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成长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10085586
作者:[美] 卡尔•罗杰斯
页数:310页

内容概要

卡尔•罗杰斯(1902—1987),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并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驰名。他曾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也曾担任临床和变态心理学分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书籍目录

目录
丛书序
推荐序
自序
第一部分 个人体验和观点
第一章 关于沟通的经验 003
第二章 人际关系及其成长的哲学 021
第三章 46年以来 036
第四章 变老还是变成熟 054
第五章 我们需要一个“现实”吗? 075
第二部分 关于个人中心取向
第六章 个人中心取向的基本理念 087
第七章 共情:一种饱受争议的存在形式 103
第八章 埃伦•万斯特(Ellen West):孤独 123
第九章 建立个人中心的团体:对未来的启示 135
第十章 六篇短文 155
第十一章 助人职业的新挑战 177
第三部分 教育过程及其未来
第十二章 学习能够涵盖观点和感受吗? 199
第十三章 超越分水岭:现在在哪里? 222
第十四章 大团体中的学习:它们对未来的意义 242
第四部分 展望未来:一个自我中心的剧本
第十五章 明天的世界和明天的人 263
参考文献 278
附录 参考书目 289

作者简介

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言人,罗杰斯提出了“个人中心取向”“无条件积极关注”“会心团体疗法”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概念和技术,从而影响了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各个方面。这些理论至今魅力不减。
罗杰斯认为,在合适的心理氛围下,人们值得信赖,富有积极性、创造性与影响力,能够自我激励并释放出无法想象的潜力。
虽然有人攻击罗杰斯的疗法过于简单,认为其技术只要重复来访者谈话的后几个字,但是,正如欧文•亚龙所说,罗杰斯的“疗法既不简单也不死板”,在这本书中,罗杰斯将为自己代言。
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在回顾自己个人经历的同时,指出了他认为个人成长的方法和途径。另外,他还提到了自己对于教育性质的认识以及展望。最后,作者还用自己的哲学思想对世界进行了展望。本书是一本精典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大师著作,对每位读者都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论人的成长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人本主义流派作为一股全新的心理学势力兴起,成为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学派以外的第三势力。卡尔•罗杰斯正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也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杰斯著作颇多,《论人的成长》一书,则是以他的自我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人类心性的成长经验。如果说弗洛伊德不留情面的挖掘了人类心灵深处的欲望和动机,华生的关于给他一打婴儿的论断又骇人听闻,那么在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阴影下,人本主义显得光彩暗淡,滋味平平。然而,人本主义学家是将光彩和滋味让度给了“人性”,反对像行为主义那样将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行为而不关注本性,也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而忽略正常人的心理。从罗杰斯的论著中可以看出,尊严、价值、创造力、自我实现、潜能是其思想的一系列关键词。本书的第二章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罗杰斯坦诚地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童年经历,以此作为留给我们的线索,来了解他的信念系统是如何发展和改变的。