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香港社会流动研究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516133118
作者:黄绮妮
页数:120页

内容概要

黄绮妮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其研究兴趣为社会流动、社会分层、教育不平等等有关社会不平等之议题。研究多以质性为主,现正进行多个对港澳地区教育问题及青少年议题的研究。
黄博士2002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
2002—2005年于东欧作交流学者,于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三国多间大学讲学,并于吉尔吉斯斯坦及土耳其暑期学校任教。
2006—2008年于日本仙台东北大学社会分层和不平等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
2009—2013年于澳门大学教育学院任教。
2013年返港就任于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追寻“香港梦”
第二章 战后香港
第三章 资源与策略
第四章 家庭的教育策略
第五章 家庭的职场策略
第六章 个人职场策略:如何晋身中产阶级?
第七章 为子女未来铺路
第八章 圆“香港梦”的矛盾心理
第九章 如何论述“香港梦”
第十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战后香港社会流动研究:婴儿潮世代打造的"香港梦"》的实证内容来自博士论文的部分访谈资料。一方面,《战后香港社会流动研究:婴儿潮世代打造的"香港梦"》将受访者视为家中的子女,研究其父母对他们所用的家庭策略,阐释被访者往上爬的经历,以说明流动过程;另一方面,《战后香港社会流动研究:婴儿潮世代打造的"香港梦"》也将受访者视为父母,研究他们对子女的教育策略,说明流动所带来的后果。此外,作者讨论了被访者经历流动后如何论述他们的流动故事和所流露出的情感,以进一步了解流动是否影响他们个人的世界观和对社会公平的看法。


