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书评

出版日期:2016-8-19
ISBN:9787508663934
作者:乔里斯•卢因迪克
页数:276页

金融小白进阶史

当今社会,炒炒股票赶赶时髦,求稳买买基金,人们口中说着期货、外汇,俨然人人都是金融人士。牛市之时,一片欢腾,熊市之时,套牢众人。金融这个名词,看似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却非常缺乏对其内核的了解。大多数人只能从电影、电视剧的摩天大楼中,西装革履的摩登人士的穿梭中,窥其皮毛。金融书籍往往过于专业,各种名词术语,让读者很难望其项背。荷兰记者乔里斯 卢因迪克的这本《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得以深入伦敦金融城一探究竟。作为记者的乔里斯,描述自己为金融界的文外汉,以这一视角来探寻金融城,“弥合了公众利益与公众兴趣的鸿沟”,“并促使内行人必须使用更为朴素的语言做出解释”,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一大福音。作者依照心理学中悲伤的五个阶段来概括自己的认知过程。2008年金融危机,在金融界掀起了狂风暴雨,一座座金融巨擘在冲击之下应声倒地。而这场狂风暴雨,外围民众却只闻其声,不见其里。“金融行业每天都在忙乎些什么?”“在危机中,他们的所作所为给了这个社会重重一击,让本已羸弱的国民经济在衰退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与此同时,银行却已然大发福利,尤其是那些因为我们的救助才活下来的银行,它们有什么权利这么做?”乔里斯试图从访问中为公众解答这些问题。通过作者的访问,读者可以接触到金融行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得以了解不同职位从业人员之间的壁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觉到隔行如隔山。而在金融世界中,同样是交易员,从事不从业务的交易员之间也存在着行业壁垒。角色不同,从业人员的认知就不尽相同,就像宽客与非宽客,并购行业交易员与经纪人之间一样。宽客设计出复杂的金融产品,交易员负责将其打包出售。对于交易员来说,“这份工作可以说带着一点老虎机式充满变数却随时可能为你带来好运的吸引力,尤其是当市场的波动印证了你所说的东西时,你的成就感更强。”交易员们往往处于金融界的前台,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家,银行依靠他们获得巨额利润。令人惊奇的是,交易员本身对于其交易的金融产品也不甚了解,他们随时待命,时刻专注市场波动身心俱疲,却也要时刻经历着随时被裁员的压力。银行也很可能会因为交易员的违规操作而陷入彻底的崩盘。经理初步认知之后,作者将金融业的希望寄托于处于监管地位的“风险和合规部门”。中台的服务内容都是在人们面对危机的哀嚎中出现的,在2008年的危机之中,人们不禁会问“你们为什么没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怀着这样一问的乔里斯在访问之后,得到的结论更加令人绝望。面对天文数字的房价,子女私立学校的学费压力,同时自身又不具备实体经济中其他行业必须的职业技能,很多中台人员选择了妥协。他们经常会说,“作为一个个体,我无能为力”。在聆听了银行的新闻发布会后乔里斯感觉到,“整个周末我一直在脑海中回味着这些可笑的场景,终于,我茅塞顿开:我见证了一场仪式。数据的洪流,公关部门精心雕琢的措词,记者们最关注的奖金派发方案,以及那些无关痛痒的细节……有意或无意间,媒体连同那些CEO们上演了一场秀,并传递出了某种微妙的信息,业务恢复了它往常的模样。”乔里斯作为一名金融界小白,信誓旦旦的闯入伦敦金融城,得到的结论却令人担忧。作者以无人驾驶的航班来形容金融这个庞然大物,而变革却还需要摸索,任重道远。

