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启示录

出版日期:2016-8
ISBN:9787513321701
作者:[日] 笠井洁
页数:392页

内容概要

笠井洁 Kasai Kiyoshi
日本著名小说家,本格推理作家,文艺评论家。早年精研新左派及现象学等思想,一九七九年出版《再见,天使》一书,正式以作家身份出道。之后,他以该作中登场的哲学侦探矢吹驱为主人公,创作了《夏日启示录》《哲学家的密室》《俄狄浦斯症候群》等一系列深受读者喜爱的本格推理小说。

书籍目录

序章 塞纳河边的狙击者
第一章 异端清洁派的恐吓信
第二章 埃斯克拉芒庄的惨剧
第三章 拉沃拉内墓地的枪声
第四章 卡尔卡松城壁的吊死者
第五章 蒙塞居尔石峰的死斗
终章 图卢兹医院的绝食者

作者简介

巴黎,炎夏。塞纳河畔枪声响过,警督之女娜迪亚与日本青年矢吹驱遭到了不明身份者的狙击。随之而来的是一封恐吓信,警告他们远离清洁派的秘宝,否则“启示录的愤怒”就会降临。在中世纪清洁派的圣地、法国南部的蒙塞居尔,资助相关调查的罗什福尔家正被血腥的灾祸笼罩。被杀了两次的尸体、城堡密室中的吊死者,以及命案现场必定被虐杀的马,复杂的谜团接连摆在了矢吹驱的面前……


 夏日启示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在日本推理作家中笠井洁的作品是很有特点的,他的成名作是1979年于“野性时代”发表的以战后法国为背景、日本青年矢吹驱为主角侦探的《再见,天使》,并因此而获得第五届角川小说赏,随后相继创作了矢吹驱系列作品包括这本《夏日启示录》。这一系列作品是很传统的本格推理小说,这本《夏日启示录》是矢吹驱系列的第二本,文笔顺畅,推理严谨,布局宏大,但其中却以战后法国为背景,涉及了大量的基督教及哲学辩论等内容让这些作品显得很特别,在阅读上也会给人带来少许不适。从故事的内容来看,《夏日启示录》有两条主线,一是故事的男主矢吹驱追寻着“清洁派”的秘密而踏进了罗什福尔家的杀人事件,但他的目的其实一直不在这次杀人事件上,在这个谋杀案背后驱追寻的是世间人性的善与恶。二是故事的叙述者“我”所追查的罗什福尔家杀人案,纳迪娅是个对侦探这个职业十分向往的女生,所以她对驱一眼看穿真相的能力很是推崇,也深深沉浸于罗什福尔家的杀人事件中。罗什福尔家发生了一起密室杀人事件,一个外国人被奇怪的工具杀死了,凶手只能是这个山庄里的人,凶案现场的一切都符合圣经启示录的内容,这一切都预示着更大的一场阴谋和随即而来的不停歇的谋杀。随后作者围绕着不在场证明,作案时间方面展开了描述,但对杀人手法埋下了伏笔,由于“我”的推理也将读者引向了真相的另一面。在第二起谋杀案中,作者的描写显然已经不如第一起案件详细,但在驱对“清洁派”的追寻下,埋藏在罗什福尔家背后的事情慢慢浮出水面。结尾处没有逃出推理小说的反转,也将矢吹驱所追寻的与这个案件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让这个推理变得完整而严谨。在推理手法上,作者运用了传统的本格推理的方式,以“我”的口味讲述了许多线索和推论,但其实真正的真相早就从矢吹驱的断言里体现了出来,而“我”的推理也是只是给读者增添了一些阻碍而已。同时在谋杀案的背后,是矢吹驱对于善与恶的追寻,有关信仰,有关人性也有关哲学,这是本书最大的看点,同时过多炫学的成分有时候读起来也会让人感到枯燥,稍微影响了看书的顺畅感。这本书在开头就用塑造了一个冷漠而神秘而又孤独的日本哲学男,对“清洁派”的历史及发展做了详细的阐述,而“太阳十字架”其实是“清洁派”宝藏的线索,也是驱所追寻的自我存在价值的线索。