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边城

出版日期:2016-9
ISBN:9787508665236
作者:萧春雷

内容概要

萧春雷,作家,曾用笔名司空小月、郭又惊、十步等,福建泰宁人,从事文学、艺评和人文地理写作。《中国国家地理》《华夏地理》等人文地理杂志特约撰稿人。著有《时光之砂》、《文化生灵》、《我们住在皮肤里》、《猎色:国外后现代摄影30家》、《人类如果卵生:萧春雷艺术随笔》、《阳 光下的雕花门楼》、《嫁给大海的女人》、《风水林》、《世族春秋:宁化姓氏宗祠》等十余种。现居厦门。

书籍目录

前言 我们都是城市鉴赏家 001
古城:河西汉唐城市群 011
穹窿银城:寻找象雄故都 049
拉萨:孤独有如皇冠 095
喀什:维吾尔人的焦虑 131
重庆:留不住的江湖袍哥 171
长沙:先天下之乐而乐? 203
厦门:大陆的小女儿 233
后记 我的人文地理写作 251

作者简介

城市是人类最恢宏的创造物。偏处一隅的边陲城市,扎根于当地奇异的地理、历史和风俗之中,经受着异族文明的强烈冲击。每座城市都独一无二,但边城——就像那些远离父母关爱的孩子,身世沧桑,性格倔强,最让人动情。“华夏大地的每一处褶皱,都堆叠着厚厚的文化层,像是掌纹,讲述我们民族生存的故事。我奔赴各地,细致查看,努力破解那些紧攥在掌心的秘密。与手相学家的不同在于,他们预测未来,我阐释什么样的过去造就了今天。”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王牌作者萧春雷行走中国,沉淀十年精华文章全集结。


