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挺经智慧

出版日期:2014-8-7
ISBN:9787534848563
作者:陈少禹
页数:411页

内容概要

作者 陈少禹,生于1966年,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人。
1989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任南阳市卫生局副局长。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对《易经》和曾国藩著作潜心学习研究二十余年,对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归纳出曾国藩挺经十八法。
同时,将曾国藩思想与《易经》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追根溯源,以期从深层次揭示曾国藩思想的学术渊源,开辟了曾国藩思想研究的新途径。

书籍目录

目  录
导读:曾国藩与《挺经》
曾国藩与《易经》
第一经、担当经:做人第一美德
经名起缘:“京货郎与湘菜担”
曾氏宝典
《易经》溯源
读后随想:“勇于担当——做人第一美德”
事典
曾国藩墨絰(díe)出山,太平军功败垂成
曾纪泽挺身而出,伊犁城失而复得
彭玉麟老将出马,冯子材抗法大捷
刘铭传指挥若定,法国佬败退台湾
李元度痛失徽州,曾国藩严参爱将
小悦悦惨遭车祸,十八人视若无睹
习近平就职谈责任,中国人圆梦振雄心
希拉里勇于担当,奥巴马投桃报李
第二经、识见经:成事第一秘诀
经名起缘:“《讨粤匪檄》埋下的祸根”
曾氏宝典
《易经》溯源
读后随想:“远见卓识——成事第一秘诀”
事典
捐前嫌涤生拜季高,重修好“今亮”书楹联
桓公不计射带仇,管仲相齐成霸业
楚庄王绝缨宴臣,轻浮人舍身救主
昭君自有千秋在,汉匈和亲识见高
“三分天下”远见卓识,“北伐中原”纸上谈兵
康熙帝胆识超群,满族人坐稳江山
毛泽东请教“中子”事,钱三强尴尬不知情
如来佛心胸似海,《金刚经》普度众生
第三经、诚字经:人生第一基石
经名起缘:“李鸿章撒谎睡懒觉”
曾氏宝典
《易经》溯源
读后随想:“诚信——立人之本、社会之基”
事典
彭玉麟一诺千金,曾国藩三顾茅庐
涤生以诚相待,容闳守信于人
大风不期而至,文侯守信赴约
湣王喜听独奏,南郭逃之夭夭
毒奶害人数万,三鹿臭名昭著
郭美美炫富出丑,红十字会失信于民
唐骏深陷“学历门”,“成功大师”缺诚信
孙水林车祸身亡,孙东林代兄付薪
第四经、勤字经:自古庸人败于惰
经名起缘:“可将你母亲的纺车一并砸了吧”
曾氏宝典
《易经》溯源
读后随想:
“勤俭——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事典
两江总督喝酒零沽,纪芬姊妹一条绸裤
子罕还玉,各持珍宝
朱元璋不忘流浪史,大明朝开国气象新
李自成享乐贪美色,吴三桂冲冠为红颜
雍正皇帝夙夜在公,康乾盛世无名英雄
天王不思进取,天国昙花一现
毛泽东自喻“进京赶考”,西柏坡永存“两个务必”
习近平勤俭做表率,贵州省“苦节不可贞”
第五经、谦字经:自古才人败于骄
经名起缘:“美女高官不动心,一心只想见中堂”
曾氏宝典
《易经》溯源
读后随想: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恒的人生课题”
事典
肃顺传话示恩宠,涤生痛烧感谢信
霍光子孙恃功而骄,三朝元老终遭灭门
武帝助纣为虐,石崇斗富砸宝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杨修炫能话“鸡肋”,曹操乘势下杀手
康熙瞒天过海,鳌拜束手就擒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第六经、悔字经:“笑着去”的人生法宝
经名起缘:“都是寄钱惹的祸”
曾氏宝典
《易经》溯源
读后随想:“反省——善始善终的人生法宝”
事典
曾国藩酒后失德,曾麟书拂袖返乡
守父丧重读《道德经》,深反省终获大彻悟
邹忌徐公比美,威王悬奖求过
魏征犯言直谏,太宗引为一镜
褚时健失足入囹圄,哀牢山反思种“褚橙”
奥斯丁解剖灵魂,基督教奉为圣人
卢梭勇于忏悔,奠定思想丰碑
第七经、明字经:借我一双慧眼
经名起缘:“王戎识苦梨”
曾氏宝典
《易经》溯源
读后随想:“明理——先晓事,后做事”
事典
陈玉成围魏救赵,曾国藩按兵不动
左宗棠翻版空城计,李荣发错失景德镇
穆公千里袭郑,蹇叔东门哭师
晁错不明而断,袁盎借刀杀人
崇祯帝偏信则暗,袁崇焕含冤而亡
杨度几经沧海,终于洞明世事
第八经、强字经:自胜处求强
经名起缘:“兄弟种树,收获不同”
曾氏宝典
《易经》溯源
唐浩明解读曾国藩:“明强——强者的最高境界”
事典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丁守存公报私仇,曾国荃状告官文
杨秀清“逼封万岁”,太平军自相残杀
孙膑减灶增兵,庞涓命丧马陵