【书评人俱乐部】令人无奈的金融世界

去年,有一部很火的日剧——《半泽直树》。犹记得主角半泽直树在和分行长讨论5亿贷款的时候,明明持有保留意见,却被分行长以大局为重给压下了,最后造成5亿的亏空。事后分行长却无耻的将半泽直树推出来背锅,而另一边的分行长却在准备升官。当时就在想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状况呢?之后是半泽直树与银行高层的争斗,故事的戏剧性在于这位银行高层恰恰就是当年逼死半泽直树父亲的那位银行家,而那位银行家却不觉得有错,尤其是这件事结束后,这位银行高层似乎也没什么损失,反而是半泽直树被明升暗降了。那样的银行其实挺让人心寒的,但是半泽直树却想要以一己之力改变银行那种风气,我们欣赏半泽直树的勇气和胆略,却也发现其实到最终他什么也没改变。这或许就是金融世界里的真相。真实而残忍。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我们都想知道,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导致了金融危机呢?我们不过是在工作而已啊!就连金融行业的人都这么觉得。当我们觉得是金融家们的阴谋的时候,他们却天然无辜道,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我比谁都希望经济好啊!就如同《半泽直树》里的那位银行高层,他从未觉得自己有什么错,因为他是真心实意在为银行着想,行长最后都得承认这位高层的好意。如果金融家们真的怀抱善意,那么到底是什么引发了金融危机呢?荷兰记者乔里斯•卢因迪克好奇着这个问题,所以他对200位金融业内的专业人士进行访谈,写成了这本《胡作非为》。从投资银行家、对冲基金管理人到后台员工、人力资源经理等等,他们畅谈对自己行业的看法,谈他们每天所干的工作,谈他们对于工作的想法。一幕幕揭开,似乎他们的确比我们更恐惧危机,因为危机对他们的侵害是那么的直接。看完《胡作非为》这本书后,看到一位位金融专业人士的侃侃而谈,他们都是那么优秀,一个个都是社会精英,对于他们的专业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理解,对于金钱也都有着自己的态度,然而在危机面前,他们却又那么渺小,似乎什么都做不到,连预测都没法预测。他们有对制度的洞察,但是又能怎么样呢?似乎又再次回归到了半泽直树的结局,尽了百分之两百的努力,但是在整体制度面前却没什么改变。

【书评人俱乐部】光鲜背后

因为老头子工作性质的缘故,对金融业和经济学很感兴趣,但都是零星了解,凌乱而不成体系。这本书用很通俗而客观的叙述,介绍了金融的一些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直触其根底,揭示了背后推手及资本市场运作中的腥风血雨,这是很多金融从业者都当局者迷的问题。我比较喜欢从细节中找寻趣味,而一本好且专业的书,完全可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你会看到每一章的小标题都别有深意,暗喻着金融业的癫狂真相,那些看似主宰着全球经济的金融从业者,也未必如想象中一般高高在上。刚翻到第五页,其下六个注脚,就解释了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两个概念,简明易懂,同时介绍了英国一些主要金融地区,让平时只闻华尔街、不知“平方英里”的外行涨了姿势。那些外人看不到的暗涌,大多通过访谈的形式,由债券定价师、保险经纪人、投资管理顾问、风投公司基金筹集人等金融从业者一一道出。本书就像一个大型树洞,隐藏着金融人士的吐槽、讥讽、压抑已久的不满,这些“国王长了驴耳朵”的小道消息,让我们看到了金融的另一面。书中给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段话,是说一些交易员因为工作时间非常紧凑的缘故,根据白班和夜班的区别,只能在早上或者下午见到自己的孩子一面。金融精英们可能比其他行业的同等学历者薪水高一些,然而付出的工作努力也是加倍的多。同时,要光鲜考究的外表,要豪车豪宅,要精致品质生活,因为这很大程度上象征着你的工作能力,只有挣钱多的人,才有能力维持这些繁冗且耗斥巨资的外物。人们逐利,虽为人性之本,但不仅仅是为了钱这个虚拟符号本身,而是货币能转化出来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文中一个女高管薪水是男性的数倍,常常在婚姻市场上往往让男士尴尬,但这是她为了抚养女儿必须争取的。老头子曾曰,“别只看见贼吃肉,没见过贼挨打”。该金融民工在每个加班到凌晨三点的日子里,对这话的体会恐怕不要太深刻。如今去理个发,理发小弟也能和你侃侃而谈IPO,也不要过多意淫操控全球经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了,闷声发大财为上。

