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四大名著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01449880
作者:毛大步
页数:21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从贾宝玉出家说到僧尼出家受戒,说到度牒、戒牒,也是一种茶余饭后学习佛法、读《红楼梦》的谈资。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的“一僧一道”和“经幻仙姑”“太虚幻境”,虽然篇幅不多,写得恍惚迷离,但对理解《红楼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虽有研究者对此做过解读,但也是恍惚含糊。曹雪芹为什么在《红楼梦》里要写这些恍惚迷离的和尚、道士及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呢?那一僧一道和“太虚幻境”究竟是怎么回事?曹雪芹写他们的真意是什么?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对《红楼梦》有较深的了解。 《红楼梦》最先出场的人物是一僧、一道,分别叫“茫茫大士”、 “渺渺真人”。女娲补天所遗弃的那块石头虽然第一个出场,也会说话,但它并不是人,而是物。这一僧一道在八十回本中共出现过七次,每次出现都会造成故事情节的突变。此外,林黛玉和薛宝钗幼年生病时,那和尚也都曾出现过。 这和尚和道士是什么形象呢?很模糊。除了和尚头上有癞疮、道士是个跛足、两人都是破衣烂衫之外,没有具体形象;他们没有性格特征,两人的言行完全可以互换,凭言行根本分辨不出谁是和尚谁是道士;他们无始无终,没有年龄;他们没有出处,居处则是“家住蓬莱弱水西”——神话中的“蓬莱”在东海之中,而“弱水”则在西方昆仑山外,根本不在同一个方向,说在“蓬莱弱水西”完全是个“乌托之邦”、“乌有之乡”。可他们又无处不在,忽然而至,因此是超越时空的。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什么是渺渺茫茫、无始无终、无处不在、超越时空的呢?那就是老子说的“道”。老子说: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渺茫”也就是“阮惚”。“道”是渺茫恍惚的,超越时空,没有具体形象的。《红楼梦》中的一僧一道就没有具体形象、性格特征。因此,曹雪芹笔下的那一僧一道,其实是“道”的化身,代表一种理念。“道”是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感悟。《红楼梦》中,一僧一道的言论正体现了人们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这体现在一僧一道对“石头”、甄士隐、贾瑞等所说的话语中,如《好了歌》等。他们以智慧的化身出现。每当他们出现,便会发一番玄论,点化书中人物,使故事情节发生戏剧性变化。因此,由这一僧一道来“敷陈”《红楼梦》的大义,就有最大的权威性,是所谓“天以夫子为木铎”的意思。

