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与地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 天干与地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章节试读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547208410
作者:金开诚
页数:133页

《天干与地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的笔记-第17页

P17 十二生肖
……人们发现时辰里都有一种动物最为活跃,于是便开始用动物指代时辰了: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老鼠代表智慧;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此时牛正在反刍,养足体力准备耕田,牛代表勤奋;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觅食,最为凶猛,老虎代表勇猛;五时到七时为卯时,这时兔子开始出来觅食,天上的兔子也在忙于捣药,兔子代表谨慎;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龙代表任勇;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此时蛇开始活跃起来,蛇代表柔韧;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为五时,正是马跑最快的时候,马代表勇往直前;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正香,长得更壮了,羊代表和顺;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候猴子活跃起来,不停地啼叫,猴子代表灵活;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鸡代表恒定;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狗代表忠诚;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养得膘肥体壮,猪代表随和。
三 有关干支的史事
P38
……汉章帝命班固将正确的解释整理成书,取名《白虎通德伦》,简称《白虎通》或《白虎通义》。过去五经解释繁琐,歧义百出。白虎观会议之后,五经有了皇帝认可的权威解释,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看到书中出现这样“官方言论”,不禁会质疑著者的见识到底有几分,是否应该读下去。然而反观自身学问有几毫呢?不因人废言。虚心请教莫问出处吧~
P39
汉章帝还有一项巨大的贡献,那就是影响千古的干支纪年。
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至今,近两千年来从未间断过,也从未错乱过,排列有序,历历可查,无论对国家经济还是国家政治都是大有好处的。尤其在核对史实年代方面,更是大有裨益。
P57
1901年,英国、俄国、德国、美国、日本等11国强迫清廷签定《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从海关关税中拿出四亿伍仟万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西方人称为“拳乱赔款”。
五年后,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詹姆士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说:“哪一个国家能够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取回最大的收获。”
……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的諮文。同年7月11日,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向中国政府正式声明,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1908年10月28日,中美两国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如果到第4年就派足了400人,则第5年起,每年至少派50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为止。派遣的学生必须是“身体强壮,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恰当年龄”,中文程度须能作文及有文学和历史知识,英文程度能直接入美国大学和专门学校听讲,并规定留学生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
同时,中美双方还商定,在北京由清政府外务部负责建立一所留美训练学校。于是,清廷于1909年6月在北京设立了游美学务处,这就是清华大学的雏形……在这第二批留美学生中,有大名鼎鼎的胡适,还有语言学家赵元任、气象学家竺可桢等。
美国,这个民族来源复杂的新兴大国,有着令人类畏惧的远见和可怕野心。若非它的步步为营,曾经的东方神传文化何至于走到如今的困境。
四 有关干支的故事
P65
我们的祖先用天干地支纪日,逢巳之日称巳日。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节,而这个日子就是我国古代的情人节。上巳节起源于上古时期,是由人们对主管婚姻和生育的女神高禖的祭祀活动演变而成的。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是主管男女婚配和生育的一位女神……这天未婚男女即使野合也不违法。
西周时,周王对上巳节的活动有了明确的规定:三月上巳之日,未婚男女都要到郊外河边去相会,自定终身。如果有人待在家中不去参加,要受到朝廷的处罚。失夫丧妻的孤男寡女也要去相会,再婚再配。
五 干支的用途
P82 干支纪日