【幸福进化】你以为的金融世界只是你以为的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至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的金融世界就是我以为的那样。然而,并不是。作为一个在金融世界里扮演板砖的小角色,我常常以为这个金融世界只有井口那么大。简简单单的借贷,交易,投资,理财……翻开这本书之后,才算是真正的踏入了这片不曾涉足的广阔土地。充斥着丑恶,绝望,一夜暴富,一败涂地……正如书中所说,金融行业中的大部分从业人员并没有接触到那些能左右银行命运的重大活动,或者说他们都是更宏观体系中的一员。正巧,我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螺丝钉,当有一天,这个小小的螺丝钉有机会了解这个自己生存的世界,却发现是那样的陌生和难以想象,它的震惊是可想而知的。选择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我曾经想要从事与作者卢因迪克一样的职业,采访不同的人,挖掘各种人们所不知道的世界,而现在我成为了卢因迪克所探索的这个金融世界中的一员,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我都对这本书兴趣满满,值得庆幸的是,内容并没有让我失望。如果你也想要走进这个“胡作非为”的世界,推荐一读。然而在这篇书评中,我更多想要表达的是对作者偶尔展现的情绪的感触,或者说是对作者世界观的一些反思。是一种在这个冷硬的世界中,一些偏感性的、柔软的表达。他说,愤怒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如果你知道为何而战,愤怒将成为你最有力的武器,因为他可以创造无限的力量,但是如果愤怒只是无助的遮羞布,那它不过是一条指引你通向心灰意冷的单行道。他说,人类学最宝贵的要义就是尽可能地抱有怀疑一切“既定观点”的态度。当事情向着最不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作为最后的诉诸手段,人们实际上只能拔掉连接电脑的电缆。他说,如果宇宙主宰、狭隘和妄想症银行家们构成了处于现今金融行业核心位置的人肉炸弹,那么最后这种类型的银行家就是炸药包的引信。他说,人类不是待宰的羔羊,他们至少应有选择的权利和可能。同时人类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动机驱使的。他的观点并没有长篇大论,大多融在每一个采访的细节中。每一次读书,最让我感兴趣的,常常是逐渐了解作者的过程。从陌生到熟悉,从迷茫到深知,一步一步地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是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呢。最后发现,原来生活中的很多事,并不是你以为的那样,探索自己的盲区,打开新的世界大门,希望喜欢读书的你跟我有同样的感悟。

金融城带给人的绝望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它的封面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英文书名swimming with sharks,书名的译文却是胡作非为。对金融投资而言,鲨鱼可以理解为风险,翻译成与鲨共舞也是妥帖的。可是中文翻译却另辟蹊径。带着疑问我进入了书中描绘的金融区。一、词汇解析1.利益冲突。在行业内并购风起云涌之后,一家银行可以在一个牌照下从事所有业务了。帮助公司即将上市的企业家们推高所持股份的价格,又可为投资者提供关于标的股票价格是否合理的建议,还可以为是否用客户资金购买股票进行决策。这直接导致了公司高层内部必然出现利益冲突。2.激励倒错。奖金反倒鼓励了伤害客户和银行的行为。在金融城广泛存在3.购者自慎。获得广泛认可和被普遍接受的法律选择,非道德范畴的事物。4.零职业保障。金融城从业者时刻面临着被解雇的命运,处于恐惧的心态中5.大而不倒。当银行大到一定规模,就立于不败之地,为了维稳绑架了政府,亏损的是纳税人的钱。6.上市公司面临的压力。银行若是上市公司,需要为股东负责,提升盈利能力。二、短期效益主义的思路图是什么为恶习提供了温床?客观上混业银行产生,cdo复杂衍生系统和各种银行it系统的越来越复杂,行业复杂性的显著增长扩大了误用和滥用行为的范围。能够理解这些产品的人越少,超生曲解、誤算和滥用的空间就会越大。合规部门~首席执行官不可能清楚了解每一个算法每一个产品。系统的多变性和不透明性从根本上使得大型银行变得更加脆弱。主观上短期效益主义已成金融城的内生文化。丛林法则生存下来的交易员,手拿复杂cdo,满脑子购者自慎,彼此间充满猜疑,每个人都专注于实现非道德范畴的盈利和收益职责,没人知道自己五分钟后会不会被扫地出门,如果一切都是完美合法,凭什么要关心道德底线呢,凭什么要对客户和银行忠诚?正如书中所说,激励倒错、各自为战、恐惧氛围、零职业保障衍生出的不忠诚,以及难以掌控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这完全不是一个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结构严密的执行体系,而是一片簇拥在一起的雾中小岛,上面站着唯利是图的雇佣兵。三、俘获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作者在探索金融城的过程中,无数次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和绝望。信用评级机构恶意雇佣同性恋利用欠人情的心理影响评级结果,而由银行出资评级本就丧失了评级结果的客观独立。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多,额外工时越长,增加客户成本。或挤占利益空间,会计师有不愿意发现问题的倾向。中台部门因无法给出阻止交易带来的准确损失数据,整日被威胁,为了生存要么半推半就要么沉默不发声。甚至政客们在媒体披露金融业陋习后也沉默了。法律允许银行和银行家们购买权力。银行有本事可以从中干预行业政策,而政客从中获取竞选基金。而最让人无奈的是,唯一具备第三方掣肘能力的监管部门,发现自己无力对暗含在产品背后的复杂风险进行确定也没法衡量当市场崩溃时可能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三、空无一人的驾驶舱作者认为改革迫在眉睫,最起码基于四个方面,首先,拆分银行为更小的单元;其次,银行不能从事在混业经营下引起冲突的业务;再次,银行不应被允许搭建、销售和拥有过于复杂的金融产品;最后,奖金文化应该和银行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但是这些显而易见的措施从金融危机发生至今并未得到实施,甚至国家层面也无法去影响一个全球化的银行,因为银行业务是跨国界的,业务部署地可以根据每个国家的政策进行调整。未来,势必会再度爆发金融危机,而那驾驶舱内却空无一人,根本没有那可以掌舵的人。作者作为一位人类学家,从人入手,以人群甚至金融社会作为研究对象,一层层剥开金融城的面纱,也一步步引人入胜得带我们走到绝望的感受。胡作非为带来的后果,你准备好去承受了么?

