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王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15507583
作者:(波兰)雅努什·科扎克

章节摘录

英文版序你手上的这本书为什么会成为有史以来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就得回答:一部伟大的教育寓言要具备哪些要素?幽默、冒险、刺激和友谊都是必不可少的(爱情可有可无,就算有也不能太多)。书中对主人公的描写必须处处生动真实,让读者看完以后不忍释卷,依依不舍。不守规矩、调皮捣蛋也是必须得有的,但还得因此受几次教训,也好安抚一下大人们疲惫的神经——他们才肯让孩子们安安生生地把书看下去。任何“亵渎神明”的情节都得藏在中间,要比大人们可能看到的地方更靠后一些,免得让他们发现。如果这本书竟然敢厚着脸皮没配太多图片,作为补偿,它就得有很多生动的对话。“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是必须的了;敌人还必须是那些不理解儿童的人们。除非是过于贪婪的愿望,不然,必须能梦想成真。应该有动物们。得有糖果。还得有不上学的日子。父母也得少露面。上述各因素在罗琳(此处注释见原书)、罗尔德•达尔(此处注释见原书)和路易斯?萨恰尔(此处注释见原书)的畅销书里都可以找到。这几本书还有一个共同因素,就是这样一个高于一切的理念:儿童是英雄,他可以战胜很多的不利情况。《小国王:马特一世执政记》很符合这个标准:为了满足一群孤儿的听、读乐趣进行构思,作者是一位恰巧身兼作家之职的儿科医生,《小国王:马特一世执政记》这本书在经历了一段聒噪的争议之后,现在对于波兰的孩子是可以与马修•巴里(此处注释见原书)的《彼得?潘》媲美的名著。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一家书店的童书部门工作时发现了这本书。身为一个图书销售员,我在书架上看到的,不只是一本本的书,而是一件件的礼物。我看到的是作者想要献给孩子的赠礼:他们的世界观,他们的故事、愿望和警告——他们最好的自我,醉心于文字中的自我。但是,作家写书给孩子做献礼是一回事;孩子收礼物却是另外一回事。有些礼物就像扎呼呼刺痒人的毛衣或是亲吻到脸上的口红印——不那么让人喜欢;孩子收到这礼物的反应也不怎么让送礼人满意。但是也常常会有自行车这种礼物,或者像漂亮华丽的自行车一样的书,孩子收到这种书做礼物,不用人提醒就会大声喊着“谢谢”,并且迫不及待地跑走看去了,就像骑自行车跑开那样,要多快有多快。我得到第一本《小国王:马特一世执政记》时,它跟我前边说的其实一点都不像:棕色封皮,加上普通的装订,它似乎想把自己伪装成一本给成人看的书。但是它的语言却很明显地暴露了目标——雅努什•科扎克(Janusz Korczak)那娴熟的为儿童写作的语言。这其实是笔名,作者原名叫亨里克•哥德施密特(Henryk Goldszmidt),是波兰一位著名的儿科医生,有时他还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他在波兰创建了改良性的孤儿院,还自己管理其中的两所,直到被拘押到华沙的犹太人聚居区;而且他到那之后还开办了一所。他对所有孩子的关爱,在他创作的20多部书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最受欢迎的有一本就叫《如何爱孩子》。他在少年法庭上不屈不挠地捍卫儿童的权利,被称为“孩子们的卡尔•马克思”;他在当时很流行的一个广播节目中担任“医生爷爷”这一角色,使他能把同情和尊重孩子的理念传播给更多的听众。就像《小国王:马特一世执政记》里的主人公一样,他创办了第一份全国性的儿童报纸,让他的孤儿院在儿童议会的帮助下运行。的确,科扎克对于儿童丰富的精神生活与潜能的理想和信念,《小国王:马特一世执政记》似乎是最美好最持久的体现。《小国王:马特一世执政记》讲述了一个男孩的冒险经历。父亲死后,男孩必须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担。他下决心不做有名无实的傀儡,为了实施改革,他努力地与那些顾问大臣们的诡计和哄骗迂回作战。那些改革多棒啊!到森林里、高山上、海岸边去举行夏令营,使穷孩子也可以享受大自然!为学校配备跷跷板,还能举行竞技活动!建造动物园,举行让全世界都羡慕的动物展!本来光凭他的情节设计,科扎克就已经很成功了:把世界最大的娃娃送给消防队长的女儿做礼物,多么令人难忘;小国王马特统治时期让孩子们治理国家,而把成人们送进学校去刻苦读书,这情节真是寓意十足。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喜欢这些夸张的情节,而科扎克就是这样宠爱着孩子们,像是上了年纪的叔叔慷慨地抱来了一大堆棒棒糖。但是,故事最核心的实质其实是一个孤零零的孩子,完全靠他自己的力量,一次又一次解决自己的人生冲突。