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301220832
作者:方北辰
页数:216页

章节摘录

曹操曾经说过一句颇具哲理的话,那是在建安二十一年(215)七月得到汉中之后幕僚们纷纷劝他乘胜进取益州时所言,他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当然,曹孟德也是拾了光武帝刘秀的牙慧。从此之后,“得陇望蜀”便成了形容人心不足得一想二的流行成语。我们如果要描绘曹丕登上王位后的心态,也用得上“得陇望蜀”这四个字。他刚刚戴上了魏王的王冠,眼睛却又紧盯住皇帝的宝座了。曹操生前是向着天子之位大踏步前进的。他先称魏公,旋又称魏王,接下来又获准“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最后汉献帝命他“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至此,曹操得到了象征天子威权的一切,就差正天子之名这一层薄纸未捅破而已。在他死前两三个月,江东的孙权对他大耍外交手腕,恭恭敬敬劝他代汉称帝,曹操对群臣说道:“这个小子是想把我弄到炉火上熏烤吧!”群臣自然附和孙权的建议,纷纷劝曹操捅破这层薄纸,曹操回答曰:“若天命在我,我愿意当那三分天下有其二仍然臣事殷商的周文王。”曹操为什么先是大踏步前进,而其后又不愿捅破那层薄纸?细想起来,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曹操多少还是有点顾忌舆论的压力。自西汉武帝之后,由于儒学勃兴,政府取士以德行为先,因而士大夫普遍以名节自励,至东汉中期尤其如此。从清流士大夫中产生的舆论,当时呼之为“清议”。某人若被清议赞扬,则如登龙门,声誉远播;反之若被清议贬抑,则可能终身受人不齿。曹操其人,不论从年龄还是从思想意识而言,都属于东汉时代,所以他虽是一世“奸雄”,却不能完全无视于清议。他早年投身政治时,死活要当时的大名士许劭对自己下评语,即是他看重清议的明证。他本是靠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号起家的,到头来要自食其言灭汉自立,似乎总有些那个。何况在他步步进逼天子之位时,总有一些不怕死的人站出来表示异议,而这些人还是自己幕僚中素有威信者。称魏公前,反对者是首席幕僚荀或。称魏王后,有看法者是丞相府干员崔琰。颖川荀氏与清河崔氏都是名门大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此二人的看法代表了士大夫集团的清议。曹操虽然把荀、崔处死,但是他心中对清议的顾忌却不能彻底消除。他说劝他称帝的孙仲谋是想置他于炉火之上,“炉火”不是舆论压力又会是什么呢?物换星移,江浪相催。而今轮到曹丕当上魏王,上述的舆论对于他就形不成什么压力了。首先,他并不靠高喊匡复汉室起家,对名存实亡的汉室小朝廷无所谓对不对得起。其次,他又是从东汉末年的血雨腥风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传统的清议在其心目中已经不复具有昔时的分量。单看他敢在王粲墓前学驴叫这一点,即可窥知其思想解放的程度。可怜的汉献帝遇到了这样一位“新潮人物”,下台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不过,曹丕欲想“更上一层楼”,也还需要作一些必有的铺垫。大体说来,必有的铺垫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要巩固自己的统治,第二是要美化自己的形象。曹丕登上王位后的半年时间里,一心一意想做到的就是这么两点。

内容概要

方北辰,男,汉族,1942年生,四川成都人。196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78年进入四川大学历史系攻读研究生,师从缪钺先生研习魏晋南北朝史,获得历史学硕士、博士。1980年起留校任教,曾任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在海内外出版《魏晋南朝江东世家大族述论》、《三国志注译》、《三国志全本今译注》等著作多种,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赴瑞典、韩国多所大学讲学。1991年被国家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1993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2003年担任韩国教原出版集团韩文《三国志》大型系列图书首席指导专家。

书籍目录

北京增订版自序
台北初版自序
一 邺城猎艳
二 南皮畅游
三 兄弟情深
四 丞相副贰
五 初试威权
六 铜雀欢会
七 僚属受谴
八 身陷危机
九 后发制人
十 柳暗花明
一一 魏国太子
一二 文采风流
一三 魏都平叛
一四 继位称王
一五 得陇望蜀
一六 代汉受禅
一七 怒杀甄妃
一八 贻笑孙吴
一九 萁豆相煎
二十 开通西域
二一 大会诸王
二二 广陵观兵
二三 长眠首阳
附录一 曹丕生平大事年表
附录二 三国小百科·军事篇

编辑推荐

《曹丕:文豪天子》从作为政治家和作为文学家两个侧面描绘了曹丕的人生经历,公允地评价了其政治、文学方面的建树,也讲述了他兄弟、妻子的残忍。是一部出色的历史人物传记。帝王功业随风去,锦绣文章世代传。《曹丕:文豪天子》以扎实的史学功底、通俗的笔法,讲述这位曹魏天子、建安文豪的荣辱一生。让你看到一出更精彩、更真实的三国大戏!

