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俘营回忆录:1680天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550277427
作者:[法] 雅克·塔蒂
页数:188页

内容概要

塔蒂,全名雅克·塔蒂(JacquesTardi),出生于1946年8月30日,法国著名漫画家、插图画家,也创作过电影剧本和小说。他继承并发扬了“明线”漫画传统,作品深刻、幽默、真实,备受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的喜爱。塔蒂几乎将全世界所有的漫画类重要奖项都收入囊中,其中包括(多次荣获)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和艾斯纳漫画节大奖。
译者:申华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语系教师,有《法国往事01:约瑟夫的帝国》《法国往事02:乌鸦在盘旋》《时尚素描大全》《光辉岁月》等译著。

作者简介

“该死的战争”、“可笑的战争”
父辈的回忆、苦中作乐的黑色幽默
...................
※编辑推荐※
☆ 尤擅掌控战争题材的当代漫画大师塔蒂首次触碰“二战”,动员全家人鼓起勇气直面惨痛的家族历史。
☆ 书中塔蒂父亲的回忆与他岳父的回忆互相印证,同时,这也是160万法国战俘故事 的缩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纳粹的面目和历史的本相。
☆ 故事哀而不伤,父子的对话中处处机锋,最残酷的现实往往用“笑中带泪”的黑色幽默方式表现出来。
☆ 画风独特,画功无与伦比!
...................
※内容简介※
作者化身为一个小男孩,跟随父亲勒内·塔蒂重新经历了一段家国历史和个人遭遇:从公务人员到机械师军人,从“最伟大的法兰西”一团混乱的部队到“伟大第三帝国”的Stalag ⅡB战俘营,父亲从天堂走进连地狱都不如的境地,彻底地经历了“该死的战争”的洗礼。
作者的妻子为书作序,儿子搜集资料,女儿负责上色。本书是塔蒂的家族历史,是160万战俘故事的缩影,也是一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独特记录。
...................
※拒奖记录※
塔蒂“态度无比坚定地”拒绝了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战俘营回忆录:1680天》出版后,2013年1月1日法国政府宣布授予作者塔蒂荣誉军团骑士勋章(Chevalier de la Légion d’Honneur),而塔蒂则宣布拒绝接受这一荣誉。“我是个自由人,拒绝做任何政权的人质,”塔蒂说,“我狂烈地热爱我的思想和创作自由,因此不愿意从法国当局以及其他任何政权手中接受任何东西。”
...................
※媒体推荐※
这部书中描绘的痛苦、无望的日常生活琐碎令人心惊胆战。画面灰沉沉的,几乎没有色彩,因为他们是战俘。
——CapBD
塔蒂仿佛塞利纳(对社会,对人类愚蠢、战争的憎恶在每一页中吱吱作响)、普里莫·莱维(塔蒂父亲的证词如同普里莫受难记的回响)与斯皮格尔曼(理解父亲的经历以便与之和解……或终究不和解)三位一体。
《战俘营回忆录》尽可能公正地用文字和图画讲述可怕的历史,以此对抗遗忘和对过去的不断改写,是一部必不可少的雄心之作。
——BDgest’
从细微的日常生活到宏大的政治思考,塔蒂用独特的视角处理了这一题材。从画面到叙述都一如既往地出色:穿着短裤的小男孩重述并参与父亲的过往;作品阴暗、沉重,但同时又充满温情和爱。
——PlanetBD


