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场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101080346
作者:伊莎白,俞锡玑
页数:416页

内容概要

伊莎白(Isabel Crook),1915年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加拿大传教士家庭。人类学家,社会活动家,北京外国语大学荣誉教授,多伦多大学荣誉博士。1938年获多伦多大学儿童心理学硕士学位,辅修人类学。1939年,经晏阳初介绍,参加四川兴隆场的乡村建设实验,并进行人类学调查。1942年与英国记者大卫·柯鲁克(David Crook)在英结婚。二战结束前夕,曾入伦敦经济学院(LSE)攻读人类学博士,后因夫妇同赴华北采访并调查解放区土地改革,中断学习。1948年,应中共中央外事组邀请,参加外事学校(北京外国语学院前身)的创建工作。他们夫妇曾合著出版《十里店》二卷(Revolution in a Chinese Village:Ten Mile Inn; Ten MileInn: Mass Movement in a Chinese Village)、《阳邑公社的头几年》(The First Years of Yangyi Commune)。

俞锡玑(1914-2006年),浙江德清人。著名儿童教育学家,中国幼儿教育学会创始人之一。1937年,上海沪江大学社会学系毕业,毕业后于北京协和医学院随医疗社会服务部创始人蒲爱德(IdaPruitt)学习。1938-1941年,辗转奔赴西南大后方,以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National Christian Council of China)乡村服务部干部的身份,参加四川兴隆场的乡村建设实验,并与伊莎白一同进行人类学调查。1941-1946年,在华西齐鲁联合医院社会服务部和树基儿童学园福幼园工作;1946-1948年,在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中心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48年6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进修“儿童福利”课程,1949年回国,先后任教于华西大学教育系、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

书籍目录

前言
兴隆场简介
璧山县概况
水涝和干旱
气候
四川省地理
县各级组织
兴隆场住户统计
街东侧房屋(从南往东北)
街西侧房屋(从南往西北)
街北侧房屋(从西往东北)
兴隆场的商铺
兴隆场平面示意图
1940年7月至12月
方栋臣家
“协进会”
体面葬礼显孝心
兄弟关系
卫顺生的葬礼
送壮丁
关德选家(三口人)
大烟
“讲理”(一)
民团、土匪、卫理公会
修机场;剿匪
苦中作乐的教员
扫盲
婚礼
志愿入伍者的待遇
1940年秋来卫理公会学校上课的当地妇女名单
抓壮丁
童养媳
看病
错综复杂的婚姻关系
裁缝
69号厉:方礼恒一家(七口人)
出租稻田
囤积大米
树的纠纷
稻农收入估算
稻农收入分析
镇上的房屋
乡下的房屋
教师罢教
广柑园
军民关系
杀猪日
军民关系(续)
1941年1月
孙陶氏的故事
合作社
义务宣传
32号房:成怀卿一家(四口人)
假送养
婚姻
婚姻关系
14号屠:洪庆云一家(两口人)
纳妾
领养
大烟
军属津贴
合作社(续)
杀猪税
顽劣成性的养子
成亲
假送养(续)
4号房(两户人家)
甲4号:邹东山一家(两口人)
方铁匠
方广川
抢龙眼
弟弟当家
坟址之争
文、武庙和集市的关系
教会和乡里的矛盾
饶海云
茶馆
25号房:铁关氏一家(四口人)
乙26号:关奉云(三口人)
30号房:费景川一家(六口人)
49号房:唐海舟一家(十一口人)
离家出走的女人
小猪被偷
“讲理”(二)
王家(36号房)的孩子们
经济独立的老婆
基督教“传道士”
乙3号:古传志一家(七口人)
民团团丁
“团年圣会”(腊月初十)
被狗咬伤
彭三嫂
户口编查
8号房:曾培云一家(三口人)
9号房:无固定住户
婚姻
改嫁
寡妇母亲的生计
修坟引起的争吵
儿子的来信
项田氏
饥民闹事的下场:枪打出头鸟
26号房(二户人家)
甲26号:曾唐氏(一口人)
45号房:傅光英一家(五口人)
46号房:梁洪氏一家(两口人)
两个寡妇的生计
47号房:费克明一家(六口人)
第6保保长
53号房:关义山一家(五口人)
54号房:方贵臣家(五口人)
55号房
向云璧
遭人取笑的媳妇
家族祠堂
陈松龄的发家史
教会成员
“讲理”(三)
“跳端公”
“求圣”
杀“年猪”
服饰
……
1941年2月
1941年3月
1941年4月
1941年5月
1941年6月
1941年7月
1941年8月
1941年9月
1941年10月
1941年11月
1941年12月
1942年1月
代后记:乡建运动与抗战大后方的人类学调查——怀念俞希玑