通过罗什福尔家的案件,驱认识了一个在思想上可以进行交流和碰撞的女性——热衷于拯救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充满大爱的西蒙娜•卢米埃,也是在与她的不断交流和对抗里,驱在渐渐得到自己的感悟,关于世界的善恶,关于生而为人的意义。也许在这些聪明人的世界里,寻找人生的意义、寻找自我的价值都远远超出了渺小人类的生命,神是否真的存在其实真的有那么重要么?西蒙娜最后跳出了驱的选择,坚持做了自己的选择,她看到了太阳十字架下的罪恶,也同样明白爱的意义和重要,她没有能力去驱赶邪恶,但终究有人能够将邪恶消灭,故事没有结束,希望就不会泯灭。
  •     作为本书译者,本不想亲自下场参与评论的,想等待高水平的专业评论,但《再见,天使》的经验也告诉我,科班人士又怎会看得上这种“民哲”小说。还是把我所能理解的一小部分写下来吧,虽然我也就是民哲水平,但总比什么都不写要好。本书中的人物西蒙娜·卢米埃其实是法国女性哲学家西蒙娜·薇依的化身。西蒙娜·薇依本人的名字也在作中被多次提及到了。作者有意地让矢吹驱跟西蒙娜·卢米埃展开了数次的“思想对决”,这其实是矢吹驱系列的特色。除了第一作《再见,天使》更像是作者本人对自我经历、思想的清算,有种自传性质以外,从第二作开始每本书都会安排一位近代/当代哲学家的化身登场,与矢吹驱展开思想论战。这种小说技法据说源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矢吹驱系列每作对应的哲学家是——《再见,天使》——?《夏日启示录》——西蒙娜·薇依薔薇の女——乔治·巴塔耶哲学者の密室——马丁·海德格尔オディプス症候群——米歇尔·福柯后面还有几本我也不熟悉,就略过了。简单评评本作里的思想对决吧。西蒙娜·薇依这位神秘主义哲学家的生平请大家自行百度,因为我对她的了解也不比百度里的多得了多少。就记得哪本书上提到过她反对马克思提出的,劳动是人类自我实现的基本范畴,生产力的解放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可以最终带来人的自由的想法,薇依认为人与人的关系不能混同于劳动和工作。那么薇依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呢?据说是一种神秘主义。具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但如果真的就像本书中描绘的那样,过分强调“共情”的作用,只要在这世间恶还存在一日,我便一日不得让自己得到安寝、饱食,那未免有点过于“白左圣母”?当然作为小说,抓住现实人物一个特征无限放大的艺术手法是可行、有价值的。ps. 顺带一提,西蒙娜·薇依没有弟弟,却有一个大3岁的哥哥安德烈·薇依,不是核物理学家,是一位成就颇丰的数学家。那么,一个问题是,究竟为什么笠井洁要安排薇依跟矢吹驱进行“思想对决”呢?一个可能性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他只是想写就这么写了,毕竟这个系列后面矢吹驱每见一个当世大哲学家就大肆批判一番,总不能每次批(si)判(bi)都给出个理由吧。另一个可能性很大的原因是,矢吹驱(作为笠井洁本人的化身)在其左派思想在现实中受挫后,转向了神秘主义,而薇依可以说是当代最知名的,可被归入哲学家行列的神秘主义大师。所以矢吹驱(笠井洁)在《再见,天使》中清算了自身的左翼思想后,下一步就是探究神秘主义,同时也是继续探究自身,为什么“我”心中会发生神秘主义的转向,这份经验对“我”有什么意义。