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

出版日期:2014-5-5
ISBN:9789888290010
作者:黃國鉅
页数:396页

内容概要

黃國鉅,香港大學文學士、哲學碩士,德國杜賓根(Tubingen)大學哲學博士,受業於Prof. Gunter Figal,研究題目為尼采的《悲劇的誕生》與古希臘哲學。現任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助理教授,研究興趣包括希臘哲學、德國哲學、美學等。黃氏也是劇作家,作品如《變天》、《月季與薔薇》、《聖像山》、《焚城令》、《地獄行》、《月映寒松》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從古希臘文化看尼采
哲學的出發點10
重新認識尼采12
尼采接受歷史14
尼采的詮釋問題16
尼采的寫作方式18
尼采的思想方法22
尼采與哲學的關係27
從尼采一篇早期文章看他的哲學進路 33
對前蘇格拉底哲學的評價 39
德國對古希臘文化的接受史 47
荷馬的意義 50
荷馬人格與直覺人 57

第二章:悲劇的誕生
寫作背景 60
悲劇的問題 61
柏拉圖與非理性文化 64
亞里士多德與模仿的非理性 67
叔本華的意志哲學 73
叔本華的音樂美學 78
日神阿波羅 83
酒神的意義和世界觀 86
酒神的世界觀與個體原則(principium individuationis)的對立 92
希臘文化的悲觀主義 98
天真藝術家的意義 101
主觀與客觀藝術家 109
音樂與圖像的關係 113
尼采的韻律研究 116
歌詠團與戲劇 123
象徵、身體和語言 128
悲劇的死亡 133
總結 135

第三章:歷史、遺忘、科學
《悲劇的誕生》之後136
德國十九世紀的歷史主義139
德文裏兩種歷史的概念:Geschichte和 Historie 140
尼采的回應:紀念碑歷史、古物歷史、批判歷史145
歷史作為科學客觀性與人作為主體148
戲劇重構:莎士比亞的意義150
尼采思想的轉變154
感覺與觀念的化學分析156
形而上學的夢幻160
道德行為的分析163
生命需要錯覺166
上帝之死176
克服蘇格拉底的幽靈177
永恆回歸 183

第四章:超人哲學與道德批判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185
尼采寫作時的精神狀態:跟耶穌和馬丁路德比較186
查拉圖斯特拉是何許人:發明善與惡188
克服善與惡194
獸、人、超人197
人的三個階段變化:駱駝→獅子→嬰兒 202
超人的意義 205
靈魂、軀體、自我與權力意志 209
對國家觀念的批評 212
道德的相對性與新的價值觀 218
七封印,永恆回歸 222
永恆回歸和自我超越 225
《道德系譜學》的出發點 229
何謂系譜學? 238
從好與壞到善與惡 242
距離的情緒與祭師階層 244
基督教的道德革命 246
憤懣和奴隸道德 250
舍勒對憤懣的詮釋 255
高尚道德與奴隸道德 257
罪與罰 261
壞良知 264
「自我」的從新定義 269
苦行者的理想、最高的善 274
虛無主義 275
《超越善與惡》:什麼是高尚﹖ 279
《偶像的黃昏》:真實世界如何變成寓言 283
《反基督》:對基督教的批判 288

第五章:權力意志、虛無主義、一切價值的重估
前四部分遺留下來的問題:尼采哲學的建設性 296
關於《權力意志》一「書」的歷史問題 298
虛無主義 304
一切價值的重估 310
什麼是權力意志? 316
權力意志作為知識:視角主義(Perspektivismus) 325
權力意志作為藝術:宏大風格 333
自我的重新建立 341
永恆回歸 347
愛命運 354
權力意志是否一種形而上學? 356
海德格的理解:尼采作為西方形上學的最高峰 366
路維特的詮釋:永恆回歸 372
雅斯培的存在主義詮釋 377
德勒茲的解釋 379
價值的建立與哲學的可能性 386
阿里阿德涅(Ariadne)的怨曲

作者简介

尼采,一個名字近乎人人聽過,但不少人對他充滿偏見和誤會的哲學家,很多人奉他為心靈導師,卻未讀過他一段完整的文字。

本書為作者多年研究和教授尼采的心得,是通盤討論尼采哲學思想的著作,內容側重於古希臘文化對尼采哲學思想的影響,描述他如何從古希臘文化關懷者,轉變為哲學家,以一些核心思想,如酒神精神、彼岸世界、內在混沌、流變與創造、時間哲學、永恆回歸等主題,為貫穿全書的重要脈絡,讓讀者掌握尼采思想的發展。