他们是如何玩坏金融的?

有些人说世界是部金融史,而金融好像是部八卦史。前不久,浦东金融圈的桃色新闻抢了娱乐圈的头条,现在终于消停了,而持续一年之久的万宝股权之争就像一场永无剧终的电视连续剧,早已没有搬板凳吃瓜的观众,毕竟人们对一件八卦新闻的注意力是有耐心的,何况这没有大团圆的“电视剧”,观众一致表示,太不按套路出牌了!人们对金融圈的八卦从未停止过,上世纪80年代末,天才迈克尔.刘易斯的《说谎者的扑克牌》将所罗门所代表的债券市场翻个底朝天,生动活泼地讲述了金融圈的那些事。其后,更多的交易员“金盆洗手”之后,开始抖露一些金融圈的内幕,而臭名招远的交易员尼克.里森甚至“得意洋洋”地写了一本《我是如何弄垮巴林银行》的。2011年,著名调查记者乔里斯·卢因迪克受英国《卫报》的邀请对伦敦金融业展开了独立私密调查,200多位银行家在可能被开除和起诉的风险,向卢因迪克提供了一手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卢因迪克的新书《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向广大观众揭露了金融业那些胡作非为的事,他们是如何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那些局外人所不知的内幕内幕一:金融业的范围很广,在西方金融界,银行业大致可分为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一些不但有商业银行业务,也有投资银行业务,被称作混业银行,具备资产管理、银行、保险等多种业务牌照,有些甚至还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卢因迪克在本书中更侧重混业银行的采访,特别是投资银行,比起“温和”的商业银行,他们更像是“寻找猎物的狩猎者”。金融圈也有些不成文的规定、苛刻的着装标准和内部的等级制度,就像一位律师所说“内部人之间通过一系列微妙的准则或系统相互识别”。内幕二:由于金融的特性,金融赋予人们更多的期许,集金钱、权力、颜值一身。作为高收入象征的行业,从刚开始实习的几千英镑到几年后高达近百万英镑的年收入,每年吸引大量的顶尖商学院毕业生加入,操控全球金融市场。这些高智商的天才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制造了许多遭难,拥有理论物理学或化学博士的宽客设计了一种专门应对违约事件的保险产品CDS(信贷违约掉期),但却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充当了罪魁祸首。内幕三:即使是在同一家银行,前台、中台、后台所承载的身份角色都不一样,那些一线的交易员根本瞧不起中台(风险和合规部门)、后台(人力资源、财务、法律等后勤部门)的职员。金融城大概有25万从业者,交易员和并购银行家不足金融城5%的从业人数,但吸引力90%的关注目光,其他95%的中后台却默默无闻。在资本市场上,承担风险的人不再是制造风险的人,投资银行通过上市把原本由自己承担的风险转嫁给上市公司的股东,同时还可以部分享受股权期权带来的好处,导致“大而不倒”,最后为风险买单的是纳税人,毕竟,玩的是“别人的钱”。内幕四:哪来的安全感,那些在投行的交易员必须在接到人力资源电话的5分钟之内离开办公室,否则就会被公司保安“请出”大楼。金融城并不像局外人想象中的那样,高福利、工作保障、劳资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于短期效益主义盛行的银行业,根本没有忠诚可言,“你离银行的大门只有五分钟的距离”,何来的归宿感?内幕五:这属于一个人人为己的世界。