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人》书评

出版日期:2016-6
ISBN:9787530669931
作者:赵志明
页数:328页

魔笛与斗篷

林亦霖有些小说家有魔笛,每每吹响,召唤各种人物;有些小说家有斗篷,每每披上,设计客观情节。他就像拥有魔笛和斗篷的人,在想象空间和客观世界来回穿梭,怡然自得。《无影人》作为开篇的小说,其独特的视角让人眼前一亮。这篇小说不仅引经据典,而且有自己的想象成分。将生活中最常见的——影子拟人化,想起来就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情。创新不难,难就难在写出新意。影子如何复活不突兀,如何收场不苍白。此时的他用魔笛召唤出了强大的影子军团,然而他不仅仅满足于此,他要披上隐身斗篷带我们畅游一番。当一个人失去影子以后,他被当成怪人,当然是有前提的,一个人想要失去自己的影子,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自己对影子许下三个愿望,像极了神灯。主人翁依照自己的心性许下的是世俗之事——满足自己的感官欲望。在他轻易失去影子后,人们变得精明,许下让影子成为奴隶的愿望,这样的愿望把影子永远束缚在人的身边。看似是写影子,其实是在写人性,写人的贪婪与精明,总是钻着各种空子来图利。对于人性的思索跃然纸上。然而小说并未停留在此处不前,最先召唤出影子的人找到了解决影子疾苦的方法。虽然古籍中的人给他劝告,他却依然深信自己,最终还是沉迷在感官的世界。人性的贪婪和欲望,使得自己没有了影子,宁愿做个所谓的怪物也心甘情愿。《无影人》从一开始定下了这本书的基调,看似随心写出的带有人间烟火气息的故事,却是在无意之间的反思。书中每篇小说都让人惊艳,然而最让我最喜欢的却是《广场眼》这篇带有写实色彩的小说。父亲是位军官,母亲是位主妇,不同于一般家庭的是他们虽然离了婚,却始终住在一起。时间长了,摩擦不断。女儿总是夹杂在两人中间,很多时候她都愿意偏向母亲。在她眼里母亲一直是弱势的形象。她不知道父亲过得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在她的记忆里和眼里,父亲爱动粗、一事无成,甚至对家也不是那么照顾。和母亲离异那么多年,她一直幻想父亲其实在离婚后会过上好的生活,甚至在不经意间会有另外的子女。很多年,很多年她过得很压抑,这种压抑是她自己给予自己的,是同情母亲,是看不起父亲,是觉得命运对不起她。直到有天她看到自己年少高大的父亲在广场上跳舞,领着一群人;阳光下的他苍老了很多,此刻她才直到自己亏欠了他那么多。我们总是这样的,一段生活里局限在很小的情绪里,会悲伤会难过,说出中伤的话,会想证明自己而口不择言,会故装冷漠,会产生误解;我们在那个小圈子兜兜转转,然后自己伤害自己,也伤害着身边的人。能让我们看到阳光的,也只有解除束缚的自己了。他在这里披上了厚厚的斗篷,虽然没有复杂的故事,却饱含了深情,那些相互伤害与容忍的日子一点点打动着我们。我相信,总有天,他吹的魔笛会更响亮,他披的斗篷会更闪亮。他就是吹着魔笛、披着斗篷的魔法师,沿路洒下金光。