前言

四大名著之现代解读    一、四大名著之述    “三国”写了一个大时代;“水浒”写了一帮大英雄;“红楼”写了一个大家族;“西游”写了一伙大妖怪。    三国玩的是心术;水浒玩的是义气;红楼玩的是感情;西游玩的是感性。    三国侧重在国——治国、兴国、安国、丧国;水浒侧重在气——勇气、义气、豪气、霸气;红楼侧重在情——亲情、爱情、官情、民情;西游侧重在趣——情趣、游趣、野趣、妖趣。    三国是正史;水浒是野史;红楼是家史;西游是妖史。    三国写官;水浒写盗;红楼写人;西游写怪。    三国写了一次变革;水浒写了一次冲动;红楼写了一场恋爱;西游写了一次旅游。    往西游,出身不好,想成佛是有难度的;在红楼中,出身不好,想嫁人是有难度的;混水浒,出身不好,想当官是有难度的;战三国,出身不好,想创业是有难度的。    二、四大名著之道    所谓道,即作者所主张的治国救世之思想。对于道,各人自有各人的认识,谁是谁非,孰高孰低,自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了。三国提倡以“仁”治天下,集中体现于刘备身上,仁是他的招牌,仁是他的旗帜,仁是他号令天下之武器,也是他落难逃荒的护身符。他以仁义感召天下,还真的唬弄了很多人,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有那么多百姓跟随。这仁义成了他的虎皮,成了他失败的理由,也成了他欺骗天下的精神鸦片。诸葛亮舌战群儒,打的就是这张牌。而后刘备借荆州,取西川,建蜀汉,做皇帝,无不以此通关节,买人情,做烂账,打牙祭。这罗老夫子确实把仁玩活了,当然他也讲义,讲忠,但对忠和义都是取批判态度的。刘关张因义而结兄弟,但也因义而坏蜀;诸葛先生因忠而成千古,却也因为愚忠阿斗而亡国——其教训之深刻,发人深思。    与三国不同,水浒重义,那一帮不认爹娘、不事君父的虎狼之徒,却在“义”的旗帜下啸聚山林,有酒大家喝,有肉大家吃,有财大家发,有债大家讨,团结得一个人似的,出生入死,甘苦与共,患难相交,荣辱相守。在水浒中,义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是非成败转头空,只有义存千古。晁盖虽说是个莽汉,却误打误撞歪打正着,举了“义”的旗帜,为梁山的兴盛做了良好的奠基。宋江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硬是要将“义”作愚蠢的篡改,塞进什么“忠”的破烂货,坏了梁山大事,也丢了自己性命。三国旨在治国,水浒旨在救世;三国是皇家大戏,水浒是江湖小品;三国是大政治家玩大策略,水浒是小混混闹小脾气。目的不同,道亦不同,各执一端,各行其是,曰仁曰义,自然是各有道理了。    三国和水浒,虽是将“仁义”二字掰开了用,却都没有跳出儒家治世思想之老道。倒是西游,在这一方面有一个大的突破,主张科技兴国,以“技能”治天下。西游首先主张走出国门,向西方学习,混洋文凭,像孙猴子那样海外归来,便不把地方长官玉皇大帝放在眼里,仗着能耐讨价还价,一口一个“玉帝老儿”,要了个“弼马温”的职务尚且不满足,做了齐天大圣还认为没有实权,直至大闹天宫,不可开交。其二,强调技术和武器的重要性。西游中各种妖魔全是仗了新式法宝,而悟空战胜妖魔也是依靠从西方的菩萨、如来等处进口的先进武器。西游把先进技术作为战胜对手的最有力手段,无疑是有前瞻性的。其三,西游的统治和管理思想也是以“技能”为核心的,孙悟空肯服软,乃因如来手段高;唐僧管理悟空,使用的是紧箍咒;孙悟空领导猪八戒,凭的也是自己的本事大。    和上述三者不同的是,红楼宣扬爱情至上,倡导以“情”感天下,建立和谐社会。整个红楼,可以说是一部情的颂歌。四大家族因宦情结为一体;贾氏宗族因亲情而聚居一所,大观园中众兄妹因友情而乐在一处;宝黛钗因爱情纠结一生。就是那些丫环、奴仆与主子之间,除了雇佣关系,也还有一种主仆之情谐和其中,焦大敢骂主子也是情之所致,睛雯也因与宝玉有特别的感情而勇于撕扇,作千金一笑。而凡是失情之处,便是诸多的不顺畅,诸多的不和谐,矛盾丛生,争斗连连,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红楼最终以宝玉出走为结局,就是要向人们表明,这“情”字,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是多么的重要。    三、四大名著之于权术    三国中,刘备的班子很有点现代企业架构的意味,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开,刘备就当他的董事长,诸葛先生很像公司里的总经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先进的管理催生兴旺发达的企业,蜀汉也迅速从弱小走向强盛,成为可与魏吴抗衡的三国之一。然而,这种制度毕竟还在草创阶段,还有不尽完善之处。没有董事会和监事会,有时诸葛亮的经营权便被董事长刘备无端地收回,给“企业”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如关羽死后,刘备不听诸葛的话,意气用兵,结果闹到了白帝城托孤的地步,险些把整个基业赔了进去。