罗杰斯首先讲到了他的原教旨主义的家庭,家风令他不去结交亲密的朋友,而中学以后他意识到了自己对陪伴和亲密的渴望,这段经历对他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反观第一章中罗杰斯对于沟通的论述,也印证了沟通在他的理念中的地位。罗杰斯坦言“我学到的这些东西都是根植于自己的个人经历”,他的早期经验使他对寂寞孤独有着深刻的理解,这是一把双刃剑,在品尝了寂寞与孤独的同时,他也理解了倾听和沟通。他曾说:“当我能与自己建立一种帮助关系——如果我能敏感的察觉并接纳自身的情感——那我就很有可能与他人建立一种帮助关系”。他一再强调倾听不仅仅是听,而是走进倾诉者的内心,听到他的思想和情感,听到他的个人特色,甚至是他自己还未意识到的、隐藏的、来自个人深处的内心诉求。这样的倾听令他与倾诉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仅仅是这种深度的倾听,就会给他的来访者带来变化。因为在罗杰斯看来,孤独就是当一个人鼓起勇气将最深层的自己、内心最私密的地方展现给他人的时候,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这将令人倍受打击,这样的经验足以促使一些相对脆弱的个体患上精神病。罗杰斯出于这种对人的关怀,传递给我们他所有对于沟通的见解。罗杰斯在本书第六章再次详述了贯穿他整个职业生涯的核心理念——个人中心取向,也称来访者中心。罗杰斯怀着对“全功能的人”的信任,认为个体有能力靠自身的力量获得成长,只要营造出富有支持性的心理氛围,来访者的心理资源就会被调动起来。因此罗杰斯致力为来访者营造这种氛围,以他的真诚、关心、移情、共情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也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情怀,他对来访者的情感时刻保持着敏感的体察,并不以自己的价值观评判来访者,达到无条件的接纳和客观的同情。对于教育领域内容,罗杰斯也有其独到的见解。他反对“脖子以上的学习”,而提倡“完整的人的学习”,既有认知的成分,又有感受的成分,更需要有经验的成分——谨慎、自我修养、自信等等。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在儿童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秉承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对教育成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罗杰斯在书中提出了教师培训的意义,体现了他对于人特别是对于儿童的最初关怀,也从人性的角度启示我们重新审视儿童的本性与潜能、需要与自我实现,以及早期教育活动的开展等问题。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论人的成长》一书并不是艰涩难懂的学术论著,而更像是罗杰斯在向你娓娓道来,谈他的经历和基于这些经历的所思所想,他就像一位坐在你身边的老者,怀揣着一生沉淀下的朴素智慧,这些智慧适用于所有人。在生活中的每一细微处,在与己与人的相处过程中,你都可以去印证他的话语,便知他诚不欺你。简而言之,罗杰斯一生的理论也许就是教人真诚的活出自己,真诚的对待他人,这种态度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我们要如何卸掉自己虚伪的防御,又要如何平等宽容的看待他人,倾听他人的心声而不妄下判断,这都需要高尚的情操。待我们真的能够如罗杰斯的期望,活出澄澈的自我,便是真的成为了自己,获得了完满的生命。
  •     关注到“个人成长”的话题由来已久,看了各种心理咨询的流派,希望理出来个线索和脉络。这本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的代表作。人本主义的假设:个体的内在存在大量的资源给用于自我认知,改变自我概念、态度以及自我导向行动——只有提供清晰的氛围,促进心理上的态度,这种资源才能被发掘出来。换句话说,关系可以促进或毁灭这种自我导向式的改变。因为:无论刺激源于内部或外部,环境有利或不利,生物的行为都朝着维持、加强、繁衍的方向发展。这是生命过程的本质。营造促进成长的氛围需要三个要素。真诚、真实或一致性;接纳、关心或重视,即无条件的积极接纳;移情性理解,准确地感知来访者的感受和个人意义,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来访者。成长是一件美妙的事情,需要冒险,支持团队,松散的朋友圈和亲密的伙伴;与年轻人的亲密关系,以及年轻人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对安全感和确定性很厌倦;这三方面的因素支持着冒险。共情的作用:消除疏离感,接受者暂时发觉自己有与人类相连的部分;接受者认为自己得到重视与关心,觉得治疗师接纳本来的自己;客观,接纳的与客观的同情。以下是成长及促进成长后的感受和满足感:如果我可以当下用内在真实的自己去交流时,我能够感到真诚、自然和生气蓬勃。允许他人与你完全不同的行为成就了他人的自由发展。当触及真相,或者允许自己感受到有人关心我、羡慕我或者鼓励我,我就能够让自己感到温暖和满足。当我通过给与耐心的、聪明的,以及体谅的关心,并看到在这种环境下所产生的或稀有货繁茂的花朵时,这种满足感与我促进个人或者小组中的个体成长所获得的满足感,是一样的。如果她真的能以开放的态度对待自身体验,她就会发现她在意识层面否定的其他深层自我,每个发现都会让她感到不适与紧张,除非它能被同化到改变的自我。人本主义流派非常积极和乐观,让人充满希望