 战俘营回忆录:1680天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提起二战,不禁让人想起战争的残酷,犹太人的屠杀,战俘的艰苦。《战俘营回忆录1680天》用黑白色调的漫画向世人传达着战争中战俘营的悲惨生活。作者雅克·塔蒂,法国著名漫画家、插图家,曾多次得获漫画类大奖,代表作《阿黛拉的非凡冒险》。本书属于漫画类,主要记录着二战期间战俘的生活。作者成为一名旁观的隐形者跟随父亲走进了战争,随后又进入了监狱,在四年黑暗的监狱中,亲眼目睹了战俘不当人的对待,能活下来的军人也无法忘记这段伤痛。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参加二战战役,因为各种原因战争失败被德国所抓,成为战俘;二是回忆在波美拉尼IIB战争囚犯集中营的点点滴滴。从写作风格上,人物形象具体,亲人离别、战斗、尸体遍地等悲惨场面一一被实在地刻画出来,再配上文字,让人了解地更加清晰。全文采用黑白色,正与战争的残酷氛围相呼应,文中父亲与“儿子”的相互问答也是一大亮点,通过他们的对话,诉说着父亲内心的痛苦,不想战争,可是无奈,而孩子的怀疑、询问,又把推进着战争的进程、结果。勒内和让家族的两辈人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25年不足以至于幸存者的伤痛,抹不去千万人丧生的悲剧。主人公勒内不得不参加二战,他向儿子表达着内心的厌烦,但是他依然成为一名军人,与德国军抗争。在战争的初期,德国军队不可战争,书中叙述了法国与德国军队的区别。“齐格菲防线”,德国全天不断强化,速度越来越快;而法军的“马其诺防线”却拖沓落后。只是短短的两句话,配上仅有的坦克、沉又慢的火车,让人不禁明白法国为何失败,人心的散漫,对战争的忽视,以及战争设备的老化,结局早已暗示。战败的勒内成为所有战俘中的一员,面临他的是比战争更黑暗的监狱生活。波美拉尼战俘营,饥饿成为主题。每天都要点名,每天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而且营内臭气熏天,连厕所也在同一地方。这样的形式让我联想到了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对待美国的战俘,很相同。战胜者不把战俘当人看,营内一个人接着一个人,甚至站着睡觉,饥饿困扰着他们,疾病每天都在发生,可是没有人理会。他们的生活惨不忍睹,饥饿难耐的状况也使他们没有反抗能力,只能乖乖地等待。活下来的人们是幸运的,但是他们也留下了一辈子抹不去的伤痕。勒内的经历是千万战俘的缩影,为我们展示着战争的残暴。《战俘营回忆录1680天》用漫画的方式还原了战俘生活的真相,因为是漫画,非常易懂,小孩和大人可以同看。也许这正是作者的目的所在,通过一幅幅画,让更多的人了解二战,了解战争的残酷,提醒人与人的公平对待。
  •     在我眼里,“后浪”似乎只做两种图书:一种是电影类,一种是欧洲漫画类。好在,这两者都深得我心。尤其后者,这种有别于传统日漫、美漫的欧洲漫画,以人文色彩浓郁的叙事方式,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风,成为漫画书当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其中,雅克塔蒂(Jacques Tardi)无疑是一位杰出的欧洲漫画大师。这位与著名电影导演Jacques Tati有着相同中文翻译的法国人,因为同样做过电影编剧,甚至一度让我产生了混淆。他的经典漫画作品《阿黛拉的非凡冒险》,也曾被吕克贝松搬上荧屏。这次塔蒂给我们带来了一部二战题材的优秀作品:《战俘营回忆录:1680天》。塔蒂是法国人,而这部作品中的男主角勒内,正是他的父亲,一名法军装甲兵中士。晚年的时候,勒内把自己从参军到二战爆发到被俘的经历,全部写在了记事本中,这成为塔蒂在创作这部回忆录的灵感来源。而他也别出心裁的在以勒内视角将人生“倒带”重来的那一刻,让年幼的自己也“跃然纸上”。用一种虚拟的父子对话口吻,来叙述这场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以及战俘营背后那些恐怖又令人不堪回首的经历。这实在是一出让人拍案叫绝的叙事手法。而捧着漫画的读者们,仿佛也在不知不觉中化身为年幼的作者,跟随他父亲的命运一起颠沛流离着。父子之间的对白则是全书中的一大亮点:一些有趣亦或滑稽不堪的问题,借由儿子的嘴巴脱口而出,受教育的却是我们这群同样没有经历过任何残酷战争洗礼的菜鸟们。全书在回忆的浪潮之中,以线性方式铺展开来。前1/3部分着重描述了“战争”的经历。在大多数影视、文学类作品中,以二战法军为视角的作品并不多见。难得有一部2006年的战争片佳作《光荣岁月》,却尴尬的是以阿尔及利亚籍“法军”为主线的电影。