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544283143
作者:[日] 奥田英朗
页数:242页

内容概要

奥田英朗
日本著名作家,1959年生于岐阜县。《邪魔》获第4届大薮春彦奖,《空中秋千》获第131届直木奖,《家日和》获第20届柴田炼三郎奖。《奥运会的赎金》获第43届吉川英治奖。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作品充满都会风格,有别于一般大众之作,笔调看似轻松幽默,搞笑十足,却将内心世界刻画得十分深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在游泳池
第二章
持续勃起
第三章
接待员
第四章
朋友
第五章
坐立不安

作者简介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是直木奖作家奥田英朗的小说代表作。
医院地下室有一个精神科,有人来看病,白白胖胖的伊良部医生就高喊一句:“欢迎光临!”一般来说,跑到精神科的人都会陷入恐慌,三个人中有一个连裤子都忘了穿。手机依赖症、持续勃起症、强迫症……在千奇百怪的病症背后,每个人都被现代生活的重负所累。
而伊良部医生的应对方式同样匪夷所思:
——心情苦闷?可以去大街上袭击地痞流氓呀。如果你被人追杀,连小命都难保,还有时间为家庭和公司的事烦恼吗?
——你太棒了,说自己发疯的人真稀罕。
——这个地球上,没人的地方比有人的地方大得多。就算你闭着眼睛扔石头,也是砸不到人的概率大。不要瞎操心……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是第一本以黑色幽默方式达到疗愈效果的小说。李安说,电影不是把大家带到黑暗里,而是把大家带过黑暗,在黑暗里检验一遍,再回到阳光底下,你会明白该如何面对生活。小说也一样。这本书颠覆思维逻辑,让你真正窥见神秘莫测的精神世界,了解现代人层层重压下的真实欲望,在欢笑中抚平心伤。
推荐给忙忙碌碌、忘记笑容、身心疲惫的人。人生是需要刺激的,只往返于公司和家之间,就会十分乏味。来体味一下“伊良部精神科”里的奇特经历,找回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吧。与其唉声叹气,不如翻开这本书,你看过后,会觉得书比药还管用。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7条)

  •     最近收到一位读者的来信,问我:“中国的年轻人还有救吗?”“因为至少在我身边,所有的孩子都暮气沉沉,没有梦想,没有希望。”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怒吼:“救救孩子”。可是,都100年过去了,为什么还是一样需要被救呢?或许吧,无论哪个年代哪个地方,青年困境都是相似的:缺钱丢梦、没有话语权、性生活也总是不够。不应害怕。来看几个年轻人的故事。1. 男人最怕的是什么?“与其这样,还不如变阳痿好呢。”听到小王这句话,你绝不会相信自己的耳朵。男性恐惧的序列难道不是 没钱<绿帽<阳痿 吗?还有比阳痿更厉害的东西?是持续勃起。据说,放在整个现代医学史上,这也是非常罕见的病症。并非不可治。但常规的药物几乎不起作用。最长的记录是180天。不过也没有太实际的伤害,就算疼痛忍忍就可以。如果还要上班的话,想办法遮挡一下。听到医生的描述,小王差点昏厥过去。“可是大夏天的裹得严严实实的很奇怪,你们是医院啊,这都是什么鬼。。。”唉,我看呐,你这问题应该更多源自心里的负担,不如去精神科看看。在精神科医生的引导下,小王回到了坚挺病症初现的时刻。那天早上他梦见了自己的前妻。在思慕然后羞耻然后愤怒的情绪中,小王惊醒了……五年前,小王遇见了前妻,一见倾心。彼时的前妻肤白貌美,刚刚研究生毕业,小王是一个小老板,其貌不扬连高中都没毕业。猛烈攻势下,二人结合。孩子慢慢出生,小王的生意越做越大。“她什么也不用干,就生生孩子,我甚至还找了我妈来照顾她。。。我拼命工作家都没空回家,好包好衣服伺候着她,还天天请助理帮我给她发示爱短信。。。万万没想到,有一天,她居然拉着我的助理出现,对我说什么对不起我爱上了你的助理。我当时气得快晕过去。但还保有一点点对自己的控制,觉得闹难看了也没好处,就默默办好了离婚。然而,之后每每想起这件事我都想回到那时冲她大喊一句婊子,再狠狠扇她几个耳光。”“清楚了。你就是太憋屈。唯一的自救方式就是释放。比如呢,你去雇一波水军,把那个婊子的事情全部抖出来。奸夫淫妇欺负老实人这种喜闻乐见的题材,放肆搞。