 战后香港社会流动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读书笔记。写在前面:虽然我的父母由于个人认知水平的限制并没有采取“子女策略”,没有在我的教育上花太多心思,也受颇为严重的重男轻女传统价值束缚,但由于当时“独生子女”政策的普及和时代背景惠顾,父母可谓从下岗失业跻身为中产阶级,在我要求下尽全力满足我的学习渴望和热情,甚至在我工作后还提供直接经济资助供我继续完成硕士学位的深造。读完此书颇有感触,一切丰富的教育资源都不是理所当然,是父母对我能够向上流动改变所处阶层最大的期望。------------------------------------------关于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p1:文献中有的是大量量化研究,报告不同结构社会之流动模式和流动率。这些研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究竟社会所呈现的流动率与模式跟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发展是否有直接关系。当然,这些研究的贡献不可抹杀;可是,究竟流动是如何发生与流动本省对流动者对影响却似乎从未被重视。要理解社会再制和社会公平,流动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人的主动性往往于量化研究中被变项间的关系所取代。质性研究正可弥补这方面的缺失:由行动者亲述其行为,表现其自主性。将人们视为自主个体,我以此表达对量化研究中将人们塑造成被动的客体或没有思想的死物的反感(cf. Cuff and Payne,1984)p63 量化流动研究会预判他们能晋升中产阶级的机会微乎其微,以这样低的或然率,他们仍然成就了所谓统计学上的异数。p12 故此,不难明白,当时英语是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语言。其实,能操英语便可享受较优越的社会地位的看法,至今仍没有多大的变化。p18 在这个研究中,我们的分析并不会只集中于结果,而会着眼于策略的五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目标:家庭策略的目标是什么呢?第二个策略是行动:家庭如何实践行动呢?第三个维度是行动者:哪位家庭成员设计策略,而那位执行策略呢?第四个维度是权力:是否每位家庭成员都受惠于家庭策略呢?最后,第五个维度是协商:当家庭成员中有成员都个人策略与家庭策略有所冲突时,家庭成员将如何解决其矛盾呢?p25 总的来说,优势阶层的被访者大都不认为他们得到父母的什么支持。相反,他们大多觉得父母供他们读书有点理所当谈。与其它两个阶层相比,他们这种想当然的态度就更为突出。p27 可能在经济拮据的环境下,人才体会到教育经费一分一毫得来并不容易。p49 家庭在社会流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社会流动是家庭的集体成果而非个人能单独成事的,p54 因为对子女有不同的期望,使用“儿子策略”的父母期望儿子经由就业向上爬,而女儿则经由婚姻改善社会地位。p61 罗先生与邓太太的职业生涯故事,都似乎重申社交网络在事业发展上可担当扭转乾坤的角色。p64 除了成为专业、管理、行政人员外,很多香港人相信自雇成为小老板是另一条通往成功之路。如前所述,很多香港人认为香港是充满机会的地方,只要肯努力,并有实力,成功向上爬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在这个研究中,很多被访者都抱有这种看法。……这与Aldrich and Walinger(1990) 和Anronson(1991)的分析呼应,认为社会上处于较劣势位置的组群,例如少数民族、新移民等,会有较大机会成功自雇人士等看法不谋而合。……可以说,这些子女成为小老板并不是因为他们认为自雇是一条理想的出路,而是自雇能让他们脱离工人阶级,带给他们可以成功的希望而已。(很多劳动工人选择自雇并非因为他们觉得自雇是具有吸引力网上爬的途径,而是因为他们不能获得收入高、待遇优厚的工作。Chiu 1998 或许,某个意义上,我们可视自雇为脱离工人阶级的手段。)p81 当子女不能升读本地大学,很多家长便送他们到海外留学。如果大家认为这一做法只属补救性的话,那么,早早将子女送出国入读中小学,借以逃避本地剧烈竞争的做法便可称得上是防御性的了。这个选择固然昂贵,但对成绩不好或不能适应本土教育制度的子女而言,这个选择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外国的教育制度常被港人视为压力较小,竞争较弱。p82 无论古今中外,所有优势阶层的父母都极渴望能将他们的阶层优势得以跨代保存。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里,获取较高的学历被优势阶层父母视为留在优势阶层中最有效的途径。p85 正如Jackson & Marsden(1962)的经典研究发现,向上流动者感觉好坏参半:一方面,他们为能成功往上爬而感到骄傲,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同时怀着出卖了本身阶级的罪疚感,为出身寒微而感到羞耻,怕被人发现其捍卫的出身而常常感到焦虑。p85 社会流动可以被视为身份形成过程的一本:因流动的经验,人们改变了阶级的位置,这种经验可引致他们重新对自己定位,或改变他们对自己的真实或感官上的社会位置的看法。以被访者的流动经验为例,他们会如何看待“今天”的“我”呢?他们对自己现金的身份有如何看法呢?这些问题与Parkin提出的流动所带来的“驯服效果”相呼应。这种效果指出社会流动经验会为流动者带来一套新的世界观去看待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这种社会流动带来的效果亦被视为社会政治稳定之源,从未解释了为什们社会不公平能在流动的社会中得以维持。p89 教学人员大多希望事业能为他们带去稳定的生活,令人满足感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经验。相反,很多管理人员则往钱看,薪金、地位、权力、晋升机会是他们选择事业的重要考虑。这亦简介解释了为何管理人员比教学人员更多会在事业上得以晋升是他们事业成功的佐证。基于对事业的野心和事业目标的不尽相同,难怪教学人员与管理人员对将来职业生涯的也有不同的规划。当被问及将来的打算时,很多教学人员不约而同提及他们期待退休的来临。很多教学人员对他们事业上的成就十分满意,而且不打算对将来再做盘算。但管理人员却对将来仍充满期待。他们仍希望继续被提升到更高的位置,有些甚至有创业的打算,希望成为老板后,事业可以更上一层楼。然而,当被问及他们期望子女成为何等样的人时,教学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差异便呈现出来。相对地,教学人员很重视子女的品德和个性发展,而管理人员则非常在意子女将来在物质上的成就。教学人员强调他们希望见到子女是友善、愿意帮助照顾他人的好人,期望子女们能贡献社会。相反,很多管理人员期望子女能出人头地,成为人中龙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所有被访者都希望子女成功,但管理人员则比教学人员较倾向以世俗的看法对成功下定义。p89 当被问及为何他们有如此成就,被访者无一例外地认为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能力与努力。……总的来说,所有被访者大多都低估了幸运或者结构性因素在他们流动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强调他们的自身的能力和努力。p91 香港的上流者并不觉得向上流动出卖了他们本身的阶级,相反,香港的上流者为能够成功脱贫而感动骄傲,庆幸离开了本来的阶层。跟美国的工人阶级相比,香港的上流者并不为出身寒微而感到羞耻,或对人家可能发现他们寒微出身而感到焦虑。相反,他们为及时出身寒微却能成功向上爬而感到自豪,并骄傲地诉诸于世。对此现象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香港的阶级历史并不悠久,而且阶级结构在战后经历快速的变化。相反,西方的阶级历史悠久,中产、工人阶级早已建立其阶级特有的文化。而香港只有贫苦大众,并不存在具风格的所谓工人阶级,因为在香港不存在出卖工人阶级的不忠;加上中产阶级只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出现,因此不存在对晋升中产阶级的向往。简言之,香港并未有神们成熟的阶级文化供人向往。第二,跟西方不同,香港人并没有对利用教育作为向上爬的途径有所谓心理上的抗拒。p94 若被访者真心相信“香港梦”的话,即相信成功只靠努力和能力,为什么他们会忧虑将来子女要面对剧烈的竞争,或不能相守被访者享受过结构所赋予的机会呢?而且,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在意为子女铺路呢?说穿了,被访者其实心底明白只靠能力和努力并不能保证人们能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被访者为子女所做的一切正好说明了优势阶层如何将自己的优秀传递给子女。值得注意的是,被访者即使为子女做尽其能力范围内可做的一切,但仍对子女的将来忧心忡忡。这种焦虑可能出卖了被访者心底深处对“香港梦”所吹捧的香港精神的怀疑。这种矛盾心态一方面被他们的焦虑出卖,但同时令他们不敢对“香港梦”发出挑战,相反令他们更着力为子女运用更有效的策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被访者正在深化“香港梦”,而这种矛盾心理能将被访者塑造成细心和考虑周到的父母,为子女的未来不遗余力地作出贡献。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老师博士论文的一部分,从一个社会学家角度看待香港社会的不公平。学习质化研究的好书
  •     战后香港社会经济腾飞,加上港英政府开放低级政府职位,中产文职职位增多,有利于底层向上流动,流动中受教育是向上流动最重要的途径,但流动更多的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不光光是个人的努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