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祖先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33936587
作者:易中天
页数:18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创世 梦中惊醒后,女娲开始造人。 说不清那是早晨还是黄昏。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同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另一边是月亮,生铁般又白又冷。二者之间,是忽明忽灭的星星,和来历不明的浮云。 女娲却并不理会谁在下去,谁正上来。 女娲是一只大青蛙。 不对吧?女娲不是蛇吗?在《山海经》,在画像石,女娲和伏羲一样,都是“人首蛇身”。而且他们的蛇尾还缠绕在一起,分明是准备传宗接代的意思。 表面上看,这没有错,因为蛇可以变成龙,蛙就不行。如果女娲是蛙,“龙的传人”岂非成了“蛙的传人”? 女娲怎么会是蛙?又怎么可能是蛙? 因为她原本是蛙。 变成蛇,是有人暗地里做了手脚。时间,不晚于汉。 娲,今人读“蛙”,古人读“呱”,正是青蛙的声音。可见娲就是蛙,女娲就是女蛙,只不过是伟大的、神圣的、创造生命的蛙。这样的神蛙或圣蛙,当然不能写成青蛙的“蛙”,必须特别创造一个字,专门用在她身上。尽管我们还没有发现这个字的甲骨文或金文,但在南太平洋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蛙人图上,却可以依稀看见她当年的风采。 这,又哪有一丁点蛇的影子? 相反,女娲是蛙,却像古埃及的荷鲁斯是鹰一样无可怀疑。更何况,是蛙才可能造人。龙和蛇,都不会。 但,女娲造人,跟上帝不同。 上帝造人是一次性的。在创造世界的最后一天,上帝先用泥土造了亚当,又用亚当的肋骨造了夏娃,然后把他们安顿在伊甸园,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之后,是休息。哪怕他俩不听告诫,被蛇诱惑,偷吃禁果,犯下原罪,也不管。 显然,上帝造人很轻松,甚至有点漫不经心。 女娲就辛苦得多。她先是用黄土和泥,把人不分男女地单个捏出来。后来实在不堪重负,才扯下一根藤条沾上泥浆甩。但即便如此批量生产,也不得休息。她还要向神申请媒人的职位,以便帮人谈婚论嫁。甚至光荣退休以后,还得重新出山拯救苦难。某年,她的子孙中一个名叫共工的家伙闹情绪,一头撞断了擎天柱不周山,结果天崩地裂,水深火热。女娲只好挺身而出,烟熏火燎地炼石补天,奋不顾身地断鳌足为柱,这才让世界恢复正常,让人类重归安宁。 奇怪!女娲为什么要忙个不停,又一管到底呢?

名人推荐

我读了《易中天中华史》,易中天对历史的领悟和理解有独到之处。——樊树志(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易中天把传统文化来做现代表达,这样就使人们喜闻乐见,更容易从中吸取营养。——吴敬琏(著名经济学家)一直以来很喜欢易老师的文字。——韩寒(著名作家)

媒体关注与评论

易中天“文化长征”开启《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部关于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是首部从全球视角为中华文明立传的宏伟巨著,用充满趣味的通俗语言详尽阐述易中天先生对中国历史的独特洞见,立足全球视野,讲述3700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春城晚报》66岁易中天用“90后”方式来写史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与曾经易中天的作品完全不一样。“我的标准就是每个人从8岁到88岁,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的演员、职员、公务员,这套书都是非常好的老师。”——《金陵晚报》就爱“给自己找不自在”消息一出争议四起:一个“明星学者”的学养,要承担起如此厚重的工程是否不自量力?甚至有人称这是“疯狂”之举。——《解放日报》易式中华 上下3700年一个老年人,如果不断地刷新自己,那么就能做到,六十六岁的年龄,四十六岁的心脏,二十六岁的心灵。