划,却由于保罗与比尔被换到加斯尔监狱而告吹。此时,伊朗的驱除国王、迎接新政权的内战愈演愈烈。暴徒们持枪攻击国王的军事建筑、军队的枪声不绝于耳。保罗与比尔的生命处在危险中,滞留在伊朗的营救小组成员的生命也岌岌可危。中外历史事件,总有着可预知性与不可预知性。西蒙斯预料,暴徒们将会攻击加斯尔监狱,释放在押人犯。果然,他的“预料”给了EDS公司的伊朗员工拉西德灵感。1979年2月9日,伊朗暴发革命。2月11日,加斯尔监狱在拉西德的“鼓动”下被暴徒占领。裹挟在人流中,保罗与比尔,站在了德黑兰的大街上。但是,这只是“逃亡”的开始。德黑兰、达德加、暴徒、路障,仍然如恶梦一样追随。与科伯恩、基恩•泰勒等人在酒店汇合后,西蒙斯对于战事的判断清醒,开始展现。EDS余下人员,被合理地分为两组:陆上逃离小组、乘机逃离小组。保罗与比尔,被分在了陆上小组。陆上逃离路线,也早早地被有“远见”的西蒙斯安排好,这是一条穿越德黑兰、抵达土耳其边境,再由伊斯坦布尔乘机回国的曲折路线。但是,从已经处在失控状态的伊朗逃离,远非易事。两辆路虎揽胜载着西蒙斯、科伊恩、保罗、比尔、泰勒、拉西德延着既定路线,狂奔。赞延、马哈巴德、雷扎耶……险象环生,每一个路障都是美国人的恶梦……据说,肖@福莱特为了写作这本书,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细节,花费了两年时间,走访达拉斯、德黑兰、华盛顿等地,整理几百小时的录音。当然,既然是“小说”,也会有虚构的人物。但是,事件是真实事件,部分人物是真实人物。比如,EDS公司的两名伊朗高管逃离德黑兰事件;比如,罗斯@佩罗,其人。其余的小说细节,几分为真,几分为虚构,那就由各位看客做主。好在,在肖@福莱特的笔下,历史事件不是一种添油加醋,而是重视细节的书写,尽管人物众多,且不是中国“王二、李三、马六”的易于识记的名字。但是,一节扣一节,一环紧似一环。读者很容易追随“路虎揽胜”的车胎痕迹,心悬在喉节,替几名美国人能否成功逃出那个可怕、混乱、人间地狱的伊朗而担心。1979:中情局特工“导演”逃离如果说,1978年“逃离德黑兰”是亿万富翁罗斯@佩罗领导的“民间行动”。那么,荣获第85届奥斯卡奖的电影《逃离德黑兰》演绎的是“中情局行为”。1979年11月4日,伊朗暴徒冲进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使馆内人员被挟持。其中,有6名外交人员逃到了加拿大大使的住宅内。(这段历史在《鹰翼行动》中有过数句的描述,两个文本可以相互对照一下。)为了救出6名外交人员,中情局一名擅长乔装和伪造身份证明的特工被任命为执行这项任务的主角。逃离计划是:几人伪装成一群来自好莱坞的电影人,拍摄的影片是一部科幻片。真实事件中,这名叫做门德兹的特工称,“在伊朗发生运动时,一群好莱坞怪胎为了寻求一处影片的拍摄场所,这绝不是不可能的。”为了让戏码足,门德兹和他的团队还杜撰了电影海报,还花钱在好莱坞的行业杂志买了全版的广告。营救人员,还专门成立了一家电影制片公司,以备伊朗查询。营救计划,越发像真的。但是,还需要解决:6名美国外交人员的“身份质换”,要让他们看起来、问起来、查起来都与制片人、美术指导、摄影师、场地管理没有二观。为了逃离,上演的彩排开始了。每个外交人员都需要记住自己的姓名、自己的履历、自己的台词,以备通关时,被查问。但是,门德兹领导的“逃离计划”只是紧张在了一刻:登机。以上部分,基本是历史事件。现在,再来说说影片。2012年上映,2013年5月底,在一趟超长时间的南下火车上,把影片看完。很多细节,都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毫无悬念,这是一部好影片,也就难怪囊括了众多的奖项,奖项多到可以让导演本@阿弗莱克拿到手软。这与影片的“政治题材”、“历史事件题材”有着不可分的关系,至少,我认为是这样的。最后,还要说的是,美国人非常擅长以此类题材为创作文本,这点与中国不同。作为读者、观影客,这是不是也可以作为对历史的一种解读方式?至少,由此及彼,产生拓展式的研究,对1978年——1980年的伊朗,对霍梅尼的政策,对伊朗国王的亲美,对这个石油国家曾经产生过、正在发生的暴乱有点了解。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故事很精彩,真人真事,美国德州范儿,亿万富翁组建私人营救队去伊朗营救自己的员工,不过登场人物过多导致直到看完也只记住了几个主要人物
  •     纪实性强,人名太多。
  •     ARGO什么的弱爆了
