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度量

出版日期:2014-5
ISBN:9787508644948
作者:[美] 伊恩·莫里斯
页数:288页

内容概要

[美]伊恩·莫里斯(Ian Morris),全球著名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和古典文学教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我们如何度量文明
为何西方主宰了世界
社会发展:定义
进化、分化、能量:怎么理解社会发展
批评与缺点:谁犯了错
我们需要解释什么
第二章 跨越时空的度量:社会发展指数
定量、东西方、时间:什么支撑着社会发展指数
社会发展是可以计算的
250分还是0.01分
反对者的声音
通吃:展示历史的轮廓
第三章 能量获取交替上升
出发点:库克框架
度量的单位
证据的本质
中断与增长:西方能量获取
后来者居上:东方能量获取
无法突破的“硬天花板”
.
第四章 社会组织:上限未定
办法、假设和来源
从穆赖拜特到纽约
从姜寨到东京
多少人才够
第五章 战争能力工业变革带来的巨大差距
量化战争能力
西方是军事霸主吗
难以评估的东方
工业革命改造枪炮
第六章 信息技术:它影响了社会
读写和计算
信息技术计分牌
西方识字率
东方识字率
信息技术的反馈回路
第七章 让历史成为指南:度量文明的意义
误差和讹误
指数的直观显示
物质与文化的角力
直线发展和多线发展的进化
社会进化的方向

作者简介

《文明的度量》是《西方将主宰多久》的续篇。就其书中提到的“社会发展指数”,作者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说明,并使用突破性的社会发展研究数据进一步对比了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社会发展状况。
这次,作者对东西方发展状况的研究跨度1.5万年。深入总结西方什么时候主导了世界、为什么主导世界,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思考21世纪。


 文明的度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读前感】我发现要理解现实世界,一个是要做好横向比较,通过国际间的经济学比较研究来理解,另外一个是做好纵向比较,即从时间大跨度角度看发展。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好书。用能量获取能力作为指标,对文明进行度量。从这里看中国,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最高峰在宋朝,但是依然没有达到西方古代文明发展的最高峰——罗马。应该说中国1000千年的文化优势,是建立在欧洲的文明倒退基础上的。而欧洲的文明倒退,则是不破不立,反而使得化石燃料成为了主要的能量来源,从而实现了文明的大跨越。而中国近代的衰落,并非是文明的衰落,其实仍然在稳步增长,但是增长速度远比西方来得慢,也就是说以人力、畜力、水力为基础的能量获取方式已经发展到头了,技术上已经比西方晚了一代,再怎么用功也比不过别人。这和诺基亚的倒闭一个道理,不是手机做得不好,而是差了一个时代。通过这个角度看,化石能源已经走到头,谁能够在新能源上占尽先机,谁就有可能在下一个300年拔得头筹。这么看来,国拨科研经费1/4用于能源研究,还是不够。这其实是关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读后感】应该说,读前感已经把要说的东西说的挺多了。《文明的度量》作为《西方为什么崛起》的技术支撑材料,总体上是从数字上给予较为公允的评价和估测。最终的感觉还是一样,对于文明最为重要的衡量方式,是对能量的使用和利用方式。因为从人均食物、社会组织和军事能力几个方面来看,其最终的深层原因还是能源。食物的多样性、蛋白质的摄入量、人均卡路里的摄入量,均和能源的大规模使用有密切关系。因为,要产生1千克蛋白质所要耗费的能源,是1千克植物食物能源的10倍。而在满足大规模人群的饮食消耗中,集约化的能源使用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在战争能力上,现代战争的能力,其实比的就是对敌人单位有效面积的能量投放密度。而在社会组织能力方面,实际上代表的是一次性管理能源的总量规模。信息能力,看起来与能源毫无关系,但是却从总体上改进了能源的使用效率。所以,从未来看,能源为万事之先,绝对不为过。其次,作者的傲慢,或者是我认知的偏颇,主要来源于对于他所提到的各项数值细项的打分。特别是对于罗马时代到中世纪时代的打分,存在着我感觉中的明显估值不准确。确切的说,是过于高估罗马的分值,过于低估的相同时期乃至整个远东地区的分值。罗马总体比宋强,罗马军事比唐强,这让一个中国人如何接受得了。特别是让一个存在了500年,乃至1000年的祖宗还跑分跑到了前面,颜面上完全说不过去。总体来说,文明的度量,开发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社会发展度量体系,虽然还有些不准确和需要商榷的地方,但是绝对到了可以开宗立派的高度,甚至是指导实践的作用。应该说,这本书的价值和作用,也是近2年来我评价最高的。但是能不能流传推广开来,还有几个方面的事情要做:(1)历史学本身流于考据,而忽视逻辑。注重细节,却缺乏宏观。特别是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往往太糟糕。于是导致对于历史的认知,往往流于想象。用量化模型描述历史,是人文科学的发展方向,也是历史学的发展方向,只不过要把学界全部扭转过来还需要时日。国内史界,更需要时间西风东渐。(2)目前历史学是隐学,经济学是显学,他的这套东西虽然可以指导实践,但是并不见得能入得了上面的法眼。人文社科类成果,如果没有政治的参与和帮助,推广起来还是很难很慢。
