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一村(十八个充满阳光与希望的台湾小镇故事)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1
ISBN:9787509748039
作者:李昂,刘克襄,林文义
页数:246页

作者简介

《上好一村(十八个充满阳光与希望的台湾小镇故事)》收录了这些故事:《当金针花还没开的时候》;《就来唱歌吧!》;《把社区一家开着跑》;《夫人牌志工》;《拔萝卜全台知》;《像活泼好学的孩童》;《稻草秆也能变黄金》;《美丽的老人社区》;《偏远小乡的传奇》;《像红砖稳健堆高》。
《上好一村(十八个充满阳光与希望的台湾小镇故事)》的作者是李昂、刘克襄、林文义。


 上好一村(十八个充满阳光与希望的台湾小镇故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刚一看到书,就被封面上18张温暖的脸感染;再加上“此刻唯有相互信任,敞开心门,打开家门,一起携手同行”的描述,更是让人心灵为之一振。待我细细品来,我便深深地被每一个奉献在小镇中的人折服,被每一个平凡却充满深情的故事感动,那些美丽的社区情结让我明白正是因为有了那么多淡淡的、默默的人与故事,我们才会那么坚定、坦然地打碎撕裂、争执、扭曲的桎梏,对身边的他(她)莞尔微笑。  读台湾的书,是从蔡智恒开始的,直到今天还记得《雨衣》中那淡淡的忧伤;后来又有了九把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可读来读去都没有超过青春爱情小说的范围,这一次读《上好一村》是第一次触及有关台湾的真实的故事;而且那故事是深入民间的、是近地的,仿佛就像父母从泥土中拔出的萝卜那样真实。  《上好一村》讲述的18个故事,都发生在台湾的小镇中,没有杜撰褒扬的痕迹,没有荡气回肠的描述,当地人就是主角,社区就是天地,生活就是故事本身。无论是十几岁的孩子,还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无论是田埂地间的农民,还是唱着久远民族声音的歌手,也许他们没人知道,也许他们无人关注,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将自己的爱融入社区之中,将自己的奉献延续在乡里田间,将阳光与希望带给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那故事的细节,我并不想过多地描述,因为此书不是想让你记住某一个情节,或是记住某一个人;而是要告诉你,那些生活在社区中的人们(包括志工、乡民自身、政府组织人员等),都在用自己最简单的方式,也许只是种树、种花,或是编织、歌唱,也许只是讲讲故事、说说历史,或是保护一种动物、守候一片土地,来为社区的在地文化、为社区人们的快乐生活,努力耕耘着、奉献着。他们也曾经历繁华的大都市生活,也曾经历苦痛与悲伤的人生历程,在历经种种后,眷村的情结将他们拉回社区,将他们引至故土,他们在这里默默地播洒希望与阳光,让社区绿树成荫、让田地美丽丰硕、让人们喜悦快乐、让文化源远流长……  《上好一村》不仅有清秀的文字,也有满载来自社区的照片,凝视照片上那张张温暖的笑脸,回味书中点点滴滴的文字,会让你感觉像是在欣赏台湾电影一般奇特——读过它,就像看过《岁月神偷》一样,无论面对怎样的生活,我们都要坚持微笑地在那里生活下去,不离不弃;就像看过《逆光飞翔》一样,无论上天对我们如何,我们都要在脸上种下微笑、在心里留住阳光,向梦想永不停步;就像看过《海角七号》一样,就算是最普通的社区乐队,也绝对可以演绎出另世人惊叹的属于在地的悠扬乐章……  起初,我并不理解为什么《上好一村》的上架建议上写的是社会学,我还以为它应该放在随笔散文之类的货架上;可写过一段文字我突然明白,《上好一村》的18个故事都是社区工作的最高境界——永续地带给社区自我建设、自我快乐的方式方法与内心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将每个社区的历史文化留在社区之中,使之永续流传。就像罗家德老师评述的那样,“社区营造可以保存中华文化基因多样性。只有社区保留并新生了其特色文化,多种多样的中华文化才有实质的内容,而不仅是博物馆中的摆设”。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其实就孕育在我们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乡村、每一个乡民之中,而我们却一直没有看到这些,一味地去在迷失中寻觅文化的根基,一味地去将失去的痕迹雕刻在博物馆的构架之中。