作者简介

《兴隆场》是加拿大人类学家伊莎白(Isabel Brown)与中国合作者俞锡玑在四川重庆兴隆场(今属重庆市璧山县大兴镇)的人类学调查专著。书稿以抗战时期在兴隆场挨家挨户的调研、访谈为基础,以日记的形式,全面、客观地记录了有关当地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婚姻、妇女、法律诉讼、秘密会社(哥老会)、民间信仰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保存了大量的鲜活事例,读来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


 兴隆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兴隆场是个小乡镇,距离抗日战争时的陪都重庆一百多公里远。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1940年至1942年间,一名加拿大女子与一名中国女子来到了这里,认真地记录下了这个小乡镇每日的生活。数十年之后,调查者之一的加拿大人类学家伊莎白,将这些材料整理出版,于是就有了眼下这本《兴隆场:抗战时期四川农民生活调查(1940—1942)》。此书就像在当时的中国历史画卷上,切下来一个横剖面,然后用放大镜一一放大展示给你看,让你看到当时生活的细节,看到生活于斯人们的悲欢,感受到战争时节后方人的心态,感受到大背景下普通民众的脉动。读着此书,就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里面的人物真实存在,虽然关于他们的描述只是片断式的,但我们却可通过想像,来构建他们的故事,让他们有血有肉地站立在我们的面前。抗战时期后方普通百姓的生活,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是所知寥寥的。关于此段时期的史料及书籍,也多为抗战时的政治动态及军事行动。即使有反映后方生活的书籍及影视,关于延安的也多于四川大后方。因此,在我们的印象之中,当时大后方的普通百姓,苟活于兵荒马乱之中,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电影《抓壮丁》恐怕是给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作品,影片也许在很多人头脑中建构了关于那段历史的记忆。在那个记忆之中,普通民众似乎除了被抓壮丁东躲西逃,或者为避苛捐杂税绞尽脑汁外,只能是心惊胆战狼狈不堪地活着,了无生趣。但从《兴隆场》一书的描述中,我们却看到了一种远离我们想像的场景。在这个离陪都不远的小乡镇里,尽管身处战乱之中,有着正常社会中难以见到的事情的滋扰,人们却仍然有滋有味地生活,活得相当精彩。相比现在的乡村生活,亦毫不逊色。在这个小乡镇里,三教九流一应俱全。做小买卖的,各地的,干手艺活的,走街串巷的,游手好闲的,财主乡绅,袍哥大爷,公务人员,教会人士,和尚道士,教书的先生,霸道的军人,赌徒,土匪,明娼暗妓,将个小镇搞得煞是热闹i,满是人间烟火味。兴隆场穷街陋巷茶馆酒铺,都已是喝五吆六故事不断了;要是逢到赶场天,更是争吵不休流言满天飞。东家在张灯结彩办婚礼,西家在呼天抢地送故人,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都是要大摆宴席邀请左邻右舍的。不管外面的时局如何,老百姓总是要照旧过自己的生活的。这也是一个正常社会应该具备的形态,总不至于天下同喜万民同悲吧。在兴隆场里,一切都显得闹腾而杂乱,各色人马纷纷穿场而过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就这个小镇里,每天的事情还真是不少。邻里纠纷的,婆媳矛盾的,盗人钱财的,霸人妻女的,酗酒闹事的,通奸的,当逃兵的,闹哄哄的乱成一团。但乱中却有序,一切都循着惯常的轨迹寻求着解决之道。这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南方小乡场里,已经绵延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生活,即使是战争,也未能改变其轨道。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到,在兴隆场,政府的管制其实是相当松懈的,既未像现在这样将镇民与村民组织起来,由政府来掌控与指导其生产与生活,也不用承担现在政府这样大的责任。兴隆乡政府的公职人员比之现代,真可谓少得惊人。从乡长到下面的四五个股,总共也就不到十个人。同时乡长副乡长包括下面各公职人员,也是相互兼着职。乡长一般都是外派来的,都兼任当地学校校长之职。乡财政需供养的公职人员中,最大数量的就是学校老师,这也是乡里最大的一笔开销。乡里的税收也不由政府承担,而是专门承包给了包税人,由他们去乡场上收税。乡长需要干的,就是协调乡里各方的关系,征兵征粮,护卫乡镇,管理好学校,同时代表乡里向县府要求资源。如果与乡场上的大佬们发生矛盾,如果后面没有强力支撑的话,很可能会被上面调职。