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茶器(简体字版)

出版社:联经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6-13
ISBN:9789570840087
作者:吴德亮
页数:256页

前言

序台灣擁有全球最負盛名的包種茶、烏龍茶、高山茶與東方美人茶,但1990年代以前,台灣茶人所使用的茶器,卻大多來自中國宜興。每當慕名而來的國際友人,懷抱「朝聖」的心情前往台灣各大茶區,品飲清香獨具的台灣茶品,卻往往為茶商或茶農引以為傲的宜興壺收藏感到錯愕。英國本土雖不產茶,卻擁有世界十大品牌的紅茶,維多利亞時代所傳承的下午茶文化尤其風靡全球,不過,講究的英式下午茶必須搭配英國骨瓷茶具,一點都馬虎不得。而日本第一茶鄉「金谷」,除了擁有全國首屈一指的靜岡綠茶外,當地的「志戶呂燒」也是日本數一數二的名陶,曾作為德川幕府的御用官窯。尤其十七世紀時,大名茶人小堀遠州親自指導燒造茶器,更使得志戶呂燒名滿天下。其中尤以「祖母懷」茶壺最負盛名,是當時以「七度燒」秘法,歷經七次高溫燒窯才成功的名器。赤茶色的胎土,覆以黑褐色或茶褐色的釉,那種樸實的色調與獨具風格的質感,以及硬度與防濕度極高的特色,至今仍是日本各地茶人與專業茶師的最愛。台灣沒有好茶器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80年代,台北市立美術館、福華沙龍、春之藝廊等地就不乏陶藝家的現代茶壺創作展出;1997年坪林茶業博物館展出陳景亮、劉鎮洲、李幸龍、黃政道等國內陶藝名家的手工茶壺與茶器,深受各界肯定。北投「曉芳窯」蔡曉芳大師的瓷釉與倣汝茶器名滿天下;陳秋吉、連寶猜夫婦「陶源精舍」的夫妻杯一度引領風騷。邵椋揚、江有庭、江玗、劉欽瑩等人更成功將北宋「黑釉建盞」復活,作品深受對岸與日、韓等國收藏家的喜愛。吳金維的新柴燒革命,將陶器燒出黃金的璀璨與貴氣。而鄧丁壽顛覆傳統出水方式的「古逸壺」更成功登陸中國大陸與東北亞,並與古川子聯手,將九二一大地震留下的落石碾磨入陶,還原為令人讚嘆的台灣岩礦茶器,讓以凍頂茶名滿天下的鹿谷茶區,從此有了引以為傲的名壺。經過數千年喝茶方式的不斷演變,茶具可說「代有風騷」,如唐朝主要為瓷壺與瓷碗以及金銀為多,還有茶聖陸羽所推崇的越窯青瓷碗;至宋朝除了「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罄」的景德鎮瓷茶器外,更因鬥茶的風行而有建窯的油滴天目茶碗。明代則有宣德所產的白釉小盞,以及正德年間以後顯赫一時的江蘇宜興「五色陶土紫砂壺」等。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台灣茶器也必將以多元繽紛的創作壺,在歷史的席位中一較長短。中國大陸熱門購物網站上,曾有業者稱近一、二年為「台灣茶器元年」,說開春伊始,北京馬連道、上海天山、廣州芳村、長春青怡坊、成都大西南等各大茶城,茶器的展售與交易就以台灣壺最為熱絡,也最受愛茶人青睞;並認為「台灣有許多藝術家潛心投入茶器創作,不僅造型與釉色富於變化、創意也不斷超前翻新,正是廣受大家日益喜愛的最大原因」。中國著名鋦補名家王老邪也曾親口告訴我,手上鋦補過的茶器比重,近年台灣壺已明顯有超越的趨勢。顯然今天大陸朋友喜愛台灣茶器,與二、三十年前台灣各地風靡宜興紫砂壺的盛況幾乎如出一轍。瀏覽對岸眾多購物網頁,隨意可見台灣茶器爭奇鬥豔,其中不乏名家的辛勤創作,卻也常見甫出道的陶藝工作者漫天開價,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但要全盤深入台灣的茶器談何容易?喝茶二十多年來,我除了不斷嘗試比較各種茶器的優劣特色,還要從博物館尋找先賢創作的蛛絲馬跡,拜訪前輩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近十多年來更陸續深入採訪台灣各地的茶器創作人,從台灣頭北海岸石門的章格銘,到台灣尾屏東的詹文政、六龜土石流重災區的李懷錦,還有東台灣的黃櫳賢等,總共拜訪了七、八十位藝術家與相關業者,經常還得自掏腰包購買價格不菲的茶器實際沖泡體驗。世人提到中國四大奇書之一的《水滸傳》,總會為作者施耐庵能將梁山泊108位好漢,每個人物不同的個性刻畫得神龍活現感到讚嘆,我雖沒有那麼大的能耐,但也希望盡可能為數十位壺藝家、約三百多件作品的特色畫龍點睛。寫作過程儘管倍感艱辛,卻也不免有所疏漏,因為台灣從事茶器創作的藝術家何止千百?僅能就代表性與風格特色作為取捨了,還望書中不及提到的朋友們諒解。

