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民族研究

出版社:贵州省毕节地区民族宗教事务局、 贵州省毕节地区民族研究所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12-06出版)
ISBN:9787541219504

章节摘录

版权页:   5.铃铛舞。毕节地区彝族村寨较为流行,最突出的是威宁板底乡和赫章珠市乡。铃铛舞是彝族人民对祖先的英雄人物战死沙场的缅怀与悼念,演出场面宏大,队伍庄严、肃穆,极大地震撼人们的心灵,是毕节地区彝族丧事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舞蹈。 6.火把节。毕节地区彝族普遍过火把节,节日定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传说某年六月闹蝗灾,彝族同胞男女老幼于是夜举火驱虫,后获得了丰收,之后这种活动仪式被沿袭下来。届时,白天,人们举行赛马、斗牛、摔跤、拔河、荡秋千等活动;夜晚,人们从四面八方执松明火把向集中的地点汇集,投火把组成篝火。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尽情欢唱。 此外,彝族的民歌、故事也极为丰富,特别是遗留下来的彝族文献古籍上万卷,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首屈一指。 (二)苗族的特色文化 苗族是经过长时间远距离迁来毕节地区的,他们的文化充满了迁徙和悲伤的历史痕迹,大体说来,苗族文化较有特色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韭菜坪和猪拱箐陶新春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遗址。清朝末年,鸦片战争失败后,外患内忧剧增,清政府对内不能安抚黎民百姓,对外无法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割地赔款,出租土地,人民起义不断。咸丰十年(1860年)五月,陶新春等人在赫章韭菜坪举行起义。九月移师毕节猪拱箐,并以此为根据地,坚持了长达七年之久的斗争。猪拱箐地形险要,它是起义军极盛时期的根据地,也是起义军最后失败的战场。由于起义的历史影响,猪拱箐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大迁徙舞。大迁徙舞流行于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舞蹈主要反映苗族先民与异族发生战争,战争失败后苗族扶老携幼渡过浑水河,一路披荆斩棘向南迁来的情景。舞蹈悲壮,凄凉。一路歌舞让人呜咽垂泪。它是人们研究苗族迁徙史的活化石。 3.滚山珠。滚山珠是毕节地区苗族保留下来的优秀芦笙舞蹈,各个服饰各种土语都在跳。由于土语和服饰的不同,芦笙长短有异,各地跳法不尽相同,把滚山珠演绎得淋漓尽致的要算纳雍县猪场乡滚山珠艺术团。滚山珠原是苗族迁徙中的一个环节,苗语的原意是滚箐或滚荆棘,由于表演时身子像小虫一样在地上翻滚,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滚山珠”。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提炼,滚山珠的动作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书籍目录

彝族“五色”文化的探讨 彝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策略选择 贵州彝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开发构想 摩史文化 发展彝区文化产业推动彝区和谐社会建设 试论黔西北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黔西北苗族文化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 毕节地区彝族苗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试析 从大方六寨苗族姊妹节看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毕节试验区建设中的民族教育问题研究——以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 海雀村为例 农村少数民族女童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反思 毕节地区少数民族乡贫困原因和对策 毕节地区农村妇女贫困的原因及对策与建议 彝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思想和行为现状 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以则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海雀村二十年生态建设的实践及经验探究 彝族古戏《撮泰吉》中“撮泰”一词的翻译理解订正 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和开发再议 试论彝文古籍整理翻译及人才培养 彝文与彝文古籍整理翻译释略 黔西北古彝文金石碑刻与彝族文化旅游 彝族与夜郎古国的渊源关系 奢香姓名非奢兹议 论陶新春领导的黔西北农民革命战争 毕节地区苗族史迹钩沉

编辑推荐

《毕节地区民族研究3》是民族研究所科研人员和关心毕节地区民族研究工作的部分专家学者们的文章汇集而成的,它展示了近年来毕节地区民族研究取得的部分成果。


 毕节地区民族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