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故乡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900557407
作者:莫言、阎连科等

书籍目录

天津的“卫”意识   阿来
人在胡同第几槐 蒋子龙
上个世纪的飞雪和溪流 迟子建
洪水•牛蛙——故乡散记文 莫言
二程牌坊寻旧 阎连科
前、后南京 韩东
我的台北观 李欣频
从一条街上出发 邱华栋
暧昧之城 陈希我
长春的性情 金仁顺

作者简介

中国人心目中的故乡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对每个人来说,故乡很难被正面注视,也很难被客观书写,是因为我们都带着特殊的感情去看待故乡。
一方面,从家到族到国的概念连接,家乡的神圣性无可动摇;另一方面,再从国到族到家,老家所在的那块土地,往往被神化成一个坛,安置我们对于理想家园梦境般的美好想像。
帕慕克说:“我们一生当中至少都有一次反思,带领我们检视自己出生的环境。”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文字里的故乡,不是经过反思的环境,而是一种胆怯的想像所造就的虚构的图景。老家所在的那块土地,也就神化成一个坛,只好安置我们对于理想家园梦境般的美好想像。
莫言、阎连科、阿来、蒋子龙、刘心武、迟子建……看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们心中的故乡。


 何止故乡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上海最近处在雨季,难得一个阴沉的下午,便拿着kindle出去走走。当在地铁上的时候,我在读蒋子龙的天津卫,天津的名字真好听,放银河里那就是天河的渡口了。当走在福州路上的时候,我在读刘心武笔下的北京。他的童年,有胡同,还有高大的古槐。我抬头看看福州路两旁的梧桐,春天还没来呢。当读到韩东笔下的南京时,我正走到了金陵东路上,有趣的是南京人为之自豪的梧桐迎来了一个“砍树市长”后来,我从建国新路走到了建国东路,然后穿过建国中路,走完了建国西路,租界的房子就是很有味道,有些上了年代的建筑上还有法语地名,法租界的梧桐真的太好看了,等到春天的翠绿,夏天的绿树成荫,秋天的金黄,还有现在的萧瑟。每一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味道。在这条路上看完了福州和长春,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城市,正如福州的鱼露和长春的酸菜~每个人都会将自己的故乡修饰美化,那里有清澈的河水和碧绿的群山,我的故乡也一样。一座小小的城,被资水分成两半,还有一片山,不高,山上有个裴公亭和白鹿寺,依山傍水地,美极了。连地名也美极了,比如以前初中前面的渡口叫碧津渡,是关羽单刀赴会的地方。三国志当年都有记载,甘宁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还有诸如诸葛井、鲁肃城、鲁肃巷、关濑惊湍、甘垒夜月、春秋阁、马良湖、文昌阁、马迹塘等,还有茶亭街,陆贾山,这些古老的名字背后都有着古老的故事。而今,不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我都只能远远地望着这些美丽的名字,虽然现实并不美好,城市里也有脏乱差,资水也不再清澈,土地也传言被重金属污染,但毕竟是故乡,是我心中那座小小的美丽的城,有着割舍不了的爱。
  •     批判文学届对于故乡的赞美的是在建立在潜意识虚构的美好上。而没有去面对现实。革命者们给大众设定了一个必须去热爱虚构的故乡的框架,压抑原始的人性。而后还在环境上连这么一点的可爱也给抹去。虚饰的故乡是拒绝真实的记忆,观想出来的假象自我陶醉,扩展到民族到国家,虚伪的文化放弃了理性放弃去反思