历史戏说与日常生活:赵志明的小说世界

文/吴情九十年代以来,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文学在多数人的生活中日趋边缘化,民间写作渐渐兴起。民间写作者,往往不是作协体制内坐拥权力的正副主席,而是有着丰富日常生活的平凡人。他们当中,有人从事过警察行业,有人则将大半生献给了医院和病人,还有人,下海经商,通过前半生的努力滋养后半生的文学书写。民间写作群体中,赵志明算是较为别致的一位。赵志明出生于江苏常州,通过书写乡村生活走近文学,迄今已出版《1997年,我们买了螺蛳,却没有牙签》、《我亲爱的精神病患者》、《万物停止生长时》、《青蛙满足灵魂的想象》和《无影人》等作。二零一四年,南方传媒更是授予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无疑在褒奖的同时,也积极肯定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真诚、热情与勤奋。读赵志明的作品,上一部为《万物停止生长时》,最近一部是《无影人》,都为短篇小说集。笔者曾在《也是生机,也是危机》一文中对《万物停止生长时》略作分析,认为赵志明其人“偏爱在文学中书写乡村凋敝破败的一面。对他而言,偌大的中国乡村,似乎就是他的文学试验场,演绎着各式各样的人生悲喜。”而《无影人》,则不能做出类似的结论,因为它没有高度统一的基调;有对历史的戏说,重新发掘历史中的性意识和生存欲望;也有写实风格的,通过描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展现别样的民间社会:民间的爱与恨,民间的残酷,以及懦弱。《无影人》分为三辑,第一辑“浮生轶事”便是上文言及的历史戏说。六篇小说《无影人》、《你的木匠活呵天下无双》、《石中蜈蚣》、《匠人即墨》、《昔人已乘鲤鱼去》和《凤凰炮》,各有各的特色。《无影人》描绘真身与影子之间的斗争,讲欺骗与承担;《你的木匠活呵天下无双》塑造了一位无心正事、一味钻木匠活计,以期研改变国人生存状态的小皇帝戴允常,玄妙隐秘有如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石中蜈蚣》打通历史与现实,书写命运的无常。《匠人即墨》则在修建长城的故事中穿插一段魅惑的男女情,冷冰冰的历史瞬时充满温热。《昔人已乘鲤鱼去》在古怪的语调中表现世事轮回、报应不爽的因果观。至于《凤凰炮》,史书中高高在上的太后,被人为还原成宁做娼妓、不愿寂寞的女性,正视了人的基本欲望。第二辑“乡关至亲”则主要书写乡村的风云变迁以及故土人情的流转,同样也是六篇小说。《妈妈老了》写一位老母亲在生病之际唯一一次来京,只为偷偷将私房钱的一部分交予儿子;晚辈的不耐烦和长辈的辛酸经,极为矛盾的两面撞出尴尬与和谐。《微缩胶卷》写知名摄影师偶然寻得童年的万花筒作为一次国际笔会的作品;“对乡村的最后记忆”,童年时已经完成。《广场眼》写离异却因种种琐事绑在一起的特殊家庭,有争吵、隔阂,也有变相的爱与苛责。《父母离婚二十年》写两代人之间的纠结过往,父母亲离婚二十年后仍对儿子有负面影响,但儿子最终还是勇敢走出了阴影,找寻属于自己的阳光生活。《事情就是这样的》写童年,男孩遭遇乡村混混时没有反抗,而是将一女孩拉入困境自己脱身,刻画危机时的人性之恶。《侏儒的心》则写了一对男女侏儒间的不为人知的爱情,以及爱情中产生的温馨与疼痛。第三辑“我们的懦弱”则审视了成长视野下人的懦弱心理和胆怯表现,《事情就是这样的》其实可归入这一辑。九篇小说,或书写男女交往过程中男性的懦弱所造成的长久遗憾,比如《有关莉莉周的一切》、《告别》、《我们的懦弱我们的性》,或揭示男女情爱生活的孤独落寞,比如《楼上楼下的爱情》、《四件套》,或张扬禁欲生活中萌发的性意识,比如《一根火柴》。从《万物停止生长时》到《无影人》,赵志明在语言、结构上取得了不少突破,风格也渐趋成熟。有理由相信,他的文学创作,将会一如既往给读者带来感动。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又悲伤又欢乐,这是个会将故事的人

赵志明会讲故事。这一点从第一次看他偶尔转发的小故事就知道了。不是每个作家都会讲故事,但他会,听他讲故事,像坐在京都的小咖啡馆里,很享受阅读的时光。他的小说有一种正气在。小说人物浑然天成的一根筋,全是以一己洪荒之力孤军奋战世间,有时候跨界,但也自我的很。故事里由此充满孤独,徒有悲伤,但看的人很快乐,他说故事的口吻轻柔极了,好像并不曾发生什么事一样。是善良吧,不忍心给一个悲惨的下场。所以他故事里的人即使离经叛道也能走脱出来,不至于被正统谋杀于当街。向着自己心里的方向前行,总有无尽的空间和可能性。与他人无关,也无需他人认同。这种可能性是如此美好和善良。

