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

出版日期:2015-11-1
ISBN:9787802568676
作者:张鸣
页数:246页

内容概要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个性鲜明,嬉笑怒骂中藏着严肃的悲悯之心。社会责任感使然,张鸣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关注天下事,为历史和当下人物事件揭下虚华假面,使真像豁然,真知毕然。
主要著作有:《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历史的坏脾气》《辛亥:摇晃的中国》《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张鸣说历史:朝堂上的变戏法》。

书籍目录

权谋下的王朝
监督与分肥 / 002
高处的拥挤 / 005
神不迷人官自迷 / 007
风月与官场 / 010
文甘草的故事 / 013
民意何如官意 / 016
狱吏之贵 / 019
一出掉包戏的台前幕后 / 022
给西太后讲立宪 / 025
永乐皇帝的功德箱 / 029
铁面法官手里的“冤案”及其他 / 033
左宗棠晚年的“骂人事业” / 036
借口的故事 / 038
两个糊涂丞相的故事 / 040
小人不可得罪 / 043
自己被自己忽悠了 / 046
民国里的五光十色
两只老虎跑得快 / 050
两个人日记里的“五四” / 053
五光十色说民国 / 058
辛亥革命前后,摇晃的中国 / 062
关于辫子与革命的零碎故事 / 069
沿下降线行进的民国政府 / 076
双枪兵与双枪将 / 083
对毒与赌的另一种期待 / 086
张氏父子头上的光环 / 088
世纪末的看客 / 094
高人指点 / 097
瞄准射击 / 099
历史在大学转了一个圈 / 102
顾和尚和他的法术 / 105
辫帅的人缘和地缘 / 107
当代国民性的疼痛
责任心、职业道德和骨气 / 112
中国台湾的“大埔事件” / 115
群体性乖戾的传统 / 118
中国最牛的县太爷 / 121
烧狗事件的核心问题 / 123
令人麻木的悲剧的幕后叙事 / 125
一个普通贫困者的特殊悲剧 / 128
从富二代的衰相到富二代培训的乱局 / 131
国人养生狂迷 / 133
“逼祼”的荒唐 / 135
速成病及其经济 / 137
“大”字病及其他 / 140
正常社会的不正常话题 / 143
只图自己方便的管理者 / 146
围墙故事的续篇 / 148
富不出三代的魔咒 / 151
银子堆出来的白象—中华文化城 / 154
农民工也要安居 / 156
燃放鞭炮的民主和人道问题 / 158
嗜血儿童的制造者 / 160
黑窑的存在与揭黑记者的命运 / 163
戏台上的百姓
上海外教激起众怒的背后 / 168
洋人的膝盖 / 171
人有权不受监视地生活 / 174
“国”字及其滥觞 / 176
拳民不是秘密的秘密 / 179
美国人的“中国戏” / 186
混事的本事 / 189
荣誉和面子的闲话 / 192
离谱的假古董和没有文化的游客 / 195
从公厕的修建到大粪主义 / 197
正在肆虐着的两种恶俗 / 200
选举与美女经济 / 203
无法分级的《色戒》 / 206
土洋并举的克己复礼 / 208
历史可以当饭吃吗? / 210
红色“桃花源”的解读 / 212
真祖宗和真真老王麻子剪刀之争 / 216
狗血淋头的文人
逼上梁山的《苏报》 / 220
文人打手的故事 / 222
吴稚晖的两次“冤” / 224
狗血淋头的文人们 / 227
以吃为价值取向的民族 / 229
不识字的好处 / 232
梁启超和胡适的“医疗事件” / 235
马屁也不易 / 238
中国式的死撑现象 / 241
章太炎的政治疯病 / 244

作者简介

张鸣这本随笔,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在这本书里,辫子、烧狗、燃放鞭炮、洋人的膝盖以及拳民的秘密都被作者拿来当话题,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然后通过这些命题,揭露了历史的另类真相,还原人性假面,引领读者去反思和思索,去感悟真相。作者可谓是笔笔勾勒冷漠看客,篇篇道尽学者良心


