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与心境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4-5-1
ISBN:9787108045317
作者:汉宝德
页数:292页

内容概要

汉宝德 1934年生于山东日照。台湾成功大学建筑学士,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硕士,普林斯顿大学艺术硕士。曾任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汉光建筑事务所主持人、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台南艺术学院创校校长。是二十世纪后半,引领台湾现代建筑思潮的重要学者,在推动台湾建筑教育、文化资产保存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 自《上林赋》看秦汉的宫苑
第二章 神仙与中国园林
第三章 道家对中国园林之影响
第四章 中国园林的洛阳时代
附录:唐人的“盆池”
第五章 中国园林的江南时代
第六章 《园冶》:园林理论之产生
第七章 清代皇家园林
附录:《红楼梦》中的园林
第八章 沿海商贾文化的园林
——台湾板桥林家花园

作者简介

为什么中国文化会产生这样的园林?
中国的园林何以成为读书人性格的写照?
在本书中,作者从古代绘画、赋文、器物以及现存名园中,寻找园林精神的蛛丝马迹,勾勒出中国园林思想的发展脉络,也映射出中国文化内在的矛盾与张力。


 物象与心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物象与心境》与《美的历程》两本一起看的。一本讲中国的园林,一本讲中国的美学的历程,所幸两本书有互通之处,可以互相参证。人太懒,就列个脉络吧。————————《物象与心境》:?—先秦:《史记·殷》:纣王,沙丘苑台。《诗》:文王,灵台、灵沼。台,囿,沼。园林基本元素:即建筑,花木,水池。我以为,这个时候的园林并没有从祭祀活动中独立出去。诸侯获得封地并在封地中央堆土植树的祭坛,所谓的“社”,已经初步开始了以人工对自然的经营。文王的“灵”字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但这个时候,园林以享乐的面目开始呈现。秦汉:《上林赋》:秦始皇与汉武帝:上林苑特点:1规模大,包含山水 2景色多,山水诸态具备 3建筑多,多种宫廷活动观念:1园林即宇宙 2园林中以奇景异物为主 3宫观台阁相连通宫廷园林。上林苑的范围非常非常大。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统治者的狩猎活动。可以想见的是,上林苑中仍旧以自然的造化进行铺排。因为范围的广大,而包含了山水诸态。嗯,搁在今天的地位,大概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这个时候,必然地,建筑开始了远超以前的、大规模的进驻。“离宫别馆,弥山跨谷。”神仙的思想从周穆王开始,深深地渗入园林艺术。神仙思想表现为以“台”为主题,期待神仙降临。魏晋南北朝:《归去来兮辞》:陶潜《山居赋》:谢灵运 《洛阳伽蓝记》1大型建筑都有后院2园林与建筑结合是中国人的理想居住环境3当时的园林还有果园的功能4 继承了汉代的造景原则5 花木的选择倾向受到文人审美的影响道家思想的渗入。魏晋南北朝表现为“隐逸”“山林”“出世”,与之相匹配的审美趣味也发生着改变。魏晋时代是另一个哲学高峰,从这个时候开始“山林”“气韵”正式进入中国的美学体系,并且维持着王者地位,直至现在仍有余风。庄园经济,分裂割据,门阀士族,动荡的时代中,园林进入了洛阳时代。同文艺和审美一样,这个时代的园林已经具备了大部分后世园林的要素。园林从皇家宫廷,演化为官僚住宅。园林规模虽然缩减,但是在都城之内的宅第建造园林已经形成了风尚。唐敦煌壁画大明宫,曲江池,芙蓉园。《辋川图》:王维假山水池。水,盆池,心园的建造。连续造景。书中对辋川的二十一景一带而过,私以为这一点非常值得生发。后世园林的“移步换景”“动观静观”追求着景色的连续,极力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景色,大概就是从这里开始。文人进驻。在此之前,园林被上层权贵垄断,科举兴盛,士人阶级地位上升。并且给园林带来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在上林时期,司马相如只是一个描写者和歌颂者,而在这时,文人开始介入造园活动。