内容概要

吴德亮
诗人艺术家吴德亮,兼具作家、画家、摄影家、茶艺家等多重身分,至今已出版著作共30余本。台湾花莲客家人,国立中兴大学法律系毕业。曾获全国优秀青年诗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茶协会2011杰出茶艺文化奖,文学作品经常选入多种海内外重要文学选集、年度诗选、高中国文辅导教材等。
曾在台湾国立艺术馆、国定古迹林本源园邸、中国福建省美术馆等地举行油画、水彩与摄影个展多次,策办「1983台北艺术上街展」、「1998跨世纪多元艺术互动展」、「2011两岸客家围屋特展」等大型展演,其绘画广为中外人士所收藏。近年致力茶文化推展与研究,不惜千里跋涉翻山越岭找茶、写茶、画茶及演讲,国内各大电子媒体普遍誉为「茶叶达人」。
曾任《新台湾新闻周刊》总编辑、《自由时报》综艺版主编、超视〈大脚丫游记〉节目总策划、客家电台艺文节目主持人、国立东华大学教授平面摄影、原住民电视人才培训班教授报导摄影与节目企划,交通部观光局摄影大赛评审委员、行政院辅导会摄影大赛评审委员、BENQ真善美奖评审委员;《新新闻》、《新观念》、《饮食杂志》以及中国大陆《Look Taiwan》、《海峡茶道》等各大报刊专栏作家、台湾省茶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顾问、2006台北茶文化博览会顾问、宜兰县政府顾问、台北县政府客家文化咨询委员会顾问、日本台湾茶协会顾问、台湾茶叶学会顾问等,现为专业艺术家、「全方位艺术家联盟」召集人。
德亮部落格(台湾/繁体):blog.yam.com/teliang
德亮博客(大陆/简体):blog.sina.com.cn/teliang
已出版著作
茶艺文学:
风起云涌普洱茶(远足/2003)
台北找茶(民生报/2004)
珍珠奶茶完全攻略(民生报/2004)
台湾找茶(民生报/2005)
普洱找茶(民生报/2006)
普洱藏茶(联经/2008)
客乡找茶(台北县客家事务局/2009)
两岸乌龙名茶(知音/2009)
台湾的茶园与茶馆(联经/2011)
台湾茶器(联经/2012)
电影原著:
国四英雄传(益群/1985/代表参加芝加哥影展)
报导文学:
小钱征服大中国(新新闻/2003)
致富在中国(鹰汉文化/2004)
客家围屋──两岸的土楼意象(新北市客家事务局/2011)
旅游文学:
静冈伊豆(新新闻/1999)
日本之醉(本土文化/2000)
浪漫南国(华文网/2001)
北台湾知性之旅(华文网/2001)
深入云南古国(华文网/2001)
深入苏州(华成/2002)
诗  集:
剑的握手(德馨室/1977)
画室(德馨室/1978)
月亮与剑(益群/1983)
水色抒情(林白/1990)
德亮诗选──诗书茶画(华玲/2009)
散 文 集:
永远的伯劳鸟(河童/1998)
绘画笔记:
台湾画真情(博扬文化/2000)
多元创作:
千手缪思(台北县文化局/2007)
画  集:
乡土诗情(联鸣文化/1984)
吴德亮画集Ⅱ(鹿港小镇/1990)
本土心情(联鸣文化/1996)
摄 影 集:
人间茶(台北县文化局/2008)
近看海峡两岸之美(中国福建省美术馆/2011)