《上好一村》的故事可以让我们觉醒,让我们明白原来最美的东西就在社区之中,你只要肯做社区工作,只要有好的方式方法,我们社区居民自己就可以营造、重拾、保护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这样我们的文化就不再是空中楼阁的摆设,而是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生活就是文化,文化就是生活,这才是社会工作最美的永续乐章。  作为学过社会学又深爱文学的我,很高兴能看到这样的一本书,它让我懂得良多,不仅是感动的故事,还有最美的社会工作方法。你无论是从学术,还是从文学,甚至是把它当作去台湾旅游的一个游记攻略,你都会从中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     1。信义是什么http://www.sinyi.com.tw/about/搜了一下,发现是一家房屋中介起家的地产公司,类似内地的中原地产。社会责任部门策划了一个项目,叫做“社区一家”,旨在全台范围内征集社区营建案例。于是有了这么一本书。2。民间神人与社区营造总的来讲,这本书是一个好人好事的民间故事集。为什么成功不能复制,那是因为把成功人士的故事讲一遍不等于告诉你成功背后的原因。就像把好人好事奔走相告一遍不等于在其他地方同样的好人好事可以按照一定预期同等比例的出现,前后一点因果关系也没有。所以就算在几无民间自治土壤的神舟大地上,只要有人征集,保管有比书中提到的更阳光更希望的小镇和乡村故事。3。清华大学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虽然前言里说的高瞻远瞩,但正文就low了,跟社区营造基本没什么关系,最多是下乡记录。4。乡村社区居多,几无城市社区书里提到社区营建是否本身就植根于乡村体例的社会系统里,城市里到底存不存在,不存在是否可以无中生有,这才是社区营造的意义。5。不科学不严谨的台湾读物普遍有点酸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社區營造帶來的是一種強連接,那十八個故事如此平實而溫暖,無疑他們都為這個社會增添了一點美好,學習之。
  •     一本初步了解社区营造的书,很简单的描述。社区营造,最需要的就是持久的扎根和投入。
  •     真想和这些人生活在那样的社区,这才是人类社群应该有的状态吧,互相支撑,一起创造,一起分享。我们这里完全没有社区的感觉,连邻居姓什么都不知道,唉!还有一点启发,社区营造一定是自下而上的,从问题和需求出发的才更有活力更长久,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一样。
  •     近来读到的最失望的一本书,三个文青作者,汇集了一本采风日记,也好意思在上架建议那里写上“社会学三个字”?!
  •     台湾人写作似乎总爱省略一些句子成分,有时省略宾语,有时省略主语,读着很费劲儿。
  •     台湾社区营造案例集,没有看完,更像是案例展示,并且没有太大可复制性
  •     作为获奖项目案例集还可以
  •     因为工作的调动和友邻的推介,开始关注这本书。工作之余翻完,可能是不太习惯台湾式的表述,读来并不亲切。又因为最近去过台湾,读书中又想到在台湾期间遇到的人和事,所以又感觉特别亲切(真是矛盾~~)。在社造的案例中获得启发,感慨于其创新性和人文性。我们区近年来特别重视社区治理,政府也投入了相当多的资源和资金,所以我们在做的和书中提到的有一些相似之处。案例可以借鉴,社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几位作家的文笔相当好,可惜能够得到关于社区项目的资料极少
  •     以文化理解,凝聚社区,去除政治经济强加的影响。养人,养文,养精神。
  •     本书并非讨论社区营建究竟可以根植于哪个社会体系的研究性书籍,而是在用丰盈的人事婉婉道来——讲故事。同样的,所有的案例,也不只是温柔了岁月,因为它们原就是生活本身。所有被体系化的,最终都不免丧失了人味儿;而单由讲述记录所引发的阅读体验则大多为文字功力所左右。其实,平实,对于这类写作,大概是做好的选择了。没做过社会学的门外汉,在上课时讨论“社区”(Community)概念时(虽然仅限在艺术范畴内),一度很困扰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