——《半岛都市报》这,是我一人完成的中华民族伟大史诗翻阅《易中天中华史》卷一、卷二,每册几万字的规模,均不超过200页,比之前想象的要单薄一些,文字却是深入浅出,相当轻松好读…………从章节标题来看,“作证还是作案”、“用什么摆平江湖”、“杀机暗藏”、“上帝敲了回车键”、“闯他一回红灯”、“不能再胡闹了”等,形象、风趣而不失犀利,行文中无疑鲜明地打上了“易式风格”的烙印,颇有种带读者走进历史破案现场的味道。——《长江商报》易中天希望读者看得“爽”在得知易中天计划重写“3700年的中华史”后,有媒体发表文章称“《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颗文化原子弹”,知名出版人丁怀超则公开质疑:“直觉告诉我,易中天教授精神发生了问题,或者是我自己的精神发生了问题。这样的‘大历史’书,也许能够博得一时叫好,却无法自立于史书丛林之中。——《扬子晚报》易中天出新书,南大博士当帮手易中天此前一直强调这套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对此,几位已经阅读过该书的业内人士也予以赞同。——《东方卫报》 易中天,好大的口气当然也有一些网友对此持质疑态度,“五年能写完整个中华史?”“研究历史需要学者的勤勉,不需要演讲。”“钱穆写过国史大纲,易老师没事可以把他翻译成白话即可。”——《北京青年报》易中天:犯贱,老了更要折腾一个人用五到八年的时间分三十六卷撰写三千七百年“中华史”,这事靠谱吗?为什么?——《现代金报》易中天视之一生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作品“全球视野+现代史观”的写作理念也引来很多历史爱好者的一片叫好声。更有网友联想到当下,认为“他的书不深奥,但对于这个缺乏历史常识的国家来说,未必不是一瓶维他命”。“在这样物质高度发达物欲横流的当下,我们迫切需要找回失去的文明和自信,创造新的中华价值思想。”——《长江商报》

后记

破冰之旅1.出发点2011年5月12日,我到上海拜见吴敬琏先生,向他老人家讨教一些学术问题。没想到的是,谈到最后,吴先生反过来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怎样保证你说的历史是真实的?老先生问得有道理!据我所知,这也是许多人想问的,而且不难回答。只不过在此之前,必须先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要有历史或历史学。这才是根本性的。是啊,我们为什么要有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讲历史、讨论历史呢?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吗?有五花八门的野史、段子、道听途说和流言蜚语足矣,用不着管它是否真实。为了学习权术权谋,处理人际关系,对付张三李四吗?有《三国演义》之类的玩意也就够了,同样用不着管它是否真实。那么,为什么总会有人,哪怕是一部分人,极其看重历史的真实性,对正说比戏说更有兴趣呢?也许,追求真实是人的本性。真相从来就是有魅力的,它满足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朴素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就连某些动物都有。比如科考队架设在北冰洋用来偷拍的摄像机,尽管伪装成雪块,也会被北极熊们统统拆掉,因为它们很想知道这东西究竟是什么。小孩子会把自己的玩具大卸八块,也如此。好奇心是天然的。事实上,好奇心几乎是所有文化和文明成果的出发点。科学是对自然的好奇,艺术是对心灵的好奇,宗教是对归宿的好奇,文学是对生活的好奇。就连巫术也如此,它是对命运的好奇。那么历史呢?2.目的地表面上看,历史是对过去的好奇,其实不然。作为“故事”──已故的事件,历史就是历史。你知道也好,不知也罢,正说也好,戏说也罢,它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并不会因为我们的确知或无知而稍有改变。那么,又何必一定要知道真相呢?因为我们就是历史,历史就是我们。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当中。我们的今天,对于明天就是历史,正如此刻是昨天的延续。