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唱者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532151573
作者:韩松

内容概要

韩松,科幻作家,代表作《宇宙墓碑》、《高铁》、《地铁》、《轨道》、《红色海洋》、《火星照耀美国》等,曾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获南方都市报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年度小说家提名,现在新华社工作。

书籍目录

独唱者
回国
忙完了
闭幕式
倒行的男人
蚊蝇
徐福号
沙漠
风筝
潜艇
湖畔
乡村
南方的花
死神边缘
蚯蚓
十字架上的孔子
最后一响
连妖狐也没有了,太难受了

后记:白天写小说

作者简介

美国《新闻周刊》采访韩松,写道:他白天作为一名记者为新华社工作,晚上写作黑色而寓意深长的小说。
而这却是韩松第一部在白天写出的小说集,十八篇中有半数是首次发表。
“科幻韩松”由此涅槃,或说回归。
这里有坚持深夜独唱的青年,有迷失在庞大机场的女子,有忙完一生却领不到报酬的老人,庸碌一如你我;这里有荒匮的沙漠,有广袤的湖泊,有绵延的城镇,故土忽成异乡;这里有面目可疑的往圣先贤,有海市蜃楼的诸多世界,有悬而未决的科技远景,传承还是新生?
也许正如后记所言:“需要有另一种方式,来做记录。它就像侦探一样,不仅目击案件的现场,而且挖掘记忆的秘密,把那些正在遗忘中的,却噬咬人的心灵及潜意识的,阴阳交界处的,重新回忆并记录下来,形成一幅更精细确致的地图。”
从某种意义上说,韩松处在从鲁迅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先锋作家的人性批判的延长线上。——严锋
韩松有一种极其特别的“幽黯意识”,从中延伸出一个大历史思维的脉络,并以一种外太空的视角观察着当今这个世界的文明。——王德威
在虚构作品中,他则构筑出一个妖气弥漫、荒诞可怖的鬼域——我暂且称之为“鬼魅中国”……对于“鬼魅中国”,韩松并没有一次性给予完整的 呈现,而是通过几十年的零散化写作,给予了碎片式的浮现。——飞氘
韩松小说中常常出现的错位感,其实正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刺耳主题。在那样一种未来,没有人能确信,自己所处的社会及其心智是否完整。——美国《连线》杂志
还有一种真实,弥漫在宇宙中的,让人恐慌的,内心发虚的,惆怅的,见不得人的,却不一定能被记录下来。这个东西有时是情感,有时又不是;有时是理智,有时也不是。或觉得,是介于人鬼之间的。——韩松


