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与诗歌诠释

出版日期:2003
ISBN:9789574554090
作者:周世箴
页数:421页

作者简介

语言学注重探求语言常规的演变规律,对语音、词汇、句子等成分进行细致而知性的解析,讲求有理有据;相反,文学强调心灵的感知,注重整体美感,往往只能通过精神体悟,不能言说出来。对比可知,语言学与文学之间的整体差异使得二者无法兼容,自然也难以将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之中。面对这样一个难解的课题,周世箴却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她认为语言学与文学之间具有“语言符码”这一媒介,二者实际上并未彻底割裂开来,构筑文学文本的基本材料是语言,语言学中的理论正好可以对文学语言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基于以上发现,她撰写出《语言学与诗歌诠释》一书,运用语言学相关理论对文学进行知性的分析,进一步开拓文学与语言学二者之间的整合空间。
全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语言学理论原典以及相关术语进行溯源,这一部分关注的重点是词汇类聚现象,作者以此现象为例,从语言学、语义学、修辞学、风格学等角度对其进行探讨,证明同一现象可以从各种不同的理论角度呈现不同风貌。尤其指出雅各布森的二轴理论、诗性功能(poeticfunction)、对等原则(principle of equivalence)等,能够极好地解释词汇同义、反义、语义场、上下义等类聚关系,他的语音象征说则有助于理解音义之间的类同关联与联想。接下来作者重点分析词汇类聚在语篇衔接中的作用,词汇衔接有复现关系与同现关系两种主要类型,词汇的复现与同现形成话语的前后照应,是连贯语篇的重要因素,在话语中极为常见。通过一系列原理与术语的推导,作者为自身运用语言学理论阐释诗歌做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是关于语言学角度诗歌诠释方法论的探讨,这也是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中国诗歌评说传统一直受到西方思维模式的冲击,在东西融合的过程中又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印象式感知方式常因感知惯性陷入循循相因的困境;重视孤立意象、忽视意象群的整体互动而断章取义;语义独尊的意象解析淹没了韵律美感的存在价值。因此,作者建议通过诗歌的语言特征来充实对语言本身的了解,从话语角度解析诗歌或者以研究话语的理论直接验证于诗行。作者从意象和韵律角度入手,首先指出诗歌的韵律美感在凸显诗歌魅力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与意象平分秋色。长期以来,学界对诗歌的诠释通常是从意象着眼,往往将韵律视作诗歌的点缀,实际上,韵律在诗歌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韵律的变化可以引发诗歌境界与风格的变化,音型的各种聚合可以改变语音效应,控制诗行节奏的快慢,声母、韵母乃至声调都可以形成细微的声情差异,或消沉哀怨,或乐观积极。由此可见,韵律美感在诗歌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此外,在赏析文学作品时,有些读者常常只抓住孤立意象而忽视意象群的整体互动,由此产生断章取义的弊端。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极富创见地提出了“知觉分解—感觉还原—透明化”模式。所谓透明化,目的是使解析过程有迹可循,而不是直观视悟式的不透明;知觉分解是对诗语言作透明化的知性解析,包括微观层解析与宏观层互动两个步骤;感觉还原则是发掘原始感知,对意象与韵律的单位互动产生的新质进行思考、回味并深入原始感知层次。这一意象解析模式视诗篇为词汇类聚场;若干表共性或差异的词汇各成组合与聚合,互相依存制约,纵横生发出千变万化的语言网络。书中,作者以柳宗元的《江雪》为例,说明“知觉分解—感觉还原—透明化”这一解析模式,具体而言,作者首先对意象效果进行感觉还原,紧接着又对诗歌声韵进行知觉分解,并且对其产生的声情效果进行感觉还原,又进一步分析了诗歌的空间转变与主题转变。通过这样一种解析模式,既发掘出了《江雪》一诗的意象美感,又实现了诗歌的知性解析。作者笔下的解析模式,归根结底即是从诗歌语言的两大生命线:声情与意象着眼,一篇诗作或意象与韵律并重,或韵律配合意象,无论是哪种互动模式,都说明意象与韵律是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的。
第三部分则转入了对文学作品具体实例的分析,作者援引了《圆圆曲》以及席慕容的《一颗会开花的树》。她着重分析了《圆圆曲》的语篇结构,指出了《圆圆曲》叙述框架下隐藏的浓厚抒情意味;《圆圆曲》中的原词复现使得语义有了多元的延伸,其词汇类聚现象又实现了与语境的互动,开辟出的譬喻世界,使得整首诗更具扩展和张力。
纵观全书,亮点有三:第一,冲破了语言学与文学之间的隔膜,将语言学理论切实运用到了文学研究领域,开辟了文学研究尤其是传统诗歌研究的新方法,大量西方文学理论的引入,更使得这一研究方法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而非空中楼阁。第二,作者提出的“知觉分解—感觉还原—透明化”解析模式,能够全面、细致地对诗歌进行诠释,从声情韵律着眼进行知性分析,同时又注重对意象效果进行感觉还原,可谓兼顾了诗歌“意象与韵律”两大生命线,找寻到诗歌中所隐藏的言外之意与诗外之境。第三,全书运用了百余个表格,这些表格的存在,使得原本抽象、艰涩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并且层层推导,极富逻辑性,颇见作者的良苦用心。
周世箴在面对文学与语言学的边缘地带,不仅运用了知觉分解,还补充了感觉还原这一步骤,先肢解文学语言,又不忘恢复其整体美感,从而实现知性与感性的融合。语言学在文学中创造性地运用,并没有像之前所担心的那样,使得文学作品支离破碎、美感尽失,反而由于其知性解析使得文学语言更加清晰可感。


 语言学与诗歌诠释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