  •     几年前默里写了《文明的解析》,今天伊恩·莫里斯又写了《文明的度量》,虽然两本书的任务不同,但两本书都是用到数学化的研究方法。中国人写的关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书,我孤陋寡闻,一本也没有看到。标题:还是不尽然要度量文明,当然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叫文明。从“为何西方主宰了世界”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入手,作者也没有直接给文明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通过转换话题的方式来作出他的定义的。作者的意思是说,文明即是社会发展,即一个社会达成目标的能力,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度量一个地区的文明水平:能量获取能力、社会组织(用地理学、经济学中的“首位城市律”来间接度量)、战争能力、信息技术。作者有意采用现代系统科学的“老三论”和“新三论”、自组织理论、非线性理论等等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当然还要加上一个19世纪的进化论。与达尔文同时代的马克思,对进化论是备加推崇的,后来清末民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和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更是如此。相同的是,作者对斯宾塞这位“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位代表也是异常推崇,并贯穿始终。作者甚至认为斯宾塞是“进化”一词的创始人,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进化”一词也是借自斯宾塞的。其实斯宾塞早期的进化理论来自博物学家拉马克的进化论,后期又转变为达尔文进化论(跟拉马克同时代的达尔文祖父也是一个进化论者)。进化论是西方在18世纪末以来的比较流行的话题,当然这是与基督教教义相违背的。这样看来,对于什么是文明,作者的定义既然是指社会发展,那么这就很近似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所追求“富强”的目标了,这自然也就很对中国某些人胃口了。特别是本书作为他的《西方将主宰多久》的续篇,在结论里提出了我们应当如何思考21世纪,以及为何东方将成本未来的主人的,这确实非常契合“中国模式”、“中国崛起”的话题。注意,出版商正是借此来进行炒作的,并把它印在了封套上。按理,这个话题并没有什么新鲜感,只是我们急需要从各个方面来证实“三个自信”的心理条件下,才觉得特别提神。它的研究方法才是比较新的,所以而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在于介绍《西方将主宰多久》的研究方法,也就是《西方将主宰多久》这本书是怎么得来的,并且非常显然的,这两本书的中心议题在于“为何西方主宰了世界”,所花的篇幅几乎全在于解释历史,而不是如果按这样的速度发展,“21世纪东方将成为未来的主人”,预测未来,这只是作一个结尾的讨论。作者虽然说是要让历史成为指南,可是对未来历史发展作出预测也并没有十足的勇气。当然对于文明还有其它定义,至少我们官方的原有定义就与之不同:文明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莫里斯显然对精神财富几乎未提到什么,更未作度量,因为他认为精神财富(主要是指文学和艺术),太具有文化偏见色彩了,影响了评价的独立性,只会引起无休无止的争论,未做量化。而按照默里在《文明的解析》里说的,文明最主要的还是指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在科学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所以在莫里斯看来,默里的做法确实有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味道。这点就是两人的根本分歧。所以,我认为本书作者的文明定义的确有些与众不同,很简单。在很久以前我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候,我就学会了要分析一个地区的发展,其影响因素包括了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最后到上层建筑(政治体制、文化价值观等),可以进行全面的展开讨论。而就个人因素来讲,还包括生物特性、个性心理等。