了解历史,是为了看清自己。这就必须知道来龙去脉。只有知道从哪里来,才知道到哪里去。也就是说,追根寻源,是为了建立文化系统,实现身份认同,找到人生坐标。这是我们的目的地。何况童年是值得追忆的。没人不想知道自己是谁生的,家在何处,小时候长什么样,有过怎样的天真和顽皮。正因为此,“易中天中华史”的第一部便是“中华根”,第一卷则是《祖先》。找到了祖先,就找到了根本。但这很难。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下的文物也不说话。它们集体地保持沉默,共同看守着那亘古的秘密,要到世界末日才会重新咆哮和歌唱。能帮上忙的,也许只有神话和传说。神话和传说,就是民族的童年记忆。童年的记忆难免模糊,甚至错乱,何况还会被非法或合法地投放添加剂。于是一片光怪陆离之中,便既有神话和童话,又有鬼话、胡话和谎话,而且结结实实地冻成了冰块。我们的舰队,刚刚出发就一脚踏进了北冰洋。

内容概要

当今中国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明星学者、公共知识分子。1947年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已出版作品:《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文集》(1-16卷)。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夏娃造反
创世
女娲的前身
走进伊甸
为什么是裸猿
与上帝合谋
第一次革命
第二章 女娲登坛
死对头
灵魂是个流浪汉
蛙女神
月亮不说
作证还是作案
嫦娥的私奔
第三章 伏羲设局
日出时分
天下第一厨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披着羊皮的蛇
做爱,以神的名义
凌晨五点
第四章 炎帝东征
炎帝是谁
证人狄俄尼索斯
图腾柱,竖起来
牧羊鞭与指挥刀
蛇的第二次出场
谋杀与强奸
第五章 黄帝出场
黄帝不姓黄
身世之谜
拐点
用什么摆平江湖
战神蚩尤
风展龙旗如画
第六章 尧舜下课
真有尧舜吗
部落大联盟
禅让还是夺权
杀机暗藏
死里逃生
最后一班岗
后记 破冰之旅、炎黄、尧舜的本来面目。

编辑推荐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为您讲述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易中天中华史:祖先》带您探寻文明之河的源头,发现我们祖先女娲、伏羲、炎黄、尧舜的本来面目。一部关于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一部轻松好读、引人入胜、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中华史诗。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从全球视角为中华文明立传的经典巨著。易中天将历史聚焦于中华民族的命运和选择的关键拐点。翻开《易中天中华史:祖先》,您将清晰地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魂,知道中华文化的根在哪里、魂在哪里。

作者简介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内容简介:看清自己,必定先要追根寻源。神话和传说,都是民族的童年记忆,无不隐含着某种文化的秘密和梦想。神的历史就是人的历史,是人类自我认识的心灵史。只要抹去神秘的色彩,我们就能打开迷宫,依稀看见一些真实的东西。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和您一起探寻中 华文明的源头,发现我们祖先——女娲、夏娃、伏羲、炎黄、尧舜的本来面目。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0条)