本書亦引入與尼采有關的文化藝術背景討論,由荷馬史詩、希臘悲劇、但丁、莎士比亞的作品,以至費里尼的電影,旁徵博引、順手拈來。另一方面,作者用嚴謹而清晰的論證,打破大眾對尼采思想文學性強、語焉不詳的成見。本書還打破過去論者多以英譯本研究尼采的舊例,除了引介歐洲學界對尼采的最新詮釋,更直接把德文原典譯成淺白的中文,深入分析個別論證,避免先入為主的大詮釋,讓讀者接觸到尼采思想的原意。


 尼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尼采:从酒神到超人》 黄国钜 著 香港中华书局 2014年5月版2014-08-24 12:13 来源: 晶报·深港书评 作者: 彭砺青(图书馆职员,香港)自苏格拉底去世,哲学和哲学史的格局基本上确定了,然而尼采的出现,仿佛柏拉图的擂台上来了一位新的挑战者。尼采的意义,也许就如海德格尔引用他的遗稿时说明的,是“对柏拉图主义的扭转”。这种说法又关系到我们对尼采哲学的看法,即究竟尼采哲学是一个内在其思想中的系统(海德格尔和洛维特持此一看法),抑或是可以从尼采哲学资源中构思一个思想系统(雅斯贝尔斯)。尼采发明了大量令人血脉贲张的词汇,如酒神精神、永恒回归、超人、奴隶道德、权力意志等,一般读者对这些词汇背后要挑战的哲学传统往往一知半解,很容易产生误会或走火入魔。对于华语学界来说,情况尤其严重,比如台湾学者陈鼓应,就给尼采一种老庄或存在主义的形象,其他学者亦以文学笔触描绘尼采的思想,但都令读者更远离尼采,直至黄国钜的《尼采:从酒神到超人》面世,我们才能较为清晰地凝视尼采的面貌。本书作者在德国研读尼采哲学,返港后教授哲学并研究古希腊悲剧,可谓深懂个中三昧。他以认真的态度,客观的描述,准确地把握尼采的概念,廓清了我们对尼采的许多误解。在哲学史上,尼采可算是一个异数,如果要支持海德格尔的看法,我们应该视尼采的成名作《悲剧的诞生》为奠定其思想路向的作品,他在里面提出的“酒神精神”,与日后的时间观“永恒回归”和晚年的“权力意志”皆一脉相承。另一方面,“悲剧”意味着哲学诞生以前的世界,重新评价“悲剧”就是要探索哲学以前的世界。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将悲剧字句及韵律背后的意志视为“悲剧的音乐精神”,韵律本身涉及时间的量度,在此,尼采从悲剧的韵律转向了重新诠释历史的意涵,这种从悲剧精神到历史时间观的研究转向是颇为微妙的,还有,尼采鲜有提及阿波罗精神, 却多次提及酒神超越时空,这些都是一般解读尼采的书籍较少涉猎的问题,而黄国钜从古希腊悲剧中舞蹈和吟诵的技术问题中,却看出了时间与身体感受的关系。在德语中,有两个词语皆解作“历史”,一是Geschichte,一是Historie,但前者仅表示过去的事情,而源自古希腊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Historie,则意味着“陈述”、“探索”等意。当尼采稍后写了《历史对生命的用处与害处》时,他用了Historie这个可能与生命中的记忆、遗忘有更大关系的词语,从这一点可以想到,与历史关系密切的时间,原来都与人的记忆、遗忘及背后的欲望关系更密切。尼采的“永恒回归”并非柏拉图式不断重复的时间观,而是在每次往复回归时皆有创造性改变的时间观。尼采对历史的重新定义,除了批判当时德国学术风气,还挑战人们对历史的惯性和客观看法,强调人的主动性。挑战人们习以为常的历史观,也就等于挑战基督教以来人们习以为常的道德观:如果历史是会永恒回归的,基督教救赎历史的开始与终结便不复存在,那么我们还需囿于道德的束缚中不能自拔吗?众所周知,这是尼采之所以写《道德谱系学》的原因。尼采参考了法国作家拉罗什·福柯在道德箴言中想表达的看法:道德源于自私,而且要从心理方面找出道德行为的源头,于是就有了谱系学。道德谱系学的重大发现之一,就是根本无所谓善恶,善只是升华之恶,恶只是这种善的愚昧和粗疏的版本。尼采另一个对于当时价值的“扭转”是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提出“上帝已死”以及“我们杀死了上帝”的断言。大家都会将此视为尼采对有神论的否定,但尼采的说法意味着上帝曾经存在过;另外,不能单从第一句“上帝已死”去理解尼采的意思,因为“我们杀死了上帝”符合了后面“上帝是人创造的而不是上帝创造了人”的说法。