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辽地宁十四城

出版社:辽宁省作家协会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205075057
作者:辽宁省作家协会
页数:422页

章节摘录

清崇德八年(1643),又开工建“四塔四寺”,顺治二年(1645)峻工。“四塔四寺”中的塔建在盛京皇宫东西南北四个等距离的正方向,相距都是五里。据“四寺四体文碑”碑文所记:“盛京四面各建庄严宝寺。每寺中大佛一尊、左右佛二尊、菩萨八尊、天王四位、浮图一座,东为慧灯朗照,名日水光寺;南为普安众庶,名日广慈寺;西为虔祝胜寿,名日延寿寺;北为流通正法,名日法轮寺。”    至此,沈阳古城的格局基本定型,城池的面貌也大为改观。中心为宫城,宫城之外为方形的皇城,皇城之外为圆形的罗城,皇城与罗城的八门八关间以放射状街道相连。罗城外又有对称四塔相护持。这种形制作为中国都城规划的最后范例和完美布局,在中国是唯一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塞外皇都,盛京形胜,沈阳从此进入“一朝发祥地,两朝帝王都”的辉煌时代。    当年盛京城的规划与形制无疑是十分新颖的。所以就引起了后人的关注与猜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设计呢?猜测之后甚至就是附会,最终附会归结到了道教阴阳学说上。其中最典型的观点就是晚清缪润绂在《陪京杂述》里的记载:“按沈阳建造之初,具有深意,说之者谓,城内中心庙为太极,钟、鼓楼象两仪,四塔象四象,八门象八卦,廓圆象天,方城象地。角楼、敌楼各三层共三十六象天罡,内池七十二象地煞,角楼、敌楼其十二象四季,城门瓮城各三象二十四气。”这些归纳未免过于牵强,不说对错与否,就是所述之数字都是在强行附会。沈阳城的这种特殊形制,不可否认具有宗教意识的影响,其中方圆之形也寓有道教的成分,但深入考究,沈阳城的形制除了遵循《周礼·考工记》王城规划原则和满族自身的建城理念以外,最主要是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就是“曼陀罗”构思。    在“曼陀罗”构思下的沈阳城格局分为宫城、皇城、罗城三道城垣,内有两方,外有一圆。皇城内的井字街道如同轮毂,从皇城至罗城圆廓间呈放射状的八条路恰为轮辐,环形的罗城圆廓形成轮辋。从而构成了典型的“曼陀罗”图案轮廓。皇宫紧挨中心庙,恰似佛界之须弥山。在确定这座城市的中心时,皇太极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在中国古代,所有的城市中心都要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它既是城市的中心地标,同时也是城市风水学的需要。按中国古代风水学理,城市里对面两城门是不能相见的,中间必须要有建筑物屏蔽。如唐时会建一座尊胜陀罗尼经幢,元代会建中心阁,明清时会建鼓楼,而唯有明代的沈阳城却建了一座中心庙。关于沈阳中心庙的诸多问题。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研究清楚,许多谜仍有待后人开解。比如皇宫北宫墙正与这座中心庙重合,按皇家宫殿形制,无疑是要将中心庙拆除的。但当年清皇太极改造沈阳城,建皇宫时,特为中心庙留出位置。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故宫北宫墙到此拐了一个弯,形成一个凹形,让出了半亩地给中心庙。这种“皇宫让庙”的现象很让人感慨,可以说世间绝无仅有。皇太极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只能从它尊从佛教的“中心说”来解释,他不忍将已经承继下来,或者说苍天赐给他的历史中心再破坏掉,他尊崇这个中心,实在也是在尊崇他自己。有了中心庙作依托的皇宫,从此更为稳固,更为尊崇。皇宫之外,是环绕而建的八旗王府,恰如须弥山腰之四大天王;两道护城河,又似咸海;河外等距离对称而建的“四塔四寺”。则如同四大部洲。所以,后来展开的盛京平面图,不管怎样绘制,都是一幅完美绝伦的“曼陀罗”。中国乃至世界,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建筑格局。    为什么清初要将盛京城建设成曼陀罗形呢?这主要与皇太极时代及清初的政治需要与宗教制度有关。    公元八世纪,天竺僧人莲华生等把密宗传人西藏,并与西藏地区的本教融合,形成了喇嘛教。明代,藏传佛教喇嘛教又传入蒙古地区并成为蒙古族普遍崇祀的宗教。由此。喇嘛教沿着青藏高原、中亚、蒙古高原、辽海(辽西一东北亚)一线一直传到朝鲜半岛。皇太极为了强大自己,进入中原,统一中国,采取的一条重要政治策略就是争取和笼络蒙古上层统治者。对蒙古,除了结盟、联姻、赏赐、封爵等手段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因其俗而治其众”,通过宗教来密切与蒙古族的联盟。在了解蒙藏等民族对喇嘛教的特殊感情后,于是他一改过去轻视甚至禁止喇嘛教的态度和政策,开始推崇喇嘛教。据《清史稿·太宗纪》记载,后金天聪八年(1634),“墨勒根喇嘛以嘛哈噶喇金佛来贡,遣使迎至盛京”。《沈阳县志》记道:“初,崇德二年(1637),征察哈尔,林丹汗达赖实执囊鞬以从师,有喇嘛默尔根随载至盛京,敕建实胜寺,居之。”这些记载都说明,清入关前通过对蒙古地区的用兵,将蒙古名僧、喇嘛迁至沈阳,从事布教活动与建寺工作。    P7-9