根据文献的记载和对甲骨文的研究,可知我们祖先最早是用天干纪日的。三代以前择日都用干,如《礼记》说:“郊日用辛,灶日用甲。”《诗经•小雅•吉日》说:“吉日维戊。”…用地支纪日出现得晚一些,应用次数也少一些。《礼记•檀弓》中有“子卯不乐”的话,意思是每逢子日和卯日不得奏乐…第三种是用天干和地支组合成的60组复合名称纪日,60日一循环。这种纪日法出现得很早,是远古时期我们祖先纪日的主要方法。
出图的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干支纪日,最早的一片是商朝武丁时期的,上面刻有“乙酉夕月有食”六个字,意思是在乙酉这天的黄昏时分发生了月食。经专家推算,这片甲骨距今已经三千多年了。河南省安阳市附近出土的一片甲骨上面刻有完整的甲子表,是由天干地支组成的60组复合名称,是殷商时期用来纪日的。P89 ……在商朝后期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
春秋战国时期,应用干支复合名称纪日已经很普遍了。干支纪日法确知从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末止,两千多年从未间断和错乱过。这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长的纪日 P89 ……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经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实用干支纪日的确切的证据。
P84 干支用于纪月
一般只用地支纪月,每月固定用十二地支表示。把冬至所在之月成为“子月”(夏历十一月),下一个月成为“丑月”(夏历十二月),以此类推。古历中的《夏历》以“寅月”为正月,又称建寅之月或建寅正月等。
干支纪月时,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而是取决于节气,见下表:
寅月 立春—惊蛰 中经雨水 农历为正月 阳历为2月
含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中经春分 农历为二月 阳历3月
含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中经谷雨 农历为三月 阳历为4月
含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中经小满 农历为巳月 阳历为5月
含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中经夏至 农历为五月 阳历为6月
含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中经大暑 农历为六月 阳历为7月
含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中经处暑 农历为七月 阳历为8月
含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中经秋分 农历为八月 阳历为9月
含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中经霜降 农历为九月 阳历为10月
含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中经小雪 农历为十月 阳历为11月
含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中经冬至 农历为十一月 阳历为12月
含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中经大寒 农历为十二月 阳历为1月
含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一个月的地支定位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例如:2006年尾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
P88 干支用于纪年
古代最早的纪年法是按照王或公即位的年次纪年…汉武帝时开始用年号纪元…这两种纪年法是古代学者所用的传统纪年法。战国时代,占星家还根据天象纪年,有所谓岁星纪年法、太岁纪年法。后来才出现了干支纪年法。
……
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木星约12年运行一周天。人们把周天分为12分,成为12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就用木星所在星次来纪年。因此,木星被称为岁星,这种纪年法被称为岁星纪年法。此法在春秋、战国之交很盛行。因为当时诸侯割据,各国都用本国年号纪年,岁星纪年可以避免混乱和便于人民交往。《左转》《国语》中所载“岁在星纪”“岁在析木”等大量纪录,就是用的岁星纪年法。
十二次:星纪 玄枵 诹訾 降娄 大梁 实沈 鹑首 鹑火 鹑尾 寿星 大火 析木
十二辰:丑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上面所列的是《尔雅•释天》所载的通用写法。
事实上岁星并不是12年绕天一周,而是11.8622年,每年移动的范围比一个星次稍微多一点,积至86年便会多走一个星次,这种情况叫“超辰”。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的祖先又想出了太岁纪年法。
……
太岁纪年法是根据假想的太岁星的运行规律来纪年的方法。由于十二地支的顺序为当时人们所熟知,因此设想有个天体运行速度也是12年一周天,但是运行方向是循十二辰的方向。这个假想的天体称为太岁,意思是比岁星还要高大。天文学家还让这个假想的太岁自东向西运行,也就是与岁星相对而行,和太阳的运行方向相一致。太岁纪年法也是把周天划分为12个距离相等的时段,称之为十二星次。为了和前面所说的十二星次有所区别,就用十二地支依序命名
真的是假想出来的么?
P94 干支用于中医的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简称运气,不是我们常说的运气,而是和中医有关的术语。
