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集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33675653
作者:谢有顺
页数:350页

内容概要

谢有顺,1972年8月生于福建长汀。文学博士。一级作家。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出版有《话语的德性》、《文学的常道》等著作十几部。曾获冯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并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书籍目录

走与读
003在广州过俗世生活
006在深圳听南腔北调
010在惠州遇见苏东坡
014在汕头吃粥
017在郁南吃黄皮
021在太湖吃大闸蟹
025在德保看枫叶
030非典时期的日常生活
036芦苇荡中的沙家浜
040想起了吴哥窟
043碎片、瞬间与弱的艺术
047水墨的有与无
050记录也是一种善
054读海飞的小说有感
058史铁生:一个尊灵魂的人
064苦难的书写如何才能不失重
073不仅记得,还要晓得
077朝向历史的个体追问
081把一种记忆写实了
084青春的受难与救赎
088权力镜像中的人心
099与批评有关的一封信
说与思
105小说是活着的历史
121小说所共享的生命世界
136长篇小说写作的美学纪律
164小说写作的几个关键词
193让人心和感官都活跃起来
219金庸小说与文学的乌托邦精神
245要文艺复兴,先学习文学
257“诗教”的当下意义
268中国文化的当下处境
289危机时代的文化机遇
320大学人文教育的忧思
352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为作者近年的散文、随笔精选,也是作者在学术研究之余的感性心语。一部分为生活记趣,或回忆,或写实,或在行旅中信笔写来,文字端庄而不失机智,多为温润之作;另一部分为精神沉思录,以读书觉悟人生,与先贤对话,从个体心灵中透视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多为有感而发的锐利之思。文字优美而有闲趣,且不乏深刻,读之可以消夏,也可清心。这种义理方正而言辞讲究的学人笔墨,提供的是一种新的阅读体验。