学者们看得出来,这些冲突其实代表了埃里克森(此处注释见原书)理论中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独立的需要和对(成人)过度保护的反抗;对成人角色的扮演,目的是探索什么样的行为能够被接受,什么样的行为不会被允许;勤奋努力的快乐和坚持下去的渴望;以及最终,由先前的危机、与他人的关系而构建的自我同一性。故事开头他只是一个头戴王冠的小男孩,故事结尾他成了一位真正的国王,一位理想的领导者。不只是靠人们的赞美,而且是通过失败和痛苦的失落,建立了自己的历史地位。这个男孩的命运不仅取决于自己的选择,也取决于他周围人们的选择。《小国王:马特一世执政记》的结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就像是从最可怕的噩梦中醒来,却发现由于某种奇迹的作用,你依然是完好无损的。小国王马特的命运,与作者以及那些激发了他的灵感的孩子们,形成了辛辣的对比——他们没有得到奇迹。1942年8月6日,科扎克和他的200个孤儿,举着那象征着儿童自由的绿色旗帜,走向火车站,被运往特雷布林卡的毒气室。他有好几次离开的机会,但他都拒绝了。他说:“在夜里你不会离开一个病着的孩子,在这个时候你也不会离开这一群孩子。”虽然他无法解救这些孩子,但他可以安慰他们;因此,就像真正的父亲一样,他陪着孩子们,直到最后一刻。我想科扎克早就想到了会发生什么。怎么帮孩子们做好准备——面对一个准备杀死他们的世界?那就想象一个更好的世界。他知道利用故事(的魔力)可以为孩子们铺建一条通往乌托邦的道路。他对美好世界的设想,即使对他的孩子们无法实现,或许下一代孩子就可以了。我认为,小国王马特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不仅在于一部幸存的手稿,而且在于分享它的意义,就像当年科扎克给孩子们朗读它时一样。每一次把这本书诵读给一个孩子,都是对伟大希望的一次礼赞。如果说有奇迹存在的话,这个在战争的废墟中幸存下来的故事就是奇迹;就像逃亡中飞奔的自行车每一根轮辐在滴答作响,故事的每一个字都在一遍又一遍地发出同一个呼喊:活下去!活下去!为了没能活下来的孩子活下去,这世界就是你自己的王国!就在这本书写成几十年之后,在远隔多个国家和一座大洋之外的地方,我作为一个老师,为孩子们朗读这本书,这些幸运的孩子能够从噩梦中醒来。很快的,我发现这本书对于现代社会的读者提出了很多问题。第一次读,听众大部分是非洲裔的美国孩子,我期待着他们正义的怒火爆发出来。原以为我得跟30几个孩子解释,作者为什么在故事里讲到非洲食人族吃腌过的人肉——很可能是因为他是和200个孩子坐在一间屋子里,他可能想讲点刺激性强的情节,好激发孩子们的情绪;一想到这些我就觉得非常不安。但是我根本无须解释,因为孩子们并不认同,而且就像半个世纪前听故事的孩子们一样,他们爆发出同样的情绪,齐声发出同样的呼喊。很明显,马特其实更喜欢非洲孩子,在他的国土上,非洲人比同样情形之下的白人更值得信赖,有更娴熟的技巧。故事的女主人公可鲁可鲁就对白人没什么兴趣,偶尔称他们为“野蛮人”,作为对白人粗鲁地叫她“野人”的回敬。总起来看,我觉得整本书中的人物彼此间都互存偏见和怀疑,这让我觉得很真实;而且很明显,我的小听众们也这么想。故事中的偏见阻碍了王国的发展,这让孩子们迅速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不幸。但是,我想,如果听故事的主要是美国白人孩子——因为经济、地理或人口学等原因,他们的生活可能还隔离于有色人种之外,我可能会对故事进行删节,以便避开一些不必要的负面的陈词滥调,毕竟这样的孩子并没有足够的多元文化经验来面对这样的情节。也可能我会深吸一口气,原封不动地把故事念下去,让情节自动展开。我也不知道。即使我承认《小国王:马特一世执政记》是一部世界文学名著,我也并不认为它是绝对完美、不能改动的。我对待儿童文学的基本原则是,在跟孩子分享之前,成人应该先读给自己听;然后再根据个人价值观,决定和孩子讨论什么,这样会更容易一些。分享这本书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要对你的小读者抱有最大的希望。我就曾经低估了孩子们,他们其实能够发现书中的普世价值;我也从中得到教益,科扎克的勇气——不仅作为一个人,而且是作为一位作家,一位拥护儿童权利的倡导人——更令我钦佩。我曾因为这本书涉及某些不对的事情而认为它有缺陷,但如果一本为孩子写的书却从不涉及不对的事,反倒因其不诚实同样是有缺陷的。从这一点来看,《小国王:马特一世执政记》的确是本有争议的书。《小国王:马特一世执政记》给我们的最后一个礼物是率真。爱问“为什么”,也老爱问“为什么不”,小国王马特和他的朋友费勒克、可鲁可鲁代表了每一个孩子——坦白直率、急躁冲动而又善于发明创造。这本书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孩子多么努力地要把他最好的礼物献给世界。所以,它教给成人的,不仅在于儿童文学可以如何如何,而且在于——孩子可以是什么样的。愿绿色的旗帜永远飘扬!(本文作者是美国知名教师、儿童文学家埃斯梅•科德尔)