 独唱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科幻的程度不算高,但是充满了隐喻,诸多意象让人思考,神以卑下的角色引导着人,却是事实上的精神领袖,而每个人,难道不都是独唱者吗?每个人的面貌和社会身份、家庭生活都是一种伪装,真正代表人自身的,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每个城市人似乎都在极力伪装,以非我出现,而另一个真我,却在卡拉OK演唱机里狂欢,尽情释放自己,就这样周而复始,越陷越深
  •     很少读科幻小说,更是头一次读类似题材的。用作者的话来说,这是本可以不叫小说的小说。初读时有些难以理解。虚幻的场景,模糊的人物,跳跃的情节。但细细读来,好像里面有很多我们身边的人或是某个时候的自己。拧巴,纠结,找不到出口。就像那个深夜的独唱者,那个在机场永远走不出去的女人。。。文章短小但精悍,很有哲理,值得慢慢品读。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也许这里的韩松是一台机器的名字。这就像是往一台电脑里输入了一段以梦游作为逻辑的程序,然后由机器随机生成的超现实感的小说。按照韩自己的说法:夜里有夜里的梦,白天有白天的梦。小说就是梦话而已。
  •     这本书是韩松的蜕变。
  •     科幻作家里的鲁迅,科技时代的蒲松龄。不论黑夜或白天,韩松依然还是韩松。
  •     这才是真实的中国
  •     很难看进,但又觉得很厉害的奇思妙想
  •     算是给了一个平均分,前面有几篇非常惊艳,有不少句子文字触感实在独特,个人觉得后半部分的略微逊色。但总体而言,还是觉得自己读得早了,也许过几年会有更深一层的体会。
  •     讲真的,我对韩松的真实感情更接近尊敬而非喜爱,在生命体验上多有共通之处,但读得越多,越能感到世界观上根本性的分歧。我是一个古典主义的审美者,无法在“虚无”中寻找到意义(“虚无”对我而言就是终结了)。而相对于韩松经常书写的”自我认同的迷失“”不确定性“”一切坚固的事物都烟消云散了“等现代性体验,我更关心如何克服生活的一个又一个障碍——或者说,这些主题也是要克服(而非”体验“)的一部分。比起获得对现实的全新领悟,我更期待看到对生活困境的走出。应该说,韩松确实拥有我从不曾有过的力量,也让我看到了现实和那“另一个世界”间巨大的、难以逾越的鸿沟 ,但对于这样的力量和世界,我虽感到遗憾但似乎并不羡慕(摊手)。这次韩松把叙述更多地压制在现实层面,摄像头紧贴着人物而很少突然飞升到太空,反倒能获得不少认同。
  •     韩松的小说,偶尔看一篇会觉得非常有意思,但连续几篇看下来就会觉得特别腻。
  •     韩松真的是讨人喜欢!
  •     好几篇都看不懂啊
  •     怎么讲,韩松的作品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好比天上地下。有时候我看他的某个短篇,和另一个短篇根本就不像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甚至在一部长篇里的不同章节也能这样。分裂如此,分裂如此。
  •     静安书友会讲座购得一本。许多个现世预言,没啥科学成分,但绝对是思想实验。韩老师的书经常写极端的迷失的人,能让迷失的我猛地醒过来一下。韩老师的人是海洋一样包容的,对会上青年冒失稚气提问也是一直耐心温暖的。
  •     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书,开头几篇短篇莫名让我想起卡佛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大概都同样的给人光怪陆离,不明觉厉的感觉吧。不得不说作者的脑洞的确很大,大夏天的看的我都绝望了,对书里描写的那个社会绝望了,害怕有一天我存在的这个社会里的我会不会变成书里的那个他或她,获得不清不楚。
  •     这跟科幻沾不上关系,明明就是市井之间都市怪谈,披上一层明讽暗刺的外衣还那么纤薄。★★☆
  •     很有感觉的一本书。从现实中行走,走着走着不知道怎么落入荒诞的异世界的感觉。或许这世界本就是这样,那些人们,你走一条路错过他们,而文字走另一条路遇到他们,无论错过的还是遇到的,却都是镜子中的我们自己。
  •     曾惊为天人,现不过任性
  •     最后一响,印象深刻啊。
  •     真是黑出翔....
  •     王德威评韩松:被人比作卡夫卡,但也让人联想到鲁迅(他的小说中也有吃人的情节),他的噩梦一般诡异的文学想象,扑朔迷离的叙述,符号层叠的语言风格,又都让人想到八十年代的先锋小说。令人不安地联想到当代中国的隐秘现实,又发散出一种危险的信号。 哈我觉得韩松脑洞好大:)
  •     荒诞古怪的构想和迷茫的人,作者的思想盖过故事。所有短篇有同一主题,又隐含对社会诸多现象的反思。但它怪到令我有些反感,各种事物诡异的拼接。
  •     异类的创作,异样的触感,异常的NB
  •     超爱韩松啊
  •     梦境一样的写实,总会吓得一身冷汗;还有很多中国现实的“硬隐喻”,读的心塞;却只能在反思自身上疏通解淤,然后发现行尸走肉的…
  •     看着头痛,夸张极端,却无比真实。为什么现实主义的书能读起来像科幻,恐怕就是因为现实本身比科幻更加科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