作者曾经严厉批评唯物主义者的做法,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唯物主义者喜欢把社会的发展更多的归结为各自不同文化特性。(P. 255)(看来西方的唯物主义,跟中国的唯物主义确实不同啊,就像中西方的“左派”、“右派”的不同一样。)最后,作者津津乐道的自己独创的“社会发展指数”及其4个打分指标,也并非有多大的独创。如果按照作者的度量标准,自然会产生一个悖谬:希特勒纳粹德国也许在社会发展指数方面是不赖的,这是不是可以表明它的文明程度也是不错的?对苏联也是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说明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采用数学或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时候,要小心处事,结果很有可能会导致研究者既没有得到“善”,也没有得到理想的“真”,因为这个研究模型还是不完美,存在有漏洞,所以最终还是不能完全解释清楚人文社会的实际。能量获取当然是任何社会运行所必须的,能量获取是社会发展(文明)的必要条件,但是社会发展(文明)是还有其它条件(标准)的;从集合的角度看,就是能量获取得到的社会结果,比社会发展(文明)的内涵更大,两者只有部分重叠,而不全等。在作者设定的4个指标中,能量获取是一个最核心的打分指标,但是这里面看不出能量的利用效率是如何的;其次,在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环保的理念下(注意,作者对这两个概念提都没有提到),能量获取将怎么评价?如果每个中国人都以美国人的能源消费标准来生活,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作者引以为荣的文明进化的能量获取标准,是不是要大打折扣?按作者的计算,如果以与20世纪相同的速度发展(实际上是呈指数发展),未来人类命运将是非常糟糕的,工业革命也和几千年前的人类农业革命一样,最终也会碰到自己的“硬天花板”而发生一场新的社会崩溃(因为发展停滞、气候变化、核战争等)!我认为这才是本书真正有价值的地方。必须要寻找新思路,人类才有出路。http://dengzhengyu.blog.163.com/blog/static/71608872014629112241303/
  •     给文明量化《文明的度量》这本书上来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东西方文明的李约瑟问题,为什么现代文明在西方发端,而不是东方,论述这个问题的图书浩如烟海,不过这次作者是要给文明进行量化,通过量化进行比较,然后来看看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脉络,发展取向。怎么进行量化呢?这是一个问题,没想到西方对量化如此执着,研究如此深入,而且以前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作者只是进行了系统的收集整理而已。对文明如何进行量化,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选择的量化内容不准确,那么量化本身就可能变成了一场笑话。所以作者先用了大量的篇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说明白为什么进行量化,我们都能对那些影响文明的关键因素进行量化,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个因素等等。那么作者最终选择的是什么呢?第一选择的是能量的获取,第二选择的是社会组织,第三选择的是战争的能力,第四选择的是信息技术,一共就选择了这四个因素。能量的获取,就是人均获得的能量千卡数,这直接影响到文明的发展,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因子,而且也比较容易量化,说到量化,如何选择时间段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漫长的文明历史上,间隔多久选取一个节点来进行量化呢?作者也没少下功夫,开始比较漫长从一万多年前开始,一千年一个点,然后是五百年一个点,最后就更详细了。量化说是比较容易,但是这每一个点的选择和计算都是要下功夫的,都是要考证的,作者收集了很多文献资料,也说明西方人对此早就有系统的研究。社会组织如何量化呢?作者挺聪明,他选择的是最大城市的人口数量,通过对历史上东方和西方最大城市人口数量的连线,就可以看出东西方文明社会组织程度如何了。战争能力换算成当量,信息技术用的是识字率,也挺有道理的。那么通过这些量化,制作出来一个表格,从表格中就可以看到东西方文明的发展了,一目了然。作者不需要做结论,你一看就明白了。东西方文明的发现,其实一直是西方领先,从古埃及古希腊到古罗马一直领先,只是后来陷入了中世纪的低谷,而东方文明也是在一直紧追不舍,在西方进入低谷的时候,东方文明依然保持向上的势头,在唐宋之际超过了西方,可是随着西方文明开始复苏,而东方文明却开始走向下降,于是西方文明进入了现代社会,和中国相遇的时候,东方文明变得不堪一击。可是东方文明很多也跟着从低谷中开始复苏,于是现在有了日本的崛起,有了中国的崛起。那么得到的结论就是,东方文明比西方文明晚了半拍,所以我们进入现代社会也要晚一阵子。那么能不能得出东方文明就是在模仿西方,学习西方,重复西方的道路呢?我想仅仅从图表上看,也可以得到这个结论,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走的路线如此接近,只是说明了所有的文明都会沿着这个曲线发展进步。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可以吐槽的地方不少,但还是颇值一读。