把那婊子弄得凡有互联网处皆无立足之地,你这口恶气肯定就出干净了。那怪病吗,自然也就好了。”这算什么医院!!!小王愤怒地离开了精神科。回到家。只想忘掉尴尬坚挺好好睡一觉,小王喝光了家里所有的酒。趁意识尚未褪净,他刷了刷朋友圈。正看见前妻与前助理的恩爱度假自拍。在没开灯的房间里小王痛苦嚎叫起来。。。然后他掏出了口袋里精神科医生硬塞给他的水军名片。2. 空巢青年会好吗?大学毕业第五年。小张终于摆脱了合租的命运。那些上完厕所不冲水,吃完泡面堆在客厅直到长蘑菇也不扔,不停换妹子带来家里鬼哭狼嚎,音乐不分时间永远开到最大声,还有随便进人房间拿东西的那些家伙……都可以给老子滚蛋啦。小张快乐地搬进了自己新租的开间里。坐在一堆纸箱上,小张美美地打量了一番,虽然面积比以前的单间大不了多少价格还涨了一倍,小张依然快乐得上了天。只是,这种快乐没能持续太久。小张越来越不敢出门。大概是住进来的第四个月,他突然想起来自己写过一篇文章:香烟的火种很顽强,如果落到坐垫之类的东西上面,可以酝酿好几个小时才起火。他越来越担心香烟是否熄灭的事情。思来想去却根本找不到破解的办法。从此,一旦出门超过一个小时,小张就会看见家中起火甚至爆炸的情景。近在眼前,而且越来越逼真。他也琢磨过不然戒烟算了。然而薄荷糖吃了一箱棒棒糖含到牙倒他也没能摆脱一写稿就想点上一支烟的冲动。这种坐立不安的焦虑一直持续。甚至好几次会开到一半啥也来不及解释就突然起身冲回了家。直到那天他采访某位知名画家。在咖啡厅里,画家不时对着手机说话,手机里断续传来狗狗的叫声。感到好奇的小张得到了画家的回答:“就是那种监控婴儿的摄像头,我家小狗最近自己在家的时候老出问题,所以我就多盯着点儿。”如获神启。小张立马给自家安了一个监视器。焦虑果然迅速退散。唯一的缺陷是时刻盯着屏幕太累。更危险的是,如果遭遇马拉松会议、坐飞机等没有网的情况,他的焦虑就会十倍增长。苦恼中灵光突现,他速度注册了一个直播账号,24小时直播自己的房间,并呼吁网友帮他盯防。有效极了。而且,乐于分享独居经验的小张迅速蹿红,成了人气主播。盆满钵满,最后还娶了一个胸大腿长的女粉丝。婚后,他同妻子搬进了一间大房子。两人都是烟民。却再也没担心过。离开家反而成了更快乐的事情。3. 如何写出10w+?“今天就写健身婊吧。”望着会议室里呆滞的年轻编辑,小马突然想要呕吐。不是比喻,是生理上的反应。不好。莫非我已经写过这个啦?贱人、丑逼、不要脸、春药、舔屏、婊、口红……对,这些都轮流排列组合过。健身婊应该是没有写过的。嗯,没有那么像我的风格。但是……等等,好像也是写过的,虽然可能用的不是这个词。“嗯?我们之前有操作过类似的选题吗?”没有异议。赶紧散会。看着编辑们离开会议室的背影,小马再次感到胃部一阵抽搐。不行。我得赶紧查一下。打开笔记本,小马花了将近一个小时,从头到尾把公号翻了一遍。果然没有。小马舒了一口气。想要呕吐的生理反应持续快半个月了,去医院吃药输液都没有任何缓解。尤其是每天的选题会上,小马感觉真的快要忍不住了。“马老师,您看看这个吧。。。”是小马的助理,拿着一篇文章递到小马面前。“不必回应。”真是的,小马心里默默地回想了一下,这一年来都多少这类攻击文章了,不过是想要蹭我们的热度罢了,居然还要我来教你处理,有用没用啊。唉,果然是不行现在的小孩子,要么是面前这种唯唯诺诺啥也不会,要么猖狂得能上天。还批评我轻浮无知,我这种当红女作家怎可能是你想骂就骂得来的。你可知我是堂堂北大文学博士。老子写张竹坡的时候你们都不知道在哪儿呢。要写点严肃的东西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儿吗!想到这里,一股恶心突然直冲上喉头。。。完全刹不住。糟糕。这次居然真的当众吐了出来。“马老师马老师您没事吧。”冲进洗手间的小马一阵狂呕。《兽交:溯源中国狂热分子的俄狄浦斯情结》,半年前自己写过的一篇文章历历在目。那是她苦心构思的转型大作,翻阅了无数资料,深入思考了很多社会问题,破解了好些艰涩的文化批评理论。过程极度痛苦,但小马写完后成就满满。《小马的进化之道:从都市鸡汤转身公众教育》,连通稿都一并准备好了。小马信心满满。结果,除了寥寥几位同行表示出赞许外,这篇文章遭受了小马写作生涯中最彻底的冷遇。连公司老板都婉转地表示了不满。就当没发生吧,小马的老公安慰道。只好重新捡起之前的风格。果然,大家都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切照旧,水涨船高。4. 手机依赖症有得治吗?注:上面四个故事不完全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因为最近很迷奥田英朗的小说,就找了几个题来重写:第一篇叫做《持续勃起》,第二篇叫做《坐立不安》,第三篇叫做《女作家》,第四篇叫做《朋友》。