 消夏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八月,炎炎夏日,安徽教育出版社品尚书系推出谢有顺先生《消夏集》,对于这个书名,谢先生在后记里这么解释道:“名之为‘消夏集’,一来这些多是闲文,无非杂感、读书笔记、演讲稿而已,算是多余的笔墨,但它轻松、自由,常常令自己难忘,特别是整理演讲稿的过程,心情颇为舒展、清凉,在我,也算得上是一种精神的消夏吧。其次,整理书稿的日子,广州的盛夏已经来临,走在路上,热浪扑面,脑子多半一片昏然,此时躲进空调房,重读旧文,订正录音整理稿,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消夏方式。”此解释颇有趣味,也似乎有着特别的暗示,“一来”和“其次”,一个是精神,一个是身体,两个层面的消夏,这不就是谢先生历来都很关注的两个维度吗?因此,仅书名的“消夏”一词,我们即可以有颇多领悟,比如内容、性质、风格、意旨……集子编排了两个大类,一是“走与读”,二是“说与思”。“走与读”,顾名思义,是边走边读的记录,当然这不是指边走路边读书的共时性,而是走到某些地方,然后读出了它们的特别,这种读是眼睛的观看,是身体的感受,是身体的、感官的读,这种读也必然会夹杂起作者平时阅读积淀下来的东西,会对作者的内心世界产生影响,因此,这种“走读”其实也就是身体、知识和精神的共读。这些都可以从作者对日常生活有特别的理解、对一些文化或自然事物有特殊的感受方面得出。比如首篇《在广州过俗世生活》,写自己的经历,谈自己的生活感觉,也结合历史知识,体验出一种活在当下的广州。这种活在当下,当然是一种融身体和精神于一起的生活状态,它既世俗,又高贵。后记里谢先生对这部分文章的解释是:“写的时候,我深感要观察一座城市,角度非常重要,正如读书,读是一回事,能否找到合适的角度来读,又是另一回事。”他对广州这一已经被无数前人描绘得透彻无比的城市,还是找到了自己的角度,写出了新颖和深刻。另外,这一类还有几篇随感性质的评论文章,这些当然也可以是行走的痕迹,即行走在文本上的痕迹,这些痕迹可以视为阐发其他观点的基础。从这些小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谢先生是怎么阅读文本的,清晰地看出他切入文本的角度是什么。比如《记录也是一种善》一篇,对记录片这类文本的阅读也有谢先生个人的、特别的理解,把表象的世界与深度粘合,也就是具体的物质层面与灵魂的思索挂钩,这当然是谢先生尤其个性又极其深沉的思考。第二类的“说与思”,是演说集,这不是华丽的政治演说辞,不带有煽动色彩,因此它不需要特别的修辞术,而是非常朴实的课堂或者会议演讲稿。它们与前面的随笔文章不同,它重在说得清楚明白,讲得深刻有力。必然,它的语言是口语化的,朴素简单,而且还时不时夹有课堂演讲必备的一些幽默元素,比如《小说所共享的生命世界》一篇,里面讲到作家处理笔下人物的遭际和命运需要符合逻辑方面的内容时,拿金庸塑造的韦小宝来举例:“这就好比韦小宝,他成长于妓院,妓院的习气、语言、思维,就自然积存在了他身上……他能够在皇宫里如鱼得水,实在是得益于他在妓院的见识——就阿谀奉承、尔虞我诈这点而言,皇宫和妓院确实有着惊人的一致。”这种举例和比较,忍俊不禁,放在纸上读起来也会另人会心一笑,这些引用和调侃式语句,可以让读者想象着谢先生演讲的风采以及课堂上的轻松气氛。除开这些,演讲稿的另外一个特征是观点鲜明。演讲如果没有什么观点,陷入了知识的传授,那就失去了演讲最重要的价值,还不如推荐书目。谢先生的每次演讲都有主题,围绕主题做发散性演说,不但呈现鲜明的观点,而且在演说过程中寻求严密的论证。完成这些层面的考虑是非常难的,但谢先生能够做到。这从整理出来的演讲稿里可以轻松掌握到,比如讲述长篇小说写作的美学规律一篇,这种针对作家的讲座,如果换做其他人,很容易大发议论,或者从理论上空谈原理,但我们从这篇稿子里可以看到,谢先生几乎不使用文学理论领域的话语,而是用自己非常生动的语言做概括,并使用非常多具体细微的案例,在剖析文本的基础上得出自己非常个性的观点。比如“小说要还原一个物质世界,一种世俗生活”、“小说还必须是精神的容器”、“要有自己的写作根据地”、“要有一种实证精神”、“要贴着语言写”等等,这些小标题本身即可以让听众理解并记忆,加上每个观点下面大量的文本举例分析,不仅不会让他的关键词“精神”、“灵魂”等显得凌空蹈虚,而是让这些常人看起来虚无缥缈的概念变得踏实可靠。演讲是说,这和写很不一样,写可以不断修改句子,仔细斟酌,说则必然让思考过程和说话过程同步起来,它容不得许多时间去思索,这种难度使很多善于写作的人不会演说,而谢先生则在这两个层面都很娴熟,写作和演说,可以协调得很好,文章好读,演说也好理解,也因此,他的文章有很多读者,他的课堂演讲也受人欢迎,几乎场场爆满,而且收效甚佳。除开文章内容和性质上的特征之外,我还注意到谢先生在这些文章里呈现出来的一种文体风格上的特别,这种特别也许只是我个人阅读出来的,但却也是谢先生在很多场合经常提过的。我们知道,谢先生的批评文体在当下批评家群体中非常罕有,他的文章不但有详实的文本解读,有严密的观点论证,而且有清晰的思想呈现,在语言上也易读、易懂。不管是学术论文还是如这本集子里面的一般文章,语体特征都很突出,不像很多批评文章,有大堆的术语堆砌,有些意思可以用很简单的词语来表达也硬要套上术语,论证时候过于注重引经据典,出现明显的掉书袋习气。这种风气已经盛行了很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学术界评判论文水平高低的指数。我曾经去旁听过某场现代文学年会,有一位非常令人尊敬的前辈公开说评奖首先看参考资料和文献如何,这方面的扎实基础上再作另外层面的考虑。这种评价机制不一定不科学,但很容易造成学术界普遍的考据风气,而造成与预期目标相反的学术死相。谢先生在《不仅记得,还要晓得》一篇里提到这点,他说:“我尤为珍惜这些异质的思维和心得,因为有感而发比堆砌材料重要,摆脱历史束缚的能力有时也比历史感重要。”还有他对“学问”的解释:“所谓‘学’,本义为觉悟,而‘术’是道路、是方法;学术,其实是一种觉悟的方式,学者则是正在觉悟的人。在学问之中,如果不出示觉悟之道,不呈现一颗自由的心灵,那终归是一种技能、工具,是一种‘为人’之学,而少了‘为己’之学的自在。”这是谢先生写在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集前面的话,其实也可以是对所有做文学研究的人说的话。做有生命的学问,写有生命力的文章,这一直是谢先生坚持的观念。在后记里,谢先生提到话语方式的选择问题:“今天这个时代,知识分子注意思考的方式,也注意思考的话题,但往往忽略了话语的选择。他们与民众之间的鸿沟,有时并非思想的距离有多远,而是因为语言不通、各说各话。” 这是针对演讲稿而言,但在我看来,也能够作为论文语言方面的意见。而且,不仅仅是知识分子与民众,就是同为知识分子的研究者和文学创作者之间,也需要注意话语的选择,选择什么风格的说话方式,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影响效果,而这其实就是理论思想的生命力问题。在《小说写作的几个关键词》里,谢先生说:“有感而发本来是一切写作的精神起点,现在,却成了稀有的写作品质了。”还说:“作家在谈论精神、灵魂之前,首先要把自己的感官活跃起来,先从细节、情理、常识开始,恢复一种写作的专业精神,从而恢复读者对文学最为基本的信任感,恢复文学写作中那种生机勃勃的气质。”作家写作如此,评论写作又何尝不需要感官的活跃和生机勃勃的气质呢?没有生命力的文字是起不到效果的,这与谢先生提到的不爱已则不能爱人具有同样的逻辑,自己的文章都缺乏生气,又如何让它的读者有所感发呢?身体和精神,“消夏”感不单单是作者本人在整理文集过程中感受到的,而且是这本集子所收录的文章在文体、语言和意旨等方面隐含着的风格。风格即人,简单附会一下,也可以理解成:谢先生自己感受到的身体和精神层面的消夏,其实就是隐藏在文章里面的气质,它们相互印证。而这种气质,也自然而然地可以传送到读者的心灵里,在炎炎夏日感受到清凉和舒畅,也领悟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品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