相如为国忍辱,廉颇负荆请罪
第九经、小字经:细节决定成败
经名起缘:“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曾氏宝典
《易经》溯源
读后随想:“细节决定成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事典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小、细、实作风伴终生
赵括纸上谈兵,白起坑杀降卒
周勃不知钱谷,康熙亲莅细务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德国人工作注重细节,“地铁二号线”后来居下
理发师擅剪“长寿毛”,老先生一怒上法庭
少了一只马掌,亡了一个国家
第十经、简字经:简单就是力量
经名起缘:“一封奇特的求援信”
曾氏宝典
《易经》溯源
读后随想:“简单就是力量——化繁为简,执简驭繁”
事典
“屡战屡败”狼狈不堪,“屡败屡战”千古美谈
曹植口吐莲花,曹丕涕泪滂沱
毛泽东痛斥党八股,邓小平南巡吐妙语
千封信解答疑难题,小男孩一语破天机
林肯十句演讲名垂千古,议员长篇大论过眼云烟
传教名士苦口搞募捐,马克吐温偷走两元钱
“隧道标识”有玄机,“一页备忘”大智慧
第十一经、恒字经:成功的神奇之钥
经名起缘:“愚公移山”
曾氏宝典
《易经》溯源
读后随想:“成功的神奇之钥——恒心、专心和信心”
事典
戒水烟以励意志,写日记以励恒心
奕秋授徒,心无旁骛
书圣练字,墨香可餐
毛泽东手不释卷,读书人千古楷模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博物馆”留下深足迹
居里夫人读书专心致志,牛顿做实验废寝忘食
第十二经、忍字经:成功背后的磨难学
经名起缘:“曾国藩痛烧弹劾奏章”
曾氏宝典
《易经》溯源
读后随想:“坚忍——成功背后的磨难学”
事典
曾国藩四涉险境,中兴臣百忍成金
孔夫子周游列国,屡遭难矢志不移
勾践卧薪尝胆,夫差国破身亡
韩信甘受胯辱,堪为天下大勇
刘秀忍到极致,开辟东汉王朝
邓小平三落三起,“设计师”百炼成钢
东欧剧变“怎么办”,韬光养晦“不当头”
卢梭亡命天涯,《忏悔录》名垂千古
第十三经、赏罚经:领导的“二柄”
经名起缘:“湘军初战江西,曾氏赏刀斩将”
曾氏宝典
《易经》溯源
读后随想(之一):“批评是一把双刃剑”
读后随想(之二):“法治的呼唤”
经义探秘:易中天妙语解析法家之“二柄”
事典
曾国藩恩威并用,陈国瑞俯首就范
齐威王严明赏罚,查实情封官烹官
褒姒一笑值千金,幽王烽火戏诸侯
吴王试验“兵法”效,孙武演阵斩美姬
毛泽东创新《爱民歌》,蒋介石演绎“中正剑”
毛泽东依法惩治腐败,刘青山张子善命丧黄泉
第十四经、人才经:万事根本在用人
经名起缘:“笨小孩与聪明贼”
曾氏宝典
《易经》溯源
读后随想:
“曾国藩的人才经: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事典
合众人之私,成天下之公
千金买马骨,贤士八方来
刘邦知人善任,开启大汉王朝
光武帝不杀功臣,毛泽东评价“三最”
曹操唯才是举,英杰百川归海
太宗善用人才,开辟大唐盛世
毛泽东讲“五湖四海”,蒋介石搞“黄埔浙江”
第十五经、革新经:社会发展的源泉
经名起缘:“中国第一座兵工厂”
曾氏宝典
《易经》溯源
读后随想:“发动机与刹车的启示”
事典
曾国藩首倡洋务运动,中国人从此徐图自强
商鞅徙木立信,秦国从此崛起
王安石变法失败,大宋朝日薄西山
张居正改革人亡政息,明王朝中兴昙花一现
雍正帝勇于改革,清王朝盛世再传
戊戌变法遭扼杀,君主立宪黄粱梦
袁世凯复辟,共和风雨飘摇;孙中山早逝,民主且行且远
华盛顿拒做国王,“五月花”美梦成真
第十六经、刚柔经:做人大智慧
经名起缘:“舌头与牙”
曾氏宝典
《易经》溯源
读后随想:“做人大智慧——刚柔相济”
事典
涤生昔年刚正不阿,京师权贵畏恨交加
津门教案处置过柔,平生英名一落千丈
曾纪泽话津门得失,西太后赞公忠体国
野田宣布购岛气焰嚣张,中方刚柔相济后发制人
李肇星单刀赴会,克林顿书写检讨
邓小平收香港寸步不让,铁娘子赴北京失足跌跤
第十七经、权变经:办事大法则
经名起缘:“按兵请旨”解难题
曾氏宝典
《易经》溯源
读后随想:“办事大法则——持经达变”
易中天谈权变
事典
干爹千里求情,干儿赠扇解忧
筹饷难坏曾国藩,奏请贪官入乡贤
胡林翼深通权变,督抚和建功立业
孔夫子持经达变,违盟誓重返卫国
孙权建国称帝,孔明力主“互认”
刘伯承赤诚相见,小叶丹彝海结盟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六祖慧能持经达变,禅宗佛法风靡神州
第十八经、盈虚经:人生大境界
经名起缘:“鼎之轻重,未可问焉”
曾氏宝典
《易经》溯源
唐浩明解读曾国藩:“人生大境界——花未全开月未圆”
读后随想:无妄卦的启示
事典
范蠡功成身退得善终
文仲贪功恋栈遭横祸
张良急流勇退明哲保身
韩信功高震主身首异处
王立军丧心病狂天怒人怨
谷俊山贪得无厌丧身败家
附录:《易经》的基本常识和术语