是的,这也是矢吹驱系列迷人的地方,因为里面的每一本书都可以作为青春小说来读,反映了作者理解世界和自身的努力。单论本书中的神秘主义对决,相信每位读者都看得出,矢吹驱的神棍跟西蒙娜的神棍,虽然都是棍,本质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说到底神秘主义是什么东东?我不知道……这属于思想史的“里史”,就连“正史”都还刚刚入门的我实在不敢妄言。只不过我可以推荐一本书,《灵知主义与现代性》,刘小枫编著。如果刘国师和他推崇的“施派”解读是正确的话(这点本身就很成问题……),神秘主义、诺斯替主义的传统跟现代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无论是现代性的“正”还是“反”的一面。所以,发展出矢吹驱和西蒙娜所代表的两条截然不同的方向也是情理之中的。依我个人愚见,矢吹驱在作中的立场,更像是中后期尼采的立场。“肯定一切”的宣言,无论是查拉图斯特拉还是尼采本人的口中都多次出现。尼采作为深受浪漫主义影响的思想家,却多次表现出对浪漫主义、对基督教的憎恶,特别是浪漫主义的怀旧情怀和基督教精神所倡导的禁欲主义。然而“爱命运(Amor fati)”固然是超人不可或缺的特质,肯定一切难道就等于容忍、接受这世间的一切不公和恶吗?尼采又在别处强调,“伦理,或‘值得追求的哲学’意味着‘事物理应不同’,‘事物将会不同’,不满足乃是伦理学的起点”,难道这与“肯定一切”不矛盾吗?这是尼采研究家面临的一个难解之谜。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或许可以说作中的矢吹驱徒有尼采精神的表象,实际上却是经不起深究的。再提一点,矢吹驱每作除了思想论辩,多多少少都还反映到了时代和地方的风貌,以及一些代表了时代思潮的现实事件。像本作中的学生环保集会、反核电等运动就非常有70年代末的特色。当然,未经反思的核电批判看上去非常幼稚,要把核电站建在荒山野岭而不是海边,这种脑洞式的错误也就只有“民哲”会犯(而不是文科生会犯,有常识的文科生不会犯这种错误),但这些描写还是表达出了作者拥抱当下,走进世界的意图。就像《俄狄甫斯综合症》开头的病毒泄露事件,我直到在研究方法课上学到了试验的伦理问题才知道,这明显影射了当时(七八十年代)轰动性的美国塔斯基吉梅毒试验,而作中人物对加州男性澡堂里同性滥交行为的提及,也是能让人不禁莞尔的。从学术的角度来说这些描述当然都是粗陋、失真、不够严肃,但作为小说读者,还是欣赏这种努力和尝试的。这反映了矢吹驱系列作为青春小说的另一面。在我的眼中,青春从来都不该是自我沉溺、自我麻醉,而是努力地了解他者、拥抱世界,哪怕这过程多么的拙劣可笑,跌得如何鼻青脸肿。因为这才符合康德对成熟的定义——走出一个人的孩童时期,同时这也是接受启蒙、拥抱现代性的一个过程。当然这是我本人推崇的青春观、青春小说观,肯定还有别的看待青春、青春小说的视角。而甚至笠井洁本人也已经放弃这种观点了。在06年的一次与米泽穗信的对谈里,笠井就指出,强行走出房间的家里蹲,往往会受到民族主义等右翼思潮的感染,与其如此,还不如(继续由我们给他们提供记号化的萌人物)让他们一辈子呆在房间里好了——难以想象这是写出了《再见,天使》的人说得出的话!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矢吹驱系列在继续写作时面对的难题。的确,这种对“成熟”、对启蒙的乐观态度是有限度的。在《俄狄甫斯综合症》批判了福柯之后,笠井还能找谁来当矢吹驱的下一个对手呢?面对福柯的指控,矢吹驱的“胜利”显得多么的苍白。甚至他与尼古拉·伊里奇的“宿命对决”,甚至这两个角色本身都似乎变成了笑话。