荒诞故事里的雕刻者

我读完这本书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想着要写点什么,但迟迟下不了笔。搁置了这么久,再去回忆,发现有很多记忆点,孤独的书生、做木匠的皇帝、手指夹着蜈蚣的人、孤傲的莉莉周、故乡的记忆、大学宿舍乱哄哄的男生等等,这大概是对好书的基本要求,一定是能够让读者记住的,并留下感受和印象。我必须要强调自己不是在写书评,更像是读后感吧。我读同龄人的书,还能故作镇静地点评,毕竟,大家所写的东西优点很明确,缺点也是,一眼就能看到那个让人不舒适的地方,所以会有评论的基础。但对《无影人》这本书,我所能聊聊的只有感受。去年才看赵志明的作品,是在图书馆借的《我亲爱的精神病患者》。那是我第一次读《还钱的故事》,最后那句“因为我们是穷人,习惯被人怜悯,却不知道怎样去怜悯别人。”读完,会觉得意犹未尽。我以为赵志明是写乡村往事的,后来才发现错了。《无影人》这本书前半部分是志怪荒诞故事,后面是散发着荷尔蒙气息的青春回忆。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而言,前半部分的志怪可读性更丰富一些,我从《无影人》里读出了对现实生活的映照,孤独的人,狡猾的人,悲苦的人,都是被生活压榨的“我们”。我想这个故事也披着一层志怪的皮吧,内核涌动的是孤独的灵魂。我知道,书生的本性是善良的,但他缺乏与人交际的能力,似乎会把一切都搞砸,当然,的确都搞砸了。这多像我,也像我身边的年轻人。而结尾为了有人陪伴而变成影子的书生,多少让我觉得震动。到底有多孤独呢,才甘愿去做一个终日匍匐在地上没有人真正在意的影子。《你的木匠活呵天下无双》是个很奇特的故事。皇帝建造了另一个平行空间,本意是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平等、自由,但最终成了一个巨大谎言的缔造者,被转移到平行空间的人反而被禁锢了。一个人的想象力是可以被挖掘的吧,我知道这个故事的原型,但这原型不过是一个核桃的皮,真正曲曲折折,充满营养的核仁是作者笔下的文字。这是真正让我赞叹了很久的一篇。而后面关于莉莉周的那篇,钩织得很好,有很强烈的画面感。或者说后半部分描写了一些群像,絮絮叨叨的中青年男人,时时刻刻对异性充满性幻想的青少年。我在其中看到了人们对爱情的犹疑,对性的关切,对生活细节的厌弃和不能回绝。好的小说家有在编织故事的时候暗藏玄机的人。这不是炫技,也不是故弄玄虚。我总觉得句子是一个表层,底下是有洞穴的,文字的风格和情节是吸引读者去读,之后会自然而然走进洞穴,那洞的深处又埋了宝藏,是一颗颗小钻石,但不是谁都能发现,有的上面只是蒙了尘,吹吹气,不费功夫就能看到耀眼的光泽,有的则埋得更深一些,需要思考,需要摸索,需要一点点挖掘,然后,作者站在远处,看有人挖了出来,会微笑,然后再去写一个全新的故事。阅读的触动很重要,但所有人的触动点不同。写作者所想表达的内容一定是直接的,只是在这直接之前,读者需要去认真感受。我觉得赵志明是一个很好的小说家,至少在我阅读的范围内,他是,他名副其实。

用发现的眼睛写生活

用笔记录生活,是作家不变的宗旨。之所以能用笔记录生活,那是因为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作者能把自己的生活,走近自己生活中的人,与他们之间发生的一切都能写下来。这个习惯真好!更好的是作者能将生活与怪异天衣无缝地连起来。怪得不拧巴,很自然。《无影人》的怪,就连那咒语都是怪的。人和影子能分开,人能调控影子,影子可以因为人的贪婪而受苦。人啊,贪婪,就连自己影子都无法逃脱,何况身边的其他人。能让自己的影子为自己做事,这算不算异想天开?应该是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满足私欲。这难道不是人的本性?作者将历史与现实有机融合,一个喜欢木匠活的皇帝,因为超级喜欢,放弃江山,专心研究木质工艺,的确达到举世无双的程度,可以将所有人转移到他所创造的世界里,无忧无虑。这是不是又一个世外桃源?人,都有一种情结,那就是摆脱现实的一切不快,躲起来,再也不与这个世界有任何纠葛。到鸡蛋壳里躲起来,盘古不就是在一个蛋里,劈开了这个世界。人也愿意躲到一个蛋里,尽享清静。《你的木匠活呵天下无双》,离奇中有着哲理。无头的山鸡,唤起一个书生的爱意,即使是被山鸡欺骗,也毅然投入到那个石头中。面对诱惑,面对欲望,有多少人能够控制自己,飞蛾扑火,在死亡的那一刻是美丽的。这本小说中的故事,能跳出小说的模式,以自己的思维,捕捉出人性的善恶美丑,用另一种写法,写出来,读起来有新意,也比较喜欢读。再继续读,虚幻不见了,人的真实出现了,莉莉周的生活,侏儒的生活,《妈妈老了》本来很正常的妈妈生活,却在结尾出现玄幻,妈妈已经没有了,但牵挂儿子的妈妈却陪着儿子走过一段时间。消失的妈妈,钱却带给了儿子。满是温情。用这样的小说,来表现这个世界,这种文字,这样的思维,别具一格。