金融圈的奖罚制度与实际背离,给负面举动或行为给予奖励,变相引导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这就好比,你把最信任你的客户敲诈了一笔钱,然后假装可以帮他减少损失,不过得付一部分的佣金,而实际上你根本不可能帮他找回这笔钱。金融城类似这样的笑话和骗局并不少见。正如格雷格.史密斯在他的《我为什么离开高盛》一书中讲的那样“许多年以前我们就曾指导希腊通过购买衍生产品掩盖其债务问题。既然纸已经包不住火了,那么我们只得告诉对冲基金如何从希腊的乱局中获利”。内幕六:恐惧背后的无从选择。很多明知道自己身处“地狱”的银行家,却依然会继续像之前那样在行业中待下去,并不是因为对资本的贪婪,而是因为害怕,这就好比那些痛诉体制工作有多么却很少离开体制的公务员一样,他们已经没有了选择。出自精英阶层的银行家要想保持同质量的生活,后代受到精英的私立教育,除非他们没有孩子。金融界可没有诗和远方,你必须保持7x24的待命状态,甚至牺牲爱情和婚姻。进入死循环的金融史经济学家以不同的指标分析经济发展周期的存在,银行家也以宿命的观点告诫大家“金融危机跟我无关,这是历史必然发展的结果”。银行家从为金融危机承担过任何责任,银行家当然也不是唯一的责任主体,雪崩的一瞬间,没有一篇雪花是冤枉的。即使如此,没有退出机制的银行机构要说自己也是受害者,实则冤枉。卢因迪克在本书的末尾指出“我始终相信将全球金融系统的问题归结为个体品性的差异缺陷是无益的”,问题出现在系统本身,即全方面的金融和货币体系。随后指出了实现改革目标的4个方面:首先,银行被拆分为更小的业务单元,避免大而不倒;其次,银行不得同时从事可能引发利益冲突的业务活动,特别是混业银行;再次,银行不允许搭建、销售或拥有过度复杂的金融产品,以保证客户对其产品的了解;最后,奖励机制文化应当与银行的价值取向相一致。然而,这些看起来简单有效的举措其实没有鸟用,“整个西方民主社会都没能为我们时代最紧迫和棘手的问题找到解决之道”。无论任何政党,“在他们看来,政治不过是一场游戏”,像蒂莫西.盖特纳、罗伯特.鲁宾、劳伦斯.萨默斯等美国财政部长,甚至像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那样,卸任后担当混业银行的顾问的收入比他所服务的国家更高,“政治事务和国家公职正在由原本对金融行业的制衡性力量变为个人进入金融世界的跳板和捷径”。回到本书开头的片段,全球金融运营就像进入无人驾驶模式。最后的焦点:女性与金融界卢因迪克承认人们的焦点在金融行业的女性,但他否认是针对性别的差别化,认为现存的问题来源于结构性冲突和激励倒错。但不否认的是,金融界一直以来都属于男人的世界,即使在相对公平的职场氛围下,女性职员依然承担许多非议,凭借出色的社交技能和出众的颜值,依附行业大佬的存在,固然能使女性游刃有余,但集才华与美貌一身的职场新秀也不少,即使如此,性别似乎对于女性而言犹如无形天花板的存在,总有些显失公平。对女性更多争议的焦点在于颜值经济学盛行的金融界。集金钱、权力和性三位一体的金融业,男性与女性之间闹点绯闻并非易事。无论是在国际金融机构还在银行界,与性相关的娱乐头条并不少见,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前国际基金组织卡恩的绯闻不断。美国作家约瑟夫.爱泼斯坦写了一部严肃学术著作《八卦:并不浅薄的爱好》,八卦有助于揭露丑闻,还能促进我们的健康和友谊。与此相比,卢因迪克的新书《胡作非为》是从私密调查的角度真实描述了一个毫无安全感的金融时代的种种黑幕,但谈不上严肃的八卦读物,但至少能让我们这些局外人偷窥他们的苟且之事,即使我们也无能为力。推荐阅读《胡作非为》 中信出版社 2016年8月本文发表于中信出版集团微信公众号(citicpub),原文有改动!未经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转载!

