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短篇小说选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40766412
作者:[奥地利] 卡夫卡
页数:320页

内容概要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变形记》是他的代表作。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的作品融文学、哲学、美学于一体,深掘人性之根本,手法怪诞不经,文笔明净而想象奇诡。生前默默无名的他,死后慢慢为人发现,现已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叶廷芳,当代著名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博导。先后任外文所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北欧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获苏黎世大学“荣誉博士”、国际歌德学会“荣誉会员”等称号。著作有《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卡夫卡——现代文学之父》、《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卡夫卡及其他》、《美的流动》、《遍寻缪斯》、《不圆的珍珠》、《美学操练》等多部;编著有《论卡夫卡》、《卡夫卡全集》、《外国经典名著选》、《外国百篇经典散文》、《德语国家散文选》、《世界名家随笔金库》等四十余部;译著有《迪伦马特喜剧选》、《溺殇》、《卡夫卡读本》等多部。此外,还撰有为数不少的有关建筑、戏剧、美术、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散文随笔。

书籍目录

变形记
判 决
司 炉
在流刑营
乡村医生
在剧院顶层楼座
在法的门前
一份为某科学院写的报告
饥饿艺术家
约瑟芬,女歌手或耗子的民族
铁桶骑士
村庄里的诱惑
猎手格拉胡斯
中国长城建造时
一条狗的研究
夫 妇
地 洞
城 徽
海神波塞冬
陀 螺
普罗米修斯
鹰 鹫
一则小寓言
夜 晚

一道圣旨
论譬喻
海妖们的沉默
归 乡
算了吧
舵 手
动 身
新 灯
驯 鹤
在阁楼上
巩 固
督学与老师的对话
室内滂沱
本性使然
恐 惧
集 体
中国人来访
巷 战
小伯爵的课外课
驯 蛇
招魂会议
无言的哀求
爱的险境
绿龙的造访
猫与鼠的对话
K的愣劲
统治的魔力
信 号
马戏场里的出水芙蓉
驯人的动物
切不开的面包
坑道下的家庭
误入荆棘丛
少女的羞涩

作者简介

《卡夫卡短篇小说选》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卡夫卡短篇小说的辑录,选入卡夫卡的《变形记》、《判决》、《饥饿艺术家》、《中国长城建造时》、《乡村医生》、《夫妇》等经典短篇,以及一些意蕴深刻、风格独特的超短小说,如《一则小寓言》、《算了吧》、《小伯爵的课外课》、《招魂会议》等,这些作品都是卡夫卡天才的见证。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他仿佛在为人类的明天敲起急促的警钟。