寓言没有琐碎青春好看

最近开始慢慢开始看中国当代青年小说家的作品,陆续看了新经典新古典创作套系的三本,比起双雪涛的个人体悟和老老城情结,孙一圣的风格化语言和哲理隐喻。赵志明的这本《无影人》显得水平参差,甚至说不好到底形成了自己稳定和可持续的创作方向没有。因为作为一个并不系统的读者,我没有看过他们之前的任何作品,所以不了解前因后果前世今生师承渊源,不能纵向比较他们目前的作品与过去的作品,但是根据作者自序似乎创作时间是从近到远,于是胆子肥肥来指手画脚,就一本书说一本书。单说这本《无影人》,不客气地说,第一章的内容简直可以说是这本书的大鸡肋。这一章是作者寓言类小说的集群。小说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各种明的隐的喻发展到今天,作家搭建一个平行的空间,和现实彼此映射或者互相镶嵌,以一种若即若离的方式照应现实。这个空间搭建得是否完美是一回事,是否让人信服并且有趣味性我个人觉得更加重要。这一点除了《你的木匠活呵天下无双》,本章其他篇目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而平行空间里面也需要相应再有一套语言系统,这套语言系统可以和现实的语言系统完全一致,但是和自己的空间一定是要是匹配的,这一点在《木匠活》里也没有很好地贯彻,非要用奥巴马打篮球和皇帝玩木匠活搞一个类比,看起来有一种哗众取宠的轻浮。不过里面的皇帝也在搭建一个空间,也在挣扎与现实的复原度,最后用一个隐形的空间完成了理想,这个状态和他自己的创作倒是呼应得恰恰好。第二章开始,作者开始描绘切近的面貌尴尬的中青年男性,他们不能很好处理自己的生活和人际,无奈又絮叨。语言开始呈现一种比较明确的风格:事无巨细描述自己的感受,好像是出于一种半被迫的状态,有义务要给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找到一个交代得过去的说法。但是必须说这一章虽然让我免于在故弄玄虚里弃书,但除了《事情就是这样的》最后撕裂的那个口子,其他篇目的力量感都比较弱。第三章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章节,继续絮絮叨叨的风格,回顾充满荷尔蒙的青少年。那是一个我这把年纪的人人人都可以感觉伸手可触的生动。而且与很多刻意诗意化青春期或者痛苦难耐的残酷青春不一样,这一整章都呈现一种没有刻意戏剧化的琐碎的真实,充满了实实在在的细节。那些追求爱一次或者干一炮的男孩子,看着女孩来了又走,老老实实摆出自己没有把握、无知和被动的一面,我好像多明白了过去那些路过的男孩他们虚张声势的背后是什么,而这一切在《四件套》里达到一个高潮,那些明的暗的心思还有那些欲言又止无可奈何,零零总总在那个小旅馆的房里摊开一床的失落。最后我想,如果没有和孙一圣的《你家有龙多少回》一起看,《无影人》的第一章就不会显得这么弱爆……但是没有如果,所以我喜欢他早先笔下的琐碎青春,而那些寓言……要不王二若雅给赵志明寄一本孙一圣吧。