  •     故事紧凑,扣人心弦
  •     很刺激嘛。
  •     良心老板
  •     从70%开始忽然进入高速紧张感。
  •     好看,又不是纯粹的纪实文学,只是看惯了有大BOSS这次没有,心里空落落的。
  •     有点罗嗦了,但作为纪实文学还能接受
  •     肯.福莱特的这部纪实小说很容易与小本的《逃离德黑兰》相混淆,说的都是伊朗伊斯兰革命期间解救美国人质的故事。鹰翼行动发生在逃离德黑兰之前,解救的是2名被关的公司高管,后者是6名外交官。解救前的各种准备远比有惊无险的解救过程更具看点,而这都归功于一个够义气肯砸钱的好老板。
  •     #DayOne#
  •     真实的感觉,身临其境
  •     逃离德黑兰 历史永远最精彩
  •     感觉这部剧情不大喜欢,都是男人们的行动。去救好朋友。
  •     500多页这么厚,我看到眼泪都出来了,当然是眼疲劳导致的,但还是不舍得放下
  •     从故事角度看完一般,真实发生的事当然不如想象的曲折激烈跌宕。
  •     完美的行动,经典的逃离。
  •     好老板都是别人家的老板……呜呜呜
  •     和逃离德黑兰的内容很相似,但是时间上要早大半年。作者称内容是完全真实的,但是有些情节实在是过于千钧一发,让人感觉营救行动的运气无论是好的部分还是差的部分都难以置信,尤其是行动结束后三个月某主要成员就去世了。另外,这家企业的老板也是厉害,92年以独立身份参加总统大选,在当年六月时仍然在民意调查中领先(川普?),最后也拿了将近20%的票
  •     大格局的ARGO啊
  •     拯救大兵瑞恩之德黑兰外景版。已豆列。
  •     特别喜欢这本,不是我喜欢的题材,但写得引人入胜~拿起来就放不下~
  •     引人入胜的营救故事,但是本书里edc公司的员工形象过于完美了吧
  •     在政府漠视不理的情况下,身陷政变前后伊朗监狱的美国平民(普通商人)将如何逃狱生天?小说本身就普通人视角展开故事。于是所有的营救、所有的手段、所有的人性付出,均在紧张地透不过气来的氛围中展开,不到最后一页,你绝对不能放下。
  •     纪实文学作品,为了还原真实细节,过于冗长乏味,读了快一半,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人物都没记住,弃。
  •     美国中产独立自信讲原则有责任感跟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从监狱被革命者攻击故事才有意思了起来,之前部分写的太一般,可能是因为纪实的关系,这本书是看过的肯福莱特作品里最差的一本
  •     逃离德黑兰。。
  •     传说中的逃离德黑兰前传,后半部分还不错,但是前半部分都可以删了吧,人物繁多线索复杂,基本对情节推动毫无作用。机场那段跟ARGO里差不多一模一样。作者是故意黑美国人吗,写一群美国人的冒险故事里,居然没有任何一个让人喜欢的角色,到最后交代个人命运的时候,我有大半都不记得这个人在书里起到了什么作用,所有人都充满了落后狭隘和片面的大男子主义,可以感受到作者真的很想把这个真实的故事用英雄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然而可耻的失败了,可能是我真的无法适应这种老派的个人英雄主义作风吧,女性角色就不用说了,仿佛都是作为男性光辉的衬托而存在的,即使作者有心想写几个对主角影响重大的女性,定位也是相当的落后,另外描写一些非伟光正的人物的时候也是乏善可陈,若不是后半段逃亡故事时还算干净简洁的节奏,这本书真的是一无是处啊。
  •     前面还是挺吸引人的,过半后感觉情节流水没有引力,故事变得生硬无法下咽
  •     精彩~
  •     这不是一部最好的作品,但却是一部精彩的作品。
  •     老美中确实有很多既有钱且又讲义气的人,如果你有很多钱,就能把义气讲得更有胃口。
  •     比“逃离德黑兰”更为精彩
  •     纪实文学感觉的叙述小说
  •     论钱的重要性~
  •     梁小民荐。20170202上海书评。
  •     肯福莱特唯一一本四星的书, 可能是因为名字太多, 涉及到的人物太多, 没有他的其他故事那么紧凑。
  •     肯福莱特作品中较差的一本,流水帐一样。
  •     有故事背景,写得跟悬疑小说,很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