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川乱步:字母组合

出版日期:2017-1-1
ISBN:9787020120710
作者:郭玉洁
页数:273页

内容概要

郭玉洁,知名媒体人,专栏作家。
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任《财经》记者、编辑,《生活》、《单向街》(后更名为《单读》)主编,《lens》主笔,路透中文网、纽约时报中文网、彭博商业周刊专栏作家。2011年前往台湾东华大学攻读创意写作学位,现为《界面·正午》联合创始人,《正午故事》主笔。
在碎片化时代仍保有专注的写作热情,相信总有一些人事、文字值得留存。
谈及写作,她说:“文学,是一个不老的梦,也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它逼一个写作者经过长年的寂寞岁月,啃食自身细密的经验,啃食爱、痛苦、绝望,啃食一切,然后以想象,以艰苦的努力,凝成独特的声音。”

书籍目录

时间的工匠
假如晚五十年出生,也许他就是这个时代的IT宅男。不过,他也曾在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世界,成为主人翁。
天黑前赶到目的地
这就是有舞台的人,拥有另一度生命。/像所有的流行明星一样,她最终成为了化石,依据她的歌声、形象,人们可以测定年代。
找一个自己的房间
自由从来不容易,不是一个姿态,一个手势。自由是永恒的克服重力,挣扎着向上飞行。
诗人张枣之死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这是张枣最广为流传的句子。顾彬写讣闻说,他是一个天才,但他没有珍惜自己的才华。
在高山前,盖一所木屋
当我回去,该如何描述这次旅行呢?——一次最好的旅行,它就是生活。
老师阿明
我的老师吴明益说,小说是一门展示心碎的技术,也是挽救心碎的技术。
在花莲听杨牧讲诗
2013年,杨牧从华盛顿大学退休,73岁的他,仍然在教授《诗经》和叶慈。他小心地调和、安排,固执笨拙,却保护了内心的完整与自由。
荒芜青春路
我想,“理想主义”、“理想主义者”今天还活着,它会活在每个时代。
何伟的三场演讲
很多时候,你仿佛在《江城》里看见一个个性过于敏感的美国年轻人,在混乱吵闹的中国小城,为了保护自己的尊严和内在的完整,在做着绝望的努力。
文学是一场偷情
在一个贫瘠乏味、整齐划一的矩阵里,为何是这一个,而不是其他的编码错乱了,想要成为一个火箭,去往自由而无助的太空?
七次盛大的婚礼
稳定不是生活的本质,不稳定才是。太平盛世的生存技能,就是在摇摇晃晃的世界里,尽力保持暂时的平衡,活下去。
在成吉思汗的荣光里凝望路易威登
成吉思汗,今天蒙古四境都在召唤这个13世纪的霸主。正午的阳光下,他坐在历史的阴影里,越过前社会主义国家领袖的雕像,凝望着路易威登,社会转型中的物质欲望。这就是蒙古的今天。
贫穷,然而性感
彻底的孤独,与所爱的人、世界隔绝,和酷刑相比,到底哪一个更难以忍受?
柏林断章
我想对我而言,答案很明确,不经反省的、太轻易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命运交叉的城市
台北是一座与人和善的城市。小小的街道,处处是便利店、小吃店。台大附近的巷弄里,遍地是咖啡馆、书店。人们在此恋爱、写作、高谈阔论,用最美好的方式打发时光。
一个老兵的春节
战争真的太可怕了,你们年纪太轻都不知道啊!
我相信,我记得
可是如果十七八岁的时候,你不能诚实面对自己的十七八岁——尽管那很贫乏,很小资,你怎么可能诚实地去面对自己的五十岁、六十岁?
陕西来了个倔老头
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层层规矩里催成的早熟下,寻求一个个性解放的生活?