 华夏边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说起长沙,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不瞒你说,我最先浮现在脑海的是刘同,艾明雅,还有湖南师范大学。刘同就是在那里读的中文系,现在人在北京,而艾明雅一直居住在长沙。我喜欢他们的文字,喜欢他们的性情。其次,想到的是《湖南卫视》,很多好看的大型影视剧都是在这个台首映,还有很多娱乐节目也是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什么《快乐大本营》《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等,虽然我没有一一看过,光听身边的人说,耳朵都磨成老茧了。关于其他,便不熟悉了。最近读萧春雷先生撰写的《华夏边城》,对长沙的前世今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地理劣势的焦虑。长沙位于长江支流湘江边,在全国无足轻重。虽然位居内陆,并因位于纵贯中国的南北大通道而在秦汉时期就已初步开发,但至今依然属于一个比较弱势的省会。“长沙是三流城市的命,却怀着颗一流城市的心。”《长沙晚报》记者任大猛感叹说,“湖南深居内陆,离首都远,离海也远,相当于中国的胃,在地缘上天生劣势。这地方只能安下一座三流城市,自从湘军东征后,长沙人有了自信,做什么都要全国一流,城市也要跟北京、上海比。”可惜,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座城市因地缘劣势而焦虑,为抱负过于宏大而躁动不安。于是,它开始疯狂娱乐,作为一种发泄方式。这就好比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因出身限制迟迟没有实现目标,而后焦躁不安,终日买醉,混沌度日。对此说法,作者表示疑惑。湖湘文化最重视道义人格,所谓心忧天下,砥砺品行,不为无益之事是首要价值;敢为人先,勇争一流,是次要的价值。一个严于律己的人怎会因抱负难以施展而自甘堕落呢?这不像湖湘人的风格啊。莫非新长沙与老长沙已经断裂?作者这样想。娱乐之都的忧乐长沙精神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据媒体报道,1995年有10万长沙市民走上街头投票,选出这句长沙精神。其中“心忧天下”出自湘人左宗棠自撰的联语“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也与范仲淹为湖南岳阳楼写下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有关。而充满讽刺意味的是:十几年后,长沙人就变成了幸福的小市民,先天下之乐而乐了。何以见得?当作者问长沙最有名的是什么?回答是:芒果台。在百度检索栏输入“湖南”两字,后面会自动跳出一堆“卫视”,而“湖南卫视”已经成为湖南最著名的“特产”。作为一家地方电视台,在短短十多年里,湖南卫视播出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超级女声》《我是歌手》等横扫全国荧屏,与央视分庭抗礼,的确十分成功。2012年更因市民幸福感指数最高分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最高荣誉大奖”。可见,一座城市相信快乐是最高的价值,最终会得到它。对此,作者表示他看见了长沙的仓促转身。一座质朴、血性和光荣的城市,一刹那交换了一副面孔:嬉皮笑脸、醉生梦死、小富即安。不禁质疑:长沙人是失去理想了吗?湘人的特殊气质中国文明发展到晚清,已经烂熟,暮气沉沉。湖南人的出场让人意外,他们胸怀壮志,舍生忘死,如同一个血气方刚的青春种族。陈独秀也曾写文章赞扬湖南人的精神。一个民族的暮气,指的是世故、圆滑,信奉好死不如懒活。但湖南人不来这一套,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宁愿为理想而死,也不苟且偷生 。湖南士子的自杀比例特别高,陈天华、姚宏业、杨毓麟、彭超和易白沙,在世俗的眼里都有大好前程,却因为信仰放弃生命,蹈海投江。这种视死如归的血性,在我们民族里消失已久。学界对湖南人的特殊气质大略有两种观点,其一是地理决定论,湖南是四塞之国,地质刚坚,民性倔强;其二是血缘决定论,认为湖南人的性格来自汉人与少数民族杂婚。而作者觉得文化的影响最为重要。学风是塑造南士子的关键。还认为,近现代湖南人才群的崛起,不是因为文化先进,恰恰是因为文化落后。最出色的湖湘学者并不做学问,因为还有更紧迫的大事救亡图存,改造社会,建立事功。这些按宋明理学模型塑造出来的书生,“穿越”来到衰朽的晚清,比时代年轻数百岁,摧枯拉朽般改变了中国。长沙印象作者说,他还是怀念百年前的那个长沙,近代史上光芒万丈的长沙,谭嗣同、黄兴、杨昌济的长沙。他们不娱乐,或许也不快乐,他们先天下之 忧而忧,充满信念、道义、悲悯和血性,为这座城市赢得了永恒的光荣。眼前这个“快乐幸福”的娱乐长沙,不论遗忘还是背叛更像是传媒、商企、广告、旅游、娱乐业和官方合谋的产儿,华丽而虚幻,在两千多年的长沙城市史上,如同一个小小的旋涡。关于长沙的前世今生,自知了解甚浅,但我很赞同作者题在扉页的那句话:华夏大地的每一处褶皱,都堆叠着厚厚的文化层,像是掌纹,讲述我们民族生存的故事。这就好比人生,你眼角的每一个皱纹,你手上的每一个老茧,都是你走过的路,踏过的桥。正是那些路和桥成就了今天的你。不管今天的你是否成为了大家一直期盼的样子,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的正是这一路走来的你,风尘仆仆的你,独一无二的你。