运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气指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古代中医名家据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定运,据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定气,结合五行生克理论,推断每年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总结出天干地支与五运六气的关系:
一 天干配五行——甲乙为木 丙丁为火 戊己为土 庚辛为金 壬癸为水
二 地支配五行(P127)——亥子为水(北方) 寅卯为木(东方) 巳午为火(南方) 申酉为金(西方) 辰戌丑未为土(中央)
三 天干化五运(P127)——甲己为土运(中央) 乙庚为金运(西方) 丙辛为水运(北方) 丁壬为木运(东方) 戊癸为火运(南方)
其中单数(甲、丙、戊、庚、壬)为中运太过之年
双数(乙、丁、己、辛、癸)为中运不及之年
四 地支化六气(司天之气)
子午——少阴君火司天 阳明燥金在泉
丑未——太阴湿土司天 太阳寒水在泉
寅申——少阳相火司天 厥阴风木在泉
卯酉——阳明燥金司天 少阴君火在泉
辰戌——太阳寒水司天 太阴湿土在泉
巳亥——厥阴风木司天 少阳相火在泉
……
从五运来说,木为初运,相当于每年的春季。由于木在天为风,在脏为肝,故每年春季气候变化以风气变化较大,在人体以肝气变化为主,肝病较多为其特点。
火为二运,相当于每年的夏季,由于火在天为热,在脏为心,故每年夏季在气候变化以火热变化较大,在人体以心气变化为主,心病较多为其特点。
土为三运,相当于每年夏秋之季,由于土在天为湿,在脏为脾,故每年夏秋之间,在气候变化上雨水较多,湿气较重,在人体以脾气变化为主,脾病较多为其特点。
金为四运,相当于每年的秋季,由于金在天为燥,在脏为肺,故每年秋季气候变化以燥气变化较大,在人体以肺气变化为主,肺病较多为其特点。
水为五运,相当于每年的冬季,由于水在天为寒,在脏为肾,故每年冬季气候比较寒冷,在人体以肾气变化为主,肾病、关节疾病较多为其特点。
P106 古代人们创造天干地支,其原意既不是用来记载时间,也不是用来记载什么神奇的秘密,它的真正作用是用来记载天上与地上风寒湿燥火这五行之气的运动变化情况,准确忠实地记载天上和地上五行之气运行的盛衰状态和规律特点……十天干的五行性质特色中,显示出甲乙携带着风气,丙丁携带着火气,戊己携带着湿气,庚辛携带着燥气,壬癸携带着寒气,它表明天上的五行之气在按部就班地遵照五行相生的程序运行变化。
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的五行性质特色中,显示出寅卯携带着风气,巳午携带火气,申酉携带燥气,亥子携带寒气,辰戊丑未携带湿气…六十甲子的原本意义也不是用来记载时间的,而是用来记载在特定时间内填上五行之气状态与地上五行之气状态的…如甲子年,它要表明的是,在当年之中,天上以逐渐增强的风气为统管的主宰,地上也以逐渐增强的寒气为统管的主宰。如癸亥年,它要表明的是,在当年之中,天上以逐渐衰弱的寒气为统管的主宰,地上也以逐渐衰弱的寒气为统管的主宰。同样,每月每天每时的干支,也是记载着当时的天气性质和地气性质
P105 干支用于中医的疾病预测
天干周期和地支周期明确地告诉人们,在我们生活得空间内,在天上存在着一个以十进制为一个循环周期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自然运动程序,在地上存在着一个以十二进制为一个循环周期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自然运动程序
……据《黄帝内经》的记载,在远古时代,中医就运用天干来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比如说肝病甚于庚辛,愈于丙丁;肺病甚于丙丁,愈于壬癸;脾病甚于甲乙,愈于庚辛;心病甚于壬癸,愈于戊己;肾病甚于戊己,愈于甲乙等。
P110 干支用于气功
气功讲究“服气法”,强调要根据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最佳日期。《中国传统气功学》里说:“春以六丙之日……夏以六戊之日……秋以六壬之日……冬以六甲之日……”六丙指的是干支对应组合表中的丙寅、丙子、丙午、丙申、丙午、丙辰,余类推。
天干分阴阳:甲、丙、戊、庚、壬属于阳干,属于阳,说明它们都有增长、旺盛、强壮的阳性质;乙、丁、己、辛、癸属于阴干,属于阴,说明它们都有消减、衰落、萎缩的阴性质。
……地支分阴阳:子、寅、辰、午、申、戌同属于阳,分属于阳,说明它们具有增长、旺盛、强壮的阳性质;丑、卯、巳、未、酉、亥同属于阴,分属于阴,说明它们具有消减、衰落、萎缩的阴性质。
……
干支相配的方法,是以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从甲子开始,到癸亥为止
P112 干支用于斗建
斗指北斗星,斗建是根据北斗星的转动规律所确立的纪月准则,又名月建。
北斗星由七颗星组成,因七星形似古代舀酒的斗,故名北斗星。北斗星环绕北极星运行,每年绕行一周,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向会随着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把斗柄的指向作为定季节的标准。《鹖冠子》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了使斗柄指示的方向与月份对应,古人将北斗星绕行的区域分为十二等分,并以十二地支命名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各地诸侯割据一方,有的还制订了自己的历法,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夏历、殷历、周历、颛顼历等。这些历法的主要不同之处是岁首不同:
周历以建子之月为岁首;殷历以建丑之月为岁首;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颛顼历以建亥之月为岁首。这样周历的正月为子月;殷历的正月为丑月,相当于周历的二月;夏历的正月为寅月,相当于周历的三月和殷历的二月。
《春秋•隐公六年》说:“冬,宋人取长首。”而解释《春秋》的《左传》则说:“秋,宋人取长首。”两者记述表面上看,差了一个季节,实际上没有错,只是因为所用的历法不同。
存疑:岁首不同,连季节也随之改变了?节气难道也变了?