作者简介

作者陈少禹潜心学习研究《易经》和曾国藩著作20余年,对曾国藩著作中关于“守身用世”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提炼出曾国藩的“挺经十八法”,提纲挈领,执简驭繁,既有思想性,又有趣味性。
每一经均由“经名起缘、曾氏宝典、易经溯源、读后随想、事典”五个部分组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文笔洗练。将曾国藩思想与《易经》结合起来,追根溯源,从更深层次揭示出曾国藩思想的学术渊源,开辟了曾国藩思想研究的新途径。
本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二月河为该书写序,该书在贵阳举办的第24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深受好评。


 曾国藩挺经智慧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古往今来,在军政舞台上活跃着的人物,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强者性格,而且这些强悍者又大多是强到底硬到头的角色。但同样身为军政首领,曾国藩却既具强悍气势,又藏求阙心态。在这个舞台上,如曾氏者并不多见。求阙心态同样是曾氏性情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曾氏,决不能忽视这一点。早在道光二十四年三月,他在给诸弟的信中就讲到了求阙(阙者,空缺、亏损也):“兄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乎?今吾家椿萱重庆,兄弟无故,京师无比美者,亦可谓至万全者矣。故兄但求缺陷,名所居曰求缺斋。盖求缺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第二年,他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求阙斋记》,说明为什么要将居室命名曰求阙斋:“国藩读《易》,至《临》而喟然叹曰:天地之气,阳至矣,则退而生阴;阴至矣,则进而生阳。一损一益者,自然之理也。”“物生而有嗜欲,好盈而忘阙……若国藩者,无为无猷,而多罹于咎,而或赐之福,所谓不称其服者欤?于是名其所居曰求阙斋。凡外至之荣、耳目百体之嗜,皆使留其缺陷。”从这两段话看来,曾氏的求阙观念源于《易经》。从《易经》的《丰卦》所说的“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这些话中,他明白了盈虚消息的道理。所谓盈虚消息,就是说天地之间的充实与空虚,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或生长或消落的。从《易经》的《临卦》中,他明白了宇宙间阳至生阴、阴至生阳的道理。 《易经》这部儒家经典揭示了宇宙自然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即万事万物随时都处在变化之中。这种变化的特点是盈、虚、消、息互相转化,没有久盈久息,也不会久虚久亏;盈到一定时候就会变为虚,息到一定时候也会变为消,反之亦然。《易经》将宇宙自然这两种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现象以阳和阴两个符号来代表,于是可以简化而以阳至生阴、阴至生阳来概括。这就是《易经·系辞》所说的“一阴一阳谓之道”。这种变化的另一特点是:盈满是短暂的,一旦到了这种时刻,便会立即向亏缺方向转化。反之,亏缺却是长期的;而盈满又是少见的,亏缺则是普遍存在的,如天有孤虚、地缺东南等等。这一特点,彰显的才是宇宙自然的真相。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归根结底得效法自然,如此才能生存得好。既然亏缺是自然的常态,那么,有缺陷也便是人的常态。真正得道之君子,要安于有缺陷的生存状态。