前言

这本书里的文章是十四位作家阅读辽宁十四座城市的思想笔记。    对于一座城市的表达,在有城、有市、有城市的初期就出现了。不同时期的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建筑、音乐、美术、民俗学家们。或用烟囱林立的工厂,或用摩天的金融大厦,或用雕塑、历史文学甚至是战争,造就了一座座名城。    而当下的中国城市,不啻为一个个热气腾腾的大工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城市数量由1949年的132个,发展到2008年的655个。其中,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由10个发展到122个。    中国作家的“读城”活动,切入的正是这样一种建设的大格局。    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主体不是企业,而是各具特色的城市圈。没有发达的大城市做核心,没有城市圈的形成和崛起,没有高度的城市文明。一个国家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但是。中国城市的文化个性近些年才被重视。如果我们问一下,不同城市的文化记忆、个性、灵魂是什么,恐怕语焉不详者众。文化身份、民俗特色是一座城市最强的竞争力。文化失忆失语的城市,就像一个没有名分的人,或者像一个暴发户,面目模糊或者粗鄙,无足轻重或者令人生厌。众人熟悉的一些国际化大都市都有一张甚至数张文化名片。提到巴黎,人们想到的是时装和爱情;说到维也纳,就知道是音乐之都;而洛杉矶,是与电影有联系的城市;拉斯维加斯则是博彩之地;水上的威尼斯,啤酒之乡慕尼黑,港口之都鹿特丹……1998年,号称中国最新锐杂志的《新周刊》,率先关注了中国城市扩张期的城市文化气象,出版一期专辑《中国魅力城市排行榜》,他们给一些城市的文化定位是:北京是最大气的城市,苏州是最精致的城市,拉萨是最神秘的城市,西安是最古朴的城市,上海是最奢华的城市,南京是最伤感的城市等。尽管有商业运作色彩,但是,触到了中国城市发展的痛处。    辽宁十四座城市的文化定位,也令我们常常语塞。是我们没有那么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没有那么优越的区位条件,特别是没有那么多出色的思想文化大家,还是我们对文化身份塑造的思想习惯甚至还没有生成?    但是你不能说我们的城市没有文化,只是这种文化身份淹没在城市同质化发展的竞争中。淹没在我们追求物质呈现的喧嚣里罢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辽宁省作家协会组十四位作家来阅读我们的十四座城市,开始了城市文化地理的寻访。力图用作家的眼睛、文学的方式擦亮每一座城市,寻找、发现、注入、彰显城市的文化记忆、个性、气质、灵魂。    此举受到了省委宣传部的鼎力支持,被列为我省“今明两年重要的文化工程”;各市对作家读城也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和期待。    但是,信息时代,如何推介、展示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前瞻一座城市的未来?如何将一座正在开工中的大工地,赋予一种集历史性、复杂性、华丽性、创造性、引导性统一的人文描述,甚至给城市的决策者们以借鉴和启发,这是对作家的现代文化高度、社会认知力的挑战,检验的绝不仅仅是美文的创作水准。显然,这种社会责任不是一群人的智慧、一次性的创作能承尽的。    但是,作家们的案头功课做得非常充分。掌故、典故、传说、历史、地方志、大企业的编年史、器物文化记载、重大历史事件、地方名人传记等悉数找来,认真研读;历届政府工作报告、领导讲话、十二五规划反复学习;世界的、中国的大作家书写城市的文章认真揣摩……用作家的激情、生活经验点燃这些材料;用作家的思考激活这些材料,使之更具有文化的积淀性和感染力。    作家们的采访活动做得十分到位。上自书记、市长,下至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是作家们的采访对象、表现对象、服务对象;高新产业开发区令作家们流连忘返;大企业车间里,农民的田间地头都有作家们的身影;浩浩荡荡的辽河,无限沧桑的古长城、烽火台。古人类活动的遗址都是作家们的关注对象;那些陵寝,那些寺庙。那些发生过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场所,那些韵味悠悠的古建筑都留下了作家们的足迹;至于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代表一座城市标识的文化元素则更是吸引作家们驻足的去处……    作家们的写作态度令人感动。他们数易其稿,他们的文章不断地被各方面的专家所颠覆,也不断地被自己的新发现所颠覆。不敢说这些文章是解读一座城市唯一的钥匙,但敢说从城市的文化记忆入手来表现城市,他们是第一趟脚印;不敢说这些文章确定了城市的文化身份,找到了城市的灵魂,但敢说以后再有人研究辽宁城市文化。会绕不开这些文章;不敢说这些文章有多么高的文学价值,但敢说在这些文章当中,你找不到那些总结报告讲话的语言,找不到那些陈腐的诗词、老旧的地理概念和宏大空泛的公共话语。    作家们的文章在《辽宁日报》《鸭绿江》杂志刊出后,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光明日报》要求摘发、转发;凤凰卫视要求以这些文章为文本,每个城市做三十分钟的电视片,从文化的角度推介我们的城市;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发;辽宁省委宣传部、各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有的市的领导在讲话的时候引用文章里的话。    如果《新周刊》再做一期,就应该是我们这些作家的文章——沈阳是最豪气的城市,大连是最浪漫的城市……我想,对作家们读城的最大褒奖,将是城市生活的设计者、管理者、建设者以及关心一座城市精神生态的人们对这本书的热读。    2012年10月