  •     原来我有着孤独的模样——《论人的成长》读后感(文/婧婧)自从意识到该自我成长,要学会看这个世界后,思维的灵感是有很多的,但那种逐渐溶于血液里的东西,要用语言表达确是有些难,只有慢慢地梳理,慢慢地把学习到的理论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慢慢地想,慢慢写出来。要分享,才能把学到的转化为自己的智慧,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阅读了《论人的成长》这本书后的真实感受。《论人的成长》是心理学里人本主义代言人卡尔•罗杰斯的著作,还没接触心理学时,一直认为心理学就只是一门学科,接触后才发现,心理学也是分流派的,人本主义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流派。这本书呢,是在断断续续地读,最初阅读,是在经历感情失败、情绪十分糟糕时,那时呆在阴暗的房间里,想要搞明白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还有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开始弄不清这个世界的时候,是不是就是成长的开始。这本书读来,是十分矛盾的,带给我的不仅是有深挖灵魂酣畅淋漓的兴奋感,更是有一种思维不受控制进入极端世界的恐惧感,像触及了灵魂最深处,进入了一个无明世界,完全不受现实世界的影响,呆在一个黑暗的漩涡里,想看清所有人类最深层次的东西,却是有些走火入魔了。鉴于书的专业性和深奥性,以及现实生活一系列的变故——失恋、失业、考试失败、艰难的适应新工作,停止了对书的阅读与研究。时隔半年继续阅读,许是因为有了与生活打交道的历练,更能对这本书感同身受了,才知道,原来我有着孤独的模样。书上说“孤独感的两个要素,一是个体与自我、体验中的机体出现疏离。在这种根本性分裂中,体验中的机体感受到体验中的某一种意义,但意识自我牢牢抓住另一种意义,是因为只有这样,自我才能获得他人的爱与接纳。因此我们会出现潜在的严重分裂——多数行为被意识所感知的意义所控制,但个体无法与自我自由沟通。二是缺乏与之能对话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我们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真实体验以及真实自我。当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来交流一分为二的自我——意识表象与深层体验部分,我们会感到一种无法与他人真正接触的孤独。”这对我很有启发,一是个体与自我、体验的疏离,是因为想得到别人的认同或是相信别人的经验和感受而压抑了自己的感受,这个可以追溯到小学六年级参加兴趣班的事情,按照自己的喜好,我选择了我很中意的跳舞班,但是以前合唱队的老师要求我必须去参加合唱队放弃舞蹈兴趣班,为了顺从老师,只好压抑了对舞蹈的向往,心不甘情不愿地听从了安排。第二个事件是弹电子琴,最开始是被强迫的,后来当我真正爱上弹电子琴的时候,因为家里不愿意出这个钱,虽然说是让我选择还学不学,但是为了不给爸爸妈妈增添负担,压抑住了自己对弹电子琴喜爱,选择了放弃,但当看到六一汇演,一个学姐在舞台上表演弹电子琴时,心里是难过得不得了,也羡慕得不得了。第三个事件是初中时的舞蹈比赛,因为相信了其他同学的理论,说是跳舞影响学习,我们不应该去跳舞,于是和同学们一起与老师据理力争,退出了舞蹈比赛,但心里是有些难过的,自己的真实意愿是想参加舞蹈比赛,以至于后来看见自己班的舞蹈得奖时,心里真是不好受,我是应该站在舞台上的。第四个事件是出国旅游,一个姐姐积极动员我和她去,而自己是想和另外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去的,但是因为真是把她当作姐姐,很重视和她的关系,所以还是勉强地去了,果然那趟旅途虽然说是实现了梦想,但是自己却始终压抑着自己真实的感受,以她为主,没有完全愉悦的享受那趟旅程。 看完《论人的成长》才知道,压抑自己的感受,装着别人的感受过活,是最孤独的。二是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体验的交流。当时自己因为自卑自己的家庭环境,不能很好地在其他人面前展现真实的自我、真实的生活环境、真实的成长,和朋友的相处确是没有那么顺畅,会产生一种不被人了解的孤独感。当真实的自我不被人接纳时,不仅自己有种别人走不进我的感受,别人也会有一种一直被拒绝的无奈。