幸运的是,奥田英朗和出版社根本不在乎。不但没有把我骂作洗稿的,还抱了一摞书送给我。开心!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文/文小妖第一次读奥田英朗的作品,是新经典文化出版的《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这本小说。小说由五个短篇组成,而伊良部综合医院地下一楼“精神科”的一个四十岁出头的胖医生伊良部一郎则是贯穿整部小说的主线。说白了,就是一个精神科的怪蜀黍与五个有心理疾病的患者之间的故事。这部小说似乎有些不正经,甚至很怪诞。病人去医院咨询看病,医生也不多问,直接上来就喊一个叫做真由美的护士给病人来一针。甚至面对一直腹泻、全身无力的一号患者、不知何缘故持续勃起的二号患者、总觉得一直被人跟踪的三号患者、手机依赖症的四号患者以及随时担心起火的强迫症五号患者,伊良部医生似乎不像一个称职的医生,他甚至建议患者“你可以试试在繁华的商业街上暗杀地痞流氓”,亦或是“你能不能去勾引一下那女人(伊良部医生的妻子),把她带到酒店里”……此类的荒唐建议不胜枚举,甚至伊良部医生更是身体力行,亲自陪着患者一起“疯”,一号患者去游泳,他也跟着去;三号患者去参加“第一届影星大赛”,他也不甘示弱,也跟着去参选……以上的不正常举动,哪像一个医生?可是正是这样一个不正经的医生,却如一把利剑看穿了病人的心理,甚至让病人正视自我,找到了治愈的方式。想来不可思议,如果说奥田英朗只是为了写小说而故意构思这些荒诞的故事的话,那么也无可厚非。可是偏偏奥田英朗的笔下的精神科医生伊良部一郎的这些做法实际上在心理学领域这块是具有一定实用性和特效的。美国著名作家、医学博士、心理治疗大师M·斯科特·派克的心理书籍《少有人走的路1:心智成熟的旅程》中就提及到,“如果治疗者不能体验到患者的痛苦,又有什么资格要求患者承担面对现实的痛苦呢?作为心理医生,只有了解自身和他人,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别人提供有效的指导。”其实,心理医生面对患者,无非就是要患者把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说出来,鼓励患者说出真话。我们都知道,心结最难解,一旦人有心结,而又不愿吐露,随着时间推移,会使人的愧疚或压力集聚,因而导致心理疾病。伊良部医生面对患者的这些行为虽有些怪异,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看,这何尝不是他了解患者的另类方式之一。然而面对这样怪异的医生,患者彷佛能从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心理暗疾,从而进行反思。在我看来,伊良部医生一直充当着患者的“镜子”,直照患者内心。虽然《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的五个故事让人不禁发笑,可是反观里面的五个患者,不由倒吸一口气,有的人可能会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比如,《朋友》里手机短信依赖症的四号患者熊太,一旦手机离手,他马上就会变得坐立不安,觉得会失去多少个朋友的重要信息。然而事实是,他不停地给朋友发短信反而招人反感,而他不自知,反而乐此不疲。直到一直模仿他的伊良部医生不停地给他发各种短信的时候,他才逐渐似乎看到朋友眼中的“另一个自己”,才发现自己并不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在朋友心中那么重要。一切都建立在自己的世界(幻想)之中,而这一切才是自己依赖手机的最主要症结所在。而今的我们当中不乏很多手机依赖症患者,一旦没了手机和wifi,多少人会变得无所适从?然而正是这高科技的手机出现,让我们失去了太多的自我和亲人、朋友。可又有多少人能意识到这点呢?所以从奥田英朗的小说里则能看到很多现代人心里的暗疾和存在的心理问题,确实值得每个人反思。最后,奥田英朗写到,“性格才是一种不治之症”。那么,在我们无法太多改变性格的时候,就好好的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学会调节自身,让那些困扰自己的心理暗疾统统走开。这样的话,也挺不错的!所有文字皆为原创,若转载或另作他用,请豆邮告知!
