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書緣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9865823085
作者:李黎
页数:288页

内容概要

李黎
本名鮑利黎,高雄女中、台大歷史系畢業,後出國赴美就讀普度(Purdue)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曾任編輯與教職,現居美國加州從事文學創作。曾獲《聯合報》短、中篇小說獎。著有小說《最後夜車》、《天堂鳥花》、《傾城》、《浮世》、《袋鼠男人》、《浮世書簡》、《樂園不下雨》等;散文《別後》、《天地一遊人》、《世界的回聲》、《晴天筆記》、《尋找紅氣球》、《玫瑰蕾的名字》、《海枯石》、《威尼斯畫記》、《浮花飛絮張愛玲》、《悲懷書簡》、《加利福尼亞旅店》、《昨日之河》等;譯作有《美麗新世界》。

书籍目录

自序
長河側影
茅盾
去冬見茅盾
烏鎮倒影
茅盾的題字
巴金
巴金先生談過去、現在、將來
中國的良心
重訪巴金的家
沈從文
夏日北京:沈從文
沈從文的長河
命運之杯——辛亥革命的一課
從文讓人
人間風景——讀黃永玉《太陽下的風景》及其它
丁玲
今生轍——訪丁玲
在延安想起丁玲
艾青
北方的吹號者
錢鍾書、楊絳
一封「遲到」多年的信
給方鴻漸博士的一封信
讀錢鍾書〈槐聚詩存〉
又見楊絳
背影
一個人和三個人
百年才情——歲寒訪楊絳
范用
半生書緣——記范用
雙槐樹
劉賓雁
我所認識的劉賓雁
劉賓雁與蘆溝橋

李子雲
昨日風景——懷念李子雲
殷海光
長巷深深
陳映真
映真永善

作者简介

那些人,那些曲折與動盪的文學年代
筆鋒裡潛沉著李黎深情的探勘書寫
允為一個時代文學典範的註記
他們的話語文字,容貌舉止,在我至少一半的人生裡留下的涓涓記憶,
隨著時間匯成了一條盪盪長河。
一九七七年秋天,李黎因為尋根之旅第一次踏上中國大陸的土地,從那年起,透過出版界前輩范用先生引見,她像跟時間賽跑一樣,趕著求見尚在世間的老作家。
每一位書中人,在他們各自生活的海峽的兩邊,都遭遇過來自他們自己政府的壓制迫害,甚至牢獄禁錮 。是巧合嗎?還是我不自覺的選擇?是因為他們的年齡,正逢上了那個動盪的年代、那段酷痛的歷史?顯然,他們是中國歷史的映照,一群知識份子的範本。尤其是,但凡有理想、有才華、有風骨的寫作者,身處那個時代,無論在海峽的哪一邊,都無法逃脫政治的渦漩吧。
書中寫到的十二位,有十位是大陸的作家學人;以李黎成長在台灣、旅居美國多年的背景,這些原應是她最不熟悉的人。但一九七○年,她從台灣赴美求學,在大學圖書館兩層樓之間的一個小房間裡發現一書架的中文書,裡面竟然有許多在台灣看不到的「禁書」!她像補課般急不可待的讀著,試圖彌補那個錯失的文學斷層。而那時正值大陸文革時期,這些作家生死未卜,讀時更添一份敬惜之心。當時又逢海外留學生的保釣運動如火如荼之際,李黎投入這場「海外五四」運動的結果是被台灣政府視為左傾份子,上了黑名單,十五年不得回家。思鄉情切之餘,轉而去大陸作文化源流的探索,同時也是為自己的身世尋根。
那時距離文革結束還不久,資深的文學人士幾乎全是浩劫的倖存者,更有文名早已湮沒而自嘲為出土文物的。就是這樣,她一位一位的求見,幾乎都沒有遭到拒絕。有的趕上見到他最後的夕照餘暉,如茅盾;有的結為朋友,一同度過悲欣交集的八零年代、變化巨大的九零年代,甚至還有更久的。


 半生書緣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原載《破報》復刊767期(2013-06-27)1970年代初發生於北美的台灣留學生保釣運動,是幾個特殊歷史機遇下的偶合。譬如,60年代末在美西柏克萊的幾位留學生,包括劉大任、郭松棻、李渝等,乃至於數學博士香港人唐文標,見識柏克萊被迫停課,國民軍與大學生在校園內屢屢打成一團,如此情境下,他們跟著流亡至此的陳世驤從頭學習中國文學,補足遭蔣家政權封鎖的功課。譬如,也是該世代台籍菁英最常提到的,在美國的大學圖書館,光線伴隨著塵埃緩緩落下的視線裡,二、三十年代中國文學映入眼簾,李黎便是其一。值此,毛澤東思想與中國文化大革命獲得美國與歐陸(特別是法國)大學生的支持,於是在國際學潮激發下,這些原本在反共抗俄環境下長大的台籍菁英,開始重新認識新中國,部分運動進程更為激進的,則按文革原則來學習與組織。俟後,釣運學生拜訪中國,認為想像與實際有所落差;李黎自陳因1976年四五運動(因悼念周恩來、抗議「四人幫」的大規模集會,遭當局強力驅散)而對文革產生疑問,於是回到自己的文學。王德威曾把幾位回歸文學的「保釣老將」,包括劉大任、郭松棻、李渝及李黎四位合觀,但其中互有殊異,相較起來,李黎的「運動傷害」似乎不那麼明顯,這可從《半》找到頭緒。這本書除了是對中國20、30作家的訪談錄,還可看作是後釣運、後文革時期的跨世代對話。釣運與文革過後不久,李1977年前往中國,進行文學尋根與訪談,對象大多是剛平反的老作家。當時文章多在香港發表,如《七十年代》、《八方》;台灣解嚴後,部分稿件包括茅盾、巴金、沈從文、錢鍾書楊絳夫婦的訪談錄、對劉賓雁的印象,曾收錄於台灣出版的《別後》、《世界的回聲》二書;而丁玲(及陳明)、艾青等較明顯對中國政治與文學發表的意見的部分,則到這次《半》出版才集結成冊。儘管歷史與文學之間的轇轕難明,但歷經反右、文革下放「五七幹校」的老作家創作與生命歷程,得茲借鏡,用時下言,或為療癒。李黎感興趣的是,作家如何時局下自處?對文革與文藝政策的判斷與看法?平反後的感懷?歷經停筆,又該如何重拾寫作?海外釣運促使台灣留學生重新認識中國革命,李則試圖透過這些作家的親歷,延續釣運所給予的功課,相對於其他釣運作家,這使得李比較快、也比較理解、適應文革後中國的新一波變革。幾位女作家包括丁玲、楊絳的遭遇、她們的堅持,由李黎下筆,尤其戚戚。此外,同一時期,李黎協助大學時代的好友葉芸芸,在海外編《台灣》雜誌,為台灣歷史迎回老台共黨人蘇新。出入不同的歷史軌道之間,海外釣運世代承擔著中介的歷史任務。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一个从台湾到美国留学的学生,在70年代的美国图书馆读到当时在台湾遭禁的三十年代中国作家的作品,后来因为政治原因十五年未能回台湾,却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几次到大陆拜访劫后余生的作家,相似又相异的背景形成独特的碰撞,初生牛犊的追问,直率坦诚的对答,留下精彩而珍贵的文字记录,即便是里面的照片都富含着耐人寻味的故事。
  •     挺幸福的啊,跟这么多上世纪的真正文坛巨人见面谈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