前言

中文版序翻译雅努什•科扎克的几本书,不但使我见识了一位真正伟大、杰出而又高尚的人物,而且对其祖国波兰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些既是理解和翻译的需要,也是宝贵的经验和收获。波兰是一个历史背景相当复杂的国家。根据我国现任驻波兰大使孙玉玺的介绍(此处注释见原书),波兰在地理上是“欧洲的心脏”;在历史上是欧洲各国“争夺的焦点”,曾屡遭周边邻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和奥地利等国——的侵略、瓜分与割据;而波兰民族曾经被马克思称为“欧洲不死的勇士”,历经上百上千年战乱频仍,长年遭受外族的欺凌,却一直在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自由而战。本书作者雅努什•科扎克被称为“儿童的卡尔•马克思”,他在书中塑造的主人公,年幼的小国王马特,也恰恰是马克思所谓“不死勇士”的波兰民族精神在该国儿童身上的完美体现。雅努什•科扎克之所以创造这样一个儿童国王的形象,与他的生活背景和个人信念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作者原名亨里克?哥德施密特,1878年7月22日出生于华沙,来自一个归化了的犹太家庭。他原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其祖父是成功的医生,父亲是成功的律师);但是在他11岁那年,父亲患精神疾病入院治疗(直到1896年去世),对家庭经济状况造成致命打击;科扎克作为家中唯一的男性,不得不早早担负起家庭重担,奉养祖母和母亲,另外还有一个妹妹也需要他来抚养。搬到贫民窟之后的窘困生活和恶劣的生存环境,对他的一生都有极大影响,帮助贫困孩子成了他毕生的愿望和实践。从历史背景来看,他生活的时期,波兰经历了外族瓜分割据(1795—1918)末期,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反抗德国的“波兰大起义”(1918—1919)、对苏联的“苏波战争”(1919—1921)等多次战事,1918年取得独立,1921年建立共和国。短短20年之后,波兰很快又在1939年德国纳粹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沦陷。随后,纳粹发动了对犹太人的大屠杀。1942年8月,雅努什•科扎克毅然决然地陪伴着他照料的孤儿庄严赴死,走向了开往种族灭绝营地的火车。《小国王:马特一世执政记》创作于1923年,当时的波兰正处于大动荡的艰难时期,失业率很高,全国人民都很贫穷。见惯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痼疾,积累了数次战乱的亲身经历,科扎克越来越坚信,建设美好世界、改良人性的唯一途径,是从儿童教育着手,改良儿童的养育方法。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他创作了这部被认为是儿童乌托邦的小说。这本书除了讲述一个小国王的冒险经历和成长故事,还描写了很多社会改革,尤其是以儿童为对象的改革,其中有一些实际上是科扎克在他的孤儿院做过的尝试。另外,本书也以寓言形式对波兰当时和历史上的一些事件进行了隐讳的讽喻。例如,书中提到的两次对小马特发动战争的三个邻国,其实就影射了曾经瓜分并统治波兰长达122年之久的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据称,这部小说在波兰的受欢迎程度,可与《彼得?潘》(此处注释见原书)在英语国家的地位相媲美。小说一开头,主人公——不满10岁的马特,本来就幼年丧母,马上又面临父亲的去世,孤零零骤然肩负起一国之君的重担。之后的整本书就围绕着这位小国王的成长经历而展开,通过精彩刺激的冒险故事,高潮迭起的人物冲突,描述了小马特逐渐学习,慢慢长大的心路历程。在挫折与成功相伴、眼泪与欢笑交织的过程中,马特越来越对自己的角色和言行,与周围环境、人与事的关系,有了更加清醒而理性的认识。整本书中贯穿的,是科扎克一向秉持的对儿童权利、智慧和能力的信任和理想,若非因为这样的信念,大概很难创造出这样的人物和成长故事。