  •     果然文科写计量的东西总是经常让人有点尴尬…开篇以为是一把硬锤,但有种堆积之嫌,数据来源也觉得不太清晰呢…解释到战争能力和科技的时候莫老自己都有点糊了,在处理能量获取和军事能力的分数可能的偏差的时候,莫老居然是在"一位学生的建议下"做了指数化,我是不太信这个统计方法靠谱了…
  •     用量化的四个指标:能量获取,社会组织,战争能力和信息技术来衡量社会发展……似是而非不全面的感觉吧。
  •     量化的太牵强了,不过还挺好玩的
  •     一半
  •     15书57。仿HDI,提4个特性能量获取、社会组织、战争能力、信息技术。问题:1、东西方以何为界?地理或文化?2、指标量化历史及文明有何意义?3、证据及数据的完备及真实性?感觉:1、东西方从来没有分开过。2、历史大多偶然,文明没有必然。3、盲人摸象、管中窥豹。
  •     good。算是系统地了解一下历史计量研究的方法。也证明目前关键问题还是那个。嘿嘿
  •     严重的以西方为中心的失败的量化历史研究。
  •     量化是一门学问。简约并不简单。“社会发展”这一恢弘概念得以清晰呈现。
  •     思路可鉴,不过论证过程和笊篱似的,所以结论大家直接可以呵呵。还是看思路,而不要看结论。
  •     将东西方社会历史发展进行量化分析并非“明智之举”,但可以提供一种新的历史观察视角。
  •     指数的编制是非常困难的,难在用哪些成分,用多少权重。本书的“社会发展指数”编制略简陋,说服力一般。
  •     试图给文化或文明设置量化指数的研究尝试,通常从一开始都注定会失败。 大问题用学术讲,根本讲不通。学术又不是万能的 看到后面,仍然还是西方式的傲慢。 哈佛的又怎么样。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
  •     给不同时代的社会发展水平打分,这个思路还蛮有启发的。农业社会发展有天花板,无论发展到什么水平,只要技术上不能突破,迟早会衰落。互联网之后的世界,是否存在技术的天花板呢?如果真的有“质子”锁定地球科技的情况,恐怕即使没有三体人入侵,地球文明也会衰落。
  •     通俗易懂。就这优点。
  •     就是把历史发展长河中的几个社会因素量化后写了篇论文的感觉……印象最深的就是战争能力方面东方落后西方一个量级……
  •     所以说老大帝国之类的美梦也该醒了,从古到今就是跟在西方屁股后面的,能不掉队就不错了
  •     一两天读完,囫囵吞枣,只接受了中心思想,但是不觉得人类可以度量文明,至少现在不能,不过作者的视角很独特:C=E×T,关于能量获取的角度让人称奇,而信息技术启示更加促进了能量获取,剥夺了另一部分人的能量获取,文明的差异也就显现出了。
  •     了解作者的想法。通过比较东西方在能量获取,社会组织,军事力量,信息技术几个方面的评分,来评定谁更优越。作者的东西划分有新意。整本书没有提到印度文明。东西方的pk更像是中国这个麦霸,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阿卡德巴比伦和 亚述,北非的埃及文明,罗马帝国, 哈布斯堡王朝, 奥斯曼帝国,近代 西方列强英法德意荷,以及 美国组成的西方阵营的较量。中国在唐宋元以及明中期,是毫无疑问领先西方的。不过怎么看作者的数据,都不是那么令人信服。
  •     一直觉得,量化社科不靠谱,算个尝试吧,不过可读性一般般
  •     文科里的数据挖掘——非常多的“我认为”;唯有装帧值得一提;分析毫无新意,因而结论差强人意。
  •     花了个把小时走马观花看了一遍,作者选择通过能量获取,社会组织,军事能力,信息技术四个子维度来定量衡量西方和东方的文明发展,符合西方人严谨的量化研究精神,只不过数据研究的方法个人感觉研究近现代比较合适,远古和古代,数据的准确性就大打折扣了,看看就行了。
  •     用图表砸死我
  •      战争能力换算成当量,在热兵器时代固然不错,然而在冷兵器时代又该如何换算呢? 作者估计罗马帝国的战争能力稍强于差不多同时代的汉帝国,如果说是海上那很有可能,但是陆上却大有疑问。且不说汉帝国横扫大漠对匈奴的远征与靖边之功远非罗马帝国可比(看罗马军团在日耳曼部落面前的举步维艰和屡屡受挫以及由此埋下的祸患便知端倪),就是拿秦汉以前的战国时代来跟罗马帝国相比,东西方战争规模的巨大差距也能说明问题(比罗马稍早的号称举世无匹的薛西斯的大军也就十万之众,而罗马军团在一次战争中的人数达到十万则是无法想象的);另外我们知道匈奴是被汉帝国驱赶到西方去的,虽然匈奴未能跟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交手,但是在欧洲如入无人之境的匈奴人在西方人眼里是个什么凶煞模样,我们还是能够大致想象得到的。
  •     这其实是《西方将主宰多久》的数据分析篇:通过社会发展指数来比较--能量获取、社会组织、战争能力、信息技术
  •     其实就是能量信息两个就够了。。西方被高估!罗马能比宋朝?!