  •     生活很复杂,多半是自己弄复杂的,事情多半是自己想出来的,不想又是做不到的,一个小情绪困扰,不知道如何处理,到后来,焦虑抑郁,肠子疼,肝疼,痔疮,溃疡,躁狂,悲伤,食而无味,结果几天不大解,小解一小时两三次,一吃就饱,不吃就晕,吃完罪恶,不吃烦躁。不知何时流行一句话“每个人都有病”,我更喜欢“别给自己脸上贴病。”我一直想知道那些到处询问,自己是不是“强迫症”,是不是“精神分裂”,是不是“社交恐惧”,有没有“惊恐发作”,会不会“抑郁症”,这又不是店里买衣服,试试这件,换换那件。很多人对自己太纵容了,衣橱里放了一大堆“毛病”衣服,今天心情不好不想见人就穿“社交恐惧”的裙子,工作压力大怕完成不好,戴上“自卑”的帽子吧。做事犹豫不决,嗯,穿一件“从小没得到父母认可”的毛衣吧。想跳槽的人整日踩着“我要换岗位,我正被领导折磨的手机成瘾,不敢不看手机,一有消息就焦虑”的雨鞋。如果少掉这些人,恐怕咨询师要少很多收入,还有些真的是一个很小的事,走不出来,最后想成了焦虑。伊良部如果是真实的治疗师,恐怕不符合人们需求,有时候人们就是喜欢你同情他们的过去,就是来找同情的,同情让他们觉得安全,或者和他们一起咒骂老板,再或者,到底要什么呢?我的心里就有一个伊良部,他是暴露疗法,阻断疗法,行为疗法的超能力实践者。一针生理盐水下去,睡上一觉,醒了吗?醒了,再打一针,然后,什么做你自己,没人听不懂这句话,没人知道怎么做,告诉别人做自己等于没说,“如何做?”伊良部做给你看,什么叫做“随便世界怎么样?”“最简单的逻辑解决复杂问题。”“行动起来才知道接下来怎么样。”“再不行,还是打针吧!”每个人身边如果都有一个伊良部,生命会开阔许多。谁要是有伊良部的电话,请一定豆邮我!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朋友》有同感,其他的都很烂。
  •     完全接收不到作者的幽默,对各个患者的故事没有共鸣,可以说是皱着眉头看完的。
  •     很一般
  •     只能作为小品文看看。
  •     可能是期望值太高了并没有看到什么值得记住的句子或观点 大家也病的太雷同 并不觉得精神有点脆弱的人看了会开心 越看越烦没任何用 但是翻译非常不错+1星
  •     治愈系主角 治愈系故事 可爱的伊良部五个故事 最喜欢朋友
  •     读到第四篇朋友喜欢上了这本书,喜欢上伊良部医生,天真是他最大的武器。
  •     现代人的精神疾病就是自我意识过剩……自己作,别人也在作,精神科大夫就把你作的这件事放大数倍作给你看,你就不好意思地笑了……
  •     个人觉得比空中秋千好看,对强迫症的描述真是惟妙惟肖。
  •     先读的《空中秋千》,所以个人更喜欢前者,《在游泳池》没有前者带给我更多的惊艳,总的来说,是我们可能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医生看起来用幼稚可笑的方式予以解决,但是恰恰是这种啼笑皆非让我觉得一股淡淡的笑中带泪。我们都是孤独的个体,越来越失去天真和信任,我们会怀疑,会犹豫,会被条条框框束缚,会痛苦。所以,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正是因为未“失真”。
  •     其实奥田英朗写的这几个小故事都挺有代表性的,但素读起来总是有点寡淡,没什么愉悦感,也没什么深刻的东西,不晓得是不是国内对日语翻译的这个风格我不感冒。
  •     黑色幽默 虽然伊良部一郎的治疗手段有时候觉得真的很恶搞 但是他的天真烂漫真不假 让人看着就能坦然接受 我想朋友的篇幅印象给人最深 有时候别给自己那么多理由来装 做好自己就好啦
  •     那么,来打一针吧…
  •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来,先打一针醒醒脑!
