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305149330
作者:[法] 西蒙娜·韦伊
页数:240页

内容概要

西蒙娜•韦伊(Simone Veil,1927——)
法国著名女政治家,法兰西院士。1927年7月出生于法国尼斯,“二战”时曾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1974年出任德斯坦政府卫生部部长。1979年当选欧洲议会主席。1993年以来,历任国务部长、政府社会事务部长、卫生与城市部长等职。1998年起任宪法法院委员,直至2007年任期结束。从政期间,在法国和欧洲政坛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最受法国人喜爱的政治人物之一。
侯合余,山东临沂人,法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任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主任。译有《老实人》(南方出版社,2003)、《机器岛》(下部)(译林出版社,2007),在上海执教、学习期间,长期为上海文化出版社《吸引力》(SCIENCE & VIE < Junior >)杂志编译科普文章。

作者简介

本书是当代法国政要西蒙娜·韦伊的自传。“二战”爆发,犹太人遭受迫害,西蒙娜全家被捕,被关押到纳粹集中营。书中作者详细回忆了她和母亲、一名姐姐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噩梦般的经历。战后西蒙娜读大学,成家立业,从一名法官,到进入政府工作,先后担任法国卫生部长、欧洲议会主席、宪法法院委员、纪念犹太人大屠杀基金会主席等职。书末附录是她在各种场合的五篇讲话稿。原著销量迄今超过55万册。


 一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人的一生区区几十年,平安顺利的渡过一生已属不易,如果一生中再经历多多少少的波折,并取得一定的成就那真是难得了,就好比西蒙娜•韦伊,这位法兰西的女院士。在自传《一生》中,西蒙娜•韦伊讲述了自己从童年起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法兰西女士身上那种坚强、坚韧的特性。二战期间,世界处于一个动荡的时代,很多国家和民众为了抵抗法西斯不幸遇难,能从这场战争中幸存下来实属不易,西蒙娜•韦伊十六岁便被抓入纳碎集中营,亲历大屠杀的恐怖生活。在集中营的生活,特别是女性,他们需要面对很多屠杀和不平等的待遇,很多人由于疾病不幸去世,就连西蒙娜•韦伊的妈妈和姐姐也深受疾病的威胁。没有非凡的忍耐和承受能力,真的很难逃过这样一场灾难。所幸,西蒙娜•韦伊成功地度过了集中营的生活,迎来了新生。其实,是西蒙娜•韦伊足够幸运吗?我想,更多的是她自身所带的特性冥冥中帮助她度过难关。集中营的生活,妈妈和姐姐还有她都染上疾病,不过,她能更快的恢复健康,足见这个女性身上所带的想要求生并掌控生命的欲望。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女性都有依附于男性的思想,虽然时代进步了,女性得到更多发展的机会,不过仍然没有绝对的平等。一个家庭里面,需要夫妻互相配合,一起经营家庭生活。当西蒙娜•韦伊的父亲南下的时候,母亲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然而这并不代表,家庭里面,女性就不需要独立。母亲自身所带的渴望独立的思想传给了西蒙娜,就像作者所说,一个女人有可能做到独立,就要学习和工作,即使丈夫不赞成。当西蒙娜重获新生的时候,当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时候,她仍然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独立的决定。当丈夫的工作走上轨道的时候,她毅然决然选择了参加工作,学习法律。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和西蒙娜相比,我们要幸福的多,她显然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和压力,除了要得到家人的支持,还要面对三个孩子,照顾他们健康成长,更有检察院的劝阻。