在亲密关系上,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时候真正开始喜欢我的前任的呢,不是初中时的那种迷恋,而是后来相处时的喜欢,现在想来,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在我逐渐信任他,在他面前展现真实的自我,他给予了肯定后吧。一直怕他不喜欢我,但是在和他相处的过程中,还是能感受到他对我的接纳,说是他情商高也好,情场高手也好,能被自己的喜欢的人肯定,那是多么大的喜悦。这也从一方面反映出了,这种肯定对于不敢暴露真实的我是多么的重要,我是多么的需要这种真实的交流,它让我不再孤独。看见真实的我,肯定真实的我,接纳真实的我,虽然他没有接受我真实的家庭,但是这种真实的交流,确实是让我消除了孤独感,以至于他离开后,我绝望地躺在床上找不到自我,因为唯有他让我真实。说起他,我又不得不想起,当初相处过程中自己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前面提到的,相信别人的感受和经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在和他相处中,也许是形成了相信别人的经验,遇到事情就去问朋友,我身边的朋友都听过我的故事,都为我出过主意,也都表达过她们的想法,更是指导过我该怎么做。当过多的思想和经验冲进我的脑海里时,我完全混乱了,更是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在和他的相处中我一会相信这个朋友的经验和他相处,一会相信另一个朋友的经验和他相处,整个人完全就是分裂了,也至于完全没有好好地享受这段关系,弄明白这段关系,就匆忙的结束了。阅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应该相信自己的感受去努力,而不是装着别人的感受与经验去过我的生活,只有自己的感受是最真实的,如果结局是注定的,怎么走都是注定的,何不相信自己的感受去走呢,这样至少能走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路。然后作者又以埃伦 万斯特的经历为例,介绍了非常基础的孤独感现代类型,并总结道”如果在安全关系中充分接纳自己的感受,她不仅会发现不必再与自己的本性和感受抗争,还会发现当自己能开放性地对待自己的所有经验时(既包括她的内部经验,又包括对他人要求与态度的经验),她就有可依赖的生活基础。当自我完全得到接纳后,她会发现与自我进行更充分的沟通是安全的,她会发现自己不再有孤独感和疏离感,她会与自我形成一种良性沟通的关系,会发现在这种关系中成为完整的自我是安全的。因此,她会发现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保持更多的自我,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保持真正的自我不是危险的事情,而是令人愉悦的。”我想我会把这段话,抄在我笔记本上,时常拿出来阅读,当我找不到路时,它让我相信我的心。这才明白,那些未被解决和处理的情绪并不是消失了,而是在潜意识里影响着人的思维和行动,在重要事件、亲密关系、自我发展上会造成很大的阻碍,以至于不能顺利成长,通过对《论人的成长》阅读,回顾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找到了让自己不快乐不幸福,总是错过,总是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就算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也没有感觉的原因,我想我知道了,原来我有着孤独的模样,要改变这一现状,我想是要培养独立的自我,用真实的自己和这个世界沟通,尊重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去面对生活,不断调整情绪和心态,做不孤独的自我。当然这是非常难的,二十多年形成的思维和习惯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幸运是自己爱学习,愿意改变,以及有与那些削弱自我的坏势力对抗以及握手言和的勇气。 多么感谢遇见你——《论人的成长》,多么感谢爱读书的我。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罗杰斯的个人中心取向如今已成为几乎所有助人事业的基础原则。这本书写于罗杰斯老年,对自己的一生和个人中心取向都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对未来进行了畅想。“明天的世界和明天的人”中的许多预测都成为了现实。最受触动的是第八章Ellen West案例,自我否定,完全接纳在外对她的要求,完全否定自己的需求和真实体验,孤独感发展到极致。“人与人的治疗关系”而非“人对物的治疗”。
  •     一个可爱的老头 对人抱有绝对的信任 对未来有着积极乐观的期待 希望我老的时候也能保持这样的昂扬
  •     翻译实在太!垃!圾!了!原谅我用这么粗俗的字眼,但我还是要重申一遍:翻译实在太!垃!圾!了!(摔)
  •     ellen west。翻译太差!On becoming a person都不能统一翻译!!