  •     #第零二三四夜#果然笨蛋会比较快乐。报了游泳课,在夏天来临之前学会游泳吧。
  •     啊哈哈哈哈,也很想每天下班都到伊良部综合病院地下一层去聊天。或者到上野公园找伊朗人买一些奇怪的东西……语言太风趣
  •     全部故事都是同一个套路,上次看到这种同一套路讲n个故事的还是黄昏清兵卫。不过只要套路好还是挺好看的。
  •     读完第二部才知道原来第一部没看过。第一部只有四篇,但每一篇都更让人感兴趣,你会不自觉的想,作者脑洞是怎么长的。对人物细节的刻画,一遍一遍的印在你脑海里,让你活生生创造出一个形象。
  •     短篇读起来流畅,轻松。要是后面能写点关于医生和护士的背景之类的补充就满分了。
  •     果然现代社会人人都有精神病,需要大量消耗体力、需要发泄负面情绪、需要狠狠地丢脸然后发现毫无所谓。新科技的普及瓶颈或许在于人类的身体还不能适应体力活动的骤然减少
  •     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有点感悟,又有点解脱
  •     治病的日常。小故事博人一笑。心理疾病引发了太多生理疾病,大概感同身受。伊良部的洒脱,是现代人最缺乏的因子之一吧。对我并没有治愈效果。所谓“好像病好了”,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吧?洒脱,也是一种妥协吧。
  •     挺有趣的小故事
  •     总的来说,还可以。一红五个故事,刚看第一个故事的时候觉得没有什么好看的,耐着性子读下去了,意外的发现后面的几个故事很精彩。不过我没有从书里面看到什么治愈的细节。我总是觉得写书的人在告诉我们,就个体而言,我哥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不同总是我以为的。我没有我以为的那么美丽,我没有我以为的那么有朋友,我也没有以为的那么伤心的懦弱。遇到什么事不要过分的夸大自己感情就好,就像高中的时候暗恋的女孩子,后来想想没有我以为的那么爱她,也没有我以为的那么感动,人总是在一遍一遍的重复欺骗自己,就像书里面的那个模特觉得自己很美丽,然后一遍一遍告诉自己,所以真的以为有变态跟踪自己。时间就像流水,过去的终究会过去。致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     精神科系列故事都很有趣,作郁闷时候的读物最佳。
  •     喜欢喜欢
  •     好了,打个针吧。
  •     求真由美视角(´・_・`)
  •     本来只想给最多三星,但是《朋友》这一篇还是很打动我的。
  •     自从得了精神病,整个人精神多了
  •     两口气看完的书,荒诞的治愈系,有种直击到人们内心隐藏着的痛处的意味,很多事情只能自己努力隐忍在心中,连最亲近的人都不会提及,但是,可以对伊良部说~
  •     放松看的娱乐小说吧只能说,不是特别好看,就解个闷儿
  •     比较喜欢这种温情式的小说,每天晚上看一节小故事!刚好!
  •     我们都有病,书中有几句还挺戳人的,比如“性格阴暗的人都怕暴露,所以嘴上都滔滔不绝”,“为了改变自己,结交朋友,我一直装的很活泼,可是好像不行,强扭的瓜不甜”,“性格才是一种不治之症”。
  •     有故事~
  •     原来医生和护士也是精神病呀……
  •     精神病人思维广,精神医生欢乐多。谁没得过个精神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现代人。
  •     我感觉这本书没有空中秋千好看。唯一吸引我眼球的也就只有《在游泳池》这一篇故事而已。
  •     不懂哪里治愈了啊。《解忧杂货店》治愈多了。只觉得有的故事比较奇特有趣。神神叨叨的医生用奇奇怪怪的方法治愈都市人的心理疾病。
  •     好大一碗鸡汤,被推荐读了很失望。
  •     有点莫名其妙
  •     三星
  •     隔岸观火的愉悦,放飞自我的解压。作者以五个诙谐的幽默短篇打开了精神(病)世界的大门,但其实不少人就是这样活着,《朋友》一文更是现今病态社交网络的真实写照,共鸣感强。意外地有些哲理,甚至生活的智慧。
  •     奇怪的病症也是压力的产物,医生看似荒诞的外表行为下好像也映照了一些病人的实际情况,在那个自我膨胀有被害妄想症的模特那章尤为明显。但不是很喜欢。
  •     平淡但精彩。里面有我们的影子,推荐
  •     对于精神疾病可不能上来就给出解决办法。都不是乖小孩,不会听话的哦
  •     小品 真心不觉得多好
  •     性格才是一种不治之症。
  •     2017/03/27 《朋友》里的状态,最初拥有手机的时候也是这样,就是没那么厉害吧。上课偷偷摸摸发,发的都是没营养的废话;手机不离身,就怕有谁会找我,其实可能一天都没一条短信。现代人离了手机就像出门忘带了身体的某个器官那样无法正常行动。
  •     懂你理解你才能治愈你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