后来刘禅做了董事长,情况更不如前,诸葛亮只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水浒中,梁山的班子虽几经调整,但最终还是没有走出合作制的困境。梁山先是白衣秀士王伦做地摊生意。他胸无大志,气度狭小,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缺少现代企业思维,结果让林冲火并。后来托塔天王晁盖做了寨主,直嫌生意小,直怕人才少,于是广结天下豪杰。他的基本经营理念是合作制,有酒大家喝,有肉大家吃,哥们儿义气占了主导地位,不论投资,不说股份,按人头分红,搞什么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宋江继任后,做的是投机生意,“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他先是搞产权改革,改“义”字型企业为“忠”字型企业,不动声色,便把梁山的所有财产纳入自己腰包,把集体财产变为了他的私有财产。然后以此为资本,勾结官商,和高俅做什么皇家生意,结果赔了一个底朝天,彻底地葬送了梁山基业。    西游中,唐僧取经小组的班子建设最好,组长唐僧虽没有本事,却是天生当官的材料,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言谈举止,皆为楷模。又是上级任命,说他行他就行了,名正言顺。当然,他官德不错,不贪财受贿,不玩弄小蜜,不喝酒使性,他还特别会玩弄权术:对有本事的,控制使用;对有劣迹的,合理利用;对于平庸的,也尽其所用。大徒弟孙悟空,坐得稳,行得正,又有相当的科技水平,对师父是忠心耿耿,对同志是一腔热忱,可就是有点儿顽劣,不善逢迎,不会顺着领导的话说,老是惹师父不高兴。这在战争年代,或许不会太多计较他。假如说没了妖精,这孙悟空一定早被捉“右派”了。但师父对他有救命之恩,而且还有紧箍咒在手,他只能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了。二徒弟猪八戒,业务虽说平庸了一些,品质也有点儿差劲,但脑瓜不笨,嘴巴会说话,而且还有一个特长,能主动监督二把手。这一个优点,可是其他徒弟不能代替的。三徒弟沙悟净,一个特长就是品德好,忠贞不贰,让人放心。老吴在二百年前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班子的最佳组合模式,就是一把手要稳,二把手要能,三把手会配合领导工作,其他的就是要会牵马抬轿了。    至于红楼,则是典型的独资企业或国有企业模式。职工全是家庭成员,资历最老的史老太君自然而然就成了企业的董事会名誉主席。而作为监事会主席的王夫人,因与总经理凤姐有亲情关系,监事会实际有名无实。贾家公司的职工都是有门道的,自然谁也不想干事,做事的都是一些农民工、打工仔打工妹们。制度的腐败导致企业的倒闭,再加上王总经理假公济私,多次挪用公司资产做自己的小生意,结果是“呼啦啦似大厦倾”。这也是这一类企业意料之中的事,板子全打在凤姐屁股上,也是有欠公平的。    四、四大名著之于人才    三国讲礼遇人才,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传为千古佳话。诸葛亮请姜维入伙,也是有礼有兵,以情而感之,而后又破格提拔,委以重任,确实不失为明智之举。蜀汉却没有建立良好的人事制度,千里马重用与否,全是伯乐一人说了算,以致魏延怨气很大,到最后走向反叛,也是势在必然。    水浒讲人尽其才,不求完人,只求能人,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得到重用。水浒在招聘人才方面,采取了多方面措施,能拉则拉,得抢便抢,该骗则骗。一百单八将,上山的方式各异,成为水浒最亮丽的风景。从这个意义上讲,一部水浒,简直就是笼络人才的百科全书,不能不认真研读。    在人才引进方面,西游也是别出奇招,主张从囚犯或地痞中选拔人才。这虽是在强化佛教感化功能的强大,但也反映出了吴承恩的用人思想。孙悟空是天字号劳改犯,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了,他却让孙做了取经小组的副组长。猪八戒也是正在服刑的重犯,且服刑期间又有新的劣迹,在高老庄一带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沙和尚是流沙河里的妖魔,白龙马也是一条长期作恶的孽龙,唐僧却一一收留并委以重任。吾佛慈悲,回头是岸,不论出身,不论前科。吴承恩在人才选用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    《红楼梦》在人才选拔方面,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露了相对稳定时期人才选拔的弊端。红楼选择最高领导人的方式是联姻。为宝玉选媳妇,这当然就是为贾家选择未来的当家人,选黛还是选钗,不能太顾及宝玉的情感需要,而是要从接班人这个角度来考虑。黛玉气度狭小,身体多病,缺乏心机。宝钗就不同了,宽厚仁爱,身体健康,而且有管理方面的才能。所以,宝玉这个政治婚姻,是只能选钗而不能选黛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宝黛之婚姻悲剧也是必然。

