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真实民国

出版日期:2014-8-1
ISBN:978751461026X
作者:哈雷特·阿班 (Hallett Abend)
页数:350页

内容概要

哈雷特•阿班(Hallett Abend,1884—1955),美国《纽约时报》驻华记者,从1926年至1940年他一直在中国生活和居住,期间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高层及英、美、日、苏等国在华军政人员交往密切,写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新闻报道。除本书之外,其作品还有《苦难中国》(Tortured China)、《华尔传》(The God from the West)、《一半人为奴,一半人自由:这割裂的世界》(Half Slave,Half Free:This Divided World)等。

书籍目录

译者序
卷一 中国苏醒了
1. 只身来到动荡的中国
2. 帝国主义的前哨
3. 孙中山晚年的秘密
4. 从上海至北京
5. 《英文导报》的丑闻
6. 投入《纽约时报》怀抱
7. 京津备战插曲
8. 济南惨案独家报道
9. 混乱的国民政府
10. 遭国民政府驱逐
11. 宋子文出面和解
12. 营救胡适
卷二 日本发动战争
1. 九·一八事变前的徒劳警示
2. 征服满洲只是第一步
3. 日本人的高薪诱惑
4. 现场采访一·二八事变
5. 日本蚕食华北
6. 被公开叫卖的秘密协议
7. 1936年夏天的中国时局
8. 独家新闻:西安事变
9. 与莫斯科的双重关系
10. 蒋介石听从意见了
11. 南京路的死亡与恐怖
12. 日本恶魔第一人
13. 日本在上海的暴行
14. 引狼入室
卷三 世界进入战争
1. 日方要员登门警告
2. 和平的一线希望
3. 日本高官的试探性接触
4. 住所突遭日本兵搜查
5. 全球率先报道日德谈判
6. 横遭日本便衣毒手
7. 日本宪兵队偷袭的内幕
8. 美国的幻灭与沮丧
9. 中国人的中国
10. 战后并非太平盛世
结语 一个驻外记者的感触
译名对照表

作者简介

晚年孙中山曾经导演“打倒列强除军阀”罗生门?胡适如何从国民党的阶下囚变为蒋介石的坐上宾?南京大屠杀的真正罪魁战后如何得以全身而退并怡然寿终?“二战”期间美日开战再难避免的首要事件是什么?……
就任美国《纽约时报》驻华记者期间(1927—1940年),哈雷特·阿班采写了大量有关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的内政、外交事件及人物的报道,彻底扭转以往西方新闻媒体对中国乃至远东局势兴趣寥寥的局面。


