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

出版日期:2014-7-1
ISBN:9787218087086
作者:庄初升,黄婷婷
页数:496页

内容概要

庄初升,男,1968年生,福建平和人,2000年获暨南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多次赴港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合作研究员。教学之余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的调查,对客、闽、粤方言及粤北土话音韵有较深入的研究,对其他汉语方言也有所涉猎。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粤北土话音韵研究》等多种著作,并在海内外多种专业期刊、集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黄婷婷,女,1981年出生,广东丰顺人。2009年获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嘉应学院文学院讲师,对客家方言语法有较深入的研究,合作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已在《方言》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香港新界的客家人与客家方言
第二节 巴色会传教士与客家方言研究
第三节 从巴色会文献看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
第二章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语音
第一节 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
第二节 同音字汇及音韵特点
第三节 一百多年来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第三章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词汇
第一节 分类词汇集
第二节 词汇特征
第三节 一百多年来词汇系统的发展演变
第四章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语法概貌
第一节 代词
第二节 方位词
第三节 系动词和助动词
第四节 介词
第五节 副词
第六节 助词
第七节 构词法:重叠和词缀
第五章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语法专题研究
第一节 给予类动词“俾”及其相关用法
第二节 否定词和否定句
第三节 反复问句
第四节 完成体标记“开”和“里”
第五节 带“得”的可能式
第六章 巴色会客家方言文献的方言用字
第一节 《启蒙浅学》汉字本的方言用字
第二节 其他方言文献的方言用字
参考文献
附录:《启蒙浅学》校注
附图
图01 瑞士巴色会总部
图02 巴色会首批来华的传教士韩山明(theodore hamberg,1819―1854)
图03 巴色会首批来华的传教士黎力基(rudolf lechler,1824―1908)
图04 巴色会驻港总部(1896―1905年)
图05 在港的巴色会传教士(1900年)
图06 巴色会的华人牧师(1879年)
图07 罗马字本《客家俗话马太传福音书》(1860年)的扉页
图08 罗马字本《客家俗话马太传福音书》(1860年)的内页之一
图09 《新约圣书.使徒行传》汉字本(1883年)的扉页
图10 《新约圣书.使徒行传》汉字本(1883年)的内页之一
图11 《圣经书节择要》汉字罗马字合本(1884年)的内页之一
图12 巴色会在香港成立的首间女校――巴色义学(1861年)
图13 《启蒙浅学》罗马字本(1879年)的扉页
图14 《启蒙浅学》罗马字本(1879年)的内页之一
图15 《启蒙浅学》汉字本(1880年)的内页之一
图16 《初学者简明德客词典》(1909年)的扉页
图17 《初学者简明德客词典》(1909年)的内页之一
图18 《简明客家语法》(1909年)的扉页
图19 《简明客家语法》(1909年)的内页之一
后记

作者简介

新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域面积最大的一个组成部分。在1898年英国殖民者“租借”以前,新界隶属广州府新安县,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19世纪中叶以来,属于基督教新教之信义宗的巴色会以香港作为基地专门向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客家人传播基督教福音。巴色会传教士编写了大量的客家方言圣经译本和其他的客家方言著作,准确地反映和完整地保留了19世纪新界一带客家方言的基本面貌,并最早使用西方现代语言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其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远远超过同时期中国传统“小学”的相关研究。庄初升、黄婷婷编著的这本《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综合利用19世纪中叶以来巴色会传教士的客家方言文献资料,特别是以口语化程度较高的客家方言课本《启蒙浅学》(1879)作为主要依据,通过建立和使用小型的计算机语料库,着重从语音、词汇、语法和方言用字四个方面全面勾勒其语言面貌和书写特点,并结合作者近十几年来在新界客家乡村多次进行田野调查所取得的方言材料,进行纵向的比较研究,揭示其一百多年来发展演变的方向和规律。


 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