P114 干支用于星野
星野指天上星宿与地上对应的区域。古代天文学家将此二者联系在一起,用以阐释不同星宿的星象变化对不同区域的感应情况。古人主张天人合一,天能用天象昭示人间的吉凶。
……《周礼•春官宗伯》所载的职官中,有叫保章氏的,即把天上不同的星宿与地上各州郡或各诸侯封域一一对应起来。延及汉朝,司马迁《史记•天官书》对此也有说明。天官书以十二星次为准,将其与地上各州国一一对应起来,其中还将十二地支与十二星次相对照。十二地支指代的是不同的星宿,如子指齐或青州对应的星宿,丑指吴越或扬州对应的星宿。
P116 干支用于二十八宿
我们的祖先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天上的恒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为二十八宿。…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公元前433年战国初年墓葬擂鼓墩1号墓出土的漆盒盖上有二十八宿的名称及与之对应的青龙、白虎图象。
……在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称苍龙,有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七宿称玄武,有斗牛(牵牛)女(须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西方七宿称白虎,有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七宿称朱雀,有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
P121 干支用于八卦
……十二辟卦正好和十二地支两两相对应,复卦一阳,是阳的始盛期,因此用子来对应它,因为子也是阳气初起。这样一对应,本来复杂的阴阳消长过程就变得通俗易懂
P122 干支用于四柱八字
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用天干和地支表示…每柱两字,四柱共八字……
1. 排年柱……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
2. 排月柱 《起月表》可以帮助人们排月柱
月/年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正月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二月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三月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四月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五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六月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七月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八月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九月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十月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冬月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甲子
腊月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乙丑
3. 排日柱 ……即用农历的干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干支纪日每六十天一循环,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日干支需要查找《万年历》。日与日的分界线以子时划分,即十一点前是上一天的亥时,千万不要认为午夜十二点是一天的分界点
4. 排时柱
时 / 日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子/水(23点-1点)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丑/土(1点-3点)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寅/木(3点-5点)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木(5点-7点)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土(7点-9点)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火(9点-11点)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火(11点-13点)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未/土(13点-15点)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申/金(15点-17点)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酉/金(17点-19点)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戌/土(19点-21点)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亥/亥(21点-23点)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
出生日期第一个干支表示属于何命,排出来的五行没有什么就是缺什么
P131 干支用于书画落款
在岁星纪年中,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给以相应的专名,依次为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又对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也给以相应的专名,依次为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阎茂、大渊献。这样,甲寅年可写为阏逢摄提格,余类推。

《天干与地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的笔记-第14页

十天干的产生和十个太阳的传说有关,《山海经·大荒南经》说帝喾的妻子羲和生了十个太阳,九个太阳住在下面的树枝上,一个太阳住在上面的树枝上。。。十个太阳轮流一周就是十天,也就是一旬。。。为有所区别就给十个太阳分别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后来我们的祖先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用来衡量一年的长短,十二次月圆为一年。。。认为一年有十二个月亮值班。。。人们给每个月值班的月亮都起了名字。。。于是十二地支也出现了。
P24 天干用作帝王之名我们祖先曾将天干用于人名,最早曾用于帝王之名。(夏商)这两个朝代的帝王有的是以天干命名的。不是根据起初生日定的,就是根据其去世日定的。其实,用天干命名在当时类似于间接的纪日法。其中夏朝的亡国之君夏桀名为履癸,商朝的开国之君汤名为太乙。P25 甲子日武王伐纣利簋帮助人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利簋铭文中有'珷征商'字样,又被称为'武王征商簋'。。。利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簋腹腹内底部的铭文。。。4行32字:'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译文大意是:武王征伐商国,甲子日早上岁祭占卜,能克,传闻各部军队,早上占有了朝歌,辛未那天武王的军队在阑驻扎,赏赐右史利铜,用作檀公宝尊彝。利得到铜后,觉得很荣耀,就用铜铸造宝器来纪念周武王伐纣这件事。。。江晓原教授根据史书上的天象记载,运用电脑及现代天文学考订出周武王伐纣的正确日期公元前1045年12月4日,周武王率军出发;公元前1044年1月3日,周武王的军队渡过孟津;公元前1044年1月9日,周武王的军队与商朝军队在牧野决战并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天干与地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