所有这些困难都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支撑。结合当下,对于女性,选择做全职妈妈还是兼顾工作和家庭,我也曾经思考过一番,曾然,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关键是要符合自己的内心,选择并无对错,重要的是坚持自己,努力生活。女人最重要的是独立,不仅包括经济上的独立,更包括思想上的独立,我们有能力独自面对生活,更有强大的内心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西蒙娜后来从政,在从政生涯中,值得敬佩的是她利用法律保护女性的权利,努力帮助别人,回馈社会。二战是世界人民需要牢记的一段历史和教训,如今的世界和平来的不容易,前一段反法西斯抗战胜利60年大阅兵的时候,看着国家的武装军队和装备,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时刻准备着。抗战老兵用生命告诉下一代人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众观西蒙娜这一生,从童年到集中营,再到获得新生组建家庭,最后工作从政,这一生坎坎坷坷充满了传奇和色彩,每个阶段都面对阻碍和困难,然而,她都坚持下来了,这和她自身的坚韧和善良有关,也和她强大的内心有关。
  •     阿梅丽·诺冬在《幸福的怀念》结尾部分说:“(巴黎)是一个杂乱堆放的衣橱,当我敢于打开橱门的时候,里面的东西就全部砸到了我的头上。不需要写多久,巴黎的问题就会积极地凸显出来。”这让人更加确信:从过去到现在,这个城市始终是生动而凌乱的,作为法兰西的心脏,她跃动着汪洋恣肆的浪漫和悲壮,感受着雄浑与激越。红与黑的历史交错潜行,法兰西,一个始终为人类精神世界奉献瑰宝的民族,一个在失落的古典世界和纷乱的现代文明之间仓皇、迷茫也勇敢的文艺国度,作为她的孩子,是自由地幸福,还是痛苦地束缚?关于这一切,法兰西最优秀的犹太裔女儿西蒙娜·韦伊给出了近乎完美的答案。这位法国现代著名女政治家、法兰西院士在其充满人本色彩和理性精神的亲笔自传《一生》中,深情而平静地回顾了自己戏剧般的生命轨迹——那片血色的时光,那些动荡的岁月,折射出一张“二战”前后的法兰西政治面孔,她多元得猝不及防,真实得无处遁形,这是作为古典艺术使者必须面对的现代世界,在困境中寻找希望。西蒙娜·韦伊见证着“二战”后的社会改造,也参与了欧洲一体化的自我重塑,她用充满波折的华丽人生诠释出不凡的祖国品格。从沦陷期的奥斯维辛-比瑙克犹太集中营到战后的司法生涯、卫生部长岁月,再到欧盟政治舞台,宪法委员会.....作者笔下走过形形色色的政坛人物,呈现着目不暇接的思潮派别,那是民主乱象,也是战后法国和欧洲社会的政治图景。作为全书最大的亮点,平静的文字深处饱含热忱,会让人联想起美利坚合众国创建者之一——托马斯·杰斐逊的亲笔自传,一样亲爱的祖国,一样执着的自由和理性,一样动荡不安的时代,还有一样为创建幸福国度的不辞辛劳。借己摹人的笔法,透着“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微妙。只是,作为犹太女儿的西蒙娜注定要经受磨难,狼狈为奸的维希政府和德国法西斯,让年少的她和家人一起承受了地狱般的集中营岁月:凶残的党卫军、恐怖的毒气室、诡异的焚尸炉、肆虐的疾病、逝去的亲人、疲惫的劳作、枯瘦的躯体、始终遗留在手臂上的耻辱......跟随西蒙娜的眼睛去解读那一切,能深切感受到她不知愤世嫉俗为何物的可贵,虽然苦难的片段成了作者毕生思考方式的某些依据,却没有让她变得悲戚、乖戾。相反,西蒙娜勇敢抓住女性从政、建立自我的历史契机,积极参与政府工作,为建设百废待兴的祖国,为缔造幸福法兰西。她走进欧洲议会,为推进一体化的顺利行进……属于无神论者的博大理性,被作者和她的家人诠释得淋漓尽致。西蒙娜的美好,无疑也是法兰西的勇气,面对躁动不安的现状,那种美不是乌托邦的幻象,而是理性、包容、坦荡,就和天才的法兰西民族奉献给世人的所有文艺巨著一样通透犀利。也许法国在现代化进程中走得并不顺利,但她深刻理解现代民主的品格,通过作者才华横溢的笔触,从戴高乐到萨科齐,从法国到欧洲,从战乱到和平,一幅多姿多彩的社会政治画卷就这么铺陈开来,全然不亚于法兰西历史上任何一位大文豪的神来之笔,生动、纯粹、立体。彼时战争结束,幸存下来的西蒙娜和姐姐重入社会,她接受法学专业教育,组建家庭,开始了一段全新的人生。