  •     有关故乡、乡情的随笔集,梳理一下:【1、莫言,生于山东高密,写高密,农村,《洪水牛蛙》2、阎连科,生于河南洛阳,写洛阳,农村,《二程牌坊寻旧》3、阿来,生于四川阿坝,写四川,藏区,《关于故乡而且不止是关于故乡》4、蒋子龙,生于河北沧县,写天津,城市,《天津的“卫”意识》5、刘心武,生于四川成都,写北京,城市和胡同,《人在胡同第几槐》6、迟子建,生于黑龙江漠河,写大兴安岭,《上个世纪的飞雪和溪流》7、韩东,生于南京,写南京,城市,《前、后南京》8、李欣频,生于台湾,写台北,城市,《我的台北观》9、邱华栋,生于新疆昌吉,写天山,小镇,《从一条街上出发》10、陈希我,生于福州,写福州,城市,《暧昧之城》11、金仁顺,生于吉林白山,写长春,城市,《长春的性情》】一共十一名作家,两位女同志(迟子建和金仁顺),有大头有小卒,年龄上最大的40后刘心武,最小的是几个70后,梳理完毕!喜欢莫言,行文不矫情不造作,质朴真切;同意阿来的观点;其余几篇一般。什么是故乡?出生的地方是故乡,长期生活的地方是第二故乡;出生的地方有且只有一个,第二故乡可能有几个,但太多了也不好,比如我。我出生在豫北四坡村,中国北方最典型的农耕村落。五六岁的时候,跟着父母投靠亲戚,来到鲁西南的欢城镇,二十年后父母退休,又回来河南老家。就这样,我学前的孩提时代是在河南北部的小村子里度过的,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子。毫无疑问四坡村是我的故乡,习惯上我叫它老家。两座小瓦屋,连上围墙围城一个方形的院子,这就是四坡村人的家。据说我家祖上是明朝从山西一带来了这里,看附近有四座地势较高的土坡,就住下了,崔、李、赵、郭四家,逐渐成了四坡村,实际上就是这四个姓,至今也没有外姓。关于四坡村的记忆已经十分模糊了,平原地带的村落基本上都是一个样子,没有江南村落别致。小时候老实、害羞,但也的确调皮,在大队幼儿园上学时经常逃课跑出去玩,起初还能瞒过大人,后来瞒不住了,但看父母也没把我怎么着,于是接着逃,然后声名远播。说是逃课去玩,其实就一个玩伴,一个堂兄弟,小名叫三光。不是和他玩,就是一个人溜达。反正是不想老老实实坐在教室里。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也就几分钟的事,跟着大人去地里收拾庄家,望着那些曲曲弯弯的田间土路出神,常想路那头是哪里,有什么。除了三光,没别人和我玩,所以就这么一个知心朋友。时至今日,我竟然还叫不出他的大名。。。。不找三光,就去骗人。我虽然表面老实害羞,内心却很鬼,有一次忽悠一个同龄小女孩脱得精光,还骗更小的小孩的玩具。这些时光都已远去,我在鲁西南小镇上学,后来去武汉上大学,在济南、南京工作,老家也没回去过几次。欢城是第二故乡吧,在那里开始上小学。正式入学之前也在当地幼儿园混过几个月,不逃课,因为人生地不熟,爹妈看的也严,怕跑丢了。入学之后竟然成了学习标兵,还是因为人生地不熟,还是因为爹妈看的严,实在无事可做了。一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直到不久前,爸妈双双退休,卖了欢城的房子,回了老家。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现在我在南京工作,到郑州的机票早已订好,今年过年将第一次回老家过年。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吗?造化弄人,一切机缘,仿佛注定。只是,孩提时代无所不能的爹娘,已经垂垂老矣,变得脆弱,需要陪伴。时光的轮转,生命的传承,无非如是。据说美国有人做过一项研究,绝大部分在各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都曾经在一个固定的城市生活、工作超过十年。可见,老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有道理的。城市是城居人集体欲望的表现。在武汉读书四年,在济南、南京工作各三年,对比这三个城市,没有一个令我满意。。也许我注定漂泊吧。整体上,我对故乡没什么话说,主要是没有人家大作家那么能思考,不然怎么成不了作家呢?!故乡也好,老家也好,谈不上热爱,更谈不上恨,只不过是人生历程的一个驻点,一个阶段,终于将变成回忆,在那里生活,吃饭睡觉拉屎撒尿成长变老等等。日后终将买房、结婚、离婚、生孩子,择一城终老罢了。那时,在老去之前,或许想说点什么,今天就到这吧。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阿来是很犀利的,读的时候感觉大家的脸都有可能被轻轻拍了拍。一方面有很多赞同之处,不过到了现在的年纪,有时候也会听老一辈讲各种关于乡风乡俗,曾经他们的旧事,隐隐感觉故乡的难以割舍,也许就是你颇为随机地生在那里附赠的东西,不管走到哪里会携带的记忆基因,性情的一块基石,哪怕是小小一块,也是苔迹斑斑的不可否认的存在。
  •     随便一读
  •     Kindle。第一本读完的kindle。故乡,物是人非后,还是故乡吗?20140302
  •     莫言应该去说脱口秀:今天就讲到这里吧~萌萌哒~