 卡夫卡短篇小说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一天清晨,当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得吓人的甲壳虫。”《变形记》开头直截了当,不蔓不枝。接下来就写了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作为一只甲壳虫的感受、体会及其遭遇和悲惨结局。作为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形,格里高尔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平静地回顾自己的工作现状。作为一名推销员,成天在外奔波出差,为业务操心。每天面对的是旅行的种种烦恼,要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谊。令人不平的是,别的推销员活得像后宫里的娘娘,可格里高尔哪怕试一把,准保立刻被炒。而现在他只能压制着辞职的冲动。这一切,是因为他在攒钱替父母还债。而父母欠格里高尔头头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才能还清。正是在这种高强度的劳动和巨大生存压力之下,格里高尔忍受着孤独,他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挤压。而这只甲壳虫,正是这种内在心理的一种外现。对父母、对家庭的爱,和这一份不能不忍受的工作,把格里高尔异化成了一只甲壳虫。难得的是作者在刻画了甲壳虫细腻心理的同时,也极富想象力地写出了甲壳虫的动作。作为一个异类,能把甲壳虫刻画的这么细腻传神,不能不感佩作者出色的如椽巨笔。可是,格里高尔的变形给家人带来震惊的同时,他们对这个异类充满了敌意,全然不顾这就是负担起他们家庭债务和生活全部开销的支柱。他们没有想到试着去接近这个他们的“亲人”。在他们的眼中,这就是一只可怕的甲壳虫,一个异类。即使在他最疼爱的妹妹那里,格里高尔也感受不到关爱,妹妹的照顾越来越漫不经心。直至父亲用苹果把他打成重伤,幸亏母亲及时拦住,才救了他一命。可那只苹果就留在了他的肉里,谁也不敢从他身上取走。他们没有一个人想到这个甲壳虫也需要理解、认同和心理的慰藉。随格里高尔的变形,家里的经济支柱倒塌,这给家庭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在这个人人过分劳累、疲惫不堪的家庭里,格里高尔成了一个令人厌烦的存在,设法摆脱他,把他弄走成为家人的共识。在感受到自己给家庭带来的不便之后,虽然,他对家人怀着温情脉脉的回忆和爱意,但他必须消失。于是,在朦胧而平静的状态中,甲壳虫死去了。家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感谢上帝了。”大家终于感受到了清新空气中已经透出了几分暖意,因为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于是,家中三人决定请假休息一天,去野外散散步。他们享受着暖融融的阳光,心情也渐趋开朗。他们感到前景很美好。以前上学时期觉得这篇小说过于荒诞,毫无兴趣可言。今天重读,我感受到作品问世一百年后的今天,格里高尔的状况可谓比比皆是。对金钱的追求带来的工作压力使整个社会患上了焦虑症,人情也越来越淡漠,这都是现代社会的顽疾,甚至会恶化成肿瘤。希望社会能在发展的同时,不忘纾解。这样,社会才会和谐,才会良性发展。百年前的小说能够契合当今社会状况,我想,这就是经典能够穿越时空的魅力吧。
  •     当我不知如何开始一篇文章时,总会想到卡夫卡《变形记》的开头:“一天清晨,当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烦燥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得吓人的甲亮虫。” 当初写这部小说时,不知卡夫用了多少心力和时间才找到这样的开始,让人不得不往下读下去,否则不食肉味、难以安眠。那就从《变形记》开始说卡夫卡吧。这部凝聚着超高想象力的短篇小说,里面透着淡淡的忧伤和划破心房的疼痛。卡夫卡肯定没有变成甲壳虫的经历,但透过他的文字,我一度恍惚,认为他是体验过的。他附身在甲壳虫身上,把一只虫子的悲喜写得痛彻心扉。当人突然变成了一只虫子,生活就开始朝一个从未想到的世界中行进。除了克服自身的不适,还要忍受家人的冷漠,在无人关心的冷漠世界里,格里高尔不食不睡慢慢变成一个空空的壳,由一个佣人打扫出门。这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作品,但看到结尾的刹那,心还是在疼,仿佛现实世界中随时都有可能变成一只虫子,也会有这样的结局。卡夫卡是生前未引起关注、身后却大放溢彩的作家。这部短篇小说集,集结了卡夫卡众多短篇小说,短的只有61个字。有的作品是拾遗整理出来的,所以只是讲了一个短短的故事,有的甚至不能说是故事,是一个片断。那些嗄然而止的结束,空留下读者恨不能穿过时空去追问作者,然后呢,然后发生了什么?可是,结束就结束了,没有然后,就像看一幕戏,看得正起劲时,演员突然谢了幕,拉上幕帷,把观众隔在了舞台外。观众坐在座前,久久不肯离去。