后记

英雄梦醒无归路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都是悲剧。    《三国演义》的结尾将悲剧之因归结为“天数”:“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这实质上是对历史的一种迷惘。《水浒传》的结尾道:“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这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的一份清醒。且不论叙事艺术,单就思想水平而言,成书略晚于《三国演义》的《水浒传》就明显地高出一筹。    《三国演义》无疑就是一部悲剧。在小说中,代表道德理想、王道仁政的刘蜀集团,被代表社会现实、霸道暴政的曹魏集团所毁灭;战乱时代生灵涂炭,上至皇族、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受尽折磨和苦难;而时代风云中的杰出人物又由于天命和性格而致无法弥补的命运悲剧。这三个方面又相互渗透影响,在作者笔下构成了一幅浑然一体的历史悲剧画面。    《三国演义》的总体思想是拥刘反曹,其实质是尊崇仁德,贬斥残暴,尊崇忠义,贬斥奸诈。小说有意识地将刘备的仁厚和曹操的残忍作对比,褒刘贬曹的倾向十分明显。情节线索和人物塑造大都以蜀汉为中心,“忠不顾死,义不负心”是小说的重要思想脉络。其着力刻画的人物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都集中体现了忠于蜀汉的主旨。    小说的结构宏伟,将三国时期近百年头绪纷繁的政治、军事斗争和各种错综复杂的事件与众多人物关系形象地反映在一个一个场面中,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充分反映作者突出的政治、军事素养和高超的艺术才能。作者对战争的描写,活而不乱,环环紧扣,张弛有度,引人入胜。既写出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又展示了明争暗斗的曲折隐情,也突出了人物在战争中的智能、作为、个性、性格,实现了历史真实性和艺术真实性的高度统一。小说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同时也演绎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古代君臣悲剧,小说在不同程度上展示了不同人物的人生命运。    《水浒传》旧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干脆就叫《忠义传》。小说描写了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的英雄好汉,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接受招安后,这批“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的豪杰仍然被误国之臣、无道之君一个个地逼上了绝路。作者为这样的现实深感不平,发愤而谱写了这一曲忠义的悲歌。这悲歌既针对了梁山众好汉所处的时代,同时又影射了作者所处的时代。    《水浒传》揭示了一个普遍的历史现象:奸逼民反。小说第一个正式登场的人物是坏蛋高俅。正是无数像高俅这样的奸恶之人上下其手、狼狈为奸,大奸大恶把持朝纲,小奸小恶鱼肉乡皇,把整个社会弄得暗无天日。面对这一切,英雄们除了反抗,别无出路。于是,我们看到一批忠义之士不得不“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而这一切,在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达到了高潮。接着,悲剧气氛便在后半部的叙述中渐渐展开,而且愈来愈悲怆。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金圣叹“腰斩”了《水浒传》,完成了他心中“快意恩仇”的江湖梦。他不愿意看到英雄们如此凄凉的下场。但我认为,正是后半部的悲剧逆转,使得《水浒传》在美学境界上远远超过了《三国演义》。七十回的《水浒传》仍然是一流的文学作品,但全本的《水浒传》,其意义就远远地超出了文学的范畴,而同时具有了哲学、社会学以及历史学的意义。    造反是痛快的,可造反以后又该如何呢?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梁山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日子虽然逍遥,但毕竟无法成为这些英雄们的终极归宿。对这一问题的深切反思,使我联想到了十九世纪后半期挪威的大戏剧家易卜生的一部极有名的作品——《玩偶之家》。剧中的女主人公娜拉不满意于充当家庭的玩偶而毅然选择了出走。写到这里,剧本就画上了句号。该剧在“五四”时期非常流行,很多的新女性都以娜拉为榜样。可鲁迅先生却接过了易卜生的剧本结局来进一步思考:娜拉出走以后怎样?他在一九二三年的一次讲演中含蓄而深刻地指出,娜拉出走以后的结果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将娜拉和梁山众好汉进行比较是蛮有意思的。娜拉无法忍受充当家庭的傀儡,从而选择了出走;梁山好汉们不甘心于社会压迫,所以选择了造反。相似的选择,有着相似的原因:觉醒和无奈。因为觉醒,所以必须有所作为;又因为无奈,所以只有铤而走险。还是在那次讲演中,鲁迅先生将其概括为“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娜拉是这样,梁山上的英雄们又何尝不是呢?    英雄毕竟是英雄,他们不会堕落。他们艰难地选择了归来(招安),然而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呢?好不容易招了安,但曾经在水边啸聚的他们注定了边缘人的身份,最终还是逃不脱被这不忠不义的社会所吞噬的命运。这正应了一位西方哲人的话:“社会没有集体的善的力量,个人就无法维护善的准则。”所以,在《水浒传》里,我们看到的便是这样悖谬的悲剧:逆来顺受不成,揭竿而起也不行,招安效命更没有好下场!呜呼!“作者在以‘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时,对以传统道德无力扭转这个颠倒的乾坤感到极大的痛苦与悲哀,对‘忠义’这一批判武器也表现出深深的迷惘。”从这层意义上说,  《水浒传》是一部有关道德的悲剧,一部迷失在价值(忠义)怪圈中的历史理性的悲剧,是一部无法超越的文化宿命的悲剧。    这也许就是人类理想、正义所必须直面的社会现实困境。因此,《水浒传》具有了永恒的意味,使其无法不成为经典。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于一九三三翻译了《水浒传》,题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在译作的序言中,她这样写道:“《水浒传》这部著作始终是伟大的,并且满含着全人类的意义,尽管它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