他们所造的园林虽然不比权贵的华贵,但是,由他们开始,诗,画,文,园林的审美渐渐趋于一体。宋山水画艮岳园林的江南时代1面积有逐渐缩小的趋势,追求简单、缩小、曲折2石的地位突出。独立,或为组,叠石为山3水池成为重点4园林成为文人生活之要件5江南园林的世俗化同园林的山石与水池共同发展的,是宋代的山水画。叠石为山,是山林的抽象符号。艮岳描写了对于奇石的追求与审美。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引水造池更加容易。明园林理论:《长物志》《园冶》《闲情偶寄》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艺术的两极化 1大众化装饰化 2脱离现实 表达个性1绘画的影响:张涟 计成 李2文人园的观念:造园者需要有文人修养,重情意,喜朴实3去除世俗迷信、古代成法的蔽障 举例:厅堂形制、窗櫊、栏杆、墙垣、漏砖墙、4绘画手法的运用因借与画境 因近景,借远景 画境 无心画、以白壁为纸5总结:1意境取向 2简朴取向 3自然取向 4思巧取向 5功能取向清皇家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圆明园,御花园……清代修建的园林种类:离宫式、民间风味、江南的风物、庙宇与异域色彩缺点:1既不质朴也不华丽 2既不工整也不活泼现代林家花园本书作者身居台湾,所以最后一节的题目是沿海商贾花园。私以为不是特别妥帖。如果真的来分析现代的园林,最适合的对象应当是公园。市民阶层上升,文化阶层下降,公共资源的开放,西洋造园的结合,现代建筑的加入,都非常值得一说。因其公共性,广场成为了之前园林所不曾有过的元素,直接催生出了“广场舞”这一大众艺术(此为戏语,广场舞的发源还应探讨,比如广播技术、毛左、广播体操)。总结:这本书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配图多,看看山水画也很是不错。如有错漏,欢迎指出。参考了 @Bollo 所列大纲。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756374/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中国园林学考据之集大成者。由园林而述及历代文化之审美品味。台湾老辈学人的研究论述充分,理据清晰,不同于大陆的记录性文字,让人惊喜。
  •     我看完了,挺不错的,有些不懂得,慢慢来
  •     2017.1.6读完。汉宝德新男神嘻嘻嘻
  •     作者不是历史学家,但眼界和见识却胜过很多历史学家。。
  •     不错的中国古典园林小册子。优缺点并存。未从建筑之工艺技术入手,而是以古典文人精神着眼,既是其文之长处,亦是其缺憾。对于非建筑、城规出身的人来讲,说的东西太浅白,略显简陋。尤其是完全可以深入分析的明清园林,逸笔寥寥,读来不过瘾。当然,作入门册子应是不错的。看了下序言,汉宝德写作此书时,貌似是压根没有机会实地考察大陆的园林建筑的,所以拿士人精神、文人趣味做文章,也就可以理解了。但光讲士或文人话题的话,水平未及徐复观。所以,是建筑学里以精通古代文化为卖点的书?
  •     周末二天一口气读完
  •     汉宝德
  •     汉宝德先生的文字很朴实,读书就如同是在与他本人对话一般
  •     我的园林审美和中国文化的启蒙读物。
  •     干货不错
  •     奥特曼帝国 扬州书坊录 哈哈 早期的两种分别叙述得清楚,盆景式园林的定位有启发。
  •     试图从古代文存和诗句去注解园林及古人心境的路径很好 但是文字意境还是差了一点
  •     设计的视角~
  •     火车上看这本书,坐在边上的爸爸问我,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我说不是,他说,这书看着还挺专业的。好吧,我觉得我装B的成分更多些。
  •     较为系统的勾勒出我国园林山池的发展脉络,并着重墨于唐宋之“洛阳园林”与明清之“江南园林”。作者喜引据诗赋典籍阐述其观点,但有时猜测成分颇重,难以信服。
  •     看过挺有收获和启发的讲述中国园林发展脉络的书籍
  •     理度谨然,将中国园林的神仙与文人传统及其嬗变剖读得脉络分明,细微处分析得颇有见地,如对自然到人工的演变、园林山石水木等园林主导元素的层层分析,明人唐宋园林对日本园林影响之异同,中东波斯文化影响唐人心境审美等;又有正本溯源,如道家观念的人间享乐化,文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现今苏州园林的高度等。概之,虽未明说,理想的园林是文人心境,人间已不存。