矢吹驱系列可能是指引(至少一小部分)青少年成长的路灯,然而如果一个孩子努力“成长”后面对的世界,那个“成人”的世界,本身就意味着权力和邪恶呢?在后福柯时代,甚至苏联解体后、911之后,矢吹驱系列还能写下去吗?所谓的“赤色之死”在面对ISIS时,不是显得像个笑话吗?相信笠井洁比我们任何一个读者都更早意识到了这一困境,所以才迟迟没有让矢吹驱系列本传继续,仅在一个日本的番外篇中让娜迪亚登场,见证了一番“昭和的终焉”。笠井洁大概是第一个意识到古色古香的“教养小说”与侦探小说的亲和性,并作出了一番伟大试验的人,然而如今他本人已经唾弃这一想法,并对继承了他衣钵的米泽穗信冷嘲热讽。的确,在我的眼中,米泽穗信是如今全日本唯一继续摸索这条道路的人。虽然似乎他近一两年“成人化”的作品受限于眼界和力量,未能入得了科班文科人的法眼(在大众读者中的评价却是不错),但我仍坚信,这才是推理小说的未来,才是她应走的道路。以上就是我粗浅的评论。之所以说它不合时宜,是因为原本想对西蒙娜·薇依以及系列中提及到的每一位哲学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再写书评,但那需要哲学史方面扎扎实实的功夫,而我已经决定放弃文科道路了,现在不写,很有可能一辈子就都不会写,那就趁我还没忘记,把我能理解的一小部分记下来吧。维特根斯坦说,哲学只是梯子,爬到顶上就该舍弃。我也由衷希望矢吹驱系列能成为一些读者的“梯子”,因为我相信这才是这套书被写下的初衷。但别忘了,爬上去了,就该把它踢开。
  •     夏日启示录 书评这书斑马给四星很棒的一本书,给四星的原因主要是文中花了大量篇幅描写12-14世纪法国“清洁派”的发展演变跟历史,有花了大量篇幅探讨“哲学范围里的人性”,看得人昏昏欲睡。作为一个日本作家,书的背景设定在法国也就算了,你写这么多炫学为主的东西跟法国历史知识确定日本读者有多少对此有兴趣?书又不是在法国卖的。当然里面隐藏了一部分犯罪的动机,可是也不是这么灌的理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法语翻译过来的名字实在是太难记了,大大增加了阅读的障碍。除了这两点,小说没毛病。无论是从本格角度,还是两个密室的手法,按照圣经杀人的理由,可以说是很完美的。而且作者还设置了多重逆转,第一次女主的伪解答一般读者都可以想得到,所有人都有不在场证明的时候,利用困难分割,由两个同谋分段完成谋杀是可能的,但马上就证实这是不对的。第二次反转估计能全推理出来的人就不多了,第三次反转虽然有铺垫,反而相对容易被人接受一些。事实上,第二起谋杀的那个密室有其唯一性,可从可操作性来看,似乎有点多此一举,为了密室而密室的感觉。370多页的书,我足足看了一个星期,第一次看书这么拖沓,但看完又觉得回味,人生真的很矛盾。推荐给喜欢本格的朋友。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确实很有想法,但说不上太好,缺乏一种打动人心的根本力量。2017年看过的第一本书。
  •     从推理来讲没问题 无论是诡计还是解答都还不错 只是侦探存在感略薄弱 加之并没有看过再见天使总觉得少了点前因后果的理解 就算解开了杀人案的真相却没有豁然开朗之感 全书都笼罩在神秘主义的迷雾之中
  •     一开始因为炫学情节太多而且不对胃口鸽了很久,刚捡起来一口气刷完,无论从诡计设计还是情节铺陈上都是一部四平八稳的良心之作,唯一想吐槽的就是某个善于事后诸葛的矢吹驱了
  •     反转再反转,一开始别被女侦探带偏了啊
  •     私货太多,情节拖沓,毫无侦探感的侦探,完全就是在充当垫脚石的配角