  •     十年看中国,一城一华夏文/斯索以城市并不是自古有之,它是人类的聚居、发展过程中逐渐开出的一朵朵花。因此,它有盛放和凋零,在城市的历史上我们看到,一些城市新生,一些城市死去,即使那些千年未逝的古城也在不断演变着,新芽代替旧质。因此,“城市没有固定的本质,如同人类一样,它在不同时期显露不同的面目。”萧春雷在《华夏边城》一书中所讲述的,正是它们的故事,同时,在书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位有思想的作者在行走中对存在之意义的追问”。书的主体部分由七篇文章构成,均是作者近十年的沉淀,是“中国的掌纹”系列文化地理散文其中的一部(三本为:《自然骨魂》《大地栖居》《华夏边城》),着重从中国历史上的“边城”的角度写一部城市的历史。关于此书的写作,萧春雷的一段话最能将我打动,这段话也昭示了这种写作的价值和意义。他深情地阐释:“华夏大地的每一处褶皱,都堆叠着厚厚的文化层,像是掌纹,讲述着我们民族生存故事。我奔赴各地,细致查看,努力破解那些紧攥在掌心的秘密。与手相学家的不同在于,他们预测未来,我阐释什么样的过去造就了今天。”最初的行走,为什么选择“边城”,它们代表了怎样的文化味道呢?作者在前言中也说得很明确,“偏处一隅的边陲城市,扎根于当地奇异的地理、历史风俗之中,感受异族文明的强烈冲击,往往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每座城市都独一无二,但边城——那些远离父母关爱的孩子,身世沧桑,性格倔强,最让人动情”。在作者看来,城市的故事就是人类的故事,城市的变迁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记录着人类的历史,任何一座城市的兴起最初都与人类的活动相关,因人而膨胀,发展成鼎盛的形态;又因人慢慢枯萎,曾经聚集的资源变得衰竭。在这种意义上,华夏边城也是人的边城,是一部动荡中寻求生存的历史,也许生存的地理位置相对不变,历史的车轮却以不同的形式或轻或重地碾过。但是,城市的出现,又总挂缀在具体的地理位置上,书中所涉及的城市的兴衰都与特定的地理因素有关,如河西汉唐城市群的武威、张掖、嘉峪关、酒泉、敦煌,在这片土地上,“一个王朝覆盖着另一个王朝,仿佛脚印叠压着脚印”,每一次发展都是一次翻新。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这些城市长期在历史的腾挪中沉默。还有拉萨、喀什、重庆、长沙、厦门等,一些城市在今天看来似乎已经算不上边城,但今天依然可以寻见旧时有关地理的烙印,留在边民心中的印痕连同过去多个时期的文化早就一同沉淀下来,成为这些城市一种独特的品质。十年来,萧春雷以寻城的方式去靠近这些城市,深入历史和日常,发现它们的过去和此时。他将自己的写作归为人文地理写作一类,旨在通过高度原创的深度写作,来还原一个城市的文化面貌。在他看来,这样的写作是言之有物的,且与一般的出行游记、旅行见闻完全不同,它的突出特征是以问题为中心,然后调动所有资源去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写作上呈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他所强调的,一是讲究文采,二是注重现场感,三是强调学术性。在阅读中,读者可以鲜明地感受到,文字充满抒情意味,笔触所到均有情的在场;现场采访让一场场寻城故事更为鲜活生动,现实的言说与历史之间形成了一股张力;对于学术性的强调则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史实的尊重上,专家观点的引用让文章更具可信度,虽是散文,却具有历史的价值。此外,作者在思考了城市的今天和过去的同时,还提出并探讨了一些有关城市建设、生态保护及人类发展等命题,这也让本书的内涵更为深厚,读者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十年看中国,一城一华夏。也许一城并不能代表整个华夏,但作者笔下的每一座城,都有着深深的华夏烙印,他的每一次行走,都牵动了一座城在历史上的生死抒情。2016.10.10于北京•既往居■提示:如需网络转载、纸媒刊发,请先联系。并注明出处和文章署名。豆瓣地址:http://www.douban.com/people/20979693
  •     地理大散文《华夏边城》《中国国家地理》《华夏地理》是我最喜欢的两本杂志,读了十多年,不过却很少关心这些文章的作者,只熟悉《中国国家地理》的主编单之蔷,因为每期都有他的文章。别的作者就很少留心了,比如本书的作者萧春雷。萧先生是这两本杂志的重要撰稿人,这次国家地理为他的文章集结成了三本书,《华夏边城》只是其中的一本。萧先生笔下的城不仅仅在讲地理也讲人文,还有故事。有点像余秋雨的历史散文,在后记中萧先生称自己的散文为地理散文,不仅仅讲地理,还有讲文笔,讲故事,让一篇文章丰满起来。《华夏边城》里描写的都不是中国的重要城市,都是边城,有河西走廊的古城,有象雄的古都穹窿银城,这两个都不知名,读过才知道。还有拉萨,喀什,重庆,长沙还有厦门,剩下的虽然闻名,但是作者的切入角度都很独特,看了以后感觉耳目一新。这里面算起来只有拉萨我去过,感觉也没少查资料,可是和萧先生一比还是差了很多。萧先生讲的拉萨讲的是转经之路,原来拉萨的中心并不是布达拉宫,而是大昭寺,转经的中心都围绕着大昭寺。而八廓街才叫拉萨,去布达拉宫就已经是出了拉萨了。为什么转经要绕大昭寺呢?是因为大昭寺里有一尊释迦牟尼等身佛,围绕着佛像形成了转经路,转经路天常地久就变成了八廓街。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三条转经路,内外和中,内就是在大昭寺内,中就是八廓街,外是新形成的一条巨大的转经路,大到把布达拉宫也包进来了。一圈一圈的转经路就好像一个坛城,拉萨就是一个坛城,是中国信仰的坛城。萧先生并不贪多,一个城市只从一个角度切入,一万多字的文章不可能全面展开,所以选择的切入点非常重要,要从这一个点中,透视出这个城市的风貌,要体会到这个城市的精神,要能够了解这个城市中最重要的那一部分。选好了这个点,于是就要深入进去,深入到历史当中,然后和现实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挺大的工程,每一个城市作者都要精心设计,查找资料,然后再去拜访,还要专门请教当地的学者和专家。所以才能够写出如此深刻的,优美的文章来。很多东西看过才知道,知道喀什因为恐怖问题而使得旅游业停滞,维吾尔族因为和别的民族不融合,所以语言不通,不能够到外地去打工。连小区都分成维族小区和汉族小区。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性格和特点,如果只是浮光掠影走过一次,你看到的房子可能都差不多,可是却不清楚一个城市最底层的精神有何种不同。读完之后只感觉不太解渴,作者之写了这些边城,还有很多很多城市没有写,真的好期待作者能够继续把这个城市系列写下去,希望看到作者笔下更多我熟悉的城市,想看看作者怎么却描写沈阳和抚顺,描写东北的城市,描写北京上海,期待中。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我写的也是这种文化随笔。老一代人还喜欢水深火热,对休闲和娱乐有成见。
  •     值得一看
  •     非常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