【书评人俱乐部】金融工作着的狼性一面——《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有感

提到金融行业,对于国内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能找到一个这样的工作是非常满意的了。国内的大学只要与经济金融沾上边的专业,不管是高考的录取分数还是考研的录取分数都是相当高的,而每年报考这些专业的人数也是没有看到减少的迹象,可以说能够从事金融工作在很多人眼中那是非常体面的。而对于国内的金融工作者来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金融无疑是走在最前沿的,尤其是美国的华尔街。那么真正的金融工作者的世界是不是就像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光鲜华丽?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那是因为关于华尔街的负面信息也是一直不断的,甚至还发生过占领华尔街的行动。这本《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讲述的重点就是金融工作者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可以说是比较黑暗的一面。本书作者乔里斯-卢因迪克作为欧洲的金牌记者和畅销书作家,可以说这本书无疑还是很有看点的。本书一共分为十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相当于就是一片独立的报道,在这里报道中作者用了相当尖锐的文字为我们揭开了金融工作者令人发指的一面。这里面所揭露的关于金融工作着的另一面的情况,可以说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这些金融工作者做不到的事,简直就是无下限。例如之前我们所经历的08年的金融危机,其罪魁祸首就是美国华尔街的那些金融机构。在第六篇报道“人各为己”里面作者首先就给了我们讲述了‘激励倒错’的概念(对负面举动或行为给与奖励),可以说我在第一次看到这个概念的时候还是感到很不可思议的,然而随着作者在文中进一步的讲解时就提到了史密斯的署名评论‘我为什么离开高盛’,揭露了高盛的很多内幕,本来这样的报道可以说应该能够引起高盛的公关危机,引起普通人的警觉。就好像之前不久的百度公关危机引起了全国普通民众的愤慨一样,但是在本文中我却在作者的笔下看到,史密斯反而受到了攻击,这简直就不可思议,但是却就这样发生了,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这些金融工作者所在的投行等金融机构的幕后能力有多么的强大。当然作者在书中对于金融工作者的唯利是图的那一面揭露的如此彻底,以至于我都有点无法相信这些都是真的。之前我也看过一部《华尔街》的纪录片,那里面对于华尔街的报道可以说是非常正面的,所以我建议阅读本书的读者们在阅读的同时也应该带着批判性的思考来思考这一切。

【书评人俱乐部】为你揭露金融城的背后

本书作者乔里斯-卢因迪克作为欧洲的金牌记者和畅销书作家,接受【卫报】的委托,以记者身份潜入伦敦金融城,调查谁该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负责,又是什么造成了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透过阅读此书,对于金融门外汉的我,犹如打开了一扇窗,一扇了解伦敦金融城里面工作人群的日与夜。他们对金融行业的潜规则守口如瓶,他们多数人都会选择保护自己是金融工作者的身份(也许正如文中所写,在伦敦,金融行业工作的人们,因为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所以没有什么圈外的朋友)。他们有的人很偏激,犹如狮子一般,争强好胜!!有的人比较温和,如乌龟一般慢慢前进。。。。。。不同的性格分类,在于他们所处的岗位,以及是金融机构里面的工作者的原因,还是监管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本书共13个章节,每一个章节基本是一个独立体,为你揭露金融城的背后----里面的工作人员,有前台、中台和后台负责技术之分,根据不同的人群,建立不同的章节为读者一一呈现。例如前台工作人员,就是在一线操作股票、期权等高级知识分子,有一些人自称为宽客。这类人,智商高,表面都非常的光鲜,但是每个人都承担着非常巨大的工作压力,每一天都要对着电脑不停分析或者操作。压力与收入成正比,所以他们普遍都年薪百万,而且年轻有为,对金融城里面的金融有很大的影响。中台工作者多数指那些起着沟通的工作人员。例如是数据分析人员,他们工作压力相对前台而言没有那么大,枯燥和重复性居多,薪金是每年十万英镑左右。对于这部分的人群,之所以继续工作下去,主要是因为薪水的原因。后台工作者主要是那些技术支持人员,例如电脑设备技术维修人员,HR等。这类人群跟中台人员差不多,继续坚持工作,很大的原因在于薪水较高(相对社会其他职业而言)。总之,阅读完此书后,让我了解到伦敦金融城背后的工作人员的状态,大开眼界。但是对于【卫报】委托的调查导致2008金融危机的原因和谁该负责,书中没有明确指出。但是有一点非常明确的是:(很多金融城里的工作人员纷纷表示)以后一定还会发生金融危机!!因为对于这么庞大的金融机构,根本就没有一个很清晰的监管系统,而主要原因有时候是因为金融机构太庞大了,所以其实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只是一个小的螺丝钉,没有人可以完全了解、或者是完全清晰地述说金融机构里面的每一样事物每一样金融产品,所以当空洞累积到足够大的时候,当危楼建筑得足够高的时候,这个危机才会显现,这个高楼才会坍塌!当下一次金融危机到来之时,你将如何应对?!


 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