  •     作者在解构我国古代神话的时候,采用了比较研究的手法。在讨论我国的神祇时,以古希腊的众神为佐证,充分地体现了人类历史前进的共同规律。这种做法见过多次,比如对世界各地的神话进行类比,然后提取共同的主线和结构。但作者直接用古希腊众神的特征来论证对中国神的看法,倒未曾在别处见过。(更可能是自己孤陋寡闻。)在讲到这一部分历史时,不能不提到何新。1999年高考结束后,我在浙江图书馆看到了他写的《诸神的起源》(依稀记得那一版是黑色的封面),多年后,老婆给我买到了该书的另一新版。我觉得这本书是让我对中国古代诸神开始有了些真的认识,此前只是些片段。无怪乎在中学里,女生们都神往于古希腊神系,原因可能是那个神系有更强的系统感和更丰富的八卦内容,而我国的神系都是些不认识的生僻字和暴力集团的军阀。何新采取了一种比较厉害而新颖的办法来研究这些神之间的关系——古汉语音韵学,其基本的原理是古汉语中同音相假的现象。通过研究音韵和考证象形文字,论证了许多神祇是同源的太阳神。而本书作者采取的方法比较综合,各种方式都用到了。另一套对我有影响的,谈到古代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人神的,是陈登原的《国史旧闻》。研究文明古国的历史,原本是也分不太清神话和历史。神话是历史的一种解释与表达。但在“盘古”这个问题上,我比较支持何新的看法,盘古是来自印度的“梵天”(一是佛教传入前,没有该神;二是我国神话中对盘古开天地的描述与印度神话几乎完全一样;三是音韵学的证据。)而《国史旧闻》中提到的少数民族关于他的传说,在本书中也有述及。女娲在何新的著作中,也提到是蛙,但他的解释是:蛙是远古人容易得到的食物。虽然我更认同本书作者认为崇拜蛙是生殖崇拜的观点,但不得不说,何新的观点也有道理。为何东西方农耕民族的神话中都是用泥土造人?我想很可能是因为土地长出了庄稼,庄稼喂活了人,所以人是从泥土中来的。羌族崇拜羊,其实吃的也是羊;沙漠民族以骆驼为图腾,还说骆驼可以骑肉、吃肉、入肉(-_-b)。可见被吃的不一定是弱者或被鄙视的,被崇拜也完全有可能。到了炎帝、黄帝、蚩尤那段,那是无论哪本书都得出现混乱的,因为本身就很混乱。有很多论述都对,无数种说法都有道理,但这些信史之前的传说是争不出个所以然的。所以我的观点是,兼听、存疑。如果看官定要找一本强有力的说明书,推荐网上可以搜索到的南朝鲜革命历史题材伟大著作《蚩尤天皇》,那是我看过的所有关于这段历史中最严肃也是最娱乐的作品了。总之,我对这段历史的态度就是多看,不拘泥于陈见,因为认识总在发生变化,看法总在更新。P.S. 上周去西宁出差,因为在西宁总共只计划待48小时,所以抽空只去了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院)和青海省博物馆。竟然在青海省博物馆中见到了本书中所提到的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出土的舞蹈陶盆。(拍照时没有开闪光灯)
  •     1>以前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古”究竟代表的是过去,乃至古时怎样的品质或是世俗风气,难道古人就真的是在人格上有着如今我们无法估量的优势?《祖先》中谈及“人心不古“于第六章《禅让还是夺权》一节中。远古和后世,人性并非不同。差别在于财富和权力的形成,母系氏族的母爱到父系氏族的男权的演变。从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联盟到国家。母系社会生殖崇拜缘起于远古时期高居不下的死亡率,行至伏羲带领男性占据氏族权力的高台主持祭祀,祈求解决温饱,生死的基本问题都还没解决,也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底层的”生理需求“还未满足,自然也就不会形成大规模的有违伦理道德的事以至于被载于史册,或者干脆太为久远,沦落为说不清道不明。直到为了生存,部落结成联盟,人们不仅满足于财富的继承更追求权力的世袭,“不古”这一说法似乎才能够有所指。人性,本善则善,本恶则恶。荛和舜的故事真假可疑。”人心不古“中的”古“,泛指的大概是一种人类希望的道德伦理环境,人皆为善的理想。2>小时候曾近一度以为“女娲”应读作“女wo”,而读为“wa”深究起来竟然是女娲本该是蛙女神。现今普遍所为人接受的女娲形象是”人首蛇身“,而与蛙没有丝毫关系。但《祖先》中说到,远古时期代表女性的多为“蛙、鱼、月亮”,月亮又名为“蟾宫”,蟾蜍喻“多子”,女娲造人为众人之母。而男性的代表图腾多为“蛇、鸟、太阳”,太古三皇有一道教说法中为后三皇“天皇伏羲,地皇女娲,人皇神农”,伏羲女娲均为人首蛇身。《祖先》中提及女娲人首蛇身形象不过是后人为了迎合男权社会所动的手术。