北宋大书法家蔡襄有一首诗《十三日吉祥院探花》,道是:“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曾氏同治二年正月给其九弟信中说:“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花未全开月未圆”是一种状态。“花好月圆”也是一种状态。前者有所欠缺,但是常态;后者看似圆满,却很短暂。前者处在一种上升态势,接着来的将会更好;后者却因处极点,接踵而至的将是凋谢的恐惧与亏虚的沮丧。故而,曾氏认为前者好。咸丰七年后,曾氏的思想行为更加倾向于道家学说。道家学说的核心是以自然为法,故而曾氏求阙心态也便更加浓烈。不但不作盈满之想,他甚至还提出“天道恶盈”的观点。恶者,厌恶、憎恨也,比之于“不求”又更进一步了。他为此特别看重管子所说的“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这些话。他对这两句话加以阐述:“余谓天之概无形,乃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曾氏关于求阙、花未全开月未圆、天道恶盈这些说法,都表明他从中年开始到晚年时期更强烈的不追求圆满、经常保持某些欠缺的心态。我个人认为,这种心态是一种好的心态。其好处在于:——不追求完美。常人都追求齐全,追求完美。“求阙”的心态则不主张这样,倒是希望常常有点不足,有点遗憾。到底是完美好呢?还是有点缺憾好呢?这中间没有孰是孰非的问题,而是取决于一种处世态度。比来比去,可能还是以存阙为好。因为“完美”很难达到。“完美”是没有固定标准的。为着一个虚幻的目标去拼死拼活地追求,人很累,而意义却不大。正因为此,“断臂维纳斯”才格外受到人们的欣赏,“月儿船”比“满轮月”更令人想象无穷。——注意自律。既然有欠缺是正常的,过于盈满则有可能带来灾难,那么,正处于盈满状态的人们,则需要时时保持警觉意识,要有不待“天概”先设法“自概”的想法。自概即自律。曾氏的自律手段是清、慎、勤、廉、谦、劳,即谦虚、谨慎、清廉、勤劳。除这几点外,手握重权、誉满天下的曾氏,还常常向朝廷表示要分权让赏,即辞掉一部分职位,推让一些奖赏。其治家之道的核心,也是“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这种种“自概”之道,能帮助盈满者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至于因位崇权重势大名高而自我膨胀,骄纵放肆,从而招致怨恨而遭天概即人概:别人起来除掉你。细细揣摩曾氏的求阙心态,其主要目的是针对“贪欲”而来的。人性有许多缺点,“贪欲”应是普遍而又为害最大的缺点。佛家要戒“贪”、“嗔”、“痴”。儒家提倡“不忮不求”。道家主张“清心寡欲”。其矛头所指都是人性中的“贪欲”。“贪欲”或许也可以成为人类进取的一个推动力。但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它给人所带来的祸患要更多些。古话说“欲壑难填”。人一旦沉入“贪欲”之中,则永远没有快乐感,幸福感。反之,“求阙”则能使人涌出满足之感,满足之感则可以生发惜福之心,惜福之心则将萌动感恩情怀,感恩情怀则将导致幸福感觉。故而,求阙心态有可能将人引进幸福之中。缺乏幸福感,影响的只是个人情绪。更可怕的是,“贪欲”有可能使人丧失理智,作出昏乱的判断,甚至做出伤天害理、违反国法的事情来,到那时,则后果不堪设想。既自强又求阙,既懂得“天行健”之宇宙精神,又明乎“盈虚消息”之自然法则。这是曾氏以其一生的复杂经历,为后人留下的一笔文化遗产。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曾国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儒,精通儒法道佛诸家学问,对《易经》有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思考,因此,《易经》的哲学思想对曾国藩有着深刻的影响。曾氏著述中有很多对《易经》的阐述和运用,如他在给弟弟的一封家书中写道:“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