内容概要

知名青年陶艺大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

书籍目录

戏说《西游记》 一个和尚磨磨叽叽 一个猴子咔咔嚓嚓 一个猪头嘻嘻哈哈 一个蔫灯哏哏啾啾 戏说《红楼梦》 主子和下人黏黏糊糊 男孩和女孩腻腻歪歪 荣华和落魄来来去去 和尚和老道忽忽悠悠 戏说《水浒传》 砍人时风风火火 用计时猥猥琐琐 上山时咋咋呼呼 招安时窝窝囊囊 戏说《三国演义》 情商最高的哭哭啼啼 智商最高的神神道道 地位最高的憋憋屈屈 武功最高的凄凄戚戚 后记一英雄梦醒无归路 后记二石头大师的惊世之作

编辑推荐

《戏说四大名著》总结得出《西游记》:出身不好,想成佛是有难度的;《红楼梦》:出身不好,想嫁人是有难度的;《水浒传》:出身不好,想当官是有难度的;《三国演义》:出身不好,想创业是有难度的。

作者简介

《戏说四大名著》内容简介:三国写了一个大时代,水浒写了一帮大英雄,红楼写了一个大家族,西游写了一伙大妖怪。三国玩的是心术,水浒玩的是义气,红楼玩的是感情,西游玩的是感性。三国侧重在国,治国,兴国,安国,丧国;水浒侧重在气,勇气,义气,豪气,霸气;红楼侧重在情,亲情,爱情,官情,民情;西游侧重在趣,情趣,游趣,野趣,妖趣。三国是正史,水浒是野史,红楼是家史,西游是妖史。三国写官,水浒写盗,红楼写人,西游写怪。三国写了一次变革,水浒写了一次冲动,红楼写了一场恋爱,西游写了一次旅游。
《西游记》:出身不好,想成佛是有难度的;《红楼梦》:出身不好,想嫁人是有难度的;《水浒传》:出身不好,想当官是有难度的;《三国演义》:出身不好,想创业是有难度的。


 戏说四大名著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评论得有意思。 不过该书应该是把blog上文章整理之后出的书,里面都是一个个小故事的那种 随意看看还是很OK的 收藏就不太必要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