 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说历史,是为了现实由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读起来并不费劲。在网络时代,对作者张鸣并不陌生,经常在微博的争论中,看到张鸣发表的言论。但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网上三类文章敬而远之:一是那些说历史的文章。网上的这类文章都有一个吸引人眼球的标题,但仔细看下去,发现它的新颖并不是史实的新发现,而是论者视角的重新组建,对旧有素材进行新一番切入,于是一个新的历史发现诞生了。其实我觉得中国历史中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资料的抄袭与沿用,一旦你想深入了解下去,便会在那一个永远原封不动的原始材料那里戛然而止了,而也无法细究下去。我因为写作民国时代的银行业题材的小说,找了许多资料,但是,这些历史书互相抄袭,在人所共知的事实上如出一辙,但在具体的细节上却一置不词,看起来,这类民国金融业的书籍许多,但真正有价值的能够还原历史旧貌的资料却非常有限,让我深感历史细节匮乏之痛。二是那些各种形式的鸡汤类书籍。当年我们单位也叫我们读过《把信送给加西亚》,这也算是较早的一篇舶来的鸡汤文,但是,这封信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就没有本土的文化对应吗?其实它的核心主题,就是执行命令应该不折不扣,不正是《鸡毛信》中的主题吗?我们非得移植一篇搞了半天也不一定了解其复杂背景的洋文来作为示范教材,有必要另砌墙,重打桩吗?还看到一本书说巴顿将军如何关爱士兵,其实我们记忆深刻的恰恰是在《巴顿将军》这部电影中展示出的主人公谩骂士兵的暴戾性格。所以鸡汤书籍引用的一些历史史料更是你抄我抄,抄到最后都抄走了形。三是网上的段子文。这些段子文看了的确揭示了某种规律性,惊讶于寥寥数字,就能揭出要害,把握要点,但是这种段子文热衷于因文生义的本质,把世界简化成画龙点睛的几句话给交待出原委,看起来的确是一目了然,清晰明了,但长此以往,它导致的是判断与逻辑的弱智化,所以段子文恰恰是触犯了巧言令色的大忌,我能避之则尽量避之。但读了《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之后,我的既往成见有所缓解,张鸣对历史的解读,虽然篇幅都不长,但是,却每有真知灼见闪耀期间,令人过目难忘。查看了一下目录页,可以看出,张鸣身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对中国历史的新翻杨柳枝,已经成了一个颇为浩大的系列,在这本书之前还有《重说中国近代史》、《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辛亥:摇晃的中国》等书籍,而《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里对历史的聚焦着力点,也与上述几本专著中的历史空间大面积地吻合着。其实在《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这本书中,不仅仅是讲述了中国历史,还有将近一半的内容,是评述发生在中国当下的热点事件。这些当下的现象解读,应该是作者对某个现象的即时解读,因此,《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说它是纯粹是细说历史,显然是名不副实的。它更像是一个杂论集,有历史新解,也有现实剖析。而呈现出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书中的对当下的现实的解读,往往因为这些热点事件的不断流变,反而使得作者的阐述显得缺乏厚度,是否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还具有不确定性,但是书中占了一半篇幅的对历史的解析,反而给人一种崭新的坚实感,更有一种历久弥新的新鲜感。这可能正是作者的一种写作意图吧。张鸣写历史,并非纯粹是就历史而说历史,而是在这种诉说中,去撷取历史上的看似已经作古的事迹,从中寻觅在现实当下依然鲜活重演的可能性,比对这两起事件中的走向轨迹,以求得看清未来发展的路径坐标。在这种紧扣当下的叙述中,我们感到,一个对历史的通透把握者,会觉得有一种如何的震惊,因为他会看到历史依然一句台词不变地抄袭着上演,他会觉得一种无奈,历史的严酷铁律在依然左右着那些克隆上演的戏剧,这样,这位历史叙述者,必然要在他的叙述中,发出一种警醒,一种点拨,一种针刺,意图使得那些重复开演的节奏,能够稍稍增添一个扭转必然性结局的可能,使那些人性的一成不变的丑恶的展览,能够遮掩一点它肆虐时的如出一辙的嘴脸与声调。可能正因为张鸣从历史里捕捉到了更多地对当下的预言与警示的迹象,并直言不讳地展示出来,才使他述说的历史,具备了一种鲜活度,也因而燃起了争议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张鸣讲历史,是对社会规律的一种摸索与揭示,历史是他演示他的思想的沙盘,而当下才是他针砭的前锋。