书籍目录


第一章、台湾茶器的兴起
1.台湾宜兴壶的消长
2.台湾茶器的发源与萌芽(吴开兴、曾火漾、吴茂成)
3.台湾现代茶器的崛起与兴盛
当代台湾官窑主人(蔡晓芳)
朴实中撼动人心(蔡荣佑)
手拉坯传统壶工艺美学(曾财万)
开启台湾壶创作风潮(陈秋吉)
注入现代造型新生命(刘镇洲)
超写实国际陶艺名家(陈景亮)
第二章、茶器的品项与分类
4.陶器与瓷器
茶器的材质与功能
百家争鸣的台湾陶茶器
如何选购一把实用的陶壶
青花瓷、粉彩、斗彩与贴花
5.茶器成形方式
手拉坯成形
拍身筒挡坯成形(林靖崧)
手捏成形(李茂宗、邱显裕)
注浆成形
6.金属、石雕与玻璃茶器
铁壶与银壶(黄天来)
石雕茶器(黄栊贤、廖天照)
玻璃茶器
简易泡好茶──飘逸壶
第三章、风起云涌台湾创作壶
7.功能与材质的创新
古逸壶与玄机壶(邓丁寿、麦传亮)
台湾岩矿壶的崛起(古川子、邓丁寿)
粗犷中更见细腻(长弓)
镜头下的樱花火舞(三古默农)
女性主义婉约注入(吴丽娇)
野溪岩矿的饱满熟韵(游正民)
手染元素与创意(洪锦凤)
可爱教主原创风格(杜文聪)
8.质感、釉色与造型创意
紫色羊脂玉(洪文郁)
铁锈、螺丝、机械兽(张山、李仁嵋)
黄金铁陶台湾泥(吴晟志、刘映汝)
与火共生的亮丽釉彩(江玗)
玲珑有致的釉色舞动(陈雅萍、郑竣豪)
从肌理透出的色泽质感(李永生)
厚实饱满的圆润砖胎(杨正雍)
蛋糕、竹编、莲藕壶(蔡佶辰、蔡忠南、林美雅)
9.台湾壶黄金传奇
金水与金箔(邓丁寿、刘世平、江玗、李幸龙、长弓)
新柴烧革命(吴金维、李仁嵋)
10.烈火嘉年华──柴烧壶
从火痕与窑汗出发(徐兆煜)
不完美的美学燃烧(李怀锦)
大地龟裂的省思(翁国珍)
火与土的共舞(李仁嵋)
低调奢华的金彩质感(詹文政、詹智胜)
粗犷中引爆幽雅光晕(何启征)
11.龙腾与鸟兽意象
龙腾意象(邓丁寿、古帛、麦传亮、戴竹溪、吴晟志、陈景亮、林昭庆)
青蛙王子爱玩壶(林义杰)
企鹅、狗与生肖壶(廖明亮、徐兆煜)
九份山城招财猫(胡宗显、郭青榕)
花鸟、瓜果与枯木(黄克强、吴政宪、谢鸿达)
12.多元材质的结合与诗画的注入
生漆艳彩的注入(李幸龙)
金属、木器与陶共舞(章格铭、吴远中)
茶壶中的诗情画意(曾冠录、李茂宗、吴远中、蔡建民、李永生)
第四章、茶海、茶碗、盖杯与烧水壶
13.茶海、茶碗与水方(戴竹溪、三古默农、吴金维、李仁嵋、古川子、江玗、刘世平、徐兆煜、林义杰、陈景亮、翁国珍)
14.绚丽多姿的现代天目
星光闪烁天目再起(蔡晓芳)
火焰红艳窑变天目(陈佐导)
钧窑釉变蓝天目(洪文郁)
丝丝入扣兔毫天目(刘钦莹)
内敛沉稳曜变天目(邵椋扬)
细腻深邃藏色天目(江有庭)
北宋柴烧建盏文艺复兴(江玗)
蓄势待发油滴天目(黄存仁)
15.盖碗、盖杯与茶杯(蔡晓芳、李永生、麦传亮、邓丁寿、陈雅萍、三古默农)
16.烧水壶与品水罐(陈景亮、曾冠录、刘钦莹、古川子、林昭庆)
第五章、茶席中的创意茶器
17.茶盘、壶承、茶船与茶宠(徐兆煜、吴丽娇、翁伟翔、章格铭、何建生、林义杰、吴晟志、李仁嵋)
18.茶馏与茶仓
为茶品简易焙火──茶馏(陈景亮、古川子)
存茶藏茶──茶仓(长弓、邓丁寿、吴金维、陈明谦、李仁嵋、蔡海如、张山、吴远中)
19.茶则、茶匙与茶荷(翁明川、郑添福、林昭庆)
第六章、产业篇
20.台湾的陶瓷博物馆
莺歌陶瓷博物馆
苗栗陶瓷博物馆
21.台湾的茶器产业
闪亮世界舞台──陶作坊
乐活、能量、极简风──陆宝窑
擦亮台湾金陶──和成窑
推动台湾壶艺新风──当代陶艺馆
22.黄金巧手补破壶

