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海记》书评

出版日期:2016-3
ISBN:9787229107113
作者:【加拿大】艾玛·霍珀

说再见

这是一本励志书,又不是我是被主角吸引而来的,一位83岁的老妇人,徒步3232公里,只为了实现一个看海的梦,一只丛林狼,陪伴她,勇敢前行。这是书旗上的话,于是我从书店带回了它。作者艾玛.霍珀在书中营造的氛围很奇特,温馨而家常,却又有一种无处不在的忧伤,让人忍不住想要停下来,沉默片刻,细细回味。流浪在路上的人,会忘记自己是谁,却不会忘记自己要去哪里。我敬佩埃塔的勇气,83岁依然有追逐、迷惑并去寻找的勇气。一切都来得及。埃塔、奥托和拉塞尔,三个人一生纠缠,年轻的爱情还在鲜活着,迟暮的主人公们却没有一起晃在藤椅中说起那些年,步履蹒跚着,一个向东,一个向北,一个留在原地。就像当年埃塔和拉塞尔在家中等待奥托回来一样,这次是奥托,一个人在家中牵挂着远行的妻子与友人,不停地做着纸雕,写着信,等着她回来。只是埃塔不会回来了,她已在海中见到了奥托,想起了北方的拉塞尔,而詹姆斯就站在岸上看着她。詹姆斯和埃塔到底是不是志同道合,陪着她走到海边,找回迷失的埃塔,甚至比埃塔更坚定、更了解她自己。 埃塔想看大海吗?詹姆斯也想去看大海吗?詹姆斯是一个新生命。詹姆斯是埃塔自己。埃塔说:我从未见过大海,我想去看看。我会尽量记得回来。她在出门那一刻或许就知道,或者就已决定不再回来。她不是在寻找大海,是在寻找一个外出的理由。就像卡西亚的妈妈,为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花费数天寻找花期已过的亚麻花一样,善良而执著。她在寻找人生最后的风景,没有哭泣和再见,温暖而平静,就像梦中的大海。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是向世界告别的仪式。他们终将会再见的,就像火车会带回奥托,大海带回了埃塔,拉塞尔跨坐在北方的骏马上......在我连自己都会忘记的以后,我会怎样和世界说再见

论自虐与创作过程

论自虐与创作过程————《寻海记》的精神世界【壮壮编辑说,此书是满满的鸡汤味;我觉得其味道还不错,甚至要更浓烈一点】不记得谁说过,最永恒最伟大的作品往往都是悲怆的,所以艺术家在创作时总是设法使自己处于悲沧的感觉之中,男性作家一般会选择最后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结束生命;女性作家同样,也对悲剧女神情有独钟,只不过与男作家相比,显得不那么悲壮,她们的大多数选择了以另外一种方式向文学的原创性致敬,那就是将死亡涂鸦为一种幻想,一种精神上无法承载的孤独与自虐。《寻海记》中的女主人公不远万里去寻找一片幻海,感觉很不可思议,但在我们生活中,却又那么惊人的重现;一旦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了一种屈辱,而客观现实又无力改变它,我们就会转而爱上这种屈辱,进行自虐般的苦行,或是活受罪,还渐渐将它视为快乐的源泉。《寻海记》中三位主人公,埃塔、奥托和拉塞尔,如果从弗洛伊德角度看,他们分别是:受虐狂!施虐狂!变态狂!读者在读书的过程,就是不断在询问自己的过程,为什么要去寻海,以及怎么去?女主人公,在那个只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里,她才可以不受任何干扰的自由幻想!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缺少安全感,本能反感与外界交流的她。像卡夫卡一样,要求自己拒绝外部的一切感官快乐,必须病态地活着。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这一些非正常性的情绪或举动,能激发作家创造出在正常状态下无法企及的优秀作品。但同时也可以毁灭作家本人,使作家的心理紊乱,生理失调从而对现实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寻海记》中,有大片大片幻想的自我独白和回忆,我们很容易将这些时光的闪回和作者的故事投射到我们的现实世界中来。如果没有心灵,就没有幻想的欲望,那么世界上所有的浪花都是一片空白。从作者讲故事的方式上看,她是推崇幻想的,她让自己像个幻想世界的精灵一般在作品中穿梭自如,使整个人沉浸在自我情感体验和主观幻想世界之中。至少能说明这样一个事实,作为一个作家,一些常人眼中的非正常的,或病态的心理往往可以激发创作灵感,如孤独,痛苦,焦虑,忧郁的情绪;甚至一些非正常性的举动看,它们有的是作家基于创作有目的去催发产生的,有的则是与作家本人个性心理有关是与生俱来的。她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感的触觉,使她能够看见广裹的森林,无边的流云,旁若无人的在她自己的内部延伸,又在现实中反复。《寻海记》看上去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跋涉,女人到底在执拗的寻找什么?寻找可供心灵停泊地的栖息地?那个地方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着?或根本就不存在?关于女性寻找的主题,以女性作品中探讨的问题,似乎永远在寻找的过程中,而所要追求的深意,又永远在追求之外。女人真的在倾尽一生寻找根本不存在,寻找根本得不到的东西?也许这个问题会一直存在。正如一次没有终点的跋涉一样,这就是女人包括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困境,没有结局,也无人可解。