而在初出茅庐时刻,命运竟让来自集中营的政坛新星再度走进监狱——她被安排到监狱行政部门管理处任职,积极致力于监狱系统的合理化改造,并为改善女性犯人的生存现状奔走,哪怕很难得到战后财政的支持。在担任卫生部长的岁月里,西蒙娜竭尽所能,推动终止妊娠合法化的法案通过,商议、妥协、坚守、呼吁,更丝毫不惧威胁恐吓。她还以优势票数当选欧盟议会主席,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欧洲倾尽全力、斡旋商议,也亲眼见证了“柏林墙”的倒塌……一路走来,坎坷与幸福同在,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了曾经的上级、同仁、朋友、盟友们。作为女性自由主义者,个体的独立和社会的存在意义对她而言确实非同寻常,我们能看到一个干练、可爱、谦逊、平和的西蒙娜,随着祖国的蜕变而成长,相信家和国的情感,却从不热衷于用口号呐喊。天生拥有犹太裔和法国人的双重民族情感的西蒙娜,无疑是两个母亲的女儿,沐浴生命之爱的她充满虔诚,勇敢对抗反犹主义思潮、铭记着历史道义,坚持着人本主义,不断为理性与和平的回归呼喊。纵然经受了失去亲人的锥心之痛,她依然身体力行,坚持理智面对历史——“在法国,七万六千的犹太人被关押,却有四分之三的法国犹太人被解救,他们把这归功于几千名帮助了他们的法国人,后者表现出了勇气、大度和团结。”这是真实的法国人,是感人的法兰西。而更令人动容的,乃是作者身为社会管理者的淡定,这份淡定来自家族,源于专业。作者坚信,属于自己的政治事业必须用正义的信仰来界定,因为“政治确实为我所欲,但它一旦沦为政客的勾当,便不再吸引我”。所幸,法兰西的共和国土壤以西蒙娜为荣,那份荣耀告诉世人,再多的坎坷,也阻挡不了这个民族稚嫩而坚强的步伐,为希望从容,为幸福坚定。因为属于她的政治,可以被审美,可以因自由定义。究竟该如何理解这样一位现代西方世界的女性政治家呢?她和先前提到的美国国父一样,面对政府的罪恶与腐败,也不会改变对国家的热忱和期待,这是现代民主对乌托邦的否定,给予个体的自由动力,欧美现代民主所富含的自主和变革精神,让个体有能力参与改变,纵然历经坎坷,也不会自我封闭。西蒙娜坦言自己非常欣赏战后德国和美国的民主建设,喜欢自由自在的美式生活,怀念在欧洲议会任职的岁月。在《一生》的字里行间,作者的悲欢离合贯穿于现代历史变迁中的祖国和欧洲,她担任公职的一生,写满了无悔和从容,面对乱象丛生的战后民主世界,始终和饱受摧残的祖国站在一起。也正因为有了西蒙娜和她的同胞,浪漫使者法兰西那一度仓促、稚嫩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息,不同派别和思潮中的多数人都在为这个困境中的国度能拥有一个幸福未来而尽力克服因袭的偏见、保守,努力使她更加稳健、欢乐。结尾处,当西蒙娜在看到自己孙子下意识地选择了书籍《上帝之美》时,顿时感受到无与伦比的欣慰——那无疑是坚守和传承的幸福感。法兰西是美好的,因为文艺的纯真品格,因为追求理性的勇气,西蒙娜是幸运的,她和家、国共同涅槃新生,为了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心心相念,永不分离。
  •     南京这两天降温了,前段日子还是阳光温煦让人犯困的美好时光,突然一场雨浇下来,温度配合地下降,瞬间让人感受到冬天的脚步,一年又快要结束了。这种萧索的日子,特别适合坐下泡杯咖啡,望着窗外的落叶思考一下人森。翻开笔记本,看看年度计划进度如何,还有多少未勾画的愿望清单。此时画风突变,你大概会说:憋做梦了,这恶劣的现实环境,哪还有时间谈论人生理想?单身姑娘忙于相亲完成爹妈心中的人生大事,年轻夫妇熬红眼加班挣下个月的奶粉钱和房贷,小伙子在楼道里掐了根烟摁掉了房东的催租电话。人生似乎只有眼下的适应妥协以及未来的迷惘恐慌。大家都知道“出名要趁早”,如果年近三十你还未成为年薪十几万的小白领,有房有车,有型有款,那就会有前辈们带着善意,用丰富的人生经验告诉你,差不多了!咱放下诗和远方,老老实实上班找对象,过点普通人的日子吧,这才是现实的人生啊。因为现在过的一般,就要连未来一同舍弃吗?最近刚好读了西蒙娜•韦伊女士的自传《一生》,觉得人这一生,应该比我们想象中要长,足够我们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足够我们战胜苦难,力争幸福。就像是在奥斯维辛解放出来的西蒙娜,无端的暴力,大量的死亡,与亲人离散,被践踏的尊严,与这段足以下半辈子一直诉说的噩梦,终是被她战胜了。