编辑推荐

◎ 大師推薦 蔡曉芳(陶藝大師、兩岸尊稱當代台灣官窯主人)李錫奇(藝術大師、國策顧問)楊興生(油畫大師)李茂宗(陶藝大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陶藝顧問)何恆雄(雕塑大師、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教授、美術學院前院長)蔡榮祐(陶藝大師、第五屆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陳秋吉(壺藝大師、台灣壺藝創作風潮開創者)劉鎮洲(陶藝大師、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教授、造形藝術研究所前所長)連寶猜(陶藝大師、美國亞太藝術研究院21世紀藝術成就獎得主)陳景亮(壺藝大師、

作者简介

全球第一本
深入了解台湾当代茶器、品茗、收藏、鉴赏以及泡好茶的经典巨作
从茶壶、茶海、盖杯、茶碗、壶承、茶船、茶仓、茶馏,
到茶杯、杯托、茶则、茶匙、茶荷、茶宠,以及炫灿夺目的现代天目等。
包括陶瓷、金属、石雕、玻璃等茶器以及各种成形方式,
吴德亮《台湾茶器》一次为你完整收入、评析、解说,
是你深入了解台湾当代茶器、品茗、收藏、鉴赏
以及泡好茶的最经典巨作。
台湾茶器起步虽晚,却因为许多艺术家的竞相投入,茶艺与现代陶艺两种文化相互激荡交融,而能在21世纪的今天,无论在材质突破、造型创意、实用功能、釉色表现与产业营销等,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现。
1980年代以后的台湾,受到茶艺文化蓬勃发展的激励影响,加上茶人与文化人不断脑力激荡与创意研发,茶器除了用途种类早已无限扩充至数十种以上,素材的选择更大胆颠覆传统,从陶、瓷、玻璃、银器、竹器、木器、玉器、水晶,至锡、铜、生铁、不锈钢等重金属等,不断交互运用及实验;彼此竞艳的造型或色彩、功能等表现更是各具巧思、超乎想象。不仅呈现唐宋以来的最颠峰,并在两岸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地发光发热,将台湾丰富的茶文化带向全世界。
要全盘深入台湾的茶器谈何容易?喝茶二十年来,我除了不断尝试比较各种茶器的优劣特色,还要从博物馆寻找先贤创作的蛛丝马迹,拜访前辈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
近十多年来更陆续深入采访台湾各地的茶器创作人,从台湾头北海岸石门的章格铭,到台湾尾屏东的詹文政、六龟土石流重灾区的李怀锦,还有东台湾的黄栊贤等,总共拜访了七、八十位艺术家与相关业者,希望尽可能为壶艺家们300多件作品的特色画龙点睛。

图书封面


 台湾茶器(简体字版)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