作者简介

本书是《正午故事》主笔郭玉洁在媒体从业多年后,首度将人生沉淀积累成书。
十八篇文字里,记录了来自人生现场的如实观察。在泰国清道潜心体验工匠生活,在柏林墙下回顾城市历史,从乌兰巴托往北,去往成吉思汗出生的地方,在台湾的文学课堂上倾听大师们分享文化记忆。
这是一本非虚构文字作品合集,关于文学、历史、城市、命运。辗转四座城市,对话十位名人,与更多普通人的心灵,追忆数段往事,去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选择。不同的声音汇聚,就是一个时代。
重回生命的现场,丰富、智性,又留存着天真的热情。


 江户川乱步:字母组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众声》这本书拿到手,慢慢地读,读了很长一段时间。不知为什么,对待以往的书,都是一口气读完,然后写评,然后交作业。对《众声》却不是这样。一点儿也不着急,就那样悠悠然地读着每一篇文章,然后还要细细品味一番——只是不知道,自己品味到的那点儿东西,是不是就是郭玉洁心中所想到的那样。书不厚,记述的内容也没有那么特别,但已经足够品味。威廉·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说:“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可见,读书的道理中外皆然。所以,即使理解与作者有所偏差,恐怕也不必怪罪我吧。 关于《众声》的作者郭玉洁,书中的介绍很简单——“知名媒体人,专栏作家。”更详细一点的标签则是——“现为《界面正午》联合创始人,《正午故事》主笔。”还有一句附加式的似乎更具有意味:“在碎片化时代仍然保有专注的写作热情,相信总有一些人事、文字值得保留。”确实如此。一个个的文字虽然只是一个个的个体,但它们组合到一起,成为一篇文章的时候,它就一定会是有生命力的,生命力的强弱、大小则取决于作者在其中所倾注的情感、心意。读者的心中也是有一杆秤的,能够称得出来其中的份量。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免要与人打交道,都要看见一些什么、听见一些什么,然后感悟到一些什么。把这些写出来,从此就是“白纸黑字”,似乎固化了,似乎是告一段落。其实,并不是这样一回事,文字的历程从那个时候起才刚刚开始呢!哪怕只是沉淀了一段不长的时间,自己的感悟都会有所差异,更不用说在别人那里会是什么样子了。在《众声》的序言中,郭玉洁说:“有时一整个月,脑子里照着一盏明灯,白天黑夜,反复默诵每一个句子,不时跃出新的灵感;有时候满心恐惧,不肯开始写作,夜深时终于咬牙坐在书桌前,放任自己掉入黑暗的深渊……”好的文章,通常都会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除却某些大家——譬如李白,他是可以“斗酒诗百篇”的,似乎潇洒得很。 《众声》中的十八篇文章,有的是说人,有的是说事,有的像是游记。其实,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自己所发出的声音,重要的是——“在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世界,成为主人翁”,而不是别人的传声筒或者复读机。72岁的老表匠李方乐,看过很多的名表,也修过很多,他最在乎的是——“这些机械到底是如何运转的?”因为专注,所以,他从一个钟表爱好者,最终走向了制造者,成为了一名“匠人”。他甚至只靠听力,就能判断出,“这是12点59分”。为什么,一个普通 的上海老人能够激起作者如此的感慨,似乎没有什么评价,然后评价却俨然可见。这就是一种特别深入细致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结论。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只要肯用心,只要肯投入。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是陈尧咨,但却可以成为“卖油翁”——需要付出的却仅仅是:“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所以,在郭玉洁的内心深处,恐怕她也是这样想的。