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转折1937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1
ISBN:9787807665991
作者:明河在天
页数:270页

内容概要

明河在天,本名周龙,孔子同乡。其人好学多思,读书甚勤,学识、文笔兼备,人称“写史圣手”。对国史情有独钟,以追求真相、真理为己任,已出版《中国人的人格》《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圣者为王——王阳明的超凡之路》等。

书籍目录

引子
第一章、卢沟桥事变真相
1、诡异的枪声
2、东京的反应
3、事态加剧
4、针锋相对
5、庐山谈话
6、优柔寡断的首相
第二章、战前的日本
1、小人得志的日本
2、走向军国主义
3、脆弱的内阁
4、战争助推器——参谋
5、裕仁天皇
6、战前的国际形势
第三章、把战火引向上海
1、力保上海
2、回首“一•二八”
3、失陷的华北
4、诸侯结盟
5、导火索——大山事件
6、增兵上海
7、联苏抗日
8、十日围攻
第四章、不断加注的赌局
1、战而不宣
2、由攻转守
3、华北烽烟
4、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5、桂军上场
6、金山卫隐患
第五章、南京!南京!
1、双重失利
2、淞沪失守
3、大溃退
4、死守南京
5、抗日到底
6、最后的推想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世人皆知这段历史,但却很少有人会想到这样的问题: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打起来的?战争爆发前后,中日双方的高层又是如何考虑两国之间的问题的……
本书结合大量的中日史料,互证对照,还原了1937年7月到1938年1月这一阶段的历史,细致描述了抗日战争爆发的始末,将历史的细节还给读者。
-----------------------------------------
1937年7月7日夜,一场司空见惯的军事冲突,如同星星之火一般,逐渐燃遍了大半个原已在日本的压迫下沸腾的中国。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所表现出的强硬姿态,以及双方决策层的信息不对称,令日本政府、军部不得不决定通过一次迅猛的军事打击,迫使国民政府屈服。可是由于国民政府在军事上的严重失利,致使日本军方逐渐放弃了有所节制的初衷,最终一举占领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
然而,日本人的军事胜利并没有换来他们想要的妥协,持续不断的军事压力反而令中国愈加奋起,由此令日本侵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不能自拔,他们只是为着国家的荣誉及赌徒心理,才选择了苦撑到底。
这场历时八年的中日全面战争可谓是一场双输的战争,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双方原本都在竭力避免过早的全面冲突,都没有在1937年进行大规模战争的打算,可是中日双方最终还是鬼使神差地在这一年的酷暑中卷入了一场全面厮杀。原来,潘多拉魔盒一旦被打开,吞噬一切、毁灭一切的力量就再也不受控制!
可是,我们仍然不禁要问,魔盒究竟是如何打开的呢?
别说你了解抗日战争,本书结合大量日方材料,将告诉你一个其实你并不了解的抗战开局,告诉你为什么会有这场该死的战争。以史为鉴,希望今天的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吧。
-----------------------------------
当在中国发生最新事变的消息刚传到东京时,无论是军队的参谋本部还是新任帝国首相近卫文麿,都未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詹姆斯•L.麦克莱恩 《日本史:1600~2000》
我坚持不扩大方针,希望中国方面反省,以便事态早日解决。
——1937年7月9日日本五相会议决定
和平未到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
他们(日本)使整个国家为胜利而行动起来,但是,打这场战争究竟为了什么,却并不清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支那的强硬出乎意料,对事变的预测完全是错误的,特别是连专长的陆军也观察有误。由此,各方面都有反响。
——日本天皇裕仁1940年10月谈话