  •     201606 4-2
  •     相比于以前读的园林史,这本角度比较特别,着眼于法式背后的精神,谈匠也谈理。但也正因为此部分地方显得比较主观。不过话说回来主观也没什么不好,其实应该自己多想想这些的。
  •     有种故纸堆里做学问的感觉,作者实地考察的园林大概不是很多吧……阐释角度很有启发
  •     作者功底深厚,详尽而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
  •     一直对汉宝德文笔、论点无感。但总还是会看到他的书想翻翻。
  •     大多文字考据,阅读体验不佳
  •     叠石与绘画的关系部分 足见作者功力
  •     “对于关心园林的学术界,则希望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不要在大陆的记录性著作里打转。”
  •     园林和文人说不清的关系
  •     最喜欢的还是前面讲到神话和造园一块的内容。
  •     读完有种读《中国大历史》时的感觉,作者从古到今梳理了一遍中国园林的发展,上下联系,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     都很好。只是209页奥斯曼帝国误为奥特曼帝国实在让人此可忍孰不可忍。
  •     写得清楚明白,里边的图也印得非常好!
  •     儒、佛、道早已融为一体,理想与现实混为一谈,宗教与迷信不再划分。这样的文明最恰当的象征,就是江南的园林。
  •     没什么亮点的入门读物
  •     算是一本串起园林设计史的书,陈从周的园林书籍更有读头
  •     抒情
  •     汉宝德先生梳理的中国园林史体系,尽管可能有偏颇之处,但整体上是很到位很深刻的。
  •     作为一本专业的园林入门书籍是恰如其分的
  •     从洛阳伽蓝记,园冶,两部书开去
  •     引经据典 考究园林,部分有总结归纳。了解一下 也有益处
  •     学了专业来看书,没顾上细看,写的太美,嗯我做了一个梦;不过园林专业真是差别挺大,现代景观少了太多美。
  •     梳理园林史
  •     感觉一般
  •     从中国古代绘画、诗文、器物和现存著名园林出发,探讨中国古代的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引经据典,富于诗意,实为了解中国园林文化精神的一本佳作。
  •     还不错,尤其是园林与古代绘画的关系,视角比较特别,反而是了解绘画,尤其是董其昌之后的书画特点,很有帮助。
  •     比起匠人之手, 更不可得的是文人之心
  •     考园林史之前读每一页都似乎是干货,考完园林史再读就是强撑着翻完了。某些局部词句有点启发,但是仍旧不明白园林。感觉大观园那一段宝玉说的还蛮好,不见得淳朴田园风的境界就一定比雕梁画栋精致风的境界高,毕竟都是在无脉无源的场所里营造。空间的转折变化、植物的诗画属性、建筑的错落布局,这些确实都很能反映造园家的水平能力技巧功力,其实已经足够了。但是“因借”确实是境界的体现。翻完只觉得什么都是“不见得的”。还要再多读点多逛点才能有自己的判断,在此之前还是迷惑着算了。我发现我好像是折衷主义的拥簇。
  •     对清皇家园林的缺点实在讲的痛快!哈哈,简直是呆板嘛!还有晚清留下来的那几座苏州园子,叠石简直是丧心病狂嘛!炫富而已。以致贝聿铭的苏博简洁象形的假山被人批评“不正统”,啧啧,这些人真不知正统是为何物!作者专业所系,读来非常专业,解答了很多疑问!
  •     喜欢漢宝德先生的文字,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思考。
  •     “大观园......使用了中国绘画‘场景’的连接分割方式。......《辋川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用看西洋画的方式去欣赏,其布局是呆板的,结构是松散的。......事实是古人看画,没有用西洋人的眼光去看整幅,而是分段分景欣赏的。欣赏一个手卷的过程与欣赏一座园林一样。......游园者像展视手卷一样,不时地变化心情,为眼前景观的转换所吸引,这时候,艺术的最高原则不是统一与和谐,而是变化与悬奇。”古典园林到底存不存在一个整体的结构,此处存疑。
  •     中国园林,中国美学的兴起与世俗化,皆述于此。
  •     朝代和特点相结合,思路清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