说书人的天上和人间

第一次读赵志明的小说是在豆瓣阅读,《还钱的故事》以一个初涉人世年轻人的视角,面对“还钱”这一主题,深刻洞察了中国社会的人情世故,也揭示了人性的卑微和渺小。后来第一届豆瓣阅读大赛,赵志明又用《你的木匠活呵天下无双》赢得一片赞誉。两篇风格迥异的作品让人记住了赵志明这个名字,“说书人”的印象也赫然鲜明起来。《无影人》中收录了赵志明的21篇作品,其中有不少曾经发表在豆瓣阅读。不过,翻开这本厚厚的作品集,还是立刻沉入了那个魔笛吹响,隐身斗篷在身的虚幻世界。第一辑“浮生轶事”中收录的全部是聊斋志异式的故事,虚构的能力,对古典题材的偏爱,以及借古讽今的手法,让读者犹如置身虚无缥缈的世界,漫步在想象的天际。相对于第一辑的虚幻,第二辑“乡关至亲”则回落人间,在世俗繁杂中寻觅亲情、爱情、乡情。《妈妈老了》以写实的笔法发端,结尾却忽而一转,露出玄幻的尾巴,余味悠长。《缩微胶卷》有对故乡环境的担忧,也有对童年时代的缅怀。其中最动人心弦的当属《侏儒的心》,作者成功地将一个带有猎奇色彩的故事,糅合成了爱情、理想与现实的城市怪谈,也揭示了“爱情从来就不对等”这一真谛。侏儒常见,能一夜长高的侏儒“不常见”;爱情常见,能相知相守的爱情不常见;理想常见,能坚持理想,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人不常见。虽然赵志明的笔下,故事的虚实腾挪之中藏着心怀的悲悯,人性的复杂,还有一份不肯绝望的深情。那对侏儒情侣真的是花园荒草深处石狐的化身吗?渴望在一起的两个人是否经得住千年的考验?不管《侏儒的心》的灵感来源是花园中的一景,还是一首歌,抑或是某个饭局上爱写诗的女孩,它都在赵志明的笔下焕发了新的生命,成为新时代中的“聊斋故事”。第三辑“我们的懦弱”收录的多是和年轻人爱情以及性渴求有关的故事。《有关莉莉周的一切》即第二届豆瓣阅读大赛的参赛作品《她的名字莉莉周》,故事其实很平常,胜在叙述的有趣与贴切的呈现。年轻人的生活,蠢蠢欲动的荷尔蒙,生存的艰难与对未来的迷茫,都被一个看似“求而不得”的感情故事纳入其中,而莉莉周的形象也正是此刻散落在我们身边那些无比寻常的女孩子们的缩影。总体上说,相较于2015年8月的《万物停止生长时》,《无影人》的风格更加多样化,可以让第一次阅读赵志明的人全面认识他的才华与创作。这本故事集既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世界作者对眼前生活的描述,又是穿梭于时光之河的说书人对天上人间的想象。而无论是天上,还是人间,故事都远远没有结束,赵志明的魔笛仍在吹响,隐身衣下的那个说书人也或许就潜藏在我们身边,时刻准备着,讲述下一个既虚幻又真实的人生故事。

一本好小说是什么样儿?