作者简介

他是曹魏的开国君主,一手给名存实亡的汉王朝画上休止符,设立九品中正制,重开西域,虽然算不上圣君明主,也是颇有作为的皇帝;他也是风流文人,《典论》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风气之先,三曹七子的建安风骨,至今仍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可惜英年早逝,让这位文豪天子的故事戛然而止,只留下些煮豆燃萁的故事让人慨叹;更培育了司马氏谋权夺位的萌芽,让后人只能默默凭吊,点评这位"文豪天子"的一生荣辱。


 曹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今日读完了方北辰《文豪天子曹丕》一书。曹丕曹植,两个文学高手,争夺太子之位,让我觉得有点像毛和张闻天。张闻天到底还是文人气质太强。不适合做乱世中的领袖。张国焘则是曹彰。勇则勇矣,惜乎缺少谋略。当然,历史不能如此类比。曹丕文学上的确有很高的鉴赏力,但他还深知自己另一个身份,即曹操的嫡长子。志在天下,这点目标他是清晰的。故而他很有心计,很有心机。史实载,曹氏兄弟争夺太子位置的政治较量,自建安十八年五月曹操受封魏公起,至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正式定为太子止,历时四年有余。大体来说,前两年是曹丕节节退让屈居下风,第三年开始转弱为强确立优势,第四年则如愿以偿取得胜利。这里,有很有意思的地方。未来的接班人是不好做的。尤其是当今上既是雄心勃勃之人,又善于猜忌。曹丕不是一下子成熟的,他也有过政治上幼稚的地方。故而虽然早早被看成是接班人,但接连出错,就给了弟弟曹植机会。曹操升魏王,却迟迟不立太子。原因就是举棋不定,还想再考察考察这两个儿子。曹丕的厉害处,是当地位出现危机时,善于自制,虽处下风,仍不露声色,不露出丝毫不满,反而战战兢兢,打起精神,努力不再犯错。这是从自身出发。然而,在不被信任之后,要想重获父亲的青睐,只有等待政敌自己的失误。他相信自己会等到的。因为他年轻时便已经历过这些,自然知道,弟弟身居高位,春风得意,难免有时心态会失衡,会露出破绽,会被抓住辫子。若是没高人指点,老弟肯定会在某个不经意的地方触犯到父亲的痛处的。更何况他长年和弟弟相处,太了解其本身的文人气质,放荡不羁,浪漫,不拘小节,不可能严谨慎微,后来曹植果然发生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曹丕总算等到了机会。曹丕的确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书中感慨道:“副手是很不好当的,只要老父健在,他这个丞相副手就必须夹起尾巴做人,事事请示,不能自专;任何善行威权的尝试,都可能给自己造成严重的恶果;而当初自己一心想要树立光辉形象的举动,真是幼稚可笑之至。”这里,让我不禁想起雍正之胜利,和林彪之失败。从曹丕的成功那里,可以窥探到官场上如何处世之道:1、要有自制能力,善于控制自己内心情绪,矫情自饰;2、上级(哪怕是老爸)最讨厌下级拂逆其意旨,假使表现出些许不满,那今后的前途就完了;保持镇定,继续按照既定方针办事,说不定有一线希望;3、要和朝廷大员继续搞好关系,尤其是要迎合老干部,要做好皇上内部人员的工作;4,对政敌发起内攻时,一方面注意做到面广,尽可能拉拢一些人;另一方面,注意突出重点,对特别重要的人,实行特别有效的笼络方法。建安二十三年,在政治斗争中取得完全胜利的曹丕,却把全部精力转向文学活动。作者分析原因:客观来说,是政治斗争需要,一种韬光养晦、持盈保泰的手段。每日独坐书斋,究心文辞,寄情翰墨,这即可表示自己心境恬淡,绝不会对老父实施抢班夺权,又可躲开许多人事纠葛,免得惹出不必要的是非。曹丕在这点上,的确很高明。也庆幸曹操早早去世了,不然,时间久了,凭他的精明,未必不会发现曹丕的矫饰。不过,既然选定了继承人。曹操也不敢再轻易更改。袁绍和刘表可谓前车之鉴。但是,魏讽事件使曹操认识到,即使以魏代汉,铁定事实,任然有人敢起扶刘反曹之心。为了防范于未然,同时也是为了曹丕可以坐稳了天下,他觉得有必要在自己生前,彻底清除掉大部分的危险分子。而最具危险性的分子,条件有二,首先,一贯具有扶刘反曹倾向;其次,属于具有号召力和组织能力的人物。符合这两点的,首先就是杨修。更何况杨还是曹丕政敌曹植的军师。故而,他的死,是注定的了。这在历史上也是比比可见的。我们今上登基前,先皇拿下西南王,就是这个历史的重现。4月19日