 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真实民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近来关于民国历史的书籍层出不穷,各有各的回忆录,而我们无法去分辨谁是谁非,只能当是每个人眼中不同的历史去看了,当是一部小说,毕竟每个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都是有自己的选择的,选择写下来的以及选择不讲的,而这本《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真实民国》,这是一个记者的回忆录,作为外国的记者,他们的行业原则还是非常遵守的,所以这本书写得还是较为客观,他在中国停留了15年,恰好是中华民国多事之秋的时候,所以经历了很多,正是精彩的这些动荡波浪激起我们阅读的兴趣,于是他从他的视角给我们写下了这一部民国历史,虽然有些可能也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报纸上听来的,但是书中对于历史的描写还是非常精彩和丰满的,这对于我们只读故事,不看历史的人还是非常好看的。阿班的人生起伏也在书中体现,从一个小报道开始写起,到后来成为采访蒋介石、宋子文等的首席记者,正是他这种从下到上的升迁过程,令他一方面能够接触底层的消息,另一方面也能接触到高层的消息,军阀纷争、日本侵略和二战爆发等等,都使得政治格局不停地变化,阿班做了一个生活和历史的记录者,正是因为他是一个外国人,所以他对历史中的人物的评价便可以放开去谈,而不用讲及复杂的人情世事,在他的历史中,我们又再一次认识到张学良、蒋介石、宋子文等人的性格和故事。而多少是真实的故事,多少是受了别人的影响呢,我们也无从下手调查,毕竟我们都无法证实昨天的事情的真实性,又何谈那些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历史呢。不过,当我把历史当作小说读的时候,我发现我更洒脱了,不用去较真。By江焕明
  •     换个角度看民国——评《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真实民国》文|杜子腾一直以来就觉得记者是“当下的史家”,尤其是权威报刊的首席记者更是之。历史孕育在生活中,而这些记者则是生活的记录者,时代的见证人。当生活被时间推移到记忆深处,每一个记者都成为了活的历史教科书,鲜活地给我们回忆曾经的过往。历史就这样必然与偶然之间在那些记者的笔下形成了。阿班就是这样一位历史的见证人,他眼中的民国则为我们还原了一个非传统、非官方但异常真实与可信的时代。本书的译者杨植峰先生不无赞美的评价道,“外国记者关于中国民国历史的著述不少,但松本重治讲历史,白修德讲政治外交,斯诺、福尔曼讲见闻,都与阿班的书不同。阿班此书采回忆录形式,有见闻,却不是见闻录;有大量历史片段,却非历史著作;有切身经历,却不是自传;有逸事珍闻,却不是掌故集。阿班写这部书讲的却是美国式的新闻采访实践,而施展的场所却是变革方兴的古老中国”。这评价待你读完全书,不觉得有溢美的成分,反倒觉得是十分中肯的。阿班笔下的民国人物形象是鲜活的:顾维钧的暴跳和无奈,张宗昌的奢靡与残暴,宋子文的坚韧与精干,张学良的沉湎和昏庸。尤其是对宋子文的评价,阿班认为其是无论人品政见,都可跻身世界伟人之列的。之所以能在历史之外窥探出这些人物的另一面,这都离不开阿班的深厚交际圈。他在苏、美、英、日以及民国政府高层都有十分广泛的私交。这也让他成为记者中身份最为特殊的人。或许他更是一个记者、情报员、传声筒的综合体罢。因为这种种的便利,“西安事变”他是第一个拿出铁证证实的记者;日本加入轴心国的消息也是他从日本高层得到消息,最终独享了这则全球超级独家新闻。还有日本击沉美军“帕奈号”舰、松井石根与八十部下被召回国等事件全都有阿班的身影与贡献。国内有很多人写民国,但受困于当时的弱国情境,资料文献全部遗失不见,亲历者也都不见踪影,所以还原历史难免失真。日本学者倒是治学严谨,且资料丰硕,但其占领者的地位总是会带有不小的偏见。而阿班作为《纽约时报》在当时上海的首席记者,亲历了众多历史事件,再加上不俗的高层背景,则成为了一个可信的恢复民国历史的新的视角。换个角度看民国,是用旁观者的视角作为参考系来审视整个民国的岁月。而这个角度,你确乎能看到一个别样的民国。
  •     活的历史《纽约时报》的首席驻华记者哈雷特·阿班自1926年至1940年10月在华共十五年,这十五年恰是中国近代史以来最动荡的大转变时期,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军阀割据、民主党革命,内忧外患,兵连祸结。在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阿班凭借着自己特殊的身份、地位,亲历了许多极重要、极关键的历史时刻,并见证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记者使命的召唤下,阿班在这个特殊、动荡的时期和政局大环境中仍孜孜不倦竭尽所能地追求新闻报道的真实、公开和公平,尽量让全世界第一时间了解当时中国的真实状况,读来颇令人动容。本书毕竟是属于个人回忆录的形式,书中作者阿班以着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亲历的故事,不可能完全不带一丝一毫的个人主观情感色彩和立场。尽管我们读得出作者以最大限度记者的道德和本能竭力保持着叙述过程的客观和克制,但字里行间无意中透露出的他对中华之患的担忧和思虑,以及他积攒十五年对中国的复杂的情感,让我们读来更觉真实和亲切。与历史汹涌的大浪潮对比,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是微薄的,而大时局下,一个人能经历的能看到的,只是历史的某个侧面或某个点,虽说阿班正是目睹了这样的侧面或点,但以点带面,管中窥豹,我们一样可以在事件的细节中窥探到某些历史事件的脉络。而这样似乎还带着沉重的呼吸和跳动的脉搏的见证和叙述,更使人感受到这份回忆的真实,似乎那远去的民国也鲜活地扑面而来了。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读书日翻完了这本书,收获颇大。本是凑单之书,但翻阅起来,竟然欲罢不能,所以连着两天在办公室阅读此书,看完后仍意犹未尽。虽然不了解哈雷特阿班这位先生,但通过译者序初步了解了此人,而此书的内容却打开眼界。不清楚是否有夸大之才处,给人的印象却很实在,叙述很有条理性,翻译也不错。阅读此书,可以获悉民国时期的很多故事,谢谢作者、译者和出版方!
  •     值得一读。
  •     历史 民国
  •     看了美国记者的报道,知道了原先不清楚的一些真实情况,把中国的那段时间的动荡不安描写的很详细。
  •     从作者凌驾于民国众生之上的美帝思维中感受到了国家的混乱与积弱、列强的软弱与自以为是、小日本的军国主义派系争斗。腐朽的世界确实需要一声惊天动地的怒吼,人民的百年耻辱确实会使历史抛弃善使手腕却派系混乱的民国而选择极端的红色。衷心的希望苦难的中国能够浴火重生~
  •     有很多有趣的细节,从另外的视角看曾经的故事,确实受益匪浅
  •     20160322结语喜欢
  •     事实证明过去的中国人比现在的中国人有血性多了,现在的中国人看到外国人就显出一个个奴才相,真的要好好看看历史才知道这些欧美、日本国家对旧中国做出的斑斑劣迹。中国走到今天不容易,不要轻易就毁了前人艰辛铺出的路。
  •     和民国采访战 (豆瓣)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134309/除了标题不一样,里边内容完全一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