片中那些阿尔及利亚士兵,也无刻无刻不忘揶揄一把那些被希特勒打得如丧家之犬般的“白人士兵”。在这本《战俘营回忆录》漫画中,塔蒂也引用了父亲大量犀利又刻薄的语句,来吐槽“天下第一的法军”种种。从雷诺FT-17轻坦克的学习驾驶开始,到最后在哈奇开斯H39战车上与德国人战斗到最后一刻。装甲兵勒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法国人也并非全然是一群彻头彻尾的“战五渣”。这位中士拒绝称自己的“座驾”为坦克,而是一直坚持冠以“战车”的称谓,法国人的格调从未因为战争的残酷便予以丢失。直到被俘后被丢入波美拉尼亚的IIB战俘营,他仍然嘲笑着那群没事就去“双叟咖啡馆”里泡妞的士兵,以及对勃鲁盖尔的名作欣赏有加。这种“格调”的更深层次,是一种法国人与生俱来的“自尊心”。而俘虏他们的那群德国人,同样是一个自尊心爆棚的民族。从普法战争的法军大溃败,到一战凡尔登的绞肉机,直至凡尔赛和约将“阿尔萨斯和洛林之殇”,转变为德国人在二战中的疯狂复仇……两个自尊心强大的国家,有时就像小孩子为一块糖果打架那样不可理喻。在IIB战俘营中,这种“暗战”仍在不可遏制的继续,德国人用胶棒和枪托维持“秩序”,法国人用傲慢和消极不断“抗争”。而事实上,枪托只能赋予一个法国人肉体上的伤痛,可真正让勒内这样“自尊心”受到羞辱的,却是当着一群别国战俘的面,向冉冉升起的法兰西三色旗(当时已属与纳粹合作的维希政府)致敬,或者在收割土豆时被一群斗志昂扬的德国人超过……全书用了大量篇幅,细腻的描绘了战俘营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琐事,有痛苦有绝望也有些许搞笑和一点点希望的存在。既然是战俘营,这其中那些暗无天日的罪恶亦是无法遁去。勒内的好基友夏多奈,在一次例行的查房中,被一名德国哨兵无情地射杀,而这名士兵却逃脱了军事法庭的制裁。至于被罚“滚线球”(一种让战俘不断起身、倒地、匍匐前行的体罚,一般长达数小时),则对于战俘们来说也是司空见惯。到了1944年诺曼底登陆后,战俘们也明白德国人时日无多,此时他们一方面更加斗志昂扬,一方面所遭受的“关照”却更是变本加厉。另外作者也承认,与德国人眼中的“列等人”俄罗斯人、波兰人和南斯拉夫人相比,法军战俘的待遇已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而收音机,永远是战俘们坚强不屈,追寻自由意志的一种体现。大岛渚电影《战场上的快乐圣诞》中,在巴达维亚的那座战俘营里,一名英军士兵便因窝藏收音机而被日本人处死。而在IIB强大的“黑市”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是这群聪明的战俘搞不定的。有了收音机,法国人可以在BBC的广播里时刻了解到战争进程,再也不用被纳粹那套“战无不胜”的谎言洗脑。BBC新闻也成为全书中一个个起过度的时间线索:美国参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失败,西西里岛登陆,诺曼底,华沙起义等一个个重要历史事件,都被这群战俘“一切尽在掌握”。枪炮从来不会让一个自尊心强大的民族卑躬屈膝,仇恨也是。在本书结尾,那个下着鹅毛大雪的寒夜中,在波美拉尼亚被关了1680天的勒内,此时却充满了对全世界的愤怒,他恨法国,甚至有杀人的欲望。这让人想起了1940年5月22日那天,勒内和机械师所在的哈奇开斯H39坦克,正行驶在桑布尔河和瓦兹河之间的一条运河边。他们突然发现了低矮的沟渠中有动静。于是顾不得多想,开足马力……那是德军一座小型的37毫米反坦克炮阵地,履带下全是德国人的鲜血,而身后已是烂泥一般的血肉模糊……战争是荒谬的。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是勒内无法释怀的,那既不是波美拉尼亚的枪托和滚线球,也不是法兰西陆军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的大溃败,而是自己亲手碾死了几名德军士兵。这也是他,在临死前反复呢喃、无法忘却的一种恐惧。我们别无他法,只愿这种恐惧,永远不会再降临到热爱和平的人类头上。