按照尼采的构想,这个上帝其实像柏拉图的太阳一样是一种终极的理念,也是第一因。尼采在后来作品中创造性地提出“永恒回归”其实恰好是要替代西方传统第一因和终极。基于这几十年来对尼采研究的新成果,我们对他的疑团得以解开了,所谓思想系统的说法似乎也更站得住脚。尼采很多被人抨击、误用的概念,例如被他妹妹和纳粹哲学家改写得面目全非的“权力意志”,终于能够让我们以客观、持平的角度重新审视当中的意义。尼采的原意是,人不是像康德等哲学家所想的,是由一个理性主体操控身体,而是由身体操控人的意识,但身体里并非只有独一的力量,而是体内不同部分的意志构成互相冲突的力量,最后出现一个主导的权力意志。这里挑战了人们以为“我”是独一的、单一的,或是一致的观念。但这样的挑战还未达到“对柏拉图主义的扭转”所需要的力度,尼采遗稿中讨论“虚无主义”的理路才算得上力道深重。按照黄国钜的说法,虚无主义本该属两个问题的范畴,一是价值观的缺失,二是对存在的否定。尼采将两个范畴结合在他对虚无主义的理解上,他说,人类一直希望建构一彼岸的“真实世界”,将纷扰混乱的此岸世界统一起来,但最后发现这“真实世界”原来只是幻象,当人类无法接受没有恒存的统一单位,相关的价值、目的也变得难以掌握,于是便有了虚无主义的信仰。但虚无主义信仰也有主动和被动两种,佛教属于后者。至于那种积极的虚无主义,则是尼采式的重估一切价值,甚至重新定义主体、道德的尝试。如果我们依然以世界固有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来评价尼采的哲学,那么不是落入励志书籍的陈腔滥调,就是落入道德主义者诉诸法西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指控。我们应该反问自己一个形而上问题,诸如为什么我们仍然认为应该跟随“理性”、“善”等概念?尼采高呼“重估一切价值”,这对一切形态的人类社会来说,都无异于挑战。关于尼采的入门书籍如汗牛充栋,本书不是唯一的解读方式,不过确实能令读者重新评估社会对尼采哲学的成见。作者还剖析雅斯贝尔斯、德勒兹等哲学家对尼采的解读,其中最明显不过的是,我们要把尼采的各种主张以尼采式创造性的方式来实践,而我们知道一切专制甚至极权的社会只容许一种观念以僵化、固定于单一时间流动方式的形态存在于所有单一个体的同一思想和行动中。所以对我们来说,尼采哲学的力量,更有一直被低估了的、启发思想和行动的作用
  •     〈尼采:柏拉圖主義的扭轉〉(文匯報2015年8月3日)《尼采:從酒神到超人》作者:黃國鉅,出版社:中華書局(2014年5月)自從白取春彥的《超譯尼采》大賣以來,一般讀者再一次經歷他們長輩從陳鼓應那裡經歷過的誤讀,尼采的哲學的確充滿了歧義,無論是存在主義的尼采、道家的尼采、無政府主義的尼采、法西斯主義的尼采,抑或治癒系的尼采,利己主義的尼采,這些形象都遠離那個真實的尼采。誠然,作者永遠是讀者重塑後的那個形象,但可否有一個比較貼近真實生平的哲人形象?《尼采:從酒神到超人》的作者黃國鉅在德國研究尼采,返港後除教授哲學外,還寫劇本。他以希臘悲劇入手梳理尼采的一生,比那些支離破碎地呈現尼采一生,或在尼采身上加上自己主觀色彩的做法,更有信服力。尼采的反哲學探索自希臘悲劇開始,這位古典語文學家從第一部作品《悲劇的誕生》開始,就如古希臘悲劇作為對整部哲學史及理性傳統的挑戰,當中也借用了叔本華充滿佛教宿命論的意志觀。但後來尼采又發現叔本華宿命論的不足,並且超越了希臘悲劇,他重新詮釋古希臘「永恒回歸」的時間觀就是這種超越。尼采後來寫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和《道德的譜系學》,又對基督教的神學觀念和道德概念作出根本的顛覆。可是人們會說,這些思想軌跡之間,究竟有甚麼聯繫?黃國鉅的貢獻,在於以這樣尼采的思想歷程重新梳理尼采思想中看似沒有直接關係的概念,又能以清晰、流暢的文字,深入解釋他的思想歷程,除加深讀者對尼采概念的理解外,還能讓他們了解尼采怎樣影響日後的哲學家如海德格、班雅明、福柯和德勒茲。在尼采的思想歷程中,某種日後出現的思想,其實在稍前的作品中,已可見端倪,很多概念之間也有前後的連貫性,就如作者說的,在早期的概念「酒神精神」中隱含了日後的「權力意志」。