不过说起来,现在的很多影视作品或者是游戏大作,女娲娘娘人首蛇身的形象表现出来还是更加富有美感啊~【笑3>道教中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王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体现的倒也是不同时期的崇拜特点。蛇为生殖崇拜,牛为图腾崇拜,从氏族发展到部落的一个标志。《祖先》里给新排了个顺序:天皇女娲,地皇伏羲,人皇神农;单从浅的理解的话,依据从氏族到部落,先有女娲再有伏羲,似乎也有道理。说起来,”大地之母“在中国神话中指后土和女娲,后人合并祭祀又称“娲皇后土圣母”,有推论称后土与女娲为一人二称,所以女娲娘娘才归为”地皇“?还是先有了”地皇女娲“这一说法,才使得女娲被称为”大地之母“?4>姓与氏的三大区别:姓属母系,氏归父系;姓为先有,氏则后来;姓别婚姻,氏别贵贱。——《祖先》所以《古剑奇谭》中,男主角百里屠苏(原名韩云溪)生于供奉女娲娘娘的村落,沿用母系社会的传统,“韩”随母姓,父姓“百里”,其为“韩姓百里氏” ~啧啧啧~
  •     有人说,易中天写的中华史,是文化界的一颗原子弹。我想起买来第一个原子弹的时候,发生的两件事情。一是父亲把书上的塑料包装给拆走了,看了两章后吐出一句,瞎搞!父亲是语文高级教师,他觉得圣经就是圣经,山海经就是山海经,怎么可以把夏娃说成是女娲。结果,后来他花了一个星期,把第二卷国家也看了。还吊我胃口说,国家写得比祖先好。二是有一次我为了装文化青年,把祖先带到了朋友的一个party上。当然为了帮他筹备party我又是吹气球又是调酒,书自然是翻都没有翻。聚会上有两个小姑娘百无聊赖瞄了几眼,最后当我一切都忙完的时候,发现她一个人坐在台阶上读得津津有味,抬头望着我说,原来历史这么好玩啊。两只美瞳闪闪发光,亮晶晶的耳环叮当作响。这么看,的确是原子弹,传统的爱读书的,和新潮的不读书的,都喜欢。于是我也认认真真看完了第一卷。个人总结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重新解读沉重的历史课本上说的,都是规规矩矩,传统的很。而易中天的新观点,不仅有见解,受欢迎,还有一定的证据。且不论这些观点到底站的站不住。至少,是受欢迎的,有证据的。这一点,关键在于新,也在于自圆其说。比如伏羲设局,比如禅让还是夺权。第二,用新潮的语言说说烂了的故事三皇五帝什么的,很多时候是听到不想听的,不如看看湖南卫视。可当你发现有一个人说历史的时候还喜欢带点颜色(当然也是因为史前性意识这个话题比较重要),喜欢把流行的话夹在其中,喜欢嘿嘿,哈哈。好一个老顽童。自然一下子来了兴致。这里也有一个关键,语言的幽默不代表学术上的不严谨,至少,他没有胡说。比如皇帝登场,那句,嘿嘿,磁悬浮。笑趴我的当时,也让我记住了围着皇帝的各种怪兽。第三,也是前两者的综合。是老教授能在如此浮躁的社会下,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从女娲要一路写到邓小平,会不会后无来者不说,肯定前无古人。每一个观点,都写出缘由,写出典出何处。还在第一卷的最后,写下直觉,逻辑,证据三大导航。还把那些甲骨文干干净净,清清楚楚地贴在书上。应该说,是在细嗅蔷薇了。像易中天这样的,能够谎称,休假式治疗,如今也潜居在江南某小镇。不满世界跑做讲座,也不上电视当评委,也不怎么掺和公知们的那些屁事,真心不容易,值得点个尊敬的赞。关键的关键是,这样的他,写出来的东西,老少皆宜,妇孺皆可读。大隐隐于市听说原子弹要连续36颗。这是要炸平中华文化圈啊。怎么说,期待一记。总比《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于某人带你重读论语》好。

精彩短评 (总计65条)

  •     这些都是是父系社会的阴谋~
  •     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历史。
  •     ★★★将夏以前的神话传说用目前人类史前社会发展史的观点重新进行解读。文风读来却如易老师在百家讲坛上的讲稿,严谨不足,抒情有余,还时不时冒出些莫名其妙的比喻,比如把黄帝的坐车比作磁悬浮算几个意思。
  •     从历史的源头追问,中国,何以文明。 最前面这几本该是中华史最有价值的几本。易中天工作量这么大,别的朝代都有不少通俗写手写过,他未必能有什么高见。但是上古远古时期的历史却是少有人问津之地,正经的历史学家的作品未必能看进去。感谢易老师的破冰之旅!