更进一步分析,科扎克对于其受众——小读者的智力水平,也是高度信任和尊重的,他在书中并没有提供任何既定的答案,也并不推销任何信仰体系或价值观,而是向读者敞开了对人类存在的自由探索之门。这也是科扎克创作儿童寓言故事的一贯风格,他的目的就是让他的小读者独立思考,寻找自己的答案,从而为真实的成人生活做好准备,迎接成人世界必将出现的种种两难困境,学会做出负责任的决定的必要性。这里必须要郑重说明的是,科扎克并不是凭着一腔浪漫主义理想,编织不切实际的美梦。小说中另一个重要主题,就是马特为儿童所做的各种改革,既包括浅表的物质层面上:给全国的孩子发放巧克力、在学校安装各种娱乐设施、为所有儿童开办夏令营等等,也包括深刻的制度层面上:发行专门的儿童报纸、召开儿童议会等等。科扎克并不是只在小说里进行文学创作说说而已,而是在他生活的现实世界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从1912年开办第一所孤儿院开始,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作为军医在俄国军队服役的四年时间,他在孤儿院的工作从未中断过;他在孤儿院实践他的设计理念和教育思想,建立了儿童自我管理的自治委员会和儿童法庭,他的孤儿院成了当时欧洲著名的“儿童共和国”,许多医生、教育家纷纷慕名来参观学习;1926年,科扎克专门为儿童创办了一份名为《儿童评论》(Little Review)的周报,完全由儿童来制作,并且在全国广受欢迎,直到1939年战争爆发,该报才停止出版发行;科扎克多次在儿童夏令营中担任教师;在波兰国家广播电台担任“医生爷爷”角色,就有关儿童及儿童护理的主题发表谈话并回答问题;还在华沙的少年法庭工作,在与儿童有关的案件中担任专家证人,维护儿童权利。甚至在被德国纳粹驱逐到华沙犹太聚居区隔离之后,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科扎克仍坚持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尽其所能使孤儿院的生活“正常”进行,使他的孤儿院成为安宁、仁爱而有序的绿洲。在阅读、翻译、重读、重译数遍的过程中,我对小马特的感情越来越深,无数次为之或哭或笑;而对雅努什?科扎克的敬佩之情也是与日俱增。初见已是震撼和崇敬,再再地译他的文字,看相关的资料,了解增多、理解加深,感慨、赞叹、景仰……种种感情,文字已经难以表达。现在最大的担心,就是自己在翻译水平上的浅陋,不足以将科扎克的光辉悉数点亮,照进所有接触这些作品的读者心中。这是我第一次翻译此类作品,但自恃还保有一颗相对简单的心灵,以及为人母十几年的心得体会,可把作品的“纯净”真实地传递出来,希望没有辱没雅努什•科扎克的不朽名篇。感谢金城出版社编辑的信任和鼓励;他们给了我很多指点和帮助,令我受益匪浅。译者

媒体关注与评论

雅努什•科扎克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当年他所传达的理念直到今天仍然适用,即儿童理应成为我们文化中优先照顾的对象。因为成人只有保持孩子般的想象力,才能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扬•马特尔(Yann Martel),《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者在当今世界,我们需要小国王马特一世,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这个寓言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幅色彩强烈的真实画面,描绘了儿童如何努力挣扎着搞懂成年人的“胡言乱语”……这部杰作有助于成人正确认识儿童的心灵与心理。——莫里斯•桑达克(Maurice Sendak),美国著名儿童插画家阅读本书,读者会发现,马特的故事其实是一部关于人的喜剧,用幽默、温暖和同情心,演绎出人类的状况。——贝蒂•利夫顿(Betty Lifton),科扎克传记《孩子王》作者非常精彩。开篇就引人入胜、相当有趣,结局却令人震惊。绝对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阅读。——马特•海格(Matt Haig),《英格兰的最后家族》作者