——读《无影人》琐谈赵志明的短篇小说集《无影人》很好看,我这里要说的“好看”是说它具有文学性。什么是文学性呢?我不想扯什么理论的蛋,就只俩字,过瘾。现代人写小说,脑子里多少有一套文艺理论,要我看,正是这套理论害了人,所以很多小说写得特别累,读者读了也累。真正好的小说,是“云在青天,水银泻地”,像云彩在空中流溢一样,自自然然,毫无造作,但若一接触读者,便若水银泻地,有无孔不入的力量。中国小说,自身有良好的传统,从唐传奇到蒲松龄的短篇,无论是语言也好,叙事结构也好,都曾有过一个巅峰,不过后来就没落了。赵志明的小说,就像从传统里面抽出了一条线,我发现了这个脉络。好的手工艺人,大多见多识广,然后了悟于心,艺术家尤其如此,写小说亦如此。作者显然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尤其对于中国古代的志怪、传奇、历史是相当熟稔的。《无影人》的第一辑“浮生轶事”共有六个短篇,内容上就颇有中国“志怪”小说的意味,为了观点的集中,本文姑且就此一谈。《无影人》这一篇明显有“聊斋”的影子,但又有西方魔幻小说的特点,然而并不扭巴,故事讲得利索极了。怎么判断一部小说的好与坏呢,首先故事要讲好,故事都讲不利索,就企图“言志”“济世”“载道”,小说反而成了一个拙劣的工具。当然,光是把故事讲利索还不够,好小说并不止于讲述本身,它在讲述的时候是另外构建一个世界,是世界之中的世界,也是世界之外的世界,微观如芥子,宏观如须弥山。《无影人》这一篇讲一个叫邓乙的读书人,他在散乱的简牍中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咒语,可以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分开,影子神通广大,能够满足他的愿望,只是当影子满足了他的三个愿望之后,就彻底解放了,获得了完全的自由,离他而去。由于邓乙没有影子,所以被人视为怪物,行将处死。邓乙为了自救,就把咒语告诉了看守,看守又告诉了别人,这样一来,所有人都没有了影子,都和他一样了,他也就不必死了。不过,这世上毕竟还是有聪明人,只要让影子满足自己一个愿望,影子虽与自身分离,但却并未获得完全自由,永久的被奴役。为了弥补自己犯下的这种“错误”,邓乙踏上了寻求解决之路。这篇小说与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世界尽头”的那部分颇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讲述人与影子的分离,影子和主人分离后可以独立存在,都寻求与主人合二为一,结局也有微妙的相似之处,都以放弃“抗争”而结束。在村上的小说中,主人和影子分离后,为了离开“世界尽头”,通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逃离的出口,当他们站在诡异的“南水潭”边时,主人却决定放弃逃离,永远留在冰寒宁静的“世界尽头”,最后看着影子独自跳入南水潭,被水面吮吸下去。在《无影人》中,邓乙获得影子提供的情报,经过一番波折终于到达“离次之山”的受洗池边,以为终于可以改变自己犯下的错误,但另外的消息告诉他事有隐情——影子并不是要帮他,而是为了成为实体,并反噬,使邓乙成为影子。起初得到这个消息,他很震惊,但很快就找到了打败影子的办法,但他却决定放弃反抗,选择成为影子的影子——因为他不想寂寞。两篇小说都有一个看起来“消极”的结局,然而耐人寻味。《你的木匠活呵天下无双》中讲述了一个喜欢木匠活的皇帝戴允常。当然,这是一个虚构的,并不曾存在过的皇帝,但我们不难从其身上看到嘉靖皇帝和天启皇帝的影子,嘉靖皇帝朱厚熜是由外藩(其父为兴王朱祐杬,王府在湖北安陆)承嗣当了皇帝的,而且几十年不上朝,不见朝臣;天启帝朱由校喜欢木匠活,大权旁落于宦官魏忠贤。当然,这两位皇帝与戴允贤的相似也就止于此,此外便无什么干系。皇帝戴允贤喜欢木匠活,经常不上朝,只让太监传话,太监王德就获得了权柄。宰相与群臣都怀疑皇帝被王德软禁,要强行入见,最后仅宰相一人获准。宰相见到了非常健康的皇帝,并与皇帝密谈,他和王德一样,此后不再请求皇帝上朝,而是恪守职责,由王德主内,他主外,保持着国家的正常运转,这样一来大臣们就以为王德与宰相狼狈为奸控制了皇帝。然而,宰相和王德知道,皇帝其实在做一件千古以来从未有人做过的事情。但大臣和百姓不知道,于是乎群情纷纷。最终,掌握军权的皇叔(这位皇叔身上又有朱棣的影子)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率领大军围攻都城,然而进入城中后却发现一个人也没有,除了挂在一堆金银财宝上面的王德尸体,连一个老百姓的踪迹也不见,整个一座城的百姓,包括皇帝大臣嫔妃宫女太监,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他们去了哪里呢?笔者不欲剧透了。曲径通幽,是造园高手的惯法,而白驼通窍,则属意外,好的小说,就是有通向意料之外孔窍的门户。作者没有循着历史轨迹,挖掘那个人尽皆知的木匠皇帝的旧事,而是构建了一个别有洞天的故事。《石中蜈蚣》是全书中我最喜欢的篇目,有一股庄子的味道,还充满了蒲松林式的笔法。尽管是文字并不算多的一个短篇,但却像孙悟空在鸡蛋壳里翻筋斗,曲折回环,不粘连,不碰撞,洒脱自如,尽显神妙。一个姓胡的书生为了考取功名,在山上的庙里取静读书,晚上被月光吸引,出来赏夜。却遇到一只断了头的山鸡求救,原来山鸡看到石头中有一只蜈蚣,贪吃去啄食,结果看似清水般透明的石头却忽然凝固,鸡脑袋被石头夹住了。它请求书生用手指按住蜈蚣,以便拔出脑袋。书生照它的请求去做,山鸡的头果然拔出,但脖子上一有了脑袋就立刻飞走了,结果书生被困住了。除非掰断自己的手指,否则别想脱身,但那样他就无法执笔考功名了。书生犹犹豫豫,思前想后,真是后悔不迭,时间过去了很久很久,最后还是掰断了手指。可是回到寺庙中他发现一切都变了,正所谓“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当家和尚早已圆寂,新的管事僧人不认得他,他当年借宿的房间已经成为“故居”,被保护起来了,因为里面住过的一个胡姓书生考上了状元。他跌跌撞撞的按照记忆回到自己的家,所幸父母还健在,然而他已经不是父母的儿子,他父母的儿子正躺在床上,成了植物人。他住过的那个僧房里的胡姓书生也考上了状元,后来参与“党争”被砍了头。那么他是谁?考上状元的胡姓书生又是谁?在这里,小说一下进入了令人深思的部分。小说中的“断指”,颇似一种解脱法门,一下子离了功名情欲,看尽三生。甚么功名,也如同山鸡断头,一旦获得解脱立刻扑棱棱飞走了;甚么俗世,也如病夫卧床,沉闷温吞,一旦解脱,神游世外;而人生则如石中蜈蚣,看似能自由游弋,实则永世不得解脱。像这般讲一个故事,真有一种老僧说禅的意味了。而作者亦称这个故事出自三峡半山寺僧人之口,大有“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意思了。《匠人即墨》中有着更加成熟的表达,延续了《石中蜈蚣》的叙事手法,同样堪称佳篇。《昔人已乘鲤鱼去》则明显有民间故事的色彩,但是就表达上来说,却略显啰嗦,这是这一辑的作品里较不尽人意的一篇。《凤凰炮》的故事取材,确实有史实,只是在叙述上更加的酣畅淋漓。其实,不论是读小说的人,还是写小说的人,都在追求一个效果,就是“快感”,文字的快感并不限于六识(感官),还是通往心灵道路的一道秘符。这道符咒不同于某些人混饭的鬼画符,而是确实有打开魔幻世界的力量。