  •     神书
  •     对他人和自己都需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接纳,no judge嗯。用欣赏日落般的目光看待一切。坚持坚持坚持……
  •     第一章就读了三遍,反复咀嚼舍不得读后面的.
  •     【媒介】纸质。【读况】通读,可再读。【感想】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罗杰斯个人成长感受,都非常值得学习。【应用】接受、运用。
  •     读这本书就像做了一次人本主义心理咨询,许多在心中模糊的概念被卡尔·罗杰斯清晰地说出来了
  •     成为独特的自己
  •     拖拖拉拉,近三个月才勉强读完。社科类的书籍,读起来有点费劲,以至于现在我都不记得我究竟看到了什么。可能也和自己近来糟糕的状态有关吧。人本主义心理学,个人中心取向,共情、真诚和积极关注。PS:感谢瓜先生赠书(25岁)。
  •     让我成为自己,也让你成为自己。
  •     人本精神,真正有力量的精神。这本书对自己影响很大。也能感觉到,想做为人本的实践者,有多大的困难需要克服。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标准的枷锁,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脱的下来的。成为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另外作为教师的我,也让自己做了深刻的反思,理解并接受了和学生们之间产生不信任和矛盾的根源。
  •     罗杰斯大师的作品,表示有些地方不好懂。是演讲或者会议发言的合集吧。关于咨询师职业化的思考以及会心团队在教育行业的迁移和反思,大师的思维不拘泥于技术,动见和思考很真诚,即便内心也会有慌乱,但都保持真诚。
  •     深度理解是给他人最好的礼物
  •     支持个人自由主义,支持自我中心,人若不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与欲望,肯定会祸及他人,所以自私即无私,每一个本我都自恰了世界就和平了。
  •     罗杰斯的论述很赞! 尤其对做会心团体而言。
  •     共情
  •     大约读了一个月,慢慢回忆起初次接触罗老爷子时的体验。五年过去了,愈发明白什么叫“用生命去交换”这个说法。基于对个人体验和机体智慧的信任的观念,折射出一个全新的世界,或许能帮助人类摆脱自我毁灭的命运。只是在目的和利益的驱使下,这种观念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了。我不知是否该为此痛心。
  •     细碎的叙述里,能见到人本主义的光芒。
  •     绝赞!
  •      比较同意
  •     人本主义心理学,没积极心理学那么鸡汤,没精神分析那么深奥晦涩。喜欢作者传达的世界观,不能说逻辑清晰论证严密,但至少让人对未来心生美好的企盼;喜欢作者的坦诚,无所掩饰才无所畏惧。
  •     读完了。收获很大,一言难尽。写笔记去。
  •     这本书让人看到一个透明的罗杰斯,看到他对人性的无限尊重与推崇,看到他对人的潜能与灵性的追求和向往。只是,书的后半部分读起来有些艰涩。
  •     某些时候,我与他人的交流让我觉得自己得到了扩展,提升和丰富,加快了个人成长的步伐。
  •     个体的成长,人类的成长,从小到大都论述了。
  •     20160916 文章是各种演讲稿综合起来,比较深奥,阅读感不强。
  •     很好的一本书,对我很实用!
  •     不得不承认罗杰斯真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魅力的人 2/10 家中阅
  •     一个吐槽大王的学术成长路线 你们都不喜欢我 我就自己造一个理论自己玩 简直太好玩儿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