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

出版日期:2015-9-1
ISBN:978730240819X
作者:马中红,陈霖

内容概要

马中红,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新媒介青年文化研究、广告文化研究、品牌传播研究。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江苏省优势学科子项目“新媒体艺术与创意文化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委托项目“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等。主编“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丛书(7种)、系列出版物《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2年、2013年、2014年3种),出版专著《被广告的女性——女性形象传播的权力话语研究》《COSPLAY,戏剧化的青春》,与陈霖合著《网络那些词儿》等。近年在《文艺研究》《外国社会科学》《青年研究》《现代传播》《外国文学评论》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陈霖,笔名林舟,安徽宣城人。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新闻传播与媒介文化研究,文学与文化批评。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众传播与1990年代中国文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传播的变迁”等。近年在《文艺研究》《国际新闻界》《文化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著有《生命的摆渡》《文学空间的裂变与转型》《迷族:被神召唤的尘粒》《事实的魔方》等。

作者简介

《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系统梳理了青年亚文化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勾勒了互联网新媒介影响下中国青年亚文化的类型版图,在借鉴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解读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时,超越仪式抵抗、风格、收编与反收编等关键词,将当下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实践纳入到新媒介空间、新技术发展、消费社会以及社会文化结构中加以考察,揭示了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社会伦理道德以及消费社会商业逻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力,提出并阐释了青年亚文化一系列新的文化表征,包括生活方式、新部落、场景、混杂、娱乐、媒介消费性生产、文化资本等,强调青年亚文化对于社会主导文化的参与、激活、修补以及创造的价值。


 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青年亚文化指的是青年群体基于共同兴趣和价值追求,创造性表达自我的文化实践。马中红和陈霖在《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一书中系统梳理了当代青年亚文化的研究历程,并认为对新媒介的稔熟和依赖是其区别于主流文化的最核心标志之一。  长期以来,以学校、家庭为典型元素的垂直型知识道德灌输系统一直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无法绕开的最主要规训体系。过往的青少年并不缺乏创造文化符号的冲动和成果,只是由于媒介技术的落后,导致相应的文化成果——比如对教育体系的吐槽,对老师的褒贬议论,对异性的朦胧探讨等——既不能在小范围内长期生存,也不能在大范围内快速流传,绝大多数只能依靠黑板、墙角、纸团获得短暂而有限的传播效果。由此站在媒介发展的视角,就不难发现几乎每一次新媒介的普及都明显有助于青少年增加抗衡主流文化的砝码。比如电话开通后,少女的卧室就不再等同于温暖的囚笼,墙壁与门锁成了梅罗维茨口中“消失的地域”。有了Email,信息传递的形态就实现了多媒体,一个家长无法理解的表情符号即构成对主流文化的无情嘲弄。最终基于高速互联网的智能手机成了青年人膜拜的“神器”:它快速、廉价、随时沟通,最妙的是年长的父母、老师辈根本不懂如何操作。  基于互联网产生的青年亚文化是《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讨论的重点。该书的研究范围覆盖了从黑客到极客、从Cosplay到御宅、从网络同人到配音圈字幕组等面貌各异的亚文化形态,但究其本质则可以提炼出由媒介技术推动形成的三大文化“转向”:其一是空间转向,即当亚文化以虚拟的赛博空间为背景时,由于权力更多基于技术而非政治暴力形成,因此它们获得了远比在实体空间中广阔的发展舞台。其二是地位转向,网络化的青年亚文化摆脱了在媒介使用层面受制于主流文化的窘境,即便是长期背负媒体污名的网游玩家、腐女、同性恋人群甚至SM爱好者,都能够在长尾效应下找到大量同好,并借助自媒体获得广泛的话语权。其三是表征和诉求的转向,即当新媒介力量以亚文化为中心向整个青年文化辐射时,手握文化技术反哺优势的青年人可能放弃“弑父”式的传统抵抗,而选择“适彼乐土”即启动文化断裂。如周晓虹在《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代际革命》中所说:“仅仅30年,中国大学招生人数提高了整整20倍,这意味着有多少家庭现在会面临着儿女满腹经纶,而父母却一窍不通的尴尬局面……既然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青年一代普遍的生活背景和社会化因素,这样一种与他们大多数人的父母的生长环境迥异的背景就不能不造成社会诸方面的各种断裂。”  但是,新媒介会把这种转向推向何方?在我看来可以有三个层面的预判:消极的后果是,它只流于符号式技术狂欢,最终如约瑟夫•西斯在《叛逆国度》中所说的那样,除了引发巨大消费之外什么都没有改变。积极的后果是,技术进步导致整个世界从思维模式到社会交往的革新巨变,实现简•麦戈尼格尔在《游戏改变世界》中的设想。而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更为现实的中间路线,则如《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两位作者所云,是设法往返于主流文化和青年亚文化之间,努力构建一种文化宽容和对话。(原文刊登于2015年10月30日《苏州日报》的“悦读”版)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没看出来框架,梳理总结多一些……
  •     本书唯一亮点,在于厘清亚文化从芝加哥学派、伯明翰学派再到后亚文化理论的研究脉络,特别是把19世纪前西方文化作品中的诸如流浪汉小说之类社会现象文本也囊括了进来。对于当下国内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只是简单的罗列,甚至没能提出一个切实可用的分析框架。
  •     觉得是深入浅出的一本书,很棒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