  •     关于世界二战的各类题材众多,表现形式多样,比如电影、音乐、书籍、美术品等,这些作品所演绎的悲苦岁月与战火纷飞的场景,常常牵动着现代人和平的心。尽管那惊心动魄的时代已经逝去了七十余年,但现在阅读相关作品,却也迫使人不由思考许多深刻的问题。前些日子读过一本《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作者是一位犹太法医,被纳粹德国囚禁在人间地狱——奥斯维辛集中营,他被迫做了许多有违人道的恶行。全书藉由作者的亲身经历,描述了法西斯主义对犹太同胞惨无人道的迫害与屠杀。阅读的过程不禁令人毛骨悚然,那些凄惨的场景一幕幕涌入脑海。近来又读了一本记录二战时期纳粹恶行的漫画书——【法】塔蒂《战俘营回忆录1680天》,作者雅克·塔蒂是法国著名的漫画家,他的父亲勒内·塔蒂曾是一名法国军人。世界二战爆发后,德国于1940年中入侵法国,不久法国战败投降。塔蒂的父亲被俘,被德军送往波美拉尼亚东部的IIB战俘营。这本漫画书主要通过塔蒂父亲、岳父(军人,二战中同样被俘)对法国在二战中战败后的自身遭遇的回忆,与塔蒂一家人的通力合作,完成的一部具有现实主义意义的作品。作者雅克·塔蒂的漫画幽默、深刻,这些特质在《战俘营回忆录1680天》这本漫画书中也得以发挥地淋漓尽致。跟随塔蒂大气、描摹真切的场景,把人带进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全世界硝烟弥漫的时代,法国在1940年6月战败后,160万战俘被德军押送到环境恶劣的战俘营。勒内·塔蒂在战俘营度过了艰难的四年零八个月,整个被囚历程充满着饥饿、酷刑、死亡与繁重的劳动,这仅仅是战俘营的惨景。另一面,法西斯主义违反天道与人性,铁蹄踏遍欧洲大陆,在荒谬至极的优等民族论调的煽动与宣传中对犹太人进行疯狂的驱逐、搜捕及大规模计划性的屠杀。如同在《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中的一个找不到明确答案的问题——犹太人面对纳粹德国的疯狂屠杀,为何表现了一致性的顺从态度?——在塔蒂这本幽默的漫画作品中,我同样疑惑法国在拥有优良军备的情况下,何以兵败如山倒,短短几周就战败投降呢?难道法国也惧怕纳粹德国的闪电淫威吗?勒内在书中说:“我恨法国、恨法国政府、恨法国军队中的上层领导。”法国战败后,在1940年6月22日与德国签订停战协议。法国一战英雄贝当获选成为法国首脑,在保国派的拥护中成立维希政府,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德国瓜分其领土、蹂躏其国家。但其同时又成了纳粹主义的帮凶,协助敌人搜捕、杀害犹太人。反人道、反和平的任何疯狂火苗,最终都会被掐灭。即使再优良的武器、军队,也无法胜过人们对和平、公正与幸福的向往之心。德国在1941年之前横扫欧洲大陆后,野心进一步膨胀,其魔爪毫无顾忌地伸向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一直以来,俄罗斯民族都以彪悍、雄厚、顽强的民族个性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巨蟒吞象,生死相搏,德国在空前巨大野心的蒙蔽中,将战线拉长,广布亚欧大陆。历史给了世界人民光明,这光明是同盟国浴血奋战得来的。纳粹德国与苏联的战况令他们始料未及,苏联人民顽强的抵抗给德军以致命的打击,苏德之战也是二战最关键的转折战争。二战中,同盟国协作奋战,为取得世界和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3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世界二战宣告结束。功过难以评说,唯有事实使人敬畏。当然,历史永远都不可遗忘,它为新的时代敲响着历史的警钟。世界二战不仅呈现了一个纷乱、惨绝的时代,也是一个时代厚重、沉痛的横断面,它上面洒满血泪、深刻金言。雅克·塔蒂这本幽默、真切、深沉的漫画回忆录,以一个法国战俘的亲身见闻,为我们呈现了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部分罪行。所以这本漫画不但属于二战历史的一部分,也属于世界史的一部分。1936.1.1欧洲全图1942.11.18德国侵占领土图1945年5月8日24时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深得我心,另外哈奇开斯坦克太可爱!