  •     翻译好差,根本读不下去。
  •     谜题和解答不错,整体感觉一般。最后逆转起死回生
  •     好吧,我承认我没看太懂,但是不明觉厉。
  •     《再见天使》是哲学,这本则是历史和宗教。炫学层面依然选择跳读,诡计层面虽然比拟杀人很华丽,伪解答也很多,但真相的解答有些缺少shock。总体评价★★★☆
  •     要是在饥饿的孩子面前传播福音的是已经饱食满腹的人,那就不止愚蠢,可以称得上残忍暴虐了。
  •     用三天时间半坚持的看完,清洁派介绍和中世纪历史占据太多篇幅,所以读起来很费劲,经常走神……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强大的环境氛围营造和最后的几个反转
  •     还是专心写推理评论吧笠井先生
  •     炫学部分很精彩,但是后面我就失去兴趣了。杀人的反转很有意思,很多次我以为我知道结局了。
  •     历史 宗教 实在提不起兴趣
  •     阵亡。我拿的明明是日系推理。
  •     看短评说柯南抄了这个,难怪我读完像看了一集柯南。读不来推理小说,无趣。
  •     可能我没耐心吧,前期那些铺垫也太长,也太费力了吧,弃书了
  •     前2/3比较拖沓,从塞特港海岸对谈的一段进入华彩,好炫酷。后面的解谜部分足够紧凑,几次逆转也挺刺激。整体故事逻辑严密,但是哲学和历史部分跟谜题本身的关系不大,有点过于大篇幅炫学的嫌疑。 评论好多人说翻译看不下去,我觉得还挺美的啊,也没有日式文学常见的啰嗦腔。
  •     读过前作《再见,天使》,不是很喜欢这种写作风格,大段大段的和故事无关联的对话和描写,在作者看来却是有关联的,为了知道真相,读者不得不跟着作者去进行各种道德和伦理的思考,但反过来却削弱了故事,削弱了悬念。侦探故事,吸引人的终究是杀人手法动机和诡计,而不是杀人背后的伦理困境。PS:到了最后我几乎是跳跃着看的,知道真凶后,从来没有觉得如此索然无味过……
  •     牵扯了教派、宝藏一大堆。想把谋杀放在一个大的历史神秘事件背景下,在过程中也穿插叙述颇多历史事件,可是对于谋杀本身的证据及推理稍显片面
  •     2017年1月18日
  •     虽说是日籍作家写的,但是里面的英文名和宗教还是看的有点晕头转向。单从案件发展和最后谜底揭晓来说,还是很精彩的。中间跳过很多宗教的赘述,但是不影响对剧情的阅读。
  •     前两章看了整整一个周…无聊到想哭泣…完全可以捡半截看
  •     一融入宗教的东西总感觉看起来很费劲
  •     对于这种炫学型的毫无抵抗力 以及超乎意料的反转 文笔也是不错 迅速成为京极叔后第二喜欢的侦探小说家!
  •     炎热的夏日,法国巴黎,一封与神秘宝藏有关的恐吓信,拉开了故事的序幕,之后在法国南部发生的一连串杀人事件,与这封信有着怎样的联系,日本青年矢吹驱与警督之女娜迪亚又会揭开一段怎样的阴谋?
  •     预言式的连续杀人案,其中大段大段的哲学及背景交代看得我一脸懵逼,很影响阅读体验啊
  •     大段炫学、连续杀人、多重解答,这一类厚重的“大作”也是看一本少一本了。回想起来,刚入坑的时候曾通宵读四大奇书和京极夏彦那几本砖头,除了《黑死馆》并不觉得有多难啃。几年过去,那种“不管多沉闷只要是本格就能读下去”的心态也耗磨殆尽了。不仅是我,旁人似乎也是这样。不过我相信肯定也有新入推理之门的后进,带着我辈当日曾有过的那份好奇与兴奋感,翻完这本书。
  •     还是不习惯哲学
  •     喜欢重重谜案抽丝剥茧直至真相大白的过程,一种很好的阅读体验。也极喜欢驱与西蒙娜的哲学思辨部分!