围观局中的故事人物

赵志明在自序里这种写到,他喜欢看传记志怪类小说,久而久之受其影响,形成顽疾。确实如此,阅读他的小说,最有趣的便是浮生佚事部分,他的奇闻怪事类小说写得最好,甚至从这本书看出,这种特色像是他抹不去的标签之一,我喜欢这种标签,有特色才会有辨识度,对于作家是好事。不仅在浮生佚事里面可以看出他的这一特点,在乡关至亲和我们的懦弱的篇幅里,同样可以找到其影响,他写的文字总带着一种传说或奇闻的感觉,哪怕在妈妈老了,这种温情暖人的俗套题材里,他也能写得与众不同,我猜想,最后的钱的揭秘,是意味着来到北京的是妈妈的神韵凝结或是分身之类的吗?拥有魔笛的小说家是主观派,拥有隐身斗篷的小说家是乐观派,如何区分呢?有一种情况不知道推断得是否正确,修好客观派的小说家多会以我作为故事的人称主导,因为我多半意味着小说家需要投身于这个故事中去,置换处其中的我来。而主观派多会以第三者的角度,隔岸观火似地观察这个故事,作者这两个角度都占,不过我个人认为他的主观派更要吸引我,当然客观方面也不错。虽然是传奇志怪类小说,但文字不拗口,读来比较轻松明快,流畅易懂,这样的文字,即便我只是想拿来休闲,也是很好的。虽然书名为无影人,来源于书中刊载的第一篇短篇,最喜欢的其中一篇你的木匠活呵,天下无双,各种人设和情节发展,都特别有亮点,尤其在说道,他的木制宫殿,能够容纳一座城池,在其中还能造出空间叠加空间的无限膨胀感,就觉得这想法真是绝了。《你的木匠活呵,天下无双》是一篇怎样的小说,我喜欢的这篇小说,也想来来说道说道。这一篇有关一个木匠人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中融入了多个历史上知名人物,且都是有名道姓能够指认出来的。戴允常的故事一点也不普通,在历史的外衣下,他的故事格外瞩目,因为这是个一生都在追求平等和谐的乌托邦,却一直求而不得的人伦故事。他的君王位置得来也有些阴差阳错。 本是出生王侯之家的他,却因太后的一时昏庸,将皇位的后备人员杀了个干净,于是年幼的戴允常便成为帝王候选人,也是仅存不多的候选人。所幸他天资不错,悟事能力也卓尔不群,于是成为考核留下的皇位最佳人选,这个年幼的孩子便从幸福安稳的家庭进入了风云诡谲的权利斗争场,我相信他始终不曾忘记在落寞的王府里的平和日子,他一次次想要造出那个美满的乌托邦,一定其中有着对亲人的怀念和过去的不舍。其中还有几个配角格外注目,便是贪心却也忠心的王德,虽然他起初看起来贪权谋利, 但最后竟然能够做到以自己的性命保全了这座空荡荡的城池,可见看待人事决不能以先入为主的姿态打上标签,也不能以表面之现象揣度内心旨意。无论人或事,都有其可耐心体察的两面性,切不可一言断之。另一个配角,首相也是很好的帮手,他一生死守着皇帝的秘密,虽然他未曾真正理解过皇帝口中那个大同而和谐的乌托邦社会,但他的确是一个好的君王尊严的维护者。百姓们从一个现实进入一个虚妄的乌托邦,又不可避免地因为自身的欲望将这个宫中之城演变成另一个俗世,于是只能再造一个梦中的宫殿,这次不知道这位擅长木匠活的君王有没有带上其他人为伴呢?看完故事,我忽然闪现出一个疑问,既然木能造牛马,那是否能够早就出人类呢?如果真能创造出人类,是否这些自乌托邦诞生的人类,就脱离了俗世凡尘的贪欲和追求呢?这些作者在书里没有提出,我们也不得而知。看完好想说一句,不想当木匠的皇帝不是好君王。戴允常一点不留恋权利,他最大的理想,是建立一个自在安享的平等社会,可惜世道不遂人愿,他的理想在人事变迁中夭折。这个故事不乏丰富的剧情,饱满的设置,若是能够添加一些更多的的元素,更丰富的思想活动来充实这个故事,必然是一篇更好的长篇故事了。无疑,赵志明是擅长写故事的,他的故事笔下的人物能够栩栩如生拥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哪怕与世界格格不入,也让人理解和认同。他们活在有一套自我准则的小说时代中,展示着他们的命运与选择,而我们只在局外负责围观欣赏。