比如在《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书中的第一篇文章《监督与分肥》中,在短短的只有三页的小文中,却纵横数千年,把中国历史上的反贪机构的变迁史以一种调侃幽默的方式给简略地表述出来,让我们看到,专制体系下的反贪是如何自己把自己逼上了死路,作者最后提出了“社会监督”是监督官员的唯一真正有效武器,正是作者一以贯之在他的历史新说与时政热议中一直加以阐述与突出的主题。这篇文章可以鲜明地看到张鸣说历史的用心与匠心所在。因此,对《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中的历史部分,大致地归纳一下,可以看出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全局把握,一览无余。历史很复杂,能以最简的字,概括出历史的主题,是决定思想大家目光透视力的唯一参数。鲁迅先生一句话概括出的中国历史中写着“吃人”两个字,振聋发聩,不可谓不是那个年代对中国历史的最犀利的解读。《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这本书中,张鸣也凭借着对中国历史的烂熟于心,对中国历史进行了一番鸟瞰式的点评与提纲挈领式的点拨。比如书中有一篇《五光十色说民国》,与书中的文章一样,长度也有限,但却把民国的一些不为人注意的数据给列举出来,基本可以作为一篇了解民国的“武术宝典”,而且这个史料还是从趣味性入手的。这篇文章分析了军阀的异同,文人的秉异,媒体的差异,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思潮的流变,一篇小文在手,民国的家底与帐目都搜入囊中,以后翻看中国近代史时,可以按图索骥,更好地看清镜像式对称的历史原貌了。在张鸣的历史叙事体系中,民国的走向与历程,有他的自有的观感。我们大致可以看到,张鸣认为清朝末期已经开始实行西化改革,西太后慈禧已经步入了学习西方的自我开放道路,后来搞糟了引发革命的原因,是西太后死走了之后,清朝的顾命大臣妄图收回权力,导致了革命被引燃。而辛亥革命的弱点,是它的偶然性,缺乏深刻的社会革命,因为革命一直没有彻底地进行,所以后来的革命一直以后来居上的姿态层层加码,越演越烈。这些散见的说历史的文章断片,组成了张鸣对近代史的新颖的阐述,可以对它有争论,但是张鸣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理清了近代历史走向的背后动机与触发机制,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但毕竟历史曾经被人们形容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要打探出这个小姑娘的背后究竟是一个妖女还是淑女,可以说是“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只能对张鸣说历史的总体解读表示应有的敬意,并从中接受到一种对历史的另一种观望的解读方式。二是细处入手,深入剖析。张鸣说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历史上被人为有意遮掩的细节给揭示出来,并解析了历史被述说时为什么会出现有意遮蔽的原因,我们不得不在张鸣的解读面前,用我们的嘴形打出一个大大的“哦”,虽然我们不一定同意张鸣对历史的解读说法,但他毕竟解释了我们心中一直存在的疑惑。比如在《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中,多篇文章提到张作霖的残酷与凶狠,但后来他却被我们的历史书美化成一个与日本人抗争的正面人物,张鸣在书中,以翔实的资料,论证了张作霖的东北军最为残忍,对民众的伤害犹多,他特别提到,绞死李大钊的就是张作霖,但奇怪的是,我们的教科书上却绝少提到此事。对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张鸣也是颇有微词,而我却与张鸣心有戚戚矣。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说中国影视作品最喜欢的两个人,男人就是张学良,女人就是慈禧太后。这一男一女,隔三岔五就能冒出一个影视作品来表现他们。张鸣评论张学良在东北实行愚民政策,后来张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放弃抵抗,完全是他自作主张,当前历史书中公认的张学良是执行蒋委员长指令的定论于情于理都有不相合处。张鸣认为张学良的个性是喜怒无常,“总做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张鸣对历史的重新解读,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联系到历史事件,并通过情理来忖度衡量,的确有他自身文本的说服力。