有爱上路的寻海之旅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也点燃了许多人心中对旅行的渴望。世界上总有一个地方令你心驰神往,当你真正来到它面前时,它带给你的惊喜远比想象中的多的多。“我走了。我从未见过大海,我想去看看。别担心,我把卡车留给你了。我可以步行。我会尽量记得回来。永远爱你的埃塔。”同样的,这是一位名叫“埃塔”83岁加拿大老太太的寻海留言。人生活到这个岁数,有些人早就听从命运的安排,早把梦想的窗户关起来了,不再折腾,也力不从心,折腾不起来了。可是,埃塔老人却不愿这样过一生。她还有一个没完成的梦想,她要去看海。尽管,她的记忆正一点点变坏。于是,就有了老太太3232公里,充满奇遇的寻海之旅,于是,也就有了她路上之行发生的许多有趣、感人、激动的故事。这是加拿大才女作家艾玛·霍珀呈现给读者的有趣故事。小说《寻海记》中,不光是老人寻海的历程,更有对往事与爱情的回忆,对梦想对内心渴望的追求,对充满未知的世界的深切领悟。老人充满诗意与奇幻的故事感动了23国读者。《旧金山纪事报》说:“这个故事蕴含着对于爱与往事,以及,展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渴望,即渴望重塑自我,渴望重新认识世界,渴望重新发现生命的真谛。”相信,中国的读者读后,也一定会感动。老人不是一个人前行,有只名叫“詹姆斯”的丛林狼一直伴随着,走到后期,一位女记者也加入了队伍,为勇敢地尝试下自己的梦想。3232公里的旅程,在地球仪上可能是一条不长的直线,可是,到实际中,却是湖泊、森林、悬崖、沙漠等各种复杂地型充满其中,是豺狼野兽出没、饥饿、疾病、恐惧相随的危险之旅。尽管一路坎坷,可埃塔老人却坚定看海的信念,从不动摇。“我抬头看着天空,看着那些到现在都不知道名字的星星,突然意识到,我可以,我当然可以去,准确地说,我必须去,我要去。这并非什么大事,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虽然,海在遥远的地方,可对于埃塔来说,一直在心中,那么远,又那么近。83岁的埃塔记忆有些错乱,作者在书中有大幅度的表现。一会儿是旅行中的埃塔老人,一会又倒述回青春年代的少女埃塔。埃塔的包中有张纸条,上面列出一些名字,这些名字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离世的父母,意外死于疾病的修女姐姐,还有一个是爱她的挚友拉塞尔,另一个则是生命中的爱人——奥托。她与奥托相识于高夫兰茨学校,她是他的老师,却在短暂的师生生涯中,相爱,成为最幸福的情侣。然而,战争却让他们不得不天隔一方,等待与守望成为彼此心中的煎熬与希望。在恋人不在身边的艰苦日子里,在被恐惧、孤独包围的艰苦日子里。写信、寄信、盼望、收信,回信,成为他们生活的驱动力。尽管,有时,收到的是迟来一个星期的信,可是,读着熟悉的笔迹,那最温暖的问候,生活也就有了暖色。正如奥托对埃塔说:“如果没有恐惧,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可以害怕,但不要逃避,而是直面它。一次又一次。只是要记住,无论怎样你都要坚持下去。”在埃塔离家寻海的日子里,心理受巨大战争创伤的奥托成为等待者,等待远方寻海的人归来。他用写信、折纸、做塑像的方式来过生活,来坚定等待的信念。“现在轮到我在家里而你在远方,所以我会不停的做啊做啊,直到你回来,就像一种提醒,即是对你,也是对我,这些都是你回家的理由。”作者在故事中也强化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因为战争,十多个兄弟姐妹的奥托一家时常被别离所拆散。因为战争,最爱的人不得不分开,最熟悉的发小在战火中死亡。但小说,最暖人心的地方,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对爱的执着,对爱的坚守。我想,有爱上路,无论是埃塔寻海之旅,还是奥托在战火中前行,都会给人以力量与勇气。

活着的意义

本书穿插的描写了埃塔、奥托和拉塞尔的此时与过去,一生的生命轨迹,点点滴滴的铺展在我的眼前。看完这本书,如聆听了一部舒缓的乐曲,即使是奥托当兵时的文字也没有激昂,结奏让人紧张的感觉,字里行间都是那一串串“悦耳的音符”在脑海里回绕。也许谁也逃不到年老时,那个无所不在地“健忘魔头”的摆布,83岁的埃塔,她也不幸“遇难”,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她说做就做,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许就是因为她明白了,如果此时再不去完成心愿,也许此生真的来不及。因为我们渺小的人类真的无法预测,哪天“死亡”会高兴的把你拉到他的队伍中。书中的“我是谁?”这是个很多哲学家都无解的问题。那句“只要记得呼吸”,更是让我动容,是啊,只要记得呼吸,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儿吗?那些不能放下的心里的牵绊真的重要吗?我佩服埃塔的勇气与洒脱,就这样没有牵挂的一心一意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儿,不畏前路如何,只为那个想看海的念头。那只埃塔醒来时突然出现的丛林狼,是她的伙伴也是她的领路人,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迷失自己或是走到错误的路上时,如果有一个好的领路人陪伴,就会少走入一些误区与弯路。一个男摄影师的发现把她的故事“普及”到人人皆知,一个男记者与女记者的出现更是提高了她的知名度,她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当代英雄”,路上她收到很多礼物,食品,物品。那个女记者,也陪伴着她走了一断“崎岖”的路,也许在人生的路上,就是这样,有些人只能陪伴你一时,他们曾经陪伴的美好终将被沉封在记忆深处。人总有一死,活着是为了什么?我想这个简单的问题很多人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曾经跟一个要好的朋友聊天时,我说我在看《死亡哲学十二讲》,他说,你就不能看点活着的书?我问他,如果你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挥霍,你要做什么?他说,我要把我想做的事儿都做了。我问,然后呢?他说,还有很多事儿来不及了。我说,这就是我看这本书的目的,只有了解了死,就明白了如何该好好的活。他没有再回我,也许在思考,也许只不过是无聊时跟我随口的聊天而已。我也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自己,尽量完成心里的愿望也许就是我这辈活着的意义吧。


 寻海记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