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与心境》书评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4-5-1
ISBN:9787108045317
作者:汉宝德
页数:292页

《物象与心境》——园林的脉络

《物象与心境》与《美的历程》两本一起看的。一本讲中国的园林,一本讲中国的美学的历程,所幸两本书有互通之处,可以互相参证。人太懒,就列个脉络吧。————————《物象与心境》:?—先秦:《史记·殷》:纣王,沙丘苑台。《诗》:文王,灵台、灵沼。台,囿,沼。园林基本元素:即建筑,花木,水池。我以为,这个时候的园林并没有从祭祀活动中独立出去。诸侯获得封地并在封地中央堆土植树的祭坛,所谓的“社”,已经初步开始了以人工对自然的经营。文王的“灵”字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但这个时候,园林以享乐的面目开始呈现。秦汉:《上林赋》:秦始皇与汉武帝:上林苑特点:1规模大,包含山水 2景色多,山水诸态具备 3建筑多,多种宫廷活动观念:1园林即宇宙 2园林中以奇景异物为主 3宫观台阁相连通宫廷园林。上林苑的范围非常非常大。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统治者的狩猎活动。可以想见的是,上林苑中仍旧以自然的造化进行铺排。因为范围的广大,而包含了山水诸态。嗯,搁在今天的地位,大概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这个时候,必然地,建筑开始了远超以前的、大规模的进驻。“离宫别馆,弥山跨谷。”神仙的思想从周穆王开始,深深地渗入园林艺术。神仙思想表现为以“台”为主题,期待神仙降临。魏晋南北朝:《归去来兮辞》:陶潜《山居赋》:谢灵运 《洛阳伽蓝记》1大型建筑都有后院2园林与建筑结合是中国人的理想居住环境3当时的园林还有果园的功能4 继承了汉代的造景原则5 花木的选择倾向受到文人审美的影响道家思想的渗入。魏晋南北朝表现为“隐逸”“山林”“出世”,与之相匹配的审美趣味也发生着改变。魏晋时代是另一个哲学高峰,从这个时候开始“山林”“气韵”正式进入中国的美学体系,并且维持着王者地位,直至现在仍有余风。庄园经济,分裂割据,门阀士族,动荡的时代中,园林进入了洛阳时代。同文艺和审美一样,这个时代的园林已经具备了大部分后世园林的要素。园林从皇家宫廷,演化为官僚住宅。园林规模虽然缩减,但是在都城之内的宅第建造园林已经形成了风尚。唐敦煌壁画大明宫,曲江池,芙蓉园。《辋川图》:王维假山水池。水,盆池,心园的建造。连续造景。书中对辋川的二十一景一带而过,私以为这一点非常值得生发。后世园林的“移步换景”“动观静观”追求着景色的连续,极力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景色,大概就是从这里开始。文人进驻。在此之前,园林被上层权贵垄断,科举兴盛,士人阶级地位上升。并且给园林带来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在上林时期,司马相如只是一个描写者和歌颂者,而在这时,文人开始介入造园活动。他们所造的园林虽然不比权贵的华贵,但是,由他们开始,诗,画,文,园林的审美渐渐趋于一体。宋山水画艮岳园林的江南时代1面积有逐渐缩小的趋势,追求简单、缩小、曲折2石的地位突出。独立,或为组,叠石为山3水池成为重点4园林成为文人生活之要件5江南园林的世俗化同园林的山石与水池共同发展的,是宋代的山水画。叠石为山,是山林的抽象符号。艮岳描写了对于奇石的追求与审美。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引水造池更加容易。明园林理论:《长物志》《园冶》《闲情偶寄》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艺术的两极化 1大众化装饰化 2脱离现实 表达个性1绘画的影响:张涟 计成 李2文人园的观念:造园者需要有文人修养,重情意,喜朴实3去除世俗迷信、古代成法的蔽障 举例:厅堂形制、窗櫊、栏杆、墙垣、漏砖墙、4绘画手法的运用因借与画境 因近景,借远景 画境 无心画、以白壁为纸5总结:1意境取向 2简朴取向 3自然取向 4思巧取向 5功能取向清皇家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圆明园,御花园……清代修建的园林种类:离宫式、民间风味、江南的风物、庙宇与异域色彩缺点:1既不质朴也不华丽 2既不工整也不活泼现代林家花园本书作者身居台湾,所以最后一节的题目是沿海商贾花园。私以为不是特别妥帖。如果真的来分析现代的园林,最适合的对象应当是公园。市民阶层上升,文化阶层下降,公共资源的开放,西洋造园的结合,现代建筑的加入,都非常值得一说。因其公共性,广场成为了之前园林所不曾有过的元素,直接催生出了“广场舞”这一大众艺术(此为戏语,广场舞的发源还应探讨,比如广播技术、毛左、广播体操)。总结:这本书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配图多,看看山水画也很是不错。如有错漏,欢迎指出。参考了 @Bollo 所列大纲。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756374/


 物象与心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