三是人道尺度,丈量历史。在书中32页,张鸣写道:“人道的尺度理应是历史人物评价的底线。”这是一个底线,也是一个标准,我们实在无法对那些杀人如麻者还有提取出他身上的功德无量来。这种人道的尺度,在张鸣的历史观上是一个重要评价标准。我们可以对这一标准有争议,但作者却可以借此完成他的立论,使他的历史陈述能够在人道立场上无懈可击。比如《左宗棠晚年的“骂人事业”》一节中,张鸣对左宗棠的粗暴性格批评颇多,也多是从个性上进行考量,这一点上,我们对张鸣的解读并不能完全表示赞同。左宗棠对西域回归祖国贡献巨大,与之相形,曾国藩也不是完美无缺,我们没有必要抬高曾国藩而贬低左宗棠,仅仅因为左宗棠晚年性格有一些暴戾、骂人有些超常,就无视他对中国历史作出的巨大贡献,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另外我们也不得不对张鸣的这种价值标尺提出一些看法。对历史的判断,可能不仅仅要执着于人道这一同样难以界定的性格特点去作为观照的武器,我们在考察历史人物时,还必须从整体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去了解一个人、一个事情、一个思想的价值所在。在张鸣的书中,对“义和团”作了完全否定的表述,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放在内忧外患的处于近代门槛的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可能会让我们能够看到这一现象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背景因素,可能会让我们能够把握到这一应运而生的团队后面也存在着被历史发展的主线吸纳了的有益能量,历史上的每一个爆发点,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也不是无影无踪的,它们发生着也在组合着,它们消逝着也在容纳着,它们之间的基因在合成着一个当下的中国现实,如果我们仅仅看到历史的事件的负能量而看不到它其中的健康因子,我们可能就会陷入到一种“一叶障目”的对历史的虚无主义态度中,可能并不有利于我们对历史的清晰了解与客观把握。总之而言,《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是一本能够让人触摸到作者鲜活内心的书,感知到作者对当下中国的炽烈的述说欲望,也正因为此,作者能够把历史的霉变与陈腐的资料解读出如刚出炉的蛋糕一样鲜嫩的可口美味,最大程度地传承了作者投放在历史中的营养成分,让我们有所教益。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作者的文笔过于朴素,通俗易懂是达到了,在深度的语词上是不足的,从美文上更不是作者的追求,可以说在文体上,没有什么给予人什么特别惊艳的地方。质胜于文,是我对作者文章的总体感受。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春秋大义
  •     谈了大量的目前社会热点问题,书名取得太大
  •     有良心的历史。有温度的书写。
  •     用历史来写现实经常容易带错节奏,这本书很多文章都有点过火。想到作者也是一位在网上十分热衷于反左的名人,写这样的文章不足为奇。不过情绪化的东西还是要减少。
  •     客观的评分。权谋下的王朝+民国里的五光十色+当代国民性的疼痛+戏台上的百姓+狗血淋头的文人。因为都是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其实也暗含煽动性,某些观点不免偏薄但人家写书也是贵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又不是愚化众人,不必在此批判太多。看书是与人对话的过程,他说他的,你也会有想法在其中与之对谈,这样很好,去反思去构建起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全盘接收。嗯。不乏有些有趣的东西。
  •     师爷的书 不好说什么(你懂的)机场书店买的 陪护病房读完。就是简单mark一下
  •     说历史的有意思,但是聊国情的就差点
  •     前文写得还不错,后面写得有点愤青,观点也不够新颖,读了一半便读不下去
  •     照比之前的书的质量,差了很多
  •     文字不错。
  •     boring
  •     奇怪的中国人,引人深思。
  •     【微信】
  •     透过另类视角感受不一样的史实 还原人性真假面,揭露大国的虚与实
  •     饭后消遣而已,50%是说历史吧,后半本书基本就是时事评论的既视感,看过之后感觉自己算是资助历史学者补贴生活了。
  •     文史随笔,用历史的眼光解读当今的事件,类似随笔与散文。后半部很多网络上的文章,有点小家子气。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