她就是喜欢自己的文字,能够“啃食自身细密的经验,啃食爱、痛苦、绝望,啃食一切,然后以想象,以艰苦的努力,凝成独特的声音”。再譬如,写她在台湾东华大学攻读创意写作学位时的一个老师——吴明益。她写他的外貌以及更加独一无二的特征——“有时右手插在裤子口袋,作势拿出来时,左手先从外面按住口袋,如此如手抽出而裤子始终平整。”这些非赖于平时的留心而不能得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而被讲述者的神态、笑容如在眼前,栩栩如生。 当然,在《众声》中,也有一些也许别的声音——同意也罢,有异议也罢,它们都有那里。譬如写东欧巨变时的东德,以及随后的蒙古。对于那段历史,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当然现在还未到给出一个确定无疑的公认的结论的时候。历史就是这样,虽然它的确不能说成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似乎也没办法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后来的人,总会有一些修饰,总会隐去一些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的真面目。姑且看之,姑且感知。 读《众声》,就是从郭玉洁的笔下听她所记录的各种各样的声音,然后,可以有一些思考,一些个人的思考。这样,就很好。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非常好看,喜欢此书!
  •     郭玉洁是喜欢的正午作者,她的回信简单、肯定、直言不讳,书里所选的十八篇稿件亦承袭了一贯的风格,短句错落好读,叙述始终贯穿着一股气。非虚构似乎模糊了报道和随笔之间的界线,其实还是有明显的区别。远距离观察很难不设立场。写萧红、张枣、同时代的媒体人成长的那几篇最感兴趣,个人情感表达也最充分。写吴明益和杨牧两篇,观察很敏锐,细节非常抓人,整体又功力很深,一定是数周、数月的素材积累才能写就的。她展示了天分和积累在写作上的成果展现,一日一日,在自我否定和狂喜之间一点点写下去,写得更好一些,慢慢接近理想的完美作品。
  •     喜欢写杨牧的那篇。
  •     散文随笔,追忆往事,聆听众声
  •     厉害,写萧红写张枣写非虚构本身都好好啊
  •     很好看的一本书,不容错过
  •     立足于人生现场,过去现在,时代变迁,作者以如实的观察与行进,展开了一段段关于人世、际遇、命运的讲述。听过众声,才能请教自己的内心
  •     除去一篇名之為虛構的同性小說外,其餘篇章都是“政論性”隨筆。採用去年最流行的斷行式排版——很困惑,感覺作者應該是不會同意這樣的編校才對,文中更是有幾處明顯的錯別字......全文有個中心思想:當代青年,看書太少,應該多讀書,多關心政治。
  •     2017已读03 最喜欢的是写李方乐,吴明益,张枣和杨牧的那几篇文章。平凡生活中的小人物,或者出名的学者,诗人,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某一个领域内投入了一生的心血。因此,尽管他们的名气有大有小,但是他们的故事却同样打动人。喜欢这种为自己的事业默默付出的人。 对于写德国还有台湾的几篇,可能是因为自己知识储备太少,读起来并不太感兴趣。但是不能否认的是郭玉洁本身的写作才能,在宏大的家国历史和平凡的市井人物之间灵活转移,为读者展示那些不被人重视的情感和故事。
  •     很棒 喜欢
  •     一种渴望之情涌来
  •     好书 很喜欢
  •     其实都是不普通的事和人,但是在作者的语言特色给人感觉她所经历的都是平常事。作者很慢的打开一扇不华丽的门,读者却可以发现新世界。时不时会遇到几个特殊的字词组合,可以窥见她的性格。封面有点难看吧,很不合适啊,像中年男作家的畅销书,配色丑,下半部分乱七八糟的字是干什么。
  •     难得的简洁有力不卖弄
  •     前勒口作者介绍第一行就出现了错别字“先后‘人’……”,下面一段标点的处理与254页相同文段不一致,私以为后者更合适、流畅。14页凤飞飞去世年份应为2012。——郭玉洁之作正应了那句“好的文章是用脚写出来的”。她的表达准确而扎实,细致而有力,在如同刻刀或画笔或镜头的功夫上,品艺娴熟且属上乘,她的比喻贴切、生动,浸满人心的温度,逻辑梳理性很强,也擅长凌驾于时空上的调度,文字因所载内容、所系情绪的不同而呈现不同质地,散发不一样的光。一口气读下来,间或有些微教科书式的板眼感。但重要的是人、人心,思考,还有生活……谢谢!