  •     kindle版。拼凑几个作家写故乡,没多大意思。
  •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昔时。对我这种没有故乡的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可以怀念的。
  •     名家手笔
  •     杂集,地铁碎片时间可随意读读
  •     莫言写的最好,阎连科和迟子建的也很好。
  •     莫言、阎连科还有几个知名或不知名作家写的关于故乡的散文,包括了作者各自对于故乡的回忆、感想和不同理解。 其中有句话“我青少年时代的许多努力,就是为了逃离家乡”,深有同感。总体感觉是 ”原来的故乡永远也回不去了“
  •     一群作家写的自己的故乡。意味深长。特别是阿来的那一篇。
  •     木有我的故乡,差评!
  •     《中國故事》叢書的品質太不穩定了,這本算是不錯的了。
  •     故乡不好写,容易煽情,莫言和阎连科的两篇很棒,不造作,扎实有趣。
  •     刚好趁着过年在家这会儿看完了 与其说描写的是自己的故乡 不如说是自己的理想乡吧
  •     零碎的关于故乡的记忆,笔跟着记忆走,缺少条理,不够精细。
  •     故乡随笔合集
  •     在家,全然不知故乡的意义。只有等到常年在外,才觉得故乡,和故乡的一切,都那么可爱。
  •     如果单单是那些对于故乡美好回忆的陈词,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只有三星,但恰恰是由了那些对于故乡的逃离和陌生让我找到了共鸣,特加一星。
  •     反正魔都最好就是了~
  •     厕所读物,应该更便宜点
  •     用最美的文笔,最真实的感受,最简短的话语,给你刻画一个故乡。
  •     作家写故乡,真是用尽笔力了,颇见风格
  •     “我青少年时代的许多努力,就是为了逃离家乡。”这句话,值得五星。
  •     说起故乡,我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西安,如今我愿意把广州再加上去。我在西安生长了四年,在广州玩乐了四年,却硬生生无视了安居在长沙的十四年。认识了新朋友,问起我是哪里人时,我总是很矛盾的。按理说我该说我是长沙人罢,然而内心里却是不情愿的,总是反问对方是哪里人。若对方来自北方,我则欢欢喜喜答道我生自西安也是北方人。若对方是南方人,则才不情不愿道出来自长沙。若说我对长沙没有感情罢,我对长沙的人心心挂念,却对这个让我带着口音的城市生不出一丝丝故乡般的触动。尽管父母早已扎根在此,我却始终把自己当作客人。从我来到这个城市开始,我就已想着要离开。我是想离开这个城市还是想离开父母呢?这个念头早已深深植根入的我心底现在也已分不清楚了。但我从未想要留在这个城市,而在我离去之后,我也从未想要回来。
  •     尤其喜欢阿来那篇,要反思和检讨对于故乡的描述是否粉饰是否还原,然而我尊重那些不为目的不为虚荣的描述者,毕竟故乡和童年都是一生文字养分的来源
  •     每个人的写作风格都很鲜明。阿城在很早以前就说过,盛唐的鬼怪故事都很可爱,而当代作家中有这种讲故事能力的,只有莫言。诚哉斯言
  •     不离开就不会感觉故乡的好与坏。
  •     一些名作家写自己故乡的散文类的合集,各有各的风格,也有共有的,比如,回忆自己在故乡的时间,故乡在自己能看到的改变等,还是值得一读的。
  •     “一方面,从家到族到国的概念连接,家乡的神圣性无可动摇;另一方面,再从国到族到家,老家所在的那块土地,往往被神化成一个坛,安置我们对于理想家园梦境般的美好想像。”
  •     鱼露究竟是什么个味道
  •     多年不读散文,偶尔一读,更讨厌了。
  •     拼拼凑凑的故事,用零零碎碎的时间读完,这记忆的碎片。
  •     作家笔下的故乡往往更让人留恋,也有清醒者,明白故乡有时候只是一种怀旧和幻想。
  •     选了几个作家描写故乡,内容有点少,但是里面阿来写的我们关于家乡的看法很真实。总是选择去记忆那些美好的,但是某人说过生在大城市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     11个笔下的故乡。阎连科写的河南嵩县田湖镇的牌楼下,旧日和今日的对比,让人感慨从前人们的质朴。蒋子龙写的天津,用几个历史小故事和有趣的俗语涨姿势,很幽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