然而究竟尼采有沒有一個完整的、可以梳理的思想體系?這就眾說紛紜。這一點,作者在第五章,亦即最後一章裡問道:究竟尼采的哲學有沒有系統性?海德格及洛維特認為,尼采的哲學裡有一個內在於(immanent)其思想的系統,雅斯培卻認為,我們可以用一個系統的方法去理解尼采,但他的哲學不一定有一個系統。以黃國鉅書寫的方式,這看來是一個不預設答案的問題,然而應更近於海德格,他也同意海德格引用尼采遺稿所要表達的想法:尼采要把柏拉圖主義給扭轉(Umdrehung des Platonismus),而不是把柏拉圖主義顛覆、拆毀,就像把柏拉圖看(理念)彼岸世界的望遠鏡,「一百八十度轉過來」,重新關注自身的現實世界。這正好解釋了早期尼采聲稱要回歸前蘇格拉底的悲劇世界,但又以查拉圖斯特拉作為他心中的哲人王,以及類似提倡生命力的主張。這種說法之所以成立,是因為尼采這種反哲學的思想軌跡,其實並沒有拆毀哲學思辯的架構。另外,在尼采各時期的哲學主題中,有一些一直不被討論的連接點,如他的成名作《悲劇的誕生》,副題為「悲劇來自音樂精神的誕生」,作者指出這種音樂精神不是阿里士多德《詩學》中所指的悲劇本身的韻律,而是在其韻律、句子、字詞、字詞的圖象、意象及字義背後所表達的意志和情緒,這也涉及了時間的流動。悲劇的死亡更帶來哲學的出現,當人們以蘇格拉底的樂觀精神,以為一切都可以透過哲學(或科學)得到解答,充斥着諸神及命運奧秘的悲劇,也就走向衰亡了。然而悲劇也代表着一種借藝術將過往永恒化的努力,只有那些深知歷史意義又不為歷史操控的人,才能從劇戲中超脫出來,這也導致尼采日後在《人性的、太人性的》書中反對悲劇,這仍然貫徹了酒神精神,不過是在哲學而非悲劇的領域。一般人面對尼采的奴隸道德、超人、權力意志等概念時,往往政治性地解讀它們(如納粹主義),將尼采哲學矮化至社會進化論或優生學的層次,對其意義卻一知半解。然而當我們每個人回歸自身去思考奴隸和高貴道德,並像尼采所說的從精神轉向身體時,我們會發現,尼采不單超越了政治,也要超越哲學中主體--客體關係的問題意識。尼采不認為認識主體駕馭身體和慾望,卻認為人的身體裡存在着互相爭奪權力意志的力量,至此,權力意志的概念也變得清晰起來。黃國鉅以漫長的時間思考尼采哲學,終於以其心得理出尼采的哲學論述,尤其是各種概念背後如何回應哲學史上的問題,也釐清了大眾對尼采的不少誤讀,這種解讀也為我們提供了尼采的形象,他不囿於悲劇(藝術觀)、歷史(時間觀)的局限,他反對基督教,當然是出於更深遠的哲學原因,是因為基督教的奴隸道德將人的道德觀固定於某種心理結構(即憤懣,Ressentiment),正如柏拉圖、康德等人建築的哲學史給予人一種靈魂或認識主體的身份。黃國鉅更微妙的解讀在於永恒時間觀和基督教道德觀之關係中,只有透過「永恒回歸」,人才可以脫離在記憶中對過往做過的事產生悔恨,從而在忍耐中盼望永恒救贖的幻覺,也可以脫離基督教歷史中具備目的論意義的開始和終結,在不斷重複的時間中,重新創造和超越。很多人讀過很多對尼采的解讀,反而越讀越糊塗,直接閱讀尼采的時候又被他那獨特的書寫策略所誤導,現在閱讀黃國鉅的解讀時,彷彿河漢清澈,對那些接受了一般解讀又在深受尼采影響的哲學家中發現尼采另一面孔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確是一部「迷途指津」,即使只是從權威闡釋中再作梳理而已。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本书从“总体”上分析了尼采的重要文本,可以说是中文学界难得全面考察尼采学说的专著。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作者没有一个论述的中心,只能说中规中矩的重述性著作。值得肯定的另外一点是简要梳理了海德格尔以及德勒兹对尼采哲学的阐释,不过也并没有深入分析下去。
  •     高尚道德向奴隶道德的转变似可以用来说明两宋道学运动的兴起
  •     对于我这种尼采业余爱好者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就是感觉有点散,没有主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