在他描述的场景里,他就像一个摄影师,把每一个演员、演员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每一种道具,他都细细介绍,不差分毫。在这画面感极强的文字里,读者也仿佛置身其中,跟着他穿越。其中有一篇讲到了中国,讲到了中国长城的建造。我想他应该没来过中国,对中国的了解也仅限于书籍文献。他对这样长的城墙建造充满了疑惑,所以他把建造的每一步尽量解释得详细还加了他的想像,不管与事实是否相符,他再现了他想象的建造过程。卡夫卡有这样的能力,把读者一下子带到他叙述的场景中,让读者跟着他,去看他看到的世界。他还经常出其不意,让读者在他想象的世界里漫游。每一篇小说都不忍不住再读一遍,没有结局的结局,让人生出多个解释,为了明确或确定其中一种解释,所以再读一遍,这一次依然仔细,怕漏了重要环节,试图探寻到隐藏的奥妙。卡夫卡的最大魅力之一就是一读下去,就无法释手。卡夫卡说,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而他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共同的是:“一切”。写作占用了卡夫卡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睡眠时间,患上了在当时还是不治之症的肺结核,最终“一切也障碍都在粉碎”他——不惑之年离世,一生未拥有过他始终憧憬的婚姻和家庭,一位奇才就这样谢幕,如同他的小说一样,在精彩处突然中止,空留下凭吊和怀念。
  •     卡夫卡的《变形记》的核心,是一次诡异的关系倒错。原本像虫子一样寄生在格雷戈尔身上的家人——退休后一味追求体面的父亲、机械地爱儿子却无法承受现实的母亲以及最爱他也最早背叛他的妹妹。全家的生活都要靠格雷戈尔一个人维持,他疲惫不堪地工作只为了还清家人的债务,并维持温馨的家庭生活。辛苦的他,只是抱怨工作的艰辛和老板的不近人情,却从未抱怨过家人对他无限度的索取。对他而言,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也是他打起精神去工作的唯一动力。当他成为虫子后,再也无法给家里带来收入的他,反而让家人蒙羞,成了整个家庭的寄生虫。父母和妹妹都不得不辛苦地打工去维持生计,又把房子租给三个访客以补贴家用。这种关系的倒错令全家人都无所适从——格雷戈尔痛恨自己无法继续工作而让家人受苦,家人对于目前的生活也满是抱怨——终于,当矛盾在格雷戈尔冲出来听妹妹小提琴演奏而令几位租客受惊时彻底爆发。妹妹第一次表达出对于变形后的格雷戈尔的痛恨,“在这怪物面前我不愿说出我哥哥的名字”。她无视父母希望和格雷戈尔达成协定的意愿,决定想方设法把那只虫子,那只让她难堪的怪物,彻底赶走。或许这时,曾经寄生在格雷戈尔身上的虫子们早已忘记了当初对他的压榨,只看到了他对他们生活的破坏,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自私的本性。不知怎么,我突然想到一句不那么贴切的谚语“升米恩,斗米仇。”当家人已经习惯了从格雷戈尔身上索取时,他们不会对他的劳累感到歉意,而是理所当然地把他的薪水当成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当他失去了挣钱能力时,他们也没有感恩的念头,而是将他当成了累赘。他对家人的百依百顺并没有换取家人的关爱,家人只是将他作为工具一样利用,希望通过他,维持现在舒适的生活。不仅如此,还对他隐瞒了家中的经济情况——在当初的事故中父亲仍留下了一部分资金,而之后父亲从格雷戈尔的工资中节省了一笔钱。可以说,在他们眼中,格雷戈尔只是为他们提供金钱的宿主而已,他们所关心的只是能否从格雷戈尔身上吸取更多的营养,而不关心他作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书中有一段话我感觉很有意思,是格雷戈尔在和办公室主任申辩时所说的话,看似是他在抱怨自己的工作氛围,实则是作者对于他对于家中情况不甚了解的暗示。“旅行推销员一年到头不在公司里,很容易成为流言蜚语和偶然事件的牺牲品,很容易受到无中生有的责怪,而他是根本不可能辩解自卫的,因为他对这些一无所知,等到他精疲力竭地回到家里,这才亲身领会到那些可怕的后果,而原因是再也看不清摸不透了。”格雷戈尔作为旅行推销员,工作结束后回到家中也不曾和家人有过多的接触,他的情况家人不甚了解,而家人对他的看法他也无从得知。当一次偶然事件让他成为无法说话的虫子时,家人对他的误解和偏见让他无法辩解,而所带来的可怕后果,也让他彻底地被家人所放弃。多么相似呵,在办公室中作为职员的他,在家中作为经济支柱的他,都不曾被他所生活的环境接纳,他注定是一个被所有人抛弃的可怜人。抛开这个故事怪诞的外壳,这个故事可以这样解读:作为家庭唯一收入来源的哥哥,因意外变得无法工作且令人难堪——比如因工伤残疾,家人对于这样的他无比厌恶。为了维持生计,家人不得不去做些劳苦而零碎的工作。他往日的意气风发和如今的一无是处的对比,家人往日的优先生活和如今的辛苦度日的对比,不断将这个家庭推向深渊,最终矛盾彻底爆发,哥哥选择主动死去,而他深爱的父母和妹妹,则因自己的“解脱”而欢欣鼓舞。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顾忌社交规则而对这种嫌弃有所收敛。