  •     装了机关枪的母战车、装了炮筒的公战车;火车里的屎洞;点名恶作剧……细节超丰富
  •     入戰俘營後任然可以逃跑,他們卻寧可接受三流德國兵的管理。
  •     印象很深的是战俘里有人为了装病每日用抹布擦膝盖求风湿,还有人燃起斗志跟德国农民比拼收土豆效率。。。塔蒂爹羞与为伍各种看不上。。。ORZ
  •     用漫画来记录历史
  •     很意外,第一次看文字这么多的漫画,更像是一本小说,细节特别丰富,翻译也不错,看过塔蒂的其他原版漫画,语言其实不太好懂,俚语超级多。期待这本书的第二卷快快出版。
  •     作者安排童年的自己,回到父亲年轻时候在战场、在战俘营的时光,这会让我释然,很多人说我不像军人的儿子,不像在军营长大的孩子。但有时候就是这样的,这种感情极难去和别人描述吧。
  •     文字部分比较好,绘画缺看点
  •     文字意外多,比起一般以画主导的漫画,这更像是以文字主导的漫画,文字使用手写体,很亲切,仿佛讲故事的老兵就坐在对面与你对话。在黑白线条上大量使用灰色打底,前几页的天空涂红给人压抑之感,画面元素突出泥泞、水渍和荒凉,战俘营混乱、绝望的状态一目了然。叙述上,作者刻意避免沉重语气,相反,很多时候角色的对话给人一种苦中作乐甚至恶作剧的腔调。这和传统渲染的集中营的氛围有些不同。然而,这样轻松的笔墨与现实的沉重恰恰形成鲜明对比,狠狠嘲讽纳粹自以为是的严肃,嘲笑维希政权的丑恶嘴脸。最后,因为是根据真实人物的经历改编,结尾自然会缺乏一点人们期待的那种惊天逆转。比如主角一直提到逃离战俘营,最终却因为挚友的死亡而作罢。这种真实带来比夸张的展开大得多的震撼。看结尾,似乎还会有后续的故事,密切关注。
  •     雅克·塔蒂 不愧为大漫画家,这本书风格轻松、幽默,却又不失真实、深刻、沉痛与历史感。
  •     图像历史纪实性小说?《茫茫黑夜漫游》既视感。五六万字吧,看完后脑子里有各种画面,各种声音,各种味道……
  •     “我战斗过,我服从了命令!……然后呢,我再也没有收到过命令和供给!直到德国人一拥而上从我把弹药打光的坦克拖出来都没有!他妈的跟我开什么玩笑!去他妈的战车,我不玩了!”
  •     平平淡淡的回忆录,更多时候像是牢骚不断的老头子随口说出来的片段记忆,即使背景那么沉重也完全没有啥感觉来着,三星半。
  •     漫画的形式。很有意思,灰暗可怕的战俘营生活 通过漫画 借由“我”和父亲的交流 有些幽默诙谐。豆瓣读的人怎如此少?必须推荐呢。
  •     “我不记得我们曾唱起马赛曲”,一句简单的话语道不尽的人生苦楚
  •     写的很清静,感觉没有很大触动。但是确实和平来之不易
  •     超级话唠
  •     通过儿子与父亲对话的形式来回忆二战是战俘营中的故事,比较有特色的表现方式,灰色压抑的画风,很值得一看。
  •     虽然是一本漫画书,但是文字量还是很大。讲述战争中发生的被人遗忘或者忽略的细节。也是“笑中带泪”,最重要的是画风。大篇幅的画稿特别多!
  •     好
  •     不一样的二战回忆录
  •     还是值得一读的!很多细节确实比较不太能在其他二战相关文学影片里见到。
  •     尤擅掌控战争题材的当代漫画大师塔蒂首次触碰“二战”, 动员全家人鼓起勇气直面惨痛的家族历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