  •     在寒假的时候买来看的,但是我个人不大喜欢带有一些宗教背景的东西,所以前面看着觉得有点枯燥。
  •     书的装帧很赞,推理的诡计也很赞,翻译的质量也不错……但这本书是炫学类的推理,就个人来说实在是对炫学部分读不进去,如果有喜欢炫学的朋友,五星推荐。
  •     设定久远的故事背景,杀人事件成了探究悖论的辩席,作者对矢吹驱的诸多设定很有意思……不过还是延续了学院派不尊重读者的陋习,我经常怀着“你开心就好” 的态度细数头脑中飞过的草泥马.....
  •     宗教、哲学、推理
  •     不好读
  •     也就推理部分可圈可点 哲学和清洁派史的泛泛而谈简直莫名其妙 搞到最后清洁派的宝藏有还是没啊 这不就是家族内斗吗扯这么多有的没的
  •     很古典很本格
  •     推理严密 与宗教结合得也不错 结尾各种反转 美中不足的是翻译太拗口了 严重影响阅读体验
  •     推理蛮精彩,哲学思辨也可取,但是要不要写的这么繁琐啊…有一种精华埋在杂物里要自己一点点找出来的感觉,看的累死。而且说实话人物真的不太讨喜,不管是侦探还是女主,尤其是侦探,过于追求一种超乎物外的感觉反而就很刻意了。不过也说不定是我理解不够,等找时间再重新看一遍吧
  •     这是一本需要耐心去啃的书。书中大量的哲学与宗教的描写倒是让我看的津津有味,从中还了解到了一些有关清洁派的历史。推理很扎实,很本格,有黄金时代的感觉。其实到最后反而对解答不是那么看重了,因为我几乎已经把它当作一本哲学书来看了。
  •     惊人的杰作,其深度是多数推理小说难以企及的。对异端的描写颇有丹•布朗的风范。轮中套轮,环环相扣,每一层真相的揭开都相当精彩,诡计与逻辑推理亦不在话下。关于“清洁派”的历史推理也值得回味。对“神与人”的哲学性思考还算深刻。惟有一点不足,日本作家对圣经的引用和理解是相当滑稽的。
  •     比起推理小说,更想把这本书放入哲学读物里呢。
  •     究竟是作者文风繁琐还是翻译文笔太差?根本读不下去
  •     本书只需要看推理的部分就可以了
  •     阅读的矢吹驱系列第二本,故事比再见天使好很多,解答也够给力够本格
  •     矢吹驱这一系列已看过的三本里,还是《伊底帕斯》更对我胃口。大概是因为篇幅足够长,加上矢吹和娜迪亚在那个故事里都显得更成熟和“全面”些,不像《天使》和《夏日》里,抛开炫技的对话,俩人的形象和相处模式仿佛被标签化又切薄了的福华搭档(不过早年的本格推理里,这种“捧逗哏”的组合还是挺常见的……)。案件的炫技内容基本围绕着南法清洁派的历史展开,其间穿插着矢吹神棍般的修行片段闪回,以及对善恶拷问,矢吹擅长的现象学推理倒是没有大段出现。一如既往,看起来复杂的案件,最后都有个简单的解释。事实上,即便是以推理小说的标准,我也觉得某一幕发生得过于简单粗暴和理想化了。
  •     不仅仅是本格推理那么简单
  •     看书的速度真的太慢了。花了这么长时间终于看完了。对于推理没看过太多,但总觉得整体的思路很明确,而且推理每一步都很到位。其中还有哲学思想的辩论也挺有意思的。
  •     前面的部分节奏有点慢,难读的玄学,各种宗教历史背景,让人感觉艰深晦涩。最后在海岸上的质问和解谜部分才是本书的亮度,看得畅快淋漓,大呼过瘾。不过本书跟其他推理小说一样,主角太无敌了,简直就像个神,让人感觉有点失实。。
  •     如果这就是作者所谓的哲学的展现那我无话可说了,还是看看玫瑰的名字是怎么写的吧。最后的终极对决看起来也是如此的中二,推理部分都是典型的机械诡计,实际的可行性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