在书中,卡夫卡将格雷戈尔的外形异化,且无法口吐人言,这就让父母和妹妹对他产生厌恶时不会再去考虑他身为人的属性。如果格雷戈尔真的变成了一只虫子——只依本能行事、无法听懂人言的虫子,那也好,他会在本能的指引下浑浑噩噩地活着,体会不到痛苦和无奈。书中最残忍的地方莫过于此,格雷戈尔在行为上屈从于虫子的本能,但他作为人的灵魂并未消失,他能听懂他人的议论,他会思考自己悲哀的现状。当他发现家人对他的憎恶时,他的内心一定会被悲伤所吞噬吧,但善良懦弱的他,在第一时间竟想着我是否应该离开,而不给家人添麻烦。这种对于亲情的过度重视,是他的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哪怕他没有变成虫子,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也会因为无法满足家人的欲望而被排斥的吧,与其这样,早些死去反而是一种解脱。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压抑、脆弱、敏感、卑微、不安全感、梦境般的幻想、动物视角......卡夫卡写的都是这一类,非常纯粹的小说。卡夫卡的小说适合在受打击之后,情绪悲伤而又想寻找一点安慰时读。人在喜悦、愉快或者幸福感满满的时候是无法体会的,而且会很快对这种文字吓到退却。
  •     一直喜欢卡夫卡的文字,可惜的是翻译太蹩脚。
  •     饥饿艺术家可堪比变形记了
  •     天才寓言家。但他的小说是文学的反常。文学并不该是这样的。
  •     为了一篇《变形记》而读,真难过……特别喜欢一个评价“有多残忍,就有多清醒”
  •     做一件事,想十件事,纠结辗转而绝望,这便是少年卡夫卡的烦恼吧。
  •     喜欢卡夫卡那种感觉
  •     某些作家的最高文学成就,往往不在最著名的篇目,而在较不知名的短篇小说
  •     这本书只能算是浏览过了。看懂的只有几篇,觉得《变形记》、《饥饿艺术家》是最好的。好吧,其他的是因为没看懂。。。
  •     和城堡一样,不是太懂。有些主题较明确,有倾向,有些则显得惝恍迷离,不得要旨,无论是小说结构还是思想内核,自己都不是太明白卡夫卡何以为卡夫卡。反思之后,觉着这是我最恐惧和担忧的一种阅读姿态,不是作品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但终究一定是自己的问题。也许还是读的太少,厚度决定深度,自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还没读完就觉得牛逼得不行。《判决》真绝了。他是有天才的。
  •     变形记,引人深思~~;有些则读不太懂……
  •     有些篇目对我来说晦涩难懂。最喜欢《饥饿艺术家》、《在流刑营》、《一条狗的研究》和《地洞》。在百度上搜了几篇解读,开始觉得若有所用,可又会觉得,其实有些东西只能说是模棱两可。卡夫卡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在想什么只有他知道。而怎么去解读,也只能取决于我们自己。
  •     ok,我没读懂,但是读过了。
  •     硬着头皮读完了,中篇几乎都超出了我个人的理解范畴,最后的短篇读的很畅快,有机会找其他译本读一下!
  •     看得懂的都很喜欢 看不懂的就是看不懂 …
  •     有些荒诞是潜意识的,也是直抵人心的。
  •     翻译不错,所选篇目也很有代表性
  •     看了《变形记》《判决》《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铁桶骑士》。《变形记》是最容易看懂的一篇……
  •     喜欢,没有废话,都是干货!
  •     确实是王小波阿乙师承
  •     1王小波的师承确实是卡夫卡 2没看懂的地方很明显的不懂 看懂的地方着实喜欢 譬如后面极短的《论譬如》的思辨《归乡》那种细微到被忽略的心情还有《夜晚》《桥》中的比喻 3《长城建造时》太amazing 卡夫卡对集权有的思考跟自己不谋而同 啊啊啊 4其他著名篇目就不说了 等以后看第二次吧~
  •     有些篇目真是不好读啊。。。
  •     光是《判决》一篇就足够让人长跪不起了
  •     中学课本里节选了《变形记》的前段 这么多年了一直不知道那可怜的甲虫结局如何于是找来看 格里高尔没有歇斯底里地崩溃 甚至始终带着莫名的乐观与希望 可是家人逐渐明白不能从他那里获得经济支撑而且还要照顾忍受这样的怪物 格里高尔似乎只有一丝寒心后本着替家人着想的献身精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看室内滂沱时想到了李康生家总是漏水,于是我就抄了一遍。
  •     读起来有点累,痛苦的感觉一直在蔓延,蔓延到我的生活里。
  •     复习卡夫卡,后知后觉地发现他原来是如此的天才。与当下一些作家所书写的生硬别扭的“荒诞”相比,卡夫卡笔下的荒诞显得如此天然和自然,仿佛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真正的天才并不刻意去创造一个世界,他们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世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