书中所写到的乡长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政府在兴隆场里并不强势,除了人手少,也无法理支持政府延伸自己的触角,尽管如此,乡场上依旧运转如常。原因在于当时乡村社会肌理还存在,还在起着相当强大的作用,各种社会组织承担起了现在政府中很大一部分功能。村民发生了纠纷与矛盾,也很少去找政府,找他们往往也很难解决问题。他们最信赖的则是当地的袍哥组织,出现纠纷就到场里的茶馆去吃讲茶,由袍哥大佬们帮着判断是非。而袍哥组织中的大佬级人物,往往皆是当地的乡绅大户,或者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之人,说话非常的管用。当然,你也可以不听,但今后就很难在乡场上立住脚了。书中也写到了袍哥之间的矛盾,写到了他们的明争暗斗,但总体上来说,袍哥组织在乡场上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这一点,确实让我很惊讶。另外,在乡场起着作用的,还有宗教组织。其中尤以当地的基督教会所起作用最大。这也许跟兴隆场离重庆不远,基督教会的渗透比较深有关。当然,也与基督教会有着更多的资源,能够向乡场上的民众提供基本医疗及教育,同时还有一些临时救助,更能吸引当地民众。本书的两位作者即是受雇于教会,在当地从事着一些慈善及教育活动,同时她们也利用自己职位的方便,调查着村民们的生活。教会在当地也开办得有学校,还有妇女识字班。同时也有着自己的医疗所。他们在乡场上是一个各方皆很重视的力量。另外,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活动也当地亦有影响。直到四九年之前,中国社会的治理,仍然是治不下县,乡绅自治。事实证明,这种管理手段还是相当有效,且管理成本低廉,无需庞大财政支撑。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就减轻了官民之间的矛盾。四九年之后,政府已将触角伸入社会的各个细胞之中,民众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都要管,同时还越来越深地介入到经济活动中,甚至介入到百姓的私生活中,百姓失去了自由,而政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政府机构也越来越臃肿。要养这么多的人员,只能不停地加重税赋,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在这个小小的乡场里,又处于那么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多方势力在角逐,多种生活在交织,矛盾纠纷显然不少,可民众生活依旧悠哉游哉,过着烟火味十足的生活。这种自由而闲适的生活,今天的乡村也不一定能享有。关键在一点,多种力量在此形成了一种均衡,而各种社会力量的存在,又让社会能够顺利地运转起来。比起当前的政府一方独大,又缺乏社会组织中间的转圜与缓冲,自然社会的对立会尖锐得多。《兴隆场》一书,是来自两位女人的调查。作为女性,他们让调查多了很多的细节,生活味儿也相当浓厚。让我们可以深入到兴隆场街巷的房屋之中,窥视着那一个个家庭的内部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但作为女性,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进行调查,而他们所能接触的对象,也大多都是女人,这些利用赶场的机会,到教会的场所来坐一坐,聊聊天,因此她们所关心的事情,恐怕大多都集中于东家长西家短,对于乡镇里的那些个所谓的正事,她们既无兴趣,也所知不多。而在当地占据着主导地位的袍哥大爷、地方乡绅,她们却很少有机会与他们交谈。她们也只能利用不多的场合,去观察印证。因此,在此书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家庭琐事,而对乡镇的政治运作涉笔不多。同时,有些事均来自于某一方面的说辞,而无另一方的回应,让人觉得书中的很多叙述,更像长舌妇的蜚语流长,而非真实的情况。如书中一名叫陈古娘的老妇,很多关于兴隆场的故事,均来自于她,其中包括了与她有仇之人的故事。这样,就给人以偏颇的感觉,让人怀疑其中的故事,掺杂了太多陈古娘个人臆想。尽管如此,《兴隆场》仍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读起来让人兴致盎然,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抗战时期后方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让那些湮灭于历史深处的芸芸众生,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     对一个偏远小镇的认识,或许非亲历生活者,不能给以适当的解构。