  •     仅适合有大量历史文化知识的人群阅读,不然会不知所云且感觉是胡扯八道!
  •     作消遣看吧,反正里面说的我不信。
  •     2017-2:我相信他老人家不是耍流氓 只是想把这段神话历史讲得更形象生动一点 会继续按顺序读这个系列
  •      中华史第二部,从女娲讲到尧舜禹,说实话这段历史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易老师能从蛛丝马迹中洋洋洒洒写这么多我还是挺佩服的。易老师以神话传说为切入点,结合史料和逻辑推理,颠覆了先人对这段历史的认知。我虽然不太认可,但以我的学识无法反驳。我很认可易老师把从女娲开始到夏朝之前的社会关系以氏族、部落、联盟、国家划分。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式。
  •     “好奇心几乎是所有文化和文明成果的出发点。科学是对自然的好奇,艺术是对心灵的好奇,宗教是对归宿的好奇,文学是对生活的好奇。连巫术也是如此,它是对命运的好奇。。。。了解历史,是为了看清自己,,,,建立文化系统,实现身份认同,找到人生目标。。。”从一堆人为创造的神话故事中梳理出历史脉络,根据蛛丝马迹描绘出历史轨迹,这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非常不错的历史科普读物。
  •     通俗易懂,推理有依据!适合历史小白!但不管读什么,都要带着批判性思维!这是一个版本的历史,历史还有很多的其他版本!历史的真实性又是从何而知呢?!
  •     对史前和祖先的想象。他利用出土文物重新猜想了史前的神话:女娲是蛙,后来由于男权,被涂改为蛇身;人类从母系走向父系为何是必然选择;史前如何形成从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联盟;战争为何不可避免,温情脉脉的禅让为何在后世被巧取豪夺取代。
  •     只读了一章,发现没有预期的好。
  •     漏标补记。大胆假设,大胆求证。算是填补了一些认识漏洞。
  •     忘记了书名叫做中华史,很正经的书名,很不正经的内容。不过历史就是这样,毕竟大多数人喜欢读历史并不是为了钻研历史,就算去钻研历史谁又能真的在被篡改美化无数遍的史籍中搞明白当年到底发生并导致了什么呢?历史虽然是客观的,但是人又不是机器,写历史读历史的人是主观的,读历史其实是一种反思,以史为佐,就着自己人生这一杯酒,徜徉一下,有何不可?
  •     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我们的历史。
  •     整个系列很大,慢慢品味!
  •     脑洞有点大。。不过还是不错的。。
  •     中华上下五千年,自神话始,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造人,伏羲,三皇五帝……我们对这些故事耳熟能详,可谁能知道祖先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女娲真的是蛇嘛,为什么中外神话具有相似性,历史上真的存在尧舜吗:)带着这些疑问,和我在历史长河走一走罢
  •     内容可以给四星,但是这戏谑的口吻真的让人很抵触。是你对自己的理论不够自信吗?其实远古的历史并不用说清楚,炎帝到底是三皇还是五帝也没关系。发展讲清楚就可以了。其中有些推论值得商榷,但瑕不掩瑜。
  •     1.人之初,性本性。人猿之别,在于性感。起决定和关键作用的是女人,她们开始有性趣。 2.生殖变成了性,性变成了爱情,爱情异化成婚姻,婚姻产生家庭,家庭构成氏族,氏族变成部落和部落联盟,最后产生国家。 3.女性生殖崇拜,女娲是蛙,母系。男性生殖崇拜,伏羲是蛇,父系。图腾崇拜,龙,部落。 4.尧舜禅让,是不得不让。 5.神话和传说,就是民族的童年记忆。用直觉、逻辑、证据鉴别真伪。
  •     比较难评论的一本书,前面还可以,后面越来越扯,真假不明,通俗化解读神话
  •     扎实的功底,不枯燥的文风,阅读起来很受益。
  •     这本书很好,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
  •     如果直觉和逻辑一致,是否就真的接近真相,导出结果?易中天持有的史学观倒是可以为神话正名,也就是在史料模糊不清的情况下,证明神话的价值,牵强又珍贵。
  •     诚如易中天所说,中华文明五千年原本就有漏洞,严格意义上说,应是五千年文化,三千七百年文明
  •     神话帮助我们联系历史,更重要实现了夏娃与女娲的合理存在。
  •     当科普书看还挺有趣的,不过也挺能理解不喜欢文风的人,偶尔突然出现的“嘿嘿”确实挺欠揍的lol
  •     这是一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读得进去的历史相关书籍,啃全球通史或者文言古籍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定力才能坚持读完。这一本的语言风格非常易中天式,而且书里提出的观点也容易记住。
  •     好书!送货员的态度也非常的好。就是有一点不太清楚,我是买了3样东西,满200减50的,可是现在只到了2样,这样后面那件物品价格怎么算啊??