  •     这么流畅好读真是难得! 每个故事都记述得平实不煽情,似乎能感受到古代活字印刷一字一字刻好、安放、印制的过程,郭玉洁就是那个娴熟又认真的“印刷匠人”,好喜欢!❤
  •     这么短的篇幅,把人物和时代写的这么透彻明白,真厉害
  •     写得很好。
  •     看看众生的声音
  •     与心灵对话,理解每一个人的选择,众多的心声汇在一起,就是我们的时代。
  •      聆听所有的声音,找寻内心的渴望与向往!
  •     对比下,读了王锋的愿你道路漫长,众声是最近读的最好的一本,不仅分享思考,文字好看更难得。
  •     第一次这么长篇的写评论!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写的不够好,描述的不恰当,语言文字表达的不够清楚望请见谅!一本书每个人的看法和感悟肯定是不同的!我能表达的仅仅是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同看法可以私下交流! 《众声》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想起佛家语的芸芸众生!觉得会是一本带有禅意的书。就像林清玄大师的书一样!一本书一个境界!带你进入一个新的世界,迎接着新的事物。 《众声》是一本非虚构文集,书名“众声”取“众声喧哗”之意。作者郭玉洁,这位作者恐怕很多人都不认识!我也并不认识!也是因为这本书才和她结缘为了更了解我百度拉哈!北大才女,企业高管,知名媒体人,作家!头衔挺多的。有人评价她读郭玉洁写的人和事,是近些年来少有的温煦的阅读体验,就像在听一个厚道而聪明的人将她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
  •     重回那个时代,听众人的发声。
  •     读后很喜欢
  •     人生现场的声音与思考,非虚构短篇力作。
  •     文字很温润。没有想象中的好。
  •     太平盛世的生存技能,就是在摇摇晃晃的世界里,尽力保持暂时的平衡,活下去。
  •     十八篇文字里,记录了来自人生现场的如实观察。关于文学、历史、城市、命运。
  •     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奉献给大家
  •     理想落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他终于成为笑谈
  •     作者写史学政论笔力略虚弱,文章类型能明显分出不同时期或者供稿要求,杨牧一篇最佳。下笔能见不足,也能见闪光,还需打磨。3星半,赠半星送人情。
  •     采访的乐趣,试图了解不同的人。
  •     自由是永恒的克服重力,挣扎着向上飞行。
  •     容易读
  •     不同的声音,汇聚成这个时代,汇聚成这个社会所展现的样子
  •     非常认真的看了一遍,郭玉洁的文字让人着迷。
  •     有何伟,有杨牧,有陈忠实。不错。
  •     喜欢!!很吸引人的书!
  •     写的特别好。
  •     一次最好的旅行,它就是生活。
  •     辗转不同的城市,倾听时代汇聚的不同声音。
  •     我想,更多羡慕的是作者能走过这么多的地方都能有所感悟,并分享给我们,文字的力量果然不同凡响。
  •     非常好看,推荐哦
  •     不喜欢她写陈忠实的那篇,感觉作为一个记者没有得到被采访者的认同,没有听到她想听到的回答,没有达到她预期的目的,就潦草勉强的结束文章,最后还不忘补上“或许担任体制内领导职务多年,已经习惯了发表见解,而不是被这样的询问”这么一句扣帽子的话。很倒胃口。
  •     文字的力量,在细节中缓缓表达,其中的张力,让人感到困惑,又有些兴奋。
  •     不喜欢腰封在封面上的感觉
  •     感受别人的选择
  •     剪片的间隙看完的。时不时笑出声来引来旁边的同事不解的眼神。最喜欢木匠的那篇,见过大头和小燕本人所以更能想象那个画面。她笔下的人物就像坐在你的对面和你聊天那样亲切。
  •     喜欢这本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