  •     很枯燥 而且这样量化文明感觉也不太靠谱
  •     骗钱书。
  •     过于主观的“指标”,最后的预测也太跳跃了吧
  •     量化的历史理论,假设太多。。。
  •     因为有这么多图表,所以一个早班车就翻完了
  •     完全一篇长的学术论文嘛。研究方法蛮有趣的。还是作者的另一本更好。
  •     倚重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计量历史,对继定事实的再梳理,但这是否有效分析东西方发展?先预定标准,之后再确证,这种研究方法是否会有意“遗漏”其他?及格分。
  •     深夜读完这本书让我很难入睡。过去16000年人类和整个地球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中国会在公元1800年后开始衰退?为何西方到现在还掌控着这个星球的话语权?何时东方才能超越西方?这本书很是深刻的剖析了这些问题。
  •     此书提出了力图让文明的度量,能够数量化,为此提出了四种度量标准。总体来说有说服力,但是如何如何度量,其中的主观性很大。 实际上,这也是很多西方社会学科的一个问题,都想提出一种范式来解释过往没有边界的解释,但是这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至少现在看来,还难以有效替代现有理论。
  •     因为工作而读。作者本人亲切极了,书写得也平易近人,我这种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居然也爱看!
  •     三章弃,像看学生论文一样各种引用数据,以及满篇的“我估计”,根本就是建立在结论成立的基础上写的嘛
  •     就是不知道数据推断的对不对
  •     围绕过去上万年全球文明重心的迁移,以及东西方轮流主宰这个世界等重大问题展开讨论,对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诸因素进行了定量描述,以此掌握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演进,获得了一些令人吃惊的结论。作者雄心勃勃地试图平息世界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如莫里斯断言,自从上次冰河时代结束至今的90%的时间,这个世界最发达的地区其实一直位于欧亚大陆的西端。这显然与许多历史学家普遍接受的发展脉络相左。因为后者认为,在大约1200年的时间里,即从公元550年至1750年,东亚地区一直是这个地球上最发达的区域。仅仅在18世纪后期,当欧洲西北部的人开始使用化石燃料之后,西方才一跃而起,成为文明的领头羊,继而开始统治这个世界的。从方法上看,莫里斯的灵感其实源于联合国的人文发展指数(HDI),只是做了些调整。
  •     之前写书评参考,对了解莫里斯的体系很有帮助,但也仅此而已
  •     方向是对的,方法、结果两说。
  •     书的设计很用心!内容上更像是一次非常令人享受的逻辑分析,解一道有前提的数学题,而不是研究现实问题。
  •     度量文明,确实够肚量,也足够诱惑。可是,费劲巴拉造了个大炮,只能装屈指可数的炮弹,仅能打一个目标,这性价比也太低了。度量科技成就,也许不是一个明智的借鉴。
  •     Good demonstration of how to apply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 But for general reader, why do you want to read other's thesis? Only if your read authors' other book.
  •     这本书用客观的维度来衡量世界文明的发展程度,算是对于文明的描述加上了一个客观的标准,思路非常的有创新性,但是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衡量文明发展的时候,忽略了经济模式不同所带来的放大效应,比如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模式和农牧经济模式之间的巨大差距,或者这是一个可改进的研究方向。
  •     - 提出了衡量文明的4个因素; - 为什么选择这四个因素,是由作者先设定的一套选择标准。又对可信度做了分析。这样的研究方法真是厉害。 - 在古代,西方核心地带的文明程度稍稍领先;在中古和现代早期、西方工业革命爆发之前,东方核心地带的文明程度稍稍领先。总的来说,东方农业生产力(无论是劳动力人均还是每单位土地)似乎一直比当时的西方要低得多。 - 近代史中东方受制于西方,不是因为东方衰落了,而是因为西方发展的更快。
  •     说明书
  •     不能再多了……模型简陋,推测拍大腿,文笔渣。
  •     简单粗暴的量化史学,此处@《帝国时代2》科技树
  •     强行编一套能套入东西方历史的公式,然后,就可以写书啦,最好在哗众取宠一点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