  •     这本书好的地方在于,它客观且条理清晰地叙述了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野史稗记之外,作为曹魏的开国皇帝和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曹丕都做过些什么事情。他设立九品中正制、重新开通西域、严厉禁止厚葬、下令编纂了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皇览》,他是中国历史上创办文学沙龙的第一人,也是文学评论史上开风气的第一人。即便如此,作者笔下的曹丕却仍然脱不去《世说新语》以来的段子传说乃至演义小说日积月累形成的虚伪卑鄙心胸狭隘的脸谱化形象。诚然,为一个古人写传记,所能依靠的凭据只有有限的史籍记载,要写得生动有故事性,则人物的心理活动、事件的细节描述就需要作传之人的合理推理与适当想象了。这其中主观的情绪和认知在所难免,因而不同的人去看有关曹丕的史料,就会对他有不同的理解与评价。所以可以这么说,其实我爱的他只是我所理解的他,这个人不过只存在于我的脑海里。那么就说一说我所理解的他吧。无错,他是一位文豪天子,身后留下了不少诗赋文章。而这些诗文就是有关曹丕的各种史料中,最能接近其内心世界的桥梁。读他的诗文,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他既不像一个君临天下的威严帝王也缺少文人名士的放达和洒脱,他写的最多的是那些最平常不过偏偏又难以排遣的烦恼与愁苦,他的字里行间藏着一个尘世常人的自负和自嘲。你能看到他炫耀自己“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时的得意,愉快的郊游时刻忽然地“乐往哀来,怆然伤怀”的文青气质,忧虑失眠时“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的寂寞身影,甚至他在矛盾纠结的思索中皱起的眉头。曹丕看待死亡时抱持的是淡然的态度,可是他却又总是不自觉地忧惧于人生的短暂,渴望着不朽,因此在这样的问题上他总是带有一种悲观的情绪。他说“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时间在不停地流逝,得到的荣耀和地位不过是暂时的,总会有失去的那一天。然而他却用这有限的时间去做了那么些终将烟消云散的追功逐利的事情,多么不甘心。他心中也有明晰的目标,他说文章是经国大业,是真正可以永久流传的寄托不朽的载体。可是大道理归大道理,你看他接着又说“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身后的不朽总是要付出代价的,那是需要忍受多少艰难困苦,舍弃多少功名享受才能成就的。可是人多多少少都有贪婪和喜好享受的天性,所以他没有跟着喊口号一样地说我们应当抛弃这些身外之物一心一意地去追求不朽,因为他面对功名享受的诱惑时也是软弱的,就如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人一样。所以我是不服气于贴在他身上的虚伪的标签的,你看他其实是如此的坦白,真诚而不矫饰。终其一生,曹丕也没能在目前之务和千载之功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所以他从不放弃当他的魏王太子、魏王和大魏皇帝,他也正经用心地写他的《典论》。结果呢,他算不得是文韬武略英明神武的千古明君,论文坛的地位和名号又比不上他那个才高八斗的弟弟,还要被迫在传奇故事里扮演一个棒打鸳鸯迫害亲弟的龌龊小人的角色。若是泉下有知,他大约会叹口气,摇摇头,然后自嘲地笑起来吧。可是啊子桓,一千八百年后的我们仍能读到你的诗赋文章,仍在试图了解有关你的一切,你那渴望不朽的愿望也算是达成了吧。