后记

译后记我不能相信!我不敢相信!怎么可以这样结尾?这样悲壮惨烈、不尽人意的结局?我在泪光中看着亲爱的小马特离我而去,心痛、气愤、惋惜……纠结在一起。科扎克先生,你在搞什么名堂?你不是对儿童充满了信心吗?你不是被称为“儿童的卡尔?马克思”“儿童的拥护者”“孩子王”吗?难道只是徒有其名、言过其实?遗憾、沉重和悲痛的心情之下,眼泪哗哗哗流个不停,我实在不甘心接受这样的结局,迫不及待地上网搜寻与本书相关的信息。真不敢想象如果没有后来苦寻之下得到的慰藉,这种苦闷的心情要如何、到何时才能得到纾解。还好给我找到了!原来这只是作者写的马特系列中的上册而已,下册的名字叫《小国王:马特一世在荒岛》,描写了马特被流放到荒岛之后的故事。现在我先把了解到的故事梗概介绍一下,告慰众多和我一样为本书结局而郁闷的读者:马特被隔离在荒岛上,独自一人生活、读书、写作和思考,变得更加有智慧。他对自己的失败进行了反思,认识到光靠对理想的强烈信念并不足以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一个没有法度、缺乏规则的社会对谁都没有好处。马特明白,尽管不能改变过去,但他可以使将来更加美好,还可以影响别人,共同来改造不完美的世界。最后,在经历了很多令人向往的冒险之后,马特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并且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最大的遗憾是,《小国王:马特一世在荒岛》并没有英译本(本书就是由波兰语翻译的英文本转译的),更没有中文译本,不知道这漫长的等待之苦,什么时候才能解脱?但是还好,现在这一部关于小国王马特的故事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的感悟和启发。这本书本身就足以让我们明白,作者为什么会得到“孩子王”、“儿童的马克思”等称号;为什么联合国在宣布1979年为“世界儿童年”的时候,也将这一年命名为“雅努什•科扎克年”,来纪念他诞辰100周年;为什么布鲁诺•贝特尔海姆(此处注释见原书)和爱丽丝?米勒(此处注释见原书)这两位世界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都曾经把科扎克描述为“所有时代中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真正的儿童教育家”。科扎克对于儿童有着非凡的理解能力、深刻的洞察力和坚定的信心,他坚决反对只把儿童当做一无所知、一无是处的孩子,相反,他总是强调“向儿童学习”的重要性,小国王马特的成长经历就是一部成人向儿童学习的启示录。马特毫无私心、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的幸福而付出,恰恰像一面镜子映衬出很多成人处处为自己精打细算的丑陋;为了全国的孩子们,马特两次冒着生命危险去往非洲食人族部落,在首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园,在乡村开设儿童夏令营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为孩子们创办自己的报纸,设置成人与儿童两大议会……马特为孩子们进行的各种改革,都是出于对儿童需要的真正理解;而且,其改革的魄力和执行力,也是很多成人望尘莫及的。通过马特的故事,科扎克让我们发现,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燃烧着道德的火花,这火花能够征服人性深处的黑暗。为了防止这火花被扑灭,我们必须给予孩子爱和尊重,让他们相信真理和正义的存在。当然,科扎克并不是像卢梭那样无限制地美化儿童,他认为后者太天真了。小国王马特在成长过程中也犯了很多错误,经历了很多挫折;但是,马特的种种幼稚的想法、做法,所犯的错误,都很真实,也都能说明问题,恰好说明了儿童的成长过程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学习的。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其实不仅是孩子,每个人的情况都莫不如此。事实上,科扎克非常重视将我们分配给成年人的权利同样赋予儿童的重要性。早在1924年国际联盟通过第一个《儿童权利宣言》之前,科扎克就谈到了发布相关文件的必要性。正如《儿童权利宣言》所说的“儿童有犯错误的权利”,科扎克说:“孩子们当中的傻瓜一点儿不比成人傻瓜多”;正如《儿童权利宣言》所说的“儿童有失败的权利”,科扎克说:“对于完美儿童的渴望是虚妄的,我们坚决放弃这样的妄想”。科扎克告诉我们:“处理孩子的过错和行为不端,需要懂得耐心和同情的诀窍;违背规则的孩子是需要爱的。他们愤怒的反抗是有理由的。”翻译雅努什•科扎克作品的过程中,我经常会产生“相逢恨晚”的感叹,不仅是因为这么晚才知道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也不仅是因为这么晚才遇到他如此精彩的经典故事《小国王:马特一世执政记》和那么深刻细致地揭示儿童内心世界的《重返10岁:探寻孩子内心世界的“穿越”之旅》,而且是因为我自己的孩子已经度过了他的童年。在跌跌撞撞陪伴他一路走来的这十几年中,因为经验不足,因为自己的个性,为了如何教育他、如何与他相处等问题,我遇到过很多困难,甚至经常痛苦烦恼。科扎克谈到的成年人在教育孩子时的毛病和错误,很多我都犯过,给孩子和自己留下了很多不愉快的记忆,甚至可以说是伤痛。如果能在孩子出生前就看到雅努什•科扎克的书并做好准备,哪怕在孩子还是小小的幼儿或者是童年时期,我的很多想法和做法可能都会不同。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我相信,这是每一个母亲的愿望。“看着”小国王马特慢慢长大的辛酸历程,我有时也会暗暗问自己: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我愿不愿意让他经历这些成长的痛苦?成长非得要有代价吗?近几年的时间里,面对着自己青春期的儿子,我常常陷入冲突与挣扎。跟他的冲突、跟自己的冲突,跟现实的冲突……我很想好好跟他解释这个世界,但是关于这个世界,我自己又有多少困惑与挣扎啊!不过话说回来,为人父母这件事,那种足够成熟完备的状态——说“好,我、我们准备好了,孩子,你来吧”——存在吗?还是说,这个出发点就是错的?如果你的立论就是错的,势必会遭遇更多的痛苦和失败。其实,正如马特的成长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为人父母、养育孩子,和其他人生成长一样,是过程,是经历,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课题,是不断的“问题解决”而已。感谢雅努什?科扎克,让我终于解开了心结。想明白了,困惑就少了,无益的挣扎、呻吟、眼泪、挫败感、怨天尤人……种种负面的东西也就少了。我要做的,是理智、冷静、积极地面对,就像逐渐长大的马特国王那样……译者