书籍目录

序言 天辽地宁十四城曼陀罗的沈阳深蓝之城鞍山是怎样炼成的地平线上的抚顺三都赋家国之痛爱非常的苹果一座城市的精神操守我幸福地临摹着这座城市的灵魂辽阳造城记湿地——人类永久的旅程从 乡村城市 到 城市乡村龙城本纪超越梦想

编辑推荐

《天辽地宁十四城》由辽宁省作家协会编著,这本书里的文章是十四位作家阅读辽宁十四座城市的思想笔记。    对于一座城市的表达,在有城、有市、有城市的初期就出现了。不同时期的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建筑、音乐、美术、民俗学家们。或用烟囱林立的工厂,或用摩天的金融大厦,或用雕塑、历史文学甚至是战争,造就了一座座名城。

作者简介

《天辽地宁十四城》由辽宁省作家协会编著,《天辽地宁十四城》的作家们的写作态度令人感动。他们数易其稿,他们的文章不断地被各方面的专家们所颠覆,也不断地被自己的新发现所颠覆。不敢说这些文章是解读一座城市唯一的钥匙,但敢说从城市的文化记忆入手来表现城市,他们是第一趟脚印;不敢说这些文章确定了城市的文化身份,找到了城市的灵魂,但敢说以后再有人研究辽宁城市文化,会绕不开这些文章;不敢说这些文章有多么高的文学价值,但敢说在这些文章当中,你找不到那些总结报告讲话的语言,找不到那些陈腐的诗词、老旧的地理概念和宏大空泛的公共话语。


 天辽地宁十四城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一本不错的辽宁地域和旅游文化读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