 大转折1937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之于历史我们后人是被动的,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立场而去丑化抑或美化甚至去歪曲它。历史静静的等待着我们去挖掘,我们后人的责任就是尽其所能去接近真实。以一个旁观者静静的看这60多年前的烽火,如今一切以化成尘土。
  •     春节前夕,李老弟在线上给我留言,说他受人之托,想请我这个半吊子民国史专家写一篇几千字的民国简史。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样极简的所谓“历史”,其实对于理解这段历史的作用极其有限;而第二反应,就是自己根本无法胜任,因为这段历史太过于复杂了,假如我真的能够撰写出这样一篇极简的民国史,那么其中必然充斥着不可靠的和观念化的东西——此举与那些故意扭曲历史者的蠢恶之行何异?这个也是我自己长期以来的一个体会,便是撰写出一部出色的通史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它的基础必须是建立在对于各时段历史的细致了解之上——我记得梁启超先生好像就表达过这个意思,即撰写通史其实是最困难的(范文澜还是在毛的特殊关怀下操作的)。我本人涉足中国历史尤其民国史的时间自然是有限的,所下的工夫无疑也是有限的,而民国又是极为复杂的一个特殊时段,因此,我便毫不犹豫地辜负了李老弟的殷切期待。(一)也就是在最近几天,由于一系列的阅读和思考体验,我对于这类问题又生出了不少新的观感。这里不妨与大家分享一下。1992年4月29日夜晚,美国的洛杉矶市爆发了一场持续几十个小时的大规模动乱,在这场打砸抢烧的悲剧中,死亡人数超过了50人,受伤人数超过2000人,另有超过1000幢大小建筑物被焚毁,经济损失在10亿美元左右。按照我们一般政治教科书所提供的简化的、是非分明的解释,“那就是,白人警察出于种族歧视借机殴打黑人,以白人为主的陪审员又无视(85秒的现场)录像所反映的警察犯罪事实,蓄意偏袒白人警察,宣布他们罪名不成立。于是,忍无可忍的黑人群众群起反抗。因此,洛杉矶暴动清楚地反映了以白人和黑人为主要矛盾的美国社会种族对抗的现状。”这样的概括中心思想式的判断自然是极为简单的,往往会曲解真相,因为做出此类判断的眼力,往往出于无知、偏见,或者敌意,甚至是别有用心的。《近距离看美国》的作者林达正是针对中国人常有的这类认知缺陷,在《近距离看美国》之三的开篇部分,即剥茧抽丝地为我们呈现出了更多的也更为复杂的(有关这场暴乱起因的)细节,不管林达是否做到了全面、客观,至少他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观察和思考的视角。通过娓娓道来的叙述,林达告诉我们,那个被殴打的黑人小伙(金)酒后驾车在先,而且是超速行驶——在美国,这样的行为很容易被控为蓄意谋杀罪,性质被视为极其恶劣。当四名白人警察发现金的违法行止后,立即要求其停车;可是金反而加速以试图摆脱警察,直到确认无法摆脱警察的追踪。按照社会常识,下车后的金应该规规矩矩地配合警察的工作,可是他的一系列“不规矩”的举动都使得出于职业性敏感和紧张的警察,对其作出了制服的举动——问题的焦点就在这里,金在被击倒后,竟多次试图站立起来,以至于引来警察们更多的痛击——这里便涉及到了警察是否防卫过当的问题。林达还指出,在金的车上,其实还有两名黑人,他们由于“规矩”,所以并未引来警察的制服行动。另外,由于洛杉矶是个环境复杂、异常混乱的大城市,这里的警察相对于其他中小城市的同行而言,其职业更具危险性,因而洛杉矶的警察也更容易紧张和暴躁(一般素质也确实在同行中偏低)。1992年4月29日上午,经过一场审理,陪审团判定四名白人警察“滥用暴力”的罪名不成立,当天晚上,暴乱随即发生。审判与暴乱之间似乎有种必然的联系,似乎参与暴乱的主体,应该是黑人群众出于某种种族恩怨、道德义愤而发动了这场暴乱——可是非常奇怪的是,在这场暴乱中,白人固然是受害者,但是部分黑人也成为了受害者,更令人惊讶的,有近一半的受害者竟然是与这场审判的种族纠葛毫不相干的朝鲜裔居民。“通过各方面的访问和调查,完全有理由相信,有相当一部分的黑人对亚裔的不满甚至敌意由来已久,这次受到攻击并不是偶然的‘误伤’。”同样令人惊奇的是,在这场洛杉矶所经受的巨大创伤中,施暴者的主体并不是黑人群众:在被控罪的5000人中,有一半以上是西班牙裔;其中的黑人,又以黑人帮派少年为主体,他们的职业几乎就是从事犯罪活动。所谓见微知著、窥一斑而知全豹,也许林达所告诉我们的也远远不是事件的全部“真相”,他只是告知我们:千万不要轻易简化历史、事件,“当事实被简单化以后,看似清晰的结论,有时反而会模糊事件的真实面貌,甚至也会曲解所折射的意义和教训”。推而论之,那么从前那些发生在今美国境内的印第安大屠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究竟该由谁为这些屠杀负责呢?是否像我们的官方教科书所揭示的那样呢?当初有没有白人阻止过这类屠杀行为呢?文明是一蹴而就的吗?奴隶制度是怎样在北美建立的呢?又是怎么废除的呢?是黑人与白人之间的“阶级斗争”的结果吗?今天的美国校园枪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相信,不管你所认同的“事实”、理解的“真相”究竟如何,起码我们不应该再那样简化历史了,更不应该只是信从某一方面所提供的解释和结论——尤其是所谓官方的,其公信力是有目共睹的。(二)记得前“总设计师”邓氏曾经说过:历史研究,宜粗不宜细。这是政治权威对于历史研究所作出的批示,这样一番“指教”,显然与我们探求历史真知的基本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本来,由于中国现当代复杂的政治及社会状况,这段历史大多被笼盖在了一重重的严密铁幕之下,是一笔很难算清的糊涂账,欲探求历史真相,欲寻找到更多的可靠的历史细节,不但十分困难,而且还往往受到各方极大的阻挠——即便有成果,在公布和发表环节又是困难重重。