精彩短评 (总计34条)

  •     期待很高,可是哎呀。作者说曹丕的男友是夏侯尚
  •     还算客观
  •     没有想象中的好,可能对于不太了解曹二的人是不错的普及读物吧。
  •     写他文学活动的多了些。私下感觉不如作者的另一本《司马懿》好
  •     这套三国的系列书籍以“历史不可戏说”为标题,作者方北辰是四川人,80年代起就研究三国历史,而全国三国文化保存得最好的就是成都了。书里以比较严谨的视角解读了三国的几位重要人物,同时又有比较独特的观点在其中,适合对三国有兴趣的读者观看,比如写曹丕,脱离演义的反派形象,讲他的文学底蕴,也讲他的私生活,如他的同性情结等等,值得一读。
  •     曹丕,活该你被黑那么多年,你丫人生到处都是槽点!
  •     拿到才发现就是曹丕新传的一个增订版。@青青陵上竹 你别买了 等你回来我给你算了 故事性倒是有,分析和新见基本为零。所以我果然是只能读论文的命>_<
  •     【kindle版】。<世间上的事,其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当事者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能不能再坚持那么一时半刻。>
  •     还挺好看的。
  •     错别字太多,写的倒是通畅。
  •     当年历史课讲九品中正制 只提到了魏晋南北朝 没有提到曹二 于是我就一直不知道这是他设立的 后来自己看书知道了 曹二在我心中的形象便顿时光辉了起来←← 至于这书的话 作者好喜欢脑补的样纸 其实我要求很低了 只要写丕植那段儿的时候不黑曹丕就可以
  •     依然还是脱不了脸谱化的形象描写。不过给古人写传记,你说是合理推测也好主观臆测也好,总归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还是认为要理解曹丕,光看史籍记载太刻板,野史稗记则太扯淡,读他的诗文却能多少探寻到他的一点内心世界。
  •     年表不錯,曹二在文治武功上的建樹講的挺清楚。除了這些不能抹殺的功績以外,很多地方仍是脫不掉戲說野史里的影響。也罷也罷反正黑我曹二古往今來皆如是。況且反正歷史到底啥樣誰知道。曹二麼麼噠~
  •     很详细,生动,有趣的阐述了曹丕的一生!
  •     很生动好读的历史故事,不像“戏说”之类胡编乱造
  •     曹丕的形象很多年来随着七步诗故事、洛神故事的流传被简单化成一个暴戾、残忍的人物。而读他的诗文却发现,他的情感非常细腻,清新。我非常喜欢他的《与吴质书》《大墙上蒿行》等作品。 知乎上三国大神众多,经常在知乎上看三国相关提问,收益良多。想知道各位大神对魏文帝曹丕这个人怎么看
  •     居然连断袖都扯出来了……也许是窝孤陋寡闻了吧=V=
  •     这书太醉人
  •     很不错的一本书 关于撰写曹丕的书籍很少 这本书不错呢
  •     大致相同,极少不同。看到了不少文风上的东西。
  •     曹丕,论武功,比不上自己的父亲武帝和二弟曹彰,论才思敏捷,比不上三弟曹植,不过,相对于同时代其他的二代皇帝们,刘阿斗和孙权的后代们,他还算一个不错的皇帝。不过,夫妻反目,兄弟阋墙,却永远是人生的污点,只能留给后人耻笑。
  •     百家讲坛上方北辰各种吹黑人物啊,所以现在子桓在这书里成这样我也不意外了。。。
  •     还是....偏世说新语......阿丕脑残粉还是别看了.....
  •     有趣
  •     弄清了一些基本史实,虽然书里的他不是我想象中的他
  •     文豪天子,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     没有刘备那本写得好,不过还是很精彩。方老师的切入点往往让我眼前一亮。
  •     不能说写得不对,就是既没有文采也没有好的观点,基本上没什么益处!
  •     码论文码成白痴了,还看完了这本书。。。绝对是真爱啊。但是不得不说这本书从封面(西门大官人)开始就让我有种不妙的赶脚。里面内容其实,嘛,还算好啦。冲作者单给世子出书的情况下,四星=ω=
  •     对于曹丕的生前历史事件描写的较全面,分析的也较中肯,好与坏尽数其中,就如开篇所说,如此的曹丕才更真实。只是有些地方难免主观了些,推测居多,且无文献依据作证,可信度不高,难免让人怀疑是否如此。虽然历史真相如何再无人能晓,只是若有作证,依然可做参考。
  •     说得听清楚的,但是总觉得那么多私人的细节你怎么知道的,多半也是自己编的吧。
  •     对于历史学者,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永远是艰难的选择。历史学基地班同专业的学长学姐们,总是瞧不起当年明月之流,迎合大众口味,向社会献媚总会是为真正的历史学者所不耻。可历史学也不该是小众的空中楼阁。严谨与通俗的矛盾,困扰着众多历史学者。而方北辰教授做到了,历史不可戏说系列三国史,不偏不倚,有理有据,春秋笔法跃然纸上,既不像严谨史学那样枯燥,也不是西方著作那般冰冷,充分史料基础上的通俗易懂,说的大概就是这一系列。
  •     虽然没什么新货,但毕竟是别处没有的完整传记。而且作者对那个时代了解比较多,所以对背景的讲解还是挺通俗易懂的。
  •     开篇“邺城猎艳”雷倒我了,差点以为又是某些烂俗野史写法,总的来说比较适合对那段历史并不十分熟悉对历史人物的八卦比较感兴趣的心态来读。不过始终不解一个超浪漫主义怎么会在生死大彻大悟和俗事的睚眦必报两个极端之间游荡,和曹操的大气和曹植的瑰丽比起来,曹丕对文学的贡献更多是在精神层面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