譬如四川重庆兴隆场(今属重庆市璧山县大兴镇),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场镇(跟其他场镇相类似),但因为有了调查,才逐渐揭开这熟悉的面纱。最近,在读加拿大人类学家伊莎白(Isabel Brown)与中国合作者俞锡玑在兴隆场做的人类学调查专著《兴隆场》,通过调查的方式走访场镇上的各色人等,从而勾画出它的全貌。如果用通俗画卷来解释,也是十分恰当的。《兴隆场》以抗战时期(1940-1942)在兴隆场挨家挨户的调研、访谈为基础,对方圆20里的范围内分布着1500来户人家,总人口近8000人进行访谈,并以日记的形式,全面、客观地记录了有关当地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婚姻、妇女、法律诉讼、秘密会社(哥老会)、民间信仰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保存了大量的鲜活事例,读来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这跟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与此并列社会学大师卡尔·曼海姆于二战后期策划出版的“社会学与社会重建国际文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走访的过程中,作者几乎是有闻必录,以期保存最完整的资料,在这一点上尤其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复杂性。场镇在中国版图上虽小,犹如麻雀一样,五脏俱全。其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庞大,既有对民间信仰(驱鬼祭拜),也有对哥老会的秘密探寻,以及对场镇政府机构的运行也多有着笔。在这个小社会里一样存在着“权力阶层”,这包括乡长、民团、地主富绅,而佃农还是占大多数,但《兴隆场》并没有从阶层分析的视觉去看待这里所发生的种种矛盾,而是切实地去探索每个人的精气神,不管是权力阶层,还是普通百姓,在每个时代,都是在想方设法让生活过得更好一点,这种朴素的思想,消除了阶层的差异,从而还原到每一个人。如果说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那么,对于兴隆场来说,它所存在的问题不再是维持生活的问题,而是包含了更为丰富的社会问题,比如人际关系的变更(亲戚、互助),以及经济的来往(租借、宴席),诸如此类的状况让在兴隆场居住的人都有了现场存在感,通过作者的记录,将此一一还原出来,由此,兴隆场所展现给我们的社会画卷是丰富的、具体的,亦构成社会学家所说的“事实研究”。兴隆场除了传统的社会状况之外,还有着晏阳初所领导的乡村建设实验。作者是以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的名义进入兴隆场的,而兴隆场的乡村实验多少显得有点仓促,加之战事频仍(重庆亦遭遇空袭),致使乡村实验而失败。因这一种实验还触动了地方上的地主、奸商的利益,“合作社”被迫终止,而挑花合作社的成立看似不错,却由于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挑花厂的合作也只好中断。在这样的背景下,兴隆场却是波涛汹涌,看似平静的生活也被打破。不过,兴隆场的生活相对于外界,依然是平静的,虽也有抓壮丁的事发生,亦存在着诸如邻里关系不合的问题,但整个兴隆场还是在缓慢地行进。《兴隆场》所呈现的是“对小镇上各色人等采取不同方式应付种种生活突变的忠实记录”。作为四川农民生活调查的成果,《兴隆场》以期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地农民的经济生活状况。而通过此书,亦让我们了解到兴隆场之于抗战时期的乡土经济的代表,其所代言的正是那个时代的特色,在这幅画卷里,我们读懂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日记体,有资料价值,但作者没有机会进一步整理分析,很遗憾。作者年轻时是美女,书中有照片为证,原来就是《十里店》的作者。
  •     比较琐碎凌乱,缺乏进一步的归纳整理,并且遗失了部分内容。价值在于这是民国中晚期暨抗战时期川渝民众生活的真实第一手资料,对于考察那个时期的民风民俗,物价消费,吃穿用戴,工娱行度等等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和意义。
  •     基本可以看作中国乡土版的《街角社会》了
  •     人间剧场。 陈芝麻烂谷子的流水账也算学术。
  •     完全可以拍成电视剧,建议重庆电视台可以买版权
  •     作者本来已经将条目整理过,现在又恢复了田野手记的模样,一些内容倒是有意思,可毕竟是手记,不具有可读性啊,估计也不太会有人能用这些资料整理出点什么东西……不过,抗战的时候我川真是各种风云际会的地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