正是以这样一种现状,要想公正客观地评价一干历史人物,要想深入解析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自然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不是没有“历史”,我们没有的是一部真实可靠的历史,尤其是缺少丰富而可靠的证据、细节——由此,又造成了很多人对于历史学科的极大不信任,致使很多人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以及政治上的犬儒主义。读史知兴衰,读史使人明智,大家都清楚解读历史的重大意义,可是如果连一部真实的靠谱的历史都得不到,那么这样的囫囵解读,越下工夫也就与真知越远。就这一点,我自己也是有着深刻的体会的。比如通常来说,1937年7月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蓄意侵华而主动发动的阴谋事变,可是,通过拙著《大转折1937: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始末》一书,我使得读者们注意到:从“七七事变”的爆发,到“八一三事变”的爆发,是一个非常复杂、多变的过程,虽然中日两国政府起初都竭力避免事变的扩大化,可是两国军队还是鬼使神差地在那个炎热的夏季卷入了一场残酷的大规模厮杀。假如连起码的历史真相都搞不清楚,全凭着那根无常的政治指挥棒随意捏造事实和结论,那么我们不但我们自己不服,就是犯下了战争罪行的日本人也不会服气!黑格尔说过:“人们通过学习历史知道,人们从不向历史学习。”这里我们就比较明确了,所谓的“历史”究竟有几重真实成分,而且人们的理解能力总是不能高估——历史是人们心中不断的重构,这个重构的过程既源于事实的不断澄清或混淆,也源自人们理解力的不断提升或降低。每当我悲愤不已的时候,总是习惯将一些愚昧野蛮、急功近利的民族视为一帮无可救药的“贱民”。事实上,这种侮辱性的称谓,并非出于什么“种族歧视”,而是出于对那帮人奴性和智商的不满——造成这一切的,最主要的祸首自然是教育的缺失,尤其是愚民教育把大家的智力给毁掉了。只要处于一个健康、良性的社会环境中,那么长此以往,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将获得自由与自信,并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此,我深信不疑。(三)历史研究,最主要的功用就是解释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并从中总结出成败得失,尤其是对于历史人物们进行审判和定位。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学者充当的角色类似于法官和辩护律师的角色,一般读者则类似于陪审员。要获得尽量全面而真实的信息,首先就应该竭力打破某些人或某个集团的别有用心的信息垄断,保证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我们的官方也许是自私的、短视的,但我们的人民却不能这样随波逐流。有了这样的觉悟,我们才能够做类似的探求:为什么有些外国政要如此推崇毛?他们本身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他们是怎样获得毛的有关信息的?他们获得的毛的信息有多全面呢?这些外国政要在所有接触过毛的外国政要中又占了多大比例呢?又或者我们要问:有些人真的是好心办坏事吗?有些事情真的可以定性为“坏事”吗?总之,历史研究、客观真相并不总是那么简单的,如果你是一个已经觉醒的人,那么首先请拒绝那种被简化的历史。当然,有些简化的历史也许会引发你的疑问和好奇,唤起你深究的兴趣——如此,倒不失为幸事!
  •     作者写的大转折1937客观事实的对当时抗日战争发生的一些细节进行了描述,很真实、震撼人心!大家都懂的,不是我们所了解的官方洗脑教育的版本。美国总统林肯说过,,你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内欺骗某些人,但是永远无法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最近工作比较忙,空闲的时候喜欢看看书,楼主这篇著作尊重历史,考究严密,内容值得推荐
  •     【2016年最新版,本次修订约增加20余种新材料,占到了原参考资料的30%,总字数上也增加了约2万字(全文17万字)   全文阅读地址:   http://read.douban.com/ebook/14084200/?ici=fo-site&icn=noti   】听了萧功秦的演讲,与本书的主题颇多契合:http://www.lizhi.fm/#/674046/15163706369973638
  •     果然历史就像一部高速行驶的马车,滚滚前行,少数大人物即使能略微改变马车行进的方向,但是无法改变它高速行驶的事实。
  •     不错的书,史料详实,论证有力
  •     好诡异,10人评价,9人五星,1人四星,居然得分6.7,这豆瓣很神奇!
  •     见不得某些小人注册马甲来标一星,特地在豆瓣阅读上买了电子书对作者以示支持,更何况这种人还专门把作者的书挨个标一星。本来我只准备给四星,冲这类人渣,给五星。小人嘴脸,丑恶行径,作呕!
  •     确实是好书,通过搜集大量的资料,深入揭示了影响中国未来走向的一场战争的爆发过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