她没有活在苦难的记忆和受伤害的仇恨中,二战的经历在这本讲诉她一生的著作中,也仅仅占了十分之一。西蒙娜之后的人生,还有太多值得书写的事迹。二十七岁,西蒙娜有了一个幸福家庭的,几张证书,一份工作,她认为这时候,“我的人生终于扬帆起航。”看看这个曾经走过人间地狱的女士,我们时常挂在嘴上哀叹或抱怨的人生,未免放弃得太早。如果我们只看到眼前的苟且,没有理想,那人生只剩纯粹的漫长;而当我们满怀信念去奋斗打拼的时候,会发现这一生足够我们做很多事,是不容虚度的。解放后的法国百废待兴,西蒙娜曾经幸福的家庭也分崩离析。她应该是最有权力去抱怨,去低落,去愤慨,去堕落的人,因为她经历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残酷的命运对她不公,可她今后的人生却在为别人的公平而奋斗,监狱囚犯的权利、女性堕胎的权利、以及欧洲的未来。西蒙娜1974年出任德斯坦政府卫生部部长。1979年当选欧洲议会主席。1993年以来,历任国务部长、政府社会事务部长、卫生与城市部长等职。1998年起任宪法法院委员,直至2007年任期结束。那些狭隘的仇恨、功利都没有侵害到西蒙娜的为人处世中,她有自己的原则,也为自己所坚信的,更好的法国,更好的欧洲而努力。同时,借着本书中西蒙娜女士在法国政坛和欧洲议会的经历,也可梳理一下二十世纪的欧洲政治格局。让人惊觉,一些现在习以为常的权利,例如西蒙娜极力争取的女性堕胎合法化,都是依靠很多先行者冒着风险,敢于变革,不断争取换来的。我不想将西蒙娜的努力看做是个人的牺牲和奉献,就像她自己在书中说的,“我从来没有期望在政界大展宏图,只是希望能坚持自己的信仰。”她所做的,是在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而这些,也是推进国家和社会前进的一种力量。2010年,西蒙娜女士荣身进入法兰西学士院,成为自1635年立院以来的第六位女院士。无忧童年,二战阴云,法官生涯,政府竞选,欧洲议会……西蒙娜一生卷入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却未曾随波逐流。我们的一生,前路还有未知的艰难险阻,不能停下思考,也不能放弃战斗,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命运的蛮不讲理。在书的最后,西蒙娜女士写到了与丈夫组成的这个大家庭,谈到后辈们,饱含幸福。我相信,即便在不公平的世界里,怀揣理想,不认输,懂感恩,我们终可以收获不枉度的一生。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读完本书我觉得,人的一生应该比我们想象中要长,足够我们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足够我们战胜苦难,力争幸福,如果我们只看到眼前的事物,没有理想,那就是纯粹的漫长,而当我们满怀信念去奋斗打拼的时候,也会发现这一生足够我们做很多事,是不容虚度的,韦伊女士的一生便是如此。集中营的恐怖经历没有将她的意志打到,即便经历了人类文明史上巨大的阴影,她今后的人生依旧在为监狱权利、女性权利、欧洲的未来而争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再书的最后,韦伊女士也写到了与丈夫组成的这个大家庭,谈到后辈们,饱含幸福。我相信,即便在不公平的世界里,抱着单纯的愿望,不认输,懂感恩,我们终可以收获不枉度的一生。
  •     韦伊女士的传记没有多愁善感和家庭杂碎,非常扎实、严谨、大气,对法国与欧洲局势没有深入认识的人读起来并不轻松。欧盟、法院及政府工作那几章比较枯燥,然而关于二战和犹太人、法国移民问题的部分令人震撼: "他们认为自己只是经历了历史,其实他们书写了历史。大屠杀是我们的记忆,你们的遗产。"
  •     弄错了名字却没有借错书。大屠杀是你们的记忆,我们的遗产。
  •     集中营里的逻辑是无法改变的:一部分人的痛苦会减轻另一部分人的痛苦。
  •     人生最后一刻的思考
  •     the autobiography was written by simone veil, not by simone weil.
  •     尼玛买错书了,此Veil非彼Weil,竟然还津津有味地看了一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