内容概要

雅努什•科扎克(Janusz Korczak,1878—1942),原名亨里克?哥德施密特,波兰犹太人,教育家、作家、儿科医生、社会活动家。在动荡不安的20世纪上半叶,他选择了儿童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开办孤儿院、研究儿童心理、为孩子写书、创办儿童周报等等。他呼吁人们尊重儿童的权利,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甚至在纳粹铁蹄横扫整个欧洲,波兰的犹太人被迫害、朝不保夕的时候,他依然坚守着他的孤儿院,为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联合国为纪念他诞辰100周年,宣布1978—1979年为“雅努什•科扎克年”。波兰议会将2012年定为“雅努什•科扎克年”,纪念他在集中营牺牲70周年以及他在华沙建立孤儿院100周年。

书籍目录

英文版序作者的话继承王位参加战争实施新政出访三国推行改革外交胜利儿童议会危机四伏最后奋战附录附录一: 儿童教育家科扎克小传 附录二: 科扎克经典教育语录译后记

编辑推荐

⊙孩子进入成人世界前最应该遇见的一本书⊙《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者扬?马特尔倾情推荐“雅努什?科扎克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当年他所传达的理念直到今天仍然适用,即儿童理应成为我们文化中优先照顾的对象。因为成人只有保持孩子般的想象力,才能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扬?马特尔(Yann Martel),《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者★“教育界的辛德勒”科扎克倾力之作★与《彼得?潘》《爱丽丝漫游奇境》齐名★90周年钻石纪念版,中文全球首发;★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畅销近1个世纪


 小国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这本书太好看了!从图书馆借回来一口气读完,看哭了……在童书中,孩子常常被设定为会带来革命的角色,富有无所不能的能力,却少有提到,他们也需要成人的引导。如果我小时候就读过它就好了。
  •     作者科扎克本人就是个传奇,是教育家,是作家。他的传记网上也有卖的。2013年,他的两部作品译入中国,《小国王》和《重返十岁》,都是优秀的经典。建议小朋友、教师必读。
  •     很优秀的儿童小说,用儿童易理解的形式阐述大人世界的规则 一切对政体无知的成年人也可以通过看这本书了解复杂的政治基点 以简释繁
  •     既说明了政治是如何运作的,也隐喻了儿童的成长经过
  •     有的时候 一本童话也能让人看哭
  •     结局?
  •     【2016-48】忘了当时自己为啥买了,说实话不是那么太好看,姑且看看什么时候读完吧。09年买的,貌似是当时看什么书里面推荐了这一本就买来瞧瞧,嗯,儿童呢搞不定政治,文笔也不好,看完就打算扔掉啦。慎买书,多借书,扔掉可惜啊。
  •     超棒的,我有了孩子会讲给他/她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