亦真亦幻

亦真亦幻——《无影人》的虚构世界最近《哈利·波特》的官方同人出版了,让我不禁回想起那些年我追的那些小说们,什么《新一千零一夜之死神》啦,什么“穿越文”啦,什么魔幻现实主义啦……在我青春的大多数的时光里面,都有它们陪伴的影子。小说是纯粹的,它反映了现实,也可以满足我们的幻想,可以是荒诞的,也可以是梦幻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大约最近是老了,所以老是追忆起新课标的课本之于我的意义,那本《小说选读》上面对于虚构的那种魔力让我最为心动的就是《骑桶人》,短篇小说的意犹未尽,那种亦真亦幻的动人,让人不禁拍案叫绝。《无影人》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前面的这些充满了魔力的短篇。因而不要怀疑,我就是冲着作者赵志明的第一辑“浮生轶事”的部分来的。正如他在自序当中讲的小说家的主观派和客观派的类别,我就是喜欢“吹魔笛”的召唤术士们的这种阅读者,而且因为不喜欢机甲不喜欢硬科幻,挑食的我简直就是厨师们最难讨好的“食客”。不过相信和我一样的读者应该是能够在这本书当中获得满足的,《无影人》和《石中蜈蚣》两篇我特别喜欢。《无影人》讲的是诱惑,影子欺骗了它的主人,然后一步步圈套环圈套,最后吞噬掉了主体,有一种诡异绮丽的恐怖。《石中蜈蚣》中“山中一日,世间千年”式的“塞翁失马”,则是一种充满了中式哲学的设定,是是非非,难以断言——一朝登科未必是福,此身受困难言为祸;何处是家,心安即为看破;无须断指,三生于此化石。当然还有《昔人已乘鲤鱼去》这样的有“聊斋”风味的杂篇——当年池中鱼,不似天上仙,恩怨有因果,轮回才得全。亦真亦幻,一虚一实,小说的魅力就在于作者能够执笔定义春秋,能够画出这充满了想象力的世界,它也许是虚幻的,但是内核却是真实的,凭借的是我们能够意会的真实的情感,这虚构的物质,却能够有现实的虚拟,是不是很让人痴迷呢?作者既然是豆瓣人气作者,后面充满了真实风格架构的两个部分,反而没有那么惊喜了,不过和传统的豆瓣文还是有差异的,如果喜欢的话,也不妨一读。By 林怿2016-9-4 16:43:40写于御庭园


 无影人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