  •     对于当代考古发现我一无所知,人类学的成果也所知甚少,但是可以看得出易中天的论证路数还是基于文字分析,说服力不足,但是看起来材料组织很不错,另外,腔调太油,失之庄重。
  •     重点推论缺乏可靠论据,主要依赖臆断
  •     ╭(°A°`)╮
  •     观点独到,虽然很多地方事实依据不够全面,但也依据前人的努力,为我们打开眼界的新窗。
  •     首先他说女娲是只大青蛙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但接下来的小黄文我有些接受不了。深度是有的,但我看不太懂。
  •     输的印刷质量没的说,但是书写的实在是烂,很失望!
  •     易中天老师果然没让人失望,一口气认认真真的读完了。虽说是一家之言,好在不但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理,很多观点、角度很新颖,视角独特,最妙的是他一贯的简洁、幽默、现代感十足的语言,让阅读非常轻松,却能带来思考。... 阅读更多
  •     易先生说:“逻辑比知识和经验都重要,也比学术权威的说法更可靠。因为逻辑是公器,不会屈从强权,迁就庸众,迎合学界,讨好媒体。”但是易先生可能忽略了,逻辑只管保真,结论来自信念。这本书就是以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作为逻辑前提在中华史前史的应用。 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童年往事必然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模糊,但是此种模糊之中却蕴含着成人之后经验、感悟、反思、历练众多聚合凝结之后的再投射,从而使得往事饱含光晕,而此光晕却会成为人或民族的信念,使其在未来的道路上获得信心和勇气。自五四已降,借着科学的东风,怀疑风气甚嚣尘上,疑古成俗流,文脉几被腰斩。易先生的中华史,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但世间事,效果未必符合初衷。现实是不是逻辑的展开,端看逻辑前提是什么信念。先生被“科学”所误深也。
  •     语言风格,恩,不是很适应……有点太随意,凝练简洁也不够
  •     马马虎虎地去看,不要细究。可喜之处在于,可读性强,有时候稍带学术的结论,可以泛读的时候感受下比神话真实些的史实。然而可悲之处在于,过于油腔滑调(也许书名气得太“气势磅礴”?),一些论证之处有种“解说红楼”的“侦探”意味(然而红楼的确有原型啊)…
  •     给五星,不在于其言之凿凿的语气和细节的把控,更在于其对于文化大方向的解读。在读过《人类简史》的基础上再读该书有清新之感。十分赞同将甲骨文等古代文字证据作为第一手资料的观点,想到孟老师的课,文化的密码都在汉字里面。
  •     一氣呵成,欲罷不能~~~
  •     一如既往的调侃式论述,但是调侃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其内容、思想之独到性,而不是因为调侃本身而有趣。这部著作,为调侃而调侃,令人失望。
  •     以刷,第二本。
  •     奔着易老师的勇气买的这本书,当代人写通史,很有挑战嘛
  •     看了一下,果然这本书是《易中天中华史》最低分。这本书比起其它的书妖了妖气。油滑的过份,而干货是最少的。我给3.5。关于人类的起源说法相异太多。这一点我读的多了,易老师没有我读的书多。所以我觉得他有些浅陋粗疏这是自然。而其它卷,我读的中国史的书没有易老师的多,所以我有望洋之感。《易中天的中华史》不是一部有自己思想的书,而是“杂家”,集合了几种,十几种书,用通俗与优美的语言呈现出来。所以我能一天一本。而《通鉴》从战国读到西汉,我用了六个月。易氏的《中华史》还是百家之言,而《通鉴》不过是司马温公一家之言。前者如海,后者如泉。但是“渊深海阔”,这里却相反。但易氏的《中华史》的确是可以赏,可以品,可以读,可以观,近能取譬,远可哲思,多晓风、物、人、地之事,不亦善乎。
  •     挺好的书,,值得一看
  •     性历史
  •     没想到是认真的说史,不是戏说。感觉在强行解释,过分解读,但是很有理有据(古文字和器物之类不会说谎但是怎么解读是另一回事。。)而且很有趣,易老师嘿嘿的笑有一种独自发现了真相的窃喜感。。倒是挺喜欢把古人写得这么性感又神秘的
  •     看了就忘了系列。。。
  •     想法很创新,但是口水话太多……还是不太能欣赏这种风格写作的史书。
  •     女娲女蛙 呱呱呱……
  •     一直很喜欢易中天写的东西,好书。
  •     这本书是对我们对上古女娲或者后羿之类固有的认识的一个突破,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观点。
  •     必须要顶啊,阐述的语言风格可能有人不喜欢,但是论证都是有干货有逻辑的。对我这种普通历史爱好者而言这是少数我读的懂又不觉得很坑逼的历史书
  •     从考古的角度去恢复中国上古传说人物的本来底色。时间久远,一家之言,姑妄听之。
  •     读这本书有种看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感觉,不可思议又觉得有些理所应当,其实这本书内容不是太丰富,但是生殖崇拜的解释确实有些耳目一新,却让人不想接受这令人害怕的脑洞…只能说暂且一看…
  •     虽然很扯,不过看看这种脑洞比较大的书也是很好玩的。 最后一段反倒最后价值。学习历史应该有的态度和所应该学习的方法
  •     有趣好读。
  •     粗略了读了一遍,把以前认为的神话故事颠覆了一大半,神的历史其实也就是人的历史。
  •     这是易中天写的么?如果真是易中天写的,那他也就那么回事吧。
  •     原先看易中天的书,感觉他打通了中外古今,具有大气象的格局,但看了这一套中华史,失望之极,粗陋不堪,整个一急就之章。
  •     女娲实则为蛙不为蛇,因为后来父系社会逐步代替母系社会蛙的形象被篡改为蛇。后来又夹杂着牛羊的演变。以西方的神推测东方的神,突然想到原本世界就是世界之神所创,只不过后来东西方之神由于时间的变迁分化开来罢了。
  •     读完。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第一卷,系三皇五帝神话史的解读,观点陈旧。全书的叙述模式通俗的有点幼稚,似用儿歌的方式阐述狭义相对论,不伦不类,完全不能进入此书的语境。反倒是某些段落,采用正常的叙述方式,读起来显得顺畅不少。另外,全书废话连篇,拖沓冗长,前后多次反复,再加上排版稀松,插图文不对题,无疑从何角度而言,都是本不合格的书。 不得不吐槽百家讲坛,越发觉得这种普及性的讲座,毁人不倦,无论是授讲者,还是受讲者,皆深受其害。
  •     这本书,易先生通过逻辑论证、极少的信息,大致勾勒了他推导出的上古神话时代。其实也是华夏那时候起初人的历史,从神话中看到人的影子。至于真伪当然还有待考古学的进一步发现来证明。
  •     读易中天老师的书可能还是因为有些怀念求学时期追《品三国》的那段旧时光,同时,他又是厦门大学的讲师。16年初三回去校园撞见了班主任,勾起了许多成年往事。求学日子她颇为照顾我。可能因为这样,我突然萌生一个想法,该读读历史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